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星际穿越》解读

合集下载

电影评论:解读《星际穿越》这部科幻巨作

电影评论:解读《星际穿越》这部科幻巨作

电影评论:解读《星际穿越》这部科幻巨作
《星际穿越》是由美国科幻片大师克里斯·梅勒拍摄的一部科幻电影,电影描述了一个科学家和一群乘客穿越银河系,前往另一个异乎寻常的宇宙,他们在这里经历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星际穿越》电影中有许多令人着迷的地方:特效技术的运用,把电影中的太空和星系景观呈现得极其逼真;节奏紧凑,影片时长为2小时47分钟,但是它看起来很短,把观众带入到一个神秘而充满变数的宇宙,令人叹为观止;情节完整,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开头到最后都把电影情节讲得很好;剧情深刻,在一个充满科幻想象的背景下,电影有许多深刻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充满了哲理性;演员表演精彩,电影中的演员们的演技精湛,令人叹为观止;音乐动听,电影中的原声配乐更是精彩,它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电影配乐之一。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星际穿越》是一部出色的科幻巨作,在特效、情节、演员表演、音乐等方面都是值得称赞的。

它既有神奇的科幻情节,又有深刻的宗教哲学思想,可谓两全其美。

它不仅是一部娱乐片,也是一部深入人心的科学电影,激发了观众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它不仅是一部科幻电影,也是一部深入人心的家庭电影,充满温情,让观众在观赏电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总而言之,《星际穿越》不仅是一部科幻电影,也是一部超越科幻的电影,它既考验人的智慧,又挑战人的情感,是一部值得回味的电影。

电影《星际穿越》中的视觉隐喻解读

电影《星际穿越》中的视觉隐喻解读

电影《星际穿越》中的视觉隐喻解读【摘要】电影《星际穿越》通过黑洞与时空扭曲的视觉隐喻、五维空间的视觉呈现、父女之间的重重时空交错以及决定性的悖论等多重元素,探讨了人类对于宇宙、时间和爱的探索与理解。

黑洞与时空扭曲的视觉隐喻展现了人类对于未知的探求和挑战,五维空间的视觉呈现引发了观众对于超越常规的思考,而父女之间的时空交错则深刻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最终影片通过自我寻求与自我牺牲的悖论,探讨了人类在面临选择时的困惑和决策。

观影体验的深度意义则在于影片所传达的对于人类智慧和情感的探索,引发观众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思考与感悟。

《星际穿越》透过视觉隐喻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对于未知和未来的探求与渴望,引领观众走向观影体验的深度感悟。

【关键词】电影《星际穿越》、视觉隐喻、黑洞、时空扭曲、五维空间、父女关系、时空交错、自我寻求、自我牺牲、观影体验、深度意义1. 引言1.1 概述电影《星际穿越》是一部以科幻为题材的电影,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杰西卡·查斯坦等知名演员主演。

电影讲述了地球资源枯竭、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背景下,一群宇航员通过穿越黑洞来探寻新的星球,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曙光。

影片不仅在故事情节上引人入胜,更在视觉呈现上极富创意。

在电影《星际穿越》中,导演运用了丰富的视觉隐喻来表达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与求知欲。

通过黑洞与时空扭曲、五维空间的呈现、父女之间的重重时空交错以及自我寻求与自我牺牲等情节,观众被引入一个独特的宇宙观念之中。

这些视觉元素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视觉冲击力,更为观众带来了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电影《星际穿越》中的视觉隐喻进行解读,探讨其在影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观影体验的深度意义。

2. 正文2.1 黑洞与时空扭曲的视觉隐喻这种扭曲的视觉效果不仅增加了电影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在黑洞附近,时间似乎变得不受控制,一分钟可能等于数年,这种时空扭曲的感觉让人产生迷惑和恐惧。

星际穿越 影评

星际穿越 影评

星际穿越影评《星际穿越》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科幻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太空探险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情感、家庭和勇气的探索。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一种深深的震撼和敬畏。

通过宏大的太空场景和逼真的特效,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成功地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未知的宇宙。

每一次星际旅行都让我感到无比小而渺小,同时也让我对宇宙的无限可能性感到惊叹。

这种宇宙的壮丽景象让我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的好奇心产生了更深的共鸣。

其次,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修·麦康纳扮演的主角库珀是一个勇敢而坚毅的宇航员,他为了拯救人类的未来,毅然决然地前往陌生的星球。

他的决心和牺牲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同时,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女科学家布兰德也是一个非常有魅力和智慧的角色,她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补充剧情,更是为了展现出女性在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影片中的家庭主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角库珀离开地球,面临与家人长时间分离的困境,但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他的孩子们。

这种对家庭的思念和牵挂让我感到无比温暖,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对家庭的重要性和珍惜。

最后,电影中的科学元素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影片中的黑洞和时空穿越的概念让我对宇宙的奥秘和时空的扭曲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同时,电影中的科学家们通过对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研究,找到了拯救人类的方法,这也让我对科学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充满信心。

总之,《星际穿越》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通过宏大的场景、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家庭主题,以及科学元素的融入,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科幻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勇气和家庭纽带的探索之旅。

《星际穿越》电影影评

《星际穿越》电影影评

《星际穿越》电影影评《星际穿越》:科幻之梦与现实之忧《星际穿越》无疑是一部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思想深度的科幻电影。

它以其绚丽的太空场景、扣人心弦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然而,当我们深入思考这部电影时,不禁会产生一些疑问:它所描绘的未来世界是否真的可能发生?它对科技和人性的探讨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影片开头,我们看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农作物相继灭绝,人类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这一场景让人不禁想起了现实世界中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电影中,人类试图通过太空移民来寻找新的家园,这似乎是一种无奈之举。

但我们不禁要问,这种解决方案是否可行?在现实中,太空移民面临着诸多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而且也并非是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的根本之道。

电影中所展现的科技水平也让人感到有些担忧。

在那个未来世界里,科技似乎已经陷入了停滞,人类只能依靠过时的技术来维持生存。

这与现实中科技的飞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不禁要思考,科技的发展是否应该是为了人类的福祉,而不是为了追求某种虚幻的目标?如果科技的发展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实际问题,那么它还有什么意义呢?此外,电影中对于人性的刻画也值得我们深思。

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人类的选择和行为往往会揭示出人性的本质。

电影中,有人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了团队,有人则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责任。

这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我们应该如何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保持人性的光辉?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星际穿越》的价值。

它毕竟是一部科幻电影,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虚构的情节和想象来引发观众的思考。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面对未知时的勇气和探索精神,也让我们意识到了科技发展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同时,电影中的视觉效果和音乐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

总的来说,《星际穿越》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既有精彩的剧情和震撼的视觉效果,又能引发我们对于科技、人性和未来的思考。

但我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不要被其中的科幻元素所迷惑。

星际穿越 影评

星际穿越 影评

星际穿越影评《星际穿越》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科幻巨作,它不仅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让人震撼,更是通过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共鸣点,让观众们陷入了深思。

首先,电影通过对宇宙和时间的探索,展现了人类的无限探索精神。

影片中的宇航员们勇往直前,冒险穿越时空,为了人类的未来而奋斗。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让我深受启发。

电影中的主人公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更是为了整个人类的延续而战斗。

这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让我感到无比震撼。

另外,影片中的父女情感线也是电影的亮点之一。

主人公库珀与女儿墨菲之间的深情厚意,让人动容。

当库珀冒险离开地球时,他对墨菲的离别之情令人心疼。

而墨菲为了父亲和人类的未来,也坚定地追随着自己的信念。

这种家庭情感的描绘,让观众们对亲情和牺牲精神有了更深的思考。

此外,影片中的时间概念也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通过对时间的扭曲和多维空间的描绘,电影展现了人类对时间的无力和对未来的渴望。

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思考,让我对人类的存在和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最后,电影的视觉效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宏伟的宇宙场景、逼真的黑洞效果以及精心设计的太空船,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特别是黑洞场景的呈现,让我感到无比震撼和惊叹。

这种视觉上的震撼,让我对宇宙的浩瀚和未知充满了敬畏之情。

总之,《星际穿越》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科幻巨作,它通过对宇宙和时间的探索,展现了人类的无限探索精神;通过父女情感线,让观众们思考亲情和牺牲精神;通过时间概念的描绘,让观众们对人类的存在和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科幻片,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哲学作品。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感受到了震撼和激动,更是在思考人类的未来和命运。

《星际穿越》电影影评

《星际穿越》电影影评

《星际穿越》电影影评《星际穿越》是一部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思想深度的科幻电影,它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壮观的宇宙世界。

影片以其严谨的科学理念、动人的情感故事和令人惊叹的特效,成为了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影片的故事情节围绕着拯救地球和人类的使命展开。

在未来的世界,地球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生态灾难,人类必须寻找新的生存之地。

男主角库珀作为一名飞行员和工程师,被选中参与一项绝密的星际穿越任务,与其他宇航员一起探索宇宙中的适宜星球,以确保人类的未来。

电影的视觉效果令人震撼,宇宙的壮丽景观和神秘星球的描绘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从浩瀚的宇宙星云到巨大的黑洞,从星球的表面到飞行器的内部,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打造,呈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感。

这些视觉上的盛宴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宇宙的无限奥秘,也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然而,与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相比,影片的剧情在某些方面略显薄弱。

尽管故事中有一些扣人心弦的情节和转折,但整体来看,剧情的发展有些仓促,一些情节的处理显得过于简单和直接。

例如,男主角在不同星球上的冒险经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和挖掘,一些关键情节的逻辑也不够严谨,这使得观众在某些时候难以完全投入到故事中。

此外,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

尽管主角库珀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但其他角色的性格和动机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些模糊,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复杂性。

这使得观众在情感上难以与这些角色产生强烈的共鸣,也影响了影片的感染力。

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星际穿越》仍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通过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探讨了人类的使命、爱、牺牲和时间的相对性等深刻的主题。

影片中的父女情感线贯穿始终,给观众带来了温暖和感动。

同时,电影也展示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思考。

《星际穿越》是一部兼具视觉奇观和思想深度的科幻电影。

它虽然在剧情和人物塑造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仍然能够给观众带来震撼和感动。

《星际穿越》深度思考

《星际穿越》深度思考

《星际穿越》深度思考电影《星际穿越》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片,于2014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宏大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而闻名,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深被其所触动,思考了许多关于时间、爱与人类命运的问题。

首先,电影中对时间的探索令人着迷。

在这个故事中,人类面临着地球资源枯竭的危机,为了寻找新的家园,他们不得不踏上星际旅程。

然而,由于时空的扭曲,时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因素。

主人公库珀和他的团队穿越了虫洞,进入了另一个星系,而在那个星系中,时间的流逝速度与地球完全不同。

这一概念引发了我对时间的思考。

时间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过程,它是不可控制的。

在电影中,主人公库珀在星际旅程中度过了几个小时,但回到地球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

这种时间的扭曲让我感到恐惧和无力,因为我们无法改变时间的流逝,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预知未来。

电影通过这种方式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当下,因为时间的流逝是无情而又不可逆转的。

其次,电影中对爱与人类命运的探讨也引发了我深思。

主人公库珀在离开地球前与女儿墨菲告别时,承诺会回来。

然而,由于时间的扭曲,他错过了女儿的成长和生命的重要时刻。

这让我思考了人类命运与爱的关系。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它让我们相互关心和照顾。

然而,当时间成为一种限制时,爱也变得脆弱而无力。

电影中的主人公为了人类的未来而放弃了和家人的相聚,这让我思考了人类的命运是否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我们是否应该牺牲个人的幸福和亲情,为了更大的利益而努力?这是一个艰难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

电影通过这种方式引发了我对人类命运和爱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

最后,电影中对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电影中,主人公库珀和他的团队不畏艰险,勇敢地踏上了星际旅程,探索着未知的宇宙。

这种勇气和冒险精神让我思考了人类的探索欲望和对未知的好奇心。

人类一直以来都对未知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的事物。

影评: 星际穿越

影评: 星际穿越

影评: 星际穿越电影影评: 星际穿越《星际穿越》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科幻电影,它不仅令人震撼,而且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以他独特的视角,成功地将科学与情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令人陶醉的宇宙。

首先,电影在视觉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宇宙中壮观的星系到黑洞的神秘景象,每一个画面都令人叹为观止。

特效的精湛运用使得观众仿佛亲临宇宙之中,感受到了无垠宇宙的辽阔和壮丽。

特别是对于黑洞的描绘,电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展示了黑洞的奇妙特性,让我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的思考。

其次,电影在情感上给我带来了强烈的共鸣。

主人公库珀为了拯救人类,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人,与时间和空间作斗争。

他的坚定和牺牲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与此同时,电影也展现了父女之间深厚的情感。

库珀与女儿墨菲的感人对话,让我不禁思考人类情感在宇宙中的微小与伟大。

这种情感线索使得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科幻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探索。

此外,电影还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引发了我对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电影中的时间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概念的运用,让我对时空的奥秘有了更深的理解。

电影中的人类命运与宇宙的关系也让我思考起人类的未来。

电影通过对人类的勇气和智慧的赞美,给予了我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总的来说,《星际穿越》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不仅在视觉上给人带来震撼,更通过情感和思考引发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这部电影充满了智慧和哲学,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不仅仅是享受,更是思考人类的存在和未来。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成为科幻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际穿越》解读编者按:看完IMAX版的《星际穿越》已经三天了,小编的亢奋劲还没有过去。

各种问题不时地冒出来,恨不得抓住一个人就想讨论电影中的情节。

腾讯电影本期为大家带来理工男如何看《星际穿越》,满满都是干货,相信会解答你心中的一些疑惑。

腾讯娱乐专稿(文/胡晓策划/三替)(作者简介:胡晓,男,23岁,钟情物理多年却最终选择了天文,平时对航空的热爱则超越了星辰大海,憧憬着来美帝玩枪结果花了三年时间射箭,现在每天以做饭喂饱自己为荣。

)作为多年的理科癌患者,我的确很喜欢诺兰的电影,但又受不了对他的无限拔高,比如对《盗梦空间》的过度解读。

由于诺兰《蝙蝠侠:黑暗骑士》的超水平发挥,导致了我对《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过于期待,看后失望之余觉得诺兰也不过如此。

不过,我的怀疑在看完《星际穿越》之后彻底烟消云散了,诺兰的确是目前最具大师气质的导演,《星际穿越》也是目前所有电影里科学和艺术的最完美结合。

只可惜“卧梅又闻花”,写一个完整的影评实在力所不逮,我还是多聊一聊片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吧。

1、枯萎病有可能产生吗?无人飞机、拖拉机的导航故障是什么原因?首先,《星际穿越》的背景很费了该片的科学顾问基普·索恩(美国物理学家,当今世界上研究广义相对论下的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领导者之一)一番心思。

作为物理学家,索恩自然不是生物学/环境专家,为了保证“植被大量枯萎”这一假设有科学依据,他准备了美食请来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大波相关教授,其中包括1975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获得者戴维·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组织了一次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会。

1、《星际穿越》剧照:枯萎病爆发的地球,只能种玉米专家们表示,虽然目前地球上不存在这种可以灭绝整个植物界的枯萎病,但是假如有某种病原体专门欺负叶绿体的话,那还是可能的。

总而言之,这种枯萎病造成大量粮食减产和地表荒漠化,也就带来了片中地球上无处不在的沙尘暴。

另一个重要线索,也是令人类勇敢踏上外星之旅的,就是NASA观测到的引力异常。

这种引力异常使布兰德教授相信引力是可以被操纵的。

只要他能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人类最终可以通过操纵引力大规模离开地球,去新的宜居星球定居。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出现的导航故障(军方无人机,库珀家的无人收割机)并不一定是磁场紊乱的结果,倒更像是引力异常的直接效应:GPS卫星为了保证精度在计算导航数据时必须考虑地球引力对时空的影响,如果引力异常,原先的算法自然无法保证导航的正常工作了。

2、诺兰团队拍《星际穿越》的副产品:顺手发学术论文基普·索恩是当代广义相对论和黑洞物理的顶级大师,在此向大家强烈推荐他的名著《黑洞与时间弯曲》。

索恩对本片的剧本创作贡献很大,他还拉着诺兰的弟弟乔纳森去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了广义相对论,诺兰本人则去了SpaceX,即太空技术探索公司感受了造火箭的气氛。

(SpaceX:该公司曾放出豪言,2100年要主宰太阳系)基普·索恩值得一提的,影片中黑板上的方程式,都是索恩教授亲自写的,他还为片中布兰德教授的理论创造了几个有物理含义的变量。

这样的创作实践,不仅仅在电影界,在科学界也是前所未有的。

《星际穿越》上映前后,“诺兰的Group”会至少发两篇论文,一篇黑洞物理,一篇计算机图形。

论文如何我们暂且不管,先聊聊《星际穿越》的重头戏,虫洞和黑洞。

3、为何主角们在虫洞里只能接收信息,从未向地球发送信息?这是刻意的情节安排,往回发送信息的速率低。

那个在土星附近,连接太阳系和外星系的虫洞,无疑是本片最大的亮点。

虫洞作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框架下时空的一个可能解,早在上个世纪初就被从理论上给出过。

只是当时没人在意,直到1930年代被爱因斯坦和罗森再次“发现”(他们也不知道之前就有人解出来过)。

这种可以在三维空间里制造“时空跳跃”的结构,被称为“爱因斯坦-罗森桥”。

但是根据广义相对论,如果没有特殊手段维持虫洞,虫洞的寿命几乎是0——刚刚形成的超时空连接会在瞬间断开,这个瞬间短到哪怕光也来不及穿越。

《星际穿越》剧照:虫洞在《星际穿越》中提到,这个虫洞是”They”放置在那里的,按照基普·索恩的解释,这种超级文明可能是通过高维空间打开了这个通道,无论如何,这种保持开放的虫洞具有和黑洞不同的性质:它不存在所谓奇点,也不需要多少质量,也没有类似黑洞的“视界”:它的大小取决于通道本身的宽度,当然由于通道周围也会有一点时空弯曲,依然能看到类似黑洞的引力透镜效果。

虫洞看起来啥样主要取决于它另一端在哪儿,就像一个远程鱼眼镜头。

把图像呈现在它的球形表面通道的“长度”越长,我们看到的图像就越扭曲,所以电影里的是一个通道较短的“短脖子”虫洞。

虫洞能够穿越时间的示意图影片中的虫洞虽然是双向的,但是主角们穿越之后似乎从未向地球发送信息,而是只能接收。

和系里的美国同学讨论之后,我们认为这是导演为了情节的刻意安排,而影片里的解释是往回发送信息的速率非常之低,比拨号上网还要低好多倍……4、电影里对黑洞的表现如何?近乎完美,超越了目前最卓越的科研成果。

《星际穿越》剧照:黑洞《星际穿越》中的黑洞,除了黑色的部分之外,想必那个如同王冠般耀眼的环形结构是大家最关注的。

这是黑洞周围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落入黑洞的同时释放引力势能而产生的明亮结构——吸积盘,具体的释放机制主要是粘滞加热(viscous heating)。

大家知道,如果这个盘是个整体的话(不同半径角速度相同),那么越到内侧盘的线速度应当越来越小,但实际上在引力作用下,盘中的物质做着类似卫星绕地球的运动:轨道越低(内侧),线速度反而越大,这种情形叫较差自转。

于是盘中不同半径的物质是在相互“滑动”的,这种互相摩擦就可以释放相当可观的能量。

至于为何是个盘,因为初始角动量的存在,这些物质在刚开始就有一个大致相同的角动量方向(想想太阳系为何也差不多在一个平面上,类似的道理),所以落入黑洞时的轨道也基本在一个面上。

于是,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黑洞是如下图这样的。

资料图当然,我们还知道黑洞本身不发光,引力会弯曲空间,于是我们看到的黑洞还是这样的:资料图这是几天前的APOD(NASA发的天文每日一图),计算了黑洞对后部星系图像的弯曲。

但是如果我们走的够近,黑洞也能弯曲背面的吸积盘的光线,最终会看到什么样的图像呢?这种事情搞天文的也关心,虽然我们没法从观测上直接分辨吸积盘的内部细节,但是这个会影响观测到的光谱(也就是能量分布),这种事情,搞模拟的也不是没算过,但是他们的结果,差不多是这样的:资料图这里颜色代表光谱/能量的频率移动,蓝色代表频率变高,红色代表变低,同时考虑了引力红移(光子逃离引力束缚会消耗能量,于是变红)和多普勒红移(严格来说是包含了狭义相对论效应的多普勒红移)。

图上的这个盘是逆时针旋转的,所以它的左侧朝向我们移动,光子能量变高,会显得更蓝一些。

这个图像如果太Q的话,好一些的会是这样的:资料图右下角的图形代表能观测到的能谱,由于相对论聚束效应(朝向观察者运动的光源不仅会变蓝,也会更亮,因为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会接收到更多的光子,反之则会变红变暗)的存在,能量会向高能区集中。

也许你注意到了,电影里似乎没有出现多普勒频移的效果(也就是一边红点一边蓝点),不过我倒是找到一张《星际穿越》特效团队的设定图。

《星际穿越》剧照,特效设定图注意这些不同的色块,代表了这些区域可观测的温度/能量,红色代表最大红移,接近内侧的黄色主要是引力红移导致的。

所以吸积盘从视觉上看应该是左侧(朝向我们运动)亮而且发蓝,右侧暗而且发红。

《星际穿越》的特效部门刻意舍弃了这些效应而让观众更易于理解,不过我觉得如果肉眼直接观测的话,由于这些区域的能量范围非常广(从高能的x射线到低能的红外波段),而且能量密度极高(也就是很亮),即使红移之后对肉眼来说还是太亮,如果没有类似“墨镜”的装置(实际宇航服的面罩会有各种防止高能辐射的镀膜),所以我们依然可能看到的差不多是一个均匀的光带。

(就像理论上太阳外侧会比中心部位暗一些,但现实中你也看不出来,而吸积盘的亮度太阳完全不能比)。

不过《星际穿越》超越这些科研成果的地方在于,基普·索恩的推导加上高精度的模拟,最终能看到的不止一个吸积盘——上面这张设定图比较清楚,背面的吸积盘像不仅从黑洞“上面”绕射过来,同时也会从“下面”绕过来。

而正对观察者一侧的吸积盘下部的光,则会绕黑洞3/4圈之后再次出现在我们的眼睛里(就是黑洞上部紧贴它的那条亮线)。

这只是绕黑洞圈数较少的光线的像,剩下的像会更加接近黑洞视界,所以难以看清。

当然影片中的黑洞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除了没有体现出狭义相对论的红/蓝移效应,没有壮观的喷流(jet)也是个缺憾。

资料图物体在落入黑洞时除了粘滞生热,还有很大一部分能量以喷流的形式放出,这种喷流在超大质量黑洞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存在于宇宙极早期的天体:类星体(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距离太远看上去只是一个点,但是光谱又和恒星相差甚远)中。

这些天体以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为动力,在极小的空间内(几个太阳系大小),辐射功率可以远超整个银河系。

可惜目前这些类星体们应该都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黑洞,经过数亿年的吸积,周围的气体物质可能早就消耗殆尽,喷流也不复存在,这倒可以解释影片中这个看上去“柔和”的黑洞,而且,由于黑洞保留了吸积盘的角动量,也可以解释后面将要提到的黑洞自转。

5、米勒星球的巨浪是怎么形成的?是受黑洞的潮汐力影响产生的,并且可能有海啸的成分。

《星际穿越》剧照:初登米勒星球,浅浅的海水电影里着陆的第一个星球是米勒星球,相信看过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海水高山》的同学会非常激动的。

千米级巨浪很好地诠释了“排山倒海”的气势。

这么高的浪是怎么来的?一个比较自然的解释是来自黑洞的潮汐力。

(引力在星球不同部分的差,减去星球本身的加速度产生的惯性力之后,会在星球靠近/远离黑洞的两端产生拉伸的作用,譬如地球的潮汐就主要来自月球的引力)我按照非自转黑洞的情形做了一个估算,如果星球质量和地球相等,浪高是1km的话,星球只需要呆在离黑洞中心20个天文单位就行了,这个距离上,黑洞的潮汐力远不会达到把星球本身撕碎的水平。

《星际穿越》剧照:如山的巨浪不过影片中的浪来势之凶猛,形态之突兀,远不像一般的潮汐。

在地球上,由于地形限制,潮汐有时候可以达到5米级的高度(例如钱塘江入海口的喇叭口造型),也许我们的主角们刚好降落在某个峡湾当中,迅速收缩的海底地形把平和的潮汐给“挤”成了电影中陡峭的造型。

这个解释怎么看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而且在这个距离上,黑洞的潮汐力会对星球产生“潮汐锁定”——潮汐力会把星球本身拉长成椭球,对星球的自转产生力矩:这个力矩会把星球的自转角动量转化成公转角动量,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星球会远离黑洞一小点,但自转会几乎停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