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传播学概论

合集下载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讲稿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讲稿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讲稿导论:什么是传播?一.传播与沟通传播:(1)与他人共享信息communication communist community施拉姆:传播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2)有意图的影响(3)有意或无意的影响或反应传播:简而言之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大类型。

具体而言是指的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者与受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适当的渠道(方式和方法)相互传递信息、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预期达到信息共享和相互理解的目的。

大众传播:(1)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这些媒介的特性不相同,统称为大众传播工具;(2)大众传播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受众则是大量的、匿名的、各不相干的;(3)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受众是不知其名的,来自受众的住处反馈也是有限的、滞后的;(4)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5)大众传播的内容多半是由组织(传播机构)和职业传播者所发布的,而不是由个人发出的。

受众: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传播符号的译码者;信息产品的消费者;传播效果的反馈者、传播过程和活动中的对象和归宿,同时也是传播活动的反馈者和参与者。

可以称为观众、听众、看客、读者、网民等,具有表达权、知情权、反驳权等权利。

受众的个人差异论:以“刺激——反应论”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描述受众,认为不同的受众成员对大众传播信息的不同的接收行为,取决于个人特性的千差万别。

美国传播学者德福勒归纳了主要观点:(1)各人心理结构是千差万别的。

(2)个人之间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后天习得的不同。

(3)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的人们接触到大相径庭的观点,他们从环境中习得一系列看法、态度、价值观和信念,这些构成他们的心理结构,并使他们每个人都与他人不同。

(4)人们由于后天习得的不同,导致他们在感知理解客观事物时各自带有自身的倾向性;各人的心理差异影响他们对信息刺激物的挑选,也制约他们对信息刺激物意义的解释。

传播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

传播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

传播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围绕农业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点,希望可以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种植业相关知识点总结1. 土壤肥力与改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肥力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土壤肥力主要与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微量元素等相关,农民可以通过施肥、轮作、翻耕、中耕等措施来改善土壤肥力。

2. 农作物的生长特点不同的农作物对于环境和土壤的要求有所不同,农民需要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包括生长周期、适宜气候、对土壤的要求等,以便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

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在种植过程中,农作物往往会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农民需要学会识别各种病虫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

4. 种植技术不同的农作物有其特定的种植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方面。

农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5. 农作物品种选择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品种,农民需要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以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6. 农作物的收获和加工收获是种植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农民需要合理选择收获时间、方法和工具,以免影响产量和质量。

另外,对于一些农产品,还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以便更好地保鲜和销售。

二、养殖业相关知识点总结1. 养殖品种选择不同的养殖品种有其特定的要求,包括对饲料、环境、温度、湿度等方面。

养殖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以免造成损失。

2. 饲料配制与喂养技术饲料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养殖品种对于饲料的要求有所不同。

养殖户需要学会合理配制饲料,掌握科学喂养技术,以提高养殖效益。

3. 疾病防治养殖过程中,动物往往会遭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影响生长和产量。

养殖户需要学会识别各种疾病的症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包括接种疫苗、消毒、隔离等。

第七章农业传播内容与方法

第七章农业传播内容与方法

(2) 真实、可靠原则:坚持调查研究,通过比较、鉴别,采集真实、可靠、准确的信
息,切忌把个别当作普遍,将局部视为全局,要实事求是,善于“去粗取精、去 伪存真、由表及里”深入细致了解各种信息源的信息含量、实用价值、可靠程度。
反映现实情况, 对事物、事情的描述准确。 (3)针对需求原则:针对本单位、本地区的方向、任务和服务对象的需要,有重点、
长,农村科技示范户、生产专业户、农民企业家的基本情况 和状况。 9、农业推广管理信息:包括农业推广队伍状况、组织建设、人 员结构、经营服务、推广工作的经验及成果等。
三、农业传播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一)信息采集:
是指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信息,而对其进行 的聚合和集中。信息处理是指把收集来的大量的 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和鉴别、分类、加工、存储, 使之成为二次信息的活动。
(二)农业传播内容的采集
1、采集原则

1)主动、及时原则:只有主动才能及时发现、捕捉和获取各类信息。所谓及时,是指 所采集到的信息能够反映出当前社会活动的现状,也包括别人未发现和使用过的 独具特色的信息,以及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事务个性的信息。 提供的技术信息、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等应该紧跟农业生产经营,及时地为农业 服务。
确定收集信息的量。主要与收集信息的人数、时间、费用有关。如需要水稻 新品种,只要与临近的省、市或县的2~3家教育、科研和种子公司取得联 系也许就可以办到,或者通过种子市场信息就可以了解到,引进20~30 个观察一下就可以了。 2 、制定采集计划。具体实施方案,规定具体目标,解决问题的方法。计划 可分为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计划。 3、采集工作实施。包括组织性工作和事务处理工作,离不开外部广泛的联 络。须具备很强的公共关系的能力和细致处理事务性、财务性的能力。 4、反馈用户信息。收集用户反馈意见,改进采集系统,以进一步提高信息 采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农业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围

农业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围

农业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围作者:孙文清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01期农业传播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然而,学界对其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围却鲜有研究,本文意在对此做出尝试。

学科的建立与发展都离不开理论基础的支持。

农业传播学是学科融合的产物,它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但农业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的是农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因此,农业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应是传播学、信息学和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理念。

传播学是一门探索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是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传播过程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

传播学通过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从人类传播的内存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

从学术渊源上看,传播学是在宣传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学科的交叉边缘地带“跑马圈地”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在建立和发展中,不断吸收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丰富营养,其跨学科的特征非常明显。

传播学大师施拉姆1982年在北京讲学期间就做过大胆的预测:在未来的100年中,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都会成为综合之后的一门科学。

在这门科学里面,传播学的研究会被各门学科的学者格外重视,会一跃成为所有这些学科里面的基础。

今天,传播学已向其他学科,如社会学、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学、推广学等不断渗透。

当人类的祖先第一次向同伴发出一个信息时,“传播”就发生了。

农业传播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农业传播是人类一个重要的传播行为,具有传播学意义上的一般特征,农业传播学是运用传播学的一般观点、理论和方法,结合农业自身的特点,研究和探讨涉农信息传播现象、规律的一门学科,传播学是农业传播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信息学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的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农业传播的内涵及相应的工作领域-2012.07.20分析

农业传播的内涵及相应的工作领域-2012.07.20分析

农业传播的内涵及中心应开展的工作领域一、农业传播的内涵:农业传播从学科的角度来讲,应称为:农业传播学,在学科分类中属于文学门类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范畴内,学科代码:0503。

农业传播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产生,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农业传播可以界定为“社会领域内涉农信息的传播”。

农业传播学就是通过对农业信息传播活动的现象与问题、过程与状态、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探索和揭示农业传播规律。

综上所述,农业传播包括农业传播实务和农业传播理论研究两个方面。

农业传播与教育技术中心就要围绕着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二、我国农业传播的现状1、农业院校开设传播学专业及开展农业传播研究的现状。

从本科专业设置来看,从2001年教育部批准开办传播学专业,2002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开始,到2012年新生入学,全国共有42所院校开办传播学专业。

其中有中国农业大学、我校和吉林农业大学三所农业院校分别在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招收传播学本科生。

从开展农业传播工作方面来看。

中国农业大学主要开展乡村传播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开展了以政府为主,联合省内农业科研院所建成了“惠农科教信息港”。

南京师范大学开展“大众传媒与农村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

有一些院校开办了农业传播或农业信息化领域的专业学位点。

2、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从“十一五”开始国家提出了“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目标和要求。

2010年,科技部联合中组部、工信部启动了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

2011年,全面铺开了山东、湖南两省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

2012年初,三部门联合批复了安徽、河南、湖北、广东、重庆五省市试点工作。

依托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构建“资源整合、统一接入、实时互动、专业服务”的省级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可持续发展,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并已经明确写入了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今后一段时间,将加快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传播:传播是指个体、群体或组织通过符号(包括语言、文字、图像等)交换信息、观念、态度和情感的过程,旨在影响他人的行为、认知和情绪。

2. 媒介环境论:媒介环境论是由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强调媒介技术在社会变迁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媒介即信息”,每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重塑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社会结构。

3.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面对面或通过媒介工具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过程,具有直接性、互动性和感情色彩浓厚等特点。

4. 把关人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后经怀特发展成大众传播理论。

该理论指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人物或机构,他们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控制,决定哪些信息能够进入大众视野,这些人物或机构被称为“把关人”。

5. 拟态环境:由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在其《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指的是由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建构出的一个并非客观反映现实,而是公众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映像的环境。

二、填空题1. 传播学五W模式是由拉斯韦尔提出的,这五个要素分别是:谁(Who)、说了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了什么效果(What effect)。

2. 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包括: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娱乐功能。

3. ___________是传播的核心,决定了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方向。

答案:信息4. 麦克卢汉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其中印刷媒介被认为是视觉和__________的延伸。

答案:触觉5. 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在表达观点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倾向于支持大多数人的观点,形成一种意见的__________现象。

答案:集结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理论主要探讨了人们如何处理和理解信息?(C)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认同理论C. 认知平衡理论D. 媒介依赖理论2. 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D)A. 施拉姆B. 麦克卢汉C. 拉斯韦尔D. 罗杰斯3. 下列不属于反馈机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是?(B)A. 调节信息内容B. 强化信息发送者的权威性C. 证实信息接收者是否正确理解信息D. 促进传播双方关系的发展4. 在媒介素养教育中,以下哪个能力最为基础?(A)A. 分析和评价媒介信息的能力B. 使用数字媒体创作的能力C. 获取大量网络信息的能力D. 快速浏览电视节目的能力5. “地球村”这一概念出自哪位传播学者?(B)A. 施拉姆B. 麦克卢汉C. 戴维·桑德曼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传播学四大先驱的是(ABCD)。

农业传播_精品文档

农业传播_精品文档

农业传播符号:所谓符号,是一种代表人的思想,意愿的通用记号或标志。

任何有含义的东西都可以是符号,他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记号或一些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具体事务,提示人们借以传递信息的载体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手段。

1,传播是通过符号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符号和语言1、言语符号: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符号2、非言语符号:体态言语符号、辅助性言语符号(音调,音量,节奏,变音转调,停顿)、类语言符号(声音:叫喊,呻吟)3、符号共享:从其中一种意义上来说,符号是编制符号的人遇到其中一特定问题是对其中一种状态的速记,是发出符号的人自己编织出来的,他所代表的深层含义是隐藏在内心的。

当两个人同用一种符号是,就是两种生活较差在一起,这种交叉包含了本人所积累的经验,头脑中的构象,对价值的判断和态度。

相同的符号,不同的含义:传播与沟通是借用其中一种符号所进行的经验、构象、价值、态度等的交流。

正因为如此,所以符号的含义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都有其中一种程度的不同。

人们善于用相互认同的同样符号表达不同的内心世界中的具体画面并设法使对方领会和理解,这边是传播与沟通的意义所在。

含义不是词语所固有的,而是人为赋予的,是使用者赋予他们的。

使用者(传者(使用符号进行传播的人),受者)2,传播是通过信息进行知识传递的。

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或者消除(不能满足这个的可以称之为消息)差异性(和已有的已经传递的有所不同)、传递性、相关性、时效性、可转换性知识:1是以知识体形式存在(一个人,从开始懂事的时候,一直到现在,在自己的头脑里所建构的知识体,是不可分的。

)2知识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你的知识不等于我的知识,可能在一些方面相同,但是两个知识体进行比较肯定不一样)3知识是不可传递的,不可转移的知识只能转化为信息时才可以进行传递传者“信息”知识:不能传递,只能通过信息方式传播,信息是知识的碎片受者知识和信息的关系知识管理:(主要是特定主体(个人,企业,国家等)为了实现一定目标,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即是对知识及知识流程的管理。

论参与式农业传播与沟通策略的理论基础.

论参与式农业传播与沟通策略的理论基础.

论参与式农业传播与沟通策略的理论基础【摘要】众所周知,技术推广工作从来都不能脱离与农民打交道。

—个不会与农民打交道的技术员只能作为行政命令式推广的工具,决不能成为一个受农民欢迎的合格的推广工作者。

与技术推广比较起来,农业推广工作者更重要的任务是人力资源的开发。

因为任何技术都要农民去掌握和应用,推广技术的目的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推广工作者不能取代农民的作用,而农民可以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脱离对农业推广工作者的依靠。

在许多情况下,重要的不在于农业推广人员手中是否有新技术,而在于农业推广人员能不能通过与农民有效地沟通,真正了解农民的需求,通过发动、组织、动员和培训工作启发农民的发展意识,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业推广工作者实际上是职业沟通者,农业推广的核心是诱导农民自愿行为的改变。

【关键词】参与式农业传播沟通策略理论基础一、农业推广人员要与农民相互学习目前,从事农业传播人员主要是广播电视等传媒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现在管理人员·学者等。

这些从业者中很多出生在城市,对农村缺乏了解。

和农村的改革以及农民的需求相比,他们的一些态度和观念甚至是落伍和保守的。

除了在事业和观念方面存在着种种局限外,追根本的还是后天形成的思维定势。

由于缺少先进的·积极的·时尚的”农民意识“,所做出来的节目缺乏鲜明的“平民风格”。

许多涉农节目的制作或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基于对农民需求的分析与评估来规划和设计的,更多采取的是市场视角,技术的视角来选择致富的经验。

到底农民关心的是什么?农民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农民最欢迎的是哪种媒体形式?农民的精神世界里都有些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做节目的人不知道。

这种传者和受者沟通方面的隔阂,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例如,传播内容与农民需求脱节,节目形式单调,播出次数少,时长·时段不合理,信息的可操作性太差·实用性不强等。

有数据显示:有48.5%受众表示没有看过央视的《致富经》和《金土地》47.8%看过此类节目的受众中表示喜欢的仅占17.1%,不足两成,表示无所谓却达到了34.6%,也就是说有三成以上的受众漠视其存在。

H农业传播第三章

H农业传播第三章

PPT文档演模板
H农业传播第三章
1)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 义的讯息。
•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 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 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 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 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PPT文档演模板
H农业传播第三章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与自己有相似、相同之处,并在心理上将其定位为 “自己人”,从而提高传播者的影响力。 • 从哪些方面入手产生自己人效应?
立场、个性、背景、利益。
PPT文档演模板
H农业传播第三章
1、受众的心理效应
4)晕轮效应 • 晕轮是指起风时月亮周围的晕圈。 • 晕轮效应指受传者在接受活动中将认知对象的某种
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方面,从而得出全部好 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 • 包括“光环作用”和“扫帚星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
H农业传播第三章
3)电子媒介促成了不同情境的整合 • 首先,它促成了不同类型的受众群的并合。 • 其次,电子媒介还促成了原先接受情境、
顺序的改变。 • 第三,电子媒介使原来的私人情境并入公
共情境。
PPT文档演模板
H农业传播第三章
小结
媒介与社会、媒介与人的问题,是媒介分析的 核心问题。
不过,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究竟是媒介工具 形式引起的,还是由它的传播内容引起的,或 者是由其他社会因素引起的,在理论和实证上 作出严密的结论目前还是很困难的。
PPT文档演模板
H农业传播第三章
四、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一)新媒介的特点与性质 • 1、传播过程双向性的增强 • 2、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 • 3、媒介资源的丰富化 • 4、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第二章农业传播模式-77页PPT资料

第二章农业传播模式-77页PPT资料

2019/12/12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多伊奇
“一种符号的结构和操 作的规则,它用来将 已存在的结构或过程 中的相关要点联系起 来。”
2019/12/12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什么是模式?
模式(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 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 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 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 完成任务,有助于你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 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 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2019/12/12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白沙湾峡谷漂流
2019/12/12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白沙湾峡谷漂流位于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离 桂林市57公里,离阳朔县城仅12公里,是距离阳 朔最近的漂流景区,处在广西生态旅游示范村凉 水村上,是集生态漂流、田园风光、峡谷探险 为一体的旅游项目。白沙湾峡谷漂流起点与白沙 湾水电站,终点为千金潭,漂流全程2.5公里,落 差70-80米,漂流时间为70分钟,在这里您可以 放松紧张的心情,尽情享受漂流带来的激情与乐 趣。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到‘上观南天白云悠,下看清泉碧水流;
8090的我们,在六一临近的时候,面对我们正把握的却在 渐渐远去的青春,在偶尔闲暇的那一刹,你是否会偶尔回忆起 我们童年时候的欢乐时光,或许很囧,很傻,但是很开心,快 乐而多彩……你会不会想重温一下童年的游戏乐趣呢,如果真 的有返老还童的时光机,你会坐上去吗?你准备好了吗?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一)亚里士多德模式(公元前4世纪)
Speaker Speech Audience Effect Occasion
注:载于《修辞学》一书,属于传播结构模式。

第五章农业传播媒介

第五章农业传播媒介

8、进一步做好信息中心的媒介组织工作
建立起各级农业信息中心,使其成为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事业的
重要支撑力量。 要坚持做好通信、网络、网站等保障,加强信息安全工作。
要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重点做好农产品监测和预警
抓好农产品网络促销,推动农产品产销衔接 要努力做好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研究性地推进信息事业的发展
肥皂剧的干扰 中央的电视媒体缺少针对性 地方的电视媒体缺少公信力 介绍信息、品种和成果 改变观念和行为 固定频道固定时间针对特定人群的较长时间培训
电视在推广上的应用

优点:

针对性强,重复性强 VCD、DVD价格便宜 数字化图像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快速 受制于设备或放映队 改变观念和行为习惯 推广技术
政府引导 政府要负责统一规划,引导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体系, 完善管理体制;要多方争取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建立 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信 用服务、安全认证系统建设;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 现代冷链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营造农业电子商务发 展的良好环境。 社会参与 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基层信息员、农民经纪人、种养大 户、涉农企业、通讯公司、网络公司等,引导各种社 会力量参与农业电子商务建设与应用。 疏通渠道 着力探索全流程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及应用,以完成信 息流、物资流、资金流整个电子商务过程,有效解决 农产品供求难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英国:邮政通讯比较发达,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 农业中使用计算机。农业传播中,较多地使用邮政服务 机构与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信息传递。20世纪70年代,即 设置了面向农户的全国性、地区性或地方性计算机信息 服务中心。
德国:也进入了电子计算机网络时期,并已经与欧洲其 他国家、北美、日本等实现了通讯网络连通。通过信息 分类(经济信息、科技信息和部门专业化信息),实施 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各州农业开发和运 营的电子数据管理系统(EDV)、邮电局开发运营的电视 文本显示服务系统(BTX)、德国农林生物研究中心开发 建设的植保数据库系统(PHYTOMED)。 日本:重视信息技术作为载体,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农 业信息传播;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主要有两个系统组成: “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联合会”主办的市场销售信息服 务系统;“日本农协”自主统计发布的全国1800个“综 合农业组合”各种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价格行情预测系 统。 澳大利亚:重视运用电子媒介传递信息。许多组织运用 大众传播、多媒体、互联网技术传播研究成果和信息。 但最近的研究发现,现行的电信设施条件仍然限制了农 村居民有效利用网络服务的能力。

第五章 农业传播内容

第五章 农业传播内容

• 发展规划反映出政府对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本区域农业发 展的总体设计和基本要求。列入规划扶持发展的产业,生 产条件会有重大改善,能得到政府的经济技术支持。
第三节 农业传播类型
• 农业传播按照受众的多少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分 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四 种类型。 • 其中,人际传播是微观层次,群体传播是中微观 层次,组织传播是中观层次,大众传播是宏观层 次。
• 所以,信息的发布者要有科学的态度,提供真实可靠的信 息;信息的传播者要以负责任的态度,传播真实有效的信 息,不为利益所诱惑;信息的使用者要有科学的方法,对
信息进行鉴别,防止受骗上当。
•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对信息环境进行监管,对传播谣言
和欺诈行为进行打击。
五、通俗性
• 通俗性即指农业信息的载体要简单明了,内容要通俗易懂。
一、人际传播
• (一)内涵 • 人际传播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传播交流活动,通 常是指两个人借助传播符号和传播工具进行信息 传递和情感交流的活动。 • 人际传播是农业传播中最传统、最简单、最常见 的类型。
• (二)方式 • 包括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借助有形媒 介的间接传播。如电话、传真、书信、手机短信、 电子邮件、网络聊天软件等。
• 任何经济信息都有时效性,但由于农业的对象是有生命的 动植物,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原 有的信息不再能反映自身的现实情况,信息的价值大大降
低甚至完全丧失。
• 所以,农业信息传播要求要及时、快速。
三、效益性
• 农业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因此它也必须 要产生一定的效益。首先或最主要的就是经济效益。我们 说农业经济活动需要利用农业信息来指导和辅助决策,就
• 2、上行传播 • 信息由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传播。 • 上行传播的信息通常为意见反馈、情况汇报、提 出建议、表达愿望等等。

农业传播学—总结与体会

农业传播学—总结与体会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学习总结与体会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农业传播的知识。

首先对课程里面涉及的一些名词,比如“自我表露”、“内向沟通”、“传播效果”、“大众传媒”等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其次是我认识到农业传播其实就是农业信息的传播,农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管理在农村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中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推广普及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在我国农业生产建设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仍然占有主体地位,而且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收入较低,让每位农民购买计算机上网是不可能的,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技术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多数农业信息技术正在研究与开发之中,或者正在艰难的推广,所以,推广普及农业信息技术、推进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因此,农业传播技术的应用对推动我国农业的高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我们,学习这门技术更是重中之重。

目前,农业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欧洲共同体已将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于农业列为它的重点发展规划,将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机器人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韩国制定了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的10年计划,菲律宾、印度、埃及、巴西、伊朗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均很重视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学习这门课程掌握这门课程是一前提,如何把所学的知识因地适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应用地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播与推广,是我们要足够重视的。

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就是让我们学习掌握一种技术一种特殊的技能—农业传播,把所学的知识传播给农民用以指导他们的农业生产,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的飞速发展,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要想实现这一目的,要想要农民接受和传播这些先进技术与科学知识,首先我们作为“传者”这一方,有几点我认为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自己一定得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学科。

农业传播学课程总结

农业传播学课程总结

第一章绪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产生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农业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新的研究课题。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中国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业生产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进步,而农业生产活动一刻也离不一涉农信息的传播与沟通;同时,农业传播活动的有效运作,又与经济传播理论的正确指导密切相关。

因此,农业传播学不仅是一门能引起知识界浓厚兴趣的理论科学,而且是应用性很强的、能够推动经济建设稳定、健康发展的应用科学。

传播是传播学里的一个基本概念。

不同的传播学者的知识结构和学术兴趣各有不同,因此他们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界定传播的内涵。

由此导致了“传播”这一术语成为了一个人言言殊的概念。

农业传播是从信息内容的角度对传播作出的划分。

如.果说传播的本质是信息的传递的话,那么农业传播可以界定为社会领域内的涉农信息的传递。

涉农信息指的是什么呢?l,农业生产信息。

农业是相对于.工业和商业而言的一个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2,农村、农民信息。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称作农民,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农村。

农民、农村和农业三位一体。

就是习惯上我们所说的“三农”。

3,有关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与流动的信息。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需要生产资料。

4,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生产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农业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分为三个部分:农业传播的历史、农业传播的类型、农业传播的过程。

农业传播研究的目的:1.农业传播研究的开展是农业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要求。

2.农业传播研究的开展是出于农业传播现状不尽如人意的考虑。

农业传播研究的意义:1.农业传播研究是对传播学的丰富和发展。

2.农业传播研究的开展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学科建设。

3.农业传播的研究成果对其他相关学科也有借鉴意义。

4.开展农业传播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农业传播实践的了解。

5.开展农业传播研究有利于提高对农业传播实践的解释能力。

6.开展农业传播研究有利于改善农业传播实践状况。

农业传播的研究方法:1,定量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内容分析法。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zzw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zzw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爱新觉罗紫微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传播的定义和特性传播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也是生物界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行为。

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传播包括个特性:①共享性(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相关性(传播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互动性(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共通性(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⑤系统性(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一个系统)、传播的类型按照笼统的分类可以将传播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具体则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①自我传播,又称内向传播、自身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②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③大众传播,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④组织传播,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阶段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口语传播时代;口语最初作为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逐渐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

第二阶段:文字传播时代;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

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神话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第三阶段: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在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中带来的巨大影响。

对社会经济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阶段:电子传播时代;实现了声音和影像信息的大量复制、传播及历史保存,使文化传承的内容更丰富,感觉更直观,依据更可靠,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

H农业传播第一章15

H农业传播第一章15

印刷时代的到来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的基 础上。 中国印刷术的发明表明人类已经掌握了复 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 纸张(公元105年);雕版印刷(公元7世 纪);胶泥活字印刷(1045年)

农业传播学
第一章 传播学概述
21
15世纪40年代德国古登堡的金属活字 印刷机的发明,才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 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标志着印刷 时代的新纪元。 优势:信息的大量复制、批量生产。
农业传播学
第一章 传播学概述
36
2、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传播学批判学派于本世纪60年代在欧 洲兴起。 他们倾向于以思辩性方法来考察社会 现象,强调宏观(定性)研究,往往 是将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视为整个社 会结构中的组成部分,着眼于从社会 学、政治学、文化学乃至哲学的角度 性综合探讨社会与传播的关系。
农业传播学
第一章 传播学概述
54
4、人际传播的限制:
(1)发出的信息往往只在瞬间起作用。 (2)覆盖面小,复制信息的能力不强。

农业传播学
第一章 传播学概述
55
1、群体的概念 群体,是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 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 体。 根据其组织性的强弱,我们将群体分为组 织群体与非组织群体
农业传播学
第一章 传播学概述
56
2、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1)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包括群体归属、群体感情、关于群 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等方面的内容。 群体意识是在群体信息的传播和互动过程中 形成的。它形成以后,会对群体成员的个人 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作用。 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
农业传播学
第一章 传播学概述
29
2、传播学的奠基学者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拉斯威尔、 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

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吐血大整理一、传播学的定义和范畴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效果的学科,涉及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影响等各个方面。

二、传播学的历史1.印刷术的发明和电报的出现标志着传播学的起源。

2.传播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取得了较为系统的发展,以美国和英国为主要发展地区。

3.20世纪60年代以来,传播学经历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多个不同的传播学派别和理论。

三、传播过程模型1.马斯洛的传统线性模型:源头→编码→媒介→解码→接收者。

2.舆论导向模型:意见领袖/门户→传播渠道→公众。

3.交互模型:源头与接收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4.文化+符号-行动模型:传播过程中包含多个要素,如文化、符号和行动。

四、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1.信息传播与接收:涉及信息的编码、传递、解码和接收等环节。

2.意见领袖理论:指导性影响人群的关键人物。

3.媒介效应理论: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

4.种族主义理论:在社会中存在的种族不平等与歧视现象。

5.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社会群体的成员如何建立和维持自我认同。

6.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与传播。

7.传播伦理学:传播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五、传播学的应用方向1.媒体与传媒公司:如新闻机构、广告公司等。

2.公共关系和公共事务部门:帮助组织管理与公众的关系。

3.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利用传播手段进行宣传与信息传递。

4.教育与学术机构:培养传播学专业人才。

六、传播学的发展趋势1.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传播学的影响。

2.国际传播学的发展:关注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

3.传播学与社会变革:关注社会问题、公众参与和社会变革。

以上是对传播学概论基础知识的大致整理。

传播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广泛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因此以上内容只是一些基础概念和理论,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内容。

对于进一步学习传播学领域,推荐进一步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论文,深入学习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
“旧三通”与“新三通”
已完成的“旧三通”
通水
通电
通路
建设中的“新三通”
通电话
通广播电视
通网络
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两个显 著的特点: 地域性、 季节性。
地域性:空间的 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 域差异,不同的地域, 生产的结构品种和数 量都不同。
2)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农业系统上应用的过程。这些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 遥感技术等。现代农业信息化是指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传播工 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 史过程。
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3)促进“三农”工作的开展
季节性:生产的 一切活动都要按季节 顺序进行,并有一定 的变化周期。
应对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时空传播信息。
信息缺乏是农业损失的主因
芒果积压 荔枝发黑
西瓜腐烂 柑橘霉变
香蕉滞销 葡萄过熟
(二)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特点
1. 需求类型多样化 涉及农业科技信业市场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生活医疗信息, 生乐信息,教育培训信息等。 2. 需求重点突出 急需的重要信息主要分布在粮食相关信息和疾病预防与治疗、 饮食营养 健康保健信息等几个领域。 3. 传播的信息满足程度低 所提供的针对农村和农民的信息不能满足农民个性化极强的需 要,在获取农技、粮食、政策、医疗等重要信息方面显然力不从 心。
四、农业传播学的信息研究
(一)当代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
解决“三农”问题, 首先必须保障农民便捷地获得 充分而有价值的信息。 农业生产的特点是露天作业, 生产周期长, 需要 农民利用各种信息积极加以应对。 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 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因已不 再是资本的缺失, 而是信息的贫乏。
15
“旧三通”与“新三通”
通路
通水
通电
通电话
通广播电视
通网络
4)促进农业现化化建设容;
三电合一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广播电视是农业传播技术现代化建设重要手段和媒介; 网络传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途径;
5)促进农业科技化建设
通过交流和传播,多种渠道为农民提 供科技服务,促进农业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二、农业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农业和农村社会内部与外部之 间的传播机制、传播模式、传播类型、传者、 受众、媒介、效果等。关注农业传播系统中传 者与受众的角色,传播信息内容的构成、来源 和渠道,系统运行模式和效果,以及媒介与传 播系统的关系。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升农业水平,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素质是“ 三农”工作的主要核心。 我国农业受地理位置、人文和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制 约,经济状况差别大。 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越来越受到资源和市场双重 约束的现阶段, 实现农业信息传播现代化是解决“三 农”问题的关键要素。
农民对传播类型需求多样化
医疗保护
文化娱乐
体育运动
计划生育
种植技术
农业机械
传播需求重点突出
粮食
医疗保健
农民对各种信息的需求调查
五、农业传播学的模式研究
传播过程是一动态过程,因此对其研究探索存有 一定难度。一般多用模式来表述传播的结构和运动过 程。 模式是以文字、图形或公式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 方法,其具有双重性质:一是现实事物的抽象化和定 理化描述;二是与一定的理论相对应,但只是对理论 的一种解释或描述,不等于理论本身,因此一种理论 可有多个模式支持。 模式可多种多样,主要符号分为:文字模式,图 表模式模式;数学模式。按作用分为:结构性模式, 功能性模式等。
巨大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2. 内部传者
主体是农民。 特征: 1)过渡性 随社会变革而被动变化; 2)交换关系 不断与外界发生关系; 3)依附性 地位低下,依附于城市社会; 4)内部差异性 贫富差异形成不同的态度和 行为; 5)可塑性 应变、适应、创新能力强。
3. 自我传者
没有经验,对于和他人打交道有恐惧心理,对 于信息感到陌生。
一、农业传播学的研究意义
二、农业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三、农业传播学的传者研究
1
一、农业传播学的研究意义
1)是农业推广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2)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3)促进“三农”工作的开展 4)促进农业现化化建设 5)促进农业科技化建设
1)农业推广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农业推广是通过教 育农民将科学研究和新 知识传播到农业实践过 程的活动。包括农业、 农业营销、保健及商业 研究等。目的是应用传 播或行政服务等方式, 提供农民终身教育机会 ,协助利用当地资源, 发展地方产业之业务。
4. 信息传者
注意力集中在信息身上,关注信息的理解和接收, 忽视受众的要求,霸权意识严重。
5. 交流传者
以对话沟通形式进入传播,通过交流提高传播效果。
6. 个体传者
主体包括农民工、农村大学生、回乡青年等。 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和以信息为中心进行传播。
7. 组织传者
主要通过乡村经济组织、乡村社会组织、乡村 基层组织进行传播,其中包括合作社、农工商公司、 产业机构等,传播方式主要以信息和交流为主。
三农工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 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 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 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 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 的新局面。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是我国现代 化进程中的重大历 史任务,要按照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 洁、管理民主的要 求,扎实稳步地加 以推进。
9
三、农业传播学的传者研究
(一)分类 1. 按传播系统分为外部传者和内部传者2类; 2. 按传播状况分为自我传者、信息传者、交
流传者3类。 3. 按传播机构分为个体传者和组织传者2类。
10
(二)特征
1. 外部传者
主要包括: 1)乡村精英:回乡知识青年,农民工,复退军人等; 2)外来传者:商人、教师、学生、官员等。 特征: 是新的知识和技术力量传播的代表,往往带来农业和农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