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五华县县城总体规划(~2030)
五华县县城总体规划(20XX~2030)(公示稿)20XX年6月目录第一部分总则1第二部分县域规划3第一章区域定位与发展规模3第二章发展目标3第三章发展战略4第四章产业发展与布局5第五章城乡统筹发展6第六章城镇体系规划9第七章县域综合交通规划11第八章县域旅游发展规划15第九章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16第十章县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17第十一章县域公用设施规划19第十二章县域环境保护规划21第十三章县域综合防灾规划24第十四章县域生态建设规划25第十五章县域空间管制26第十六章区域统筹与协调规划28第三部分县城规划28第十七章城市性质与职能28第十八章发展规模与增长边界29第十九章县城空间管制29第二十章县城空间布局规划31第二十一章住房与居住用地规划34第二十二章工业与物流用地规划36第二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37第二十四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40第二十五章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46第二十六章绿地与广场规划46第二十七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48第二十八章四线划定与管制50第二十九章市政工程规划52第三十章环境保护规划54第三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54第三十二章旧城更新规划55第三十三章村庄建设规划58第三十四章景观风貌规划59第三十五章地下空间规划60第三十六章分期建设规划61第三十七章远景发展设想64第四部分规划实施与保障65第三十八章规划实施与保障65附则67附表1: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68附表2:县城2030年规划用地汇总表69附表3:县城203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69第一部分总则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提速,建设幸福五华,指导五华县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五华县城总体规划(20XX-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3)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良性互动,加快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突出特色,保护人文资源,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风貌;(5)注重与周边县市及乡镇的协调关系,顺应区域发展的趋势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的发展战略。
国家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国家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1. 前言本文档旨在概述国家体育事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规划。
在这一阶段,我们将致力于推动体育产业的繁荣,提高全民体育素质,提升国家体育竞技水平,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
2. 产业发展- 积极推动体育产业化进程,加大投资力度,培育体育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优质体育企业入驻。
-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体育品牌,提升国内体育产品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 加强体育赛事组织管理,提高赛事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国际体育赛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 全民体育素质提升- 加强中小学体育教育,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
- 推动大众体育活动的普及化,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各类体育运动,增强全民的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惯。
4. 竞技体育水平提高- 加大对国家队的培训投入,提高教练和运动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国家队在国际比赛中的实力和竞争力。
- 支持体育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促进运动员训练技术的创新和提高。
- 组织多样化的竞技体育赛事,提升国家体育竞技水平,培养新一代体育冠军和偶像。
5. 体育事业与文化融合发展- 加强体育与文化的融合,推动体育赛事与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提升体育产业的附加值。
- 推广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体育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
- 加强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借助体育平台增进国际友谊,提高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6. 总结在国家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我们将致力于推动体育产业的繁荣,提高全民体育素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
这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众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我们期待在这一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国家体育事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长足进步。
体育十三五规划
体育十三五规划体育十三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在2016年发布的关于发展体育事业的五年规划。
这个规划强调了体育事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和措施,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提升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竞争力。
体育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全民健身水平稳步提高、体育竞技实力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全民健身水平提高方面,规划提出了加强体育人才培养、推动体育设施建设、推动体育大众化等具体措施,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运动参与率和体育锻炼水平。
在体育竞技实力增强方面,规划明确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体育科研创新、完善竞赛制度等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提升中国在奥运会、亚洲运动会等国际体育赛事中的表现。
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了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促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体育科技创新等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以推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体育文化影响力提升方面,规划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体育与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以提高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体育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多项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体育场馆和设施的普及率和质量。
其次,加大对体育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体育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竞技水平。
此外,加强体育科研创新,推动体育产业的科技化进程。
同时,提升体育赛事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中国在国际赛事中的影响力。
此外,通过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体育文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总之,体育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以全面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体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竞争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
•【公布日期】2016.12.31
•【文号】发改社会[2016]2850号
•【施行日期】2016.12.3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
关于印发“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改社会[2016]28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发展改革委、体育局:
为提升公共体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和《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共同编制了《“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施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共同编制和组织实施,请各地按相关要求推进落实。
二、请各地按照《实施方案》和所附《“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
(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对《实施方案》实施的监督检查,确保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适时开展评估工作。
附件:“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
体育总局
2016年12月31日。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委员会、教育部、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的一个战略规划,旨在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推动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下面,我将从体育产业的概念与背景、发展目标与主要举措、存在问题与对策以及评价与展望四个方面对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行详细阐述。
一、体育产业的概念与背景体育产业是指在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竞赛、体育器材、体育旅游、体育健康等方面,以商品和服务形式为主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产业逐渐成为了一个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创业的新兴领域。
我国从2024年开始将体育产业纳入了国家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二、发展目标与主要举措制定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4年,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知名体育企业,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体育品牌和知名运动员,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赛事和健身设施,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水平,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主要举措,具体包括:1.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体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体育场馆的服务能力和观赛体验,扩大体育消费规模。
3.加强体育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高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体育管理人才。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品牌和赛事。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平衡。
一些重要城市和地区的体育产业相对较发达,而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体育产业相对较弱,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
五华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五华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稿)2013 年 6 月1 / 89目第一部分录总则 ........................................................................................................ 1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第二部分 县域规划 .................................................................................................. 3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区域定位与发展规模 ........................................................................... 3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
发展目标 ............................................................................................... 3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
发展战略 ............................................................................................... 4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
产业发展与布局 ................................................................................... 6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
城乡统筹发展 ....................................................................................... 7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
深化体教融合 推进校园足球持续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推进校园足球持续发展作者:***来源:《校园足球》2023年第06期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总人口150多万人,素有“球王故里、足球之乡”之称,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乡,足球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五华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指导下,部门联动、强化措施、体教融合,推进校园足球持续、健康发展。
一、指导思想近年来,五华县围绕“打造中国南派足球技术的高地和制度创新试验田、足球人才丰产田、足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田”的目标,持续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锻炼和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促进五华县校园足球事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通过在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开展小学、初中、高中校园足球联赛,形成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二、推进举措(一)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持续发力1.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密切配合从2015年开始,五华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校园足球工作,出台了《关于成立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委员会》,成立了校園足球三级联赛组委会,由县长担任主任,主要负责联赛的组织、监督工作;由分管副县长担任副主任,主要负责联赛的策划,裁判员的安排和比赛的监督等工作;教育局、体育局及参赛学校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联赛的宣传报道工作,以此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切实推进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确保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五华县教育局、财政局、文广旅体局、公安局、卫健局、市场监督局等各部门和参赛学校通力合作,经常召开座谈会,认真研究、商讨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的赛制模式、经费投入、安全保障等工作,制订联赛工作计划、比赛保障方案,切实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确保校园足球联赛顺利进行。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稳步发展在五华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财政逐年加大校园足球经费投入力度,从2015年投入20万元,到2016年投入40万元,自2018年开始,每年投入财政资金150万元,用于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确保了五华县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的顺利进行。
全县体育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全县体育产业工作情况汇报一、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县体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各项体育产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特别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体育产业不断壮大,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体育事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二、体育产业的经济贡献1. 体育产业带动就业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吸引了大批专业运动员、裁判员、保安人员等从业人员,为我县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同时,一些相关产业也因此受益,在体育场馆建设、服装器材制造、餐饮服务等方面也创造了就业机会。
2. 体育旅游带动地方经济我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加之在体育旅游方面的持续投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各类体育活动,观赏体育赛事,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1. 体育场馆建设我县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的体育场馆,包括篮球馆、足球场、网球场等,满足了市民的运动需求,同时也为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
2. 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我县每年举办了多个规模不一的体育赛事和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联赛、马拉松赛等。
这些赛事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推广体育健身活动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县积极推广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跑步等。
通过举办公益活动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四、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尽管我县在体育场馆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仍存在着一些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一些乡镇和偏远地区的体育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2. 体育产业人才短缺由于我县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于体育产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然而,一些专业化、技能型的体育产业人才较为短缺,亟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3. 体育产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在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县将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体育总局“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要时期。
为促进我国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健康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情况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一)“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对体育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精辟论述,成为推动“十二五”时期体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各级政府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全社会参与体育的热情日益高涨,体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极大地激发了体育事业发展活力,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足球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实现了重大突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发展获得重大机遇。
体育各领域改革力度持续加大,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竞赛活动审批,出台了《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中国足球协会与体育总局脱钩,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启动了第一批14个全国性体育协会与体育总局的脱钩改革试点工作,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改革了全运会计分政策和比赛成绩的公布方式。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速度加快,全民健身意识极大增强,组织网络日趋完善,活动形式呈多样化,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关于“十三五”期间公共文体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精简篇)
关于“十三五”期间公共文体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关于“十三五”期间公共文体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一、土地政策扶持方面1.将文化、广电、体育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中,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要保证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重点文化企业、重大体育设施建设用地。
2.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规划应纳入新建城区、居民住宅小区、各类园区的规划建设中。
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及经费扶持方面1.县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普查摸底的前提下,将县区级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纳入十三五建设规划。
没有的要新建,已有三馆但不能适应服务需求的要进行提升改造。
二是调整县级三馆开放经费。
目前,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拨款的经费实行一刀切,所有县的三馆开放经费都是20万元每年。
平均拨付不合实情,如有的县人数超过百万人,有的县还不足十万人。
服务对象千差万别,但经费一样,工作难以开展。
应以20万元为基点,视服务人口情况递增。
2.乡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一是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进行提升改造。
对不达标的或者已达标但已不能适应当地发展需要的文化站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文化站服务功能,发挥文化乐民、育民、XX的作用。
二是加快建设乡镇综合文体广场。
十三五期间,保证每个乡镇建成一个综合文体广场。
一块篮球场、一个小舞台,配套乒乓球等健身设施,每个乡镇概算投资20万元(不含土地)。
三是调整文化站开放经费。
根据全国第一次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的结果,分等级给予开放经费,一级万元,二级10万元,三级8万元,未定级5万元。
四是增加城市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的开放经费。
目前只有农村乡镇文化站有开放经费,而有着更多的服务对象的城市街道办事处文化站却没有,建议与乡镇一同给予开放经费。
3.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一是加快村级(含城市社区)文化室、文体广场建设步伐。
十三五期间,应完成建设每个村有一间综合文化室、一个文体小广场及农村广播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概算投资50万元。
解读2020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解读2020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体育总局5月5日发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要达到4.3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1.8平方米,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3万亿元等目标。
《规划》共约1万8千字,分为11个部分(章节)、52段(专题),另附9个专栏,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十三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为,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建设健康中国的任务要求,深化体育重点领域改革,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一,体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足球项目改革试点,加速职业体育发展,创新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和体育场馆运营,逐步完善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现代体育治理体系。
第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群众体育发展达到新水平。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有效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人民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身体素质逐步提高。
到2020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第三,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项目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2016年里约奥运会努力保持和巩固既有运动项目优势和成绩地位。
2018年平昌冬奥会在保持水平的基础上,扩大参赛规模,成绩稳中有升,追求超越。
2020年东京奥运会努力争取运动成绩领先地位。
第四,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五华县县城总体规划~2030.docx
五华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 2030)(公示稿)2013 年 6 月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b5E2RGbCAP第二部分县域规划3p1EanqFDPw第一章区域定位与发展规模3DXDiTa9E3d第二章发展目标3RTCrpUDGiT第三章发展战略45PCzVD7HxA第四章产业发展与布局6jLBHrnAILg第五章城乡统筹发展7xHAQX74J0X第六章城镇体系规划9LDAYtRyKfE第七章县域综合交通规划12Zzz6ZB2Ltk第八章县域旅游发展规划16dvzfvkwMI1第九章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18rqyn14ZNXI第十章县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19EmxvxOtOco第十一章县域公用设施规划21SixE2yXPq5第十二章县域环境保护规划246ewMyirQFL第十三章县域综合防灾规划28kavU42VRUs第十四章县域生态建设规划29y6v3ALoS89第十五章县域空间管制30M2ub6vSTnP第十六章区域统筹与协调规划320YujCfmUCw第三部分县城规划 33eUts8ZQVRd第十七章城市性质与职能33sQsAEJkW5T第十八章发展规模与增长边界34GMsIasNXkA第十九章县城空间管制34TIrRGchYzg第二十章县城空间布局规划367EqZcWLZNX第二十一章住房与居住用地规划39lzq7IGf02E第二十二章工业与物流用地规划42zvpgeqJ1hk第二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43NrpoJac3v1第二十四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471nowfTG4KI 第二十五章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53fjnFLDa5Zo第二十六章绿地与广场规划54tfnNhnE6e5第二十七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56HbmVN777sL第二十八章四线划定与管制58V7l4jRB8Hs第二十九章市政工程规划6083lcPA59W9第三十章环境保护规划62mZkklkzaaP第三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62AVktR43bpw第三十二章旧城更新规划64ORjBnOwcEd第三十三章村庄建设规划672MiJTy0dTT第三十四章景观风貌规划68gIiSpiue7A第三十五章地下空间规划69uEh0U1Yfmh第三十六章分期建设规划71IAg9qLsgBX第三十七章远景发展设想74WwghWvVhPE第四部分规划实施与保障75asfpsfpi4k第三十八章规划实施与保障75ooeyYZTjj1附则 77BkeGuInkxI附表 1: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78PgdO0sRlMo附表 2:县城 2030年规划用地汇总表 79 3cdXwckm15附表 3:县城 203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79h8c52WOngM第一部分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提速,建设幸福五华,指导五华县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五华县城总体规划( 2012-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五华县县城总体规划(~2030)
五华县县城总体规划(20XX~2030)(公示稿)20XX年6月目录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第二部分县域规划3第一章区域定位与发展规模3第二章发展目标3第三章发展战略4第四章产业发展与布局5第五章城乡统筹发展6第六章城镇体系规划9第七章县域综合交通规划11第八章县域旅游发展规划15第九章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16第十章县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17第十一章县域公用设施规划19第十二章县域环境保护规划21第十三章县域综合防灾规划24第十四章县域生态建设规划25第十五章县域空间管制26第十六章区域统筹与协调规划28第三部分县城规划28第十七章城市性质与职能28第十八章发展规模与增长边界29第十九章县城空间管制29第二十章县城空间布局规划31第二十一章住房与居住用地规划34第二十二章工业与物流用地规划36第二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37第二十四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40第二十五章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46第二十六章绿地与广场规划46第二十七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48第二十八章四线划定与管制50第二十九章市政工程规划52第三十章环境保护规划54第三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54第三十二章旧城更新规划55第三十三章村庄建设规划58第三十四章景观风貌规划59第三十五章地下空间规划60第三十六章分期建设规划61第三十七章远景发展设想64第四部分规划实施与保障65第三十八章规划实施与保障65附则67附表1: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68附表2:县城2030年规划用地汇总表69附表3:县城203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69第一部分总则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提速,建设幸福五华,指导五华县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五华县城总体规划(20XX-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五华县体育场升级改造方案
五华县体育场升级改造方案
五华县体育场升级改造方案
五华县体育场自建成以来,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誉,但最近市场瞬息万变,面临着设备陈腐、功能单一等诸多问题。
为了有效提高体育场使用功能,拓展其服务范围,推动城市体
育发展,积极进行体育场升级改造,工程费用预计在1000万左右。
五华县体育场的升级改造,首先要对硬件进行更新,提高技术配置。
首先进行场地的重新
绿化,改造草坪,并进行土石方施工,改善裸地质量;通过改建,为体育设施增添新鲜力量。
还可以添置新的设备,使项目参与者拥有更多的可以体验的设施;经营场馆的参与者,可以利用丰富的项目和资源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水平。
此外,场馆管理方
面也需要进行改善,改变营销手段,以适应市场需求,全力提升管理水平。
五华县体育场升级改造方案旨在改善体育场的设备设施,发挥体育场功能,为城市体育发
展做出积极贡献。
五华县计划大力投入资源,全力抓好改造工作,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体育
活动场所,推动社会体育文化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华县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体育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为促进全县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擦亮足球之乡品牌,配合建设“工业新城、宜居五华”的发展大局,根据《国家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粤府〔2016〕119号),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体育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五华县体育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体育产业稳步增长,体育事业发展成就喜人。
(一)群众体育取得丰硕成果。
十二五期间,全县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全县健全了体育组织体系建设,完善了赛事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县镇村三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季季有赛事、月月有活动、处处有精彩”的良好氛围;成立各类协会12个,体育指导员服务站6个,健身气功站点13个,晨练晚练健身点58个,100%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全县每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32万人,国民体质测定合格达标的人数比例达到86%;举办各类体育赛事85次,其中羽毛球6次、篮球15次、足球16次、中国象棋7次、乒乓球4次、自行车5次、台球3次、其它体育赛事29次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4平方米。
(二)竞技体育实力稳步提升。
成功承办梅州市第七届市运会,规模和参赛人数居历届之首。
足球职业化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2015年梅州五华足球俱乐部挺进中甲联赛,五华县成为国内唯一一支县级拥有甲级职业球队的城市。
在2016赛季中梅州五华足球队已提前保级成功。
五华U12少年足球队夺得2015年中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全国冠军和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乙组冠军;同年7月,五华U12少年足球队代表中国出征素有“小世界杯”之称的哥德堡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赛。
(三)体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制定出台了《五华县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华府办〔2013〕105号),体育产业政策不断完善。
围绕建设幸福导向型产业集聚区,以足球产业为重点,逐步加快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彩票等体育产业发展。
(四)足球事业打开新局面。
制定出台了《五华县足球进政企、进学校、进乡村》(华府办函〔2013〕3号)、《五华县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不断完善足球运动基础设施,倡导全民足球运动,积极构建足球梯队建设,推动足球运动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五华县“新球王足球人才工程”,邀请梅县富力切尔西足校专家组到五华县体校,经过科学的测试、严格的挑选,选出U9、U10共10名足球苗子到梅县富力切尔西足校深造四年,由五华县青少年足球发展基金会全资赞助。
为大力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和校园足球运动发展,每年都举办校园足球三级联赛。
二、“十三五”时期五华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十三五”时期五华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为体育事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国务院《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指出:“支持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特色体育产业。
”省、市对我县体育的重视和支持将更加有力,这为体育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五华县是足球之乡、球王故里,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体育产业将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体育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不断增强。
(二)五华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群众体育活动场所开放力度不足,人均体育场地、人均体育消费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仍处在较低水平。
二是体育基础设施亟待加强。
竞技体育训练和比赛设施条件落后,全县公共体育设施基础薄弱。
三、“十三五”时期五华体育事业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导向,以推进体育基本现代化、擦亮足球城市品牌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突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促进体育消费,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二)工作原则。
1.改革创新原则。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强化问题意识,不断解决体育事业改革发展中的矛盾。
进一步深化体育改革,积极探索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依法治体原则。
依法治体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依法治体对体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进一步强化法治理念,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把体育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依法行政体育体制。
3.科教兴体原则。
重视和发挥科技、教育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坚持体育事业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必须发挥先导作用,坚持体育科学研究与体育运动实践相结合,依靠科技和教育发展,构建较为完善的“智慧体育”服务网络和平台。
加强体育与教育合作的纵深发展,全面提升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竞赛、体育产业等各项工作的科技含量,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4.协调均衡原则。
以统筹兼顾的方法总览全局,协调各方,促进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不同地方、不同领域、各类项目协调发展。
5.突出特色原则。
要准确把握全面兼顾和突出特色的关系,结合五华县的人文传统、经济发展特点,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
重点发展足球事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一县一品”的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群众体育深入普及、竞技体育稳步提升、体育产业初具规模、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足球品牌赛事稳定开展。
1.群众体育。
“十三五”期间,体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级以上的体育社团达到30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0.4万人以上,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达2.0平方米。
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40万,符合《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规定的合格以上人数比例保持在93%以上。
2.竞技体育。
“十三五”期间,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项目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力争2018年梅州五华客家足球队冲超成功。
扩大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参加各类赛规模,成绩稳中有升,追求超越。
3.体育产业。
“十三五”期间,构建以足球产业为重点的符合我县体育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体育产业体系,争取建成1个市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个市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培育体育旅游产业基地,打造本地自主体育用品品牌;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显著增加,体育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例逐步提高;体育彩票年度销量逐年增加。
4.青少年体育。
“十三五”期间,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体育工作为目标,推进体教结合,转变培养模式,创新校园阳光体育,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水平,基本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5.足球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五华县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足球人口规模稳定增长,社会足球日益繁荣。
新建或改建60块足球场,建成1个国家级足球后备人才基地。
培养一批五华籍足球运动员,输送到国家、省级足球队。
实现国家队中有五华籍足球运动员。
足球产业成为五华幸福导向型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四、主要任务(一)实施群众体育普及工程。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体育服务民生水平。
1.不断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完善建设水平较高、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的原则。
重点扶持农村和边远山区加快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建设,搭建公共体育服务互联网平台,积极探索和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方式,大力开展公益性体育活动,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引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等市场化运作方式,有效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基本形成完善的现代化体育服务体系。
2.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健身业。
完善县城二江四岸的健身场所、游乐设施。
到2020年,90%以上乡镇建有具有一定规模的社区多功能(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健身路径等)运动场,镇、村(含居委会)体育文体广场工程实现全覆盖。
合理利用户外营地、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空置场所等建设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
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的运动场地设施。
鼓励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力争开放率达65%以上。
鼓励建立各类群众性体育健身协会,积极举办群众参与性高的各项健身活动,支持组织开展每年8月8日的全民健身日、节假日健身游、寒暑假青少年健身夏令营等大型健身活动,开发群众健身市场。
3.基本建成群众体育组织网络。
大力培育基层群众体育组织,发挥各级体育协会的核心作用,要求每个镇成立一个足球协会,有条件的镇逐步成立各类体育协会,推动群众体育组织自身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构建群众体育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大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加大对基层、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基本建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
(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1.做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以华城镇、横陂镇、安流镇三个重点镇为重点的足球训练基地。
建立体教结合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与体校相结合。
推进运动员文化教育常态化,协调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督导工作,推动运动员义务教育阶段文化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管理序列。
按照县有重点、镇有优势、村有特色、校有传统的思路,不断加大体校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力度,鼓励扶持县体校、体育俱乐部快速发展。
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开展,会同教育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科学规划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推动更多运动项目在学校开展。
建立科学公正的后备人才选拔机制,确保后备人才选拔的数量和质量。
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2.以足球项目为突破口,提升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项目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