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制剂性能指标国际标准化测定剖析
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农药是用于农田、果园、蔬菜园、草地、森林和草原等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治的化学物质。
农产品是指从农田、园圃或其他农业生产地区采收、采集或产生的天然农作物或动、植物产品。
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是指对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特征、药效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质量标准是保证农药及农产品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手段。
如何确定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如何进行质量检验,是保护农业生产和消费者权益的关键。
首先,农药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物理性状、化学性质、药效和安全性等方面。
物理性状包括外观、颗粒度、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包括纯度、杂质含量、分解性等。
药效是衡量农药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稀释比例、虫害死亡率等来评估。
安全性主要涉及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包括毒性、残留量等。
其次,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营养成分、外观和口感等方面。
营养成分主要指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含量的要求。
外观包括外皮的光泽度、果实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
口感指口感的柔软度、甜度、酸度、脆度等。
同时还需要关注农产品的安全性,如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
为了确保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对于农药,检验方法主要包括理化性状检验、纯度检验、药效检验和安全性检验等。
理化性状检验需要对农药的外观、颗粒度、溶解性等进行检验。
纯度检验需要检测农药的纯度和杂质含量。
药效检验通过虫害死亡率、效果持续时间等来评估农药的药效。
安全性检验需要对农药的毒性、残留量等进行检验。
对于农产品,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验、成分检验和安全性检验等。
外观检验需要对农产品的外皮、大小、形状和颜色等进行检验。
成分检验需要检测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安全性检验需要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检测。
总之,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工具。
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建立有效的检验方法和体系,能够保证农药及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
农药标准是农药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及其相应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合理规定。
农药标准按其等级和适用围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又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两种。
国家标准由各国自行制订。
我国的农药标准分为三级:企业标准、行业标准(部颁标准)和国家标准。
农药“三证”指农药准产证、农药标准证和农药登记证。
“三证”以产品为单位发放,即每种农药产品,同一种农药产品不同厂家生产,都有各自的“三证’。
农药原药的质量标准知识1、纯度纯度即原药中有效成份的含量,以百分率表示。
纯度是原药质量的主要指标,有效成分含量百分率越高质量越好。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农药原药质量标准,纯度应在90%以上。
在我国的农药质量标准中,原药的纯度一般也能达到90%以上。
纯度低的农药原药中杂质的含量就高,原药中杂质过多有以下害处:(1)可能会对作物产生药害。
2000年在省梅河口市稻田使用苄嘧磺隆出现药害,造成稻苗死亡。
苄嘧磺隆对稻苗的安全性较好,一般不会产生药害。
据初步研究表明:产生药害的原因是苄嘧磺隆中的杂质JP-003和JP-004含量超标。
(2)杂质较多会增高原药对人的毒性。
例如甲胺磷的纯品对大鼠的LD50为30mg/kg体重,而国有的厂家生产的50%甲胺磷乳油对大鼠的LD50为13.6mg/kg,说明毒性增高,其原因为甲胺磷原油中有5种杂质的含量较高,而且这5种杂质的毒性也较甲胺磷纯品的毒性为高。
(3)原药中杂质都对以有效成分分子中含有某元素或某原子团的量计算有效成分含量的化学分析法失去原有的准确度。
由于杂质中同样含有与有效成分相同的元素或原子团,使测定的结果产生偏差,不能反映原药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真实含量。
(4)原药中的杂质还给加工粉剂带来困难,因为杂质的存在使原药的凝固点下降,不易粉碎。
(5)原药的杂质能降低有效成分的稳定性,而且随着农药的使用,杂质进入环境之中,造成污染。
农药质量检验的常规方法与检测技术
农药质量检验的常规方法与检测技术农药是农田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其中之一就是农药残留问题。
因此,对农药的质量进行检验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农药质量检验的常规方法与检测技术。
农药质量检验的常规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测定、化学成分分析和生物活性测定等。
外观检查可以通过观察农药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初步判断农药是否存在异常。
物理性能测定主要包括密度、粒度、溶解度等参数的测试,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判断农药的质地和理化性质是否合格。
化学成分分析是农药质量检验的核心部分,包括主要成分含量测定、杂质检测和残留物分析等。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色谱法、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生物活性测定是通过对农药的毒力、稳定性、效价等进行测试,来评估农药的活性和效果。
除了常规方法外,农药质量检验还需要运用一些先进的检测技术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其中之一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测定多种成分。
核磁共振技术(NMR)也被广泛应用于农药质量检验中,该技术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和质量定量数据。
光谱技术,如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也可以用于农药的快速检测。
生物传感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农药检测方法,它利用生物体的特性对农药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好的特点。
在农药质量检验中,还应注重采样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采样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采样应从不同部位、不同深度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器具应进行洗净和消毒,以防止污染。
在实际操作中,农药质量检验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检测标准和规程。
如我国农药残留检测的国家标准《农产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GB 2763-2019)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农药残留的限量要求,指导检验人员进行各项检测工作。
综上所述,农药质量检验的常规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测定、化学成分分析和生物活性测定等。
农药剂型部分国家标准附件
(附1)农药国家标准概述一与农药剂型相关的控制项目1. 粉剂(DP)1)水分含量2)细度(通过75μm试验筛)3)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4)其他2. 可湿性粉剂(WP)1)水分含量2)酸碱度(以H2SO4或NaOH计)或pH范围3)悬浮率4)湿润时间5)细度(通过45μm试验筛)6)其他4. 颗粒剂(GR)1)水分含量2)松密度和堆密度(视需要)3)酸碱度(以H2SO4或N a OH计)或pH范围4)粒度范围5)脱落率或强度6)其他二、制剂的质量标准概述1. 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含量是农药制剂中最重要的指标,以质量百分数g/㎏或g/L表示。
有效成分是指农药产品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定化学结构成分。
生物活性系指对昆虫、螨、病菌、鼠、杂草等有害生物的行为、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机制的干扰、破坏、杀伤作用,还包括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FAO对农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允许在标明含量上下一定范围内变化,例如50g/kg(±10%)。
我国的标准要求为应不低于标明含量,近年也有允许在标明含量上下一定范围内变化的趋势。
2. 粉粒细度粉剂类农药制剂(粉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干悬浮剂、粒剂)质量指标之一。
以能通过一定筛目的百分率表示。
如日本、美国规定粉剂的细度为98%通过45微米筛(325目筛)。
我国目前对大多数粉剂只要求95%通过75微米筛(200目筛)。
粉剂的药效和细度有密切的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药效与粒径成反比,触杀性杀虫剂的粉粒愈小,则每单位重量的药剂与虫体接触面愈大,触杀效果也就越好。
在胃毒性农药中,药粒愈小,愈易为害虫吞食,食后亦较易被肠道吸收而发挥毒效。
但药粒过细,有效成分挥发加快,药效期缩短,喷药时飘移严重,反而会降低药效,并对环境不利。
因此,在确定粉剂的细度时,应根据原药特性、加工设备条件和施药机械水平,确定合适的粒径。
3. 容重容重是粉剂的质量指标之一。
容重即每单位容积内粉体的质量(克/毫升),又称表现比重。
33种农药残留检测指标
33种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产品种植或储存过程中,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下来的现象。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都带来一定风险。
因此,准确检测农药残留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33种常见的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并探讨其应用和意义。
1. 杀虫剂类检测指标杀虫剂是用来杀灭或控制害虫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杀虫剂类检测指标包括有机磷农药残留、氯氰菊酯、拟除虫菊酯、吡虫啉等。
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有效评估农产品中害虫防治的效果,确保食品安全。
2. 杀菌剂类检测指标杀菌剂是用于防止植物病原菌传播和感染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杀菌剂类检测指标包括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
合理使用和控制这些杀菌剂的残留水平,可以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3. 基本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基本农药是指广泛用于农作物上的农药,如三唑酮、草甘膦、丙草灵等。
这些基本农药的检测对于评估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 激素类检测指标激素在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但过量使用激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常见的激素类检测指标包括瘦肉精、雌激素等。
合理控制激素的使用和残留水平,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5. 除草剂类检测指标除草剂是用来控制杂草生长的化学物质,常见的除草剂类检测指标包括草甘膦、草双膦等。
合理使用除草剂,降低其残留水平,有助于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消费者的健康。
6. 杀线虫剂类检测指标杀线虫剂是用来控制植物线虫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杀线虫剂类检测指标包括阿维菌素、多菌灵等。
合理使用这些杀线虫剂,并控制其残留水平,有助于保护农作物免受线虫的侵害。
7. 防腐剂类检测指标防腐剂是用来防止农产品因细菌、真菌污染而腐烂变质的化学物质,常见的防腐剂类检测指标包括硫代硫酸钠、甲酚等。
合理使用防腐剂,并控制其残留水平,保障产品品质和消费者的健康。
总结:农药残留检测指标的准确性和参考值的合理控制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不仅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还需要根据国内产业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95%草甘膦原药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结果
草甘膦是一种常见的除草剂,它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杂草防治。
草甘膦原药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和有效利用的重要环节。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草甘膦原药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结果进行详细介绍。
一、草甘膦原药质量控制指标1. 外观与性状:草甘膦原药应为白色结晶性固体,无杂质和异物。
2. 含量:草甘膦原药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3. 溶解度:草甘膦原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 残留溶剂:草甘膦原药中的残留溶剂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出规定限量。
5. 残留杂质:草甘膦原药中的残留杂质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得超出规定限量。
二、草甘膦原药质量检测结果经过实验室检测,对多批次草甘膦原药的质量进行了检测,得到以下结果:1. 草甘膦原药外观与性状符合要求,为白色结晶性固体,无杂质和异物。
2. 草甘膦原药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未发现含量不足或超标情况。
3. 草甘膦原药在水中的溶解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 草甘膦原药中的残留溶剂和残留杂质均未超出规定限量,符合国家标准。
三、结论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草甘膦原药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可以保证其安全和有效性。
我公司将继续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草甘膦原药,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以上是有关草甘膦原药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结果的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和广大用户有所帮助。
感谢各位的阅读!(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报告可能因检测标准、结果以及生产企业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草甘膦原药的质量控制和检测结果,我们不仅要关注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情况,还需要关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我们将继续探讨草甘膦原药的实际应用效果、安全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草甘膦原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经过多次田间试验和实际应用,草甘膦原药在杂草防治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它能够对多种广泛分布的杂草进行有效控制,包括一些对其他除草剂具有耐药性的杂草。
农药原药和制剂理化测定的国际方法——CIPAC方法
第 2期
王 以燕等 :农药原药和制剂理化测定 的国际方法
卯 加
・ 3 3・
钾犍
2 O
2l
MT 2 3 Mi s c i b i l i t y wi t h h y d r o c a r b o n o i 1
MT 2 4 P h o s p h o r u s ( V、 o x i d e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MT 2 7 Ma t ri e a l i n s o l u b l e a c e t o n e MT 2 8 Di me d o n e d e r i v a t i v e MT 2 9 S u l p h a t e d a s h
MT 2 3 与烃 油的 互溶 性 MT 2 4 五氧化 二磷 MT 2 5 发芽试 验 用沙 MT 2 6 J o n h I n n e s c o m p o s t ( 约翰 英纳 斯研 究 中心) 堆肥 : 2 6 . 1 籽 苗肥 一 有肥 料 ,2 6 . 2籽苗 肥. 无肥 料 MT2 7 丙酮不 溶物 MT2 8双 甲酮 衍 生法
指 标和 测 定方法 的标 准 。
理化 控制 项 目测 定方法 的题 目介 绍给 大家 ( 见表 1 ) ,
表 1 农药原药和制剂 的理化项 目测定方法名单
作 者 简介 :王 以燕 ,女 ,北 京 人 ,研 究 员 ,主要 从事 农药 登记 管理 和农 药标 准化 工作 。E - ma i l :w y y i c a ma @s i n a . C O n。 r 通讯 作者 :李 友顺 ( 1 9 7 3 -) ,男 ,湖 北人 ,博 士,主 要 从事农 药 分析检 测 工作 。E - ma i l :y o u s h u n l i @1 6 3 . c o m。 收稿 日期:2 0 1 2 — 1 0 — 1 1 。
原药有效成分含量设定最低值_农药产品质量控制项目解读
存的稳定性,或避免原药(或母药)因含 水量高而影响制剂的加工。适用于原 药、母药及一些非水性化制剂。
悬浮率 FAO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胶
囊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规定了悬浮率 指标,其目的是保证有足够量的活性 组分均匀地分布在悬浮液中,在施药 时,喷雾药液是一个均匀的混合液。 一般要求不低于60%,越高越好。
允许波动范围表
标明含量X (%或g/100mL,20°C ±2°C)
X≤2.5
±25% X (非均匀制剂,如GR、WG等) 2.5<X≤10 10<X≤25 25<X≤50 X>50
允许波动范围
±15% X(均匀制剂,如EC、SC、SL等)
±10% X ±6% X ±5% X ±2.5% 或2.5g/100mL
间,制剂的物理性质,以及相关的分 散性、颗粒性质无不良的影响(所有液 体制剂)。如产品不在寒冷地区生产、
55 2009年3月 监督与选择
剂,是限制药液灌入喷雾器械中产生 泡沫的数量。如果泡沫量过多,势必 造成喷洒的药液有效成分含量的不均 匀,从而影响施药效果。
粒度范围 为了保证颗粒剂中有可接受的
比例处于适当的粒径范围内,避免产 品在运输或处置过程中大、小颗粒上 下分离,确保机械施药时流速均匀。 FAO规定要求不低于85%的量在标称的 粒径范围内。
贮存、销售和使用,可不必去做低温 稳定性试验。要求:在0℃±2℃贮存 7天,制剂必须仍满足有关项目的要 求,即初始分散性、乳液稳定性或悬 浮液的稳定性和湿筛试验。分离出的 固体和液体的最大允许值为0.3mL。
热贮稳定性 确保在高温贮存时对产品的性
能无负面影响,并评价产品在常温 下长期贮存时有效成分含量、相关 杂质含量以及相关物理性质变化。 一般要求在54℃±2℃条件下贮存 14天后,制剂仍须满足相关检验项 目要求,如有效成分含量、悬浮率 等,物理性质变化不得超出可能对 使用和(或)安全有负面影响的范 围。当制剂既不适宜也不打算在炎 热 气 候 使 用 , 以及高温对制剂有负面 影响时,可以变更试验条件。当制剂 装在水溶性袋中,避免试验温度超过 50℃是必要的;同样对卫生杀虫剂, 如气雾剂(AE)也是必要的。替代 的条件可以是:45℃±2℃,6 周; 40℃±2℃,8 周;35℃±2℃,12 周; 30℃±2℃,18 周。
农药筛析试验方法-最新国标
农药筛析试验方法警告: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1 范围本文件描述了农药筛析试验测定的原理、仪器和材料以及试验步骤。
本文件适用于农药粉剂、农药颗粒剂、农药可湿性粉剂和农药悬浮剂等制剂中筛析试验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试验方法4.1 湿筛试验4.1.1 原理将称好的试样,置于烧杯中润湿、搅拌,倒入试验筛中,用平缓的自来水流直接冲洗,将筛中残余物转移至表面皿中,干燥残余物,称重,计算通过率。
4.1.2 仪器和材料4.1.2.1 标准筛:直径20 cm ,孔径为75 μm。
4.1.2.2 磁力搅拌器带转子。
4.1.2.3 烘箱:控温精度为±2 ℃。
4.1.2.4 天平:精度为0.01 g。
4.1.2.5 烧杯:250 mL。
4.1.2.6 橡胶软管:内径10 mm。
4.1.2.7 表面皿:直径12 mm。
4.1.2.8 干燥器。
称取10 g (精确至0.01g )被试物于250 ml 烧杯中,加入100 ml 自来水,静置60 s ,然后用磁力搅拌器搅拌5 min 。
4.1.3.2 湿筛4.1.3试验步骤4.1.3.1样品润湿测定将浆液转移到筛中并用自来水(5~15 ℃)冲洗。
用内径为10 mm 的橡皮管导出的平缓自来水冲洗筛上的被试物,水流速度控制在4 L/min ~5 L/min ,持续冲洗至可见残余物量保持恒定(最长为10 min )。
保持水流与筛子表面距离2 cm ~5 cm ,用水将残余物引至筛网中心,用洗瓶中去离子水将筛中残余物转移至已称重的表面皿中,于70℃(或根据产品的物化性能、采用其他适当的温度)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精确至0.01g 。
4.1.3.3 数据处理试样的通过率按式(1)计算:w 1=m 1−m 2m 1×100.......................................(1) 式中:w 1—试样湿筛试验的通过率,%; m 1—被试物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2—残余物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
农药成分检测标准
农药成分检测标准
农药成分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工作,其标准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外关于农药成分检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抽样标准:农药成分检测的第一步是进行抽样工作,抽样标准主要包括抽样地点、抽样方法和抽样数量等要求。
2. 样品保存标准:在抽样完成后,样品的保存条件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样品保存标准一般包括温度、湿度、存放期限等方面的要求。
3. 农药成分的分析方法:农药成分的分析方法是农药检测的核心内容。
标准中应明确分析方法的选择、仪器设备要求、实验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4. 结果判定标准:在分析过程中,需要根据检测结果来判定样品是否合格。
结果判定标准一般包括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值、误差范围等指标。
5. 器械仪器的校准和验证:农药成分检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需要经过校准和验证,在标准中应明确校准和验证的方法、周期、质量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6. 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农药成分检测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标准中应明确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培训要求。
综上所述,农药成分检测标准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标准应包含抽样标准、样品保存标准、分析方法、结果判定标准、仪器校准和验证以及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等内容。
这些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健康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农药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农药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2. 掌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在农药分析中的应用。
3. 学习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农药残留是指农药在施用后,残存于植物、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微量物质。
农药残留量测定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是一种高效、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具有分离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范围广等优点。
农药样品经前处理后,进入气相色谱柱,经过柱分离,再进入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根据保留时间和质谱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1. 气相色谱仪(GC)2. 质谱仪(MS)3. 真空泵4. 热脱附仪5. 电子天平6. 氮吹仪7. 混合气体发生器试剂:1. 农药标准品:乙酰甲胺磷、乐果、敌敌畏等2. 农药样品3. 丙酮、甲醇、正己烷等有机溶剂4. 硅胶、无水硫酸钠等吸附剂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1.1 称取适量农药样品于50 mL具塞离心管中。
1.2 加入10 mL丙酮,涡旋振荡2分钟。
1.3 加入1 g无水硫酸钠,涡旋振荡2分钟。
1.4 5000 r/min离心5分钟。
1.5 吸取上清液于另一个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0 mL正己烷,涡旋振荡2分钟。
1.6 5000 r/min离心5分钟。
1.7 吸取上清液于另一个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 g无水硫酸钠,涡旋振荡2分钟。
1.8 5000 r/min离心5分钟。
1.9 将离心管中的有机相转移至10 mL具塞离心管中,氮吹仪吹至近干。
1.10 加入1 mL正己烷,涡旋振荡2分钟。
1.11 5000 r/min离心5分钟。
1.12 吸取上清液于自动进样瓶中,待测。
2. 标准溶液配制:1.1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农药标准品,用丙酮溶解,配制成1000 μg/mL的标准储备液。
1.2 根据需要,用丙酮将标准储备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分析检测农药实验报告
分析检测农药实验报告引言农药是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病害和杂草等侵害而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
然而,农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
因此,分析检测农药的实验报告对于确保农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在分析检测农药实验报告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样品采集、提取、纯化、测定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其中,样品采集是关键步骤之一,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采样时间和采样方法。
提取和纯化过程通常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和色谱分离等。
测定农药的常见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MS)和光谱分析等。
结果根据实验报告,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通过HPLC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检测到三种农药残留。
这些农药残留的浓度分别为A农药为0.05 mg/kg,B农药为0.08 mg/kg,C农药为0.03 mg/kg。
讨论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存在的农药浓度均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根据该检测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这批农产品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使用的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方法符合标准要求,并且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
然而,这些实验结果只代表了特定批次样品的情况,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农产品的安全性。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应该进行更多样品的检测和分析,并对农药残留的来源和传播进行深入研究。
此外,在农药使用方面,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药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农药残留超标,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
因此,应该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并推广绿色农药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性。
结论分析检测农药实验报告是评估农产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报告提供的数据和结果可以评估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措施。
然而,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情况,需要进行更多样品的检测和分析,并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和管理。
第五章一、CIPAC农药制剂分析方法准则
第五章农药制剂分析方法与农药残留实验室质量控制一、 C IPAC农药制剂分析方法准则(一)CIPAC 简介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的英文简称是CIPAC,它是Collaborative International Pesticides Analytical Council 的缩写, 其官方网址是: 1.CIPAC的历史CIPAC的前身是 CPAC,即欧洲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1957)。
1970年,更名为CIPAC,成为世界性组织并出版CIPAC 手册第一版;1971 在英国正式登记,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
2. CIPAC的目标与任务CIPAC的目标与任务是促进农药产品分析方法以及制剂的物理化学试验方法取得国际间一致、促进实验室内部规范操作程序、资助旨在促进上述领域工作的会议、颁布标准化分析方法、加强与其它组织间合作。
3. CIPAC会员组成CIPAC的正式会员一般为每个国家一个。
此外吸收企业和科研单位通讯员、观察员。
会员组成特点:保持与政府部门相对独立;企业界专家参与协作或研究、讨论。
4. CIPAC方法的提出与验证程序CIPAC方法的提出与验证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即:(1)组织者提出建立有关分析方法的任务, CIPAC将任务指派给某区域的PAC。
(2)组织者将详细分析方法和资料交PAC,确定试验方案。
(3)少数实验室进行小规模试验,由组织者评估其作为进一步协作研究的可能问题。
(4)交CIPAC讨论是否作为国际间协作,必要时对数据进行更细致查看。
(5)CIPAC秘书处确定协作实验室和分发样品、资料。
(6)国际协作结果交PAC讨论,通过后交CIPAC。
(7)方法连同实验数据公布;方法通过或修订。
5. CIPAC 手册颁布的分析方法CIPAC 手册颁布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CIPAC 方法(F):为获得全体成员国可以接受结果的方法; CIPAC 暂定方法(P):候选的CIPAC方法,预期经过阶段性试验可以成为CIPAC方法,或者是具有最小缺陷的然而却是目前所能获得的最好方法。
fao农药原药标准
FAO农药原药标准一、前言农药原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可持续性。
为确保农药原药的质量和安全性,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定了农药原药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的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FAO农药原药标准的主要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
二、活性成分农药原药的活性成分是决定其防治效果的关键因素。
FAO农药原药标准对活性成分的纯度、稳定性、溶解性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
活性成分的纯度应达到一定水平,以保证农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活性成分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确保农药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三、有害杂质农药原药中的有害杂质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FAO农药原药标准对有害杂质的限量进行了规定,以确保农药的安全性。
有害杂质可能来源于农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原料残留等,应通过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将其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四、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指使用农药后,在农产品、环境等中残留的农药及其降解产物。
FAO农药原药标准对农药残留的限量进行了规定,以确保农药使用后的安全间隔期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符合规定。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剂量使用,避免超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五、持久性和稳定性农药原药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是衡量其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FAO农药原药标准对农药原药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规定,以确保农药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较好的性能。
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光照、潮湿、高温等不利条件,以保持农药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六、环境影响农药原药对环境的影响也是FAO农药原药标准的重要方面。
标准要求农药原药在使用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要求。
在选择和使用农药时,应优先考虑环保型的农药原药,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法和保护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七、包装和标签包装和标签是FAO农药原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农药产品的包装和标签要求,确保消费者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农药。
fao与who农药标准
fao与who农药标准FAO与WHO农药标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农民保护作物免受害虫和病害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为了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一系列的农药标准,以指导各国在农药管理和监管方面的工作。
FAO与WHO农药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农药的毒性和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的结果,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并促进国际贸易。
这些标准包括对农药残留的最大允许量、农药使用前的安全间隔期、农药质量和标签要求等内容。
这些标准不仅适用于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也适用于食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
在农药残留的最大允许量方面,FAO与WHO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以确保食品中农药残留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这些标准是基于对农药毒性和人体摄入量的科学评估,通过严格的实验和统计分析,确定了每种农药在不同食品中的最大允许残留量。
这些标准不仅对出口食品的质量有要求,也对进口食品的安全提出了严格要求,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此外,农药使用前的安全间隔期也是FAO与WHO农药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安全间隔期是指在农药施用后,作物收获前需要经过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农药残留量会逐渐降解至安全水平,以确保收获的农产品不会含有过量的农药残留。
根据不同农药的毒性和残留特性,FAO与WHO制定了针对性的安全间隔期标准,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除了针对农药残留的要求外,FAO与WHO还对农药的质量和标签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
这些标准包括农药的纯度、稳定性、溶解度等物理化学性质的要求,以及农药标签上需要包含的信息内容。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规范农药生产和销售的行为,保障农民和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了农药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FAO与WHO农药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农药的科学评估和风险分析,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草甘膦含量检测的国家有机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草甘膦含量检测的国家有机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的使用已成为保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长期以来,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了许多潜在威胁。
因此,各国纷纷开始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以确保食品和农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本文将着重介绍我国有机产品标准中对一种重要化学农药——草甘膦的限量和检测要求。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是引言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说明文章的结构安排。
其次,将详细介绍我国有机产品标准中关于草甘膦含量检测的相关要求与解释说明。
然后,将阐述草甘膦含量检测所采用的方法与技术,并探讨其中涉及到的难点和挑战。
紧接着,该部分还将对国家有机标准中关于草甘膦限量要求进行解读与分析,并突出其背景和意义。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将总结该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果,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概述与解释说明,为读者提供关于草甘膦含量检测的国家有机标准的全面认识。
以及介绍草甘膦含量检测的方法与技术,加深对该领域难点和挑战的理解。
同时,通过对国家有机标准中对草甘膦限量要求的解读与分析,突出标准制定背景和意义。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促进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草甘膦含量检测的国家有机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2.1 国家有机标准介绍国家有机标准是指为保障农产品、食品等的质量安全以及环境保护而制定的一套评价与认证体系。
这些标准主要用来规范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及其残留物,以确保无害化和可持续性发展。
2.2 草甘膦及其应用领域简介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也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草甘膦类除草剂之一。
它通过对绿色植物特异性抑制酶的作用,阻断了杂草的氨基酸合成,从而达到控制和消除杂草的效果。
由于其高效、低毒性和易降解等优点,草甘膦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于农业领域。
第九章农药理化性能测定法
3.测定手续
(1)初始乳化性:往100 ml量筒中加入30 ±1℃标准硬水至 95ml刻度处,用量筒往水表面慢慢加入5ml乳油样品,盖 好塞子,并立即颠倒量筒一次,30 s后,目测此混合液应 自动形成100 ml均匀乳浊液,无泡沫产生。
(2)停放乳液稳定性:将量筒颠倒10次后,在不受晃动情 况下在30±1℃的恒温水浴中停放24h。在停放30 min, 2h,24h后,观测量筒上层或底部油状物、及膏状物的容 积。
(三)CIPAC(MT 36)乳液稳定性测定方法
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
1.仪器 量筒:100 ml,从100ml刻度处至量筒塞底面的 容量不大于40 ml,不小于35ml;恒温水浴:30 ±1℃, 其高度能使水面浸到直立在水浴中后的100 ml量筒的颈部。
2.试剂 标准硬水配制:将1.85g碳酸钙及0.74g氧化镁溶 于最少量的稀盐酸中,多余的盐酸在水浴上蒸发至干,残 留物用100 ml蒸馏水溶解,成为硬水母液。
但也有些农药,在酸性介质中不稳定,例如福美双、 福美锌、退菌特等;遇酸性物质就会分解。
故酸(碱)度是农药质量指标之一。其测定方法如下:
(一)酸、碱滴定法
1.试剂和溶液 丙酮:化学纯;氢氧化钠:分析纯, 0.02mol/L标准溶液;盐酸;分析纯,0.02mol/L标准溶 液:甲基红:0.2%溶液。
2.测定手续
3.仪器和安装 秒表;冷阱;广口保温瓶;冷凝器;圆底 烧瓶;支管蒸馏瓶;干燥塔;玻璃管;温度计。(见图 11—2)。
4.终点的确定 采用目测终点法时,溶液由淡黄色滴定至 转变为琥珀色即为终点,如测定有色物质或终点变化不明 显时,应采用永停电位终点法。
2,4-滴二甲胺盐原药质量标准
2,4-滴二甲胺盐是一种常见的农药原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制定了相关的质量标准。
下面将对2,4-滴二甲胺盐原药质量标准进行分析。
一、外观与性状1. 2,4-滴二甲胺盐原药应为无色或微黄色结晶固体,无异物和杂质。
2. 其性状为易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和乙醇,具有特殊的氨味。
二、纯度检验1. 含量测定2,4-滴二甲胺盐原药的有效成分含量应在90以上,未溶解的残渣不应超过0.5。
2. 杂质检验杂质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对于重金属、有机磷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
三、理化指标1. 溶解度2,4-滴二甲胺盐原药在20℃时,100g水中应溶解60g以上。
2. 熔点其熔点应在165-170℃之间,熔化过程需均匀,无明显分解。
3. 湿度应小于1.0。
四、有关污染物的限量标准1. 重金属镉、铅等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量。
2. 有机磷农药残留残留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量。
以上就是2,4-滴二甲胺盐原药的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检验项目。
正确遵循和执行这些标准,可以保证生产的2,4-滴二甲胺盐原药符合质量要求,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对于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2,4-滴二甲胺盐原药被广泛应用于除草和防治杂草,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严格执行2,4-滴二甲胺盐原药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2,4-滴二甲胺盐原药制定的质量标准,首先需要对原材料的采购进行严格把控。
生产企业应当选择正规的供应商,并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抽样检验,确保原材料的纯度和质量达标。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确保产品的纯度和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还需加强对生产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清洁,避免因生产条件不达标而影响产品质量。
为了更好地保障2,4-滴二甲胺盐原药的质量,还应加强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排放管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农药生物测定 标准
农药生物测定标准
农药生物测定的标准通常是指用于评估农药对生物的毒性效应的参考方法或准则。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农药的使用安全,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最小的潜在风险。
农药生物测定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毒性测定方法: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测定方法,用于评估农药对不同物种的短期或长期暴露的毒性效应。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了不同暴露路径和剂量水平的考虑,以及对动物行为、生理和病理变化的观察。
2. 致畸、致突变和致癌性评估方法:用于评估农药对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潜在毒性,并确定其对基因的突变和突变的潜在致癌性。
3. 生态毒理学评估方法:用于测定农药对非靶标生物(如鱼类、昆虫、蘑菇等)的毒性效应的方法。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了对生物种群和群落的潜在影响的考虑。
4.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物的含量的方法。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了样品准备、提取、纯化和测定的步骤。
5. 毒性数据评估及风险评估方法:用于评估农药毒性数据和相关信息的方法,以确定农药的安全使用水平和潜在风险。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家农药监管机构和国际农药制造商协会等机构制定和颁布。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药生物测定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共同追求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我国方法 GB/T 16150-1995 农药 粉剂、可湿性粉剂细度 测定方法:2.2 湿筛法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II 干法筛分
目的
限制未知大小的颗粒物的量。 直接使用的粉剂和颗粒剂。 CIPAC方法 MT 59.1 粉剂(DP) MT 58 颗粒剂(GR) MT170 水分散粒剂(WG)的干法筛分 通常要求干筛试验(75μ m)≥95%
16
P8
适用范围
我国方法 GB/T 16150-1995 农药粉剂、 可湿性粉剂细度测定方法:2.1 干筛法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III 粒度范围
目的
保证颗粒剂中有可接受的比例处于适当的粒径范围内,避免产品在运输或 处置过程中大、小颗粒上下分离,确保机械施药时流速均匀。 P9
MT159 颗粒剂的松密度和堆密度
MT169 水分散粒剂(WDG)的堆密度 MT186 表观密度,首选方法 无通用要求。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2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表面性质
I 润湿性
目的
保证可分散(或可溶性)以及可乳化的粉剂或颗粒剂,在喷雾器械中用水 稀释时,能够迅速润湿。 P5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4
一 原药有效成分技术等级的最低资料要求
有效成分特性
有效成分物理性质
合成工艺路线摘要 有效成分最低含量 杂质最高限量 在等于或高于1g/kg 时,提交批量分析报告 低于1g/kg 相关杂质最高限量 毒理学摘要资料 其他
适用范围
多相制剂,如颗粒剂,粉剂,悬浮剂和乳剂等。 CIPAC方法 MT 187 激光粒度分析 我国方法 尚未建立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1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分散性质
I 分散度
目的
P17
保证制剂在用水稀释时容易并迅速地分散。 悬浮剂(SC)、悬浮微囊剂(CS)和水分散粒剂(WG)。 CIPAC方法 MT 160 剂的自发分散性 我国方法 HG/T 2467.13-2003 农药水分散粒剂 产品标准编写规范:4.13 分散性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我国方法 尚未建立
18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V 抗磨性
目的
P11
保证颗粒状制剂在使用前,仍然是完整的,减少颗粒剂在运输、搬运时磨擦产 生的粉尘带来的风险,同时避免产生的粉尘和(或细粉)对应用和田间的药效影响。
13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表面性质
II 持久起泡性
目的
限制产品注入到喷雾器械中产生的泡沫量。 P6
适用范围
方法
使用前需要用水稀释的所有制剂。
CIPAC方法
我国方法 HG/T 2467.5-2003 农药悬浮剂产品标 准编写规范:4.11 持久起泡性试验
MT 47.2悬浮剂泡沫的测定
可溶性片剂(ST)和水分散片剂(WT)。 CIPAC 方法 我国方法 HG/T 2467.14-2003农药可分散片剂产 品标准编写规范:4.9 崩解时间的测定 HG/T 2467.14-2003农药可溶片剂产品 标准编写规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7
一 原药有效成分技术等级的最低资料要求
有效成分物理性质--熔点测定
1. 毛细管法 按GB 617-88《熔点范围测定通用方法》进行
双浴式熔点测定装置
b 形管熔点测定装置
8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一 原药有效成分技术等级的最低资料要求
有效成分物理性质--熔点测定
农药制剂测定的是多组分组合物所达到的最终结果;
不同制剂理化性质有其特殊性;
对农药制剂理化性质测试有多种方法;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0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密度性质
表面性质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分散性质 溶解和分解性质 贮存稳定性 流动性质 挥发性质
农药制剂性能指标国际 标准化测定
吴学民 中国农业大学
内容
引言 原药有效成分技术等级的最低资料要求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农药制剂质量提升举例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
引言
对公共卫生的考虑 和环保需要
质量保证和风险管理
统一规则
目的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VI 对种子的附着性
目的
保证给定的剂量保留在种子上并不易剥落,以减少使用时的风险和对田间 药效的负面影响。 P13
适用范围
所有种子处理剂。 CIPAC方法 我国方法 GB/T 17768-1999 悬浮种衣剂产品标 准编写规范:4.9 成膜性的测定,4.10 包衣均匀度的测定,4.11 包衣脱落率 的测定
20
MT83(种子处理粉剂的种子附着 性试验)可能适用 MT194 对于处理过的种子的附着 性 无通用要求。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VII 粒度范围
目的
保证悬浮颗粒的粒径处于一个较窄的范围内,以确保其最佳使用效果及 产品的安全性。 P14
适用范围
颗粒剂(GR)
CIPAC方法
MT 59.2 (MT 58) 筛析
我国方法
HG/T 2467.12-2003 农药 颗粒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4.10 粒度范围的测定
FAO/WHO对颗粒剂通常要求≥85%的量在标称的粒度范围内;我国对 颗粒剂通常要求粒径下限与上限的比不超过1 : 4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 其他方法
方法 毛细管法 金属块毛细管法 考夫勒金属加热条法 熔点显微镜法 差热分析仪 差示扫描量热计 凝固点法 倾倒点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温度范围 (K) 估计准确性 (K) 273 到 573 293 到 >573 293 到 >573 293 到 >573 173 到 1273 173 到 1273 223 到 573 223 到 323 ± 0.3 ± 0.5 ± 1.0 ± 0.5 600 K 以下± 0.5 1273 K 以下± 2.0 600 K 以下± 0.5 1273 K 以下± 2.0 ± 0.5 ± 3.0
3
引言
相关的国际组织与机构
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 (FAO)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OECD)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欧盟 (EC) 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 国际官方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 •通常将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提出的方法作为仲裁方法.
适用范围
所有用水分散或溶解的固体制剂。
CIPAC方法
MT53.3 可湿性粉剂的润湿性测定
我国方法
GB/T 5451-2001 农药可湿性粉剂 润湿性测定方法
FAO/WHO通常要求在不搅拌的情况下,产品应在1分钟被完全润湿; 我国通常要求可湿粉、可溶粉、水分散粒剂润湿时间≤120秒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参考方法 ASTM E 324 GB/T 1602 DIN 53736 ASTM D 3451 DIN 53736 ASTM E 537 ASTM E 537 ISO 1392 ISO 2207 ISO 3016
9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农药制剂物理性质特殊性
制剂是农药最终产品;
农药制剂品种很多,约120种以上;
适用范围
颗粒状制剂(GR、WG 和EG)以及片状剂(DT, WT, ST, 取决于它们的使用方 式)。 CIPAC方法 MT 178 颗粒剂(GR)的耐磨性测定 我国方法 HG/T 2467.12-2003 农药颗粒剂产品 标准编写规范:4.11 脱落率的测定
MT 178.2 颗粒剂的耐磨性测定用于水 HG/T 2467.19-2003 农药颗粒剂烟片 分散后使用的颗粒剂 (WG、SG、EG) 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4.11 跌落破碎 率的测定 MT 193 片剂易碎性测定 无通用要求。
无通用要求。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4
二 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细粒、碎片和附着物性质
I 湿筛试验
目的
限制不溶颗粒物的量以防止喷雾时堵塞喷嘴或过滤网。
P7
适用范围
可湿性粉剂(WP)、悬浮剂(SC,包括种子处理悬浮剂FS、油悬浮剂OD)、 水分散粒剂(WG)、胶囊悬浮剂(CS)、可分散液剂(DC)、悬乳剂(SE)、可溶片 剂(ST)或可分散片剂 (WT)、乳粉(EP)或乳粒剂(EG)。 CIPAC方法 MT 59.3 湿筛法 MT 182 水分散粒剂(WG)分散后的湿筛试验 MT 182 利用循环水进行湿筛试验 MT 167 水分散粒剂(WG)分散后的湿筛试验 MT 185 湿筛试验,MT59.3、MT167 的修订版(首选) 通常要求湿筛试验(75μm)≥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