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第六章住宅建筑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中外建筑史》是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对建筑装饰风格、建筑装饰制式及建筑装饰原理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案例导入教学,通过讲解教学、视频教学等教学手段,分析课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
加强学生对建筑史、装饰史的理解。
为之后学习建筑装饰设计类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四、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要培养学生对中外建筑史认知能力以及建筑装饰发展规律的分析能力。
因为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建筑物,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因此学生要重视综合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为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必须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并为将来成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员、设计员等职业岗位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专业能力通过对中外建筑历史的学习,能够分析中外建筑发展的规律;通过历史建筑分析各种建筑装饰风格的特点及历史背景;能够将各类建筑装饰风格应用在实际装饰工程项目中;达到能够主动分析各类建筑装饰风格的标准。
2.方法能力能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能够自主分析各种装饰材料的表现方法;能够通过对建筑装饰的分析研究其发展历史总结出今后发展的方向。
3.社会能力能根据不同环境掌握不同的材料的使用技巧;能够结合实际建筑进行风格分析;能够从多种途径查阅设计资料(如网上、书店),并能够很好的运用;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心,精进的意识;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件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中外建筑史考试重点
绪论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
5、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优点(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墙不承重,室内可自由分割;门窗可任意开设,以适应不同环境。
(3)抗震性好:榫卯连接有一定的活动性,可有效抗震。
(4)施工速度快:木材比石材更易于加工。
(5)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1)木材资源缺乏、且易遭受火灾;(2)难以满足大而复杂的空间需求。
(1)斗拱的主要构件:栱、斗、昂。
(2)四个作用:结构作用度量单位装饰作用建筑物等级的象征。
1、单体建筑的外部组成: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单体平面构成要素是间5、单体建筑的整体特征: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体建筑,平面轮廓和结构简明;真实:建筑结构一目了然;有机: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割空间的作用,有“墙倒屋不塌”之说;平面、结构、造型三者不可分割。
单体建筑的屋顶类型:(1)庑殿顶(四坡顶、四阿顶)歇山顶悬山硬山攒尖处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出发点:古代儒家、道家都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一)善择基(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隋代:宇文恺---隋代东西都城的规划、设计与营造者。
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
宋代:李诫---编修了《营造法式》,,并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
明代:蒯祥、徐杲等---明代初期建筑名家、北京宫城设计者。
蒯祥主要负责了总体规划和布局,徐杲负责了明代故宫三大殿的重建。
第一章穴居(黄河流域)代表性遗址:西安半坡村遗址大房子巢居(长江流域)构木为巢代表性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面积180多平方米)——我国已知的最早使用榫卯技术的木结构房屋。
后期演变——干阑式建筑。
原始社会小结奴隶建筑社会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是夏末都城——斟?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四合院我国已知最早最验证的四合院实例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春秋: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作为诸侯公式用过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封建社会前期秦:(1)秦咸阳的布局:摒弃传统城郭制度,在渭水南北范围广阔地区大造离宫别馆。
中外建筑史 教案第10讲 六、缤纷多姿的民居建筑
一、中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居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时间:90分钟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利苍一家生活在文最之治期,财富殷实,并藏有来自各地乃至域外的象牙、玉石、珍珠、犀角、玳瑁[dài mào]等珍稀奇物,过着仆从成群、歌舞无休的生活。
但因文帝倡导薄葬,墓中少见金、铜等贵重金属器,金郢[yǐng]称、金饼、铜钱、铜编钟及象牙、犀角、玉壁、珍珠等物,均用陶、木质明器替代。
辛追墓外椁。
原置于墓底三根方形枕木上,有盖板两层、顶板一层和底板两层。
模仿墓主生居室,由棺室与四个边厢组成,形状像“井”字,古文献称为“井椁”。
边厢总面积6.8平方米,体积9.79立方米,放置随葬品1000多件。
棺室内有四居套棺。
整椁由杉木斫 [zhuó]成,采用扣接、套榫与栓钉结合而成,其中最大的壁板长 4.84米,宽1.52米,重1.5吨。
这是迄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汉代井椁实物。
棺室放置四重漆棺,紧密套合,均用楸木(梓 zǐ木)制成,按汉礼制只有高级贵族才能享用。
套棺由外至内为:黑漆素棺、黑地彩绘漆棺、朱地彩绘漆棺、锦饰漆棺,寓意墓主灵魂由黑暗空间到天国仙府的穿越之旅。
辛追墓的木椁结构十分复杂,由枕木、椁室、盖板三部分组成。
庞大的椁室放置于3根巨大的方形枕木上,椁室由内、外壁构成四个边箱和正中的棺室,椁室中放置四重相套的木棺。
辛追墓的木椁的构造,沿袭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形式,因其椁中空如井,古代文献上称之为“井椁”,它全由粗大的杉木制成,所用木板70块均为整块木料,其中最大的一块椁板长4.88米,宽1.52米,厚0.26米,重达1.5吨。
如此巨大的木材全部用斧锛加工而成,全部以扣接、套榫相结合,没有使用一根金属钉子,工具如此简单,但彼此间却严丝合缝,着实让后人敬佩古代工匠的精湛工艺。
说罢辛追墓的构造,转而看四重木棺,由表及里,依次为黑漆素棺,黑地彩绘棺、朱地彩绘棺、锦饰内棺。
其中两副彩绘漆棺内容奇幻,风格浪漫,具有浓郁的楚文化色彩,代表汉代漆画最高水平,锦饰漆棺,是迄今唯一的发现。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从北方的雄伟宫殿到南方的精巧园林,从西北的土楼窑洞到西南的吊脚楼,每一种建筑都反映了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然而,在这多样的风格中,木构架建筑因其普遍性和适应性,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形式。
1.2 木构架的特色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它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榫卯结构将柱、梁、枋等构件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中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损害。
同时,木构架建筑施工速度快,便于维修和扩建,也易于搬迁和重组。
1.3 单体建筑的构成单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其构成包括屋顶、墙体、柱子、地面和门窗等部分。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其形式多样,如悬山、硬山、庑殿、歇山等,不同的屋顶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等级和建筑功能。
墙体主要起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柱子则是支撑屋顶和梁架的主要构件,而地面和门窗则分别起到承载和通风采光的作用。
1.4 建筑群的组合中国古代建筑往往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如宫殿、寺庙、府邸等。
建筑群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如中轴线布局、对称式布局等。
中轴线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最常见的布局方式,它以一条中轴线为基准,将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依次排列在轴线两侧,形成严谨的空间序列。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秩序观念。
1.5 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丰富多样,每种建筑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形式。
宫殿主要用于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其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寺庙用于供奉神佛和举行宗教活动,其建筑形式庄重而神秘,给人以崇敬之感。
府邸则是官员和贵族的住宅,其布局严谨、装饰精美,展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此外,还有园林、陵墓、桥梁等建筑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考研重点、建筑《中国建筑史》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中国建筑史在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中应属于基础课。
通过中国建筑史的学习,了解中国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新一代建筑总是在上代建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去粗取精,继承革新的情况下产生的。
给初学建筑设计的人树立一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较为正确和全面的学习和创作的方法与观点。
为后续专业课,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课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建筑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的目标与要求1.了解中国建筑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2.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建筑实例,能区别不同历史期的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
3.掌握掌握中国建筑传统技术在不同时期的成就。
4.运用所学的建筑历史知识,对建筑物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与鉴别。
5.批判的继承和正确的认识中国优秀的建筑遗产和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用《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参考书:(1)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华夏意匠》李允F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重印(3) 《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刘敦桢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 《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 《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第一章,古代建筑各历史时期的形成背景与主要成就。
考核内容: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成就。
第二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考核内容:对现存历史城市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宫殿、坛庙和陵墓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考核内容:通过现在著名建筑实例,检查学生的记忆,认识和分析批判能力。
第四章,宗教建筑的形成及其重要建筑实例。
中外建筑历史06216重点归纳
第一章溯源原始建筑艺术一原始小木屋的意义二居住建筑的基本形式1 德国存在主义海格尔:建筑的本质让人类安居2 穴居(洞穴)巢居(大树)北方穴居西安半坡西北窑洞南方巢居浙江余姚河姆渡云南干阑式3 居住建筑三种主要形式:穴居巢居湖居三原始聚落和巨石建筑1 原始聚落基辅特里波里新石器时代村落环绕氏族公社印度尼西亚爪哇村庄2 原始纪念性建筑(巨石建筑):石柱、列石、石环、石台石台象征永恒最初墓葬(1)布列塔尼石柱法国D 4.28 H 19.2 260t(2)索尔兹伯里石环英国原始神庙的雏形H 5 D32 5座门状石塔(3)马耳他岛史前神庙3000BC两个小庙圆形前院巨石堆筑四小结1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在建筑房屋的时就离不开技术、形象。
功能2 建筑的基本结构方式:梁架、拱券第二章中西建筑艺术总体特征1 中西方艺术差异:稳定&变革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院落传统夏朝----明清承上启下西方变革的多样性否定之否定2 archi 首要第一位tect 制造者工作者建筑师第一位的制造者Architecture 首要的工作一传统指向与创新求变1 《周礼冬官》中国建筑最早的祖宗之法,原书散逸,汉代《考工记》代之2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3 敬重祖宗恪守礼制的思想立面三段式台阶屋身大屋顶平面单体和院落沿纵深扩展层层相套的院落空间4 斗拱风格汉魏古拙;唐辽遒劲;两宋舒展;明清柔靡5 大屋顶越来越高陡、出檐越来越小6 西方古典建筑肇始希腊古典时期(5B C-4B C)设计思想古典美学主要造型特征古典柱式主要建筑材料石材二天地之间的不同回响1.简述中西方建筑的发展差异。
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和院落空间传统从夏朝开始一直演绎至明清,这种发展是有序的、承上启下的渐进,而西方建筑的发展则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过程,在批判中创新,表现出风格变革的多样性。
中外建筑史--中国古代住宅建筑 PPT课件
A、靠山窑: 豫西地区丘陵起伏,地形变化极大,借助 天 然的崖面,沿着陡壁即可开凿靠山窑。每间窑的 尺度为 3.5米X6米左右。正面以砖护面。
B、地坑(天井)窑
下沉式窑洞。从 平地往下挖,深 5米 以上,宽达20米; 一户一个天井,天 井四壁皆可开窑, 天井当中有渗水井。 在洞口部位用砖砌 筑护坡墙。
“巢 ” 、 “穴 ”
(2)在漫长的石器时代,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居 民点。从新石器时期出土的大量遗址如浙江余姚 河姆渡遗址、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等中可以看出, 人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条件,利用工具 改造自己的居住生存环境。
半坡人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
(3)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手工 业、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居民点细化,出现了城 市型居民点和农村型居民点。在不同的的居民点 根据居住要求和社会等级等不同,住宅类型也丰 富起来。
(4)有文献记载的住宅 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 期,根据《仪礼》记载 ,春秋时期士大夫的住 宅由庭院组成,入口有 屋3间,明间为门,左右 次间为塾;门内为庭院 ,上方为堂,既为生活 起居之用,又是会见宾 客、举行仪式的地方; 堂左右为厢;堂后为寝
陕 西 凤 雏 西 周 遗 址
(5)汉代的住宅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继承 传统的庭院式,规模较小的住宅有三合院,L形 住房和围墙形成的“口”字形及前后院形成的“日”字 形院等。
(7)隋唐五代时期住宅,住宅仍常用直棂窗绕成 庭院。宅第大门有些采用乌头门形式,有些仍用 庑殿顶。庭院有对称的,有不对称的,住宅的正 厅多为敞厅式的堂屋。
敦煌石窟第23窟壁画
敦煌石窟第85窟壁画
乌头门
展子虔《游春图》 中四合院住宅
(8)宋辽金元时期住宅形制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 居住建筑的形态差别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空间 布局及经济和文化上。自宋代街巷制代替里坊制, 城市住宅呈现多样化。农村草舍,城市瓦屋。
[优质文档]中外建筑史考试重点及复习资料
中外建筑史重点第四章:古代希腊的建筑第五章一:圣地与庙宇建筑的型制及特点(包括庙宇平面形制隆重程度及典型实例)圣地:德尔菲的阿波罗圣地(公元前5世纪)位于狭窄而陡峭的陡坡上宽度不足14米,两侧是250——300高的壁立悬崖 庙宇:形制,围廊式,两进围廊式,假两进围廊式。
海神波塞顿庙(公元前444)是围廊式庙宇的最高成就。
公元6世纪的以佛所第一个神阿丹密斯庙(台基尺寸55.10m 乘以109.20m )萨默斯的第三个天后赫拉庙(54.58m 乘以110.5m )都是两进围廊式 (41页) 二;希腊三柱式的特点及风格(包括默画出三种柱式简图)以及柱式产生的原因; 【多利克, 爱奥尼 ,科林斯 】 1、风格:独立性、一贯性、稳定性 2、特点:【多利克】没有柱础,比例粗壮;开间小;檐部较重;柱头简单刚挺倒立的圆锥台;外轮廓上举;及少线角;收分和卷杀都较为明显。
【爱奥尼】有柱础,比例修长;开间较宽;檐部较轻;柱头精巧柔和的旋涡,外轮廓下垂;多种复合的曲面线角。
【科林斯】其柱头为倒钟形,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
3、产生的原因:1)古希腊建筑的结构和技术发生变化,采用柱式系统,发展梁式结构 2)装饰雕刻与建筑密切结合 三:雅典卫城的主要内容及建筑成就(包括绘制帕提农神庙外观或立面)(53页) 1、主要内容;卫城布局特点;a筑安排顺应地势、主次分明b2.建筑成就; 第五章:古代罗马的建筑一:各种建筑类型及建筑特点(包括古典柱式的概念,对于{5}种柱式的发展以及新形成的柱式构图形式<如券柱式>等内容); 1、建筑类型: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
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寺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
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2、特点: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中外建筑史资料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5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中外建筑史资料(按章节顺序)
商:①青铜工业纯熟;②、建筑技术提高、城市出现;③、夯土技术纯熟。
【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
西周:①、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平面一—我国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
②、瓦的发明和使用一一西周中晚期:数量增多,质量提高并且出现了半瓦当。
③、铺地房砖春秋:①铁器和耕牛使用;②瓦普遍使用:③高的建筑出现;④开始使用砖[砖仅用于防水.潮.铺地一一明朝广泛用于砌墙;⑤建筑装饰与色彩更为发展。
战国:装修用的砖出现一一技术水平提高秦:长城汉:①`木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券有很大发展[西汉一一东汉纵联拱成为主流.砖.穹窿顶。
②.抬梁式和穿斗式木结构形成。
③斗拱已普遍使用,形式不统一;[西汉]创造了楔形和有榫的砖。
④.屋顶形式多样、悬山、庑殿、歇山、囤顶;⑤/石建筑迅猛发展。
三国·晋·南北朝:①.佛教建筑发达,高层佛塔出现,石窟·佛像·壁画巨大发展。
⑵.佛寺·佛塔·石窟③.山水园林有所发展【秦汉时兴起】北魏:洛阳永宁寺最大。
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现存最早的佛塔。
北方十六国:①.垂足而坐的高坐具─方凳·圆凳·椅子。
②.石刻技术提高。
隋:①.兴建都城─大兴城和寺都洛阳城;[古代最大的城市]②.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石拱桥【或者空腹拱桥】李春汉设计修建,它比西方的早1200年。
唐:规模宏大;建筑群处理的逾越成熟,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有专业技术人才,规划完整,改变纵横对寸,突出主题,利用地形,环境】。
【长安城】: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砖石塔的广泛使用】;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水平成熟、实用与装饰与美得结合。
宋: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表现:①.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里坊制和夜禁改变】②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李诫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一一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开支,保证工程质量】③、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的空间层次。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与细部演变古代中国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共为世界六支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
地理位置独特2.人口众多3.没有遭到古代中国建筑一脉相承,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是:1.外族人毁灭性的入侵,异己或被同化或被驱逐。
外来影响和冲击减弱。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建筑体系。
(在汉代已经基本形成,到唐代已经到达成熟阶段。
如:古代中国最古老的木构架建筑是——唐晚期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简介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木构架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第二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与缺陷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1. 材料来源广泛:(古代森林茂密;树木可再生)2. 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优异、适应性强:(由于木构架采用榫卯结构,地震力的作用下允许有一定的变形。
木材本身具有柔韧性,能够最大程度的消减地震力的破环程度,@木构建筑中分隔空间的墙体是自承重墙体,可以进行自由的分割,灵活性大,适应性强。
)3. 高度定型化、便于施工:(从唐代时期进入成熟期,民间建筑和管式建筑呈现高度程式化,尤其是官方建筑的程式化达到及其严密的程度,使用建筑模数制的方法。
) 4. 便于加工和运输(青铜,铁器)5. 利于迁移和维修(木构架采用构件组合的形式进行装配式施工,节点采用榫卯构造连接方式,拆卸性非常强。
维修替换很容易。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缺陷1. 大型材料逐渐减少:(木材生长需要时间,特殊材质的大型木材越来越少,《营造法式》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一系列节约木材的措施)2. 容易遭受自然和人为的侵袭:(虫蛀,水灾腐朽的损害,火灾的毁坏性)3. 受材料和结构所限难以建造大型建筑:(木材的承受荷载的能力有限,所以木构建筑的体量和高度与石材建筑相比受到的限制比较大)4. 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免受风雨的剥蚀,需要经常对结构构件和装饰构件表面的油漆.彩绘进行护理甚至重新修缮,日积月累,成本很高)5. 大量木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很多影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河流断水等) 第三节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特色两种基本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
《中外建筑史》习题集 - 已改解析
《中外建筑史》习题集第一章溯源——原始建筑艺术一、单项选择题1.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原始社会中国南方()形式发展的见证。
A.穴居B.湖居C.巢居D.蜂居2.西安半坡遗址是原始社会中国北方()形式发展的见证。
A.穴居B.巢居C.湖居D.蜂巢居3.印度、巴比伦和罗马人热衷于(),这种自撑式弧形结构使得建筑在跨度和高度上不断增加。
A.拱券B.梁架C.湖居D.蜂居4.原始人出于对死者的怀念,堆起象征永恒的(),形成了最初的墓葬。
A.穴居B.巢居C.湖居D.石台二、多项选择题1.《易·系辞》中的“昔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指的是原始社会的()居住形式。
A.湖居B.巢居C.穴居D.帐篷2.原始社会居住建筑了常见类型有()。
A.穴居B.巢居C.石环D.湖居3.原始巨石建筑的形式有()。
A.石柱B.列石C.石环D.石台4.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架形式是()。
A.抬梁B.穿斗C.石环D.石台三、填空题1.建筑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有两种:( ) 和( )。
2.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在建筑房屋时就离不开( )、( )和( ) 三个方面方面的因素。
3.原始社会纪念性的石柱、列石、石环、石台一般规模巨大,称为( )第二章中西建筑艺术总体特征的差异一、单项选择题1.汉代《考工记》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其中“左祖右社”是指()。
A.城市平面呈正方形B.宫殿要中轴线对称C.城市平面边长九里D.宫殿的左边(东)是祖庙,右边(西)是社禝2.汉代《考工记》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其中“前朝后市”是指()。
A.城市平面呈正方形B.宫殿南面是举行朝会,议政之所;宫殿后面是市场C.城市平面边长九里D.宫殿要中轴线对称二、填空题1.汉代( )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成为历代宫殿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法规。
中外建筑史
第六节中外建筑发展史一世界建筑发展史1建筑概述(1)建筑的起源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M。
Heidegger,1889-1976年)说:“建筑的本质是让人类安居下来。
”在长期的蒙昧和野蛮时期,为了躲避风雨、防御野兽,先民们利用天然的石块、树枝,用最简单的生产工具来进行最原始的营建活动。
这些史前建筑功能单一,且受环境条件支配,他们所创造的建筑形式是基本相似的,但它们是人类建筑创作的原点。
(2)建筑是什么建筑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意大利建筑史学家布鲁诺·赛维(Bruno Zevi)曾对建筑的意义做如下描述:“建筑的意义,几乎囊括了人类所关注事物的全部,若要确切地描述其发展过程,就等于是书写整个文化本身的历史。
”究竟什么是建筑,这一问题存在多种解释,至今仍在学术界争论着。
第一,有人认为,建筑就是空间。
建筑的空间论,既有实体又有虚空间,而且这里的虚空间是人活动的场所,实体是为虚空间而设的。
第二,在现代主义思潮盛行前的西方建筑界,往往把建筑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强调建筑的艺术性。
第三,现代著名建筑师格罗庇乌斯提出:“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
”另一位著名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也提出:“建筑是住人的机器。
”这些见解,就意味着人们对建筑有了解的认识。
建筑,首先是应当给人们提供活动的空间,而这些活动,则无疑是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两方面。
所以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认为:“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艺术。
”他承认建筑是一种艺术;但建筑又具有构成建筑物的科学性和人们使用建筑物的合理性。
不难看出,现代建筑把建筑艺术不看成是独立的纯粹的艺术,而是把这种艺术也包含在供人使用这一范畴,即满足人们的物质功能需求。
中外建筑史 -6近代建筑
里弄住宅
最早于19世纪50~60年代出现在上海,是从欧洲输
入的密集居住方式;
后来汉口、南京、天津、福州、青岛等地也相继在
租界、码头、商业中心附近形成里弄住宅区。
上海的里弄住宅按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需要分为石
库门里弄、新式里弄、花园里弄和公寓式里弄。
特点:里弄住宅布局紧凑,用地节约,空间利用充
——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1919~1937) ①上海、天津、北京、南京等大城市和一些 省会城市,建筑活动日益增多。 ②上海、天津、广州、汉口和东北的一些城 市,新建了一批近代化水平较高的高楼大厦。 ③不只是单纯地引进西方建筑,而且是结合 中国实际创作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建筑。
外滩20号沙逊大厦
以上。
这些高层公寓多位于交通方便的地段,以不同间数
的单元组成标准层,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 等先进结构,设有电梯、暖气、煤气、热水等设备, 有的底层为商店,有的有中西餐厅等服务设施,外 观多为简洁的摩天楼形式。
例如上海百老汇大厦(现上海大厦)高21层,上海毕
卡地公寓(现衡山公寓)高15层。
房舍宽敞,有大片绿地,建筑多为一、二层楼的砖(石)木
结构;设备考究,装饰豪华,外观大多为法、英、德等国的 府邸形式,居住者主要是外国官员和资本家。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上层人物也开始仿建。 ,建造数量增多。 同文宅。
20年代以后,从豪华型独院式高级住宅转向舒适型花园住宅 实例:近代实业家张蹇在南通建造的“濠南别业”;上海吴
青岛提督公署
江苏省咨议局
1.
行政建筑和会堂建筑
从20年代后期起:
国民党政府在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造了一批办公楼和
大会堂;
如上海市政府大楼,南京外交部大楼、交通部大楼,南京
中外建筑史笔记精华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一 .名词及条目①,L 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②,J 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③,L 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④,J 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⑤,L 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6,J伏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7,L合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8 ,J螭首: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9 ,L<<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10,J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11,L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12,J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13,L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14,J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15,L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16,J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17,L砚窝石: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抗台阶推力.18,J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19,L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20,J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21,L檐不过步: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22,J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23,L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25,L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26,J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27,L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28,J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29,L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30,J墀(音池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为墀头.31,L霸王拳: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式样.32,J雀台: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椽头半斗口,称为雀台.33,L槅扇: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34,J借景: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体现,属于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中扩大空间的手法中"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外景被看到,借鉴到园中)35,L平身科: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既为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没有受力.36,J角科: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37,L柱头科: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38,J间的名称:建筑中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的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其左右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39,L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40,J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41,L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42,J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外建筑史资料整理一、选择题与填空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殷墟,是最重要的晚商遗址。
其建筑方正整齐,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都城——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最早的木构建筑物——最早的建筑物——最大的园林——1 中国最早的四合院——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最早使用瓦片的——陕西岐山凤雏村的西周遗址中222唯一的12边形的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3 砖最早使用于——在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西周早期)和陕西扶风召陈遗址(西周中晚期)出土了铺地方砖,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主要应用于地下)4胡夫金字塔塔高146.6米,底边长230.35米,现在高的尺寸为137.0米原有的5罗马万神庙平面圆形,穹顶直径为:43.3米,顶端高度为43.3米,顶穹中央开设一个直径为8.9米的圆洞。
穹顶高度6 《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9 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10CCTV总部设计者——雷姆·库哈斯11 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因保存到丰富的圣像和彩色玻璃窗而被称为一部圣经的哥特式教堂——夏特尔主教堂以结构方式为标志:巴黎的圣德尼教堂成熟的代表:巴黎圣母院最繁荣时期的作品:韩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外10612中国建筑历史参考书目:1. 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第五版) 全国统编教材建工 2004012. 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大 200505 3.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054. 侯幼彬、李婉贞:《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建工 2002115. 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第三版) 建工2003026.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 建工 1984067. 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018.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中国书店1992129. 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0910. 计成:《园冶》(陈植注释本) (名字《园冶注释》) 建工 1988051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建工19991212. 童寯:《造园史纲》13. 陈从周:《说园》13.沈复:《浮生六记》14. 李渔:《闲情偶寄》15.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16. 张家骥:《中国建筑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0917.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建工 19860318.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建工19990919.沈福煦:《建筑历史》同济 200511外国建筑历史参考书目:1.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三版) 建工 2004042.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建工2004083. 罗小未、蔡琬英:《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同济1986014. (美)K.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035. (英)P.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第二版)建工2003086.陈志华:《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097.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建工2001088.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建工2004109. (德)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建工2005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建筑史
第六章中国古代住宅建筑
6.1 中国古代住宅建筑发展概况6.2中国住宅建筑实例
如果你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到达目的地后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6.1中国古代住宅建筑发展概况
1、人类住宅建筑的演进
(1)住宅建筑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建筑类型。
从旧石器时期的巢居、穴居开始,人类就进入了建造住宅的历史时期,而“巢”、“穴”也就成了人类建筑的雏形。
“巢”、“穴”
(2)在漫长的石器时代,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居
民点。
从新石器时期出土的大量遗址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等中可以看出,人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条件,利用工具改造自己的居住生存环境。
半坡人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
(3)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离。
居民点细化,出现了城市型居民点和农村型居民点。
在不同的的居民点根据居住要求和社会等级等不同,住宅类型也丰富起来。
(4)有文献记载的住宅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根据《仪礼》记载,春秋时期士大夫的住宅由庭院组成,入口有屋3间,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门内为庭院,上方为堂,既为生活起居之用,又是会见宾客、举行仪式的地方;堂左右为厢;堂后为寝
陕西凤雏西周遗址
(5)汉代的住宅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继承传统的庭院式,规模较小的住宅有三合院,L形住房和围墙形成的“口”字形及前后院形成的“日”字形院等。
四川成都出土的画像砖
汉代另一种住宅形制是创建新制——坞壁,即平地建坞。
即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6)魏晋南北朝时期住宅建筑继承传统建筑形制,崇尚山水。
住宅由若干大型厅堂和庭院回廊组成,各建筑单元都有不同用途,不少官僚舍宅为寺,形成住宅中穿插寺庙的格局。
(7)隋唐五代时期住宅,住宅仍常用直棂窗绕成庭院。
宅第大门有些采用乌头门形式,有些仍用庑殿顶。
庭院有对称的,有不对称的,住宅的正厅多为敞厅式的堂屋。
敦煌石窟第23窟壁画敦煌石窟第85窟壁画
乌头门
展子虔《游春图》中四合院住宅
(8)宋辽金元时期住宅形制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居住建筑的形态差别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空间布局及经济和文化上。
自宋代街巷制代替里坊制,城市住宅呈现多样化。
农村草舍,城市瓦屋。
《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北宋汴梁住宅:
A、平面十分自由,有院子闭合、院前设门的;
B、有沿街开店、后屋为宅的;
C、有两座或三座横列的房屋中间联以穿堂呈工字形的。
(9)明清时期住宅建筑已达到古代民居炉火纯青的程度。
北方住宅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
南方(江南地区)住宅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纵轴线布置,但方向并不一定是正南正北。
四水归堂北京四合院
随民族地区阶级不同产生很大区别,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北呈现不同风格:
2、中国住宅建筑的特点
(1)历史悠久,形式随时代变化丰富多样:中国民居绵延数千年,基本结构相对稳定,但外在形式变化多端。
(2)地域结构性强:中国古代文化多以地域性分,地域的文化特征比民族的特征强。
(3)结构是向心的:以最符合古代社会伦理的四合院形制为主。
(4)结构类型丰富:
主要的结构类型有:木构抬梁式、穿斗与混合式、竹木许多中足构干阑式、砖墙承重式、碉楼、土楼、窑洞、阿以旺、毡包等,但木构架建筑是其正统方法。
6.2中国住宅建筑典型形态(1)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舍院是北方住宅的代表,由元大都住宅形制演变而来,并于清代达到其发展的颠峰时期。
受封建宗法礼教的影响很大,按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房屋和院落,宜于反映主次明确、长幼有序的生活方式。
房屋为木构抬梁式屋架,砖墙为维护结构,不承重;住宅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上的宅之巽(xun)位,有坎宅巽门之说,讲究紫气东来,迎合吉利
风水。
整个四合院布局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宛如京城规制缩影。
其中门是分界内外、引导秩序、身份地位的体现。
四合院朴素实用,色彩以灰色屋顶和青砖为主,但在规制中仍体现出它和京城相通的尊卑分别、秩序井然和雍容大度的气质。
金柱大
门
如意门垂花门
王府大
门蛮子门广亮大
门
门当户对
(2)徽州住宅
徽州住宅是明代住宅中最具代表性的住宅。
古代徽州按风水选择村址,民居建筑群常灵活排布在山腰、山脚或山麓,村镇随地形和道路方向逐步发展,大都依山傍水或靠山近田。
徽州住宅建筑以楼层为主,一般为封闭庭院式住宅,规模不大,多以一家一宅为单位的小型住宅,大型住宅数量较少。
主要是方形或矩形的四合院、三合院,大多为二楼。
布局紧凑,装饰华美。
正房朝南面宽3间,或单侧厢房,或两侧厢房,用高大墙垣包绕,庭院狭小成为天井,楼下明间客厅,次间主房。
住宅内部木雕精美,刀法流畅,丰满华丽而不琐碎。
室内彩画淡雅醒目,既起到装饰效果,又改善了室内的亮度。
西递
(3)福建客家土楼
A、主要分布:福建、广东、赣南等
B、渊源:为逃避北方战乱而迁移南方的中原移民住宅。
C、共性:
1)土楼以祠堂为中心(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正中央);
2)无论圆、方、弧形,均是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性质;
3)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
土楼的主要类型:
圆形土楼、方形土楼、五凤形土楼、椭圆形土楼、八卦形土楼、半月形土楼。
以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最为典型。
土楼布局特点:
1)以生土墙和木构
架共同承重,围合式聚族而居,两层以上的民居。
2)圆平面直径最高
可达70米多,共四环:
中心:大厅,建祠堂,公共性场所。
内两环:平层。
最外环:底层一般为厨房、畜圈、杂用,二层为储藏粮食,三层以上为住房。
(4)窑洞
窑洞与穴居有密切的历史沿袭关系,但与穴居却有极大的区别。
我国窑洞主要分布于中原与西北的黄土地地区。
A、靠山窑:
豫西地区丘陵起伏,地形变化极大,借助天然的崖面,沿着陡壁即可开凿靠山窑。
每间窑的尺度为3.5米X6米左右。
正面以砖护面。
B、地坑(天井)窑
下沉式窑洞。
从平地往下挖,深5米以上,宽达20米;一户一个天井,天井四壁皆可开窑,天井当中有渗水井。
在洞口部位用砖砌筑护坡墙。
C、混合窑:将靠山窑与地面建筑组成一个院落,可夏居窑洞,冬住土房。
窑洞的特点是一土多用,经济,就地取材;节能(原状黄土,不用烧结);防火防噪声,维持地面绿化方面较好;顺应自然,冬暖夏凉。
但也存在着潮湿,空气不流通,排水、抗震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