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文选》选文的评价
《文选》由萧统编选
《文选》由萧统编选
《文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重要文集,由萧统编选而成。
这部文选收录了大量优秀的古代文言文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萧统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他精通文学,擅长文章写作。
在他的主持下,编选了《文选》,并在其中精心挑选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文选》中的文学作品大多出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包括曹操、陶渊明、王安石、苏轼等知名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在《文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传承。
《文选》的编选体现了萧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
他通过这部文集,将当时的文学精华集中起来,让后人能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和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在《文选》中,不仅有经典的诗歌作品,还有许多优秀的散文、文论等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反响,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
《文选》的问世,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古代文学的精髓,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启发。
总之,《文选》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文集,它通过萧统的编选,将大量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传承了下来,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通过阅读《文选》,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能够在其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启发。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诗译文及鉴赏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诗译文及鉴赏《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是由王维所创作的,此诗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结尾处的对雪怀人之情,就是在雪中思友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地触发出来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代: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译文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
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
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
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注释胡居士:名字生平未详。
古代称信佛而不出家的人为居士,也指隐者。
寒更:寒夜的更点。
唐骆宾王《别李峤得胜字》诗:“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
”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
箭:古代计时仪器漏壶中的箭标,上面刻有度数,随着漏壶里的水不断下滴,箭标上的刻度依次显露出来,依据时刻报更。
唐薛逢《元日楼前观仗》诗:“千门曙色锁寒梅,五夜疏钟晓箭催。
”清镜:明镜。
南朝齐谢朓《冬绪羁怀示萧咨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
”衰颜:衰老的容颜。
隋尹式《别宋常侍诗》:“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牖(yǒu):窗户。
《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
段玉裁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
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洒空:指下雪。
《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在下雪时把子侄们聚在一起,问他们雪下得和什么东西相似,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积素:积雪。
《文选·谢惠连〈雪赋〉》:“积素未亏,白日朝鲜。
”李周翰注:“言积雪未销,白日鲜明。
”宽阔的厅堂。
引申为公开的场所。
广庭:清朱仕琇《送叶蔚文南归序》:“ 颜斶王斗绌世主之怒,笑谑广庭,高揖而去。
英语世界《文选》译介与研究
D e c .2023V o l .43N o .6语文学刊J o u r n a l o fL a n g u a g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i e s 2023年12月第43卷第6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百年传播研究 (20B Z W 011)阶段性研究成果;2023年江苏省青蓝工程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资助㊂[作者简介]戴文静,江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研究㊁海外汉学和文学理论批评;袁吉利,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文论典籍海外传播㊂英语世界‘文选“译介与研究ʻ戴文静 袁吉利(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13)[摘 要] 自20世纪初阿瑟㊃韦利首次译介‘文选“以来,英语世界‘文选“的译介与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程㊂本文选取11个英语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选“节译本,历时梳理‘文选“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历程,厘清不同阶段的译介特征及重大发现㊂研究发现,随着中西学术交流步伐的加快,英语世界‘文选“的译介与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一开始的译介逐步深入到‘文选“的本体研究,内容涉及作品阐释㊁文体分类㊁编撰和选录标准等方面,与国内 新文选学 研究内容趋同,可相互参益,且在版本㊁注释㊁校勘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㊂中西学者应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语言与文化优势,构建健全的中西学术交流话语体系,助推英语世界‘文选“全译本的诞生,进而切实有效地促进英语世界 选学 新发展㊂[关键词] ‘文选“; 英语世界; 译介;选学 [中图分类号]H 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23)06-0015-09 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2-8610.2023.06.003 ‘文选“由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在中国文学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书本身的价值以及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使得‘文选“一直是一门显学[1]㊂自1918年英国汉学家阿瑟㊃韦利(A r t h u r W a l e y )首次翻译‘文选“中的作品以来,‘文选“引起了英语世界学者的关注,译介对象也从‘文选“中的作品逐渐转移到‘文选序“㊂国内学界目前对英语世界‘文选“译介与研究的关注不多,虽有一些学者作出了一定的探索,但多数研究只对‘文选“中的辞赋进行了译介梳理,译本分析多局限于单个译者的单篇作品,且分析不够透彻㊂鉴于此,本文对英语世界‘文选“译介与研究进行了深入探究,历时考察译介情况,分类梳理研究成果,以期对国内‘文选“英译研究有所裨益㊂一㊁英语世界‘文选“的译介概况‘文选“体量庞大,共700余篇作品,单篇作品的译本数量众多且无法确认译自‘文选“,因此本文仅选取英语世界具有代表性的10位译者的11个节译本进行考察,其中包含所有‘文选序“译本,如下表所示㊂51戴文静袁吉利/英语世界‘文选“译介与研究表1‘文选“英译概况译者及国别英译书名(论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时间翻译完成度A r t h u rW a l e y 阿瑟㊃韦利(英国)A H u n d r e da n dS e v e n t yC h i n e s eP o e m sT h eT e m p l e a n dO t h e rP o e m sC o n s t a b l e a n dC o m p a n y L t d.G e o r g eA l l e n&U n w i nL t d.19181923节译部分赋和诗节译部分赋E r w i nE.G o r d o n戈登(美国)S o m eE a r l y I d e a l s i n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r y C r i t i c i s m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a l i f o r n i a1950节译‘文选序“J a m e sR.H i g h t o w e r 海陶玮(美国)T h e W e n H süa n a n dG e n r eT h e o r yH a r v a r dJ o u r n a l o fA s i a t i cS t u d i e s1957节译‘文选序“B u r t o n W a t s o n华兹生(美国)C h i n e s eR h y m e-P r o s e:P o e m si n t h eF uF o r m f r o mt h eH a na n dS i xD y n a s t i e sP e r i o d sT h eC h i n e s eU n i v e r s i t y o fH o n g K o n g P r e s s1971节译部分赋J a m e s J.Y.L i u 刘若愚(美籍华裔)C h i n e s eT h e o r i e s o f L i t e r a t u r eT h e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c a g oP r e s s1975节译‘文选序“D a v i dR. K n e c h t g e s 康达维(美国)W e nX u a n,o rS e l e c t i o n s o f R e f i n e dL i t e r a t u r e,V o l u m e I:R h a p s o d i e s o nM e t r o p o l i s e s a n dC a p i t a l sW e nX u a n,o rS e l e c t i o n s o f R e f i n e dL i t e r a t u r e,V o l u m e I I:R h a p s o d i e s o nS a c r i f i c e s,H u n t i n g,T r a v e l,S i g h t s e e i n g,P a l a c e s a n d H a l l s,R i v e r s a n dS e a sW e nX u a n,o rS e l e c t i o n s o f R e f i n e dL i t e r a t u r e,V o l u m e I I I:R h a p s o d i e s o nN a t u r a lP h e n o m e n a,B i r d s a n dA n i m a l s,A s p i r a t i o n s a n dF e e l i n g s,S o r r o w f u lL a m e n t s,L i t e r a t u r e,M u s i c,a n dP a s s i o n sP r i n c e t o n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198219871996节译‘文选序“和所有赋S i u-k i tW o n g 黄兆杰(中国)E a r l y 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J o i n tP u b l i s h i n gC o m p a n y1983节译‘文选序“P e t e rB.W a y 魏彼德(美国)C l a s s i c i s mi nA r i s t o t l e s P o e t i c sa n dL i uX i e sW e n x i nd i a o l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 o fW a s h i n g t o n1990节译‘文选序“R i c h a r dB.M a t h e r 马瑞志(美国)T h eA g e o f E t e r n a lB r i l l i a n c e:T h r e eL y r i cP o e t s o f t h eY u n g-m i n g E r a(483-493)B r i l l2003节译部分诗Z o n g-q i C a i 蔡宗齐(美籍华裔)H a w a i iR e a d e r i n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U n i v e r s i t y o fH a w a i i P r e s s2005节译‘文选序“如表所示,‘文选“的英译者主要为中国㊁美国㊁英国和美籍华裔学者,其中美国汉学家占比最大㊂阿瑟㊃韦利是唯一的英国译者,而中国香港学者黄兆杰(S i u-k i t W o n g)是唯一的中国译者㊂美国译者中有海陶玮(J a m e s R.H i g h t o w e r)㊁华兹生(B u r t o n W a t s o n)㊁康达维(D a v i dR.K n e c h t g e s)㊁马瑞志(R i c h a r dB.M a t h e r)这批专业汉学家,也有高校学生如戈登(E r w i nE.G o r d o n)和魏彼德(P e t e rB.W a y)㊂此外还有美籍华裔61戴文静袁吉利/英语世界‘文选“译介与研究学者刘若愚(J a m e sJ.Y.L i u)和蔡宗齐(Z o n g-q i C a i)㊂在选取的11个译本中,除康达维完整翻译了‘文选序“和所有赋外,6位译者翻译了‘文选序“,阿瑟㊃韦利翻译了部分诗赋,华兹生翻译了部分赋,马瑞志翻译了部分诗㊂‘文选“本身庞大的体量㊁复杂的文体分类㊁校勘训诂等问题都为英译‘文选“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也是目前英语世界暂无‘文选“全译本的主要原因㊂总体而观,‘文选“的译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㊂(一)20世纪初:萌芽期20世纪英语世界最先关注‘文选“的是阿瑟㊃韦利㊂当时英国的汉学研究其实处于疲软的局面,落后于美国㊁日本的汉学研究,韦利在大英博物馆当助手时偶然了解到‘文选“㊂虽然韦利没有从‘文选“本身来研究这本选集,但他早期翻译的作品多半是选自‘文选“[2]1179㊂‘汉诗一百七十首“[3]于1918年出版,该书包括宋玉‘风赋“和‘登徒子好色赋“前半部分的英译㊂韦利在书中翻译了一些诗,例如‘古诗十九首“㊁李陵‘与苏武诗“和左思‘咏史“等㊂1923年,他的另一部翻译合集‘白居易<游悟真寺>及其他诗篇“[4]出版,书中包括了‘文选“收录的三篇赋㊂不过,韦利却对‘文选“的文学价值和选录标准持否定态度㊂他在该书的附录中提到,‘文选“中收录了太多平庸作家的作品,并赞同苏轼对‘文选“的负面评价[4]147㊂韦利的译本是面向普通读者的通俗译本,当时赋即为诗的观点在西方汉学界盛行,因此他是将赋看作诗来翻译的,这种翻译风格还对当时的英国诗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㊂康达维认为韦利的译本虽然可读性较高,但并不符合训诂学的要求,而且也缺乏详细的注解[2]1179㊂作为英语世界首个‘文选“节译本,韦利的译本无疑对‘文选“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㊂(二)20世纪50年代:过渡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西方虽然出现过‘文选“所录部分作品的法译㊁德译和英译,但是法语和德语汉学界关注的是作为文学作品的‘文选“,而英语汉学界则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转向中国文学理论本身[5]㊂然而,当时有关中国文论的英译本或研究比较匮乏,现存中文资料也不具系统性㊂于是,英语世界‘文选“译介对象逐渐从‘文选“中的作品转向了‘文选序“㊂1950年,英语世界第一个‘文选序“节译本应运而生㊂加利福尼亚大学戈登在其硕士论文‘中国文学批评里的一些早期观念“[6]中对早期的部分中国文论进行了介绍和阐释,其中第四章‘萧统与其<文选>“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萧统生平;第二部分是‘文选“的编撰背景和时代意义;第三部分是‘文选序“的节译和阐释㊂戈登译出了‘文选序“的大致内容,并简略论述了‘文选“的文体分类方式㊂虽然戈登的译本是英语世界‘文选序“的首个译本,但是受限于硕士论文的形式和研究内容的深度,并未产生很大影响㊂随后,英语世界出现了‘文选序“的首个全译本㊂1957年哈佛大学的海陶玮在‘哈佛亚洲研究杂志“发表‘<文选>与文体理论“一文[7]㊂该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中国古代文体理论的发展;第二部分是‘文选序“的英译;第三部分详细阐释了‘文选序“中的文体分类问题㊂海陶玮的译本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注解,并借助清晰的图示对‘文选序“中的文体问题作了细致地讨论㊂该论文得到了美国汉学界的认可,被收入1965年毕雪甫(J o h n L.B i s h o p)主编的‘中国文学研究“(S t u d i e s i n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之中㊂1994年梅维恒(V i c t o r H.M a i r)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古典文学选集“(T h eC o l u m b i a A n-t h o l o g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又收录该论文,列于 批评与理论 部分㊂康达维曾极力称赞海陶玮的译本,他指出该译本 提供了以训诂学为基础的详细注解 ,并 为中国文学的翻译树立了一个典范 [2]1181㊂(三)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探索期美国汉学家华兹生接受过系统学术训练,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专业研究者,他在研究71戴文静袁吉利/英语世界‘文选“译介与研究‘史记“的过程中了解到‘文选“中的辞赋并进行了翻译㊂1971年,华兹生在‘汉魏六朝赋英译选“[8]一书中翻译了‘文选“收录的宋玉‘风赋“等十二篇赋,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㊂华兹生与韦利一样,他们的翻译都是旨在把中国文学文化介绍给西方普通读者,但华兹生将辞赋作为单独的文体来翻译[9]㊂除华兹生的辞赋翻译外,该时期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译本大多为‘文选序“的翻译,还有目前翻译完成度最高的康达维译本㊂自20世纪70年代起,英语世界中国文论翻译和研究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比较文学的发展[5]6㊂美籍华裔学者刘若愚就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翻译并研究‘文选“㊂1975年刘若愚出版了‘中国文学理论“[10],其中‘文选序“节译被安排在第二章‘形上理论“㊂刘若愚认为萧统在‘文选序“中运用了形上的概念来证明文学的重要性[10]㊂该译本不仅包括‘文选序“开头部分的节译,还有对萧统的文学理念的简要阐释㊂该书虽然在学界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但是其中有关‘文选序“的论述并未引起太多关注㊂香港学者黄兆杰也发现英语世界现存有关中国文论的资料匮乏且零散㊂因此,他从1976年开始编译‘早期中国文学批评“[11]一书,并于1983年出版㊂‘文选序“的翻译在第十三节,黄兆杰在文内和文后都提供了丰富的注解,并附一篇介绍㊂在介绍中他提到,自己重译的‘文选序“旨在向英文读者介绍中国早期文学批评中最杰出的文本㊂他认为自己的译本与海陶玮的不同之处在于自己更重视萧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作用而不是其对文体的认识[12]㊂直到70年代末,英语世界仍未出现‘文选“的全译本,之前的节译本也缺乏相关注释㊂美国汉学家康达维一直致力于中国辞赋文学研究,他发现英语世界‘文选“翻译与研究的资料匮乏,遂投身于‘文选“译介[13]㊂他从1981年开始完成了‘文选“前十九卷‘文选序“和所有辞赋的翻译,并计划以八册翻译完‘文选“㊂前三册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分别是出版于1982年的‘昭明文选(第一册:城邑之赋)“㊁出版于1987年的‘昭明文选(第二册:祭祀㊁畋猎㊁纪行㊁宫殿和江海之赋)“和出版于1996年的‘昭明文选(第三册:自然风物㊁鸟兽㊁情感㊁悲哀㊁文学㊁音乐和激情之赋)“[13]㊂该译本包含了丰富的注解,篇幅甚至远远超过译文本身,这与康达维专业六朝文学研究者的身份和高深的学术造诣有关㊂康达维的译本相继出版后,受到欧美汉学界的广泛关注,大量书评涌现㊂这三册书在J S T O R数据库中存在16个书评,这些书评都充分肯定了康达维译本对英语世界‘文选“研究的巨大贡献,但也指出了译本在注解㊁参考文献以及书籍装订等方面仍有值得商榷和改定的地方㊂总体而言,康达维译本不仅是辞赋文学研究最权威的参考资料,而且为英语世界‘文选“的译介与研究带来了突破性的发展㊂(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康达维译本一直是辞赋文学研究最全面㊁最权威的参考资料,英语世界‘文选“辞赋翻译也逐渐走向成熟㊂除辞赋翻译外,该时期还产生了三个较有代表性的译本,分别是华盛顿大学魏彼德和美籍华裔学者蔡宗齐的‘文选序“译本以及美国汉学家马瑞志的诗歌译本㊂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康达维可能无法如愿翻译完‘文选“,英语世界何时能出现‘文选“全译本不可预知,但‘文选“译介并未停滞,而是处于一个持续发展的阶段㊂1990年,魏彼德完成了博士论文‘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古典主义“[14]㊂其中‘文选序“的翻译在其博论的第四章‘<文心雕龙>和中国传统文学批评“,题为‘萧统及<文选>“㊂该译本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以萧统为中心的文人学术圈出发,阐释并评述了萧统的文学思想㊂然而,作为博论中顺带提及的小节,受限于篇幅以及深度,该译本并未有太多突破㊂马瑞志的翻译合集‘三位永明诗人“[15]于2003年出版,其中包括了‘文选“中沈约㊁81戴文静袁吉利/英语世界‘文选“译介与研究谢眺和王融的全部诗歌㊂该译本以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李善注‘文选“为底本,并将康达维译本和‘六臣注文选“作为参考,还包括了丰富的译注,涉及历史㊁文学㊁地理和植物学等方面的知识㊂香港大学的魏宁(N i c h-o l a sW i l l i a m s)认为该译本翻译精确得当,文风亲切易懂,短时间内无法被替代[16]31㊂2005年,蔡宗齐翻译的‘文选序“收录在梅维恒等人编的‘夏威夷中国古代文化读本“[17]中‘纯文学地位的提高“一节㊂这一节不仅包含萧统㊁其弟萧纲和萧绎的生平介绍和文学思想,还有萧纲和萧绎作品节译㊂该译本从萧统的家族关系以及其兄弟的文学思想出发来探究‘文选序“中蕴含的文学思想,为英语世界‘文选“翻译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㊂除此之外,这本书旨在作为大学教材供相关专业学生使用,蔡宗齐翻译的‘文选序“被列在 文学 一栏,其中还包括‘诗大序“‘随园诗话“以及‘典论㊃论文“等经典文论的英译㊂蔡宗齐译本作为中国文论代表作品进入英语世界的大学教材选本,也可见‘文选“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正逐步提升㊂二㊁英语世界 选学 研究目前,国内 选学 研究已日趋成熟,实现了从传统 选学 到新 选学 的过渡,成就斐然㊂而英语世界 选学 研究仍在发展阶段,研究广度和深度都不如国内,其因有二:其一,研究‘文选“需深入了解其编著背景,即梁朝的政治和文化;其二,‘文选“选录作品跨时代和文体,从先秦到梁朝,从辞赋到碑铭,范围超越西方学科的边界[17]30㊂总体而观,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的翻译与阐释㊁文体分类㊁与‘文心雕龙“关系㊁编撰和选录标准等问题,有的学者针对单个问题研究,也有学者论及多个问题的交叉研究,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㊂(一)作品的翻译与阐释华兹生在‘汉魏六朝赋英译选“一书中除了翻译了‘文选“中的十二篇赋,还在引言部分详细介绍了赋的发展并提出自己对赋体的理解[8]111-222㊂美国汉学家柏士隐(A l a nJ.B e r k o w i t z)在‘西晋招隐诗考“[18]一文中翻译了‘文选“中收录的三首招隐诗,即左思‘招隐(其一)“和‘招隐(其二)“以及陆机‘招隐诗“㊂柏士隐认为西晋的招隐诗所描述的并不是真实的隐士生活,而是宫廷生活㊂柏士隐还发表‘<文选>的最后一篇:王僧达<祭颜光禄文>“[19]一文㊂他不仅在文中提供了‘祭颜光禄文“的完整英译,而且通过介绍这篇祭文,详细讨论了祭文这种文体,以及祭文在中国中古时代的意义㊂美国汉学家高德耀(R o b-e r t J.C u t t e r)在‘告别:中国中古早期的诔体转型“[20]中翻译了曹丕的‘与吴质书“和曹植的‘王仲宣诔“,并分析了诔体的发展和转型㊂雷久密(C h i u-M i L a i)在‘原创拟古的技巧:陆机的拟汉古诗“[21]中讨论了萧统在选编‘文选“时对陆机所作拟古诗的偏好㊂这类论文都是在翻译某一篇或某一类作品的过程中对原作进行解读和阐释,进而将研究扩展到某一类文体㊂(二)文体分类研究1950年,戈登在其硕论‘中国文学批评的早期观念“[6]49中提出‘文选“的编选为刘勰的文学观提供了具体例证㊂戈登还在文中简单阐述了‘文选序“中提到的 赋 诗 骚 等文体,他认为萧统的文体分类虽然只是初步的尝试,但也开创了新的文体分类方式[6]57㊂1957年,海陶玮发表了论文‘<文选>与文体理论“,他在文中梳理了中国古代文体理论的发展,涉及曹丕‘典论㊃论文“和挚虞‘文章流别集“两部经典文论著作,分析了‘文选序“中文体的分类方式,还对个别分类提疑问,并为各类文体名称提供了详细注解㊂此外,他还探讨了‘文选序“中文体分类与‘文选“实际文体分类不一致的问题,最后得出 ‘文选序“并没有列出所有文体类别 的结论[7]530㊂1983年,黄兆杰在‘早期中国文学批评“中强调了‘文选“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 选学 研究的必要性㊂他提出萧统在‘文选序“中表达了对 赋 诗 和 楚辞 等文体分类的困惑㊂虽然萧统的文体分类从欧洲逻辑学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缺陷,但‘文选序“91戴文静袁吉利/英语世界‘文选“译介与研究中蕴含的文学批评思想 可以与欧洲最好的诗学和美学相媲美 [11]158㊂201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文以诚(R i c h a r d V i n o g r a d)在‘分类㊁经典和体裁“一文中梳理了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发展情况,他提出在公元二世纪晚期至公元六世纪之间最全面的文体分类是萧统在‘文选序“中列举的38种文体[22]㊂与第一类研究不同,该类论文是将研究聚焦于‘文选序“,而非‘文选“收录的作品,通过分析‘文选序“中萧统对文体的论述评析其文体分类思想,且多数论文持有正面评价㊂(三)‘文选“与‘文心雕龙“关系研究1986年美国汉学家倪豪士(W i l l i a m H.N i e n h a s u d e r,J r.)在‘印第安纳中国古典文学手册“中对‘文选“进行了全面介绍㊂倪豪士认为‘文选“中的文体分类虽与‘文心雕龙“有共同之处,但是‘文心雕龙“的文体分类方法更为精确[23]㊂1990年,魏彼德在其博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古典主义“中探寻了萧统和刘勰在文学思想上的相似之处,提出萧统‘文选“在文学史上率先对文学形式进行了批判性分析,萧统和刘勰都是最先对文学进行 新 批评的主要倡导者[16]192㊂他还在文中提出了‘文选序“中文体与西方文体之间的相通之处,他将‘文选“中的文体 赋 和 诗 对标 古希腊喜剧 (G r e e kC o m e d y)和 古典颂歌 (C l a s s i c O d e s)㊂1997年,荷兰汉学家伊维德(W i l t L.I d e m a)和汉乐逸(L l o y d H a f t)在‘中国文学导读“[24]一书中介绍了‘文选“中的多篇赋作,并且特地讨论了‘文心雕龙“与‘文选“之间的关系㊂她们认为‘文选“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文心雕龙“中所表达的文学观㊂2001年,布朗大学教授多尔㊃利维(D o r e J.L e v y)在‘中国文学导读“[25]一书中对‘文选“进行了论述㊂他认为‘文选“在保存前代重要文学理论作品的作用上起到了重大意义㊂此外,他还表示,萧统在‘文选序“中表达的文学思想与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学批评思想有共同之处㊂以上研究均认为‘文选“与‘文心雕龙“在文学思想上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㊂(四)编撰和选录标准研究1975年,刘若愚在‘中国文学理论“中对萧统的文学理念和‘文选“选文标准作了简要阐释,他提出萧统不收经㊁史㊁子的选文标准,反映了萧统推崇纯文学的理念[10]26㊂美籍华裔学者余宝琳(P a u l i n eY u)于1990年发表‘诗在其位:中国早期文学的选集和经典“一文㊂余宝琳在文中指出‘文选“的选录标准符合当时读者的整体文学观念,‘文选“的编撰者不止萧统一人㊂她还提出萧统不收经㊁史㊁子的选文标准符合当时的文学观念,萧统则明确提出了纯文学和儒家经典之间的区别[26]㊂2001年,康达维在‘挑出野草与选择嘉卉:中国中古早期的选集“[27]一文中探讨了‘文选“和‘玉台新咏“这两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中古早期选集在选录内容上的不同,强调了选集本身的意义以及对文学发展的巨大影响㊂2007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美籍华裔学者田晓菲(X i a o f e iT i a n)的专著‘烽火与流星 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㊂田晓菲将萧统及‘文选“置于时代大背景之下,在书中细致讨论了‘文选“与梁朝其他文学选集的关系并进行对比,还提及了‘文选“编者和选录标准的问题㊂她在书中提出,‘文选“反映的是对以往文学的观念和评价,虽然它在之后的唐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在当时并不是梁朝文学选集中最重要的一部[28]㊂美国汉学家陆威仪(M a r kE d w a r dL e w i s)的专著‘帝国之间:中国的南北朝时代“于2009年出版㊂这本书涉及了‘文选“编撰背后的社会和政治因素,并将‘文选“与‘玉台新咏“的选文范围和编撰目的作了对比㊂陆威仪提出,虽然‘文选“不录经㊁史㊁子等文章,但是‘文选序“重申了经典作品在社会和政治作用方面具有严格要求,这体现出该书表达了文学性质问题上的中立立场[29]㊂2018年,魏宁在‘重谈梁朝文论分歧“一文中翻译了萧统所作‘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㊂通过分析该诗和‘文选序“中反映出的萧统文学观,魏宁认为萧统强调了自然秩序㊁社会和谐02戴文静袁吉利/英语世界‘文选“译介与研究和文学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中立的文学观念是编撰‘文选“的关键[30]㊂(五)相关议题的交叉研究1982年出版的康达维译本,即‘昭明文选(第一册:城邑之赋)“,是英语世界 选学 研究最全面的资料㊂该译本的引言共分为‘中国早期文体理论和文体文集的开端“等五个部分,基本涵盖了 选学 研究的重要问题㊂通过深入研究以上问题,康达维认为‘文选“中的文体分类受到了曹丕‘典论㊃论文“㊁挚虞‘文章流别集“和陆机‘文赋“等早期文集的影响㊂在‘萧统生平及<文选>的选编“一节,康达维表示‘文选“大概是由萧统及数十位文人共同编撰的㊂他还表示虽然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文心雕龙“对‘文选“的编撰有影响,但这两本书中对 文 的阐释是相似的㊂康达维还提出‘文选“并不是一部简单的文学选集,而是 纯文学选集 ,体现了萧统对纯文学的推崇㊂在‘ 选学 与版本“一节,康达维梳理了‘文选“的现存版本以及 选学 在中国和日本的研究情况㊂最后,他指出虽然西方世界‘文选“研究内容和深入都不及中国和日本,但也有海陶玮这样优秀的研究,而他自己的译本则是基于前几个世纪的 选学 研究才得以完成[31]㊂康达维教授的学生王平(P i n g W a n g)目前任教于华盛顿大学㊂她的专著‘中古中国朝廷之文化与文学:<文选>编者萧统及其交游“于2012年出版㊂王平在第二章‘绅士之风:萧统的文学倾向“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萧统的文学倾向:(1)编者问题:王平赞同国内曹道衡等选学专家的观点,即‘文选“的主要编撰者是萧统,刘孝绰在编撰过程中只起到了次要作用;(2)‘文选序“中的文学观与文体分类:王平认为萧统在‘文选序“中列举出的文体是详尽的,并提出萧统在‘文选序“中强调文学的历时变化;(3)‘文选“与其他文学理论作品的关系:王平讨论了‘文选“与萧衍‘金楼子“㊁钟嵘‘诗品“以及刘勰‘文心雕龙“的关系,提出这些作家对建立纯文学标准的共同向往;(4)‘文选“与‘玉台新咏“的关系:王平指出萧统编撰‘文选“和萧纲编撰‘玉台新咏“出于完全不同的文学态度,‘文选“旨在制定标准而‘玉台新咏“仅用于娱乐;(5)家族环境:通过分析萧统与弟弟之间的情感和交流,王平认为萧统的文学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太子身份的影响[32]㊂三、结语纵观‘文选“的译介史,笔者发现英语世界‘文选“译介的四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㊂(1)20世纪初的萌芽期,英国汉学研究形势并不乐观,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韦利开始翻译‘文选“中的作品㊂虽然韦利并不认可‘文选“的选录标准,但他的译本无疑为英语世界‘文选“译介和研究奠定了基础㊂(2)20世纪50年代的过渡期,汉学研究重心从英国向以现代新型汉学 中国学 为主导的美国转移㊂该阶段‘文选“译者主要是美国学者,出于文学批评界自身理论构建的需要,他们将关注的焦点从上一阶段的诗赋翻译转向‘文选序“的翻译和研究㊂其中,海陶玮译本为后来的‘文选“译介提供了示范性的翻译㊂(3)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探索期,美国以中国学为主导的汉学研究不断发展,从事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华裔学者在‘文选“译介方面起到引领作用,随后出现了美国汉学家康达维的译本,该译本的出现标志着‘文选“整体译介的开始㊂(4)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发展期,英语世界‘文选“辞赋翻译已逐渐走向成熟,‘文选序“和诗歌译本也不断丰富,蔡宗齐译本作为中国文论代表作品进入英语世界的大学教材选本,也可见‘文选“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正逐步提升,但全译本仍未出现㊂由此可见,英语世界‘文选“译介不仅与英语世界汉学发展形势有关,还与译者自身的翻译目的息息相关㊂从上述英语世界 选学 研究的历程来看, 选学 研究主要呈现以下两大特点:(1)研究形式:研究从一开始基于‘文选“译介,即‘文选序“和‘文选“收录作品的翻译和阐释,逐渐转向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与文学选集中12。
苏轼正面接受《文选》现象浅议
苏轼正面接受《 文选》 现象浅议
汪 超
( 广西师范 大学 , 广西 桂 林 5 10 ) 40 4
摘 要: 苏轼对《 文选》 恶评颇多, 影响了 文选》 《 的流布。人们大多放大了其批评《 文选》 的一面, 而忽略了他在
创作 中存在着的大量正面接 受《 文选》 的现 象。苏轼 对《 文选》 既批 评又借鉴 , 明他 对《 说 文选》 是相 当重视的 。这既
维普资讯
第2卷第 1 6 期 2O O6年 2月
上 饶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N NGRAO N M ALCOE E AL OFSH ̄ . OR L GE
V 12 No 1 o . 6, . F . 0 6 l 20
是《 文选》 自身价值使然 同时也是《 文选》 在宋代教育与科举中的应用实际所致。
关键 词 : 苏轼 ; 文选》 批评 ;借鉴 ;求全之 毁 《 ; 中图分类号: 0 . I 6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 27 2o 】l 0 3 —0 10 —2 3 (o 6O 一 0 6 4
维普资讯
第1 期
汪 超 : 正面接受《 苏轼 文选》 现象浅议
3 7
{ ) 易《 二 改 文选 》 旬 的字面 。经 过 改易后 ,文 成 《
苏 轼 在 其 诗 文 中 对 《 选 》 品 借 鉴 颇 多 , 里 文 作 这 以东 坡 诗 词 创 作 为 例 , 论 其 借 鉴 《 选 》 品 的 情 讨 文 作 况 。 考 虑 到 《 辞 》 陶 渊 明 诗 在 当 时 的 地 位 。 文 楚 和 本 不将 东坡借 鉴 《 辞 》 陶渊 明诗 的情况 阑入 。我试 楚 和 将 其借 鉴 《 选 》 他作 品 的方 法 分 为 六 类 , 类 略 文 其 每
苏轼诗词文选评
送曾子固倅越得燕
字
石苍舒醉墨堂
上神宗皇帝书(节
录)
颍州初别子
由二首(选
一)
龟山
戏子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
醉书五绝(选一)
送杭州进士诗叙
赠孙莘老七绝(选一)
0
2
0
4
0
6
山村五绝
江城子密州
出猎
李思训画长
江绝岛图
0
1
饮湖上初晴
后雨二首
0
3
江城子乙卯
正月二十日
夜记梦
0
5
水调歌头
百步洪二首(选一)
利;不幸的是父母双亡,发妻早逝;不幸中之幸是一直有个兄弟相伴,才华相埒,学力相当,在以后的政治风波
中,将出处相同,荣辱与共。
我少即多难,邅回一生中。百年不易满,寸寸弯强弓
对于这位仁宗皇帝和他信任的大臣韩琦、欧阳修等,苏轼怀有父师一般的感情,因为他们给予他的记忆,不
单是青年时代的一段值得骄傲的经历,还有宽厚谦逊的君主和敢于担当的大臣这样一种理想的配合模式。这种模
日喻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
记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
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
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
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
以遗子由二首(选一)3Fra bibliotek初到黄州
1
4
寓居定惠院之
东杂花满山有
海棠一株土人
不知贵也
卜算子黄州定
惠院寓居作
念奴娇赤壁怀
古
2
5
方山子传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
二生出郊寻春忽记
去年是日同至女王
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坡八首(选二)
《苏轼诗词文选评》(王水照,朱刚)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出版社谦称的一本小书,实际上篇幅也不算
苏轼诗歌对《昭明文选》的接受
对于苏轼在创作中如何将《昭明文选》中 的元素与个人情感、体验相结合的研究尚 显不足,需要加强。
对于苏轼诗歌对《昭明文选》接受 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等方面的研 究尚不完善,需要拓展。
研究结论的应用与推广
01
02
03
通过深入研究苏轼诗歌对《昭明文选 》的接受,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苏轼的 文学思想和创作实践。
。
《昭明文选》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影响和意义
《昭明文选》是中国古代文学选集的代表作之一,对 苏轼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苏轼在阅读《昭 明文选》的过程中,汲取了前人的文学精华,丰富了 自己的诗歌创作。
《昭明文选》中对各种文学体裁、艺术手法的总结和 分类,对苏轼的诗歌创作起到了启示作用。他从中学 习了如何运用语言、表现情感、描绘景物等技巧,使 自己的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和研究来说,苏 轼诗歌对《昭明文选》的接受提供了 一个重要的研究案例,有助于深化对 古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从长远来看,对苏轼诗歌对《昭明文 选》的接受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推 动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有助 于提升人们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欣赏 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3. 体现了古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审美 标准。
2. 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文学传承的重要载体。
意义
1. 保存了大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 品。
《昭明文选》的选文标准和方法
01
标准
方法
02
03
选文范围
以文体为纲,选取不同文体的代 表作品,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和 审美体验。
通过鉴别、筛选、分类、编次等 方式,对所收作品进行整理和编 排。
涉及诗、赋、骈文、散文等多种 文学形式,选取了自先秦至梁代 的代表性作品。
《昭明文选》中”书信体“在历代的流变
浅析《文选》中书信体在历代的流变梁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它汇集了东周至南朝梁代的七百余篇作品,历来被视为总集之首,对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均有深远的影响,其中的书信作品更是在历代都有显著的影响痕迹。
要知道书信体在历代的影响,就需要先弄明白什么是书信?书信的起源是怎样的?中国古代书信是在春秋之际,伴随着诸侯国之间的频繁交流而发展起来的,其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是用途最为广泛的应用文体。
“尺犊”是中国古代书信最常用的代称。
尺犊体制短小,语言简明,且由于其用途广泛,所以要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和很强的针对性。
尺犊与以“书”为名的书信最大的区别就是其体制的长短。
书信作为中国古代应用文的一种,广义的书信概念包含了诏书、策书之类的下行公文、臣下进御的上行公文和私人往还的书、表、笺甚至家戒、家训等。
其中的表的种类,在汉代的上行公文有章、奏、表、议四种体裁,比较繁琐,魏晋时基本沿袭汉代的规定。
与表类似,笺也具有来谢恩、陈情、劝进、拜谒等功能。
狭义的书信则更多是指私人往来的信件。
古代书信名下种类繁多,南朝刘舰最早在《文心雕龙•书记》中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在追溯书信的发展时云“战国之前,君臣同书,秦汉立仪,始有表奏,王公国内,亦称奏书……迄至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奏笺。
”一般来讲,与刻意经营的诗赋等文学作品相比书信中抒发的情感更接近自然流露,因而适合诗人墨客袒露性情,这也便于我们从历代文学作品尤其是书信作品中看出《文选》中书信体在历代的影响。
《文选》编写于南朝梁,其最直接的影响就在于北朝。
南北朝时期,南北的割据是一种对峙的主要方式,但是这并没有完全也不可能阻断南北文学的交流,尤其是南北使者的交往,南人北来,无形中就将南方的文风带到北方来,加速了南北文风的融合,这在书信中表现地尤为明显。
再者,滞留于北方的南方使者,如徐陵、庾信等等,文学修养很高,他们创作地书信也明显地加速了北朝书信的骈俪化。
国开作业古典诗词鉴赏-形考任务一12参考(含答案)
题目:杜甫的乐府诗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创造了“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形式,其作品被称为“史诗”。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题目:真正突破词的创作传统、为宋词发展“指出向上一路”的是著名的词人李清照。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
现在一般认为大抵出于东汉末年,然亦非一时一人之作。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题目:李商隐作有大量政治诗、咏物诗,但还是以爱情诗最能代表其情致缠绵、空灵凄艳、意象朦胧的独特诗风。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题目: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确实把握住了陶渊明山水田园诗艺术表现上最独特的地方。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确实把握住了陶渊明山水田园诗艺术表现上最独特的地方。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诗经》最主要的三种表现手法是风雅颂。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错题目:被誉为“秋思之祖”的作品是白朴的《秋思》。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题目: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题目:王安石的《明妃曲》、《乌江亭》等诗,就传统题材翻出新意,充分发挥了宋诗长于议论的特点,读后耐人回味。
选项A:对选项B:错答案:对。
文选资料汇编诗类卷_记录
《文选资料汇编诗类卷》阅读记录目录一、书籍概述及背景 (1)1. 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 (1)2. 书籍出版信息与版本选择 (2)3. 书籍内容概览与特色亮点 (3)二、书中内容与构成 (4)1. 诗篇收录范围及来源 (6)(1)古代经典诗篇 (7)(2)近现代诗人作品 (8)(3)当代诗人佳作 (9)2. 诗篇编排顺序与结构布局 (10)(1)按时间顺序编排 (11)(2)按主题分类编排 (12)(3)其他编排方式探讨 (13)3. 注释、评析及辅助内容 (14)(1)注释内容解析 (15)(2)评析角度与方法 (16)(3)其他辅助内容介绍 (17)三、诗文类别划分及其特点分析 (18)一、书籍概述及背景《文选资料汇编诗类卷》是一部关于诗歌类文献资料的汇编,涵盖了古典诗歌至现代诗歌的多个时期。
本阅读记录旨在梳理本书的主要内容,展示其学术价值和文化背景。
本书共分为多个章节,收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各个时期的文学风格和流派。
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内涵,也展现了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本书的背景是随着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诗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对于诗歌文献的整理和编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此背景下,《文选资料汇编诗类卷》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全面的诗歌文献资料集。
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更好地认识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本书在阅读和研究的视角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阅读记录旨在通过系统的介绍和分析,让读者对本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接下来将详细介绍本书的内容及其特点。
1. 作者介绍与创作背景《文选》是唐代大文学家骆宾王所编选的诗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之一。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他出生于一个仕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博学多才。
他的一生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最终选择了隐居。
苏轼诗词文选评 苏轼十讲
苏轼诗词文选评苏轼十讲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
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
他的诗词文选对中国古典文学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苏门六一”之一。
苏轼的文学成就主要
体现在诗、词和散文三个方面,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对苏轼的诗词文选进行评述:
1. 诗歌成就,苏轼的诗歌以豪放、率真、清新著称,他擅长描
绘自然风物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题材上,苏轼的诗歌涵盖了山水
田园、政治社会、人生哲理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他丰富的生活阅历
和深刻的思想。
他的诗风融汇了唐代诗人的豪放和宋代诗人的婉约,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 词作成就,苏轼的词以豪放率真、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词
作在宋代词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苏轼的词多以抒发真挚情感、描绘人生百态为主题,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
3. 散文成就,苏轼的散文清新隽秀、意境深远,以其宽广的胸怀、深刻的见地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轼的散文涉及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理等多个领域,具有很
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4. 独特的艺术风格,苏轼的诗词文选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豪放率真、清新隽秀、意境深远。
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苏轼的诗词文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轼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思想上也具有很
高的深度和广度,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轼文选》读后感
《苏轼文选》读后感苏轼,一个名字,一个传奇。
他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诗词文章流传至今,被后人传颂不已。
《苏轼文选》是一部集结了苏轼众多优秀文章的选集,通过阅读这部书籍,我深刻感受到了苏轼那种豁达洒脱、潇洒风流的文学风格,也领略到了他那种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苏轼的文章,不仅在形式上极富韵味,更在内容上富有内涵。
他的文章不拘一格,既有豪放奔放的豪情壮志,又有细腻柔情的温婉之感。
在他的笔下,山水、人物、生活,皆成为了他诗情画意的表达对象。
他的诗歌如清泉涓涓,流淌着对人生、对自然的真挚感悟;他的散文如细雨绵绵,洒落着对时事、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苏轼的文字,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在阅读《苏轼文选》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苏轼那种对人生、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他在文章中反复探讨着人生的意义,对生死、对爱情、对友情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他的笔下,生命被赋予了无限的意义,每一个人都是生命的主角,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被珍惜。
他的文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另外,苏轼在文章中也表现出了对社会、对时事的关注和批判。
他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等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呼吁人们勇于正义、勇于担当。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人深感敬佩。
苏轼用他的文字歌颂了美好,批判了丑恶,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总的来说,阅读《苏轼文选》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苏轼那种豁达洒脱、潇洒风流的文学风格,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苏轼的文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人生的旅途上。
最后,我想引用苏轼的一句名言作为结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希望我们都能像苏轼一样,活出自己的精彩,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愿我们都能像苏轼一样,活出自己的风采,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苏李诗”真伪情况研究概述--兼从《艺文类聚》看唐初对“苏李诗”的认识
“苏李诗”真伪情况研究概述--兼从《艺文类聚》看唐初对“苏李诗”的认识韩志远【摘要】“苏李诗”即“苏武李陵诗”,相传为苏武李陵相赠之诗歌,但其作者是否为苏武、李陵历来争论不一。
试通过《文选》《文心雕龙》等书籍的记载和各家的言论来简单梳理一下历代对“苏李诗”真伪情况的判定,并从唐初的一部类书《艺文类聚》来说明唐初人对“苏李诗”作者的认定等情况。
%“Poems of Su and Li”refers to the poems of Su Wu and Li Ling,allegedly given each other by Su Wu and Li Ling. But whether its authors are Su Wu and Li Ling has different argu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by SelectedWorks,WenXinDiaoLong and some famous speeches,we’ll comb all previous dynasties’ judgments on the authenticity of“Po ems of Su and Li”. And based on one encyclopedia YiWenLeiJu we’ll ezplain early Tang Dynasty people’s recognition on the author of“Poems of Su and Li”.【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5)003【总页数】3页(P98-100)【关键词】苏李诗;真伪;艺文类聚【作者】韩志远【作者单位】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9“苏武李陵诗”简称“苏李诗”,相传为苏武和李陵所作,降将李陵与被拘禁的苏武之间互相赠别之诗。
二十一世纪以来韩国苏轼研究述略
第39卷第3期2020年3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CollegeVol.39No.3Mar.2020D01:10.16276/51-1670/g.2020.03.012二十一世纪以来韩国苏轼研究述略李祥V(1.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延边133002;2.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历史学院,四川绵阳621006)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苏轼研究依然是韩国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自2000年到2019年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介绍苏轼生平和阐释苏轼诗词的专著有18部,以苏轼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有105篇,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有106篇之多,涉及到苏轼的思想和生平,苏轼诗词的内容及风格,苏轼诗词的诗歌意象,朝鲜文人对苏轼的接受与传播,苏轼诗词与中朝文人作晶比较研究等多个领域。
现将这一时期韩国苏轼研究的情况作一大致介绍和说明,并对这一时期韩国的苏轼研究进行简单的述评和展望,以期给国内的苏轼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苏轼;韩国;研究中图分类号:G13/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12X(2020)03-0069-08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眉山人。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豪放派词的代表性人物。
他本人集诗、词、赋、散文和书画创作于一身,并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苏轼的文学作品不仅对中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汉字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韩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朝鲜第一部史书《三国史记》的作者金富轼的名字就是从苏轼的名字得名而来。
韩国学者对于苏轼的研究,一宜以来都没有丝毫的减弱,始终是韩国学者的研究热点。
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研究苏轼的学者,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到2019年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介绍苏轼生平和阐释苏轼诗词的专著有18部,以苏轼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有105篇,(其中硕士论文87篇,博士论文18篇),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有106篇之多,涉及到苏轼的思想和生平、苏轼诗词的内容及风格、苏轼诗词的诗歌意象、朝鲜文人对苏轼的接受与传播、苏轼诗词与中朝文人作品比较研究等多个领域。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多项选择题1.关汉卿的悲剧代表作是()A.《救风尘》B.《窦娥冤》C.《望江亭》2.下列人物属于“大历十才子”的有()A.卢纶B.钱起C.卢端D.吉中孚E.司空曙3.词有许多别名,词亦可称作()A.曲子词B.长短句C.诗余D.乐府4.《史记》全书包括的主要内容本纪、世家和列传各部分各有()篇。
(按顺序选择)A.12B.30C.40D.50E.705.在律诗最后确定上作出贡献的,除了“沈宋”外,还有“文章四友”,他们是()A.李峤B.崔融C.苏味道D.上官仪E.杜审言6.杜甫的“三吏”是指()A.《新安吏》B.《新婚别》C.《无家别》D.《潼关吏》E.《石濠吏》7.下列属于唐宋古文八大家的是()A.欧阳修B.柳宗元C.韩愈D.王安石E.苏轼8.下面属于屈原《九章》里的作品有()A.《天问》B.《涉江》C.《橘颂》D.《山鬼》E.《抽思》9.司马迁《项羽本纪》中突出写了哪几件大事?()A.“巨鹿之战”B.“鸿门宴”C.“垓下之围”D.“将相和”10.词在五代后期,有两个发展中心,分别是()A.西蜀B.东蜀C.南唐D.后唐E.后梁11.下列关于山水田园诗的说法,正确的有()A.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山水诗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被历代诗人所赞赏。
B.建安时期著名诗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又称《观沧海》)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山水诗C.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歌,他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描写农村田间劳动的快乐,是田园诗中不朽的名句D.杜甫早年创作的山水名作《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透露了一股少年的英气;他的《登岳阳楼》则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E.中唐山水诗的风格比较清雅闲淡,如韦应物广为传诵的名作《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充满了宁静闲逸的野趣二、判断题12.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是陶渊明。
南北朝诗歌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讲稿(29页)
南北朝诗歌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讲稿)前言南北朝诗歌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南朝诗歌,一个是北朝诗歌,但是所有研究南北朝诗歌的学者,包括阅读南北朝诗歌的读者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南北朝诗歌的主体是南朝诗歌。
南朝的诗人跟诗歌作品数量都远远多于北朝,这也决定了南朝诗歌取得的成就比北朝大,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比北朝高。
就南北朝诗歌的关系而言,北朝诗歌几乎像一个跟在南朝诗歌后面跑的小兄弟,南朝诗歌一直独领风骚,带领着北朝诗歌,因此我后面讲的内容,举的例子,多以南朝诗歌为主。
一、南北朝诗歌为何不被看好?题目里特别强调南朝诗歌受到了轻视,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对南朝或者整个六朝都有一种不该有的歧视。
由于南朝诗歌产生在南朝,就具有了原罪。
南朝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呢?在中国历史上,南朝是一个分裂的小王朝,我们中国人不喜欢分裂,喜欢统一的大王朝,比如汉朝、唐朝。
从中国的政治史上看,我们通常认为南朝是两个盛世之间的衰世,前面是汉,后面是隋唐,中间分裂着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不仅衰,而且乱,六个朝代,每个朝代只有几十年,走马灯似地换皇帝。
中国人也不喜欢乱世,喜欢的是治世。
再加上南朝最后被灭了,所以这个朝代属于政治上的失败者。
大家都喜欢讲成功,不喜欢失败。
综合分裂的小王朝、衰世、乱世、失败者这些评价,南朝在历史上的地位肯定是不高的,连带着南朝的诗歌、文学也都不受人待见。
这里举宋代大名人苏轼评价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话,叫“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意思是韩愈的出现改变了持续八代的文学不兴的状况,使原本道德沦丧的社会再次开始讲究道德。
这句话把包括六朝在内的从魏晋南北朝到隋的八个朝代全都囊括在内,将韩愈出现之前的八个朝代在文学上全盘否定,在政治上一笔抹杀。
李白在《古风》里也说过贬低南北朝诗歌的话:“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大家都知道“建安”是东汉末年的年号,实际上那时候掌握实权的是曹操,所以讲历史的时候我们经常把建安当做三国中的魏国。
苏轼评价陶渊明的诗句
苏轼评价陶渊明的诗句苏轼评价陶渊明的诗句导语: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他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不在于政治,而在于文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苏轼评价陶渊明的诗句的相关内容,欢迎借鉴!如果说唐人还是以无意学陶为主,那么自宋苏轼以来,则掀起了一股“和陶”的热潮。
苏轼为一代文坛领袖,他的口味嗜好自然会影响一大批文人。
从历史上来讲,陶渊明有两大“粉丝”:第一是萧统,第二是苏轼。
粉丝之间还有倾轧,苏轼因萧统非议陶渊明的《闲情赋》,则说萧统是“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
他连萧统的《文选》也看不上眼,说:“舟中读《文选》,恨其编次无法,去取失当。
齐、梁文章衰陋,而萧统尤为卑弱,《文选》引斯可见矣。
”(《东坡题跋·题文选》)不过咱们要客观的讲,《文选》对中国文学的正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苏轼崇拜陶渊明,到了什么程度呢?舍不得读陶渊明的诗!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苏轼《东坡题跋·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他身体不舒服时,就找陶渊明的诗来读,但每次只读一篇,因为陶渊明的诗很少,他怕读完了,以后就没有用来排忧遣闷的了。
当然,苏轼肯定没少读陶诗,他以前也肯定通读过。
但好的文学作品给人带来的那种感动,当你对文辞烂熟之后,就容易消失。
我也有过这种感觉,我非常喜欢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真是感动得掉眼泪。
但我既不背,也不常读。
因为我很珍视这种感动,往往是隔了好久,才再拿出来读一遍。
后来课本里选了这篇文章,没有办法,但我除了教学生时读此文,平时还是只字不看。
当然,我不是对待所有的好作品都这样,这是很特殊的情况。
所以我也能理解苏轼舍不得读陶诗的'心理,怕失去那份感动。
对于陶诗,苏轼有很多赞美,也都说得到点上。
比如他评渊明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两句说:“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余之世农,亦不能识此语之妙也。
”他因为也干农活,所以能体会到渊明此语的妙处。
这正是一种别有会心的共鸣,与王维的“羡闲逸”有天壤之别了。
《文选》知识点总结
《文选》知识点总结国学常识一、昭明文选(文选)二、中国文学批评名作作者面面观❖文学贡献,成一家言(一)诗歌曹丕诗歌的技巧,笔触细腻,尤其闺怨作品,凄婉动人,对思妇或弃妇的心理活动,有深刻的描写。
燕歌行二首是完整的七言诗,代表七言古诗自此正式形成。
(二)对文学批评的贡献1.曹丕的文学见解,主要见于典论论文、与吴质书,其中典论论文更是中国文学批评之祖。
我们可以说:自建安时代起,中国文学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和价值,而不再是依附在「载道」重任下的附庸而已。
2.文学批评是指对文学作品优劣得失的价值判断,以促进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力,并激发其欣赏力的活动。
(三)推动建安文学风气「建安」,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年号。
文学上所谓的「建安文学」所包括的年代则较广,大致还包括了三国初期的一段时间。
建安文学的主要人物是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他们聚集于魏都邺下,故又称邺下七子。
这些文人都亲身饱历战乱,因此描写社会动乱、施展济世抱负成了诗文主题,此时的文学也脱离了功利的实用目的而转向个人心志的抒发。
作品多沉雄苍壮、风格劲健,在凄苦的音调中仍表现出奋发昂扬的精神,给人鼓舞的力量,此即所谓「建安风骨」。
形音义汇整一、近义词语二、形音义比较(一)一字多义(二)相似字比较修辞纂要一、错综※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交错语次。
原式为:「西伯幽而演易,不以隐约而弗务;周旦显而制礼;不以康乐而加思。
」)二、转品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形容词作动词用)2.常人「贵」远「贱」近。
(形容词作动词用)3.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
(形容词作动词用)三、借代1.寄身于「翰墨」。
(借代为「文辞」)2.不托「飞驰」之势。
(借代为「达官显要」)四、映衬1.贱尺璧而重寸阴。
2.贫贱则慑于飢寒,富贵则流于逸乐。
3.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考题观摩1.关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与「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三曹」、「三苏」六人,都是当时文坛领袖,他们门下都有众多追随者,形成多元的创作风格(B)想阅读「三曹」作品,可翻检昭明文选;想阅读「三苏」作品,翻检唐宋八大家文钞(C)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与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均是借古讽今(D)「三曹」所创作的诗歌形式,包括四言诗、乐府诗以及近体诗;「三苏」所创作的诗歌形式,则包括五、七言歌行与近体诗(E)「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彰显曹氏、苏氏兄弟情谊之深浅有别,前者不睦而后者相知相惜【标准答案】(B)(E)【试题解析】(A)三曹虽有建安七子作门客,但苏门四学士只跟着苏轼而已。
苏轼对文选选文评价
浅析轼对?文选?选文的评价摘要:轼以?文选?不能区分诗为伪诗,?文选?少选渊明作品为由,言其“编次无法,去取失当〞。
本文以?文选?所选“诗〞、“渊明诗〞的选篇为中心,试分析轼对于?文选?选文的评价未免偏颇,兼谈?文选?选文标准的得失。
关键词:轼;诗;萧统;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自唐代以来甚受文人学者的重视。
杜甫有诗云“续儿诵文选〞、“精熟文选理〞;?新唐书·文艺·邕传?载,邕父善“居汴间讲授,诸生四远至,传其业,号‘文选学’〞,足见?文选?在唐时的重要地位。
重视?文选?的风潮一直持续到宋初,庆历新政之后,科举取士罢诗赋及欧阳修古文运动的影响,使?文选?学在宋代走向衰落。
陆游?老学庵笔记?曰: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
故草必称“王〞,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
至庆历后,恶其腐,诸作者始一洗之。
方其盛时,士子至为之语曰:“?文选?烂,秀才半。
〞建炎以来,尚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盛,亦有语曰:“文熟,吃羊肉;文生,吃菜羹〞。
[1]由这段记载可知,建炎之后,轼的文章代替?文选?成为宋代文人争相追捧的对象。
而身为是时文坛的领军人物,轼对于?文选?的评价,也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时人对?文选?的看法。
下面,笔者结合轼的相关论述和?文选?选文标准的辨析,试对轼对?文选?的评价作简要分析。
轼文章中涉及到对?文选?评价的主要有三篇,分别是?题文选?、?书瞻诗?和?题文选后?。
其中,?书瞻诗?和?题文选后?侧重表达对?文选?善注的肯定和对五臣注的鄙弃,对?文选?自身的评价见于?题文选?:舟中读?文选?,恨其编次无法,去取失当。
齐、梁文章衰陋,而萧统尤为卑弱,?文选引?,斯可见矣。
如陵、武五言,皆伪而不能去。
观渊明集,可喜者甚多,而独取数首。
以知其余人忽遗者甚多矣。
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何异,而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
_闲情赋_的费解与新解_王志清
者们眼中也是不能容忍的,朱熹就有 “《 郑》 皆为女惑男之语” (《 诗集传》)的义愤。朱 熹的弟子王柏就有删削 “ 淫诗”三十二首的过 激行动。朱熹在 《 读吕氏诗记桑中篇》中一语 !"#
!"#$ %& ’ (&&)
一、萧统有没有误读?
萧统误读了吗?结论是否定的! 萧统在 《 陶渊明集序》中说: “ 余爱嗜其 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 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 《 闲情》 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 足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 ! 萧统以为 陶赋 “ 有瑕”,而以 “ 微瑕”责之,并以 “ 微 瑕”拒之,则是代表了他那个时代对陶潜以及 作品的总体认识,萧统是道德批评3 着眼于 “ 善”。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解读: 其一 ,为 什 么萧 统说 其 “ 卒 无讽 谏 ”? “ 有助讽谏”之题意,陶潜在 《 闲情赋》之序 中说得明明白白,他自云其 《 闲情赋》乃是仿 张衡 《 定情赋》、蔡邕 《 静情赋》等人同类辞 赋而作。而且又明明白白地说是 “ 抑流宕之邪
(( * +,
外之意是说:不选此赋,就能够保持陶潜平淡 风格的一致性了。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萧统读懂了陶潜, 主要是道德的视角。萧统不选 《 闲情赋》除了 !"!
-.%, * %&/, ’ 0
!"#$
%& ’ (&&)
名作 欣赏
百家茶座
道德的原因,还出于风格统一的考虑。而且, 萧统不仅没有误读陶潜,而正是因为他太懂陶 潜了,甚至是太喜欢陶潜了,他才不选 《 闲情 赋》的。萧统在 《 文选》之外还单独编订了第 一部陶渊明的作品集,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从 其所作的 《 陶渊明传》和mp;&/ 0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苏轼对《文选》选文的评价
摘要:苏轼以《文选》不能辨别苏李诗为伪诗,《文选》少选陶渊明作品为由,言其“编次无法,去取失当”。
本文以《文选》所选“苏李诗”、“陶渊明诗”的选篇为中心,试分析苏轼对于《文选》选文的评价未免偏颇,兼谈《文选》选文标准的得失。
关键词:苏轼;苏李诗;萧统;文选;
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自唐代以来甚受文人学者的重视。
杜甫有诗云“续儿诵文选”、“精熟文选理”;《新唐书·文艺·李邕传》载,邕父李善“居汴郑间讲授,诸生四远至,传其业,号‘文选学’”,足见《文选》在唐时的重要地位。
重视《文选》的风潮一直持续到宋初,庆历新政之后,科举取士罢诗赋及欧阳修古文运动的影响,使《文选》学在宋代走向衰落。
陆游《老学庵笔记》曰: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
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
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
方其盛时,士子至为之语曰:“《文选》烂,秀才半。
”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盛,亦有语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
由这段记载可知,建炎之后,苏轼的文章代替《文选》成为宋代文人争相追捧的对象。
而身为是时文坛的领军人物,苏轼对于《文选》的评价,也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时人对《文选》的看法。
下面,笔者结合苏轼的相关论述和《文选》选文标准的辨析,试对苏轼对《文选》的评价作简要分析。
苏轼文章中涉及到对《文选》评价的主要有三篇,分别是《题文选》、《书谢瞻诗》和《题文选后》。
其中,《书谢瞻诗》和《题文选后》侧重表达对《文选》李善注的肯定和对五臣注的鄙弃,对《文选》自身的评价见于《题文选》:
舟中读《文选》,恨其编次无法,去取失当。
齐、梁文章衰陋,而萧统尤为卑弱,《文选引》,斯可见矣。
如李陵、苏武五言,皆伪而不能去。
观渊明集,可喜者甚多,而独取数首。
以知其余人忽遗者甚多矣。
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
[]
在这段话中,苏轼言《文选》“编次无法,去取失当”,萧统“尤为卑弱”,并举出两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是苏李诗为伪诗,萧统将其入选;二是陶渊明作品价值很高而《文选》选取太少。
这一说法粗看之下似乎有理,但若细加分析,当中却是颇有可斟酌之处的。
一、有关“苏李诗”真伪在梁代的普遍看法辨析
苏轼认为,苏李诗为伪诗而萧统不能明加辨析,是其“去取失当”的表现。
苏李诗为伪诗在今日已是大多数学者的共识,以此观之,苏轼这一评价确有其道理所在。
但必须要看到的是,在对一些事物现象作出评价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而以后世的
标准去做判断。
故要正确评断萧统《文选》不去苏李诗的问题,是时其他文人对苏李诗真伪的看法是不能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