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设计
-播放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纪录片、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整合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4.创设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提高课堂质量。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经济体制改革》一课,了解改革开放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后,学生要认真检查,确保书写工整、内容准确。
2.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4.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分析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辅助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
1.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过程及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难点:理解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法、历史对比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剖析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新课标标准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内容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以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乡镇企业也发展起来,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大提高。

后来,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起来,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呈现繁荣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建立起来,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三、教学目标历史解释: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

唯物史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家国情怀: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教师活动材料1: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材料2: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学生活动改革目的: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教师活动试点:凤阳小岗村“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材料2: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乡镇及村民委员会的建立3.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及内容3.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4.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作用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及内容难点:如何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教学方法】本节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和理论性,教学难度大。

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了以下两点:一要要兼了政治学科和日常生活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渗透,突出用历史思维来看今天政治的学科特点,二要要突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历史就发生在今天的学生周围,教师应以新课改的精神,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

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则以谈话法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导入新课】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新时期的里程碑,这次大会制定了一系列关系着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

请同学们回忆:十一届三中全会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改革开放)由此导入新课:经济体制的改革。

【讲述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曾作出明确的规定。

(投影出下列资料)“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不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资料中所说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主要是指经济体制。

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发展生产力,而发民生产力的关键是要有适应经济发展的健全的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案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目标和影响,能够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1. 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目标2. 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3.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三、教学难点1. 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挑战性2. 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深远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目标和影响。

2. 探究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和挑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1 列举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1.2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论讲解(20分钟)2.1 定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目标。

2.2 介绍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3 分析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

3. 案例分析(25分钟)3.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经济体制改革案例进行分析。

3.2 小组展示: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案例,并分析该案例的成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 总结和讨论(15分钟)4.1 分析各组案例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2 探讨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5. 课堂小结(5分钟)5.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5.2 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论文或新闻,了解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展。

2. 撰写一篇短文,讨论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增加了教学的活跃度。

同时,对于难点和重点的理解和分析,需要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支撑,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2.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和不足;3.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当时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如生产力低下、资源浪费、贫困落后等。

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解决这些问题。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农村金融改革等。

这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企业股份制改革等。

这些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3)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价格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等。

这些改革的目的是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

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和不足(1)主要成果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如:•经济增长迅速,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086亿元;•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不足之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改革进程不够顺利,改革的成果不够稳定;•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改革的成果不够公平,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主要内容和成果。

2. 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和未来发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问题。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和未来发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资料和案例。

2. 制作PPT,展示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和图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数据和图表,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及其背后的原因,引出本课主题——经济体制改革。

2. 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背景讲解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困境,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发展缓慢等,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第二部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以及这些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三部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绩与展望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如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国家地位提升等,探讨未来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 案例分析出示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案例,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和启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和未来发展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动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背景。

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教学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定义。

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背景。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背景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计划经济体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让学生了解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2.2 教学内容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案例分析法:分析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2.4 教学评估学生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市场经济体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3.2 教学内容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3.4 教学评估学生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不足的分析能力。

第四章: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就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时间线索法: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影响。

4.4 教学评估学生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主要措施的掌握程度。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背景和意义;2. 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果;3. 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果;2. 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概念解释(10分钟)向学生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即改革现行经济体制的一系列举措和措施,以解决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推动经济发展。

2. 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15分钟)向学生介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包括计划经济体制的困境、市场经济体制的兴起、国际环境的变化等。

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20分钟)向学生介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包括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老工业基地改革等。

详细介绍每个领域的改革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4.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15分钟)向学生介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包括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民生水平的提升等。

5. 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作用(20分钟)向学生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等。

6. 思考与讨论(2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a. 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是什么?b. 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有哪些?c. 你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7. 总结与展望(10分钟)向学生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并展望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资源:1. 课件和投影仪;2.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和提问;2. 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成果。

2. 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成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经济体制改革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经济体制改革教案课件,包括图片、图表等。

3. 视频资料:准备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 讲解原因和背景讲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背景,包括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国际环境的影响等。

3. 讲解改革内容讲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

4. 分析改革成果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如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地位的提升等。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7. 布置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和成果,进行分析对比,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不同利益相关方,如政府官员、企业老板、工人等,就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和表演,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2.理解积极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3.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4.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可以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教学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同学们,当你走进农村你会发现,许多地方的房子变高了,马路变宽了,过去人们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不再是一首儿歌,而是真实存在的。

为什么二三十年前的儿歌在如今能成为现实呢?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1)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2)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3)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决议:1984年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内容:(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快速进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了解农夫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转变,理解生产关系肯定要适应生产力进展需要的根本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生疏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富强兴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奉献的人生抱负。

二、重点难点1、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难点了解生产关系肯定要适应生产力进展的根本原则。

三、教学根本过程课导入1978 年 11 月 24 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缺的茅屋里挤满了 18 位农夫。

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隐秘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

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假设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 18 岁。

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

”1978 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英勇的甚至是宏大的壮举。

从今揭开了一个宏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二〕课探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改革的背景史料1张三劳动实在懒,遇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

特地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

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惊异不惊异?史料2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教师:消灭上述史料中状况的缘由是什么?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夫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安排挫伤了农夫的生产乐观性,导致农村、农业进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进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3)能够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合作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认识到改革是发展的动力;(2)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 教学难点:(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3)如何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2)提问:为什么我国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3. 课堂讲解:(1)讲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讲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3)讲解如何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4. 案例分析:(1)选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2)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意义、内容和步骤;(2)强调改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教材,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最新成果;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三、教学难点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意义、主要内容和成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改革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改革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内容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1.1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2 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1.3 国际环境的变化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2.1 提高经济效益2.2 促进社会发展2.3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3 国有企业改革3.4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4.1 经济增长奇迹4.2 结构优化升级4.3 民生持续改善4.4 国际地位不断提升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景和挑战5.1 改革面临的挑战5.2 改革的发展方向5.3 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 讲解:详细讲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意义、主要内容和成果。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案例,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经济特区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七、作业布置2. 调查了解身边的企业,分析其发展得益于哪些改革政策。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九、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经济体制改革》参考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参考教案

第7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学理念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义务教育部编历史新教材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包含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介绍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的史实。

第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介绍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介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意义。

从整个单元看,这节课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下一节课《对外开放》是平行关系,改革开放是我国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三、学情分析由于这一节课面向全市初二学生,上课时间为20分钟,难度不宜太大,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主干知识是关键。

初二学生在史料阅读能力方面要加强。

四、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过程,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意义。

2.学生通过分析材料,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

3.进一步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教学设计思路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城市的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提问:新中国成立以来,凤阳县经历了哪些变化?回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介绍70年代小岗村的情况。

出示材料:迟出工,早下工,到了田里磨洋工,反正记的一样工。

——人民公社时期的民谣”提问:小岗村为什么这么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出示图片《全国农村第一份包干到户合同书》出示材料:“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鉴(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和国的记忆:文物见证历史》”提问:小岗村的村民打算如何做?这样做有什么后果?出示材料“1979年,全队粮食总产量由上年的2万余斤猛增到13万余斤,油料3.5万余斤,相当于1960年到1978年的总合,人均收入从20元增至40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体制改革》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农村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

但是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搜集口述资料,了解身边的历史。

三、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 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阅读材料、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史实;目标2:回顾改革开放前发展农村政策的弊端,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影响。

(重点、难点)
目标3:阅读材料,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影响。

(重点、难点)
目标4:比较农村与城市改革,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五、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旧知回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哪一年召开的?内容是什么?
生回答。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是怎样进行改革开放的?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经济体制改革》导学任务单,任务一,《经济体制改革》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一、二,说出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是什么政策造成的?
2.阅读材料三、四,说出最终什么土地政策改变了农村的这种状况?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师:通过本课的自学检测部分,我相信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现在通过课堂探究活动,我们进一步学习本课内容
PPT出示问题:1.阅读材料一、二,说出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是什么政策造成的?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总结。

材料一
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

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材料二
“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

”“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生1.现象: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生2:人民公社
PPT出示问题:2.阅读材料三、四,说出最终什么土地政策改变了农村的这种状况?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材料三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四
改革后一年,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人均收入从22元增加到400元,生活有了改善。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设置情景,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更能
深刻理解历史问题。

生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包干到户)。

生2: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等。

师: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通俗的讲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师展示:
改革前的小岗村、当今的小岗村图片。

师:小岗村在实行大包干后,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他们的做法也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

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农村改革的第二步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即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1978年我国小城镇数只有1万多个,到2001年已发展到5 万多个,其中建制镇近2万个。

2001年全国乡镇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315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7.7%。

从企业结构看,乡镇工业主要是小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起形成了我国大中小结合的较为合理的工业企业结构。

提问: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构建历史问题的整体脉络。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根据PPT中此部分内容进行讲解。

过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那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出示任务:任务三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思考回答材料中反映了什么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教材,比较国有企业改革前后的变化,归纳出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果。

3.结合所学,比较农村与城市改革,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PPT出示问题:1.阅读材料,思考回答材料中反映了什么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材料二 1956年夏,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

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生1:问题:企业没有活力。

企业没有自主权。

生2:原因:国有企业没有自主权,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

师: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
“……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困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
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PPT出示问题:2.阅读教材,比较国有企业改革前后的变化,归纳出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果。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PPT进行讲解。

提示:多种所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中外合资企业)经济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师展示:创业初期海尔冰箱厂原貌、美国纽约海尔集团大厦图片。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11年全球营业额实现1357亿元的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2011年海尔在全球大型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为7.8%,第三次蝉联全球第一。

PPT出示问题:3.结合所学,比较农村与城市改革,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学生小组探讨后,在探究问题单上填写,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思考:结合教材40页材料研读,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什么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生:
原因: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

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课堂小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对内改革从农村和城市开
始。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城市改革是从对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中国的企业开始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4)知识结构
任务四:【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互动训练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互动训练,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我学到的知识我学到的方法我还要努力的
六、课后作业
请将课后作业栏目——提升检测—《经济体制改革》发送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

七、拓展提升
推荐学生查看学生端拓展提升栏目资源或将教师端教学素材和拓展提升资源推荐给学生,以拓展学生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