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细胞学说的创立教学随笔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后提能集训新人教版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后提能集训新人教版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基础达标]题组一细胞学说1.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揭示了( )A.细胞的统一性B.细胞的多样性C.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D.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答案】A 【解析】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

这一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2.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B.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C.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D.显微镜技术的使用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B 【解析】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细胞学说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B错误;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C正确;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光学显微镜发挥了重要作用,那时还没有电子显微镜,D正确。

题组二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这个观点的是( )A.各种细胞结构的功能只有在细胞这个统一整体中才能完成B.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以每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为基础的C.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D.病毒无细胞结构,脱离细胞的病毒也能进行生命活动【答案】D 【解析】病毒离开宿主细胞不能生存的事实,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性。

D项显然不符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观点。

4.新型冠状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生活、繁殖,主要原因是它( ) A.结构太简单B.不能自主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C.不能运动D.没有消化系统【答案】B 【解析】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不能自主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生活和繁殖。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笔记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笔记

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笔记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石,它认为所有生命体的组成单位都是细胞。

这个理论的建立过程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一系列科学观察和实验。

1.早期观察与争议:在17世纪初,英国科学家罗伯特·霍克(Robert Hooke)使用显微镜观察了酵母和树皮组织,他注意到组织中有许多由细小方格构成的结构,并将其命名为“cellulae”(细胞)。

然而,当时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同时期,荷兰科学家安东·范·李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使用自己制作的高倍放大的显微镜观察了各种生物样本,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细胞。

他的观察结果使人们对细胞的存在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然而,在当时,关于生命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存在着争议。

一些科学家认为生命可以通过“自然发生”从非生物物质中产生,而不需要细胞的存在。

这种观点被称为“自然发生说”。

2.古生物学与细胞学的关联:在18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拉韦尼兹(Georges Cuvier)和英国科学家希顿(William Smith)的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支持细胞学说的证据。

他们通过研究化石发现,不同地层中的化石组成有所不同,这表明生物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出现和消失的。

这些观察结果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思考:如果生物是在特定时期出现的,那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这使得人们更加认识到细胞可能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3.细胞的进一步研究:19世纪初,德国科学家施莱登(Matthias Schleiden)和斯歇尔(Theodor Schwann)对植物和动物组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施莱登观察到植物组织中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似的结构,而斯歇尔则观察到动物组织也由类似的细胞构成。

基于这些观察结果,施莱登和斯歇尔提出了细胞学说的初步版本: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这一观点在1839年首次被斯歇尔正式发表。

随后,其他科学家对细胞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1册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1册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目标素养
1.运用归纳与概括、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 过程,领悟科学发展的基本特点。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尝试以系统观认识生命世界。 3.阐述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知识概览
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1.建立者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 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 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微判断2基于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认识,判断下列表述 是否正确。
1.病毒比细胞结构简单,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 ) 2.一个乳酸菌既是细胞水平又是个体水平。( √ ) 3.集市上买的西瓜属于器官水平。( √ ) 4.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圈。( × )
5.卧龙自然保护区中全部的蛇构成一个种群。( × ) 6.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全部动物和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解析:细胞学说论证了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的统一性,没有进 一步指出它们的差异性,没有指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 指出细胞的具体结构。
5.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以高等动
物为例,其可划分为下列9个层次:细胞→①→器官→②→个
体→种群→群落→③→生物圈。
(1)将上述结构层次补充完整。
典例剖析 细胞学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建立过程,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 理论之一,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施莱登和施旺运用完全归纳法提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 胞构成的” B.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细胞的多样性 C.细胞学说标志着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 D.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说明人体内的每个细胞都凝 聚着漫长的进化史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1章 走近细胞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1章 走近细胞

正误判断 ·矫正易混易错
(1)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 ) (2)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细胞”( × ) (3)细胞学说的提出,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 × ) (4)细胞学说中的“一切动植物”就是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 × )
深化探究 ·解决问题疑难
1.新细胞只能通过老细胞分裂产生吗? 提示 不是。除了细胞分裂会产生新细胞外,细胞融合也会导致新细胞的形成, 如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123456
5.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既层层相依,又有各自的组成、 结构和功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可以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来培养病毒
√C.池塘中的水、阳光等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D.草原上的羊属于种群结构层次
123456
解析 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分子、原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 构层次,A错误; 病毒只能在宿主活细胞内生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不能生活,B错误;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因此池塘中的水、阳光等属于生 命系统的一部分,C正确; 草原上的羊不止一种,有山羊、绵羊等,因此不属于种群这一结构层次,D 错误。
2.下图1是几种病毒的结构,图2是噬菌体病毒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图,请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几种病毒有没有细胞结构?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提示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们都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2)结合图2分析,病毒的生活方式如何?为什么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提示 寄生。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所以 只有依靠宿主细胞才能产生子代,并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第2节笔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章第2节笔记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菌,如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2、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如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二、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和施旺
2、内容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揭示的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三、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论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论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论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南康中学高二(33)班张风琏我们接触生物学科是在高二,记得第一节生物课,老师为了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第一节课她经过精心地准备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有趣的生物课。

记得老师当时从我们非常熟悉的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然后讲到我们每个人是怎么神奇的诞生,最后讲到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当时我听得如痴如醉。

现在我们学习了选修三,对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有比较清楚地了解。

现在我想谈谈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过程。

悠悠300余年,关于细胞的研究硕果累累;近50年来更进入了分子水平,老树又绽新花。

许多研究成果已经或将要走进我们的生活:植物细胞在培养瓶中悄然长成幼苗;李子树上同时结出了李子,桃子,杏子,苹果等多种果实,真的称的上琳琅满目;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诞生了克隆羊和牛等动物;不同生物细胞间DNA的转移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及其产品,如西红柿既耐储藏又富含维生素,未来将鸟的翅膀基因植入人的体内,人变为飞天或许不在是梦想;病危的生命期盼着干细胞移植的救助……现在,生物学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愈加广泛。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

”这句话明显说明了细胞生物学对整个生物科学的研究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谈起细胞生物学,不得不提的是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建立可谓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细胞学说》的两位建立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经过长时间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分别从结构、功能和分裂三个方面对细胞进行了探究,并从中提炼出了三个要点:即1.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3.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虽然这个细胞学说的提出不是很完善,但是这构成了《细胞学说》的主体,《细胞学说》的建立,不仅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更为后人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材分析〗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册教材解读〖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材分析〗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从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归纳出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形成生物界是统一的观念,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阐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说出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举例说出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学说的要点及其意义。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教学难点细胞学说的意义。

(三)编写思路本节的主题是“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但教材并不是从“为什么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来展开内容设计的,因为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在高中第一课中,教材编写的重点放在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重要内涵上。

基于这样的设计,教材在两个方面呈现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重要内涵:细胞学说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前者主要说明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都是细胞构成的;后者说明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多细胞生物中各细胞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两者共同说明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教材先直接呈现了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活动,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然后花了不少篇幅说明了细胞学说的重大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教材这样编写,希望学生不仅知道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还能通过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知道这一学说是如何形成的,理解细胞学说建立的重大意义;同时,认识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材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1)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结构上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打破了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的壁垒,使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生物学科获得了共同的基础,催生了生物学走向统一;(3)使生物学的研究从器官、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4)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面学习和理解进化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高中生物细胞学说的创立教学随笔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细胞学说的创立教学随笔新人教版必修1

细胞学说的创立早在17世纪,显微镜刚刚问世的时候,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就在显微镜下看到软木薄片是由许多蜂窝状的小结构组成的现象。

他将这些小结构命名为“细胞”,这是细胞一词的第一次出现。

18世纪,生物的显微研究未取得新的成就,而且生物学家热心关注着的是对分类学的研究,对生物微观方面的实验有所忽视。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许多科学家试图在植物界和动物界中寻找结构方面的基本单位。

如德国诗人、生物学家歌德认为植物的叶是一切植物的基本单位。

德国自然哲学家奥肯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一种称为“粘液囊泡”的基本单位构成的。

到19世纪显微镜的制造技术有了进步,使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为考罗伯特·胡克察动、植物的微观结构创造了条件。

至19世纪30年代,一些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等结构以及细胞质的运动,而且动物体内也发现了细胞。

这一时期的工作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细胞的存在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人们对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以及在生物体中所处的地位还不太清楚。

细胞学说最终是由德国植物学家M.J.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1804-1881)和动物学家T.施旺(Theodor Schwann,1810-1882)完成的。

施莱登是位性格相当古怪的人物,他脾气暴躁,好与人争吵,固执己见。

不过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反传统和创新精神,以及他的聪敏好学和过人的精力及能力,使他从理论和方法上为推动植物科学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使他成为细胞学说的创立者。

施莱登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医生家庭里。

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1826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以后,他开始了律师的职业,但当了几年律师以后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因而他心灰意懒,并企图自杀。

施莱登于1831年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当时他已经27岁,才初次接触过生物科学。

1835年以后,施莱登相继在柏林大学和耶拿大学学习医学与植物科学,直到1839(这施莱登时他已经35岁)他才在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便开始在耶拿大学教授植物科学。

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点

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施莱登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点第一章走进细胞和施旺。

2.细胞学说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3.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4.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5.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如草履虫、变形虫、眼虫、酵母菌、衣藻等。

6.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7.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

8.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如蓝细菌。

9.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10.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 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

11.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1.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很高,其原因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关。

2.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水、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

3.水在细胞中的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4.自由水:绝大部分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

5.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相结合的一部分水。

6.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7.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P是组成细胞膜、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必不可少的许多化合物的成分。

8.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高中生物第1章走近细胞总结规划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精编版

高中生物第1章走近细胞总结规划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精编版

……………………………………………………………名校名师推荐…………………………………………………高中生物第1章走近细胞总结规划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本章可以说是高中生物的绪论课。

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本模块,甚至整个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是本章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本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来展开教学的,对于系统、生命系统等基本问题必须在本章解决,所以,本章又为后续章节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

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共分2节,其知识网可列表如下:本章的教学价值:1.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能力方面:(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本章教学活动规划:本章计划3个课时。

第一课时,从生物圈到细胞。

以讨论课的形式组织教学。

通过让学生阅读、观察教材提供的事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掌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第二课时,实验。

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能亲身感悟不同生物的细胞其形态千差万别,但它们却有共性,进而进一步理解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同时,让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技巧。

第三课时,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组装细胞等生物史学资料和生物科学前沿资料,让学生了解任何学说的建立都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1。

高一生物学(人教版)《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高一生物学(人教版)《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施莱登和施旺只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就归纳出 “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是否可信?
高中生物高一上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不断修订 施莱登:“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施旺:“动物细胞都是由受精卵这 个单细胞开始的” 新细胞产生的具体方式究竟是怎样 的呢?阅读思考与讨论。
活动1 一边阅读,一边完成学习任务单的表格
科学家 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内容 维萨里 肉眼观察 尸体解剖 比夏 肉眼观察 器官解剖
主要成就
揭示了器官 水平的结构
揭示了组织 水平的结构
高中生物学
高中生物高一上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显微观察阶段
高中生物学
罗伯特·虎克
高中生物高一上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显微观察阶段
比较和排序
高中生物学
植物 动物
冷箭竹(个体)
大熊猫(个体)
高中生物高一上册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高中生物学
冷箭竹(个体)
叶(器官) 叶的保护组织 叶的表皮细胞
个体 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大熊猫(个体)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器官) 心肌(肌肉组织) 心肌细胞
高中生物高一上册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学
请同学们阅读思考与讨论 • 没有显微镜之前,科学家
是如何对生物进行观察和 研究的? • 显微镜的发明对生物学领 域带来哪些变化?
高中生物学
高中生物高一上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活动1 一边阅读,一边完成学习任务单的表格 科学家 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内容 主要成就
高中生物学
高中生物高一上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新教材)高中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文分析人教版1

(新教材)高中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课文分析人教版1
6.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 现实中 ,一个 最洁净 的人落 在一个 最肮脏 的泥塘 里,一 个最遵 循内心 真实的 人面对 的是种 种的虚 伪和狡 诈。你 无法对 他们宽 容,哪 怕是丁 点儿的 虚与委 蛇,你 谨持自 己理想 的绝对 纯洁。 7.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 文人来 说,它 比生命 重要得 多。当 肉体的 保存与 精神的 救赎发 生避无 可避的 冲突时 ,他们 毅然选 择了后 者,让 肉体下 沉,让 精神在 碧波中 飞升。 8.南北朝乐府民歌虽有某种意义上的 差别, 可在语 言节奏 、质朴 纯真风 格、心 灵绽放 的美丽 上等方 面的“ 内在的 美”是相 同的。 9.文人乐府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 慷慨, 或清绮 ,风格 多样。 这说明 ,乐府 民歌不 仅给文 人诗歌 形式, 还遗传 了题材 、体裁 、意象 和风格 特征。
(人教版)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1章 走近细胞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命观念:认同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 基础上,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并 列举实例。
重点、难点)
科学思维:能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重 层次。
点、难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 、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通过一个细胞完成运 动、繁殖等生命活动。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 藻、眼虫、变形虫、大肠杆菌等
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 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例如:缩手反射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章属于模块1“分子与细胞”的内容。

人类已经在生物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许多未解之谜还得回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

同样地,尽管我们已经对细胞有不少了解,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比如为什么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而多细胞动植物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为什么细胞的形态各异,但却有着大致相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让我们再次走近细胞,更深入地探索它的奥秘。

通过第一章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有助于科学自然观的形成。

有助于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4个方面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两节,本课是第一节,主要讲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本节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也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概念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内容。

“细胞”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教材从叙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入手,阐述了细胞学说的重大意义。

接着阐述了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1章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1章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学习目标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了解细胞学说的内容;
2、了解科学方法--归纳法;
3、熟练掌握病毒的相关知识(重点); 4、掌握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1、答:可以将大熊猫和冷箭竹的几种器官、组织 制成装片或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组织是否由 细胞构成;或者查阅科学研究文献,利用科学家已 经获得的研究结果为证据。
知识点四: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掌握) ②单细胞生物无 思考: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关系?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个体 → 种群 → 群落→ 生态系统;
①最基本
③植物无
⑦最大生物圈
④种群是指考在点一二定:的空间范围内, 同种 生物的 所有 个体;
⑤群落是不同种群相互作用形成,是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二、拓展应用:
课本练习与应用
答:如果“新细胞都是从老细胞中产生的”不成立,细胞一直 可以从无机环境中自然发生,生物进化论中生物都起源于共同 原始祖先的观点就会受到质疑。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 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说明动物和植物的统一 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这也支持生物有着共同起源 的观点。
分化
例1,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B )
①流感病人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知识点三:病毒 (考查重
5、病毒根据宿主分点)类:
①细菌病毒:噬菌体等 ●特别的:拟病毒寄生对象是病毒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课堂教学管理的学习感触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课堂教学管理的学习感触

课堂教学管理的学习感触学习了这次的课堂教学管理后,我知道了如何创建一个健康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动机以构建健康的课堂环境首先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入手。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满足学生的需要、预期、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满足他的自尊和自信等。

第一阶段, 0-5 分钟,注意力转移期。

想办法在这五分钟一下子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回来。

第二阶段,6-20 分钟,注意力稳定期。

经过五分钟的导课环节,学生已经开始慢慢进入课堂内容,学生的高度的持久的注意力一般不会超过 15 分钟,抓住这个“黄金时期”。

第三阶段, 21-40 分钟,注意力分散期。

在这个时期,变换课堂的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缓解疲劳。

经调解 31-40 分钟的时候,注意力适度回升。

第四阶段,注意力反弹期。

知识讲解之后,总结这一堂课。

激发学生外在的学习动机。

适时、适度地给学生表扬及一些物质的奖励和精神的奖励,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师生间要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果学生对教师有这种尊重和信任,即便课程内容有一些枯燥,那么学生也会愿意自觉地去维护这个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适时的解决一些问题,同时这些解决办法,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又有深刻的教育意蕴,使学生更能够接受,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旦学生对老师理解了,能够尊重与信任,那么,师生的关系就更好相处了,课堂管理会更加有效果。

(三)了解“逆反心理”,把握交往的尺度逆返心理:当儿童在学校面对失败或者自尊心挫伤,把因素归为外界或者工作本身,让失败带来的让自己不能胜任的感受维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一般来讲,儿童在接近青春期开始,就已经出现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使得学生在学校面对失败或是自尊心受到挫伤,就把这种所有的因素归于外界或是工作本身,让失败带来的自己不能胜任的感受维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这种逆反心理在青春期的儿童身上出现的非常明显,而且是极度明显的,他们会自觉的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新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新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华水
蓝球藻
发菜
1.蓝藻:细胞质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 的自养生物。 2.细菌:绝大多数的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的异养生物。
新陈代谢 的类型
同化作用
(合成代谢)
异化作用 (分解代谢)
自养型 异养型
需氧型 厌氧型 兼性厌氧型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
DNA+蛋白质
(无核膜)
(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三菌三体”)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除了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
核之外,还有哪些区别?
拟核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胶质层
放 线 菌 衣 原 体
支 原 体 立 克 次 氏 体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霍乱弧菌
小技巧:
凡是“菌”前面有 “杆”“球”“弧”“螺旋” 的都是细菌。
细胞单行排列
除以扩大的倍数(4)
64
4
细胞均匀分布 除以扩大的倍数的平方(42)
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三种可能:一是目镜 二是物镜 三是载玻片
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不动→移走低倍物 镜,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说明在目镜 上
6、显微镜的操作
1、取镜、安放→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收镜
2、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步骤 移动载玻片,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细胞
细胞大小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较小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 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DNA,有拟核 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除支原体外都有,成分 为蛋白质和多糖(肽聚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学说的创立
早在17世纪,显微镜刚刚问世的时候,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就在显
微镜下看到软木薄片是由许多蜂窝状的小结构组成的现象。

他将这些小结构
命名为“细胞”,这是细胞一词的第一次出现。

18世纪,生物的显微研究未
取得新的成就,而且生物学家热心关注着的是对分类学的研究,对生物微观
方面的实验有所忽视。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许多科学家试图在植物界和
动物界中寻找结构方面的基本单位。

如德国诗人、生物学家歌德认为植物的
叶是一切植物的基本单位。

德国自然哲学家奥肯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一种
称为“粘液囊泡”的基本单位构成的。

到19世纪显微镜的制造技术有了进
步,使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为考罗伯特·胡克
察动、植物的微观结构创造了条件。

至19世纪30年代,一些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等结构以及细胞质的运动,而且动物体内也发现了细胞。

这一时期的工作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细胞的存在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人们对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以及在生物体中所处的地位还不太清楚。

细胞学说最终是由德国植物学家M.J.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1804-1881)和动物学家T.施旺(Theodor Schwann,1810-1882)完成的。

施莱登是位性格相当古怪的人物,他脾气暴躁,好与人争吵,固
执己见。

不过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反传统和创新精神,以及他的聪敏
好学和过人的精力及能力,使他从理论和方法上为推动植物科学的做
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使他成为细胞学说的创立者。

施莱登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医生家庭里。

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海德
堡大学学习法律,1826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以后,他开始了律师的职业,
但当了几年律师以后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因而他心灰意懒,并企图自
杀。

施莱登于1831年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当时他已经27岁,
才初次接触过生物科学。

1835年以后,施莱登相继在柏林大学和耶拿
大学学习医学与植物科学,直到1839(这
施莱登时他已经35岁)他才在耶拿大学
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便开始在耶拿大学教授植物科学。

施莱登之所以对植物生理学以及组织学感兴趣,很大程度是受到他的叔父(一位植物生理学家)以及R.布朗(“布朗运动”和植物细胞核的发现者)的影响。

施莱登在柏林大学读书期间,他们两人曾教导施莱登多注意从组织学的角度研究植物。

施莱登后来曾猛烈抨击过秉承林奈传统的植物分类学。

他认为植物学应该是一门包容更为广泛的科学,不仅要研究植物的形态,而且要研究植物活动的规律。

同时,施莱登也反对活力论对于植物生理机制的解释,他认为应该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去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

1838年,还是学生的施莱登在弥勒主编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文献》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植物发生》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施莱登首次明确提出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

施莱登是从布朗植物细胞核的发现开始他的论述的,就对于植物细胞核的生物学含义这一点而言,施莱登的认识远远超过了布朗的水平。

施莱登认为细胞核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构造”,细胞核在细胞形成(发生)、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
作用,并且他还首次提出了“细胞核”这个词。

施莱登指出,任何植物,无论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在植物体中,每个细胞“一方面是独立的,进行自身发展的生活;另一方面是附属的,是作为植物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生活着”。

所以,植物的生命从根本上说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式。

施莱登之所以提出这种观点,其主要的一个依据就是发现植物的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不过,由于施莱登过于强调细胞核在细胞形成(发生)中的作用,以及简单地理解了生命活动的理化过程,使他提出了一个基本上错误的细胞形成理论。

他指出,细胞中存在着含有粘液的基本物质,这些物质只经过简单的物理过程(结晶过程),便可以形成细胞;当细胞核长到一定大小时,细胞核周围便形成一个小泡,这个小泡在母细胞中逐渐长大,进而形成了子细胞;当子细胞的体积超过母细胞的细胞核体积时,便从母细胞中分离了出来,于是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细胞。

到了19世纪中期以后,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现象的发现,彻底地修改了施莱登的细胞形成理论。

1881年,施莱登在法兰克福逝世,此前他已经是好几所大学的教授了。

施旺在性格上正好与施莱登相反,施旺是位内向、沉稳、虔诚和勤奋
的人。

有趣的是,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竟能建立密切的关系并很好的合作。

施旺是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位金匠的儿子。

他在神学院里受的中等教育,
到了大学后,施旺改学医学,并且成为当时德国生理学泰斗J.弥勒的得意
门生。

1834年,施旺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柏林解剖学博物馆工作。

施旺对于神经纤维鞘和胃蛋白酶的发现有重要的贡献,而且他曾利用严谨
的发酵实验对自然发生学说发出了挑战。

1837年,施莱登曾与施旺相识,1838年10月,施莱登将自己关于植
物细胞发生的理论告诉了施旺。

施莱登与施旺
施旺的相识与联系,可以说是生物学史上的一
大幸事,这样便很快将细胞学说从植物科学扩展到动物科学。

施旺后来回忆说:“一天,当我和施莱登一起用餐时,这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向我指出,细胞核在植物细胞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立刻想起曾在脊索细胞中看见过同样的‘器官’。

在这一瞬间,我领悟到,如果我能够成功地证明,脊索细胞中的细胞起着在植物细胞的发生中所起的相同作用,这个发现将是极其重要的”。

用餐结束后,施旺立刻着手证明动物细胞中细胞核的存在。

他首先选用的材料是动物的脊索细胞和软骨细胞,因为它们的结构与植物的细胞相似。

他如愿地观察到了细胞核。

此后,他又研究了许多其他种类的动物细胞。

在当时的条件下,观察动物细胞远比观察植物细胞要困难得多,因为动物细胞有些非常小,通常都很透明,不宜观察。

尽管如此,施旺还是证明了在众多动物的组织形态中,都有细胞核的身影。

施旺在1839年发表的《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他从动物科学的角度得出的细胞学说。

施旺提出,细胞是构成动物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的基本构成是大致相同的,而且尽管动物细胞生理意义不尽相同,但各种细胞的发生是相似的。

施旺1839年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要证明动物和植物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

他在列举对动物的脊索细胞和软骨细胞的研究后,指出:“它们的结构和发生的最重要的现象与植物的对应过程相一致。

”施旺提出,动物组织和植物组织一样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一样,都含有细胞膜、细胞内含物和细胞核。

施旺发表了自己最重要的论文后,就离开了德国,到比利时的大学中担任解剖学教授。

后来,相继有8
所德国著名大学以优越的待遇邀请他回国任教,都被他一一回绝。

施旺过于内向,使他不愿意在德国的大学中担任教授,那将更多地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与其他学者面对面地辩论,这不是他的风格,所以最终他还是选择在宁静的异国他乡度过余生。

1882年,施旺因中风逝世。

细胞学说的建立一改当时不少人从自然哲学角度对生命普遍模式的认识,而完全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解释生命的基本结构。

在细胞学说中,抛弃了“活力论”(即认为生命中起作用的是一种无形的“生命力”)的观点,而是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理解细胞的变化。

细胞学说的建立使人们认识到研究细胞的重要性,因而开辟了细胞研究的新时代。

自从细胞学说建立以来,人们不再局限于对细胞进行观察和描述,而是侧重于研究细胞的发生及生理功能。

而且细胞学说还为达尔文的共同由来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细胞学说证明了动物与植物之间——从细胞水平看,有着明确的相互关联。

恩格斯认为细胞学说的建立是最令人信服地检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他把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列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列文·虎克和他发明的显微镜
【问题探讨】
1.细胞学说创建的时代背景和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
2.你的问题以及从中得到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