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汇总
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它们凝练着古人的智慧和哲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成语故事中,经常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曲折,让人印象深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成语故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吧!1. 张骞。
成语“马到成功”中的主人公张骞,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
他曾经历了千辛万苦,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通了西域通道,开辟了丝绸之路,为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骞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2. 孙悟空。
成语“如鱼得水”中的主人公孙悟空,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位著名人物。
他机智勇敢,身手敏捷,能够化身万千,战胜强敌,保护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经典人物。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就。
3. 刘备。
成语“刻舟求剑”中的主人公刘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三国时期,率领蜀汉抵抗曹魏的侵略,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刻舟求剑的故事讲述了刘备在江边刻舟求剑的典故,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不要固步自封,要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 岳飞。
成语“精忠报国”中的主人公岳飞,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抗金名将。
他在抗金战争中英勇善战,多次取得战争的胜利,被后人誉为“民族英雄”。
岳飞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忠诚的国家公民,应该无私奉献,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不畏艰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5. 李白。
成语“大材小用”中的主人公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歌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被后人誉为“诗仙”。
然而,李白却饱受世人误解,被称为“大材小用”。
李白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天才也会被埋没,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追求和坚持,不要被外界的眼光左右,只要坚持自己的道路,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简介材料汇总1、成语名人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项羽刮目相看——吕蒙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诸葛亮一鼓作气——曹刿投笔从戎——班超负荆请罪——廉颇完璧归赵——蔺相如凿壁借光——匡衡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精忠报国——岳飞闻鸡起舞——祖逖入木三分——王羲之卧薪尝胆——勾践乐不思蜀——刘禅图穷匕见——荆轲胯下之辱——韩信煮豆燃萁——曹植一字千金——吕不韦2、成语故事《不耻下问》《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饭千金》《凿壁偷光》《望梅止渴》不耻下问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人孔圉手不释卷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4、成语人物刮目相看——吕蒙鞠躬尽瘁——诸葛亮一鼓作气——曹刿投笔从戎——班超负荆请罪——廉颇完璧归赵——蔺相如纸上谈兵——赵括精忠报国——岳飞入木三分——王羲之卧薪尝胆——勾践乐不思蜀——刘禅胯下之辱——韩信煮豆燃萁——曹植一字千金——吕不韦5、成语人物及成语简介1.咏絮之材谢道韫形容能诗能文的才女。
2.东山再起谢安形容失败之后卷土重来。
3.绝妙好辞蔡邕(曹娥碑)曹操比喻代人做事,多指写文章而言。
6.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7.凿壁引光匡衡后比喻刻苦勤学。
8.韦编三绝孔子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9.七步成诗曹植形容才思敏捷之人。
10才高八斗曹操称曹植比喻才学极高。
左思比喻著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阮籍形容走投无路,处於十分穷困的境况。
15.一饭千金韩信比喻报恩隆厚。
陶渊明古:读书著重理解义理,而不过度钻研字句。
上的解释。
今: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
17.如鱼得水刘备得诸葛亮比喻得到和自己意气相投的人或很适合的环境。
18.家徒四壁司马相如形容家境非常穷困19.梅妻鹤子林逋比喻清高或隐居20学富五车惠师形容人书读的很多,学士渊博。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一、“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话说在春秋时期啊,有个越国,国君是勾践。
这勾践呢,一开始有点膨胀,跑去跟吴国打仗,结果被吴国打得那叫一个惨啊,自己都成了人家的俘虏。
吴王夫差可没轻饶他,让他在吴国当马夫,干各种粗活累活。
勾践心里苦啊,但他知道不能就这么完了。
后来呢,勾践被放回越国了。
他回到越国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他不睡舒服的床铺,而是睡在柴草堆上,还在屋里挂了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就尝尝那苦胆的味道,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在吴国受的苦。
就这样,勾践带着越国的百姓,努力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经过好多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变得强大起来,最后把吴国给打败了。
这个“卧薪尝胆”的故事就这么流传下来啦,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二、“纸上谈兵”——赵括。
战国时期,赵国那也是个大国呢。
赵国有个叫赵括的家伙,这赵括啊,那可是个军事理论的“小天才”,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
为啥呢?因为他老爸是赵国的名将赵奢,赵括从小就看各种兵书,对那些军事理论背得滚瓜烂熟。
有一次,秦国和赵国打仗。
赵国本来的大将是廉颇,廉颇很有经验,他知道秦军厉害,就坚守不出,想拖垮秦军。
可秦国就使了个坏心眼,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他们不怕廉颇,就怕赵括。
赵王一听就信了,让赵括代替廉颇去打仗。
赵括那叫一个兴奋啊,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
他到了战场上,完全按照兵书上的套路来,一点都不考虑实际情况。
结果呢,被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四十多万赵军都被秦军给坑杀了。
这就是“纸上谈兵”的故事,告诉我们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经验是不行的,做事得脚踏实地。
三、“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
还是在战国时期的赵国。
蔺相如这哥们可不得了,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完璧归赵,又在渑池之会上让赵王保住了面子。
赵王可高兴了,就封蔺相如做了大官,地位比老将廉颇还高。
廉颇就不乐意了,他想啊:“我在战场上拼死拼活的,他蔺相如就靠耍嘴皮子,凭什么地位比我高?”于是就处处找蔺相如的茬儿。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哪些_成语故事大全
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
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
关羽、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
第二日交战,二将齐出,并不答话,拍马交锋五十回合,庞德拨马逃走,关羽紧追不舍。
庞德取箭,关羽躲闪不及中箭,回营养伤。
十日后,箭伤愈合。
又听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驻扎。
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
遂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
庞德与众将商议,山谷不易久留,准备明日将军士移入高地。
就在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
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
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
于禁、庞德率将士登上小土山躲避,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
庞德和身无盔甲的残兵败将,被关羽的兵马团团围住,战不多时,众将全都投降。
只有庞德夺一小船,想顺流西去,却被周仓的大筏撞到水中,后被生擒。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哪些七步成诗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
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哪些步步为营三国时,黄忠和严颜攻占太阳山后,黄忠又带领人马向定军山进军。
来到定军山,黄忠多次去挑战,定军山的守将夏侯渊就是不出来应战。
因为那里地形相当复杂,也离开不清楚敌人的详细情况,黄忠只好安营扎寨住下来。
这时,曹操命令夏侯渊主动出击,并写信告诫,一要刚柔结合,二要有勇有谋。
夏侯渊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他让夏侯尚去引诱黄忠,自己乘机大伏击。
结果,黄忠手下的将军陈式果然上了当,被夏侯渊活捉。
黄忠很着急,采纳法正的意见,大军队的所有钱物都赐给全军将士,将士们一斗志昂扬,决心死战到底。
当天,军队就启程了。
每行走一段路程就设下一道营垒,然后又继续向前推进。
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读后感、观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normative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7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你是否在寻找“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大全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大全1.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
2.韦编三绝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
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3.闻鸡起舞晋代的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简介材料汇总1、成语名人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项羽刮目相看——吕蒙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诸葛亮一鼓作气——曹刿投笔从戎——班超负荆请罪——廉颇完璧归赵——蔺相如凿壁借光——匡衡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精忠报国——岳飞闻鸡起舞——祖逖入木三分——王羲之卧薪尝胆——勾践乐不思蜀——刘禅图穷匕见——荆轲胯下之辱——韩信煮豆燃萁——曹植一字千金——吕不韦2、成语故事《不耻下问》《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饭千金》《凿壁偷光》《望梅止渴》不耻下问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人孔圉手不释卷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4、成语人物刮目相看——吕蒙鞠躬尽瘁——诸葛亮一鼓作气——曹刿投笔从戎——班超负荆请罪——廉颇完璧归赵——蔺相如纸上谈兵——赵括精忠报国——岳飞入木三分——王羲之卧薪尝胆——勾践乐不思蜀——刘禅胯下之辱——韩信煮豆燃萁——曹植一字千金——吕不韦5、成语人物及成语简介1.咏絮之材谢道韫形容能诗能文的才女。
2.东山再起谢安形容失败之后卷土重来。
3.绝妙好辞蔡邕(曹娥碑)5.床头捉刀人曹操比喻代人做事,多指写文章而言。
6.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7.凿壁引光匡衡后比喻刻苦勤学。
8.韦编三绝孔子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9.七步成诗曹植形容才思敏捷之人。
10才高八斗曹操称曹植比喻才学极高。
11.洛阳纸贵左思比喻著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13.穷途末路阮籍形容走投无路,处於十分穷困的境况。
15.一饭千金韩信比喻报恩隆厚。
16.不求甚解陶渊明古:读书著重理解义理,而不过度钻研字句。
上的解释。
今: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
17.如鱼得水刘备得诸葛亮比喻得到和自己意气相投的人或很适合的环境。
18.家徒四壁司马相如形容家境非常穷困19.梅妻鹤子林逋比喻清高或隐居20学富五车惠师形容人书读的很多,学士渊博。
最新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资料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成 语 出 处 历史时期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过门不入《列子·杨朱》夏代禹禹是鲧的儿子。
尧命鲧治水,鲧的治水方法不对头,积土阻水,结果失败。
新帝舜命禹继续治水。
禹经过整整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
比喻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春秋晋献公、申生、重耳重耳对晋献公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居三舍。
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洛阳纸贵《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左思传》晋代左思左思用十年,写成《三都赋》,深获好评,由于当时没有印刷术,人们争相抄写,致使洛阳纸张价格上涨。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草木皆兵《晋书?苻坚载记》东晋谢石、谢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比喻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按图索骥《艺林伐山》春秋孙阳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
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按图像寻求良马。
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
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
如火如荼《国语·吴语》春秋夫差这个成语来源于《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增,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旗、丹甲、朱羽之增,望之如火。
意思是像火一样红,像茅草的白花一样白,形容军容的盛大。
现在常用来比喻气势旺盛。
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三国曹操曹操带兵,众人都渴了,操说:前方有梅林,可以解渴。
众人听后,迅速前进。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掩耳盗铃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春秋时期 智伯、范氏 小偷偷钟,怕众人听见钟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图穷匕见战国策 燕策二战国荆轲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用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先把匕首卷在图里。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大全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大全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望梅止渴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
他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所以,他暗自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就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不胫而走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这年夏天,曹操带领大军攻打张绣,在行军途中,他们迷失了方向,来到了一个没有水源的荒原。
这天十分炎热,树叶被烤得卷了起来,带来的小喝完了,曹操马上想办法,他灵机一动,他说:“这条路我来过,记得就在前面不远处有一大片梅树林子,上面结了许多酸梅,又甜又酸,只要到了那里就可以吃到梅子解渴了”。
听到这句话,将士们纷纷振作起精神来,都急匆匆朝前赶路,后来,将士们没有见到梅树林子,他们在一个有水的地方喝了个够,曹操利用心理作用,鼓动士气战胜困难,终于将队伍带出了荒原。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悬梁刺股三国时,吴国孙策对有才之士十分妒忌,有一个叫盛孝章的'有才之士,和也融是好朋友,孔融怕孙策把他杀了,就写信劝曹操招纳他,信中写道:“如果要有所作为,就先得求贤,而要得到贤人,就要尊重贤人。
”他打了个经方:“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识贤者之有足乎?”其中意思是:珠玉本来是没有脚的,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的手中,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何况贤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孔融还在信中强调:“只要尊重贤才,贤才他就会跑来。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凿壁偷光西汉时有一个名叫匡衡的人。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
成语中名人故事大全
成语中名人故事大全
1. 九牛一毛:
这个成语出自《淮南子·谷梁传》,源于古代的谷梁传说。
传说谷梁是楚国的大夫,楚王派他去调停楚国与燕国的争端。
燕国的王子燕商有一头金色的九牛,谷梁给他一毛钱就买下了这头九牛。
因此,“九牛一毛”这个成语比喻物以寸计,贵重物品低价出售。
2. 龙生九子: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源于古代的滑稽传说。
传说滑稽的妻子曾经怀孕九个月,而他的妻子给他生下了九个孩子,他们被称为“龙生九子”。
因此,“龙生九子”这个成语比喻一次性生育了很多子女。
(经典)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经典)成语中的名人故事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集锦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集锦成语中的名人故事集锦1.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2.后起之秀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
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
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
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
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
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
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
著名成语典故及人物
著名成语典故及人物1. 卧薪尝胆-勾践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
在吴国遭受屈辱后,他立志报仇,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终于在数年之后击败了吴国。
2. 负荆请罪-廉颇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
因与蔺相如产生矛盾,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避让。
廉颇得知后,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去道歉,自此两人成为知己。
3. 闻鸡起舞-祖逖祖逖,东晋时期名将。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一次同榻而眠,半夜听到鸡叫,便和刘琨约定晨起练武。
从此二人每日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
4. 画龙点睛-张僧繇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
他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龙眼睛没点上,数日后点上眼睛,这些龙便飞上了天。
这个成语比喻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突出文章或讲话的实质,使内容更为生动有力。
5. 叶公好龙-叶公叶公,春秋时期楚国贵族。
他喜欢龙,住处、卧室内外到处都画着龙。
当他见到真正的龙时却吓得逃跑。
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了解或真心喜欢。
6. 草木皆兵-苻坚苻坚,东晋时期前秦皇帝。
在淝水之战中,他登上城楼观察晋军动静,看到远处的草木便以为是晋军。
这个成语形容极度惊慌、疑惧不定。
7. 孺子可教-张良张良,西汉时期开国功臣。
他年轻时在下邳桥遇到黄石公,得到《太公兵法》。
后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这个成语形容年轻人有培养前途。
8. 胯下之辱-韩信韩信,西汉时期开国功臣。
少年时韩信曾遭受胯下之辱,但最终他成为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重要将领。
这个成语形容有志气的人在屈辱中成长。
9. 凿壁偷光-匡衡匡衡,西汉时期大臣、经学家。
他幼年时刻苦好学,因家贫,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这个成语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成语中名人故事(通用9篇)
成语中名人故事成语中名人故事(通用9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成语中名人故事(通用9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成语中名人故事篇1纸上谈兵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
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
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
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负荆请罪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
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
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
“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
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
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三顾茅庐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刘备(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听说诸葛亮(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很有学识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成语中的名⼈故事成语中的名⼈故事(15篇)成语中的名⼈故事1⽜⾓挂书 ⽜⾓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当侍卫。
他⽣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不⼤⽼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
有⼀回,李密骑了⼀条⽜,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成语中的名⼈故事2 1、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个很伟⼤的⼤学问家孟⼦。
孟⼦⼩的时候⾮常调⽪,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呢!有⼀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就和邻居的⼩孩⼀起学着⼤⼈跪拜、哭嚎的样⼦,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我不能让我的孩⼦住在这⾥了!”孟⼦的妈妈就带着孟⼦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和邻居的⼩孩,学起商⼈做⽣意的样⼦。
⼀会⼉鞠躬欢迎客⼈、⼀会⼉招待客⼈、⼀会⼉和客⼈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的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也不适合我的孩⼦居住!”于是,他们⼜搬家了。
这⼀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这个时候,孟⼦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应该住的地⽅呀!” 后来,⼤家就⽤“孟母三迁”来表⽰⼈应该要接近好的⼈、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囊萤映雪 孙康家⾥很贫穷,买不起灯油。
⼀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透进⼀丝光亮。
原来那是⼤雪映出来的光。
他发现可以利⽤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即穿好⾐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地上映出的雪光,⽐屋⾥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即看起书来,⼿脚冻僵了,就起⾝跑⼀跑,同时搓搓⼿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
后来,他当了⼀个御史⼤夫。
晋代时,车胤从⼩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亲⽆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精选.)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5.床头捉刀人曹操比喻代人做事,多指写文章而言。
6.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7.凿壁引光匡衡后比喻刻苦勤学。
8.韦编三绝孔子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9.七步成诗曹植形容才思敏捷之人。
10才高八斗曹操称曹植比喻才学极高。
11.洛阳纸贵左思比喻著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13.穷途末路阮籍形容走投无路,处於十分穷困的境况。
15.一饭千金韩信比喻报恩隆厚。
16.不求甚解陶渊明古:读书著重理解义理,而不过度钻研字句。
上的解释。
今: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
17.如鱼得水刘备得诸葛亮比喻得到和自己意气相投的人或很适合的环境。
18.家徒四壁司马相如形容家境非常穷困19.梅妻鹤子林逋比喻清高或隐居20学富五车惠师形容人书读的很多,学士渊博。
22.负荆请罪廉颇形容向对方承认错,请求责罚和原谅23.目不窥园董仲舒比喻治学刻苦专心。
24.削简抄书公孙弘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25.披蒲抄书路温舒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26.牛角挂书李密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27.断虀画粥范仲淹形容不畏艰苦,刻苦勤学。
28.口舌成疮,手肘生胝白居易形容读书非常专心、勤奋。
29鹤立鸡群嵇邵比喻才能超群。
30悬梁刺骨孙敬苏秦比喻人发愤苦读。
31负薪悬书朱买臣形容贫困好学。
32期期艾艾周昌、邓文说话不流利的样子,口吃。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详细材料1、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成语故事及人物
成语故事及人物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短小精悍,意味深远,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成语故事,则是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还能够了解古代历史人物的风采和智慧。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及其背后的人物。
1. 画龙点睛。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位叫顾恺之的画家,他画了一幅非常精美的龙,但是觉得画龙的眼睛缺少点睛之笔,于是向朋友求教。
朋友建议他在龙眼中点上明亮的光斑,于是顾恺之按照朋友的建议,画上了龙眼中的光斑,龙立刻栩栩如生,生动活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点睛之笔是指在作品中加上关键的一笔,使其更加完美。
2. 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一位杞人,他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于是忧心忡忡。
有人劝他不要担心,因为天不会塌下来。
杞人却说,“我担心的不是天会不会塌下来,我担心的是如果天塌下来,我会被压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杞人忧天是指人们担心一些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一种杞人忧天的心理状态。
3. 青蛙效应。
相传古希腊有一只青蛙,它住在一口井里,井水非常清澈,青蛙非常满意。
有一天,它听说了外面的大海,便想要跳出井去看看大海。
它一跳一跳地跳着,终于跳出了井口,但当它看到了大海的浩瀚时,才发现自己原来只是生活在一个狭小的井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青蛙效应是指人们由于局限的经验和视野,往往难以看清事物的真相。
4. 望洋兴叹。
相传宋代有一位名叫郑和的航海家,他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赴非洲、南亚、波斯湾等地,开拓了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他在航海途中,曾经登上一座高山,远眺大海,感慨万千,由衷地望洋兴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望洋兴叹是指面对辽阔的大海或者高山,感慨万千,心生向往。
5. 守株待兔。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位叫薛公的农夫,他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结果种出了一棵非常大的胡萝卜。
他非常得意,于是决定守株待兔,等待兔子撞死在胡萝卜上。
结果,他等了很久,兔子也没撞死在胡萝卜上。
关于名人的成语故事
名人的成语故事关于名人的成语故事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名人的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
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
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
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
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
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
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2、班门弄斧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
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面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
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3、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
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
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成语中的名人故事1破釜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项羽故事: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
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
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国。
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
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
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
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
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
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2精忠报国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
他的父母想: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恰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
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
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民不聊生,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点点头。
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
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
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上字,然后用绣花针一针一针地刺了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汇总篇一: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积累成语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一步。
我们从语文书上找到这一研究方案,并很值得我们去了解。
我们就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1、上网查找资料2、询问周围的好友,亲戚等人收集资料。
3、阅读书籍三、资料整理四、结论我们所有收集的成语故事主要来源于春秋时期。
都是励志人物故事。
大部分的故事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故事中运用的智慧。
在古代可以,在现代同样可以。
中国的成语故事,源远流长。
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个精彩的故事都值借鉴。
在生活的借鉴中,我们甚至可以比他们更进一步。
同时,这也充分证明了春秋时期故事十分丰富。
名人故事演化成成语故事的也很多,我们也一定要向那些名人学习,我们也可以养成积累,成语名人故事的好习惯,让我们成长是成语的世界里吧,它会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和好处。
篇二: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成语中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师范附小507班陈晓烁、陈佳欣、黄梓桐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常常听到很多名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
于是,我们小组对成语中名人的故事展开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1、查阅有关书籍,查找成语中的名人故事2、上网查看故事的含义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四、结论1、一饭千金的故事:韩信少年时父母双亡,日子过得很艰难常常没处吃饭,只好到城下淮水边钩鱼,钩到鱼可以卖几个钱,钓不到就得饿肚子。
淮水边上有一位大娘见韩信饿得有气无力,就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
韩信非常感激,对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你。
” 后来,韩信受汉高祖刘邦赏识,拜为大将,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楚王。
楚地本是韩信的故乡,他设法找到了当年那位大娘,对她谢了又谢,送给她一千金作为报答。
这个故事表现了韩信的知恩图报。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一饭干金”这句成语。
2、凿壁借光的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这个故事表现了匡衡的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3、三顾茅庐的故事: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这个故事表现了刘备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以及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知人待士的性格特点。
4、我们平时要多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这样不仅能了解乘以包含着的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而且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有更深的了解,丰富我们的语言,使我们的习作锦上添花。
篇三: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大材小用:辛弃疾出处: 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 来自成语大全释义:比喻对人材的使用不当。
故事: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
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
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
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
辛弃疾却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
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
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
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
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
1203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
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
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疾所景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
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
”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
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
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
六十六岁那年,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终于在忧愤中去世。
四面楚歌:项羽;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
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一鸣惊人:楚庄王;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的故事。
楚庄王登基后,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当政三年,没有发布一项政令,每天不是出宫打猎游玩,就是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劝谏,他通令全国:“有敢于劝谏者,以死罪论处!”朝野上下都为楚国的前途担忧。
当时主管军政的右司马以他的机智,委婉的用猜谜方式劝谏了庄王:“臣在南方时,见到一只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岗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啊?”楚庄王知道右司马是在暗示自己,就说:“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
这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
你回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此后,楚庄王整顿朝纲,重振君威,没过多久把楚国治理得国富兵强。
凿壁偷光:匡衡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释义::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
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卧薪:伐倒的大树,象征:学业以成。
尝胆:锻炼意志。
(藏龙卧虎)典故公元前496年,吴王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吴王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
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喜否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
”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贿赂伯喜否,伯喜否答应带西施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西施,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
”伯喜否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
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
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他又狂妄自大,不顾人民的困苦,经常出兵与其它国家打仗。
他还听信伯喜否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
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