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42传播学概论----新
《传播学概论》答案

复习资料《传播学概论》(课程代码00642)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了( D )A.认识连贯论B.认知不和谐论C.实用论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2、“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 D ) A维持在上限 B扩大 C.维持在下限 D.缩小3、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增加了一种功能,即( C )A.娱乐功能B.信息功能C.动员功能D.整合功能4、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A )A.自我传播B.狭义的人际传播C.群体传播D.广义的人际传播5、针对信息革命实质的问题,美国学者贝尼格尔提出了( A )A.控制革命的观点B.第三次浪潮的观点C.媒介一人体的延伸D.信息革命与信息爆炸6、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 D )A.记者B.教师C.编辑D.A、B、C都是7、传播活动是一种( D )A.客观现象B.主观现象C.心理现象D.社会现象8、“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 C )A.拉斯韦尔B.卢因C.拉扎斯菲尔德D.霍夫兰9、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卢因指出信息在传播渠道中流通必经的( C )A.地区B.门户C.门区D.枢纽10、以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的受众理论是( A )A.个人差异论B.社会分类论C.个人情绪论D.社会关系论11、会分散和冲淡受众对重大问题注意力的传播内容是( B )A.新闻性信息B.娱乐性信息C.消息性信息D.维持性信息12、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乱数表法和( B )A.等距法B.抽签法C.分层法D.定额法13、有关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的报道,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C )A.社会动员B.社会规范C.环境监测D.社会协调14、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其中“第一关”是( B )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暴露15、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 C )A.如何传播B.传播方法C.为何传播D.传播什么16、在调查问卷上,适宜于放在前面的问题是( C )A.有难度的B.敏感性的C.容易回答的D.反映主要情况的17、在研究方法上,霍夫兰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C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18、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C )A.双向沟通B.多向传递C.单向流动D.循环往复19、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 B )A.德福勒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马莱茨克模式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0、批判学派可以追溯到( D )A.霍夫兰学说B.功能主义C.信息论D.法兰克福学派21、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A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22、在“使用与满足”的早期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 A )A.面访记录法B.心理实验法C.实地调查法D.内容分析法23、“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019年04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9年04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6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传播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的( A )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2.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奠定了报刊制度基础,被认为是人类传播史上最古老的传播制度理论是(A)A.集权主义理论B.自由主义理论C.社会责任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3.对于传播的定义, “仪式说”偏重的是传播的仪式性,而非(B)A.民主性B.信息性C.自由性D.文化性4.申农-韦弗的通信模式中比较新颖的是提出了(C)A.媒介环节B.讯息环节C. 噪音环节D.反馈环节5.中国出版的第-部传播学译著是(D)A.《传播学原理与应用》B.《精神交往论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C.《传播学原理》D.《传播学概论》6.以下研究中,不属于文化研究学派的是(B)A.编码与解码B.文化产业C.媒介文化与亚文化D.女性主义7.被称为是“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后麦克卢汉第-人”的媒介理论家是(A)A.莱文森B.阿特休尔C.高登D.默多克8.空间偏向的媒介,有利于(C)A.确立权威B.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C.权力中心对边陲的控制D.传者对媒介的控制9.媒介综合集团的媒介融合实践被称之为“坦帕模式”,其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益共增的关键决策是设立(A)A.多媒体新闻总编辑B.品牌CEOC.新闻总监D.首席架构师10.麦克卢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电子传播时期又被称作(D)A.前部落化时期B.部落化时期C.脱离部落化时期D.重返部落化时期11.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批量的复制生产,并推动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传播形式是(C)A.口语传播B.文字传播C.印刷传播D.电子传播12.大众传媒的多元化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的(A)A.政治民主B.经济自由C.文化自信D.社会稳定13.以下概念中,跟文化帝国主义无关的是( C )A.文化霸权B.媒介帝国主义C.沉默的螺旋D.刻板印象14.受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计划经济国家,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中最容易受到限制和削弱的是( B )A.传递与解释经济信息B.监督市场秩序C.刊载商业广告D.发展媒介产业15.明确提出传播的经济功能的学者是(A)A.施拉姆B.勒庞C.拉斯韦尔D.赖特16.女明星嘉宝在电影《瑞典女王》中“零度表情”的表演,属于人际传播手段中的(B)A.语言符号B.非语言符号C.中介物D.自我传播17.群体规范的维持,主要依靠群体内的( B )A.宣传B.奖惩机制C.说服D.自卫行为18.在传播模式中,线性模式的根本性缺陷是( A )A.单向性B.孤立性C.双向性D.复杂性19.依靠提供本,拉登录像带这样的独家信源,从而在国际传播中获得巨大影响力的媒体是(D)A. CNNB. NHKC.凤凰卫视D.半岛电视台20.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提出了(C)A.群体动力理论B.“把关人”理论C.“两级传播”理论D.议程设置理论21.记者拥有对报道对象的言行进行议论和批评的权利指的是(D)A.报道权B.采访权C.监督权D.批评权22.大众媒介文化的狂热爱好者与消费者被称为是(D)A.偶像B.明星C.“黑粉”D.“粉丝”23.罗杰斯等人开展的革新传播研究也被称作是(A)A.“创新扩散”理论B.“中介化”理论C.“沉默的螺旋”理论D.“框架”理论24.“议程设置”理论的中心观点是(A)A.大众传媒可以通过设置重要议程来影响公众关注什么B.传媒强调程度越低,公众关注程度也越低C.某些新闻或热广]话题是传媒设置出来的D.公众可以影响传媒话题的设置25.在传播模式的研究中,社会系统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是(B)A.传播的要素B.传播的条件C.传播的效果D.传播的内容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24年4月 传播学概论 00642 自考真题

2024年4月传播学概论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6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进行传播效果研究的是A.普林斯顿大学B.佩恩基金会C.耶鲁大学D.福特基金会2.德弗勒控制论模式对申农——韦弗通信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A.发射机能B.接收机能C.反馈机能D.控制机能3.1947年,制定并发布《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新闻业》报告的组织是A.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B.美国记者工会C.哈钦斯委员会D.报业评议会4.传播的基本功能是A.传受信息B.应对环境C.调节身心D.传承文化5.美国新闻学教育的奠基人布莱尔认为,教授新闻学课程时应把它视为A.社会科学B.职业学科C.采编技能D.宣传工具6.组织中以指示、教育、说服和灌输为主的传播活动,属于A.上行传播B.下行传播C.横向传播D.圆形传播7.传播学诞生于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8.传者的版权,简单地说,就是传者对自己信息产品的控制权和A.传播权B.复制权C.隐私权D.发行权9.霍尔把受众部分基于媒介提示的意义、部分基于自身社会背景来理解讯息的解码形式称为A.同向式解读B.优先式解读C.妥协式解读D.双向式解读10.首次在电视媒介中展现了良好形象,最终赢下大选的美国总统是A.林肯B.罗斯福C.肯尼迪D.尼克松11.从功能角度看,恋人之间的约会属于A.消遣性传播B.工具性传播C.娱乐性传播D.派生性传播12.麦克卢汉媒介思想中,被看成是传播社会思想根源的是A.传播内容B.反馈装置C.媒介技术D.感官平衡13.新闻专业主义得以形成的前提是A.新闻业的职业性B.信息的平衡与中立C.新闻业的专业化D.新闻业的独立性14.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体系演变,是从“一致效果论”到“选择效果论”,再到A.魔弹论B.有限效果论C.直接效果论D.多元效果论15.密尔是19世纪自由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对自由主义进行系统总结的著作是A.《论出版自由》B.《常识》C.《报刊的四种理论》D.《论自由》16.对传播学思想影响最大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是A.孔德的实证理论B.涂尔干的行为分析理论C.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D.塔尔德的模仿理论17.最早试水互联网,尝试开办电子报的报纸是A.《南方日报》B.《新民晚报》C.《杭州日报》D.《楚天都市报》18.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偏见,通常不是因为A.文化多元论B.民族中心主义C.文化定势D.西方中心论19.导致流言和谣言产生的是群体传播中的A.群体意识B.群体规范C.集群行为D.群体接受20.形形色色的“认同”话语中,使用频率最高也最广为人知的是A.社会认同B.国家认同C.民族认同D.文化认同21.作为当前国际传播主角的跨国传媒集团,大多数集中在A.英国B.美国C.中国D.日本22.“标题党”属于滥用A.传布权B.报道权C.批评权D.编辑权23.我国的媒介融合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传播概述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传播概述
人际传播:反馈很容易,可随时作出灵活反应 组织传播:反馈比较困难 大众传播:反馈更加困难 【信息】:指表达规范不规范 人际传播:表达最不规范,只要双方领会即可 组织传播:表达则有所规范,因为必须使团体或本组织成员都能了解 大众传播:表达最为规范,因为它面向大众,非如此不可。
2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 传播概述
A控制论模式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各个“传播单位”之间的传、受机会均等,实际上 并非如此 B循环性的表述,也容易引起误解,传播经过一个完全的循环,不折不扣地回到它原来的出发 点,这种循环类比显然是错误的 C控制论模式仍未清楚地显示传播结构、过程与社会结构、过程的紧密联系
狭义。传播是人(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即人类传播) 1.2传播的类型
1、传播的二分法:亲身传播、大众传播 2、传播的四分法: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 3、自我传播是最小的一种传播 4、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见的传播活动。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础,它的规模扩大为至少两四 人以上,下限明确,但上限模糊 5、群体:是指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和情感,持续地相互影响并共同活动的个人有机集合体,如 家庭、社团、民族等 6、组织:通常指正式的组织,即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动的群体,如 政党、工厂、学校、公会等 7、大众传播:从受者角度看,包括这样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行为,读报纸、杂志、听广播、 看电视、电影、上网等,大众传播还有另一层意思,即传者、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 出版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网站等。 8、各类传播的特点: 【周期】传播的节奏、频率。 人际传播:为偶发、最没有规律的传播,随时随地可能发生 组织传播:有一定规律,如每隔多少时间开一次会 大众传播:最有规律,凡有媒介都必须顶起发送信息,并严守规律 【角色】传播过程中扮演的是传者还是受者 人际传播:传者和受者,可随时交替,机会均等 组织传播:对传者和受者有所规定,机会往往不均等 大众传播:传者和受者大体固定,机会完全不均等 【反馈】: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这与角色密切相关
2021年4月全国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真题【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课程代码00642)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传播”一词最早出现在A.《北史》B.《唐史》C.《宋史》D.《元史》2.美国电视摆脱娱乐媒介的局限性,参与总统大选而“染指”政治,开始于20世纪的A.30年代B.40 年代C.50年代D.60 年代3.达尔文开创非语言传播研究领域的著作是A.《物种起源》B.《社会学方法的规则》C.《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表达》D.《体态语言》4.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把演讲的三要素界定为A.传者、受者和声音B.声音、符号和内容C.空间、时间和话语D.讲者、听者和内容5.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攝发端于A.口语B.文字C.印刷媒介D.电子媒介6.以“家常式”的“炉边谈话”反映出广播巨大影响力的美国总统是A.华盛顿B.罗斯福C.肯尼迪D.尼克松7.世界上第一个被冠以“传播”名称、并能授予学位的学术单位的创办者是A.默多克B.拉斯韦尔C.勒温D.施拉姆8.根据英尼斯的观点,具有时间偏向的媒介是A.羊皮纸B.纸草纸C.胶片D.白报纸9.近代报刊时期,媒介和政治的关系主要表现为A.媒介对政治的相对独立B.政治媒介化C.媒介政治化D.媒介议程主导政治议程10.把传播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依据是A.传播的范围B.传播的规模C.传播的空间D.传播的手段11.大众传媒实施與论监督的前提,是媒介和公众要拥有充分的A.知情权B.独立权C.参与权D.决策权12.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来,长期困扰媒介从业者道德的问题是A.有偿新闻B.采访造假C.煽情哗众D.虚假广告13.文化帝国主义或媒介帝国主义的研究者,通常将批判的矛头指向A.韩国B.美国C.日本D.欧盟14.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介,使得文化传播从以文字为中心转向A.以逻辑为中心B.以形象为中心C.以审美为中心D.以艺术为中心Is.媒介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A.制播分离B.新闻娱乐化C.媒介集团化D.频道一元化.16.非语言符号是人际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属于非语言符号的是A.信件B.电视画面C.网络表情符号D.个人所处的空间17.群体可分为初级群体、次级群体等,下列群体中属于次级群体的是A.家庭B.邻居C.友人D.企业18.组织传攝最根本的功能是A.培养“组织人”B.培养“社会人”C.克服沟通障碍D.实现组织目标19.媒介被称为“第四权力”,主要是因为媒介所拥有的A.传播渠道B.经济实力C.表达自由D.政治背景20.所谓“传者",即“传布者”,是指传播活动中运用特定手段向传播对象发出信息的行为主体,又称A.信源B.信宿C.信道D.信息21.美国新闻学者盖尔顿和鲁奇认为,一个事件能否被选做新闻取决于9个因素,其中包括A.明晰性、文化接近性、出乎意料B.明晰性、合法性、调和性C.明晰性、时效性、社会文化价值D.明晰性、连续性、时效性22.以下不属于“霍尔模式”中解码立场的是A.支配立场B.中立立场C.协商立场D.对抗立场23.佩恩基金会的儿童研究和“火星人入侵”的恐慌研究挑战的是A.一致效果论B.选择效果论.C.间接效果论D.认知效果论24.在新事物创新扩散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A.创新者B.早期采用者C.早期追随者D.后期追随者25.两级传播理论强调的是A.人际传播的效力大于大众传播B.人际传播的效力等于大众传播C.人际传播的效力小于大众传播D.人际传播效力与大众传播无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传播学概论 00642

第二章传播学简史一、传播学有哪些主要的思想来源?答:1.达尔文的进化论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与批判学派 4.其他传播学思想的欧洲先驱二、传播学为什么诞生于美国?答:1.学科背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叶,新闻学得到长足发展,其中也包括新闻学,不久后应运而生的传播学,也可看做是新闻学的一种深化和升华,由其是先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传播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美国早期新闻学教育的发展,也对传播学成长为一门独立学科起了铺垫作用。
2.媒介背景: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和科技突飞猛进,媒介技术也日新月异,建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大众传播事业。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电视开始摆脱娱乐媒介的局限性,拥有了政治功能,经济价值。
在此期间有些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亟待解决。
3.传播学的诞生:20世纪初的美国大学已有很多相当成熟的专业与学科,这些学科都为传播学的诞生提供了养分。
三、传播学有哪几位奠基人?他们各自有何主要贡献?答:1、拉斯韦尔与5W模式2、勒温与“把关人”理论3、霍夫兰与劝服研究4、拉扎斯菲尔德与“两级传播”理论5、李普曼与<<舆论学>>四、作为传播学创立者的施拉姆有何主要贡献?答:施拉姆成为传播学的第一人,他第一次将传播学列为科学,并创造了第一批以“传播”冠名的机构。
他编写了大量的多种大众传播方面的著作,成为当时新兴的传播学领域的主要教材。
他开创了培养传播学博士学位的课程。
因此,施拉姆被公认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五、传播学的经验学派有哪些特点?答:他们的研究总是与实证的立场联系在一起,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统计的客观分析,具有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
他们不赞同或不擅长对社会现象进行思辨性的阐释,强调经验材料和客观数据的运用,主张从外部条件的变量出发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客观规律。
六、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有哪些特点?有哪些流派?答:特点:1、他们都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2、他们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3、批判学派的方法论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具体到探讨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时,批判学者认为,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促销文化”已成为一般倾向,大众传播如何表现与强化这一倾向应成为重要课题。
2022年10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课程代码00642)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传播”一词,最早见于A.《史记》B.《北史·突厥传》C.《论语》D.《孟子》的传播类型是2.信息表达最不规范...A.组织传播B.自我传播C.人际传播D.大众传播3.传播学者W.斯蒂芬森提出,传播所发挥的功能类似于A.“工具”c.“传承”D.“协调”4.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初具规模是在A.19世纪中后期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40年代5.将新闻学提升为合法的大学学科的开拓者是A.帕克B.霍克海默C.布莱尔D.阿多诺6.揭示资本主义媒介本质上是为垄断资本服务的传播学流派是A.芝加哥学派B.信息学派C.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派D.经验学派7.媒介最基本的功能是A.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B.维系社会C.促进思维8.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
下列属于印刷媒介延伸的是A.听党B.视觉C.中枢神经D.触觉9.媒介融合中的“合作分类模式”起源于A.《芝加哥论坛报》B.《奥兰多哨兵报》C.《坦帕先驱报》D.《太阳报》10.西方媒介大众化初期,媒介和政治的关系主要表现为A.媒介政治化B.政治媒介化C.媒介对政治的相对独立D.媒介对政治的依附11.“观点的公开市场”出自A.弥尔顿《论出版自由》B.密尔《论自由》C.托马斯·潘恩《人权》D.《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12.首次提出全面、系统的媒介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是A.《法国新闻记者道德宪章》B.《新闻工作者道德律》C.《新闻工作者守则》D.《记者行为原则宣言》13.“进步中世界的媒介体系” 中的“进步中世界”是指A.超级帝国主义国家B.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D.理想主义国家14.提出EPS循环说的学者是A.约翰·梅里尔和拉尔夫·洛温斯坦B.约翰·梅里尔和尼尔·波兹曼C.爱德华·泰勒和尼尔·波兹曼D.爱德华·泰勒和拉尔夫·洛温斯坦15.大众传媒和消费主义之间的关系是A.此消彼长B.互不相关C.互相排斥D.共存共荣16.大众传播对于经济的促进功能,首先体现在A.消费信息的传递与解释B.商业市场的活跃和管理C.经济行为的开创与推介D.经济信息的发布和收集17.在中国,首先实现经营管理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媒介产业是A.互联网B.电视C.广播D.报纸18.美国学者麦克罗斯基等人在界定人际传播的定义时,强调人际传播关心的是A.信息的传递B.意义的发生C.心理的共振D.人际的互动19.基于某种社会需要,按照契约而人为建立的社会实体,是A.组织B.群体C.社群D.公众20.美国学者李普曼关于大众传播对人类社会影响所持的态度,属于A.客观主义B.怀疑主义C.乐观主义D.同情主义21.美国学者盖尔顿和鲁奇认为对传者的信息制作、加工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有A. 3个B. 6个C. 9个D.12个22.新媒体背景下,富兰克林把调查性“硬”新闻让位于轻松“软”新闻的现象称为A.新闻碎片化B.新闻麻醉化C.新闻娱乐化D.新闻隐含化23.进行新闻批评的关键是A.以事实内容的娱乐性为准绳B.以事实内容的奇异性为准绳C.以事实内容的煽情性为准绳D.以事实内容的真实性为准绳24.受众应有的言论自由以及通过大众传播渠道进行传播的权利,指的是A.传布权B.知晓权C.媒介接近权D.批评权25.戴维森于1983年提出的“第三人效果”假说认为A.人们认为传媒内容对自己的影响大于对他人的影响B.人们认为传媒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C.人们倾向于高估传媒的影响D.人们倾向于低估传媒的影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00642传播学概论大纲

00642传播学概论大纲苏州大学编(高纲0890)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传播学概论》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它是本专业应考者在学习了《新闻采编》、《新闻事业史》、《广播电视学概论》等有关基础课后,进行理论升华、提高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其理论的思辨色彩较浓。
学习这门课,可以拓宽新闻思维视野,活跃思路,改变我们旧有的新闻观念,从而获得一种分析新闻传播现象、问题的新角度、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在掌握大众传播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能够灵活地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些新闻现象和传播问题,并能从事报刊、广播、电视的受众调查和效果分析。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现代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历史、方法与现状一、课程内容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导消息,接受新闻及知识,怎样受教及教人,怎样消遣及娱人。
”(施拉姆)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利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础,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传播学30—40年代发端于美国,尔后逐步扩展到欧洲、亚洲,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个阶段,后一阶段在“新三论”的影响下,发展较快,出现了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以及施拉姆等著名学者。
产生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流派。
后来逐渐扩展到欧洲、亚洲,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个发展阶段。
传播学理论最早来源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其他学科,50年代以后开始逐步形成自身的体系。
特别是后一阶段,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的影响下,传播学有了较快的发展。
传播学传统上涉及五个方面内容,即: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作为传播主题的受众、传播的内容与信息、传播的媒介、传播的效果。
00642传播学概论_新

传播学概论(新)绪论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体地说,它要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容、方式、方法,传播的社会作用,传播的效果,传播的控制,传播者与受众的各自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
不仅要研究人们怎样使用媒介,而且要研究传播媒介的总类以及人媒介之间的关系等。
2.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3.狭义的传播学则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故而也称之为大众传播学。
4.传播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有商业、政治、战争等方面的因素,其起始阶段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一个分支而进行研究的,20C五六十年代传播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代表:传播学“五大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学5W公式的创始人,从宣传的角度出发,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提出“意见领袖”、“二级传播”等理论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威尔伯-斯拉姆:传播学理论的集大成者,美国传播学的开山鼻祖6. 传播学的研究流派(1) 经验学派:也称传统学派、实证学派,从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涉取营养,将传播定位于一种行为,视传播为人们互相影响彼此行为、心理状态的社会互动过程,也被约翰-费斯克称之为“过程学派”。
是运用经验方法来分析社会想象的社会科学学派。
其实验室研究的特点是严格的控制与操作,相信数字测量和数字模式,重视实际经验的观察和推论,强调研究程序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社会科学的研究规的主要表现:(a)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b)必须提供准确的关于理论假设的佐证数据和客观材料(c)在研究出现可重复检验的普遍性情况下,归纳出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定理实证传播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为美国的13项里程碑项目,其研究的重点在于传播媒介的效果。
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佩恩基金研究”是第一个真正的传播研究,20c20年代首次将统计方法引进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来,使得容分析、受众研究等产波研究方法开始成型。
00642 传播学概论

高纲1359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0642 传播学概论苏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传播学概论》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它是本专业应考者在学习了《新闻采编》、《新闻事业史》、《广播电视学概论》等有关基础课后,进行理论升华、提高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其理论的思辨色彩较浓。
学习这门课,可以拓宽新闻思维视野,活跃思路,改变我们旧有的新闻观念,从而获得一种分析新闻传播现象、问题的新角度、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在掌握大众传播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能够灵活地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些新闻现象和传播问题,并能从事报刊、广播、电视的受众调查和效果分析。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 现代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历史、方法与现状一、课程内容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导消息,接受新闻及知识,怎样受教及教人,怎样消遣及娱人。
”(施拉姆)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利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础,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传播学30—40年代发端于美国,尔后逐步扩展到欧洲、亚洲,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个阶段,后一阶段在“新三论”的影响下,发展较快,出现了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以及施拉姆等著名学者。
产生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流派。
后来逐渐扩展到欧洲、亚洲,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个发展阶段。
传播学理论最早来源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其他学科,50年代以后开始逐步形成自身的体系。
特别是后一阶段,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的影响下,传播学有了较快的发展。
传播学概论 00642

第一章传播概述一、传播有哪些特性?形态多样性时空遍布性行为伴随性极端重要性二、传播的本质是什么?极端重要性既是传播的特性之一,又是传播的本质。
即从本质上看,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本或基础性行为之一。
三、传播的定义是什么?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它在传播中专指“心”的共有,并不涉及“物”的共有。
在传播实践中,这种“共享”不但是主观愿望,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客观结果。
即它是传播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
2.“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
3.“仪式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
4.“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传播”即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四、怎样理解传播与信息的关系?传播和信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传播为形式,信息为内容,两者密不可分。
凡有“信息”处,必有“传播”,反之亦然。
五、传播有哪些类型?二分法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这里的着眼点是:传播的技术、手段。
亲身传播指的是:以人体自身为中介或媒介,尤其以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而以表情和动作为辅助手段传播的方式。
大众传播指的是: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如报刊、网络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
四分法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
这里变换了视角,以传播的范围、规模为着眼点。
四中传播类型由小到大依次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自我传播:只不过传者和受者的角色由一个人扮演。
这种以思考为核心的内向型自我传播,构成一切外向型传播的前提和基础。
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
它的规模扩大为至少两人以上,下限明确,但上限模糊。
组织传播:所谓“组织”,通常指正式的组织,即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动的群体。
大众传播:这是规模最大的一种传播。
传播内容的中介,既是信息的物理载体,又是接受行为的消费对象,通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体、传媒。
2023年10月 传播学概论 00642 自考真题

2023年10月传播学概论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6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认为传播活动具有功利性、目的性的传播定义属于A.“共享”说B.“符号”说C.“仪式”说D.“影响”说2.确立传播学框架的开山之作是A.通信模式B.5W模式C.控制论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3.从众传播的四大功能中,由C•赖特所增加的功能是A.“监测环境”B.“协调社会各个部分”C.“传承社会遗产”D.“提供娱乐”4.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大众传播学博士课程的新闻学院是A.艾奥瓦大学新闻学院B.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C.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D.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5.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人中,领导了宣传研究的是A.拉扎斯菲尔德B.霍夫兰C.勒温D.拉斯韦尔6.1956年,复旦大学新闻系编印的《新闻学译丛》把“mass communication”译为A.传学B.公众通讯C.群众思想交通D.传播学7.使大众化报纸的风潮席卷西方世界,并将人类带入了大众传播时代的报纸是A.《纽约时报》B.《太阳报》C.《华盛顿邮报》D.《今日美国》8.麦克卢汉认为,人的感官平衡通常发生在A.口语文化时代B.书写文化时代C.印刷文化时代D.电子媒介时代9.当下传媒集团最高层次的融合是A.媒介科技融合B.所有权融合C.文化融合D.全球融合10.大众传媒舆论监督的前提条件是确保A.媒介与公民的知情权B.媒介对政治权力的制约权C.媒介的独立性D.媒介的客观性11.《权力的媒介》一书将世界上所有新闻媒介看作是由不同主题、旋律、变奏构成的一部交响乐,其中,马克思主义代表A.第一乐章B.第二乐章C.第三乐章D.第四乐章12.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媒介的商品属性日益凸显,长期困扰新闻从业者道德的问题是A.新闻娱乐化B.有偿新闻C.评论新闻化D.新闻失实13.“大众传播媒介可以为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创造所需的合适的气氛和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识字率,进而引起人们观念的更新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完整word版)00642《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学习指导:本章是《传播学概论》全书的引论,重点在于了解传播学的关键概念、学科概况及学科背景。
第一节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一、概念:1。
1964年,拉扎斯菲尔德在《宣传、传播与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
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3。
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二、问答:1.传播的定义大致分为哪三种类型?①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施拉姆认为:“今天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②强调传播是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等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③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等认为,“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2.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和人类文化史,社会发展史并存的,传播是一种社会行为,它的产生与发展是由来已久的。
3。
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①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与信息交流的推进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②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是多通道,多样化的。
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一、概念1。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社会学科。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
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