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卫生出版社分析化学第七版 ppt课件
人卫药学第七版分析化学第二章误差和数据处理

μ相同(σ1<σ2)
正态分布的特征
1.正态分布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曲线最高点,这说 明测量值的集中趋势
2.正态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说明正负误差出 现的概率相等
3.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和。有了和,就可以把正 态分布曲线的形状确定下来
4.当x趋向于时,曲线以x轴为渐近线,说明小误差出 现的概率大,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很大误差出现的概 率趋于零
有两组测定数据如下: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0 d平 甲组 0.1 0.4 0.0 -0.3 0.2 -0.2 -0.3 0.2 -0.4 0.3 0.24 乙组
问哪一组精密度好?
S甲 S乙 可见甲组数据精密度好
重复性:一个分析工作者,在一个指定的实验室中,
用同一套给定的仪器,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样品的某 物理量进行反复测量,所得测量值接近的程度。
例题:有一组五次测量值的数据如下: 39.10%, 39.12%,39.19%,39.17%,39.22% 计算置信区间 (置信度为95%)
X=[(39.10+39.12+39.19+39.17+39.22)%]/5
=39.16% S=[(Xi-X)2/(n-1)]1/2 =1-P=0.05, f=n-1=4
4.10(-0.02) 0.0050(+0.0001)/1.97(-0.04)
解:R= R/R=-0.02/4.10+0.0001/0.00500–(-0.04)/1.97
=0.035 = 3.5% R =R 0.035 = 0.035 = R - R
偶然误差的传递
✓ 极值误差法(类似系统误差)
d.可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消除
人卫药学第七版分析化学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
化学分析
第一节 酸碱溶液的pH计算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化学分析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滴定法是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 HA H + + A– 酸 质子 碱 酸碱的强度:分别用平衡常数Ka 、Kb表示, Ka(Kb)↑ ,酸(碱)↑;反之。 Ka和Kb之间的关系:
K a Kb K w
第四章
滴定过程中计量点前后pH值的突变
滴定突跃范围 (pH突跃范围)
突跃所在的pH范围,
即计量点前后±0.1%范围内溶液pH值的变化。 强酸碱滴定溶液:pH4.30→9.70, △pH 5.40 可选酚酞、甲基红、甲基橙为指示剂。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化学分析
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c↑, △ pH↑,可选指示剂多 例:c↑10倍,△pH↑2个单位
可略去,得:
[H
]
Κ
a
ca
最简式
一元弱碱: OH
K b cb
最简式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化学分析
多元酸(碱)溶液的pH计算
质子条件式: [H ] [HA ] 2[A
[H
2
] [OH ]
]
K
a1
[H 2 A]
2K
a2
[HA
]
K [H
w
[H
]
[H ]
K ac a
1.7 10
5
0.1000
1.3 10
3
(mol/L)
pH=2.88
人卫第七版分析化学第十五章质谱法

质谱法
仪器分析
离子电离后经加速进入磁场中,其动能 与加速电压及电荷Z有关,即
z为电荷数,e为元电荷,U为加速电压,
m为离子的质量,υ为离子被加速后的运 动速度。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二、质谱的表示方法 (一)质谱图
以质荷比(m/z)为横坐标,以相对 强度为纵坐标,并将最强的离子峰定为基 峰,强度定为100%,其他离子峰以其对基 峰的相对强度百分值表示。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EI源的优缺点:
优点:
(1)非选择性电离,只要样品能气化,电离 效率高; (2)应用最广; (3)稳定,操作简便。
缺点:
(1)样品必须能气化,不适宜难挥发、热敏 性的物质; (2)有的化合物在EI方式下分子离子不稳 定,易碎裂, 得不到分子量信息。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2.化学电离源 (chemical ionization source,CI)
化学电离法是待测物通过气相分子一离子反应来进 行的。核心是质子的转移。 CI源结构(与EI源相似):电离室(离子盒)、灯丝 (锑或钨灯丝)、离子聚焦透镜和一对磁极组成。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化学电离源常用的反应气是CH4、异 丁烷、NH3、H2O、H2或He等。在高能电子 流的轰击下,反应物(如CH4)首先被电离, 生成一次离子CH3+和CH4+· ,即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在离子源内,用电加热锑或钨丝到2000oC,产生高速的电子束
第十五章
质谱法
仪器分析
电子轰击法是通用的电离法,是使 用高能电子束从试样分子中撞出一个电 子而产生正离子,即
07 《分析化学》课件

易转化为具有 确定化学组成且性质 稳定的称量形式。
8
过 渡 页
1 概述
2 重量分析法 应用实例
3 重量分析结 果的计算
9 第二节 重量分析法应用实例
第一章
现以可溶性硫酸盐中硫的测定(氯化钡沉淀法)为例进行介绍。
通常将试样溶解酸化后,以 BaCl2 溶液为沉淀剂,将试样中的 SO42 沉淀生成 BaSO4 :
则镁的质量为
F 2M Mg M Mg2P2O7
m m M2M Mg
Mg2P2O7
Mg Mg2P2O7
0.351 5 2 24.31 0.076 77 (g) 222.6
12 第三节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第一章
例7-2 测定某矿石中铁的含量时,称取样品 0.250 0 g,经处理后其沉淀的形式为Fe(OH)3,灼烧得称量形式 Fe2O3 ,称其质量为 0.249 0 g,求此铁矿石中 Fe 和 Fe3O4 的质量分数。
解: 先计算试样中铁的质量分数。由于每一个Fe2O3 分子中含有两个Fe 原子,所以其化学因数为
则铁的质量及质量分数为
F 2M Fe M Fe2O3
2 55.84 mFe mFe2O3 F 0.249 0 159.7 0.174 1 (g)
计算 Fe3O4 的质量分数时,其化学因数为
7 第一节 概述 三、 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第一章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重量分析时,向试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所得的沉淀称为沉淀形 式。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或灼烧后得到称量形式。在此过程中,沉淀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使得沉淀形式和称 量形式不再相同。例如,测定 Fe3 时,沉淀形式是 Fe(OH)3 ,而称量形式是 Fe2O3 。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基础化学》教学指导第十二章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基础化学》教学指导第十二章第十二章滴定分析首页1基本要求[TOP]1.1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点和变色范围的概念;酸碱滴定法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的方法以及酸碱滴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1.2熟悉分析结果的误差与偏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一级标准物质等概念。
强酸与强碱滴定曲线的特点;一元弱酸、一元弱碱滴定的条件;多元酸多元碱分步滴定的条件;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基本原理;EDTA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1.3了解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应用;沉淀滴定法中Mohr法、Volhard法和Fajan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重点难点[TOP]2.1重点2.1.1.滴定分析的操作程序及计算。
2.1.2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2.1.3氧化-还原滴定法和配位滴定的一般原理。
2.2难点滴定分析的计算及各类滴定条件的选择。
3讲授学时[TOP]建议5~6学时4内容提要[TOP]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4.1第一节滴定分析原理滴定分析的概述1.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基本要求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1分析化学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形态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分析重量分析容量分析(步骤:标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准溶液的配制→标定→试样含量测定)沉淀滴定法2.适合于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条件(1)反应必须按化学方程式的计量关系定量且完全反应;(2)反应要迅速(可借助加热或加催化剂等方法);(3)无副反应发生;(4)有可靠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3.滴定分析的一般过程包括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分析组分含量测定三个主要部分。
能用于直接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物质,称为一级标准物质。
一级标准物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试剂成分应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符合;(2)纯度应很高(含量>99.9﹪);(3)性质稳定;(4)没有副反应发生;(5)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分析化学ppt课件

食品分析化学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营养成 分。
食品中有害物质分析
分析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等有害物质。
食品真实性鉴定
利用指纹图谱、代谢组学等技术鉴别食品真伪及产地 溯源。
药物分析化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过程。
药物质量控制
建立药物的质量标准,对药物进行全面质量 控制。
药物分析方法研究
开发新的药物分析方法,提高药物分析的灵 敏度和准确性。
谢谢聆听
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
研究对象
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无机物、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生物大分子以及各 类复杂体系等。
分类
根据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类。其 中,化学分析主要包括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等;仪器分析则包括光谱分析、色 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02 分析化学基本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
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多元素同时测定。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
金属元素分析、非金属元素分析等。
原子吸收光谱法
0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物质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导致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形成原子吸收
光谱。
02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
03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痕量元素分析、环境样品分析等。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01
02
03
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 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 过程。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 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第七版天然药物化学的ppt课件下载

4. 天然药物研究现状
世界各地加强天然药物研发的投入 1983-1994年,上市522种新药,44%天然来源 1984-1995,FDA,31种抗癌新药,61%天然来源 93种抗感染新药,63%天然来源
关于天然产物的学术交流日渐活跃
二、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1.定义及相关术语 2.研究对象 3.研究内容
味:辛味药(解表、理气)————挥发油 归经:
同一归经药的相同、相似化学成分 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麻黄碱————解痉——肺经
伪麻黄碱———利水——膀胱经 有效成分体内代谢动力学:
川芎——川芎嗪在肝脏、胆囊分布多——归肝、胆经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
单味药的有效成分研究 复方有效成分 ≠ 各单味药有效成分的简单加和 协同、拮抗作用 物理、化学作用 改变溶出度
2.学科真正形成阶段(19世纪)
特点二:结构鉴定以化学方法为主 氧化、还原等降解反应——推导结构 碎片合成、全合成————证明结构
2.学科真正形成阶段(19世纪)
特点三:生源合成途径、本质的揭示 生源前体的识别:萜类———MVA 生物碱——α-Aa 生源合成本质的揭示:生物细胞内多步酶促反应 有机反应理论来解释机制 生物合成物质用于结构确定
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 一次代谢产物 Primary metabolits
对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糖、脂肪、蛋白质、核酸 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氨基酸
一、一次代谢和二次代谢
二次代谢: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 并非所有植物中都存在
二次代谢产物 Secondary metabolits 对机体生命活动并非不可缺少的物质 生物碱、黄酮、萜类、蒽醌、香豆素等
分析化学AnalyticalChemistryppt课件共21页文档

1.分析化Cl学ick的to任ed务it M与as作ter用text styles
2.分析方法的分S类ecTohnirdd
level level
3.定性分析简介
Fourth level
Fifth level
4.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
5.分许化学的发展和展望
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1.1分析化学的定义: 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
3.定性分析简介
3.1有机分析和无机分析:
●有机定性分析 系统鉴定法 仪器鉴定法
● 无机定性分析
3.2 分析反应和分析反应条件:
●分析反应:是用于分离或鉴定的反应,作为分析反应 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明显的外观特征,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沉淀的 生成或溶解、有气体产生等;
2.反应应迅速,否则没有实用价值; 3.反应应尽可能的进行完全,就是为了保证分离的彻 底和反应现象的发生。
形态分析
研究物质的价态、晶态等
2.2 按分析任务分类:
● 无机分析 分析的对象是无机物
● 有机分析 分析的对象是有机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3 按原理分类:
● 化学分析: 重量分析
(本学期) 滴定分析
● 仪器分析: ➢ 电化学分析
(下学期)
➢ 光学分析 ➢ 色谱分析
2.4 按照试样用量分类:
方法
试样质量 试液体积
● 反应选择性
3.4 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
● 空白试验 是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用与分析试样相同的方法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试验。主要检查试剂、溶剂、器 皿中是否含有待测组分或有相似反应的其他组分。 ● 对照试验 是用标准物质或已知准确组分的溶液来代替试液,用 与分析试样相同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试验。目 的是检查试剂是否失效或反应条件是否正确以及实验方 法是否可靠等。
药物化学第七版第一章ppt课件

VitD3与1a-OH VitD3的代谢
HO VitD3
HO
25-OH-VitD3
肝
1,25-(OH)2-VitD3
HO
OH
OH
OH OH
肾
24,25-(OH)2-VitD3 (无活性)
HO
病毒侵染与抗病毒药物作用靶点
苏拉明、钨酸锑、 甲酸磷、叠氮胸苷
无环鸟苷、羟基丁基嘌 呤、羟基丙氧甲基鸟嘌 呤、氟磺阿糖胞苷、氟 磺阿糖尿苷
Sugar HOOC OH
Sugar HO HOOC
塞氟氯H伐原匹M他洛缬酶定丁伐G沙抗抑他-坦血C受丁血制o管氯阿体A栓剂吡托紧厄还拮格伐药贝张抗雷他沙素汀剂坦缬II普沙萘坦洛吗拉N尔多贝O-明洛受供尔体体阻药噻硝滞物吗酸剂洛甘醋尔油丁洛尔酚妥可腺肼作作滑拉乐屈素用明定用肌嗪受于酚物于药体苄血物肾明的管和上药特平作拉唑嗪
mineral, 9.10% patinal synthesis,
9.50% plant, 11.10%
synthesis, 48.90%
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发现和设计新药 *合成化学药物 *化学结构特征、理化性质、稳定性 (化学) *药理作用、毒副作用、体内代谢 (生命科学) *构效关系、药物与靶点的作用
如:盐酸硫胺(VitaminB1) 氯化-4-甲基-3[(2-甲基-4-氨基-5-嘧啶基)甲基]-5-(2-羟乙基) 噻唑嗡盐酸盐
阿司匹林:
2-(乙酰氧基)苯甲酸 2-Acetoxy benzoic Acid
HO O
OO
维生素B1
2-methyl 2-甲基
4-amino
4- 氨基
3
N
2
N
1
§2 药物命名(掌握)
分析化学第七版(仪器分析部分)

取咖啡酸,在165℃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10.00mg,加少量乙醇溶解,转移至2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取此溶液5.0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6mol/L的HCL 4mL,加水至刻度线。取此溶液于1cm比色池中,在323nm处测定吸光度为0.463,已知该波长处的927.9,求咖啡酸百分含量。
精密称取试样0.0500g,置250ml量瓶中,加入0.02mol/LHCl溶解,稀释至刻度。准确吸取2ml,稀释至100ml,以0.02mol/LHCl为空白,在263nm处用1cm吸收池测得透光率为41.7%,其摩尔吸收系数为12000,被测物摩尔质量为100.0,试计算 (263nm)和试样的百分含量。
由半中和点体积20.00ml对应的pH即为该酸的pKa值,因此
有pKa = 3.81 Ka = 1.57×10-4
8.农药保棉磷(C12H16O3PS2N3=345.36)在强碱性溶液中按下式水解。
水解产物邻氨基苯甲酸,在酸性介质中可用NaNO2标准溶液进行重氮化滴定。
滴定终点以永停滴定法指示。今称取油剂试样0.4510g,置于50ml容量瓶中,溶于苯,并用苯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溶液10.00ml置于200ml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 KOH溶液(1mol/L)水解,待水解反应完全后,用苯或氯仿萃取分离掉水解反应生成的干扰物质。将水相移入200ml烧杯中,插入两支铂电极,外加~50mV电压,用0.01010mol/L的NaNO2滴定,测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求保棉磷的百分含量。
Cx=3.99×10-4mol/L
7.下面是用NaOH标准溶液(0.1250mol/L)滴定50.00ml某一元弱酸的部分数据表。
03 《分析化学》课件

共轭碱
PO
3 4
的解离反应为
PO43 H2O
HPO42 OH
则
Kb1
Kw Ka3
1.0 1014 4.4 1013
2.3102
11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方式
二、 酸碱解离平衡 2 酸的活度和浓度
例3-3 比较同浓度的 NH3,CO32 和 HPO42 的碱性强弱及它们共轭酸的酸性强弱。
8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方式
第三章
二、 酸碱解离平衡 2 酸的活度和浓度
例3-1 已知 NH3 的 Kb 1.8 105,试求 NH3 的共轭酸 NH4+ 的 Ka 。
解: NH3 的共轭酸 NH4+ 的解离平衡常数为
Ka
Kw Kb
1.0 1014
1.8 105
5.6 1010
4
过 渡 页
1 2 3 4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指示剂
酸碱滴定法 的基本原理
酸碱滴定法 的应用
5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方式
第三章
一、 酸碱质子理论基础
1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 H 的物质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当某种酸HA 失去质
子后形成酸根A,它对质子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故 A 是碱。由于一个质子的转移,HA与 A 形成一对能互相转化
]
[HOAc][OH [OAc ]
]
[H ][OH ]
Kw
(3-2)
酸碱的强弱取决于酸碱本身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物质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Ka 就越大,其酸性 就越强;反之,酸性就越弱。
在共轭酸碱对中,如果酸越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则其共轭碱对质子的亲和力越弱,就不容易接受质子, 其碱性就越弱。若已知酸的解离平衡常数Ka ,由式(3-2)即可求出其共轭碱的解离平衡常数Kb 。
人卫药学第七版分析化学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TT/B=mB/VT
TK Cr O /Fe 2 0.005000g / ml
2 2 7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化学分析
第 三 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化学分析
一、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 化学反应:
tT + bB = cC + dD
化学计量关系 (摩尔比):
nT : nB = t : b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化学分析
滴定突跃和突跃范围
滴定突跃(abrupt
change in titration
curve) :
在化学计量点附近(计量点前后±0.1% 范围内),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所发生的 急剧变化。
突跃范围(the
range of abrupt change in titration curve) : 滴定突跃所在的范围。
化学分析
指示剂(Indicator):
通过颜色的改变来指示化学计量点到达(确 定终点)的试剂。一般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存在形 体。
滴定终点(终点)
(Titration end point, EP):
指示剂改变颜色(滴定终止)的一点。
滴定终点误差(Titration
end point error), 滴定误差(titration error,TE):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化学分析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titrimetric analysis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化学分析
滴定分析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 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 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 资源和能源科学:
– 医学和药学:药品质量控制、中草药成分的分 离和测定、新药研制、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第一章 绪 论
2. 分析化学的重要作用(2)
化学分析
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农业:土壤、化肥、农药、作物生长过程的研究 – 工业:资源的勘探、基地的选定、原料的选择、 流程的监控、成品的检验
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确定试 样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形态分析(speciation analysis):研究物 质的价态、晶态、结合态等存在状态
(现代分析技术常可同时进行多种分析)
第一章 绪 论
2. 按照分析的对象分类。
化学分析
无机分析(inorganic analysis)和有机分析 (organic analysis)
确定物质体系的化学组成、有关成分的含量,
鉴定体系中物质的结构和形态。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2. 分析化学的重要作用(1)
从
对化学学科自身发展的突出贡献
事
科
在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
研
– 生命科学: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学 究
– 材料科学:新材料的元素组成及形态分布
的 科
– 环境科学:水、空气质量,三废处理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分析化学?
是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化学分析
分 析 科 学
欧洲化学联合会的定义: “建立和应用 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获取关于物质在 空间和时间方面的组成和性质等信息的 科学”。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composition) 、 结构(chemical structures)、形态 (types of species)和含量(amount, content)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 论的科学。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第一章 绪 论 Introduction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第一章 绪 论
1. 分析化学的目的和任务
物质世界是由什么、如何组成的?
化学分析
大到宇宙,小到细胞、分子……
复杂体系,(与其他各学科共同回答这一问题)
分析化学的任务:
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获取分析数据,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测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 包括 形 态(如价态、配位态、晶型等)、结 构(空间分布)分析
–对化学物质的测定 化学和生物 活性物质瞬时跟踪监测和过程控制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解析型分析策略 整体型综合分 析策略(分析完整的生物体内的基 因、蛋白质、代谢物、通道等各类 生物元素随时间、空间的变化和相 互关联,获取复杂体系的多维综合 信息)
化学分析
分析方法
常量分析法 半微量分析法
微量分析法 超微量分析法
试样质量 >0.1 g 0.1~ 0.01 g 10~ 0.1 mg <0.1 mg
试液体积 >10 ml 10~1 ml 1~ 0.01 ml <0.01 ml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作为一门科学的分析化学的形成: 20 世纪初,以溶液四大平衡理论为基础。 化学分析法迅速发展成为系统理论和方 法。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20世 纪40~60年代,物理学与电子学的发展 促进分析化学的发展。光谱分析、极谱 分析及其理论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动力
食品分析、水分析、岩石分析、钢铁分析…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环境 分析(environmental analysis)和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与研究领域有关)
第一章 绪 论
3. 按照分析方法的原理分类(1)
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利用物质的化学反 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
础)
–电化学分析(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光谱分析(spectral analysis)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放射化学分析(radiochemica论
4. 按照试样用量分类
–提高选择性、灵敏度和智能化水平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
第一章 绪 论
1. 按照分析任务分类
化学分析
定性分析( qualitative analysis ): 鉴定 试样的组成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
定量分析( quantitative analysis): 测定 试样中组分的量
– …… 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分析化学的诞生 :18世纪,在氧化汞 形成实验中的定量测定,拉瓦锡(AL.
Lavoisier) --分析化学之父。
滴定分析的产生:直接动力是化学工业 的兴起。 18世纪时,硫酸、盐酸、苏 打和氯水是化学工业的中心产品。最早 的“滴定分析” ,法国人日夫鲁瓦测 定醋酸的浓度,将醋酸滴加入碳酸钾中。
化学定量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中试样和试剂的用量, 测定物质各组分的含量
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特征鉴定 物质的化学成分
滴定分析(titrimetric analysis )
重量分析(gravimetric analysis)
第一章 绪 论
3. 按照分析方法的原理分类(2)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使用较特殊仪 器进行分析的方法 (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
其他学科的发展是基础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分析化学: 20世纪70 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化学 计量学,各种联用技术,专家系统 ……
第一章 绪 论
化学分析
与药学相关的主要活跃领域: –联用技术 (hyphenated techniques) –生物分析(bioanalysis) –全分析 (total analysis) –化学信息学(informa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