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古诗一首(悯农-锄禾)》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教案【导语】本课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
每首时都是五言绝句。
诗句反应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告知人们应当知道食粮的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爱惜食粮。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课文】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李绅《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诵古诗体会食粮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课文.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2003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第一课时一、课前说说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二、学习古诗《锄禾》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2)看图知道;”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当怎样朗诵呢?(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苦劳动的情形,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知我们什么?(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诵。
(4)小结:这两行告知我们食粮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5.这首《锄禾》告知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四、指导写字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锄禾日当午全诗原文赏析
锄禾日当午全诗原文赏析锄禾日当午全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
——《悯农》之二锄禾日当午译文:中午太阳正在头顶上,这么炎热的天气,农夫仍然拿着锄头在田里工作。
流出的汗,滴滴落在稻田的泥土里。
有谁知道我们碗中的白米饭,每一粒都是农夫**苦苦工作所得来的!锄禾日当午赏析这首诗的内涵意义,也是超出了“悯农”题意的。
如果说,前一首诗的主旨可以归结为对历史、社会提出强烈的叩问:1.剥削者无厌的贪欲是怎样养成的?2.劳动者的悲苦是怎样造成的?3.怎样才能杜绝、排除这野蛮现象的发生?那么,与之相配合照应的第二首,便作了相应的设想和解答。
先看上一联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里,首先把劳动生产者的艰*,生动具体、真切感人地展现出来。
作了这一有力的铺垫之后,紧接着以劝导的语气:“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恳切地教示人们:当你享受着、消费着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时候,定要意识到一切成果和产品都是来之不易,是他人*勤劳作所产生的。
诗作这样描写表现,实际上又是启示人们,应该认真严肃地对待人生必然要面对且人人无法避开的重大问题:怎样地进行“索取”?怎样地作出“奉献”?因为,任何一个生活在世上的人总是要求着“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为了保*这些,任谁都要向社会索取足够的物质和精神的生活资料。
可是,多种多样的生活资料,不是靠一己或一家之力能够创造生产出来的,必须靠他人的提供,靠社会、靠群体的奉献。
古语有云:“一人之所需百工斯为备。
”因此,一切正常的人,处事公正的人,明智的人,善良的人,必然是能竭尽一己之力,多多为社会集体作出“奉献”,做到“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同时,也适当地、合理地“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关于人生在世应当如何处理好“索取”和“奉献”,爱因斯坦就有过精当的名言。
他说:“是社会供养人以粮食、衣服、住宅,劳动工具、语言、思维形式和大部分思想内容。
一年级语文必背古诗20首
一年级语文必背古诗20首1.《别董大》高适(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悯农》(其一)李绅(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3.《悯农》(其二)李绅(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江上渔者》范仲淹(北宋)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5.《江南》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6.《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弯庐,笼盖四野。
天苍巷,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7.《咏鹅》骆宾王(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8.《风》李峤(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9.《凉州词》王之涣(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鹿柴》王维(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2.《早发白帝城》李白(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5.逢雪送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6.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7.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8.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一年级语文悯农(其二)
一年级语文悯农(其二)
《悯农》(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辛苦生活的同情。
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
悯农(其二)作者: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简洁明了,通过“锄禾日当午”和“汗滴禾下土”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正午时分辛勤耕作的场景,汗水滴入泥土中。
最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餐桌上美味的食物,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的辛勤汗水。
这首诗教育我们要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辛勤劳动。
古诗《锄禾》还是《悯农》
古诗《锄禾》还是《悯农》
“锄禾日当午”这首诗叫《悯农》。
作者为唐代诗人李绅。
《悯农》共有两首,“锄禾日当午”为其中之一。
《悯农》一诗字词较为简单,诗意较为容易理解,因此近代以来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悯农二首
李绅〔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悯农》小学一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一等奖
《悯农》小学一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一等奖1、《悯农》小学一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悯农》小学一年级语文原文及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释: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禾、日、午、下、土、中”这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汗、谁、知、盘、粒、辛、苦”的读音。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内容。
(二)能力教学点: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生字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懂得农民劳动的.艰辛,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
实践和创新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理解古诗内容,学习生字。
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解决办法: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结合看图,体会诗意。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猜字、抢读、找朋友的游戏。
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借助拼音读熟课文,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练习背诵。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析字形、学习生字,并练习默写古诗。
(二)整体感知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全诗共4行,两句,有两幅插图,第一句讲农民头顶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第二句讲看到农民辛苦劳动后的感想:粮食来之不易,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艰辛劳动之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锄禾日当午的全诗
锄禾日当午的全诗锄禾日当午的全诗《悯农二首》是唐代作者李绅的组诗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锄禾日当午的全诗,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悯农作者: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⑴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成:一作“秋收”。
⑷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餐:一作“飧”。
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农民伯伯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经典赏析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伯伯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作者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伯伯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作者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伯伯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
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伯伯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古诗《悯农》及解释
古诗《悯农》及解释《悯农》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悯农》及解释,希望有所帮助!古诗《悯农》及解释篇1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846),唐代诗人。
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注释:1、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粟:泛指谷类。
3、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4、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犹:仍然。
6、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7、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作者简介: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
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扩展资料: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件PPT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1.《观刈麦》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
,唐代大诗人。请再写出二句白居易的诗: ,。 2.解释加点词语。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归。 C、普又以.其人奏 。 7.请翻译:(2%)
)(2%) B、跪而拾之以 D、俱以.假山显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8.学了本文后,对你的学习或生活有什么启发?(2%)
3:阅读《黄鹤楼》,回答 1—5 题。(19 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 此, 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 巍峨, 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 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4 分) (1)四闼霞敞 (2)费祎登仙 (3)州城西南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坐窥井邑(2)遂以名楼 (3)返憩于此(4)州城西南隅 3.翻译下列句子。(4 分)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B.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 .
看.。 C. 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 可能
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D. 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
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明白得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明白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劳,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预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要紧板书打算20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日当午汗滴春一粒盘中餐辛劳秋万颗饿死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课外: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说明“古诗”的意思。
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二、初读指导1、板书:锄禾,领读。
说明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劳盘皆(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如何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指导看书上的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
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劳4、讲解。
5、对比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劳”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点值得人们同情呢?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教师介绍粟。
锄禾和悯农是一首诗吗
锄禾和悯农是一首诗吗
锄禾和悯农是一首诗,这首诗是叫悯农。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悯农》原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
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
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一年级古诗《悯农》读后感
一年级古诗《悯农》读后感《一年级古诗〈悯农〉读后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一首简简单单的《悯农》,是我在一年级就学到的古诗。
当时年纪小,虽然能够摇头晃脑地背诵出来,却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次亲身的体验,让我对这首诗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
那是去年暑假的一天,爸爸带我回农村老家看望爷爷奶奶。
正值农忙时节,一进村,就能看到田地里人们忙碌的身影。
到了爷爷奶奶家,放下行李,我就嚷嚷着要跟他们去田里看看。
来到田边,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仿佛要把一切都烤焦。
爷爷奶奶戴着草帽,弯着腰,在田里辛勤地劳作着。
他们的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滴落在脚下的土地里。
我兴奋地跑下田埂,想要帮忙。
爷爷递给我一把小锄头,说:“来,试试除草。
”我接过锄头,学着爷爷的样子,用力地锄了起来。
可没几下,我就累得气喘吁吁,手臂也酸痛不已。
再看看爷爷奶奶,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熟练,一刻也不停歇。
“爷爷,这也太累了,咱们休息一会儿吧。
”我忍不住说道。
爷爷直起腰,擦了擦汗,笑着说:“孩子,这才刚开始呢。
粮食可不会自己从地里长出来,不付出辛苦怎么行?”我咬咬牙,继续坚持着。
不一会儿,我的手上就磨出了一个小水泡,疼得我直咧嘴。
“哎呀,不行了,不行了!”我把锄头一扔,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奶奶走过来,看着我心疼地说:“孩子,别干了,去树荫下凉快凉快。
”我抬头看着奶奶,她的脸上满是汗水,衣服也湿透了,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和执着。
在树荫下休息的时候,我看着爷爷奶奶在烈日下劳作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愧疚。
敬佩的是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愧疚的是我平时总是不珍惜粮食,随意浪费。
中午时分,我们回到家里。
奶奶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着吃着,我突然想到了田里的辛苦,于是放慢了速度,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
爷爷奶奶看到我的变化,欣慰地笑了。
从那以后,每当我端起饭碗,就会想起在烈日下劳作的爷爷奶奶,想起那首《悯农》。
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8 悯农课件1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跪在你胸膛感激
12/10/2021
那些流过的血不计 那些流过的汗和泪不计 那些因劳而获得的小小米粒 比什么都实在 比什么都可爱
比什么都更让他动心
牵痛了眼球 滴一滴浑浊的泪
12/10/2021
12/10/2021
那一粒米就是
农民们汗珠一滴 我们又怎能不珍惜 那一粒粒粮食 是农民的血汗换取 刚刚过上温饱的生活 又怎能把饥饿忘记
练习题:
1,背诵古诗,理解各句的意思。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用本节课的生词。 (1)辛(苦) (2)米(粒) (3)怜(悯) (4)(盘)子
4,《锄禾》的作者是(D )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李绅
12/10/2021
返回诗诗词ຫໍສະໝຸດ 赏悯农析李
绅
12/10/2021
诗文内容 作者简介 课文生词
课文注释 诗文鉴赏 锄禾感想 课后练习
12/10/2021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 粒皆辛苦。
12/10/2021
12/10/2021
返回
12/10/2021
当午汗滴 禾谁 知 盘 粒辛苦 悯
锄禾感想
我们是土地的儿女,是一棵庄稼 一棵树一湾清流一掊土, 以土地的姿势证明自己的存在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汇总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汇总一年级下册古诗汇总古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文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对一些经典的古诗进行了学习和欣赏,让学生从小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下面是一些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的汇总。
1、《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一首描写农民劳动生活的诗歌,表现了农业生产的艰辛和农民辛勤劳动的精神。
李绅通过对锄禾、汗滴和盘中餐的描写,抒发了对农民劳动的敬佩和同情之情。
2、《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清晨景色的诗歌,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孟浩然抒发了对春天新生和生机勃勃的感受,通过对春眠、鸟鸣、风雨和花落的描写,传达出诗人的感慨和思考。
3、《临江仙》(唐·杜甫)滔滔江水冲不尽,绵绵山河无穷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天地万物的赞美和感慨。
杜甫通过对江水和山河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的壮美和无穷大,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知识和追求的渴望。
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象的赞叹。
王之涣通过对白日、黄河、千里目和登楼的描写,传达出自己对于知识和追求的渴望。
5、《游园不值》(宋·陈亮)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一首描写游园生活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宋朝时期的游园生活的感慨和反思。
陈亮通过对园子、屐齿、柴扉和红杏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于生活的思考。
6、《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描写夜晚寂静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李白通过对明月和故乡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对于家乡的追思和对于生命的思考。
悯农描写的是什么时分
悯农描写的是什么时分
《悯农》这首诗写的是春天和秋天时分农民干活的情景。
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悯农》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翻译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因其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
李绅自幼好学,二十七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搏,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据说,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
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
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
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
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
”
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
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
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而作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设计理念
悯农—锄禾
李绅:字公垂(772—846), 唐代诗人,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 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唐代诗歌 的创作与繁荣,作出了理论和实践 两方面的贡献。曾写过《新题乐府》 二十首,可惜今已失传。李绅的诗, 感情朴实、语言平易近人。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 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把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宝宝”找出来。
pán
lì
jiē
mǐn
盘 粒 皆 悯
chú dī shuí cān
锄 滴 谁 餐
hé
wǔ
xīn
kǔ
禾 午 辛 苦
(禾苗) (中午) (辛劳) (刻苦)
禾日午土 中滴餐粒苦
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谁 知 Nhomakorabea盘 中 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 道理?
告诉了我们粮食来得不容 易,人人都要爱惜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