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何充直言不讳》

合集下载

文言文短文翻译100篇

文言文短文翻译100篇

文言文短文翻译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31、李存审出镞教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

”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译文】李存审出身贫穷没有地位,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柄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过万死才获得一次生存的险事绝不止一件,剖开骨肉从中取出的箭头共有一百多个。

”于是,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看,吩咐他们贮藏起来,说:“你们这些人都出生在富贵之家,应当记得你们的父亲当年起家时就是这样艰难啊。

”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共三十七字。

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又十四字。

珙者,孝肃之子也。

【译文】包孝肃公(包拯谥号)包拯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包家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上。

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

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

”原文又有十四个字。

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33、陶母责子退鲊陶公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坩鲊饷母。

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译文】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

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34、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一)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东晋重臣、宰相何充简介,何充直言不讳的故事

东晋重臣、宰相何充简介,何充直言不讳的故事

东晋重臣、宰相何充简介,何充直言不讳的故事人物生平直言不讳何充风韵深沉高雅,以文章德行著称。

最初任大将军王敦的属官,转任主簿。

王敦之兄王含当时为庐江太守,*** ,行为不检,王敦曾于座中向众人称道:“家兄在郡为官,肯定清廉,庐江人士倍加称赞。

”何充正色道:“我何充就是庐江人,所听到的与大将军所言不同。

”王敦默然不语。

旁人都替何充深感不安,何充泰然自若。

由此得罪了王敦,降职为东海王文学。

太宁二年(324年)王敦之乱平定后,何充累迁至中书侍郎。

平步青云何充是王导姨姐的儿子,其妻是明穆皇后的妹妹,因此年少时便与王导友善,很早就担任显要官职。

何充曾拜访王导,王导以拂尘指着床喊何充与自己同坐,说:“这是你的座位。

”王导修补扬州官舍,回头对何充说:“这是为你何充而修。

”晋明帝也喜爱何充。

太宁三年(325年),晋成帝即位后,迁何充为给事黄门侍郎。

咸和三年(328年),历阳内史苏峻领兵攻陷建康后,何充东奔三吴地区以王舒、虞潭等的讨伐义军。

咸和四年(329年),,苏峻之乱被平定,何充封都乡侯,拜散骑常侍。

后曾出任东阳太守,及后又拜建威将军,任会稽太守。

何充在会稽郡有德政,亦推荐虞喜,提拔当地人谢奉、魏等作佐吏。

后又迁丹杨尹。

王导、庾亮一起向晋成帝进言说:“何充才识度量过人,严谨而公正,有万夫所归的声望,必能掌管朝政,为老臣之助手。

老臣辞世之日,愿陛下接受何充为近侍,天下将会安定,社稷无忧了。

”由此何充迁为吏部尚书,晋封冠军将军,又兼任会稽王师。

咸康五年(339年),王导去世,何充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都录尚书事。

晋成帝诏令何充、庾冰入宫可各带披甲执杖的卫士五十人至停车门。

不久何充迁为尚书令,封左将军。

何充认为内外要职分人统领,可以互相纠正对方缺点,如果让事情专管于一人,那么对此人的考核就难以公正,于是上疏坚决辞让尚书令等职务。

朝廷许可。

改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将军封号不变。

朝廷又让他兼任州大中正,何充以州里有先贤名流为由,坚决辞让不就。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高分就靠它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高分就靠它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课文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课文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课文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高中文言文助读51-100

高中文言文助读51-100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51石勒不计前嫌石勒不计前嫌: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

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

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

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

”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

52、韩信袴下受辱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大了,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

”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

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53 世评华歆王朝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就感到很为难。

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让他上来)呢?" 一会儿敌兵要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 于是就想刚才一样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54 周处改过自新周处年少时,为人凶恶武断,被乡里人视为祸害。

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转来转去要吃人的老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尤其厉害。

有人劝周处去杀死猛虎蛟龙。

实则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

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刺杀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

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

周处紧紧追击。

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轮番互相庆贺。

而周处竟杀死蛟龙,破水而出。

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萌生悔改之意。

《大书长语》明·费瀛

《大书长语》明·费瀛

《大书长语》明·费瀛《大书长语》/明·费瀛正心杨子云以书为心画,柳诚悬谓心正则笔正,皆书家名言也。

大书笔笔从心画出,必端人雅士,胸次光莹,胆壮气完,肆笔而书,自然庄重温雅,为世所珍。

故学书自作人始,作人自正心始,未有心不正而能工书者;即工,随纸墨渝灭耳。

正德中,江右李士实以大书名,然用偏锋法,予眼已知其脉理不正,后以宁庶人败,所书扁署刊落殆尽。

颜鲁公、朱文公遗笔,几经翻刻,亦皆潢治宝藏,莫敢亵视,断碑只字,世以永存。

苏文忠公论字,必稽其人之生平,有以也。

呜呼,宁独书也与哉!识字慨自保氏教废,六书不明,说文、切韵之学悉置不讲,手写别字,口诵讹言,汉、唐以来,读书而不识字者,亦已多矣。

昔贤谓欲作诗文略须识字,愚谓作大书尤须识字。

苍颉观三才之文,博采众美,合而成字,悉有精义存焉。

宪从害首,(害字从宀头,室家也;其中从丰,即古契字,刻记也;其下从口,因离间之言,记恨小过成大隙也。

)注以心目,悬法示民,使知远害也。

讹者不从(宀绵)而从(冖,幂)于义何居?寇从宽处攻之,故以攻宽省合成字,或并省宀头一点,而从冖,却与冠字建首相同。

夫冠之从冖,取覆盖元首之意,恶得比而同之?善谏之言入耳不烦,故谏字从柬。

或讹而从东,殊为无谓。

獬廌触邪,义兽也,立文象其独角直躬。

豸恶兽也,遇物辄食物,食之则柴毁,故音柴,小篆作,象张喙噬物形,今文别从才作豺。

而以豸为廌,固已谬矣,或书廌绣坊,讹而作豸,从从。

不惟不识廌字,并失豸之本文,而莫知其非也。

周官司刺次掌三刺,(一讯群吏,二讯群臣,三讯万民。

)讯有罪者刺杀之,故从刀定意,谐朿(木之有芒者,与束字不同。

)为声。

或书刺史坊,不从朿而从束,(从木从口,敛物而小之也。

)是为剌(辣)字,乃以刀破束物声。

(韩文所谓刺刺不能休是也。

)恶有扁署而可作别字乎!壬任中画长,取担当意;壬挺下画长,人立土上特出也。

廷字从壬,会意兼谐声,有书廷评坊,不从壬乃从手,声邪意邪。

王者统三才,立文一贯三,中画近上,法天也。

何充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何充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原文:何充者,晋人也。

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属文。

年二十有五,举孝廉,为郎中。

累迁尚书、太子洗马、中书侍郎。

充性沈静,不尚虚饰,与人交,必以诚信。

及居官,清正廉洁,不徇私情。

时人或讥其朴讷,充曰:“吾虽朴讷,然自保其道,何患乎人言?”充好音乐,尤喜琴瑟之音。

尝与友人宴饮,酒酣耳热,充命歌者歌《关雎》,歌者歌之,充起舞,左右皆惊。

充曰:“乐莫大于和,和莫大于心。

吾闻《关雎》之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以喜而舞也。

”翻译:何充,晋代人。

自幼好学,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尤其擅长作文。

二十有五岁时,被举荐为孝廉,担任郎中。

经过多次升迁,官至尚书、太子洗马、中书侍郎。

何充性格沉稳,不喜虚饰,与人交往,必定以诚信为本。

担任官职期间,他清廉正直,不徇私情。

当时有人讥讽他朴讷,何充回答说:“我虽然朴讷,但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何惧别人的闲言碎语?”何充喜爱音乐,尤其喜欢琴瑟的声音。

曾经与友人宴饮,酒至半酣,耳热心欢,何充命歌女演唱《关雎》,歌女唱毕,何充起身舞蹈,左右皆为之惊讶。

何充说:“乐中最重要的是和谐,和谐中最重要的是心灵。

我听闻《关雎》这首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因此感到高兴而舞蹈。

”答案:何充,晋代人,以其博学多才、品德高尚而著称。

他在年轻时便展现出对学习的热爱,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尤其擅长文学创作。

二十五岁时,因孝顺和廉洁被举荐为孝廉,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何充性格沉稳,不喜虚饰,与人交往诚信为本。

在官场中,他清廉正直,不徇私情,即使有人讥讽他朴讷,他也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何充对音乐有独到的爱好,尤其喜欢琴瑟之音。

在一次宴会上,他听到歌女演唱《关雎》这首诗,深受感动,起身舞蹈,表达了自己对和谐之美的追求。

他认为,乐中最重要的是和谐,而和谐的本质在于心灵。

这种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和谐之美的追求,体现了何充高尚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总之,何充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古代文人,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出一个正直官员的形象。

他的故事至今仍被传颂,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

学习文言文的好助手(代序)上编一、志向学问1.范仲淹有志天下2.陈蕃愿扫除天下 3.班超投笔从戎4.宗悫乘风破浪5.祖逖闻鸡起舞6.画家赵广不屈7.苏武牧羊北海上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9.项羽志大才疏10.孔门师徒各言志11.顾炎武手不释卷12.欧阳询观古碑13.文徵明习字14.王冕僧寺夜读15.孙权喻吕蒙读书16.陆游筑书巢17.董遇谈“三余”勤读18.智永与“退笔冢” 19.匡衡凿壁借光20.张溥与“七录斋” 21.晋平公炳烛而学22.高凤专心致志23.叶廷珪与《海录》24.为人大须学问25.任末好学勤记26.王充市肆博览27.欧阳修“三上”作文28.林逋论学问29.欧阳修诲学30.王安石伤方仲永文言文阅读知识(一)——实词二、教育修养31.李存审出镞教子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33.陶母责子34.诸葛亮“诫子书” 35.陆游家训36.孟母三迁37.曾子杀猪38.子路受教39.孔子因材施教40.墨子怒耕柱子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42.陈万年教子谄谀43.钱大昕观弈44.王荆公旁听文史45.大树将军冯异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47.曾参不受鲁君邑48.贤妻桓少君49.魏徵论自制50.吕蒙正不记人过51.石勒不计前嫌52.韩信袴下受辱53.世评华歆王朗54.周处改过自新55.齐宣王好谀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文言文阅读知识(二)——虚词三、人才品性57.萧何追韩信58.汉高祖论“三杰” 59.东吴四英杰60.治本在得人61.齐桓公登门访士62.陆贽论人才63.物各有短长64.汉武帝下诏求贤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66.唐太宗论举贤67.何充直言不讳68.吕僧珍不仗势69.刘庭式娶盲女70.范式言而有信71.王坦直言惊益王72.饿死不吃“嗟来之食” 73.“殿上虎”刘安世74.娄师德与狄仁杰75.司马迁赞李广76.何岳两次还金77.钱金玉舍生取义78.郑玄谦让无私79.李绩煮粥侍姊80.海瑞遗物81.腹黈大义灭亲82.闵仲叔辞侯霸83.杨震论“四知” 84.祁黄羊去私85.宋濂不隐真情86.裴佶姑父外廉内贪87.李林甫口蜜腹剑88.秦桧专横跋扈文言文阅读知识(三)——词性活用四、治国为政89.治国必先富民90.治国犹栽树91.陆贽论审察群情92.齐威王行赏罚93.治国不私故人94.孟子对滕文公95.晏子论“社鼠” 96.唐太宗“五事”治天下97.用心不倦98.魏徵论隋炀帝99.创业与守成100.子奇治县101.管仲答绮乌封人102.商鞅立木建信103.张释之执法104.子产不毁乡校105.何易于挽纤106.李离过听自刑107.龚遂治渤海郡108.陶侃二三事109.徐有功断狱秉公110.强项令董宣111.岳飞抗金112.宋襄公治军113.周厉王止谤文言文阅读知识(四)——特殊句式五、友情识见114.荀巨伯探病友115.管仲与鲍叔牙116.柳子厚风范117.黄仙裳助人118.季札挂剑119.包惊几笃于友谊120.伯牙与钟子期121.萧何远虑122.赵人养猫123.汉文帝誉周亚夫124.疏广论遗产125.杜太后遗嘱126.商鞅事魏127.楚庄王伐陈128.伊犁凿井129.华佗治病130.曹绍夔捉“鬼” 131.曲突徙薪132.治水必躬亲133.及之而后知134.蒲元识水135.白圭经商有道136.避风行船137.裴曼射虎文言文阅读知识(五)——常见句式六、文艺智慧138.李泰伯指瑕139.王安石改诗140.王充论文与道141.逼真的鼠画142.老农识画143.指头画144.林之栋画兰145.逸马杀犬于道146.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47.蒲松龄博采148.王勃拟腹稿149.一举而三役济150.曹玮诱敌151.李广智退匈奴军152.贾诩论战153.张良计封雍齿154.刘邦急中生智155.诸葛亮空城计156.秦使者巧对157.曹冲智救库吏158.曹操许下屯田159.拷打羊皮定案160.孔融捷辩161.牧竖逮狼文言文阅读知识(六)——复音虚词与固定句式中编七、成语典故162.多多益善163.歧路亡羊164.指鹿为马165.奇货可居166.望洋兴叹167.庸人自扰168.一字千金169.入木三分170.强弩之末171.呕心沥血172.孤注一掷173.乐不思蜀174.丧家狗175.逐客令176.东道主177.江东父老178.人鉴179.问津180.泰山181.苛政猛于虎182.刺股183.只许州官放火文言文阅读知识(七)——句子成分的省略八、寓言神话184.武平之猿185.饿死狙公186.蝜蝂之死187.哀溺188.中山窃糟189.南歧之见190.若石遇害191.吴王射狙192.鲁侯养鸟193.晋人有好利者194.盲人摸象195.治驼196.慕名失实197.叶公好龙198.泽人网雁199.卫人教女200.不龟手之药201.共工怒触不周山202.女娲补天203.刑天争神204.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知识(八)——文言文的翻译九、传闻趣谈205.宋定伯捉鬼206.鬼避姜三莽207.黎丘丈人208.义猴209.螳螂攫蛇210.王昭君出塞211.张丞相“草”书212.和氏璧213.歌女韩娥214.杨生之狗215.顾况戏白居易216.李白之死217.何梅谷化妻218.汉世老人219.空桑生李220.秦士好古221.撞车222.中贵人讲书223.圣琵琶传闻文言文阅读知识(九)——文言文下编训练与自测1.萧颖士傲物自侮2.陆贾说汉高祖3.郭进敬工徒4.罗程有才无德5.于公治狱 6.钟傅打虎7.葛周割爱赏功臣8.司马穰苴执法9.鬼怕恶人10.晏子论“不祥” 11.鲁宗道正直12.李勉埋金13.武训兴义学14.季文子相宣、成15.钟弱翁好为人师16.光武帝选太子傅17.彭雪琴崇尚俭朴18.伶人敬新磨智谏19.兴中会宣言20.田不满怒斥骷髅21.宣城水土22.子贡论孔子23.师旷诫晋平公24.武阳君爱鸟25.陈在衡不怕鬼26.佝偻者承蜩27.管仲论“天” 28.形俯捺履行者29.刘睦遣人朝贺30.工之侨献琴31.六国与秦32.“独立君”裴侠33.马援答孟冀之贺34.宋弘责桓谭35.田子方教育子击36.柳宗元论吏道37.郭德成人宫38.与韩荆州书39.方孝孺40.陈平归汉41.朱云请杀张禹42.燕丹留樊将军43.晋人王述44.李邰观变45.秦穆公任用百里奚46.萧房知人47.许允之妻48.戴胄谏唐太宗49.孟子对齐宣王50.颜真卿大义凛然51.魏其侯窦婴52.赵普行事53.李疑传54.万宝常55.辛仲甫56.孔子见齐景公57.邹容58.灵丘丈人养蜂1、范仲淹有志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目录上编一、志向•学问1.范仲淹有志天下2.陈蕃愿扫除天下3.班超投笔从戎4.宗悫乘风破浪5.祖逖闻鸡起舞6.画家赵广不屈7.苏武牧羊北海上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9.项羽志大才疏10.孔门师徒各言志11.顾炎武手不释卷12.欧阳询揣摩古碑13.文徵明习字14.王冕僧寺夜读15孙权喻吕蒙读书16.陆游筑书巢18.智永与“退笔冢”19.匡衡凿壁借光20.张溥与“七录斋”21.晋平公炳烛而学22.高凤专心致志23.叶廷珪与《海录》24.为人大须学问25 任末好学勤记26.王充市肆博览27.欧阳修“三上”作文28.林通论学问29.欧阳修诲学30.王安石伤方仲永文言文阅读知识(一)——实词二、教育•修养31.李存审出镞教子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33.陶母责子退鲊34.诸葛亮“诫子书”35.陆游家训36.孟母三迁37.曾子杀猪明不欺38 子路受教39.孔子因材施教40.墨子怒责耕柱子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42.陈万年教子谄谀44.王荆公旁听文史45.大树将军冯异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47.曾参不受鲁君邑48.贤妻桓少君49.魏徵论自制50.吕蒙正不记人过51.石勒不计前嫌52.韩信袴下受辱53.世评华歆王朗54.周处改过自新55.齐宣王好谀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文言文阅读知识(二)——虚词三、人才•品性57.萧何追韩信58.汉高祖论“三杰”59.东吴四英杰60.治本在得人61 齐桓公登门访士62.陆贽论人才63.物各有短长64.汉武帝下沼求贤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66.唐太宗论举贤67.何充直言不讳68.吕僧珍不仗势69.刘庭式娶盲女70.范式言而有信71.王坦直言惊益王72.饿死不吃“嗟来之食”73.“殿上虎”刘安世74.娄师德与狄仁杰75.司马迁赞李广76.何岳得金不昧77.钱金玉舍生取义78.郑玄谦让无私79.李绩煮粥侍姊80.海瑞遗物81.腹黄享大义灭亲82.闵仲叔辞侯霸83.杨震论“四知”84.祁黄羊去私85.宋濂不隐真情86.裴倍姑父外廉内贪87 李林甫口蜜腹剑88.秦桧专横跋扈文言文阅读知识(三)——词性活用四、治国•为政90.治国犹栽树91.陆贽论审察群情92.齐威王行赏罚93.治国不私故人94.孟子对膝文公95.晏子论“社鼠”96.唐太宗“五事”治天下97.用心不倦98.魏徵论隋炀帝99.创业与守成100.子奇治县101.管仲答绮乌封人102.商鞅立木建信103.张释之执法104.子产不毁乡校105.何易于挽纤106.李离过听自刑107.龚遂治渤海郡108.陶侃二三事109.徐有功断狱秉公110.强项令董宣111.岳飞与岳家军112.宋襄公治军113.周厉王止谤文言文阅读知识(四)——特殊句式五、友情•识见114. 荀巨伯探病友115.管仲与鲍叔牙116.柳子厚风范117.黄仙裳鼎力相助118.季札挂剑119.包惊几笃于友谊120.伯牙与钟子期121.萧何远虑122.赵人养猫123.汉文帝誉周亚夫124.疏广论遗产125.杜太后遗嘱126.商鞅事魏127楚庄王伐陈128.伊犁凿井129.华佗治病130.曹绍夔捉“鬼”131.曲突徙薪132.治水必躬亲133 及之而后知134.蒲元识水135.白圭经商有道136.避风行船文言文阅读知识(五)——常见句式六、文艺•智慧138.李泰伯指瑕139.王安石改诗140 王充论文与道141 一铀鼠画142.农评《斗牛图》143.指头画144.林之栋画兰145.逸马杀犬于道146.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47.蒲松龄博采148 王勃拟腹稿149.一举而三役济150.曹玮诱敌151.李广智退匈奴军152.贾诩论战153.张良计封雍齿154.刘邦急中生智155.诸葛亮空城计156 秦使者巧对157.曹冲智救库吏158.曹操许下屯田159.拷打羊皮定案160.孔融捷辩161.牧竖逮狼文言文阅读知识(六)——复音虚词与固定句式下编七、成语•典故162.多多益善163.歧路亡羊164.指鹿为马165.奇货可居166.望洋兴叹167 庸人自扰168.一字千金169.入木三分170.强弩之末171.呕心沥血172.孤注一掷173.乐不思蜀174.丧家狗175.逐客令176东道主177.江东父老178.人鉴179.问津180.泰山181.苛政猛于虎183.只许州官放火文言文阅读知识(七)——句子成分的省略八、寓言神话184.武平之猿185.饿死狙公186.蝜蝂之死187.哀溺188.中山窃糟189.南歧之见190.若石遇害191.吴王射狙192.鲁侯养鸟193.晋人有好利者194.盲人摸象195.治驼196.慕名失实197.叶公好龙198.泽人网雁199卫人教女200.不龟手之药201.共工怒触不周山202.女娲补天203.刑天争神204.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知识(八)——文言文的翻译九、传闻•趣谈205宋定伯捉鬼206.鬼避姜三莽207黎丘丈人208.义猴209.螳螂攫蛇210.王昭君出塞211.张丞相“草”书212.和氏璧213.歌女韩娥214.杨生之狗215.顾况戏白居易216.李白之死217何梅谷化妻218汉世老人219.空桑生李220.秦士好占221.撞车222中贵人讲书223.圣琵琶传闻文言文阅读知识(九)——文言文自习方法十、文言文自测题224.李自成入京前夕225.富翁227.郭子仪轶事228.自有史官书之229.黠鼠230.识弓与治国231.师旷撞晋平公232.商鞅治秦233.桥玄论曹操234.子贡论孔子235孟子对齐宣王236.小儿不畏虎237.蹇材望其人238.学问之道239.陆贾说汉高祖240.田不满怒斥骷髅241.孟子对梁惠王242.渑池道中243.六国与秦244.坚忍不拔245伶人智谏246.南方多没人247.曹竹虚言248.魏徵其人249.天仙配250芮伯献马附:参考答案扩展阅读短文篇名索引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索引古代文化常识索引前50篇原文与译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100篇古文小故事(下):让孩子在聆听故事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

100篇古文小故事(下):让孩子在聆听故事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

100篇古文小故事(下):让孩子在聆听故事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51、石勒不计前嫌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

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

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因拜参军都尉。

【译文】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

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

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

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

”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

52、韩信袴下受辱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译文】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

”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

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53、世评华歆王朝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文言文助读译文61-75

文言文助读译文61-75

文言助读译文61-7561、齐桓公登门访士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

从者曰:“万乘之主,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不然。

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

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齐桓公拜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没能见到。

跟随的人说:“有万量兵车的大国国君,召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却没有见到,也该停止了。

”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

傲视爵位俸禄的读书人,本就会轻视他的国君;那些藐视霸王之业的国君,也轻视他手下的读书人。

即使稷轻视爵位俸禄,我怎么敢藐视霸王之业呢?”去了五次之后,终于能够见面。

天下人知道后,都说:“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对待平民百姓,何况(我们)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呢?”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齐桓公,没有不到的。

[注释]1. 不然:然,这样。

2. 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这句话理解起来有点难度。

霸王: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此时“霸王”指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盟主。

所以不能说是称霸天下。

诸侯中以霸主为最尊,这是一种地位、权势的象征。

如果诸侯国的国君轻视“霸主”,就会轻视他手下的人才。

“士”可以轻视权贵,但诸侯国国君不可以轻视“士”,因为这样就不会得到“霸主”的地位,实际上就是在“傲霸王”。

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欲称霸诸侯,齐桓公才礼贤下士,最终称霸于诸侯。

所以,后文中讲“天下人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这话其实是诸侯国的国君说的,才有了下文的朝拜一事。

当时除了周天子,只有“霸主”才能召集诸侯。

3. 桓公犹下.布衣之士:屈尊,放下架子对待。

62、陆贽论人才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何充直言不讳

何充直言不讳

何充直言不讳
直言不讳的故事拼音zhíyán bù huì成语故事公元383年,东晋军在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军,孝武帝命刘波坐镇北方。

刘波身患重病,估计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已经无能为力了。

他上一道奏疏,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情况与治国建议讲出来,希望孝武帝重用能人守疆土。

出处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晋书·刘隗传》解释讳:避忌,隐讳。

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用法作定语、状语;指直说近义词直抒己见、心直口快、单刀直入相反词隐晦曲折、旁敲侧击、隐约其辞成语举例这倒不必多心,我是个无党无派的人,才敢这样直言不讳。

梁斌《红旗谱》五十二成语例句◎聚到一起时放映各自的油画、雕塑、壁画作品的幻灯片,互致评论,直言不讳。

◎老贫农的直言不讳的批评,"刺"了一些人,他那恨铁不成钢的真挚情感,也感动了一些人。

◎这次袁吉在抱怨那个人的下流时,除了直言不讳地说他想摸她屁股外,还说,他下面顶住我。

小古文100篇及注释

小古文100篇及注释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何充正直文言文翻译

何充正直文言文翻译

原文:何充者,晋室名臣,以其正直之德,显赫于世。

充之性也,刚直不挠,廉洁自守,故人皆称之曰“正直君子”。

充之才也,博学多识,文采风流,冠绝一时。

充之政也,清正廉明,为民请命,不徇私情,故得民心,人望归之。

译文:何充,晋朝之著名大臣,因其正直之品德,闻名于世。

何充之性格,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廉洁自守,故人皆尊称其为“正直君子”。

何充之才华,博学多识,文采飞扬,一时无两。

何充之政治,清廉正直,为民请命,不徇私情,故得民心,人皆仰望之。

充之生于晋惠帝元康二年,少而聪颖,好学不倦。

及长,遂以文学著称,仕途显达。

充之初仕,为吴郡从事,后迁侍中,历官尚书令、司徒等要职。

在位期间,充以清廉著称,屡次拒绝贿赂,不与权贵结党营私,故得清名。

充之政事,以民为本,力求改善民生。

时值晋室衰微,民生凋敝,充乃上疏朝廷,力陈时弊,劝谏皇帝施行仁政,减轻百姓负担。

充之此举,深得民心,被誉为“仁君”。

充之为人,正直无私,敢于直言。

曾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郡守。

然充不屈不挠,仍旧坚守正道,为百姓谋福祉。

后因功绩显赫,复得重用,官至司徒。

充之晚年,虽年事已高,仍关心国事,积极参与政治。

每当朝政有失,充必上疏直言,力挽狂澜。

充之之正直,不仅限于朝堂之上,亦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与人交往,诚实守信,不苟且偷生。

充之正直之名,传颂千古。

其一生,可谓正直之典范。

后世之人,皆以何充为楷模,效仿其正直之德。

充之之正直,非但为其个人之荣,亦为晋室之幸,为后世之鉴。

总之,何充,晋代之正直君子也。

其生平事迹,彰显了正直之精神,为后世树立了道德之典范。

其正直之德,如日月之明,照耀千古,永垂不朽。

何充文言文原文翻译

何充文言文原文翻译

何充,字次道,颍川许昌人也。

少孤,家贫,依兄何迈。

迈既贵显,充始知名。

尝游洛阳,见郭林宗,与语,大悦,曰:“吾见此人,知天下无虚士矣。

”林宗亦雅重之。

后为黄门侍郎,迁光禄勋,历位侍中、尚书令,封鲁郡公。

充性谦退,好学不倦,博通经史,尤善属文。

每作一篇,必三复其辞,然后成之。

尝谓人曰:“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

”充之文,辞藻华赡,意旨深远,为世所重。

充为政,宽厚而明断,以仁为本,以法为辅。

与人交,敬而信之,故所至之处,无不敬其德,服其才。

在朝,与王导、谢安等共论时政,每见其议,必详察其言,然后决之。

充虽历位显要,而谦逊不伐,故人皆敬之。

充尝疾,谢安问疾,充曰:“吾疾固甚,然心无他念,但忧国耳。

”安曰:“公何忧?”充曰:“国事日非,而吾辈老矣,恐不能及见太平之世也。

”安闻之,为之怆然。

充既殁,朝廷追赠太傅,谥曰文穆。

充之子何惔,亦以文学知名。

充之文,传世至今,学者多所宗仰。

翻译:何充,字次道,颍川许昌人。

年幼丧父,家境贫寒,依靠哥哥何迈生活。

何迈显贵后,何充才开始有名气。

他曾游历洛阳,见到郭林宗,与他交谈,非常高兴,说:“我见到这个人,知道天下没有虚有其表的人了。

”郭林宗也对他十分器重。

后来何充担任黄门侍郎,升迁为光禄勋,历任侍中、尚书令,封为鲁郡公。

何充性格谦逊退让,好学不倦,博通经史,尤其擅长写作。

每次写一篇文章,必定反复推敲,然后才完成。

他曾对人说:“文章,是治理国家的大业,是不朽的盛事。

”何充的文章,辞藻华丽,意蕴深远,备受世人推崇。

何充在政务上,宽容厚道,明断是非,以仁为本,以法为辅。

与人交往,尊敬而信任,所以他所到之处,无不敬重他的品德,佩服他的才华。

在朝中,他与王导、谢安等人共同议论时政,每次看到他们的议论,必定仔细分析,然后作出决定。

何充虽然官至显要,但谦逊不骄,因此人们都尊敬他。

何充曾生病,谢安探望他,何充说:“我的病确实很重,但心中没有其他念头,只是忧虑国家大事。

”谢安问:“您忧虑什么?”何充说:“国家事务日益恶化,而我们这些人已经老了,恐怕无法亲眼看到太平盛世了。

何充直言不讳阅读理解

何充直言不讳阅读理解

何充直言不讳
南朝宋·刘义庆
王含①作庐江郡,贪浊狼藉。

王敦②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③,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④神意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含:字处弘。

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敦的哥哥。

②王敦:王含之弟,东晋时任大将军之职,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③主薄:官名,参与机要﹐总领府事。

④晏然:坦然,态度安闲平和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于众坐称(特意)
B家兄在郡定佳(好)
C.庐江人士咸称之(都)
D.旁人为之反侧(身体翻来覆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
【参考】异:①不同,不同的。

②别的,其他的。

③奇特,与众不同。

④奇怪,惊奇。

(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55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4.请分别用一个词评价上文中的王敦和何充的为人。

王敦:
何充:
答案:1.D
⒉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跟你所说的不一样!
3.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4.袒护亲属,虚伪做作。

不畏权利,平静宁和。

何充直言不讳文言文翻译

何充直言不讳文言文翻译

《何充直言不讳》翻译
王含在庐江郡担任郡守的时候,由于贪污受贿名声极差。

王敦为了袒护自己的哥哥,故意在与很多人坐在一起谈话时称赞他的哥哥:“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非常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

”当时何充担任王敦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坐在座位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跟你所说的不一样。

”王敦无话可说。

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感到担心。

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无异。

《何充直言不讳》原文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藉。

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何充直言不讳》
王含作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污很厉害。

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有意在与很多人说话时夸口说: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

当时何充担任王敦的文书,也在座,就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与这种说法不同。

王敦一下子没话可说了。

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担心,很不安。

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样。

原文: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

王敦护其兄,故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