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人卫版上册笔记
分析化学学习笔记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1.1 概述 一.定量分析过程任务:测定物质中某种或某些组分的含量。
步骤:①取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②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
③分离及测定。
④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
二.分析试样的制备及分解 1.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2d k m Q ⨯≥k :缩分常数的经验值,试样均匀度越差,k 越大,通常k 为1~05.02-⋅mm kg 。
kgm Q 2.7362.062.02=⨯=⨯≥2.试样的分解:①溶解法:溶剂为水、酸、碱、混合酸等 ②熔融法:三.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1.待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 2.待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①固体试样:S B m m =ω1-⋅g g μ(610-);1-⋅g ng (910-);1-⋅g pg (1210-)②液体试样:a.物质的量浓度:1-⋅L molb.质量摩尔浓度:待测组分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单位:1-⋅kg mol c.质量分数:量纲为1 d.体积分数: e 摩尔分数:f.质量浓度:单位体积中某种物质的质量,1-⋅L mg 、1-⋅L g μ③气体试样:体积分数表示。
§1.2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一.真值(T x ):某一物理量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数值。
1.理论真值:2.计量学约定真值: 这些真值可认为是知道的3.相对真值: 二.平均值(x ):n 次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in x n x x x x x 1321三.中位数M x :一组测量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一个数据即为中位数。
四.准确度和精密度:1.精密度:表各次分析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①重复性; ②再现性。
五.误差和偏差1.误差E :测定结果与真值(T x )之间的差值。
E x x T =-(E 为正值,T x x >;E 为负值,T x x <) ①绝对误差a E :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例:x =81.18%,T x =80.13% 则a E =x -T x =81.18%-80.13%=+1.05% ②相对误差:误差与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00%100⨯-=⨯=TT T a r x x x x E E2.偏差d :表测定结果与平均结果之间的差值。
第一章 绪论(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章 绪论 》
- 1/33页 -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什么是分析化学?
What
Why
为什么要学习分析化学
?
如何学习分析化学?
How
《 第一章 绪论 》
- 2/33页 -
目录
CATALOG
0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及其特点
02 分析化学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实验性强 :
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性强:
涉及化学、生物、电学、光学、计 算机等,体现能力与素质。
分析化学工作者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 第一章 绪论 》
特点
- 7/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1991年IUPAC国际分析科学会议主席E.NIKI 教授所说,21世纪是光明还是黑暗取决于人类 在能源与资源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环 境科学四大领域的进步,而取得这些领域进步 的关键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分析科学。
《 第一章 绪论 》
- 30/35页 -
教学要求和成绩评价
掌握
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
掌握
分析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培养
《 第一章 绪论 》
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 作风,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 31/35页 -
习题
1、分析化学的英文名称是( )
A
A、analytical chemistry
医药卫生
临床检验:血液、尿液等指标的检测。
《 第一章 绪论 》
- 14/35页 -
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读书笔记模板
实验五氢氧化钠滴定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与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实验六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实验七硝酸银滴定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实验十一高锰酸钾滴定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实验十二双氧水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实验十三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06
实验十六高 锰酸钾溶液 吸收曲线的 绘制
05
实验十五直 接电位法测 定饮用水的 pH
实验十七维生素B12 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实验十八混合金属离 子的柱色谱分离
实验十九混合氨基酸 的纸色谱分离
实验二十磺胺类药物 的薄层色谱分离
实验一电子天平称量练习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 六注意事项 七思考题
第三节酸碱滴定液的 配制
第四节酸碱滴定法的 应用
第一节酸碱指示剂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 二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三混合指示剂
第二节酸碱滴定的类型与指示剂的选择
一一元强酸(强碱)的滴定 二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
第三节酸碱滴定液的配制
一氢氧化钠滴定液的配制 二盐酸滴定液的配制
人卫药学第七版分析化学第二章误差和数据处理
μ相同(σ1<σ2)
正态分布的特征
1.正态分布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曲线最高点,这说 明测量值的集中趋势
2.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说明正负误差出 现的概率相等
3.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和。有了和,就可以把正 态分布曲线的形状确定下来
4.当x趋向于时,曲线以x轴为渐近线,说明小误差出 现的概率大,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很大误差出现的概 率趋于零
有两组测定数据如下: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d平 甲组 0.1 0.4 0.0 -0.3 0.2 -0.2 -0.3 0.2 -0.4 0.3 0.24 乙组
问哪一组精密度好?
S甲 S乙 可见甲组数据精密度好
重复性:一个分析工作者,在一个指定的实验室中,
用同一套给定的仪器,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样品的某 物理量进行反复测量,所得测量值接近的程度。
例题:有一组五次测量值的数据如下: 39.10%, 39.12%,39.19%,39.17%,39.22% 计算置信区间 (置信度为95%)
X=[(39.10+39.12+39.19+39.17+39.22)%]/5
=39.16% S=[(Xi-X)2/(n-1)]1/2 =1-P=0.05, f=n-1=4
4.10(-0.02) 0.0050(+0.0001)/1.97(-0.04)
解:R= R/R=-0.02/4.10+0.0001/0.00500–(-0.04)/1.97
=0.035 = 3.5% R =R 0.035 = 0.035 = R - R
偶然误差的传递
✓ 极值误差法(类似系统误差)
d.可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消除
分析化学重点总结(人卫版)(仅供参考,切勿迷信)
红色字体是重点掌握,蓝色字体是熟悉内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P1):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
定性分析:鉴定试样有哪些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组成,即确定物质的组成的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测定试样某一组分或某些组分的量的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是使用较特殊仪器进行分析的方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化学定量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中试样的用量,测定物质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物理分析法:根据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如相对密度、相变温度、折射率、旋光度、及光谱特征等,不经化学反应,直接进行定性、定量、结构和形态分析的方法。
二、简答1、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分析任务(定性、定量、结构和形态);分析对象(有机和无机);测定原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试样用量(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被测组分含量(常量、微量和痕量)2、分析过程和步骤:分析任务和计划;取样;试样的制备;测定;结果的计算和表达三、真题1、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名解)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一、名词解释: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值的差。
相对误差(P7):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
偏差(P8):单个测量值与测量平均值之差称为偏差。
重复性:指在同样操作条件下,在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内由于某些实验条件改变,如时间、分析人员、仪器设备等,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重现性(P9):在不同实验室之间,有不同的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分析化学笔记
分析化学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分析化学的任务可归纳为三大方面的主要任务: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二、分析方法的分类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一、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方法1. 基本概念和公式准确度(accuracy ):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表示。
误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δ)。
μδ-=x χ-测量值,μ-真实值绝对误差可以为正值,表示测量值大于真值;也可以为负值,表示测量值小于真值。
测量值越接近真值,δ 越小。
反之,越大。
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通常以%或‰表示。
反映测量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
在分析工作中,常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分析结果。
%100%100⨯-=⨯μμμδx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也称为可定误差(determinate error )。
根据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它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操作误差三种。
特点:以固定的大小和方向出现,并具有重复性,可用加校正值的方法消除。
偶然误差(accidental error ):由一些偶然的、不可避免的原因造成的误差,也称随机误差(indeterminate error)。
特点:大小和方向(正负)都不固定;服从统计规律(正态分布);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法消除。
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免。
分析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分析化学是一门涉及有机、无机和物理化学,以及实验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科学。
它既然关乎实践与应用,也同样重视理论分析和计算。
通常,分析化学课程的上册部分讲授的知识点包括:一、分析方法1.光光度:它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原理是根据样品中分子式一致的物质的吸收发射光吸收率的不同,从而用光谱的方法将其从样品中分离出来,从而进行分析。
2.化学分析:它利用样品中特定物质的电化学性质,从而用电极把物质从样品中提纯出来,从而进行分析。
3.学反应:它利用物质之间的各种化学反应,从而将物质从样品中提纯出来,进行分析。
4.谱分析:它是一种高精度的分析手段,可以用来确定样品的结构,从而实现精确的分析。
二、分析化学的实验原理1.准曲线法:根据比较一系列结果和标准曲线拟合后,可以用来测定样品含量。
2.融点法:它可以用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从而求出样品的结构。
3.解度:它是用来检测溶液中不溶性物质含量的方法,从而求原料成份及溶解度。
4.射率法:它是通过测定样品折射率的不同,从而来求出样品的性质。
5.色反应:它是一种用于色谱分析的方法,通过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从而用来检测样品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三、分析化学的仪器1.光光度仪:它是一种用于测定样品吸收发射光的仪器,可以用来进行精确的分析。
2.位计:它可以用来测量电解质的电位,并且可以用来测量样品的溶解度和反应速率。
3.谱柱:它是一种常用于色谱技术的仪器,可以用来分离和检测样品中的特定物质。
4.谱仪:它是一种用于测定样品结构的仪器,通过质谱仪可以得出其中物质的准确结构。
以上就是有关分析化学上册知识点的介绍,从实验原理到仪器设备,均有涉及,大家可以结合平时实验及讨论,把这些知识点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分析化学 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读书笔记模板
一滴定分析的计算基础 二计算公式及应用举例
第一节溶液中的酸碱 平衡
第二节酸碱指示剂
第三节酸碱滴定曲线 及指示剂的选择
第四节酸碱标准溶液 的配制与标定
第六节非水溶液中 酸碱滴定
第五节应用实例
习题
一酸碱质子理论 二酸碱溶液中各组分的分布 三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三混合酸碱指示剂
读书笔记
这是《分析化学.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分析化学.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分析化学.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 绍。
一强酸(强碱)滴定 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 四滴定误差(终点误差)
一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二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直接滴定 二间接滴定
一溶剂的性质与作用 二溶剂的分类和选择 三非水滴定法的应用
第二节配合物在溶 液中的离解平衡
第一节 EDTA的性 质及其配合物
第三节配位滴定的 基本原理
4
第四节相关与 回归
5
习题
一系统误差 二偶然误差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 四误差的传递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一有效数字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二 t分布 三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四可疑值的取舍 五显著性检验
一相关分析 二回归分析
第一节挥发重量法 第二节萃取重量法
感谢观看
分析化学(李发美,第六版,人卫出版)
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常量组分、微量组分和痕量组分分析);分析过程和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结果计算和表达);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及其性质和任务、发展趋势以及在各领域尤其是药学中的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分析过程和步骤。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误差的传递和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基本统计概念: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t检验和F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相关与回归。
【基本要求】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及运算法则;误差传递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分析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处理变量间的关系。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基本内容】本章内容包括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曲线,指示剂,滴定误差和林邦误差计算公式,滴定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关系,与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度有关的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各种滴定方式及其适用条件;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化学平衡的处理方法:质子平衡、质量平衡和电荷平衡。
【基本要求】掌握滴定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选择指示剂的一般原则;标准溶液及其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包括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换算、试样或基准物质称取量的计算、待测物质质量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水溶液中弱酸(碱)和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的含义及分布系数的计算;质子平衡的含义及其平衡式的表达。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贴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贴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鉴定物质中含有那些组分,及物质由什么组分组成,测定各种组分的相对含量,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
今天,就从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分析方法、几大分析方法等几个角度介绍分析化学。
一、发展历史第一个重要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利用当时物理化学中的溶液化学平衡理论,动力学理论,如沉淀的生成和共沉淀现象,指示剂作用原理,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缓冲作用原理大大地丰富了分析化学的内容,并使分析化学向前迈进了一步.第二个重要阶段20世纪40 年代以后几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促进了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改变了经典分析化学以化学分析为主的局面。
原子能技术发展,半导体技术的兴起,要求分析化学能提供各种灵敏准确而快速的分析方法,如,半导体材料,有的要求纯度达99.9999999%以上,在新形势推动下,分析化学达到了迅速发展。
最显著的特点是: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和分离技术的广泛应用。
第三个重要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分析化学进入第三次变革时期。
由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发展的需要,基础理论及测试手段的完善,现代分析化学完全可能为各种物质提供组成、含量、结构、分布、形态等等全面的信息,使得微区分析、薄层分析、无损分析、瞬时追踪、在线监测及过程控制等过去的难题都迎刃而解。
分析化学广泛吸取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成为当代最富活力的学科之一。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1.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2.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定量分析的操作步骤:①取样;②试样分解和分析试液的制备;③分离及测定;④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3.按分析对象: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生物分析,环境分析等;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三、细说滴定分析法(一)对化学反应的要求:1.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2.反应要定量进行;3.反应速度较快;4.容易确定滴定终点;(二)滴定方式1.直接滴定法;2.间接滴定法;如,Ca2+沉淀为CaC2O4,再用硫酸溶解,用KMnO4滴定C2O42-,间接测定Ca2+。
(人卫第六版)分析化学(李发美著)
(人卫第六版)分析化学(李发美著)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标定浓度约为0.1mol·L-1的NaOH,欲消耗NaOH溶液20mL左右,应称取基准物质H2C2O4·2H2O多少克?其称量的相对误差能否达到0.1%?若不能,可用什么方法予以改善?解:根据方程2NaOH+H2C2O4·H2O==Na2C2O4+3H2O可知,需称取H2C2O4·H2O的质量m1为:则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0.1%,不能用H2C2O4·H2O标定0.1mol·L-1的NaOH,可以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基准物进行标定。
若改用KHC8H4O4为基准物,则有:KHC8H4O4+NaOH==KNaC8H4O4+H2O,需称取KHC8H4O4的质量为m2,则m2=0.1某0.020某204.22=0.41g由此可见,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由于其称样量较大,称量的相对误差较小(<0.1%),故测定的准确度较高。
2.用基准K2Cr2O7对Na2S2O3溶液浓度进行标定,平行测定六次,测得其浓度为0.1033、0.1060、0.1035、0.1031、0.1022和0.1037mol/L,问上述六次测定值中,0.1060是否应舍弃?它们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置信度为95%和99%时的置信限及置信区间各为多少?解:(1)(2)(3)查G临界值表,当n=6和置信度为95%时,G6,0.05=1.89,即G﹤G6,0.05,故0.1060不应舍弃。
(4)求平均值的置信限及置信区间。
根据题意,此题应求双侧置信区间,即查t检验临界值表中双侧检验的α对应的t值:①P=0.95:α=1-P=0.05;f=6-1=5;t0.05,5=2.571,则置信度为95%时的置信限为±0.0014,置信区间为0.1036±0.0014。
②P=0.99:α=1-P=0.01;f=6-1=5;t0.01,5=4.032,则置信度为99%时的置信限为0.0021,置信区间为0.1036±0.0021。
人卫版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人卫版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根据IUPAC的命名原则,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包括碳原子数、主链的碳原子编号、取代基的命名和定位等内容。
2. 极性和非极性键有机化合物的键可以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键是由于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产生的,例如C-O、C-N等键;非极性键则是由于原子之间的电负性相近产生的,例如C-C、C-H等键。
3. 电子轨道的混成电子轨道的混成决定了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化学性质。
sp混成、sp2混成和sp3混成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常见的混成方式,分别对应着三角形平面分子、三角形平面分子和四面体分子。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 烷烃和环烷烃烷烃和环烷烃都是碳原子通过单键相连的化合物,分别由直链烷烃和环烷烃组成。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分子结构简单,化学性质较为稳定。
2. 烯烃和环烯烃烯烃和环烯烃是由碳原子通过双键相连的化合物,分别由直链烯烃和环烷烃组成。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反应性,易发生加成反应、环加成反应等。
3. 芳香烃芳香烃是由苯环结构构成的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结构,具有亲电取代反应和芳香亲核取代反应。
4. 卤代烃卤代烃是由氢原子被卤素取代的有机化合物,包括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良好的亲电性,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5. 醇、醚和酚醇、醚和酚是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
醇具有羟基,可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醚具有氧原子的简单链结构,具有较好的亲电性;酚具有苯环结构,具有较好的亲电性和亲核性。
6. 醛、酮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
醛具有羰基,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酮具有羰基,也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
7. 酸、酯、酰胺和羰基化合物酸、酯、酰胺和羰基化合物是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
分析化学(李发美,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课后习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6、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0.241=d 0.242=d 12i -∑=n d s 0.281=s 0.312=s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7、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
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 =∑=n x x ②0.00121)(2i =--∑=n x x s ③0.00038==n ss④0.0012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s t nst x u8、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共振吸收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产生的谱线。
2.分配系数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c)之比。
K=C s/C m3.分离度R:是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4.化学位移δ: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进动频率,吸收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5.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或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流动相体积的数值。
6.直接电位法:是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组分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Nernst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组分活(浓)度的方法。
7.电极电位: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相界电位就是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8.离子选择电极(ISE),饱和甘汞电极(SC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红外吸收光谱发(IR),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质谱法(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9.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指示系统,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温度,溶剂,PH,时间。
10.化学位移标准物一般为四甲基硅烷(TMS),影响因素屏蔽效应和磁各向导性、氢键。
11.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
12.有机质谱中的离子: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
13.色谱法:气相(GC),液相(LC),超临界(SFC),气固(GSC),气液(GLC),液固(LSC),液液(LLC),柱(填充柱、毛细管柱、微填充柱),平面(纸、薄层TLC、薄膜)14.色谱法基本理论: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15.评价柱效: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第五章_配位滴定法(人卫版分析化学)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1.基本概念稳定常数:为一定温度时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形成常数,以KMY表示,此值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是指金属离子与其它配位剂L逐级形成MLn型配位化合物的各级形成常数。
将逐级稳定常数相乘,得到累积稳定常数。
副反应系数:表示各种型体的总浓度与能参加主反应的平衡浓度之比。
它是分布系数的倒数。
配位剂的副反应系数主要表现为酸效应系数αY(H)和共存离子效应αY(N)系数。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以αM表示,主要是溶液中除EDTA外的其他配位剂和羟基的影响。
金属指示剂:一种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的有机染料显色剂,来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
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颜色应与指示剂本身的颜色有明显区别。
金属指示剂与金属配合物(MIn)的稳定性应比金属-EDTA配合物(MY)的稳定性低。
一般要求K MY'>K MIn'>102。
最高酸度:在配位滴定的条件下,溶液酸度的最高限度。
最低酸度:金属离子发生水解的酸度。
封闭现象: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极稳定的配合物,过量的EDTA不能将其从MIn中夺取出来,以致于在计量点附近指示剂也不变色或变色不敏锐的现象。
2.基本原理(1)配位滴定法:EDTA与大多数金属离子能形成稳定配位化合物,此类配合物不仅稳定性高,且反应速度快,一般情况下,其配位比为1:1,配合物多为无色。
所以目前常用的配位滴定法就是EDTA滴定,常被用于金属离子的定量分析。
(2)准确滴定的条件:在配位滴定中,若化学计量点和指示剂的变色点ΔpM'=±0.2,将lgC×K MY'≥6 或C×K MY'≥106作为能进行准确滴定的条件,此时的终点误差在0.1%左右。
(3)酸度的控制:在配位滴定中,由于酸度对金属离子、EDTA和指示剂都可能产生影响,所以必须控制溶液的酸度,需要考虑的有:满足条件稳定常数38时的最高酸度;金属离子水解最低酸度;指示剂所处的最佳酸度等。
分析化学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分析化学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分析化学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分析化学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
2,计量点附近,被测溶液的浓度极其参数发生突变,曲线变得陡直,称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range of abruptchange in titration curve)3,指示剂的变色范围(color change interval of indicator):指示剂由一种型体颜色转变为另一型体颜色的溶液参数变化的范围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color transition point):两种型体浓度相等时溶液呈现指示剂中间过渡颜色的点选择指示剂的一般原则:指示剂的变色点尽可能接近化学计量点,或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4,滴定终点误差(titration end point error):由于指示剂的变色不恰好在化学计量点,而使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合产生的相对误差。
5,直接滴定法(direct titration)将标准溶液直接滴加到待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滴加的试剂与待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盐酸滴定氢氧化钠,重铬酸钾滴定三价铁离子)直接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a。
反应定量、完全。
b。
反应迅速.c.具有合适的确定终点的方法.6,返滴定法(back titration)/剩余滴定法(residue titration)先准确加入过量标准溶液,使与试液中的待测物质或固体试样进行反应,待反应完成以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的方法。
大一上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由网络资料和课件整理)第一章绪论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 微量组分分析:0.01%~1%; 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七、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人卫版分析化学学习要点
第三章: 第三章: 1.滴定分析基本概念 滴定分析基本概念 2.指示剂 指示剂 3.滴定方式 滴定方式 4.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 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 6.分析化学有关计算 分析化学有关计算 7.酸碱和配合物的分布系数 酸碱和配合物的分布系数 8.质子条件式的书写 质子条件式的书写 第四章: 第四章 1.pH值的计算 值的计算 2.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范围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范围 3.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的特点和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的特点和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第六章: 第六章: 1.条件电位极其影响因素 条件电位极其影响因素 2.平衡常数和电位的关系 平衡常数和电位的关系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 4.化学计量点的电位和滴定突跃的计算 化学计量点的电位和滴定突跃的计算 5.指示剂的种类 指示剂的种类 6.碘量法的方式、条件、指示剂及标准溶液 碘量法的方式、条件、 碘量法的方式 7.KMnO4法条件、指示剂及标准溶液 法条件、 8.亚硝酸钠法的指示剂、标准溶液及应用 亚硝酸钠法的指示剂、 亚硝酸钠法的指示剂 9.其他氧化还原法的特点、指示剂及应用 其他氧化还原法的特点、 其他氧化还原法的特点
4.弱酸 碱)准确滴定的条件 弱酸(碱 准确滴定的条件 弱酸 5.终点误差的计算 终点误差的计算 6.溶剂的分类及性质 溶剂的分类及性质 7.碱的滴定 碱的滴定 第五章: 第五章: 1.EDTA的性质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特点 的性质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特点 2.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3.影响配位滴定突跃的因素和计量点的 ’计 影响配位滴定突跃的因素和计量点的pM 影响配位滴定突跃的因素和计量点的 4.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条件 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条件 5.变色点时 变色点时pM’的计算 变色点时 的计算 6.终点误差计算及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的计算 终点误差计算及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的计算
分析化学知识点大一笔记
分析化学知识点大一笔记[导言]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如何定性和定量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大一学生刚开始接触分析化学的知识,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和技术可能还不太熟悉。
本篇文章将对大一分析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常用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是确定样品中存在的成分或物质的种类和类别,常用的方法有火焰试验、沉淀试验和酸碱中和反应等。
定量分析是确定样品中特定成分或物质的含量,常用的方法有滴定分析、色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等。
[滴定分析]滴定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化学实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
滴定分析依靠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来确定反应的终点,从而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滴定分析的步骤主要包括制备标准溶液、准确称量样品、滴定体系的准备和滴定计算等。
在进行滴定分析时,注意溶液的容量和浓度的准确性,以及滴定时的快慢和均匀性,这些都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色度分析]色度分析是利用物质溶液的吸收、散射或发射光的颜色变化来定量分析的方法。
色度分析经常用于测定具有高度比色性的物质,比如金属离子、染料、药物等。
色度分析的原理是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即吸光度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色度分析需要根据不同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选择合适的波长,同时校正试剂的空白吸光度。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样品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携带的质荷比来确定其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质谱仪是质谱分析的主要工具,它通过将样品中的分子或离子进行电离并加速,使其进入质谱仪的分离装置。
质谱分析的结果常以质谱图的形式呈现,可以根据峰的位置和相对强度来鉴定样品中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辐射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来确定其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变化,红外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功能团,核磁共振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
人卫版第八版分析化学
人卫版第八版分析化学引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其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学科。
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环境监测、食品安全以及医疗诊断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卫版第八版分析化学》是作为教材广泛应用于高校化学相关专业的教材,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详细分析。
内容概述《人卫版第八版分析化学》共分为八个章节,涵盖了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仪器分析与现代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分离技术与微量分析以及化学计量学等内容。
基本原理本章介绍了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包括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方法,以及样品的分析方法选择原则等内容。
仪器分析与现代分析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了常用的分析仪器和现代分析方法。
包括电位滴定法、电导滴定法、色度滴定法、比色法、光度法、荧光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等。
对于每种方法,都分别介绍了其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应用领域。
电化学分析本章介绍了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包括电解质溶液的电离、电解质溶液的电解和电导性等基本概念。
还介绍了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法、电导滴定法、极谱法等。
光谱分析本章介绍了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
对于每种方法,都详细介绍了其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应用领域。
色谱分析本章介绍了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等。
对于每种方法,都分别介绍了其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应用领域。
质谱分析本章介绍了质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包括质谱的基本概念、质谱分析的基本过程、质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常用离子化技术、质谱图的解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
分离技术与微量分析本章介绍了分离技术与微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包括溶剂萃取、气相萃取、固相萃取等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子午线电泳、毛细管电泳、薄层色谱、电泳色谱等常用的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