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之工艺规程设计与制定
(机械制造行业)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第三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3-1基本概念一.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一)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到机械产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
包括: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2)毛坯的制造3)零件的机械加工及热处理4)产品的装配、检验、试车、油漆、包装等。
5)产品的辅助劳动过程直接生产过程被加工对象的尺寸、形状或性能、位置产生一定的变化。
如:零件的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
间接生产过程:不使加工对象产生直接变化。
如:工装夹具的制造、工件的运输、设备的维护等。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是对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工艺: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成品的方法和过程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和半成品的过程。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加工是否连续完成。
同一零件,同样的加工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工序安排。
如图所示的阶梯轴的加工:加工内容:1.加工小端面 2.小端面钻中心孔3.加工大端面 4.大端面钻中心孔5.车大端外圆 6.对大端倒角7.车小端外圆8.对小端倒角9.精车外圆10.铣键槽11.去毛刺工序1:加工内容1到9——车床工序2:加工内容10、11——铣床(手工去毛刺)工序1:加工内容1、2、7、8—加工小端工序2:加工内容3、4、5、6—加工大端工序3:加工内容9工序4:加工内容10、11 第三种工序安排:工序1:加工内容:1、2、3、4—铣两端面打中心孔工序2:加工内容:5、6、7、8—仿形车外圆、倒角工序3:加工内容:9—精车外圆工序4:加工内容:1—铣键槽工序5:加工内容:11—去毛刺2、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加工内容称为一个安装。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3)应尽量减小加工面积 支座底面设计为中凹可减少加工量,提高支撑精度和稳定性。
三、要考虑生产类型与加工方法
箱体零件: 单件小批时(a),其同轴孔的直径应设计成单向递减的,以便 在镗床上通过一次安装就能逐步加工出各孔。 大批生产时(b),为提高生产率,一般用双面联动组合机床加 工,这时应采用双向递减的孔径设计,用左、右两镗杆各镗两 端孔,以缩短加工工时。
床身导轨面自为基准
(4)互为基准原则
对工件上的两个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互相作为 定位基准,反复进行加工。
优点: 可使两个加工表面间获得高的位置精度。 如:内外圆面同轴度要求比较高的套类零件的加工安排
第二节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订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2、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保证位置精度原则
0.16-0.01
加工方法 钻 扩
铰 拉
镗
孔的加工方法
加工性质
加工经济精度(IT)
实心材料
12-11
粗扩
12
精扩
10
半精铰
11-10
精铰
9-8
细铰
7-6
粗拉
10-9
精拉
9-7
粗镗
12
半精镗
11
精镗
10-8
细镗
7-6
表面粗糙度Ra
20-2.5 20-10 10-2.5 10-5 5-1.25 1.25-0.32 5-2.5 2.5-0.63 20-10 10-5 5-1.25 1.25-0.32
加工方法
外圆加工的方法
加工性质
加工经济精度(IT) 表面粗糙度Ra(um)
车 外磨 研磨 超精加工
粗车 半精车
精车 金刚石车
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规程制定1. 引言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规程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文件,用于规范和指导机械制造加工的全过程。
它包含了加工工艺的各个环节,如材料准备、加工方式、工艺参数等。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步骤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2. 制定原则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工艺规程要基于科学的原理和技术,确保制造过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规范性原则:工艺规程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机械制造的质量和安全。
•适用性原则:工艺规程要考虑具体机械和材料的特点,确保工艺能够适应各种情况。
•可操作性原则:工艺规程要具备可操作性,对加工人员来说要易于理解和实施。
•可追溯性原则:工艺规程要能够追溯到每一道工序,确保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3. 制定步骤制定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规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1 确定制定目标在制定工艺规程之前,需要明确制定的目标。
这包括所要制造的机械的种类、规格和质量要求等。
3.2 分析加工工艺通过对机械制造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需要的各个环节和工艺参数。
这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路线、工艺参数等。
3.3 修订和完善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有的工艺规程进行修订和完善。
这可能包括材料的更换、工艺路线的调整、工艺参数的优化等。
3.4 编写和审核根据分析和修订的结果,编写工艺规程。
编写完成后,需要进行内部审核和评审,确保工艺规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3.5 发布和使用经过审核后,工艺规程需要进行发布和使用。
发布后,需要对加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4. 注意事项在制定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规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考虑材料的性能和成本。
•工艺路线:确定合适的加工路线,确保加工的顺序和流程合理。
•工艺参数: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如切削速度、切削深度、进给速度等。
•工艺设备:选择合适的工艺设备,确保设备的能力和稳定性。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
• 3. 节 拍 • 节拍是指生产每一个零件所规定的时间指标。 • 计算节拍的公式:t=60Φ/N • 式中 t——节拍,单位为min/件; • Φ——机床每年工作时数,单位为h; • N——零件生产纲领,单位为件。 • Φ=cmnη式中 c——每天班次(以2计算); • m——每年周数(以51计算); • n——每周一班工作时数(以35计算); • η——设备利用率,一般取0.94~0.96。
• 2. 安 装: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定位并夹 紧的过程称为安装。
• 3. 工 位:
• 工件在一次安装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 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上所完成 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位。如图所示
• 4. 工步与复合工步
• 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转速和进给量) 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一 个工步。例图所示底座零件底孔加工工序
• 1. 工艺规程的作用: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 的主要技术文件;工艺规程是组织生产和 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工艺规程是新建或 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
• 2. 常用工艺文件的种类
•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它是以工序 为单位说明一个零件全部加工过程的工艺 卡片。这种卡片包括零件各个工序的名称、 工序内容,经过的车间、工段、所用的机 床、刀具、夹具、量具,工时定额等。主 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以及生产管理中。
便于切削;
• 正火:用于低碳钢,提高硬度,便于切削; • 调质:淬火后高温回火;
• 最终热处理 • 位置:半精加工后,精加工前; • 目的:提高强度、硬度; • 淬火、渗碳、氮化等;
• 去除内应力处理
• 位置:粗加工前、后,半精加工后,精加 工前;
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南 通 大 学
附表:常用材料相对比价
材料 相对价格系数 1 1.75 8.05 8.27 8.05 10.04 11.5 14.2
铸铁 钢 铝 锌 铅 紫铜 黄铜 青铜
南 通 大 学
§2.2
工艺路线的制订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 粗基准的选择
在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1.保证互相位置要求的原则
锪端面 D, 保证尺寸12.95+0.4
D
Ø 12+0.027
南 通 大 学
工序30: 车端面B,保证50-0.3倒角1×450
4
1×450
50-0.3
工序40: 检验
南 通 大 学
工序50: 铣A面,保证3±0.1
3.2 4 3±0.1
工序60: 去毛刺
南 通 大 学
工序70: 铣两侧面 C,D至8,保证61±0.15
南 通 大 学
L2 L0
B C
12 -0.070
A
零 件 图
30-0.03
L1
南 通 大 学
例2: 应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A--A
2-ø18 H11 ø30H7 其余
b
90
b
ø30H7孔,B面
都已加工好,现
要钻2-ø18 H11
R30
孔,如何定位?
a
A
h
A
6.3
B
南 通 大 学
方案 A 工件
工序尺寸: 本道工序中,定位基准至加工面之间的尺寸。 一般情况下,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 例:
单边与双边余量 及
入体标注
单边与双边余量 及
入体标注
《机械制造基础》第5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任课教师邓效忠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计划学时14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定位基准和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能够拟定工艺路线,会运用工艺尺寸链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使学生具有编制中等复杂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重点:工件定位基准的选择;工序顺序的确定;工艺尺寸链及其应用。
难点:工艺尺寸链及其应用。
思考题:1.什么叫基准?基准分哪儿种?2.精、粗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各有哪些?如何分析这些原则之间出现的矛盾?3.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原则是什么?4.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5.切削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什么?6.什么叫工序集中?什么叫工序分散?各用于什么场合?7.什么叫工序余量?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是什么?8.什么叫尺寸链?它具有哪些特征?9.什么叫工艺规程?它有什么作用?10.如何确定尺寸链中的增环、减环和封闭环?第5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5.1 概述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作用将产品或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过程的所有内容用图、表、文字的形式规定下来的工艺文件汇编称为工艺规程。
二、工艺规程设计所需的原始资料⑴零件图和产品整套装配图;⑵产品的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⑶产品的质量验收标准;⑷毛坯情况;⑸本厂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⑹国内外生产技术发展情况。
三、工艺规程设计的步骤⑴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⑵确定毛坯。
⑶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准。
⑷确定各工序的设备和工装。
⑸确定主要工序的生产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
⑹确定各工序的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⑺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
⑻确定工时定额。
⑼填写工艺卡。
5.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一、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结构工艺性是指产品的结构是否满足优质、高产、低成本制造的一种性质。
零件结构工艺性举见教材表5-4。
二、确定毛坯三、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是指未经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而精基准则是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
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粗基准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非加工面与加工面的位置关系;保证各加工表面余量的合理分配。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 共125页
• 2. 安 装: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定位并夹 紧的过程称为安装。
• 3. 工 位:
• 工件在一次安装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 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上所完成 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位。如图所示
• 4. 工步与复合工步
• 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转速和进给量) 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一 个工步。例图所示底座零件底孔加工工序
第一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1.1基本概念
1.1.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 生产过程: 指把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 程。包括原材料运输、保管、验收、生产 技术准备、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与热理、 部件和产品装配、检验调试、油漆包装 等。
• 工艺过程: 把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 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物理、力学性能 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 艺过程。工艺过程可根据其具体工作内容 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 热处理、表面处理、装配等不同的工艺过 程。
• (2)步 骤 • 分析研究产品图纸; • 工艺性分析; • 选择毛坯; • 拟订工艺路线; • 选择设备、工装; • 确定工序余量、工序尺寸; • 确定切削用量、工时定额; • 技术经济分析; • 填写工艺文件
1.3 工艺审查与毛坯选择
• 定义——零件结构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 满足要求的前题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 用不需加工的外圆作粗基准
• 用需加工的内孔作粗基准
பைடு நூலகம்
车床床身加工
• 3. 若每个表面都加工,则以余量最小的表 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 余量,阶梯轴的加工
• 4. 粗基准应平整、光滑,无浇冒口、飞边 等,定位、夹紧可靠。
第五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术语
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 在机械产品制造中,将 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为成 品的全过程。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术语
工艺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与热处理、 产品的装配等工作将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采用形状、尺寸、 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和半成品的过程。 主要内容 毛坯和零件成形——铸造、锻压、冲压、 毛坯和零件成形——铸造、锻压、冲压、焊接 、压制、烧结、 压制、烧结、 注塑、 注塑、压塑 … 机械加工——切削、磨削、 机械加工——切削、磨削、特种加工 材料改性与处理——热处理、电镀、转化膜、涂装、 材料改性与处理——热处理、电镀、转化膜、涂装、热喷涂 … 机械装配——把零件按一定的关系和要求连接在一起, 机械装配——把零件按一定的关系和要求连接在一起,组合成 部件和整台机械产品, 包括零件的固定、 连接、 调整、 平衡、 部件和整台机械产品 ,包括零件的固定、 连接、 调整、 平衡 、 检 验和试验等工作
第一节 基础知识及术语
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试切法 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直到被加工 尺寸(工序尺寸)达到要求精度为止的加工方法。 调整法 在机床上先调整好刀具和工件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 相对位置,并在一批工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以 保证工件工序尺寸精度的方法。 定尺寸刀具法 用刀具的相对尺寸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工 序尺寸的方法。 主动测量法 在加工过程中,利用自动测量装置边加工边测 量加工尺寸,并将测量结果与要保证的工序尺寸比较后,或使 机床继续工作,或使机床停止工作的方法。 自动控制法 在加工过程中,利用测量装置或数控装置等自 动控制加工过程的加工方法。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工艺规程是生产工人操作的依据,在加工过程中操作者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出现,作为指导生产活动的工艺规程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笔者就如何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谈一下浅显的看法。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1.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技术文件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工艺规程有错误或有好的建议,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经该工艺规程的主管工艺人员更改并经批准后才能执行,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更改。
一个零件的工艺过程是一个整体,对过程中任何工序的更改都要从整体的观点去分析。
2.工艺规程是进行生产准备和生产管理的依据工艺规程是由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的桥梁。
为了把零件的设计图样变成产品,必须在物资方面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3.工艺规程是新厂建设和旧厂改造的重要技术资料在建设新厂或在老厂的基础上为某种新产品的投产扩建车间时,工艺规程可以提供生产需要的机床和其他设备的种类、规格、数量、各类设备的布局、建筑面积、生产工人的工种、数量以及必须具备的技术等级等数据。
二、制定工艺规程所依据的技术资料制定工艺规程的工作是从研究零件图及其技术条件开始的。
工艺人员在制定工艺规程时,首先要确定其内容,将这些内容划分成工序,进而为各工序选择适当的设备,并根据零件图和规定的生产纲领决定取得毛坯的方法。
由此可见,制定工艺规程应当具备以下主要技术资料。
1.产品零件图及有关部件图或总装图产品零件图和与之相应的技术条件是规定对所制零件要求的唯一文件,是零件制成后进行检验和验收的唯一依据。
因此,产品零件图应当正确而完善。
工艺人员在为制定工艺规程而研究产品零件图时,其主要目的是认真领会零件图的各项技术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产品质量。
2.生产纲领生产纲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应当出产的产品数量。
有了规定的生产纲领,才能据以确定采用哪种方式组织生产,才能合理地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才能在拟订工艺过程时确定工序集中或工序分散的程度。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一、引言机械制造工艺规程是制造企业为指导生产操作、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而编制的一种文件,它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和规范性。
制定机械制造工艺规程是提高制造工艺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将介绍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设计要点和步骤。
二、目的和范围2.1 目的制定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步骤,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成本;•为工人操作提供明确的标准和要求,避免因误操作而造成事故;•为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各类机械设备的生产制造过程,包括但不限于铸造、锻造、加工、装配等工艺。
三、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步骤3.1 工艺分析在制定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工艺分析。
工艺分析的目的是分析产品的特点和要求,确定适合的工艺流程和加工方法。
在工艺分析中,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的结构特点和尺寸精度要求;•材料的特性以及所需材料的加工性能;•生产设备和工装的可行性分析;•工序之间的前后关系和依赖性。
3.2 工序确定在完成工艺分析之后,需要根据产品的加工要求确定各个工序的顺序、内容和所需加工设备。
在工序确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尽可能合理地组织工序,避免重复操作和长途搬运;•合理安排工序之间的关系,确保工序之间的衔接紧密;•适当考虑工期和工人的工作强度,确保工艺的可行性。
3.3 设计工艺流程根据工序确定的结果,需要将各个工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
在设计工艺流程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产品的加工顺序和各个工序之间的衔接方式;•设计合理的工艺路线,尽量减少空转时间和搬运距离;•合理安排设备和工装的使用,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4 制定操作规程制定操作规程是指将工艺流程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要求,以指导工人进行生产操作。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
图 1-4 以棒料制造阶梯轴的工作行程
注意: 1)构成工步的任一因素改变后,均视为另一工步 2)在工件一次安装中,连续进行若干相同工步,
为简化工艺文件,可视为一个复合工步。 3)采用多刀加工均视为一个复合工步。
X
√
X√
应尽量减少使用刀具的种类
X√
X√
减少加工的安装次数
镗孔
(2)零件结构应便于度量 锥孔两端最好留有圆柱面 花键齿采用偶数
(3)零件结构应有足够的刚度
对该轴类零件进行工艺审查:
生产类型为中批量。 毛坯为锻件, 材料为40Cr, 零件需作调质处理, 硬度HB240-280
多轴肩
粗糙度太低 缺退刀槽
(2)最终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安排在半精加工以后和磨削加工之前 (但有氮化处理时,应安排在精磨之后),主要用于提 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调质处理:初加工或半精加工以后,使钢材获得一 定的强度、硬度及良好的冲击韧性等; 淬火、渗碳淬火:半精加工以后,提高表面硬度; 氮化、氰化:精加工之后,提高表面的耐磨性、耐 疲劳性、耐蚀性及耐高温性。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是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 2、是组织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3、是新建和扩建工厂(或车间)时的原始资料 4、便于积累、交流和推广行之有效的生产经验
二、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程序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
1、确保加工质量,达到产品图样所提出的技术条件。 2、提高生产率,按期完成并力争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3、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4、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供安全良好的工作条件。
所谓经济精度及表面粗糙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 下某一加工方法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制定机械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5.1.1 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及其作 用
工艺规程形式(工艺过程卡、 工序卡、工艺卡)
5
5.1.1 机械加 工工艺规程及 其作用
6
5.1.1 机械加 工工艺规程及 其作用
7
5.1.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作用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机械加工车间生产的计划、调度,工人的操作,零件的加工质量检验,加工成本的核算,都是以工艺规程为依据的。
工艺规程中包括各个工序的排列顺序,加工尺寸、公 差及技术要求,工艺设备及工艺措施,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等 内容。
3
5.1.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作用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将制订好的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按一定的格式(通常为表格或图表)和要求描述出来,作为指令性技术 文件,即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包括: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为说明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 工序卡——对每道工序作详细说明、可直接用于指导工人操作的工艺文件; 检验工序卡——对成批或大量生产中重要检验工序作详细说明、指导检验的工艺文件; 机床调整卡——大批量生产中对由自动线、流水线上的机床以及由自动机或半自动机完成的工序,为调整工提供机 床调整依据的工艺文件。
❖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采用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
、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最合理或较合理的
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并按规定的形式书写成工艺文件,经审 批后用来指导生产的。
工艺规程是生产准备工作的主要依据 车间要生产新零件时,首先要制订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再根据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工艺规程设计与制定教案目标与要求◆了解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与步骤◆了解并掌握工件定位基准的选择及其定位◆熟悉并掌握工序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方法◆掌握典型工艺尺寸链的解算方法教案重点◆工件定位基准的选择及其定位◆工序余量与工序尺寸的确定◆典型工艺尺寸链的解算2.1工艺规程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步骤1.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制定工艺规程的总体原则是优质、高产、低消耗,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还应在充分利用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检测技术,在规定的生产批量下采用最经济并能取得最好经济效益的加工方法,此外还应保证工人具有良好而安全的劳动条件。
2.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①产品装配图和零件图以及产品验收的质量规范。
②零件的生产纲领及投产批量、生产类型。
③毛坯和半成品的资料、毛坯制造方法、生产能力及供货状态等。
④现场的生产条件,包括工艺装备及专用设备的制造能力、规格性能、工人技术水平及各种工艺资料和相应规范等。
⑤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有关工艺资料等。
3.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制定工艺规程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计算零件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②图样分析,主要进行零件技术要求分析和结构工艺性分析。
③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制造方法。
④拟定工艺路线,选择表面加工方法,划分加工阶段,安排加工顺序等。
⑤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及工艺装备。
⑥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⑦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⑧填写工艺文件,即填写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工序卡等。
2.2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评价2.2.1概念1.零件表面组成零件的结构千差万别,但都是由一些基本表面和特形表面所组成。
基本表面主要有内外圆柱面、平面等;特形表面主要指成型表面。
2.零件表面组合情况分析对于零件结构分析的另一方面是分析零件表面的组合情况和尺寸大小。
组合情况和尺寸大小的不同,形成了各种零件在结构特点和加工技术方案选择上的差别。
在机械制造业中,通常按零件结构特点和工艺过程的相似性,将零件大体上分为轴类、箱体类、盘体类等。
3.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是指零件的结构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是否能以较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而方便地制造出来的特性。
许多功能相同而结构不同的零件,它们的加工方法与制造成本往往差别很大,所以应仔细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2.2典型实例表2-1列出了常见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性对比的示例。
表2-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性对比续表工艺性不合理工艺性合理2.3零件毛坯的选择与确定2.3.1毛坯类型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毛坯有以下几种。
1.铸件形状复杂的毛坯宜采用铸造方法制造。
目前生产中的铸件大多数是用砂型铸造的,少数尺寸较小的优质铸件可采用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离心铸造、熔模铸造和压力铸造等。
2.锻件锻件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
自由锻件的加工余量大,锻件精度低,生产率不高,要求工人的技术水平较高,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模锻件的加工余量小,锻件精度高,生产率高,但成本也高,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且小型锻件。
3.型材下料件型材下料件是指从各种不同截面形状的热轧和冷拉型材上切下的毛坯件。
如角钢、工字钢、槽钢、圆棒料、钢管、塑钢等。
热轧型材的精度较低,适用于一般零件的毛坯。
冷拉型材的精度较高,多用于毛坯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小型零件和自动机床上加工零件的毛坯。
型材下料件的表面一般不再加工,但需注意其规格。
4.焊接件焊接件是用焊接的方法将同种材料或不同种材料焊接在一起,从而获得的毛坯,如焊条电弧焊、氩弧焊、气焊等。
焊接方法特别适宜于实现大型毛坯、结构复杂毛坯的制造。
焊接的优点是生产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但缺点是焊接变形比较大。
2.3.2毛坯选择的方法在进行毛坯选择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零件材料的工艺性零件材料的工艺性是指材料的铸造、锻造、切削性和热处理性能等以及零件对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要求,例如材料为铸铁或青铜的零件,应选择铸件毛坯。
2.零件的结构形状与外形尺寸一般用途的阶梯轴,如台阶直径相差不大,单件生产时可用棒料;若台阶直径相差较大,则宜用锻件,以节约材料和减少机械加工量。
大型零件毛坯受设备条件限制,一般只能用自由锻件或砂型铸造件;中小型零件根据需要可选用模锻件或特种铸造件。
3.生产类型大批大量生产时,应选择毛坯精度和生产率均高的先进毛坯制造方法,使毛坯的形状、尺寸尽量接近零件的形状、尺寸,以节约材料,减少机械加工量,由此而节约的费用往往会超出毛坯制造所增加的费用,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单件小批生产时,若采用先进的毛坯制造方法,则所节约的材料和机械加工成本,相对于毛坯制造所增加的设备和专用工艺装备费用就得不偿失了,故应选择毛坯精度和生产率均比较低的一般毛坯制造方法,如自由锻和手工砂型铸造等方法。
4.生产条件选择毛坯时,应考虑现有生产条件,如现有毛坯的制造水平和设备情况,外协的可能性等。
在可能时,应尽量组织外协,实现毛坯制造的社会专业化生产,以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5.充分考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随着毛坯制造专业化生产的发展,目前毛坯制造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多,精铸、精锻、冷轧、冷挤压、粉末冶金和工程塑料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机械加工量,节约材料并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2.3.3毛坯选择实例①为使工件安装稳定,有些铸件毛坯需要铸出工艺搭子。
工艺搭子在零件加工后应切除。
②为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对于一些类似图2-1所示须经锻造的小零件,常将若干零件先锻造成一件毛坯,经加工之后再切割分离成单个零件。
图2-1 滑键的零件图及毛坯图③对于一些垫圈类较小零件,应将多件合成一个毛坯,先加工外圆和切槽,然后再钻孔切割成若干个零件,如图2-2所示。
图2-2 垫圈的整体毛坯及加工2.4工件的定位基准与定位2.4.1定位基准的选择工件在装夹时必须依据一定的基准,否则便无法实现正确定位与夹紧,为此先讨论基准的概念。
1.基准的概念在零件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确定生产对象上的某些点、线、面的位置时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就是基准。
按照作用的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2大类。
(1)设计基准。
就是设计工作图上所采用的基准。
如齿轮的内孔、外圆与分度圆的设计基准是齿轮的轴线,两端面可以互为基准。
(2)工艺基准。
就是加工或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它又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①工序基准: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的基准。
②定位基准:就是在加工中用作定位的基准。
③测量基准:就是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
④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间相互位置所选用的基准。
本节仅重点介绍定位基准。
2.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分为精基准和粗基准。
(1)粗基准的选择。
在起始工序中,只能选用未经加工过的毛坯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称为粗基准。
粗基准在同一方向只允许使用一次。
粗基准的选择,主要考虑如何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和尺寸要求,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是否均匀和足够,以及减少装夹次数等。
选择粗基准时应坚持如下原则。
①如果零件上有一个不需要加工的表面,在该表面能够被利用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该表面作为粗基准。
②如果零件上有几个不需要加工的表面,应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有较高位置精度要求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第1次装夹的粗基准。
③如果零件上所有表面都需要机械加工,则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毛坯表面作为粗基准。
④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只能使用一次。
⑤粗基准要选择平整、面积大的表面。
如图2-3所示,内孔和端面需要加工,外圆表面不需要加工。
铸造时内孔B与外圆A之间有偏心。
为保证加工后零件的壁厚均匀,即内、外圆同心度好,应以不加工表面A作为粗基准来加工内孔B(采用三爪卡盘夹持外圆);若以内孔B作为粗基准(用四爪卡盘夹持外圆,然后按内孔找正定位),则加工后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壁厚必然不均匀。
如图2-4所示的机床床身,要求导轨面应有较好的耐磨性,以保持其导向精度。
由于铸造时的浇注位置(床身导轨面朝下)决定了导轨面处的金属组织均匀而致密,为此,应选择导轨面作为粗基准,先加工床腿底面,如图2-4(a)所示;然后再以床腿底面为基准加工导轨面,如图2-4(b)所示,这样就能保证导轨面的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如图2-5所示,以表面B为粗基准加工表面A之后,若仍以表面B为粗基准来加工表面C,由于作为粗基准的毛坯表面一般精度比较低,两次装夹会出现较大误差,故不能保证工件轴心线在前后两次装夹中位置的一致性,则必然导致加工后的表面A与C之间产生较大的同轴度误差。
图2-4 机床床身加工的粗基准选择图2-5 粗基准重复使用示例(2)精基准的选择。
用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便称为精基准。
选择精基准时应坚持以下5个原则。
①基准重合原则:以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可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用调整法加工零件时,如果基准不重合,将出现基准不重合误差。
所谓调整法,是指预先调整好刀具与机床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种相对位置不变的加工方法。
与之相对应的是试切法加工,即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循环反复直至达到零件尺寸要求。
试切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下的逐个零件的加工。
②基准统一原则: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来加工工件上的各个加工表面,以避免基准转换而带来的误差,它有利于保证各表面的位置精度,可简化工艺规程和夹具的设计与制造,缩短生产准备周期。
典型的基准统一原则主要体现在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
轴的精基准为轴两端的中心孔;齿轮是典型的盘类零件,常以中心孔及—个端面为精基准;而箱体类零件常以一个平面及平面上2个定位用的工艺孔为精基准。
③自为基准原则:当某些精加工表面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可选择该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以提高加工面本身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图2-4所示的机床床身零件在最后精磨床身导轨面时,经常在磨头上装上百分表,床身置于可调支承上,以导轨面本身为基准进行找正定位,来保证导轨面与磨床工作台平行,然后进行磨削加工,这样可使磨削余量小而均匀,以利于提高导轨面的加工质量与磨削生产率。
自为基准原则在生产中有着较多的运用,如拉孔、浮动铰孔、珩磨孔以及攻螺纹等,这些都是以加工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的实例。
④互为基准原则:若工件上存在2个相互位置精度有要求的表面时,那么在加工中让这2个表面互相作为定位基准,反复加工另一个面,便称为互为基准原则。
互为基准原则不仅符合基准重合原则,而且在反复加工过程中可使两加工表面获得高的位置精度,且使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所以一些同轴度或平行度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精密零件在加工中经常采用这一原则。
⑤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省力的原则:如图2-6所示,表面A 、B 及底面D 已经加工过,要加工表面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