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RJ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全章 分课时)

部编RJ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导学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全章 分课时)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重点难点:使用正确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纳米符号:、、、、、、2、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 dm= cm= mm 1mm= µm 1µm= nm 1m= nm 1cm= m 1nm= m560mm= m 165cm= m 1250km= m3、长度的测量A、使用前,;B、读数时视线;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和。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练一练 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准确值是,估计值是2、请你写出下列数据的单位(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的硬币的厚度2 ;(3)课桌的高度8 ;(4)学生中指的长度703、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4、测一测A. 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度;B. 手指甲的宽约cmC. 食指和中指间的距离D.你的课桌高、长、宽二、集思广益○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才更准?○4测量工具的选择:测操场、课桌、粉笔长、乒乓球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等。

方法: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 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 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熟悉机械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图像,能够分析速度和位移的关系;4.能够应用速度和位移的概念和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内容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由一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过程。

•运动物体的要素:位置,时间。

•运动物体的变化:位移和速度的改变。

机械运动按路径形状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物体的速度变化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 速度和位移•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过程中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速度的SI单位是米每秒(m/s)。

•位移:物体由起点到终点的位置变化量。

3. 速度和位移的关系•速度的图像:通过时间和速度的图像可以观察到速度的变化。

•位移的图像:通过时间和位移的图像可以观察到位移的变化。

三、复习过程步骤一: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的要素有哪些?3.机械运动的分类有哪些?步骤二:复习速度和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回答以下问题:1.速度的定义是什么?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3.瞬时速度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计算瞬时速度?4.位移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计算位移?步骤三:分析速度和位移的关系观察以下速度和位移的图像,回答问题:时间(s) 0 1 2 3 4速度(m/s) 0 5 -3 4 -2位移(m) 0 5 -1 7 51.速度的图像和位移的图像有什么规律?2.当速度为正时,物体是向哪个方向运动?当速度为负时,物体是向哪个方向运动?3.速度和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步骤四:应用速度和位移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以下情境,计算物体的速度和位移:1.一个物体在10秒钟内匀速行驶了50米,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单元复习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机械运动单元复习教案(表格式)
2.机械运动分类
(1)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按速度是否变化分类:匀速运动、变速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直线运动。
(4)平均速度
①定义:表述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快慢程度。
②公式: 。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原理:
(2)工具:刻度尺、停表பைடு நூலகம்带有刻度的长木板、小车、木块
八年级物理学科课时计划
年月日
题目
机械运动单元复习
第节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能根据日常经验和自然现象进行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正确地分析与判断。
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进行简单地计算。
5.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能用刻度尺、机械停表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重点
测量长度;运动静止相对性;速度。
难点
测量长度;运动静止相对性;速度。
媒体使用
白板、多媒体电脑、课件、试卷




[新课导入]今天我们要对第一单元进行系统地总结和复习,使得大家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再进行有针对的性练习,已达到真正熟练融会贯通的目的。
[知识结构]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
(1)单位:m、km等。
(2)单位换算:
(3)测量工具:刻度尺。
2.时间:
(1)单位:s、min、h。
(2)单位换算:1h=60min;1min=60s
(3)测量工具:机械停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导学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了解国际单位制,知道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国际统一的单位。

2.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er),除此之外,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m;1m= dm= cm= mm=106μm=109nm。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1.看:看清量程、“0”刻度线和。

2.放:刻度尺有刻度值的一面贴近被测长度。

3.读: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

4.记:数字和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时间的测量1.时间(time)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s)。

1h= min= s。

2.测量时间的工具:生活中常用各种钟表,体育场和实验室用停表。

四.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1.误差: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选用的测量工具;改进。

3.误差与错误:误差是由于受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而产生的,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可避免且应该避免。

爱迪生巧难阿普顿发明家爱迪生曾经有个助手。

名叫阿普顿,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又在德国深造了一年,自以为了不起,甚至觉得比爱迪生还强很多,但事实教育了他。

有一次,爱迪生拿了一个有孔的废灯泡,问阿普顿灯泡的容积是多少。

阿普顿拿着这个梨形灯泡打量了一番,心想,虽然这个问题计算起来非常复杂,但是凭着自己的数学本领,多用些时间,还是可以求出来的。

于是阿普顿拿起皮尺这么测,那么量;接着就用钢笔这么画,那么算,弄得满头大汗。

过了好半天,爱迪生问:“求出来了吗?”“办法有了,已经算了一半。

”阿普顿自信地回答。

爱迪生走过来一看,在阿普顿面前放着许多草稿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等式。

爱迪生看了微笑着说:“何必这么复杂呢?你用这个办法吧!”说着他用水装满了灯泡,然后交给阿普顿悦:“去,把灯泡里的水倒到量筒里量量。

第一章机械运动 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导学案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会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知道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4.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会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

【自学指导一】长度单位及单位的换算1.看课文10页插图,仅凭感觉可靠吗?答:2.阅读课文10、11页的内容。

长度的单位有7个,想办法、找规律、快速记住它们的符号读法、换算关系;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m1m=dm=cm=mm=um=nm1m=mm1cm=m,1um=m【自学指导二】刻度尺怎样正确使用3.读11、12页:“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

你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工具4.总结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认: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放: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不能歪斜。

(3)看:读数时视线与垂直(4)读: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5)记:数字与。

5.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6.学会估算:实际观察一下你的刻度尺上的1mm、1cm、1dm、1m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清楚的印象。

用你的身体(手指、手臂等)展示出这些长度。

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cm,你的身高大约是m,合c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物理书的长度28.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自学指导三】时间单位换算及测量时间的工具7.阅读课文13.14页“时间的测量”,回答(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本章共有4节: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测量.【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之一,认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3.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估测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4.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的特殊方法并会运用.5.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6.知道时间的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时间.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操作,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知道一些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熟悉停表(秒表)、石英钟等时间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3.利用比较法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思考和科学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刻度尺(量程0~20cm,分度值1mm)、三角尺一副、停表、电子表、纸条、细线、圆柱体、硬币等.教学难点1.刻度尺的估读.2.停表的使用和读数.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为便于国际间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比它大的单位有千米,换算关系:1m= 10-3 km=103 mm.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为刻度尺.测量时,尺要紧靠待测物体.测时间的工具有钟、表.常用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其中1h=60 min= 3600 s.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4.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通过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在于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而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目测自己课桌的长、宽、高,并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大胆估测,并积极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要给估测结果注明单位)师: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判断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生:用刻度尺、卷尺等.师: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你们知道体育老师是用什么来给大家记时吗?生:用秒表.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由此可见,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测量工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进行新课长度的单位1.靠感觉来判断不准教师出示图片(将教材P10图放大后复制到一张硬纸上),引导学生观察是AB长还是CD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大.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法不一).师:请大家实际测量一下,看估测是否准确.学生动手测量,然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做一个实验,一位同学看着手表计时,另一位同学闭上自己的眼睛,估计闭眼1min后睁开.然后二人交换操作,看看谁对1min的时间的感觉准确.学生发表看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可靠的.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明白了,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准确的,必须进行测量.实际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的感觉不一定可靠,为此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板书: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为了定量描述,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2.常用的测量工具师:请大家回忆日常生活中碰到了哪些测量工具,分别测量什么物理量.生:测量长度的有直尺、三角尺、卷尺;测量温度的有温度计;测量时间的有钟、表;测量质量的有天平、杆秤等.师: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板书:常用的测量工具:尺、天平、钟、表、温度计等.3.单位师:你能用桶量一量我们学校花坛水池中有多少桶水吗?生(抢着回答):那要看桶的大小呢!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为什么呢?生:如果桶的容积小,则量的桶数多;如果桶与水池的容积一样大,则量的只有一桶水;如果桶的容积比水池的容积大,那还不足一桶水.师:出现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什么?生:桶的容积不同.师:桶的容积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那要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的结果呢?进行新课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师: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生:直尺、三角尺.师:其实生活中除了直尺、三角尺外,我们还看到装修、建筑工人用到卷尺和皮尺.工厂的工人在加工零件时为了更精确,用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同时展示给学生看)板书: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2.更精确地测量用到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好,下面请大家做个实验: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宽.然后请大家观察自己所用的刻度尺,并完成下面的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你所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它的分度值(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大?(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4)如何放置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长度的数值?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请几位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板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一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的位置;二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且要紧贴被测物体;三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刻度垂直,且要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例2】(多媒体展示)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解析: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为0.1cm=1mm,且起始端不是在“0”刻度线处,而是从刻度尺的5.50cm开始,再观察金属片的右端在刻度尺8.30cm 处,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2.80cm,综合各选项可知D正确.答案:D进行新课教师总结:为了使测量值尽量接近真实值,实际中往往要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一般测量3~4次).板书: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尺度不同,有的很大,用光年来表示;有的很小,小到肉眼无法辨认,只能用纳米表示.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13“小资料——一些长度和距离”,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尺度.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长度和距离.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测量教师提问(并展示器材):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手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多大,并与一张纸对比,然后提问: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薄,远远不到1mm.师:一张纸太薄,那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厚度够吗?生(积极回答):可以测量了.测出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师:很好,这种测量称累积法测量.好,下面请大家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在累积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引导)①与课本内的纸厚度不一样的不能测进去.(如课本的封皮、彩图纸).②张数最好凑成容易计算的数量.③每页都要压紧.学生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出测量中的错误.(如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刻度尺不能斜放等)板书:微小物体的测量——累积法:长度l=L/n(L表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总长度;l 表示一个微小物体的长度)2.三角尺直尺配合法测量师:像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又如何测量呢?(展示硬币、圆柱体、圆锥体)请大家动手操作测量.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在直尺上很难对齐,难以读数.师:能方便测量吗?生:不能.师:为什么?难在哪里?生:很难与直尺上的两端刻度线对齐,视线难以把握读数.师:用三角尺夹紧被测的硬币(如图甲)并与直尺垂直对齐(教师演示操作要领,并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进行新课师:好,下面请大家测量硬币的直径(如图甲)和圆锥体的高度(如图乙).测量中要注意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要点:夹紧、对齐(一端与直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垂直(垂直于直尺).板书:圆柱体直径、圆锥体高的测量——三角尺直尺配合法,要点:夹紧、对齐和垂直.3.化曲为直法测量教师拿出一张中国交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弯曲的铁路线.师:我们看到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能想个办法测出北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师:可以设法把弯曲的铁路线转换为直线进行测量.生:可以让一条伸缩性不大的棉线与铁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出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铁路线的长度.(学生往往忘掉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师:请某个学生演示给大家看.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这位同学操作的科学性.板书:曲线长度的测量——化曲为直法.要点:要注意起点、终点,拉直时不能用力拉伸.师:最后,请大家再思考,根据这个地图,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全长能求出吗?学生思考、讨论.生: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时间的测量师:请大家结合平时的观察,说说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有哪些.生: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和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手表、钟、秒表等.师:回答正确.那谁能说出时间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呢?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小时,有的说是秒,还有的说是分.教师引导,最后指出,国际计量组织规定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板书: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2.时间的其他单位:年(y)、月、日(d)、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3.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教师可以就1s时间的规定结合教材P13“小资料”作简单的介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这些方面的资料,从而拓宽视野,调动学习兴趣.师:测量时间的常见工具有钟、表,在体育比赛过程中看到裁判员使用高级计时器——停表、多功能电子表等,它们的计量结果更精确.教师演示停表的操作(如启动和停止),介绍如何读数.教师分发停表、多功能电子表,让学生分组操作练习(可以选取教师连续击掌10次的时间,让学生同时测量等方案),要求学生用停表和多功能电子表同时计时测量,便于比较.教师就学生操作、读数进行指导.进行新课板书:1.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钟、表.2.专业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多功能电子表.师:我们现在测量时间的工具相当先进,你们知道古代人如何测量时间的吗?请大家阅读教材P14第一、二自然段,并结合平时的了解进行思考,看谁知道的多.教师播放视频(如日出日落、季节更替、日晷、沙漏、单摆等),并向学生讲解.【例3】如下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物体的长度为cm.解析:停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且超过中线,长针读数应为37s,如果分针未超过5与6之间的中线,长针读数应为7s.长度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答案:337 2.50误差1.误差的概念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师:在前面的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测量的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别.在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在刚才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测量的结果也不同,你们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生1:不同的人操作仪器的反应快慢不同;生2:仪器本身不同;生3:不同仪器的精确程度不同.教师总结,并板书:板书: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2.引起误差的原因:(1)可能是测量者引起的;(2)可能是测量仪器本身引起的;(3)可能是测量方法、测量原理引起的;(4)可能是环境的温度、湿度引起的.2.如何减小误差教师接着提问:那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尽量小些呢?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使用精确的仪器测量,测量时正确规范地进行操作,完善测量方法、原理.教师归纳,强调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一般选取3~4次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板书: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师:下面请大家再次利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宽.看谁的测量更精确.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熟悉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熟悉了刻度尺、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知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此外,请大家课后查阅有关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的资料,了解影响单摆摆动周期的相关因素.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谢谢!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学生对刻度尺和钟表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准确、科学地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停表的使用方法不是很清楚,因此,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停表的读数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学生一起实验,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感受科学地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最后,教师归纳要点,便于学生注意和记忆.2.本节课还介绍了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就是把一些难以直接测量的长度或距离转化为易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感受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此外,本课还讲授了误差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我们平时测量的过程中都会存在误差,且明白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提醒学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多从身边的事例着手,让学生展开思考、讨论,并进行比赛.如在教学长度的测量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估测1m的长度,估测教室的高度;在教学时间的测量时,采取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先让学生看他们自己的手表,秒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秒针走几圈?时针走多少?再利用投影仪模拟显示,让停表走3~4分钟,指导学生观察大针和小针的变化情况,然后让指针走到某几个位置让学生读数,帮助学生较好地读数,从而突破难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关注每位学生,还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互相分享探究成果的快乐,体会物理是有用的.4.本节课教师在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上,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以及古代人的计时方法,从而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第2节运动的描述课题运动的描述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3.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和判断;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随时间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中的运动是普遍现象.2.为了确定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把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3.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足球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足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生:运动员、足球是运动的,球门、足球场是静止的.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新课机械运动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P16图1.2-1,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哈雷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生:它们有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周围的物体,说说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学生交流、讨论,积极举手发言:生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走路的人是运动的;地球是运动的;分子是运动的;……生2:黑板是静止的;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公路是静止的;大桥是静止的……教师总结:(1)我们身边有很多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着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3)微观粒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也是在运动的.(4)运动是绝对的、普遍的现象,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板书: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2.机械运动师:同学们,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说明没有运动.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即说物体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机械运动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例1】(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四季更替B.花开花谢C.流星划过夜空D.生物的新陈代谢解析: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它不同于体育锻炼中所说的“运动”.四季更替、花开花谢、生物的新陈代谢都不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所以不是机械运动.答案: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机械运动》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一章,主要介绍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概念及相关内容。

复习课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这些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复习并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与特点;3.复习并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4.复习并掌握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6.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1.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复习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与特点;3.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4.复习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5.进行相关练习与实验。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第一步:引入 (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引用实例,激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与思考。

第二步:知识点复习 (20分钟)1.概念回顾:让学生交流他们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理解,并在黑板上梳理总结。

2.计算公式回顾:让学生回顾速度的计算公式,并带领其推导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第三步:案例分析 (10分钟)1.提供一个简单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机械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第四步:实验操作 (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于验证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速度和加速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 (15分钟)1.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

2.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易错点。

五、教学辅助工具与资源准备1.教科书《人教版物理上册》;2.板书工具:黑板、粉笔等;3.实验材料:如小车、直线轨道、手表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导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导学案第一单元第4课

第一章第四节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知道如何测量平均速度。

2、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各种计算。

【学习重点】知道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学习难点】学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二、课堂导学自学教材23页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装置:4、实验步骤参考教材23页的步骤。

5、实验注意事项:(1)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2)必须在小车下滑的同时计时。

例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由顶端滑过斜面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通过的路程为,若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例2. 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3)分析表中数据和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课堂练习】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变速运动D.无法确定2、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平直的铁轨上启动时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C.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变速直线运动D.平抛出去的小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新的列车外形如图,它从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可达200km/h,若南京到上海的全程为300km,则列车通过这段距离需要 h。

【课后练习】1、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一列速度为54km/h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经历了7s,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 m。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复习导学案

绵山一中八年级物理学科单元复习巩固课导学案 章节课题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主备教师 吴月明 课时 一课时 日期 单元复习目标导航 1、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会用刻度尺和秒表去测量长度和时间。

2、 知道如何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

3、 知道机械运动的分类,如何去描述它的快慢,速度的定义、单位、物理意义。

4、会用v=s/t 来测量物体的速度,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

2、长度的测量:估、看、测、读。

33、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___。

4、误差的产生: ,特点: ,改进: 。

错误的产生: ,特点: ,改进: 。

1、 机械运动: ______。

2、 参照物: 。

3、 参照物选择判断标准: 站到参照物角度看问题 。

4、 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 。

1、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

2、速度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________, 单位及其换算: 。

3、描述变速运动是: 。

4、平均速度的测量:v=s/t 。

(二) 典型例题,抽取规律 1、 如图所示的物体A 的长度是 cm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B .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 .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3、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慢 机械运动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你从该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1)。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年级初二学科物理第 1单元第课时总计课时01年月日《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一、课标要求: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2.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2.2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复习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通过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三、教学重、难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快慢1.参照物的概念.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四、教学准备制好的课件、设计好的导学案五、学情分析:六、教学过程: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更精确的测量要选用___________等其他工具。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符号是___,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___和_____。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可____________,但是我们可以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1.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零刻度线要_________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_________,不能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刻度线,与尺面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学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学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教学辅导学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考点:教 学目 标1. 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和参照物的选择。

2.了解生活常见的时间和长度数值。

3. 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

4.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会测量物体平均速度。

教学过程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测量需要标准,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测量 长度单位 基本单位________(符号:________) 常用单位及换算 1 km =______m ;1 dm =______m ; 1 cm =______m ;1 mm =______m ;1 μm =______m ;1 nm =______m测量 工具常用工具 ____________ 精确测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如何选择?) 测量方法 看选择刻度尺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放 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要使用磨损的零刻度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______的下一位 记 测量结果要由_______和______组成 3.时间的测量单位 秒(s)、小时(h)、分(min)等;1h =______min =______s测量工具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 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考点 考纲要求 常考题型 2011 2012 2013 2014 参照物 了解 选择、填空 选择题3分 填空题2分 速度 认识 选择、填空、计算 填空题3分 计算题 计算题 计算题 长度及时间的测量独立操作 选择、填空 实验题 实验题 实验(读数3分)4.误差定义______与______之间的差异减小方法采用______________ 、改进__________ 、多次测量求___________区别误差是______避免的;错误是______避免的5.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2)化曲为直法;(3)化整为零法等。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全册)

11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单位,以及各单位之间的换算2.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会读刻度尺的读数。

3.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4.知道什么是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了解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一、 自主学习1.你会使用尺和表吗?用尺子测一下你的身高、物理课本的长和宽、一张纸的厚度并记录。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默数一分钟,同老师卡表的一分钟做对比,你的感觉可靠吗?估计一下你的一步是多长,并实际测量一下,看看你估计的准确吗?二、 探究交流平台探究活动一: 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阅读课本P10-11“长度的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

比米大的单位有 ,比米小的单位有2.换算关系:1km= m,1m= mm, 1mm= μm, 1μm= nm探究活动二:长度的测量 阅读课本P11-1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 、 、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有: 、 。

2.(1)仔细观察刻度尺,它的零刻线在哪里?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 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 作为测量的起点线.(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如何放置?①使刻度尺的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②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选填“平行”或“垂直”),即沿着被测长度;③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有刻度的一边(选填“紧靠”或“远离”)被测物体.(4)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长度?①看: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刻度线。

②读: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③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值、值和.探究活动三:时间及其测量阅读课本P13“时间测量”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其它单位还有2.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探究活动四:误差和错误阅读课本P14“误差”1.定义:和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4. 结合生活实际,讲解机械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4.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目标,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机械运动的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运动员的跑步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运动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是在做怎样的运动?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4. 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运动的特点,如在操场上进行跑步实验,观察物体的抛掷等。
(二)问题导向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如何计算的?等,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一次复习课。在之前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及其计算等知识。通过复习,学生需要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点,加强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实例,培养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
2. 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及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目标】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学具准备】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引出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聚焦知识点一: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1μm= m、1nm= m练习题: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A.1 mm B.1 cm C.1 dm D.1 m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地球半径6.4×106m= km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1.2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1.2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机械运动1.2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1.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2.掌握参照物的概念,了解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课前预习】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是()A、竹排、青山B、青山、江水C、江水、竹排D、江水、青山2.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湖岸B、湖水C、游船D、岸上的建筑物3.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A、他自己B、地面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跳者D、跳台4.孝感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5.观光电梯从1楼上升到6楼的过程中()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动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的【学习探究】阅读课本,回答问题:(一)机械运动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机械运动是什么,并列举常见的几种?(3种就可以)机械运动:【小结】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机械运动。

(把叫做静止。

)(二)参照物【讨论】1.当自己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的树木,树木看起来怎么样运功?再看看同车的乘客,他们又是怎么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2.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与这个标准比较,来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

3.为什么当我们描述物体是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的时候,要选择参照物呢?4.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的。

初二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初二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节运动描述姓名:班级:组:●学习目标1、认识机械运动现象。

2、知道参照物,并能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和根据运动描述指明参照物。

3、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

●自学自测(自学教材16-18页)一、机械运动1.在物理学中,把物体称为机械运动。

2.举几个生活中机械运动例子:二、参照物思考:小明在车上看到路上汽车飞快驶过,他认为车上乘客是运动,而车上司机看乘客却不动,司机认为乘客是静止,同样是研究乘客运动状态,为什么小明和司机会得出不同结论呢?1.可见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作为参考标准,这个标准物体就是。

2.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重点)例: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

2.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________我们是运动,而相对于________我们是静止。

3.“我坐在奔驰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景物,只见路旁树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描述所选择参照物分别是:“静靠”______;“奔驰”________;“后退”_________。

4.平直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判断三人骑车最快是_______。

最慢是。

结论:从上述例子可以得出物体运动和静止是;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所选取参照物有关,一般为了方便会选为参照物。

●当堂达标1、请你根据下面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横线上:(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第一节功(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复习教案1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机械运动复习》研学案
一.知识回顾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___,1km=______m,10dm=_______m,
20cm=___________m,300mm=_________m,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 。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
(1)选:观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 ____决定的。

(2)放:在使用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没有零刻线,最好选取________刻度线作为起始位置。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被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我们就认为它是__________________。

6、在机械运动中,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
照物有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说它是静止的。

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_ ;(2)
8、速度: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速度。

根据定义可知,要比较速度的大小需要考虑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因素。

(2)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3)计算公式:速度= ,用符号表
示;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________km/h=1m/s.
9、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10、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__与 __的比值。

二.考点点击
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
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 人眼睛迅速一眨
B 人心脏跳动一次
C 人正常呼吸一次
D 人打一个哈欠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 (3)一张纸厚度约
75_________;
3.某物体直径为125nm,该物体可能是( )
A一个篮球 B一个乒乓球 C 一根头发 D一种病毒
考点2:刻度尺的使用
4.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

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5.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你能读出测量值吗?A:_________;
B__________
考点3:误差与减小误差
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7.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43cm、5.45cm、
5.46cm、5.44cm,则此物长应是()
A、5.44cm
B、5.45cm
C、5.46cm
D、5. 445cm 考点4:长度的特殊测量
8.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元硬币的厚度
9.如图2-2-3所示的方法常用于测量圆柱体直径,则图中圆柱体的直径应
为 cm。

一根细铜丝如图缠绕在铅笔上,该铜丝直径为 mm.
考点5:静止与运动的判断
10、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11.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
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自行车是_______的,长途汽车是_________的.12.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行船时,乘船的人在船上刻下了剑落水时的位置;当船停靠到岸边后,在所刻记号下方的水中寻找剑,却找不到,这说明。

13.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总结: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首先选择,然后看研究对象相对于是否有变化。

同一研究对象,由于选择的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相同,叫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考点6: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4.《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
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考点7:速度的计算
图15单位换算:20m/s =__________km/h ; 108km/h =___________m/s.
16.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 。

则:( )
A .小张速度最大
B .小王速度最大
C .小李速度最大
D .三人速度一样大
17.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 的是(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
客机 18.图2所示的是一辆桑塔纳小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
时的速度为______km/h ,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 的路程需要______h .
19.从哈尔滨东站开往北京的K18次列车,全程运行1288千米,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由表可知,K18次列车从哈尔滨东
到北京需要多少小时?列车全程
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考点8: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运动
20.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 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
A.与路程成正比
B.与时间成正比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21.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4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
是 。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2.运动会上,100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2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

2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 和时间t 关系的图象,从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A .v 甲 大于 v 乙
B .v 甲 小于v 乙
C .v 甲 等于 v 乙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0 0 0 0 t/s v/ms -1 t/s v/ms -1 t/s v/ms -1 t/s v/ms -1 A B C 图4
第24题
20.斜面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按图填写下列表格
(1)由此可知,物理学里所说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内的平均速度。

(2)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30.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

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