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石头建筑(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西石头建筑(一)

摘要:特殊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形成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湘西石头建筑,文章从选址与布局、结构、砌筑、装饰等方面总结出湘西石头建筑的特点。这将对地区性建筑创作有所启示。关键词:石头建筑;湘西;特点

神秘的湘西,山清水秀,地灵人杰,不仅有着土家族和苗族的服饰、习俗等文化遗产,而且还保留了独具特色的湘西民居;她既有闻名遐尔的吊脚楼,也有别具一格的石头建筑。这些石头建筑的建造采用石块砌墙,石板为瓦,有的原石未动,有的錾迹寥寥;有的粗犷奔放,有的清雅细刻,雕梁画栋。石头建筑造价低廉,节约木材,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几米高的石墙,不用水泥接缝也能坚固耐用,她掩映于青山绿水之中,造型简朴,色彩和谐,当你走近她,研究她,你会发现她不仅反映了这一地域人民勤劳、质朴的民族性格,而且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石头民居建筑博物馆。

1湘西石头建筑的自然地理与分布

湘西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结合部,武陵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斜贯全境,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西部与云贵高原相连,北部与鄂西山地交颈,东南以雪峰山为屏障,武陵山脉蜿蜒于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800~1200m。西南石灰岩分布极广,岩溶发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壳作用形成小片峰。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区,溪河纵横其间,两岸多冲积平原。地貌形态的总体轮廓是一个以山原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西北突出的弧形山区地貌。全州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6.9℃,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零下5.5℃。

长期以来,湘西有以石头为房的建筑传统。该地区山多石多,各种形状的石头十分丰富,建筑就地取材;另一方面,由于战争和防御的需要,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并在其周围形成了便于防火、免于战争伤害的石头建筑。

湘西南部主要以集中式的石头村落为主,讲究同宗同源的族群居住方式,主要代表有凤凰县阿拉镇拉毫营村、黄合乡舒家塘村的古石头村落;湘西北部多以大分散小集中为主,讲究单独建筑的个性化,主要代表有永顺县万坪镇的杉木村、龙山县的坡脚乡、保靖县的普戎镇一带的村寨。

2湘西石头建筑的特点

2.1选址与布局

2.1.1结合自然

选址结合地理条件,顺应自然,在建筑上“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依山就势,在起伏的地形上建造接触地面少的房子,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同时,力求向上部空间发展,在房屋底面随倾斜地形变化,从而形成错层、掉层、附崖等建筑形式。石头村落多依山而建,背山、面水,村落前面的视野较为开阔。如位于凤凰县城西南13km处的拉毫营村,依山而建,山脚为开阔平地,道路自东而西从山麓至山顶,由一条宽3m左右垂直于等高线的主街巷组成,支巷从主巷向两侧延伸、纵横全寨,街巷两侧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布置建筑物。又如凤凰县舒家塘村,东南北三面环山,山脚有溪流通过,整个村落依山并呈椭圆形形态,以三横五纵布置街巷,民宅沿街巷两旁依山而建。建筑按需而建,邻里之间相互参考但决不雷同,既有个性但又不失共性,形成了灵活多样、统一而变化的石头村落。

2.1.2“兵营型制”

湘西自古就是我国西南重要军事控制区,为了巩固对西南少数民族各部的统治,多在湘西各地驻军,按照“卫城”、“镇竿”、“营盘”、“屯、堡”等形制驻军布防,并按区域修建了一定的防御设施。这些兵营驻地后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城、镇、村”。拉毫营村、黄丝桥村、舒家塘村就是这种典型兵营驻地的石头村落,她们以一条主巷和多条支巷将各家各户连成片,形

成城堡式的结构。

拉毫营村位于南方长城(湘西边墙)的一个重要节点上,“湘西边墙”靠寨北沿山脉向东西延伸,整个古村落呈圆形,设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四个炮台,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独居于山头。东与永兴坪的哨卡相连,西与团结碉卡相结,易守难攻,是苗疆防线上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营盘寨内设有“衙门”、“火药局”、“驻都司”(现保存完好)、“把总”、“外委”等官把管,起到联系各“屯堡”、策应军事指挥的重要职能。

舒家塘古寨布局基本呈椭圆形,残存城墙一道环长1500m,宽2m。并依稀可见城墙上有民宅建筑,视墙宅为一体,墙高6~8m不等,民宅的门均向城内开放,这样加大了外墙的厚度,使古寨更加封闭,更加安全。寨内设东、南、北三个寨门,东门规模较大,门上有碉堡,城墙、城门全部用大块青石砌成。古街道路及院落场地均以青石辅就,样式呈间隔式循环,每隔一段有一处与上面一处相似。走进古寨颇有进入“迷宫”之韵味,巷院深深,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防御性古石头村落历史环境。

2.2结构

2.2.1石结构

这种石头建筑除了墙体是石头建造的外,连屋顶也是用片石铺就的,这种屋顶易于排水排污,在建筑翻新或重建中能得到循环使用,节约材料。片石除了用作建造房屋的材料外,还可作为铺地材料,既便于雨水渗透,又有利于植物生长。此外建筑的其他组成部分如门、窗、家具如桌子、凳子等,甚至水缸也都是石造的。通常以2cm左右的薄石板作屋瓦,稍厚的作板壁或墙体承重结构,再厚的石板则用来辅地。

2.2.2石木混合结构

这种石头建筑主要采用穿斗式木构架支撑,石材只是建筑的围护结构和屋面覆盖物;但木构架几乎全部被石头包住,石头墙体加石板覆盖的屋顶,从外观上几乎看不到木头,整个房子如同石砌一样。

凤凰县的舒家塘、拉毫营村,吉首市社塘坡乡的齐新村以及湘西北的村落均有分布。它们大多是三开间建筑,依山就势建造,主楼为单层,一端侧面为两层楼房;楼板有石板也有木板,房屋的四周开窗较小,通常只有大门两侧开通风窗。由于墙体承重,侧面或房屋后部都不再开设窗口,因此建筑室内比较昏暗。

从建筑发展的演进关系来看,石头建筑是干栏式建筑向地面建筑过渡时期的产物。石头建筑的源头是木制干栏式建筑,因石头建筑的结构主体仍为木构架,而且二层一端大多数底部高台基都不填土,作为房屋的附属用房使用;悬空吊脚的二楼与正屋作为居住之用。所以说这样的石头建筑是奇特的干栏式建筑。

2.3砌筑

由于材质地选取以及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同,石头建筑的砌筑方法有浆砌和干砌两种。以吉首、凤凰为代表的湘西南部地区主要采用青色片石干砌居住建筑;防御工事、碉堡、炮楼等采用特殊浆材浆砌(浆材用料多为糯米、石灰、桐油等按一定比例配置)。当地常用的一种作法叫“层赶层”的砌筑方法,也就是一边开采石板、一边砌筑,这样使砌筑的墙体还可以按照石层原来的顺序排列,因此砌筑的墙体不仅平整,其整体色彩和石头纹理也相当一致,房屋的外观更加协调美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