七年级历史下册说课课件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说课 (共14张PPT)
说教法
说学法
历史
说 教 法 学 法
01 02
讲授法
讨论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03
教法
宋代经济的发展
小 组 讨 论
百子嬉春图
归 纳 总 结
阅 读 教 材
学 法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板书设计
说 教 学 过 程
历史
导入王女士的哀愁
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共鸣
材料、讨论
讲组讨论、梳理宋代经济发展的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 例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 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 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 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2、针对性强大。3、准备充分。4、评说准确 。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 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在说课活动的 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在 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
说 教 学 目 标
1.宋代南方经济 的发展 2.经济重心的南 移 3.纸币的产生
1.通过小组讨论, 掌握合作学习的 方法。 2.通过阅读材料, 学会从文本中提 取关键信息。 3.学会辩证分析 经济发展的原因。
1.激发学生热爱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说课课件课件(共33张PPT)
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设计意图:通过两城市的对比,感受宋代商业城市 的繁荣
听说海外贸易可以赚更多的钱。装载什么样的货物 好呢?商船可能到达哪些地方?进行对外贸易港口 有?商船进出港口,会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
市舶司
设计意图: 结合问题观看地图,感知时空观念
3.纸币的产生
① 、纸币的名称?产生的时 间?地点?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出现
②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 哪些优点? 方便携带,成本低 ③ 、今天的商品交易除人民 币外还有哪些新的支付方式?
交子
设计意图:
图片展示古今支付方式的变迁, 感知社会的发展
观察图标:这时期 的经济发展南方 兴盛还是北方兴 盛呢?
到严重破①坏。南其方后战,乱北少方历,经社靖会康相之对难安、定宋金对峙、蒙古灭金,
战乱不休。 材料二: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北方环境③遭到南严方重自破然坏条,而件南优方越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
展较快。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
•说 课 流 程
说课流程
•1
•教材地位
•4
•重点难点
•教材分
•2
•课程标准
析
•3
•教学目标
教 材分析
教材 地位
课程 标准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本课位于人教 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9 课,宋代经济 的发展使我国 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对明清 经济乃至当代 中国的经济产 生深远影响。
知道宋代南 方经济的发 展, 理解中 国古代经济 重心的南移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设计意图:通过两城市的对比,感受宋代商业城市 的繁荣
听说海外贸易可以赚更多的钱。装载什么样的货物 好呢?商船可能到达哪些地方?进行对外贸易港口 有?商船进出港口,会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
市舶司
设计意图: 结合问题观看地图,感知时空观念
3.纸币的产生
① 、纸币的名称?产生的时 间?地点?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出现
②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 哪些优点? 方便携带,成本低 ③ 、今天的商品交易除人民 币外还有哪些新的支付方式?
交子
设计意图:
图片展示古今支付方式的变迁, 感知社会的发展
观察图标:这时期 的经济发展南方 兴盛还是北方兴 盛呢?
到严重破①坏。南其方后战,乱北少方历,经社靖会康相之对难安、定宋金对峙、蒙古灭金,
战乱不休。 材料二: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北方环境③遭到南严方重自破然坏条,而件南优方越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
展较快。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
•说 课 流 程
说课流程
•1
•教材地位
•4
•重点难点
•教材分
•2
•课程标准
析
•3
•教学目标
教 材分析
教材 地位
课程 标准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本课位于人教 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9 课,宋代经济 的发展使我国 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对明清 经济乃至当代 中国的经济产 生深远影响。
知道宋代南 方经济的发 展, 理解中 国古代经济 重心的南移
历史: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说课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下)
请问这两首诗是谁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轻两千朝 舟岸里辞早 已猿江白发 过声陵帝白 万啼一彩帝 重不日云城 山住还间
疑飞遥日 是流看照望 银直瀑香庐 河下布炉山 落三挂生瀑 九千前紫布 天尺川烟 。,。,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请问以上诗句是谁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白居易 中唐
《赋得古草原送 讽喻社会,同情 别》《秦中吟》 人民,直白如话, 《新乐府》等 通俗易懂。
神秘奖品 • 1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 2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 李白 ) )
法)
• 能根据视频,说出雕版印刷的过程和优缺点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 能结合李白等人的时代背景,分析其诗作具 有不同风格的原因(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一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去 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但对事物的认识仍 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将采取启发式教学 法,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而使学生完成 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过程。
造型优美,观赏性强;桥洞高,底下 过船方便;但坡太陡,行人费劲.
多拱桥,跨度大;桥面平缓,利于车马人行 走;但桥孔小,桥下船只通行不便.
多拱桥,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 定观赏性
科学性:采用平拱设计,既方便船只运 行又方便车马,行人;两端小孔,既减轻压 力,又可起泻洪作用。 艺术性:大小拱相配,对称美;龙形 花纹;造型优美.
• 问题二: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 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呢 ?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 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说课(共25张PPT)
= 四、说教学
PART 4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 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通过学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 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体会其风格特色。
——摘自中国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p55
材料五 宋朝的建立与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 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 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陆交通的便捷,统一的货币制度, 铸钱量的增加及纸币(交子、会子)的创设与发行,坊市制度破 坏后带来的沿街开店,营业时间的不受限制,统一的商税制度, 以及与辽、金、夏的“榷场”贸易和兴盛的海外贸易,都为宋代 城乡的商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宋代大小城市及乡 村镇市的商业空前繁荣。
材料二 坊市制的核心是对城市中的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实行时
间和空间上的双重制约。这一制度盛行于西汉至唐代。西汉长安
城市场偏于西北一隅;唐长安城中,全城商业仅限于东、西两市。
北宋时,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东京城的商业活动已突破时间和空
间限制,城市不再有坊、市的严格区分。南宋时,临安城的商业
十分兴旺,城市中部是工商业集中地区,坊制不复存在。此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在PPT中运用 大量的图片,再现宋元时期 的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知 识展现更加直观、感性,符 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利 用图片把握知识。)
(3)合作探究
问题一:“根据材料分析,唐代的长安城和北宋的东京城,在商 业活动的设置上代词人是谁?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说课课件
说课 标
内容标准
1、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 的发展
3、统一多“开 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列举“贞观之治”的 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4)了解唐与吐蕃等 民族交往的史实。。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 的主要内容。
繁 荣 与 开 放 的 社 会
内容标准
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 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 之战等史实,感受中 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 勇斗争精神。 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 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边疆地区管 辖和维护 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 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巩统 固一 和多 社民 会族 的国 危家 机的
繁华初级中学:曲桂香
说课内容
说课 标
说教 材
说教 法
说
课
内
容
说课标
总目 标
1、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 基本知识和技能; 2、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 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 4、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逐渐形成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导入新课(2分钟) 新课教学(27分钟)
课后小结(5分钟) 巩固练习(8分钟)
说 教 学 程 序
课后探究(3分钟)
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 上成为一种艺术家。 ——爱因斯坦
繁华中学:曲桂香
贞观 之治
开皇 之治
康乾 盛世
知 识 条 理 化 理 解 规 律 化
——
说教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贞观之治” 。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
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 评价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4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课件(共37张PPT)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上 午12时 12分21 .8.1100 :12Aug ust 11, 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8月11 日星期 三12时 12分4 秒00:12: 0411 August 2021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理解
唐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五、说教法、学法
•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
自主学习方式、对比分析法等教法学法进行教 学。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高
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 .8.1121 .8.11W ednesday, August 11, 2021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教材,让学生了解鉴真对中日友 好往来的贡献。
唐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鉴真塑像 (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唐招提寺:日本佛教律宗建筑群,简 称为唐招提寺 。在日本奈良市西京五 条。由唐鉴真 主持修建,于759年建 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
——朱熹《朱子语类》
第七学习主题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的变化
坊市衣着百相
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 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当铺) 掌事,即着皂(黑)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 认得是何色目。
——《东京梦华录》
第七学习主题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城市生活剪影
宋·妇女烹茶画像砖
河南偃师出土,砖35.2厘米, 宽16.2厘米,厚2.2厘米。砖上 为一妇女正仰视着火炉。火炉上 执壶。妇人左手下垂,右手持火 箸探拨火炭,正在烹茶。
宋·妇女涤器画像砖
河南偃师出土,砖39厘米,宽 16厘米,厚1.9厘米。砖上为一妇 女双手执巾擦拭茶具。
第七学习主题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城市生活剪影
宋官窑粉青葵口茶碗
吉州窑茶碗
天目瓷茶碗
第七学习主题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城市生活剪影
建窑黑釉茶盏
建窑在今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宋代著名黑瓷产地之一,以生产一种黑釉茶盏驰 名于当时。宋徽宗赵佶斗茶时使用的茶盏就是建窑的黑釉茶盏。他在《大观茶论》一 书中说:“盏色贵青黑”,对建窑茶盏推崇备至。
导入
现代的衣、食、住、行
法拉利
本特利
摩托车
电动自行车
第七学习主题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的变化
第七学习主题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的变化
唐代贵族妇女服饰特征
《簪花仕女图》
周昉绘,绢本纵46厘米,横180厘米。画中描写了宫廷贵妇在庭院中散步、采 花、捉蝶、戏犬的休闲生活情景。贵妇均身穿质薄袖大的对襟罗衫,内衣有大团花 纹,帔帛为轻纱。几个贵妇均高髻、蓬松,上面还插有各种鲜花、簪钗等。她们面 部也都施以浓粉并描蛾翅眉。画中反映了当时宫庭贵妇游乐的生活和她们的衣饰特 色。此画现藏辽宁博物馆。
第七学习主题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的变化
坊市衣着百相
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 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当铺) 掌事,即着皂(黑)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 认得是何色目。
——《东京梦华录》
第七学习主题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城市生活剪影
宋·妇女烹茶画像砖
河南偃师出土,砖35.2厘米, 宽16.2厘米,厚2.2厘米。砖上 为一妇女正仰视着火炉。火炉上 执壶。妇人左手下垂,右手持火 箸探拨火炭,正在烹茶。
宋·妇女涤器画像砖
河南偃师出土,砖39厘米,宽 16厘米,厚1.9厘米。砖上为一妇 女双手执巾擦拭茶具。
第七学习主题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城市生活剪影
宋官窑粉青葵口茶碗
吉州窑茶碗
天目瓷茶碗
第七学习主题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城市生活剪影
建窑黑釉茶盏
建窑在今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宋代著名黑瓷产地之一,以生产一种黑釉茶盏驰 名于当时。宋徽宗赵佶斗茶时使用的茶盏就是建窑的黑釉茶盏。他在《大观茶论》一 书中说:“盏色贵青黑”,对建窑茶盏推崇备至。
导入
现代的衣、食、住、行
法拉利
本特利
摩托车
电动自行车
第七学习主题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的变化
第七学习主题 第3课 宋代的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的变化
唐代贵族妇女服饰特征
《簪花仕女图》
周昉绘,绢本纵46厘米,横180厘米。画中描写了宫廷贵妇在庭院中散步、采 花、捉蝶、戏犬的休闲生活情景。贵妇均身穿质薄袖大的对襟罗衫,内衣有大团花 纹,帔帛为轻纱。几个贵妇均高髻、蓬松,上面还插有各种鲜花、簪钗等。她们面 部也都施以浓粉并描蛾翅眉。画中反映了当时宫庭贵妇游乐的生活和她们的衣饰特 色。此画现藏辽宁博物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课件(共27张PPT)
0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从《大宋印象》导
入单元主题和主要人物, 以赵匡胤五个故事为明 线讲述措施,用范仲淹 承上启下,通过漫画和 图片对重文轻武影响进 行图史互证,以人文素 养为目标,培养“论从 史出”的思维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到赵匡胤结束五代 十国战乱局面,理解他加 强中央集权思路的历史背 景,并能分析他开创文治 的一系列举措带来的积极 影响,也能辩证长远分析 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影 响深远。
三
教学过程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1 导入新课
微课《大宋印象》 课前故事《陈桥兵变》
设计意图:
单元主题和人物
民族关系的发展 和社会变化
激发探究疑问 培养时空观念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2 讲述故事 自学重点
第一目: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分析五代战乱原因 2、故事二:杯酒释兵权 3、故事三:降服节度使 4、故事四:圣旨废除“赋税留州”制度 5、故事小结:问计赵普收三权 6、文举武举数据对项改革
设计意图:
梳理重点 引入难点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3 图史互证 突破难点
第二目:重文轻武的影响
1、自学填表合作展示:交流分析利弊 2、探讨对当世影响:
“三冗”图片漫画(财政负担) 实证探究(军队战斗力和民族关系)
3、探讨对后世的影响:
三则历史学家交锋观点 史料分析利大于弊
故事五:撤宰相凳子
设计意图:
突出重点
以人带事 历史解释 历史理解 论从史出
北宋的政治 教学过程
02 思维导图 梳理重点
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设计意图:
梳理重点 分析特点
宋的政治特点?
北宋的政治教学过程
(人教版)七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说课课件
第七部分·设计理念
1、注意创设历史情境; 2、突出对史料解读能力的培养; 3、注意自主学习在学生成长中的运用。 4、在课堂生成中,如果学生对于本课的难点突破部分理解 起来有困难,教师应以教材为主,深化基础,再进行拓展。
第八部分·效果预设与反思
希望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清楚明了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相关知识点,并且灵活运 用。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由于本课重难点知识有重合部分,所以,我 采用展集厅中一聚:焦巧共夺同天突工破的的建办筑法。我通过设置
《隋唐文化展馆》这一课堂活动,带领学生
2、课学堂案活导动:学小小设然参计后观师我三:会个假下展如发厅你本。生课利活学用在案大隋,量唐引的时导图期学片,生、朝结材廷合料要学,求给你
负责设计一座桥,案学这上生座的以桥导直必学观须问的满题视足,觉下自刺列主激条阅,件读引(教导以材学小,生组首结为先合单对教位材讨,
论设计):
本自课主有归基纳本和的总了结解知。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分
3、重方便、车难马点、聚行焦人析及和船解只决通问行题。的能力。
节约石料,洪水来临时最大限度分洪。
造型美观,具观赏性。
重点 难点 难点:1、赵州桥的地位及作用。
2、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策略:利用《隋唐文化展厅》课堂设计,突破重难点。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水平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5课学习了唐朝的政 治、经济、民族发展情况,有了一定 的背景知识作为铺垫。
学生能力水平 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处于七年级阶段,学史兴趣较浓, 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开始尝试独立 思考问题。
诗人 生活年代 代表作 李白 “诗仙 ”
杜甫 “诗圣 ”
1、注意创设历史情境; 2、突出对史料解读能力的培养; 3、注意自主学习在学生成长中的运用。 4、在课堂生成中,如果学生对于本课的难点突破部分理解 起来有困难,教师应以教材为主,深化基础,再进行拓展。
第八部分·效果预设与反思
希望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清楚明了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相关知识点,并且灵活运 用。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由于本课重难点知识有重合部分,所以,我 采用展集厅中一聚:焦巧共夺同天突工破的的建办筑法。我通过设置
《隋唐文化展馆》这一课堂活动,带领学生
2、课学堂案活导动:学小小设然参计后观师我三:会个假下展如发厅你本。生课利活学用在案大隋,量唐引的时导图期学片,生、朝结材廷合料要学,求给你
负责设计一座桥,案学这上生座的以桥导直必学观须问的满题视足,觉下自刺列主激条阅,件读引(教导以材学小,生组首结为先合单对教位材讨,
论设计):
本自课主有归基纳本和的总了结解知。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分
3、重方便、车难马点、聚行焦人析及和船解只决通问行题。的能力。
节约石料,洪水来临时最大限度分洪。
造型美观,具观赏性。
重点 难点 难点:1、赵州桥的地位及作用。
2、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策略:利用《隋唐文化展厅》课堂设计,突破重难点。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水平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5课学习了唐朝的政 治、经济、民族发展情况,有了一定 的背景知识作为铺垫。
学生能力水平 学生心理分析
学生处于七年级阶段,学史兴趣较浓, 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开始尝试独立 思考问题。
诗人 生活年代 代表作 李白 “诗仙 ”
杜甫 “诗圣 ”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课件
• 1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
• 2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 )
• 3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
• 4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 ) • 5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 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 • 8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 ) )
• 唐朝時,科舉制度得到很大發展,其基本 特徵是 • A.能言善辯,委以重任B.“上品無寒門, 下品無士族”C.分科考試,擇優錄取D. 品評人才,注重門第 • C
•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 外國學者論中國的科舉制度 • 最初的考試完全是綜合性的,強調儒家的經典著作,但也 包括其他科目。漸漸地,這些考試集中於文體和儒家正統 觀念。最後結果是形成一種制度:從理論上說,官職之門 向一切有才之士敞開,但實際上卻有利於那些有足夠財力 進行多年的學習和準備的階層。這並不意味著,統治中國 的是世襲貴族階層,相反,是一個由學者組成的統治集團 即文人學士集團,他們為由隋至清的中國統治者提供了一 種贏得歐洲人敬佩的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 正是這一制度,扼制了創造力,培育了順從性。 • ──(美)斯塔夫利亞諾斯《全球通史》(有修改) • 請回答:(1)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開始於什麼時期? • (2)後來科舉考試逐漸形成四個階段,請任意寫出其中的兩 個階段。 • (3)科舉考試科目繁多,一般以哪一科最為重要?
李德裕認為,朝廷中的大官……是 贊成還是反對?你認為他的話是否 有道理?
第六課第三部分
對外友好往來 玄奘西遊
•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 樓夢》 • 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
• 玄奘(602年-664年),漢 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 之一,俗姓陳,名褘(huī), 出家後遍訪佛教名師,至天 竺(zhú)學習佛教。太宗 貞觀三年,歷經艱難抵達天 竺。在那爛陀寺受學。後又 遊學天竺各地,貞觀十九年 (西元645年)回到長安, 專譯佛經,撰有《大唐西域 記》,是研究印度以及中亞 等地古代歷史地理的重要資 料。歷代民間廣泛流傳其故 事。
七年级历史下册说课课件人教版
兴趣。
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注重教材的启发性
4 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 5 转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6 尊重传统史学,内容整合更合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树
宋词元曲
活字印刷指 忽必烈与 南针火药 元朝
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
司马光《资治通鉴》
节日
瓦子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1、了解元朝灭亡的原因,并在课本上标画明朝建立的时 间、人物、定都等相关知识。
22 、归纳记忆明太祖为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可 组内讨论完成)
(二)合作探究: (1)丞相之职是哪个皇帝时开始设立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废 除丞相?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说编者意图 和体列
说教材的结构 特点和教 法学法
说教材内容 及处理
说新课标对 本学段的 基本要求
教
设想理想的
材
历史课堂
分
析
一、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提高素质
科 学 技 术 思 想 文 化
七
年
级
历
学习
史
实践
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
(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 举”“知道”“了解”“说出”“讲 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 记层次要求;
三星堆
《九章算术》
李时珍
《水经注》
医学
儒家 道家
思想
墨家 法家 兵家
甲骨文 道教 佛教
《齐民要术》 科技著作
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
隶书
《天工开物都》 江堰伟大工程 故宫 四大发明
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1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注重教材的启发性
4 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 5 转变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6 尊重传统史学,内容整合更合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树
宋词元曲
活字印刷指 忽必烈与 南针火药 元朝
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
司马光《资治通鉴》
节日
瓦子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1、了解元朝灭亡的原因,并在课本上标画明朝建立的时 间、人物、定都等相关知识。
22 、归纳记忆明太祖为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可 组内讨论完成)
(二)合作探究: (1)丞相之职是哪个皇帝时开始设立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废 除丞相?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说编者意图 和体列
说教材的结构 特点和教 法学法
说教材内容 及处理
说新课标对 本学段的 基本要求
教
设想理想的
材
历史课堂
分
析
一、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提高素质
科 学 技 术 思 想 文 化
七
年
级
历
学习
史
实践
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
(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 举”“知道”“了解”“说出”“讲 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 记层次要求;
三星堆
《九章算术》
李时珍
《水经注》
医学
儒家 道家
思想
墨家 法家 兵家
甲骨文 道教 佛教
《齐民要术》 科技著作
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
隶书
《天工开物都》 江堰伟大工程 故宫 四大发明
七下历史人教版ppt课件ppt课件ppt
宋朝的统一
宋朝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逐步 统一了中原地区,为经济发展和 文化繁华奠定了基础。
宋朝的政治和经济
政治制度
宋朝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强 了官僚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经济繁华
宋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 到了极大的发展,经济繁华到达了巅 峰。
宋朝的文化
学术繁华
宋朝出现了众多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如朱熹、陆九渊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明清时期
明朝的建立与统一
总结词
明朝的建立与统一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写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他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逐步统一了全国 ,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
定了基础。
明朝的政治和经济
详细描写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 十六年)以英、俄、日、法、意、美、德、奥为首的八 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犯战争。1901年9月 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 前沉痛的灾难。
THANKS
总结词
明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写
明朝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明朝实行了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促进了农 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明朝还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明朝的文化
总结词
了深远的影响。
04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要点一
总结词
宋朝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逐步 统一了中原地区,为经济发展和 文化繁华奠定了基础。
宋朝的政治和经济
政治制度
宋朝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强 了官僚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经济繁华
宋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 到了极大的发展,经济繁华到达了巅 峰。
宋朝的文化
学术繁华
宋朝出现了众多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如朱熹、陆九渊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明清时期
明朝的建立与统一
总结词
明朝的建立与统一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写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他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逐步统一了全国 ,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
定了基础。
明朝的政治和经济
详细描写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 十六年)以英、俄、日、法、意、美、德、奥为首的八 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犯战争。1901年9月 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 前沉痛的灾难。
THANKS
总结词
明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写
明朝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明朝实行了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促进了农 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明朝还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明朝的文化
总结词
了深远的影响。
04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要点一
总结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页
每课的基本结构
1
2 3
4
5
导入框
课文
(宋体字)
阅读课文
专栏的文 献资料
图表
(竖排字)
由生动的故 事、传说、 诗歌、民谣 或文物、名 胜古迹等开 篇,然后提 出问题,导 入新课.
着重讲述历 史发展的生 动过程,力 求简明。这 是课堂教学 的基本要求。
力求生动活 泼,其作用 是引起学习 兴趣,浅化 教材内容, 扩大知识面, 培养良好的 品德。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
(1)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 过。
(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短剧。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内容标准】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内容标准】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 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4)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 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活动建议】 (1)通过填图,了解清代疆域的四至。 (2)举行演讲会,说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3)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 (1)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 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比较古今异 同。 (2)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
(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学习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 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学习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 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1)收集古代成语、典故,举办成语故事会或成语知识竞赛。
(2)举行古代名诗名篇朗诵会。 (3)欣赏古代书法、绘画、音乐。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三单元重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目的,分析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 “八股文”概念的理解,对社会的影响。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学习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 带来不便。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学习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学习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学习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学习难点:对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理解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学习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学习难点: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的掌握;对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的概念的理解。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学习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学习难点: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理解。
(2)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 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 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 (3)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 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 运用层次要求。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内容标准】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目的是使学 生接触一些 浅显的文献 资料,以增 强历史的真 实感,并能 提高阅读古 文、古诗词 等的能力 。
增加学生的 考古文物知 识,增强历 史的真实感 感,增强课 文的明晰度, 起到浅化化 教材、引发 学习兴趣.
每课的基本结构
6 7 注释和注音
8
9
活动与探究
便于学生 参与课堂 教学,发 展想像力 和创造性 思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说教材的结构 特点和教 法学法 说编者意图 和体列 说教材内容 及处理
说新课标对 本学段的 基本要求
教 材 分 析
设想理想的 历史课堂
一、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提高素质
科 学 技 术 思 想 文 化
学习
七 年 级 历 史
实践
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
(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 举”“知道”“了解”“说出”“讲 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 记层次要求;
(八)科学技术 【内容标准】 (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 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 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活动建议】 (1)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2)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参观古代工程和建筑。
(九)思想文化 【内容标准】 (4)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 就。 (5)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6)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 成就。 【教学活动建议】
二、编者意图
学习 兴趣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教本 学本
学习方法 学习技能
提 高 素 质
每课1课时
22 课
活动课
下册4节
三、教 材 的 结 构
前言
目录
附录
主题 活动
主体 课文
说教材基本知识和逻辑关系
基本知识:
581年隋朝建立
鸦片战争前
逻辑关系:
时 序 主 题
单 元 的 结 构
1 2 主体课文
3
主题活动
目的是浅 化教材, 便于学生 自学,扩 大知识面。
通过不同形 式的练习题, 检验自己对 本课核心知 识的理解和 把握。
用以启发学 生的思维能 力,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 力,以及与 其他学科交 叉、与现实 生活联系学 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