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1三角形的边
初二数学人教版八上第十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11.1.1 三角形的边教案
11.1.1 三角形的边教案1、教学目标(或三维目标)1、 在认识三角形概念及其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学会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掌握三角形三边之 间的关系;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发展空间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与归纳.3、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1.教师引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上天的飞船,从宏大的建筑到微小的分子结构, 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本节我们将从认识三角形开始。
学生活动:(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2.教师板书课题。
2)重点讲解(1)三角形及有关概念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本P 1~P 2思考上面的部分,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3)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________.(4)三角形ABC 的边AB 、AC 和BC 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________.板书:“不在一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 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部分要引起重视?(学生回答): a.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a b c (1)C B Ab.首尾顺次相接.教师讲解: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
三角形ABC 的顶点C 所对的边AB 可用c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 可用b 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可用a 表示.(2)三角形的分类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本P 2的思考~P3探究上面的部分,并回答以下问题:(1)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怎样分类? (2)三角形按边的关系怎样分类?师说: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1《三角形的边》是三角形这一章的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三角形其他性质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特点,以及后续学习三角形判定定理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多边形的概念,对多边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种特殊的图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三角形的边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否找出一些特殊的三边关系?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如: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自己发现这些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找出一些三角形,验证这些三角形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1 三角形的边》课件精品
① 若底边长为 4 cm,设腰长为 x cm,则有 4 + 2x = 18,解得 x = 7.
②若腰长为 4 cm,设底边长为 x cm,则有 2×4 + x = 18,解得 x = 10. ∵ 4 + 4<10,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 ∴ 该情况不存在. 综上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 4 cm,腰长是 7 cm 的 等腰三角形.
解:设第三根木棒长为 x,则应有 7 - 2 < x < 7 + 2, 即 5 < x < 9. 则用长度为 4 或 11 的木棒都不能和它们拼成三 角形. 第三根木棒长的范围为 5 < x < 9.
归纳 三角形的第三边长 x 满足两边之差<x<两边之和.
例2 用一条长为 18 cm 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 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 2 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 能围成有一边的长是 4 cm 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解:(1) 设底边长为 x cm,则腰长为 2x cm,
归纳总结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典例精析
例1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拼成三角形?为什么? (1)3 cm、8 cm、4 cm;(2)5 cm、6 cm、11 cm; (3)5 cm、6 cm、10 cm. 解:(1)不能,因为 3 cm + 4 cm < 8 cm.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河北省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11-1-1三角形的边新版新人教版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4. 小明、小芳和小兵三位同学同时测量△ ABC 的三边长,
小明说:“三角形的周长是11.”小芳说:“有一条边长
为4.”小兵说:“三条边的长度是三个不同的整数.”请
你回答,三边的长度应该分别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
2,4,5
11
12
13
14
15
16
.
点拨:∵△ 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 a , b , c ,
∴ a + b > c , b - a < c ,∴ a + b - c >0, b - a - c
<0,
∴| a + b - c |-| b - a - c |= a + b - c -
(- b + a + c )= a + b - c + b - a - c =2 b -2 c .
C , D , E 五个点中的任意三点画三角形.
(1)其中以 AB 为一边可以画出 3 个三角形;
(2)其中以 C 为顶点可以画出
1
2
3
4
5
6
7
个三角形.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 已知△ 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 a , b , c ,则化简
| a + b - c |-| b - a - c |的结果是 2 b -2 c
解:(2)∵ a , b 满足| a -5|+( b -2)2=0,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1 三角形的边 (1)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3)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7)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0)11.2.1 三角形的内角 (10)11.2.2 三角形的外角 (14)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9)11.3.1 多边形 (19)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 (22)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方法.3.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图形学习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义,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推导出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情感态度】通过求三角形的边长时必须注意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运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画一个三角形,结合图形探究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问题2 出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探究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定义及概念.问题3 如图,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探究AB、AC、BC之间的关系.【教学说明】全班同学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上面三个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个别指导或集体指导,在全班同学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针对问题3进行重点讲解.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 1.三角形按边怎样分类?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怎样的.3.已知三条线段,怎样判断它们能否围成三角形?【归纳结论】 1.主要定义: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已知三条线段,可用如下简易方法判断它们能否围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边的和大于最长边,则能围成三角形,否则不能.4.已知三角形两边长a,b,第三边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a-b<x<a+b(a≥b).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哪些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哪些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1)6,8,10;(2)3,8,11;(3)3,4,11;(4)三条线长度之比4:6:72.等腰△ABC中,AB=AC,D是AB的中点,连CD,若CD将△ABC周长分成19和8两部分,求△ABC的腰长及底边的长.【教学说明】可由学生抢答完成,再由教师总结归纳.【答案】略.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若干同学口头小结,之后将小结放映在屏幕上.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1.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定义.2.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掌握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边训练边讲解,然后学以致用.【情感态度】训练同学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画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难点】画钝角三角形的高线.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如图,已知△ABC,画它的三条高.问题2 如图,已知△ABC,画它的三条中线.问题3如图,已知△ABC,画它的三条角平分线.【教学说明】对问题1,对于钝角三角形的作高要给予集体指导、分类指导,甚至要进行个别指导,以便让绝大部分同学过关.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 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位置有何不同之处?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各自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归纳结论】1.定义: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所得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一条高.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一条中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以这个顶点和交点为端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有时在形内,有时在直角顶点上,有时在形外;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们的联系是都是平分角.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CF 是△ABC 的高,填空: (1)BD= =21;(2)∠ABE=∠ =21∠ ; (3)∠ =∠ =90°.2.如图,△ABC 中,∠A 是钝角.(1)画出AC 、AB 上的高BD 、CE ; (2)画出∠ABC 的平分线BF ; (3)画出边AB 上的中线CG.3.已知,如图,AB ⊥BD 于B ,AC ⊥CD 于C ,且AC 与BD 交于点E.那么(1)△ADE 的边DE 上的高为,边AE 上的高为 ;(2)若AE=5,DE=2,CD=59,则AB= .4.如图所示,等腰△ABC 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 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5.学完“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后,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原三角形分成两种相等的两部分”.课后余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有一块三角形的厚薄均匀的蛋糕,要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要求只切3刀,请你在图中把你的方案画出来,并说明理由.【教学说明】题1、2、3可让学生自主完成,题4、5教师可给予相应的指导 当已知三角形两条高求其他边长或已知一高与其他边长求另一高时,常用面积作为中间量.涉及等腰三角形边的问题时,常要分情况讨论,然后看它们是否满足三边关系,不满足的要舍去.【答案】1.(1)DCBC (2)CBE ABC (3)CFA CFB 2.图略.3.AB DC29解析:△ADE 是钝角三角形,在三角形外部它有两条高:边DE 上的高AB ,边AE 上的高为DC.又S △ADE=21DE ·AB=21AE ·DC ,即21×2×AB=21×5×95,AB=29.4.解:设AB=AC=2x,则AD=CD=x.(1)当AB+AD=15,BC+CD=6时,有2x+x=15,所以x=5,2x=10,BC=6-5=1.(2)当BC+CD=15,AB+AD=6时,有2x+x=6.所以x=2,2x=4,所以BC=13.因为4+4<13,故不能组成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长为1.5.略.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定义与性质.请若干名学生口述小结,老师再利用电子课件将小结放映在屏幕上.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1.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教学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体形式,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供学生创新的空间与可能,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数学课件:11.1.1三角形的边(共16张PPT)
A.9
B.12
C.15
D.12或15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整数,且周长为12cm,则它的最
短边长为( B )
A.2cm
B.3cm
C.4cm D.5cm
2020/7/14
13
二、填空题:
5.若五条线段的长分别是2cm,3cm,4cm,5cm,则以其中三
条线段为边可构成___3___个三角形。
6.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它的周长为_1_7_____;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则它的周长为 10或11 。
11、如图,点P是⊿ABC内一点,试证明: AB+AC>PB+PC.
2020/7/14
15
作业:
课本P8,第1,2题
2020/7/14
16
2.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三角 形的周长为( )
A.11 或17
B.16
C.17
D.16
2020/7/14
11
当堂训练题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cm,周长为20cm,求其他两 边的长.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一边长为6,求它的周长. 拓展题: 若a,b,c表示ΔABC的三边长,则
第十一章 三角形
2020/7/14
1
11.1.1 三角形的边
2020/7/14
2
学习目标
1.理解、识记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 2.理解并能正确运用“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
三边”的性质.
2020/7/14
3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十一章引言--P4练习前)要求:
1.什么是三角形,思考“首尾顺次相接”是什么含义;
2022-2022八年级数学上册 11.1.1 三角形的边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考考你! 有人说,自己步子大,
一步能走3米多,你相 信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不能。如果此人一步能走 3米多,由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得,此人两腿的长大于3米多 ,这与实际情况相矛盾,所以 它一步不能走3米多。
练一练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4cm,另一边长是 9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2/2/172022/2/172022/2/17Feb-2217-Feb-22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2/2/172022/2/172022/2/17Thursday, February 17, 2022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2/2/172022/2/172022/2/172022/2/172/17/2022
()
2.小颖要制作一个三角形木架,现有
两根长度为8cm和5cm的木棒,如果
要求第三根木棒的长度是偶数,小颖
有几种选法?第三根的长度可以是多
少?
• 1 用一根长为18厘米的细铁丝围成一个 等腰三角形。
• (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 的长是多少?
•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厘米的等腰 三角形吗?为什么?
5
5
3
3 53
5
5
2
2、已知两条边长分别为2cm、5cm,
你可以画出几个符合条件的等腰三角形?
摘苹果
(1)任何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
(2)因为a+b>c,所以a、b、c三边可以构成三角形( )
(3) 以长为3cm、5cm、7cm、10cm的四条线段中的
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_____个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11.1.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在这一环节,我会设计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题目将涵盖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础知识和拓展应用,包括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计算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等。
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会进行集中讲解,确保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以便他们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7.教学评价,关注个体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形的学习。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包含三角形的日常物品图片,如自行车三角架、屋顶尖、三角尺等,并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三角形无处不在,并激发他们对三角形性质的好奇心。
3.拓展题:
(1)结合教材第11章11.1节内容,思考三角形三边关系在桥梁建筑、房屋结构等方面的应用。
(2)尝试解决以下问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如何确定第三边的可能长度范围?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必做题,确保掌握基础知识。
2.选做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进行选择,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拓展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几何思维能力。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几何图形知识,如线段、角的性质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我会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系统地讲授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三边关系。首先,我会给出三角形的定义,并强调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所围成的图形。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回顾角度和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1《三角形的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会用不等式表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三角形的边长之间存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具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几何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几何直观图,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用不等式表示。
2.学会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2.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证明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模型,操作实践,发现边长关系。
3.推理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证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4.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三角形的性质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几何模型: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三角形边长关系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帆船比赛中的三角形帆船,引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1.1三角形的边》教案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灵活运用内角和定理;
突破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运用内角和定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的理解:学生对这一原理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难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突破方法: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举例、画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原理,并引导他们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11.1.1三角形的边》教案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11.1.1三角形的边》教案教学反思,选自2023-2024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知识点展开:
1.三角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内角和定理以及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等重要知识点。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三角形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三角形的边这一知识点表现出较大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一些思考: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全章教案(12页,含反思)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1.结合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并了解按边的相等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与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出示一个用硬纸板剪好的三角形,并提出问题;小学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么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老师出示教具,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教具,然后给出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一)探究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三角形的顶点及符号表示方法. 2.三角形的内角. 3.三角形的边.教师继续利用教具向学生直接指明相关的概念. 学生注意记忆相关的概念. 教师再出示另外剪好的三角形,各顶点字母与原来不同,然后通过新三角形让学生巩固刚才的有关概念.(二)探究三角形的分类问题1:小学中已经学过,如何将三角形进行分类?问题2:如何将三角形按边分类?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提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回答:有两边相等和有三边相等,以及三条边均不相等.教师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并进一步讲解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然后给出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方法: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之后师生共同归纳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三)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探究: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点,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画图然后进行讨论,并思考问题,然后教师指定学生回答问题.(1)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b.从B→A→C(2)从B→C路线最短.然后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这条路线为什么是最短的?学生举手回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AC+BC>AB①AB+AC>BC②AB+BC>AC③即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师提问:(1)由不等式①②③移项,你能得到怎样的不等式?(2)通过刚才得到的不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教师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分析:(1)“用一条长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2)有一边长为4 cm是什么意思,哪一边的长度是4 cm?三、练习巩固练习:教材第4页练习第1,2题.老师布置练习,学生举手回答即可.第2题注意让学生说明理由.解决完以后,教师利用投影出示补充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补充练习: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 cm,一条边长是6 cm,求其他两条边长.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主要从对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边关系的认识方面进行小结.布置作业:习题11.1第1,2,7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在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1《三角形的边》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1《三角形的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掌握三角形的边长特性。
在教材中,通过引入“三角形的边”的概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三角形的边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但对于三角形边长的特性和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究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掌握三角形的边长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边长特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三角形边长的特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探究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实验,观察、操作、猜想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3.验证猜想: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等工具,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4.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总结三角形边长的特性,得出结论。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新知识。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三角形边长的特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角形的三条边:1.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11.1.1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1.1.1 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边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用已知边长或已知角度推导三角形边长的方法;3.能够解决与三角形边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三角形边的定义和特点;2.三角形边的推导方法;3.解决与三角形边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导入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如:小明手中有一根长为3cm的线段A和一根长为5cm的线段B,他可以用这两根线段拼接成什么样的图形?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三角形边的定义和特点: - 三角形边是连接三角形两个顶点的线段; - 三角形的三边之和等于180度; - 可以根据三角形已知边的信息推导出其他边的长度。
基础知识巩固(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基础练习题,供学生巩固对三角形边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1.题目: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分别为4cm和6cm,第三边长度可以是多少?请计算出所有可能的长度。
–解答: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点,可得:4 + 6 > 第三边,所以第三边的长度可以为5cm、7cm或更大。
2.题目: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分别为8cm和12cm,能确定第三边的长度吗?为什么?–解答:可以确定,因为8 + 12 > 第三边,同时要满足8 + 第三边 > 12和12 + 第三边 > 8的条件。
根据这三个不等式可以确定第三边的长度。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题目的难易程度,并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推导方法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用已知边长或已知角度推导三角形边长的方法:1.已知两边和夹角,利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边长;2.已知两边和非夹角,利用正弦定理计算第三边长;3.已知一个角和两边的长度,利用正弦函数计算另外两个角的度数;4.已知三个角的度数,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特点进行计算。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推导方法,并进行相关的提示和指导。
11.1.1 三角形的边
17.(8分)某木材市场上木棒规格与价格如下表:
规格 价格(元/根)
1m 10
2m 15
3m 20
4m 25
5m 30
6m 35
小明的爷爷要做一个三角形的木架养鱼用,现有两根长 度为3 m和5 m的木棒,还需要到某木材市场上购买一 根. (1)有几种规格的木棒可供小明的爷爷选择? (2)在能做成三角架的情况下,选择哪一种规格的木棒最 省钱?
知识点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4分)一位同学用三根木棒拼成图形如下,则其中符合 三角形概念的是( D )
2.(4分)如图所示,三角形的个数为( B )
A.4个 C.6个 B.5个 D.7个
3.(4分)如图,用符号表示以点B为顶点的三角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F、△BDA、△BEA、△BCA
证明:∵PA+PB>AB PA+PC>AC PB+PC>BC ∴ PA + PB + PA + PC + PB + PC>AB + AC+BC ∴2(PA+PB+PC)>AB+AC+BC 1 ∴PA+PB+PC> (AB+AC+BC) 2
【综合运用】
20.(10分)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b,c满足(b- 2)2+|c-3|=0,且a是方程|x-4|=2的解,求△ABC的周
C.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D.三角形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三角形和三边都相等的三 角形
知识点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7.(4分)(2014·西宁)下列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B ) A.2,2,4 B.3,4,5
C.1,2,3 D.2,3,6
8.(4分)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a,8,则a的取值范 围是( A ) A.5<a<11 B.5<a<8 C.3<a<11 D.5≤a≤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理解三角形的分类
探究3: 观察下列三角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
不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 特殊的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理解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归纳 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 的等腰三角形
探索与证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探究4 如图,任意画一个△ABC,一只小虫从点 B 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它有几条路线可以选 择?各条线路的长一样吗?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你的 结果吗?你能由此推出三条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不一样长。AB + AC >B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条。 A AB + AC >BC, ① AC + BC >AB, ② AB + BC >AC. ③ 即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B C
探索与证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追问 由不等式②③移项可得 BC >AB -AC, BC >AC -AB.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AB - BC < AC (2) AC - BC < AB AB - AC < BC (3)
B
C
能力提升
在△ABC中,若b =3,a=7,则第 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 4 < c < 10 。 既要考虑“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又要考虑“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b<c<a&则其周 长l的取值范围是 14 < l< 20 。
巩固并运用“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例1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 (1)3,4,5;(2)5,6,11;(3)5,6,10.
解:(1)能.因为3 + 4>5, 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不能.因为5 + 6 =11, 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3)能.因为5 + 6>10, 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巩固并运用“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追问 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通常用哪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 条线段做比较就可以了?为什么? 用较小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做比较; 若较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能保证 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课后思考
2.判断下列每组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能的 在括号中打“√”,不能的打“×” (1)a=5,b=4,c=3; ( √ ) (2)a=7,b=2,c=4; ( ×) (3)a=6,b=6,c=12; ( × ) (4)a=6,b=5,c=5. ( √ )
A
三角形的表示:
用三个顶点字母表示 表示为: △ABC 读作:三角形ABC
C
B
或表示为:△BCA或△CAB
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A
思考:什么时 候用三个大写 字母表示?
1、边的表示: c 线段AB、线段BC、线段CA △ABC的三边,有 B
b
C
a 时也用a、b、c来表示. 一般的顶点A所对的边记作a,顶点B所对 的边记作b,顶点C所对的边记作c
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想一想:什么叫三角形?
A
B
C
不在同一直线上 的 三角形的定义:由 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所组成的图形 叫三角形 。
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三角形的顶点:
A
点A、点B、点C
2.三角形的边:
线段AB 线段BC 线段CA ∠A、∠B、∠C
B
C
3、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
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能力提升 下面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有多少个?
A
这个图形中一共有6个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有2个; 直角三角形有3个;
B
钝角三角形有1个。
D
E
C
25
课后思考
3.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满 足(b-2)²+ c-3 =0,且 a 为方 程 x-4 =2的解,求△ABC的周长 ?并判断△ABC的形状. (想一想 x 可以取哪些值?)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三角形分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 )
(2)三角形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
)
课堂练习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___D ) (A)锐角三角形是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课本P3 例 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 形.(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吗? 为什么? 解:如果4 cm长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 cm,则 4 + 2x = 18. 解得 x = 7. 如果4 cm长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 cm, 则4+4 + x = 18. 解得 x = 10. 因为4 + 4<10, 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所以不能围成腰长为4cm 的等腰三角形. 由以上讨论可知, 可以围成底边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
A
D C
2.以BD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
答:有△ ABD 、△BCD
3.以点A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
答:有△ ABD 、△ABC、 △BCD
理解三角形的分类 探究2: 观察下列三角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
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理解三角形的分类
归纳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
课堂小结
定义
表示方法 三角形 分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三边关 系定理
a-b<c<a+b
布置作业
课本P8 第1、2、6、7题.
2、角的表示: 可用一个大写字母、 三个大写字母、希腊字母、数字表示。 图中的角应表示为:∠A、∠B、 ∠C。
课本P4 练习 :读出图中的各个三角形, 并把它们的顶点、边和角表示出来
A E
B
D
C
活学活用: 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 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答:三个 分别是: △ ABD 、△ABC、 △DBC B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课件说明
• 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及三角形的分类. 2.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 运用这个性质解决问题. • 学习重点: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 第三边”的理解和运用.
巩固并运用“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课本P3 例 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 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 多少? 解: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2x cm. x + 2x + 2x =18. 解得 x =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 cm,7.2 cm,7.2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