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梁间纤维素网 罗大量的红细胞, 形成混合血栓的 体部局部血流停 滞形成血栓的尾
部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
胶原 Gpla/lla 粘附
von Willebrand 因子/Gplb粘附
脂核
3
血小板聚集
激活的Gpllb/llla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ADP
5羟色胺 血栓素A2
2 血小板释放、分泌
阿司匹林用量
阿司匹林剂量 500-1500 mg 160-325 mg 75-150 mg <75 mg Any aspirin
返 回
研究数 OR*(%) Odds Ratio 出血发生率
34
19
19
26
≥ 200mg 3.7%
12
32
< 200mg 2.8%
3
13
< 100mg 1.9%
65
23 (P<.0001)
诱导血小板聚集 引起血管收缩 释放ADP,5-羟色胺等
二次聚集
西洛他唑
抑制作用 促进作用
GPIIb/IIIa 受体拮抗剂
纤维蛋白原
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
常根据其作用机制将其分为: (1)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
包括环氧酶抑制剂、磷酸二脂酶抑制剂、 TXA2合成酶抑制剂,TP(TXA2/ PGH2)受 体拮抗剂等; (2)阻碍ADP介导血小板活化的药物; (3)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4)凝血酶抑制剂; (5)其他。
抗血小板药就是通过封闭血小板膜上的受 体或血小板内TXA2合成途径等使血小板不 被激活,从而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PGI2 PGE1
氯吡格雷
促进
阿司匹林
腺苷酸环化酶 PDE
膜磷脂 ATP cAMP 5’AMP
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
Ca2+
血栓素 PGG2(H2)
合成酶 TXA2
Ca Ca2+ Ca 贮藏颗粒
纤维蛋白受体
血小板膜磷脂 磷脂酶
花生四烯酸
Ⅱb/Ⅲa(—)
纤维蛋白原
阿司匹林 (—)
力抗栓
血小板聚集
TXA2
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机制
可以促进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如肾上腺素、凝血 酶、血清素(5羟色胺)和胶原等。血小板膜有 多种受体、如凝血酶受体、ADP受体、5羟色胺 受体等。凝血酶等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可激活血小 板,使血小板形成并释放TXA2、ADP、5羟色胺。 它们都可使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激活后,其膜糖 蛋白Ib-Ⅸ复合物和Ⅱb/Ⅲa复合物与各自的配基 vWF和纤维蛋白原结合而发生血小板黏附和聚集。
1 、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Aspirin)
药理作用: 1、抑制环氧化酶1(COX-I ),阻碍AA演变
成TXA2。(COX-I 能将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H2,
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素又将之转化为前列腺素和血栓 素A2。)
2、抑制PG合成酶,从而减少PGI2 与TXA2 的 合成;
3、抑制血小板释放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 抑制内源性ADP、5-HT等释放。
(2)此外它还可增强内源性PGI2 的活性,亦可诱发血 管内膜释放PGI2 以减少血小板聚集。
(3)它还能抑制红细胞和血管内皮对腺苷的摄取和代 谢,使血管内皮中腺苷水平增加,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 酶,抑制血小板聚集。
高浓度时(50mg/ml)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
双嘧达莫
口服后吸收迅速,血浆半衰期为2-3h,每 次50-100mg,4次/d,如与ASA合用,剂 量可减至100-200mg/d。副作用为头痛、 头晕、恶心和轻度胃肠不适,减量后可缓 解。急性心肌梗死不宜使用。进行脑卒中 防备可降低脑卒中发作和病死率。
减少)
ET/NO
血管痉挛
血栓
2、血液成分改变
血液成分
血液的细胞成分 (即血小板)
被激活的血小板
血液的可溶性成分 (即纤维蛋白原)
吸烟、感染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血栓
3、血流改变
脂质代谢紊乱
高脂血症 高粘血症
血液粘稠、缓 慢、涡流形成
血流经静脉瓣后 形成涡流
血小板粘集形成 血栓的头部
血小板粘集形成 珊瑚状的小梁
0
0.5
抗血小板更好
1.0
1.5
2.0
抗血小板更差
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
1、双嘧达莫(dipyridamole,DPM)又名潘生丁(Persantin
)
药理作用:抑制血小板的第一相聚集和第二相聚集。
(1)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AC)的活性和抑制 腺苷酸摄取,进而激活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浓度 增高,而cAMP又可抑制和阻止血小板内TXA2 的生成。
无心脏血栓的脑缺血患者,建议合用小剂 量ASA+缓释双嘧达莫(200mg bid)但不 建议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联合应用。
阿司匹林
1、口服单剂量ASA其抗血小板作用可持续7天,接近 血小板平均生存期(7-10)天。循环的血小板每日更 新约10%,因此停用阿司匹林后需5-6天才能使患者 50%的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ASA的抑制作用是不可 逆的,由于每日均有新的血小板产生,而当新的血小 板占到整体的10%时,血小板功能即可恢复正常,所 以ASA需每日持续服用。
2、阿司匹林口服后吸收迅速,大约30-40分钟血浆浓 度达到高峰,服药1小时出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但肠溶制剂需3-4小时血浆浓度方可达到高峰。阿司匹 林可以胃吸收。因此,若为达到速效,而且在用肠溶 片时,应嚼碎服用。
3、早晨服药Baidu Nhomakorabea的PGI2 水平夜间高于白天,晚间服药 则低于白天。夜间为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保证 夜间PGI2 处于较高水平,ASA早晨服较晚间服有助于 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血栓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 1、血管壁改变(内皮细胞损伤、抗栓功 能减弱) 2、血液成分改变(血小板活化、凝血因 子激活、纤维蛋白形成) 3、血流改变(血流缓慢、停滞、漩涡形 成)
1、血管壁改变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膜增生、 内皮细胞损伤、
功能障碍
促凝剂前体变 化(即VWF, 释放增加,膜 凝血调节蛋白
血小板4因子 CD 40配体 thrombospondin
组织生长因子β
4 血小板凝块
血管内皮损伤 激活 血小板
凝血酶系统
内源性
5-HT 多巴胺 肾上腺素
内源性
ADP 释放
血小板膜糖蛋白 Ⅰb(GPⅠb)
VWF
阿司匹林 (—)
血管收缩
潘生丁 (—)
粘附于内皮 下胶原纤维
血小板膜糖蛋白 Ⅱb、Ⅲa 形成复合物 (GPⅡb/ Ⅲa)
部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
胶原 Gpla/lla 粘附
von Willebrand 因子/Gplb粘附
脂核
3
血小板聚集
激活的Gpllb/llla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ADP
5羟色胺 血栓素A2
2 血小板释放、分泌
阿司匹林用量
阿司匹林剂量 500-1500 mg 160-325 mg 75-150 mg <75 mg Any aspirin
返 回
研究数 OR*(%) Odds Ratio 出血发生率
34
19
19
26
≥ 200mg 3.7%
12
32
< 200mg 2.8%
3
13
< 100mg 1.9%
65
23 (P<.0001)
诱导血小板聚集 引起血管收缩 释放ADP,5-羟色胺等
二次聚集
西洛他唑
抑制作用 促进作用
GPIIb/IIIa 受体拮抗剂
纤维蛋白原
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
常根据其作用机制将其分为: (1)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
包括环氧酶抑制剂、磷酸二脂酶抑制剂、 TXA2合成酶抑制剂,TP(TXA2/ PGH2)受 体拮抗剂等; (2)阻碍ADP介导血小板活化的药物; (3)血小板膜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4)凝血酶抑制剂; (5)其他。
抗血小板药就是通过封闭血小板膜上的受 体或血小板内TXA2合成途径等使血小板不 被激活,从而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PGI2 PGE1
氯吡格雷
促进
阿司匹林
腺苷酸环化酶 PDE
膜磷脂 ATP cAMP 5’AMP
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
Ca2+
血栓素 PGG2(H2)
合成酶 TXA2
Ca Ca2+ Ca 贮藏颗粒
纤维蛋白受体
血小板膜磷脂 磷脂酶
花生四烯酸
Ⅱb/Ⅲa(—)
纤维蛋白原
阿司匹林 (—)
力抗栓
血小板聚集
TXA2
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机制
可以促进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如肾上腺素、凝血 酶、血清素(5羟色胺)和胶原等。血小板膜有 多种受体、如凝血酶受体、ADP受体、5羟色胺 受体等。凝血酶等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可激活血小 板,使血小板形成并释放TXA2、ADP、5羟色胺。 它们都可使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激活后,其膜糖 蛋白Ib-Ⅸ复合物和Ⅱb/Ⅲa复合物与各自的配基 vWF和纤维蛋白原结合而发生血小板黏附和聚集。
1 、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Aspirin)
药理作用: 1、抑制环氧化酶1(COX-I ),阻碍AA演变
成TXA2。(COX-I 能将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H2,
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素又将之转化为前列腺素和血栓 素A2。)
2、抑制PG合成酶,从而减少PGI2 与TXA2 的 合成;
3、抑制血小板释放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 抑制内源性ADP、5-HT等释放。
(2)此外它还可增强内源性PGI2 的活性,亦可诱发血 管内膜释放PGI2 以减少血小板聚集。
(3)它还能抑制红细胞和血管内皮对腺苷的摄取和代 谢,使血管内皮中腺苷水平增加,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 酶,抑制血小板聚集。
高浓度时(50mg/ml)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
双嘧达莫
口服后吸收迅速,血浆半衰期为2-3h,每 次50-100mg,4次/d,如与ASA合用,剂 量可减至100-200mg/d。副作用为头痛、 头晕、恶心和轻度胃肠不适,减量后可缓 解。急性心肌梗死不宜使用。进行脑卒中 防备可降低脑卒中发作和病死率。
减少)
ET/NO
血管痉挛
血栓
2、血液成分改变
血液成分
血液的细胞成分 (即血小板)
被激活的血小板
血液的可溶性成分 (即纤维蛋白原)
吸烟、感染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血栓
3、血流改变
脂质代谢紊乱
高脂血症 高粘血症
血液粘稠、缓 慢、涡流形成
血流经静脉瓣后 形成涡流
血小板粘集形成 血栓的头部
血小板粘集形成 珊瑚状的小梁
0
0.5
抗血小板更好
1.0
1.5
2.0
抗血小板更差
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
1、双嘧达莫(dipyridamole,DPM)又名潘生丁(Persantin
)
药理作用:抑制血小板的第一相聚集和第二相聚集。
(1)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磷酸二酯酶(AC)的活性和抑制 腺苷酸摄取,进而激活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浓度 增高,而cAMP又可抑制和阻止血小板内TXA2 的生成。
无心脏血栓的脑缺血患者,建议合用小剂 量ASA+缓释双嘧达莫(200mg bid)但不 建议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联合应用。
阿司匹林
1、口服单剂量ASA其抗血小板作用可持续7天,接近 血小板平均生存期(7-10)天。循环的血小板每日更 新约10%,因此停用阿司匹林后需5-6天才能使患者 50%的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ASA的抑制作用是不可 逆的,由于每日均有新的血小板产生,而当新的血小 板占到整体的10%时,血小板功能即可恢复正常,所 以ASA需每日持续服用。
2、阿司匹林口服后吸收迅速,大约30-40分钟血浆浓 度达到高峰,服药1小时出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但肠溶制剂需3-4小时血浆浓度方可达到高峰。阿司匹 林可以胃吸收。因此,若为达到速效,而且在用肠溶 片时,应嚼碎服用。
3、早晨服药Baidu Nhomakorabea的PGI2 水平夜间高于白天,晚间服药 则低于白天。夜间为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保证 夜间PGI2 处于较高水平,ASA早晨服较晚间服有助于 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血栓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 1、血管壁改变(内皮细胞损伤、抗栓功 能减弱) 2、血液成分改变(血小板活化、凝血因 子激活、纤维蛋白形成) 3、血流改变(血流缓慢、停滞、漩涡形 成)
1、血管壁改变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膜增生、 内皮细胞损伤、
功能障碍
促凝剂前体变 化(即VWF, 释放增加,膜 凝血调节蛋白
血小板4因子 CD 40配体 thrombospondin
组织生长因子β
4 血小板凝块
血管内皮损伤 激活 血小板
凝血酶系统
内源性
5-HT 多巴胺 肾上腺素
内源性
ADP 释放
血小板膜糖蛋白 Ⅰb(GPⅠb)
VWF
阿司匹林 (—)
血管收缩
潘生丁 (—)
粘附于内皮 下胶原纤维
血小板膜糖蛋白 Ⅱb、Ⅲa 形成复合物 (GPⅡb/ Ⅲ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