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变迁
住宅的发展与演变
住宅建筑形制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富于创造性的伟大民族。
我们的祖先从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起,就创造了聚落并且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多种形式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使中国古代建筑无论在技术上或艺术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体系最完整,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建筑之一。
地域辽阔的中国大地,形式丰富适宜各地的住宅建筑也应运而生。
一、概况在中国建筑的历史长河里,住宅虽然是人类最早的建筑类型,但在原始社会时期,建筑的发展极为缓慢。
经过了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即农业的出现形成固定的居民点——聚落。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聚落分化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农业和非农业的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
我们的祖先居住地也起源于两种早起聚落,由起初的穴居和巢居开始,经过艰难的发展逐步掌握了营建地面房屋的技术。
进而出现了干栏式建筑和木骨泥墙建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夏末都城——斟鄩的发现,表明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古代居住形式 汉墓明器1汉墓明器2四边维合的建筑形制始走向定型,并在当时大量的建造。
周灭商朝后实行奴隶主政治,建筑物按照等级划分不能“僭越”。
此时期建造后期发现的陕西凤雏遗址表明当时的四合院形式已经严整。
根据《仪礼》记载,在春秋时期高台建筑较为盛行,只是在建筑住宅上仍沿袭夏的庭院建筑形制而保留。
汉代也继承了这种形制,此时期并创造出了另一种住宅形制——乌壁。
而据河南洛阳宁懋mào石室石刻和河南沁阳造像碑石所示,北魏和东魏时期的贵族住宅的大门可体现庑殿式顶和鸱尾的出现,且有大多数贵族官僚舍宅为寺。
隋唐五代时期,住宅仍在采用直棂窗回廊围绕成庭院,这从敦煌壁画中科院得到佐证。
在宋代时期,里坊制解体,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城市的住宅形制开始呈现多样化。
同时期的还有北京元代后英房住宅还有工字型平面构成主屋的。
到了明清两代时期,北方的住宅就已经发展为以四合院为代表,按南北纵轴线对称的布置房屋和院落;江南地区则以封闭式的院落为单位布置,大型住宅有左中右三组纵列的院落组群,并营建花园创造了一优美而舒适的适宜人居住的城市生活环境。
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一、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住房变迁史四 (1988~1998,商品房兴起)
(1998年户型图)
(2022年户型图)
(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框剪结构)
一、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住房变迁史五 (2000年后,商品房兴起)
21世纪住房关键词:高品质住宅
21世纪住房常见高层、小高层,建筑风格丰 富多样,人们对住房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 关注房屋质量,而且关注孩子读书是否方便, 升值潜力如何,物业管理是否完善,交通是否 便利等。
一、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住房变迁史二 (1949~1978 改革开放前)
70年代住房关键词:筒子楼(1961~1970)
70年代,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筒子楼应 运而生。“筒子楼”又称赫鲁晓夫楼,一条 长走廊串联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 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
住在筒子楼,邻里关系非常紧密,每天一 到饭点,楼道里就油盐飞溅,人声鼎沸,也 许你还能听到“二狗子,你妈妈喊你回家吃 饭!”
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汇报人:
一、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住房变迁史一 ( 1919~1948 新中国成立之前) 晚清~民国时期,抗日、内战
二三十年代住房关键词:先活下来
这个时期的中国大地遍地战乱饥荒,战争 中的人们只能被迫四海为家,也许住在哪里、 住得怎么样,不是大家首要在意的东西,先 活下来才是大家的头等大事。
一、中国70年住房变迁史
住房变迁史三 (1978~1988改革开放初期)
1987年12月1日 新中国首宗土地使用权拍卖会在深圳会堂举行
1985年底,“提高租金,出售公房”在全国已 有近2000个城镇进行试点,商品房的浪潮声已 起。
城镇住房20年的变迁史
住房20年的变迁史近年中国的住房变迁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60年代住拱房,70年代搬瓦房,80年代上楼房,90年代换商品房”。
上世纪70-80年代(1988-1998) 是三代同堂三间房的年代,人们搬离了狭窄局促的老房子,迁入了单位整栋购买的住宅,能住上单位分配的70平米2居室新房,一家家都喜出望外,有电梯、有阳台、有开阔明亮的客厅,有独立的卫生间,一切都变得有格调起来,叔叔说,能在光滑的地板上打滚儿绝对是件快乐的事。
而错过福利分房则是不少人的心酸之事。
随着朱总理宣布住房商品化,福利分房被终结,住宅从福利分房走向市场化。
另一方面,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拆迁棚户区,许多低收入的居群通过拆迁房得到安置,当时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矛盾并不突出。
随后公积金诞生,199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率先推行了公积金制度。
并且这一制度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启两人两间房的年代,福利分房的停止,使商品房进入市场化供应,这会儿,人们只得把帐户里的存款都取了出来,七大姑八大姨的七拼八凑买一套房。
十年前,国人基本开始有商品房概念,依靠单位分房的越来越少。
而福利阶层外的人,则开始房奴的进程。
吹响我国住房改革进军号是在1998年。
当年国务院发文被人们称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里程碑,它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和新的住房制度的开始。
此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人们认为,如果没有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但是,它同时也为日后高房价而导致众多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埋下了隐患。
而从04-06年,房价却是边调边涨,让老百姓感觉“按下葫芦浮起瓢”。
一线城市的房价一路高歌,中西部房价狂飙突进,东部房价强烈弹升,行情逐月走高。
从07年至现在,住房开始回归民生,随着老百姓住房供需矛盾突出,“解决人民住房需求”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居者有其屋”成为大家的努力的目标。
未来20年,中国一半以上住宅得拆了重建,我们真正能够在城市中保留下来的房子就是1979年到1999年,在脱困过程中建设的房子还有一定的保留价值。
中国近现代住房变迁[整理版]
中山民居演绎世界上有了人类,就有了文化的出现,从而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从我国考古的历史遗迹和历史遗物中可以看到,远在旧石器时期,人类就有了打制石器,发明了用火和产生了早期的语言,这些现象表明,原始人类经过长期的劳动创造活动,猿人已进化到新人(又称真人或晚期智人)阶段。
在这段漫长的年代中,从发掘的人类化石可以得到证明,原始人从原始的劳动创造活动期间,在活动范围和居住环境等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改变了猿人的栖息习惯,具有更大的适应和改变自然的能力。
人类的不断进化,带来了文化上的不断进步。
旧石器到了中晚期,人类的居住和生活方式大大超出了原始穴居的局限,同时出现如雕刻器、小石钻、石镞、石刀、石斧、石磨盘、石磨棒、石锤、石锄等细石器工具,表明了原始的渔猎经济的出现和发展。
与此同时,原始人开始用骨针缝制兽皮、树皮等衣服,也开始制作经磨制穿孔的贝壳、兽骨、鱼骨、兽牙等装饰品,表明了原始人类已产生了爱美的观念。
这些原始文化的前进,体现了人类进入血缘群婚、群居的阶段,母系血缘纽带亦大大加强。
由此,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期到了晚期,原始农业的产生,对原始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意义。
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生活确立之后,大大改变了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主的经济生活不稳定性,也改变了居住方式,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村落和民居,从母氏社会发展到父氏社会,尤其是村落和民居的出现,带来了人口的较集中和稳定,人口的生育和繁衍也相对的较母氏社会时发展了。
因为较为固定的村落和民居的出现,也导致了古代氏族和部落的出现,以及相对的文明兴盛。
从新石器晚期原始农业的出现,原始人从地穴或半地穴式、树栖等村居生活方式,逐渐向地面建筑的房居过渡,习惯上称这些村居为窝棚。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的思想、文化、生活习俗等等亦不断向前发展。
中山古代称为香山,属于古代的南越国,其民居等古建筑同属于岭南古建筑的型制,同时由于中山的特殊地理环境与古代人类发展史等历史背景有所区别,因此中山的古代民居有其自己的地方特色。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中国住房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住房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顾我国70年住房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看到从房屋短缺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再到现在的租购并举,政府在改善国民居住条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住房问题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的房屋短缺十分严重,许多城市居民甚至住在棚户区或者简陋的房屋里。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房屋建设,兴建了许多公共住房,并在城市周边修建了大量的工人宿舍,以解决工人的住房问题。
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房屋建设的质量和数量都难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逐渐走向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政府开始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低收入者提供了许多租赁住房和廉租房。
中央还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来。
这一举措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住房压力,改善了人民的居住环境,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住房条件。
2000年以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也加速了。
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不断向城市转移,城市里的人口密度也逐渐增加,住房问题再次成为了社会的焦点。
政府意识到市场化的住房供应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于是开始推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通过政府购买、保障性租赁和公共租赁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低收入群体和新就业者的基本住房需求。
这一政策切实为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解决途径。
未来,我国的住房问题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一方面,城市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使越来越多的人面临买房困难,政府需要继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力求使更多的低收入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住房条件。
随着年轻人的逐渐成熟,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他们更加注重居住的便利性和环境的宜居性,政府应该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宜居城市,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我国住宅类型和户型的演变
住宅发展历程住宅的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户型的变化,也并不是与居住需求这个点发生关系,还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国家的住宅政策、土地资源,或是其他的经济条件等等。
1. 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从50年代到60年代,大多数住宅都是低层的,多数属于砖混结构,住宅出现了白色的外框,这是地震后为了加固结构的梁圈。
70年代到80年代,大多是都是多层住宅,建筑大多数以5层、6层为主,当时6层以上需要加电梯,所以大部分住宅都是建在6层以下。
90年代到2000年开始建造中高层的住宅,主要以10几层为主。
2010年以后,主要以高层和超高层为主。
超高层住宅以南方居多。
2. 建筑的容积率越来越大由于土地条件的限制,建筑高度逐渐变高,容积率有所增加。
但我国住宅法规对日照间距、绿地率、停车位等有强制性的要求和规定,以此来保证居住的基本条件。
我国对住宅的日照基本要求大部分地区要保证:大寒日满窗日照有两个小时以上。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日照间距,都是要求是前排房屋高度的1至1.7倍,一般越往南的地区日照间距就越小,而越往北越大。
这是因为各地所处的气候区,以及太阳高度角的不同所导致的。
3. 住宅配套越来越好以上海为例。
1950年,新建住宅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般占住宅总面积的8%左右,平均每人0.4平米。
当时的公共设施的配置比较简单,一般只有合作社、小商店、小学和公共浴室等。
主要解决的是居民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
80年代初,公共设施的配套比例提高到了15%左右,平均每人2平米左右。
这个时候的居住区配备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以及一些社区的服务中心,有的地方还有体育场,这个时期增加需要的配套设施。
90年代以后,随着相关的标准逐渐完善,对公建的类别以及配置的面积进行了细化。
例如2006年版的上海市《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定》中要求:平均每人的公共建筑面积为3.3平米。
当时的沿街商业、银行、餐饮、超市等都更加发达,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很多的便利。
我国住宅的发展历程
我国住宅的发展历程我国住宅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住宅的形式和建筑材料也不断更新和演变。
下面将从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个阶段来介绍我国住宅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住宅在古代,我国的住宅主要以木材和土为主要建筑材料,采用榫卯结构进行建造。
由于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古代住宅大多采用低矮的建筑形式,以适应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条件。
在住宅的布局上,古代人注重庭院和园林的设计,将住宅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居住文化。
二、近代住宅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住宅形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建筑材料方面,逐渐采用了砖、瓦、石灰等新型材料,替代了传统的木材和土。
在结构上,也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新材料和技术手段,使住宅更加坚固和耐久。
在住宅设计上,开始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出现了公寓、洋房等新型住宅形式。
三、现代住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住宅的设计和建设更加注重人性化、智能化和环保化。
在建筑材料方面,开始采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材料,如绿色建筑材料、低碳材料等。
在结构上,也开始采用更加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手段,如预应力混凝土、钢结构等。
在住宅设计上,更加注重居住者的需求和体验,出现了多种新型住宅形式,如SOHO公寓、LOFT公寓等。
四、当代住宅当代住宅是我国住宅发展的最新阶段,更加注重居住的品质和舒适度。
在建筑材料方面,开始采用更加高性能和环保的材料,如纳米材料、生态建筑材料等。
在结构上,也开始采用更加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手段,如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等。
在住宅设计上,更加注重居住者的个性需求和体验,出现了多种新型住宅形式,如智能家居、绿色住宅等。
总之,我国住宅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古代的木材和土到近代的砖瓦和钢筋混凝土,再到现代的环保材料和智能技术,不断发展进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未来的住宅将更加注重人性化、智能化和环保化,为居住者提供更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空间。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
我国70年住房历史变迁和未来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住房建设和住房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变革。
70年来,我国的住房政策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变,住房供给、住房保障和住房消费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住房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未来,我国的住房建设和住房政策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70年住房历史变迁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年代和封建社会遗留问题,我国的住房条件十分不堪,城乡居民普遍处于低矮破旧的房屋中,缺乏基本的居住条件。
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对住房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和改造,改善了人民的住房条件。
在计划经济时期,住房分配和管理主要由国家集中安排,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导致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住房条件普遍偏差,出现了“四人一间小平房”等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住房政策经历了较大的变革。
1980年代初期,国家提出了实行商品化住房制度,鼓励个体购房和租房。
1990年代初期,住房分配体制开始改革,逐步放开了住房销售和出租市场,城市居民购买住房的比例逐渐增加。
2000年代以来,国家陆续提出了“保障性住房”、“租赁市场”等政策,加大了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力度,租赁市场得到了逐步完善。
70年来,我国的住房政策不断持续改革,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未来住房政策展望在未来,我国的住房政策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要求将更加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对城市住房条件的要求将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住房政策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其次是住房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我国在住房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市化进程和居民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缺口。
住宅的发展与演变
住宅的发展与演变住宅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居所,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演进,从最早的洞穴居所到现代高楼大厦,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的住宅、传统住宅以及现代住宅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揭示住宅的发展与演变。
首先,史前时期的住宅。
在史前时期,人类最早的居所是洞穴。
洞穴的天然隐蔽性和遮风挡雨的作用,可以为人类提供基本的安全与保护。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对住所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是,人们开始利用天然材料,如树枝、树皮、麻瓢等搭建简单的遮蔽层,形成了帐篷和棚屋等简易住所。
这些住所虽然比洞穴更加灵活,但依然无法满足人类对安全、舒适与实用性的要求。
其次,传统住宅的发展。
随着农业的兴起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在地面上建造房屋,形成了传统住宅的雏形。
木质结构的建筑成为主流,如中国的四合院和日本的和室。
这些住宅在结构上通常由柱子和梁组成,墙壁则由泥土、石头或竹子构成。
传统住宅通常建有庭院和花园,以提供空气与光线的流通,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此外,传统住宅还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中国的传统宅院和日本的茶室,成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住宅在设计上存在一些局限性:不仅空间利用效率低,而且缺乏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功能,如私密性、通风和卫生设施等。
最后,现代住宅的演变。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推动,现代住宅开始追求功能性和舒适性的完美结合。
现代住宅的建筑材料、结构和布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高强度建筑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取代了传统的木材结构,大大提高了房屋的抗震性和安全性。
此外,现代住宅开始注重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私密性的满足。
开放式厨房、豪华浴室、多功能客厅等设计成为现代住宅的标志,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和便利。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现代住宅也越来越注重能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现代住宅还尝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如生态住宅和环保建筑的崛起,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房屋的历史变迁及其规律
砖瓦房:随着烧制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砖瓦建造房屋,这种房屋结构牢固、经久耐用, 逐渐成为主流的房屋形态。
早期房屋以木材、石头等自然材料为主,结构简单。
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砖瓦、混凝土等人工材料,房屋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建筑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房屋的建筑材料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木材、石头到后 来的砖瓦、石灰等。
特点:木结构为 主,采用石块作 为基础和墙基
演变:从木结构 到石结构的转变, 逐渐形成城堡和 庄园等建筑形式
风格:哥特式建 筑风格为主,高 耸、尖顶、细长
装饰:采用彩色 玻璃窗和雕塑等 装饰元素,展现 出中世纪独特的 艺术风格
生存需求:为了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早期的房屋主要是简单的遮风挡雨的住所。
安全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房屋的安全性要求提高,房屋开始采用更坚固的材料和结 构。
舒适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的设计和装修越 来越注重舒适性和美观性。
社交需求: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房屋的社交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的设计和布局需要考虑 到人们的社交需求,如聚会、交流等。
绿色建筑材料:环保、节能,提高 居住质量
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降低建 造成本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智能家居技术:自动化、智能化, 提升居住便利性
可持续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等 可再生能源在房屋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可持续 发展的未来趋势
智能家居:科技与 居住的完美结合
共享空间:打破传 统居住观念,实现 资源最大化利用
小学科学房子的变迁课件ppt
和节能效果。
03
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和智能家居技术
将在未来住宅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住宅产业向更加绿色
、智能的方向发展。
04பைடு நூலகம்
当代住宅发展趋势预 测
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应用
智能家居系统
01
集成家电控制、环境监测、安防等功能,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
环境。
自动化设施
02
如自动门窗、智能照明、智能温控等,提高居住便利性和舒适
度。
人工智能助手
03
AI技术在住宅中的应用,如语音助手、智能机器人等,提供个
性化服务。
绿色环保理念在住宅中体现
节能设计
采用节能建材、高效节能设备,降低住宅能耗。
绿色能源利用
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住宅中的应用,减少碳排放。
环保材料
01
02
03
04
模块化住宅
可拆卸、可重组的模块化设计 ,提高住宅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
3D打印住宅
利用3D打印技术建造房屋, 降低成本,提高建造效率。
地下空间利用
随着城市用地紧张,地下空间 可能成为新的住宅发展方向。
海洋住宅
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上漂浮 住宅或海底住宅,拓展人类居
住空间。
05
地域文化差异下的房 子变迁对比
02
这些原始住所通常非常简陋,但 满足了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洞穴居住时期
人类最早的住所之一是洞穴,这种天 然形成的遮蔽所提供了相对安全和舒 适的环境。
洞穴内部通常比较干燥,有利于保存 火种和食物,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防御 功能。
简易棚屋搭建
住宅的变迁
住宅的变迁
嘿,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咱们住的房子这些年的变化。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老旧的小院子里。
那房子呀,墙皮都脱落得不成样子,下雨天还会滴答滴答地漏雨。
院子里的地面也坑坑洼洼的,一不小心就能崴到脚。
有一回,下了一场特别大的雨。
那雨简直就像从天上往下泼水一样,家里到处都开始漏水。
我和爸妈拿着盆啊桶啊,到处接水,忙得不可开交。
我着急地喊:“爸,这水都快漫到床脚啦!”
爸爸一边手忙脚乱地把接满水的桶往外倒,一边回应我:“别慌,闺女,有爸在呢!”
妈妈则在一旁叹气:“这房子啥时候是个头哟!”
后来,我们家的经济条件慢慢好了起来,终于搬离了那个破旧的小院,住进了单元楼。
虽然房子不大,但起码干净整洁,也不再担心漏雨的问题啦。
再后来呀,经过一家人的努力打拼,我们又换了一套更大更漂亮的房子,有宽敞的客厅,明亮的卧室,还有一个大大的阳台。
如今,每次回忆起小时候住的那间破房子,我都会感慨万分。
从破旧的小院到舒适的单元楼,再到如今漂亮的大房子,这住宅的变迁可不就是我们生活越来越好的见证嘛!
我相信,未来我们的家还会变得更加温馨、更加美好!。
住宅的演变及各种风格简介
中国住宅的演变及各种建筑风格的特点90年代以前:平房、筒子楼时代在那个物质文化生活都相对贫瘠的年代里,我国的房屋建造还是照搬苏联模式,热衷于集体居住模式,房子的作用说居住都算不上,只能是个歇脚的地儿。
满眼望去皆是灰暗低矮的平房、筒子楼,还谈不上外观的漂亮,建筑风格就更无从谈起。
90年代初——98年房改房子开始变漂亮外墙粉刷有一定的色调、搭配等,开始初步有户型等意识,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单调,房子一般建六层,每户都按照同样的布局建造,分割,基本上建筑还是无法脱离火柴盒样式。
2000年以后——建筑风格百花齐放随着人们对居住舒适度、居住文化品位要求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建筑外观造型、风格取向的理解及要求,也进一步加深和加强,从而形成了房地产建筑设计风格多元化、新产品倍出的局面。
面对消费者挑剔的目光和竞争对手的压力,当前,发展商对建筑的外观造型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好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不仅为楼盘销售的成功垫定了良好市场基础,同时也为一个“城市的表情”做出巨大的贡献,成就了一个个迥异的地产风格,为都市增添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荷兰风格(Dutch)荷兰风格包括殖民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
荷兰殖民建筑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首先兴起,它有两大明显的往特点:(A)双折线屋顶;(B)侧墙沿街面开数扇老虎窗。
荷兰殖民、复兴风格根基于1880年复兴时期的诸建筑风格,吸取了辛格风格的建筑特征,显非对称式(L形式),屋顶上有时开一个巨大的辛格窗。
荷兰风格建筑布局合理,通风与采光性好。
美国风格(Ametican Colonial Revival)美国风格根基于殖民时期美洲大陆各地的民居(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创造性的发挥而逐步形成的,所耗建材较多。
在全国铁路网建立起来后,因建材的运输较为方便,大规模的建设这类住宅成为可能。
经过200多年的复兴和发展,这种风格逐步稳定下来,并成为美国别墅的主要形式,它重建筑的居住功能,轻风格特征。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房子的三次变迁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房子的三次变迁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本文将通过讲述房子的三次变迁,探讨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一次变迁:从集体宿舍到商品房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起步阶段,住房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时期,大部分人都居住在集体宿舍中。
这些宿舍通常是简陋的单间,没有私人厨房和卫生间,居住条件十分拥挤。
由于住房资源的匮乏,人们不得不忍受这样的生活环境。
然而,改革开放的推进为住房问题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商品房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住宅选择。
人们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房屋,并享受到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这种变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更好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催生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房地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次变迁:从小产权房到产权证在1990年代初期,小产权房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小产权房是指个人在没有政府许可的情况下,私自建造的住房。
由于这些房屋一开始并没有法律保护,房主在面临拆迁风险,无法正常获得房产权证。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政策逐渐放松,小产权房也开始得到了合法化的机会。
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小产权房通过一系列程序正式办理房产证。
这次变迁不仅让小产权房合法化,也让房主们获得了稳定的产权保护。
这个变迁对于居民来说意义重大。
他们不再需要担心房屋被强制拆迁,也不再需要担心房屋的产权问题。
这为人们安居乐业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于改革开放的信心。
第三次变迁:从新农村建设到城镇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住房的改善成为了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注重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住房的硬件设施。
房子的变化作文
房子的变化引言房子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从古代的草屋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从建筑结构到装修风格,房子一直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房子的变化。
建筑结构的演变古代的草屋古代的房屋建筑多以简易的草屋为主,人们利用自然材料和简单的建筑技术搭建起临时的住所。
草屋的结构简单,使用的材料易于获取,但缺乏稳定性和耐久性。
历史时期的石头和砖块建筑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房屋的建筑材料逐渐由草屋升级为石头和砖块建筑。
这些建筑结构更加稳固耐用,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外力。
历史时期的宫殿、城堡和寺庙都采用了这种建筑形式。
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相比于传统的石头和砖块,钢筋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现代的高楼大厦、公寓和住宅多采用这种结构。
装修风格的变化古代的传统装修古代的装修风格注重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表达。
墙壁上常常绘有壁画或题字,屋内摆放着传统的家具和装饰品。
古代人们注重房屋的装饰,希望通过装修给居住者带来幸福和吉祥。
现代的简约装修现代人追求简约和功能性,因此装修风格也逐渐转向简约风格。
墙壁常常以素色为主,家具和装饰品也以简洁的线条和设计为特点。
现代的装修注重空间的利用和舒适度,追求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完美结合。
新兴的现代主义装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的装修风格也逐渐兴起。
其中现代主义装修以简化和功能为核心,以简洁的线条和大面积的玻璃窗为特色。
这种装修风格注重现代科技和学问的表达,体现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
生活环境的改变农村到城市的迁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迁往城市。
这导致了城市房屋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人们离开了独立的庭院和大片农田,变成了生活在狭小公寓中,享受更加便利但也更加拥挤的生活。
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兴起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房子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住房的变化作文(26篇)
关于住房的变化作文(2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讲话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entence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住房的变化作文(26篇)关于住房的变化作文第一篇我家住房的变化作文500字在我的记忆中,3岁时我家住筒子楼,房子很小,只有不到13平方米的一间屋子,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家,没有专用的厨房,楼道成了大家的公用厨房,放了许多煤气罐,非常危险,每家的使用面积不足2平方米,谁家做什么饭都能闻到。
住宅发展史
住宅发展史一、原始社会的住宅在原始社会,人类最初居住在自然环境中,没有固定的住所。
他们会在树上搭建简易的树屋,或者在岩石下面挖洞居住。
这种居住方式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野兽和恶劣天气的侵害。
二、古代文明的住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的兴起和城市的形成,住宅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古代文明中,住宅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和古罗马的别墅等。
这些住宅建筑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也成为了后世建筑的重要参考。
三、中世纪的住宅中世纪是住宅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城市开始兴起,住宅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核心。
中世纪的住宅多为石头和木材结构,多数是两层或三层楼房。
这些住宅通常由贵族或富人居住,普通人则生活在简陋的小屋中。
四、现代住宅的兴起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住宅开始兴起。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工业化的影响使得住宅建筑从传统的石头和木材结构转向了钢铁和混凝土结构。
同时,住宅的规模也逐渐扩大,从独立的别墅转变为公寓和住宅小区。
五、现代住宅的多样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住宅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从简单的单身公寓到奢华的别墅,从传统的独立住宅到现代的高层建筑,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开始影响着住宅设计,越来越多的住宅开始注重环保和节能。
六、未来住宅的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住宅的发展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智能化住宅、绿色住宅和可移动住宅等新概念将逐渐成为现实。
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也将更加多样化,包括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便捷的交通。
总结:住宅发展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与社会、文化、技术的变迁密切相关。
从原始社会的简陋住所到现代多样化的住宅形式,人类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
未来的住宅发展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式建筑露峥嵘
1911年以前,上海的最高建筑 是6层,1928年修建的沙逊大厦 十一栋10层的钢架结构大楼, 整座楼用花岗石砌筑,外形简洁 明朗,外部不重雕琢 ,内部却 装饰的豪华无比。随后短短几年, 上海又奇迹般的涌现出28座这 样的城市。 高层建筑是当时西方的时尚,影 响了中国各大都市的建筑风格。
住房变迁史
第三组 日期:2018.05.02
分工
01
讲解:陈玉山
04 02 03
肖金杰
其他:刘惠悦、常敬杰、 司舟、孙皓冉、郑玉霄、 赵佳睿、张依茜、池芸
ppt:余可欣 资料:姚惠玲、
PART ONE
01
清代
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 是中国的一种 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 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 中间,故名四合院。四合院就是三合 院前面又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若呈 "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 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 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 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 。 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 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难怪古 人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越 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曹杨新村
PAR命一开始,大批建筑材 料料被当做“封、资、修”被摧 毁,宝贵的建筑材料被用来建造 领袖雕像“忠字碑”、“万岁 馆”,无法顾及民宅建设,加之 50~60年代有一段时间对民宅 建设不重视,延续到70年代末。 见过已经30年,全国3400个城 镇新建住宅的建筑面积仅4.93亿 平米。大多是家庭,父母与子女 住在一间屋子里,三代人、四代 人同居一室也很正常。
新村成为风景线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率先改造了臭 水横溢的龙须沟和破败不堪的平里, 建了新住宅区,在东郊和西郊,也建 设了配套住宅,一般是独门独户,50 平米左右。 这时期的新建居民,除平房外,大都 是4层的小楼,居室通常是大间套小 间,没有厅,只有一个狭窄的过道, 是借鉴了前苏联的住宅模式。 新建的住宅小区通常成为新区。住户 是普通职工。
PART FOUR
04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感谢聆听
曹杨新村
大杂院
到70年代末,全国城市绝大部 分人还住的是解放前的屋子,陈 旧不堪、杂乱无章。再加上50 年代盲目生育,70年代进入生 育高峰,子女多了住不下,院子 里搭出个坯间,或者盖间小厨房, 腾出厨房住人,能想到的办法都 想到了,于是,迫于人口与住宅 的矛盾,大杂院出现了。大杂院 的主要特点是大而杂。
1900年后,英、法、美、 俄、日等国家先后在北京修 建使馆区在天津租借内修建 住宅,建筑风格多为欧式, 日式。为便于外国人居住, 北京建造了六国饭店,高7 层,红色墙面,以壁柱分隔, 上有欧洲古典装饰,这是当 时中国最高住宅建筑。
。 。
PART TWO
02
民国时期
特点
民国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 艺术的缩影,各个民国建筑的风格 各不相同。民国建筑一般为砖混结 构,这种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 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 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 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样 的结构有着延伸了建筑的使用空间、 降低了建筑的建造成本以及优秀的 性能等优点,但是砖混结构承重结 构为粘土砖,其生命力不如以明清 等砖木结构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