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

合集下载

兽医微生物学-病毒的检测

兽医微生物学-病毒的检测

(1)间接ELISA
(2)夹心ELISA
五、分子生物学技术
3′
1、聚合酶链反应 5′
(PCR)
3′
5′
3′ 5′
5′
3′ 3′
3′ 5′ 3′ 5′
5′
模板DNA双链
3′
5′
变性
3′
5′
5′
退火
3′
5′
3′
形成新的双链 5′ DNA
3′
2、核酸杂交技术
核酸探针(probe)是指能与特定 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 核酸片段,可检测待检样品中特 定的基因顺序。
免疫电镜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 性与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力相结合,在 亚细胞和超微结构水平上对抗原物质进 行定位分析的一种高度精确、灵敏的方 法。
(1)免疫凝集电镜技术
抗原与抗体凝集反应后,可使标本 中病毒颗粒聚集成团,再经负染直 接在电镜下观察,提高了敏感性, 确定病毒的血清学性质。
(2)免疫电镜定位技术
(二)病毒鉴定
1、形态学鉴定
观察CPE。常见的细胞形态学变化为细 胞变圆、坏死、溶解、脱落或形成合胞 体。有些病毒能形成包涵体。
正常细胞
病变细胞
2、 血吸附和血凝作用 多见于以出芽方式释放的病毒。 • 感染细胞具有吸附红细胞的能力 • 感染细胞的培养液中有许多游离病
毒存在,具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
(1)血吸附作用
(一)病毒分离的一般程序
标本采集
杀灭杂菌
(青、链霉素)
三大方法
易感动物→出现病状 鸡胚→病变或死亡 细胞培养→细胞病变
接种
鉴定病毒种型 (血清学方法)
•无菌标本(脑脊液、血液)可直接接种 •器官或组织,取小块剪碎后研磨制成10~20%悬 液(内含抗生素)离心后,取上清接种; •粪便、尿、感染组织或昆虫等污染标本在接种前 先用抗生素处理,杀死杂菌。

EB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

EB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

EB病毒感染实验室检测方法摘要本文档详细描述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和病毒载量测定等。

这些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研究以及疫苗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 病毒培养1.1 原理EBV属于疱疹病毒科,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DNA病毒。

病毒培养可以充分展示病毒的感染性、复制能力和生物学特性。

1.2 方法1. 选择合适的细胞系,如B95-8或Daudi细胞。

2. 将临床样本(如唾液、血液等)接种至细胞系。

3. 在适宜的条件下(如37°C、5% CO2)培养细胞,观察病毒复制和感染现象。

4. 定期观察细胞病变,如细胞增大、核固缩等。

5.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电子显微镜等方法检测病毒颗粒。

2. 血清学检测2.1 原理血清学检测基于病毒感染后诱导的免疫反应,通过检测特异性抗体来诊断EBV感染。

2.2 方法1. 收集患者血清样本。

2.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BV特异性抗体,如VCA-IgM、VCA-IgG、EA-IgG等。

3.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抗体检测。

4. 根据抗体类型和滴度判断感染状态,如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或回忆性感染。

3. 核酸扩增3.1 原理核酸扩增技术通过特异性引物和DNA聚合酶酶链反应(PCR)来检测EBV的DNA序列。

3.2 方法1. 提取临床样本的DNA。

2. 设计针对EBV DNA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或实时定量PCR(qPCR)。

3. 扩增EBV特异性基因,如EBNA1、EBNA2、LMP1等。

4. 分析扩增产物,判断病毒感染情况。

4. 病毒载量测定4.1 原理病毒载量测定通过检测病毒颗粒的数量来评估病毒感染的程度。

4.2 方法1. 提取临床样本的病毒颗粒。

2. 采用实时定量PCR、定量荧光显微镜等方法测定病毒载量。

3. 根据病毒载量判断感染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一)病毒的分离病毒分离的一般程序是:检验标本→杀灭杂菌(青、链霉素)→接种易感的动物→出现病状鸡胚→病变或死亡细胞培养→细胞病变→鉴定病毒种型(血清学方法)无菌标本(脑脊液、血液、血浆、血清)可直接接种细胞、动物、鸡胚;无菌组织块经培养液洗液洗涤后制成10~20%悬液离…(一)病毒的分离病毒分离的一般程序是:检验标本→杀灭杂菌(青、链霉素)→接种易感的动物→出现病状鸡胚→病变或死亡细胞培养→细胞病变→鉴定病毒种型(血清学方法)无菌标本(脑脊液、血液、血浆、血清)可直接接种细胞、动物、鸡胚;无菌组织块经培养液洗液洗涤后制成10~20%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接种;咽洗液、粪便、尿、感染组织或昆虫等污染标本在接种前先用抗生素处理,杀死杂菌。

1.细胞培养用分散的活细胞培养称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所用培养液是含血清(通常为胎牛血清)、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的平衡溶液,pH7.2~7.4。

细胞培养适于绝大多数病毒生长,是病毒实验室的常规技术。

原代细胞培养(Primary cell culture) 用胰蛋白酶将人胚(或动物)组织分散成单细胞,加一定培养液,37℃孵育1-2天后逐渐在培养瓶底部长成单层细胞,如人胚肾细胞、兔肾细胞。

原代细胞均为二倍体细胞,可用于产生病毒疫苗,如兔肾细胞生产风疹疫苗,鸡成纤维细胞产生麻疹疫苗,猴肾细胞生产脊液灰质炎疫苗。

因原代细胞不能持续传代培养,故不便用于诊断工作。

二倍体细胞培养(Diploid cell cultune) 原代细胞只能传2-3代细胞就退化,在多数细胞退化时,少数细胞能继续传下来,且保持染色体数为二倍体,称为二倍体细胞。

二倍体细胞生长迅速,并可传50代保持二倍体特征,通常是胚胎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如WI-38细胞系)。

二倍体细胞一经建立,应尽早将细胞悬浮于10%二甲基亚砜中,大量分装安瓿贮存于液氮(-196℃ )内,做为“种子”,供以后传代用。

4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

4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

用Reed-Muench计算 Reed-Muench计算 表: 阳性组血清病毒CCID50的计算 阳性组血清病毒CCID50的计算
病毒稀释 度 CPE孔数 CPE孔数 累计数 /接种孔 CPE数 CPE数 存活数 数 5/5 3/5 2/5 0/5 10 5 2 0 0 2 5 10 CPE阳性比例 CPE阳性率 CPE阳性比例 CPE阳性率 (%)
固定抗血清固定抗血清-稀释病毒法
用中和试验方法鉴定病毒时,将不同稀释倍 数的病毒与标准的抗血清(20个抗体单位/ 数的病毒与标准的抗血清(20个抗体单位/单 位体积) 位体积)混合、孵育,使二者充分反应,然 后将混合液接种到敏感宿主体内,观察试验 结果。
–试验材料
宿主: 宿主:敏感细胞和动物、鸡胚; 标准抗病毒血清(20个抗体单位/0.1ml);病毒分 标准抗病毒血清(20个抗体单位/0.1ml);病毒分 离物。
方法与步骤
材料准备
病毒抗原
从组织培养、鸡胚和动物试验中获得病毒抗原 应适当提纯,纯度愈高,特异性愈强。 如使用粗制抗原时,须经同样处理的正常组织作 抗原对照,以识别待检血清中可能存在的、对 正常组织成分的非特异性反应
方法与步骤
抗体
免疫用的病毒抗原最好不是同一细胞或动物, 免疫用的病毒抗原最好不是同一细胞或动物, 以免发生交叉反应; 以免发生交叉反应; 血清样品应加热灭活处理,消除补体活性和 血清样品应加热灭活处理, 非特异性抗补体活性; 非特异性抗补体活性; 人和豚鼠灭活温度为56 人和豚鼠灭活温度为56℃;家兔和马灭活温 56℃ 度为65 度为65℃. 65℃
10-2 10-3 10-4 10-5
10/10 5/7 2/7 0/10
100.0 71.0 29.0 0

102.梅毒血清学检验

102.梅毒血清学检验

梅毒的血清学试验参考范围: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阴性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阴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阴性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阴性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1:25以下为阴性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试验标本活动螺旋体数为对照标本的40%为阴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TP-Ab)阴性临床评价:1.梅毒螺旋体也称苍白密螺旋体,是性传播疾病梅毒的病原体。

机体对梅毒螺旋体感染可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是诊断梅毒的依据之一。

血清学试验主要有两个类型,一类是VDR L,USR和RPR.属非螺旋体抗原试验,是用正常牛心类脂质作为抗原,测定血清中的反应素,为筛查试验。

另一类是FTA-ABS,TPHA和TPl,属螺旋体抗原试验,是用梅毒螺旋体作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为确证试验。

2.非螺旋体抗原试验(VDRL,USR,RPR)敏感性高,其反应素效价与病变活动性有关。

第一期梅毒病灶出现后1~2周即可测出反应素,第二期梅毒病人血清中反应素效价最高,阳性率可达99%,经药物治疗后可转阴。

先天性梅毒80%~100%阳性。

但此类试验特异性不高,常有假阳性反应,在分析结果时应注意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特异性试验作出正确判断。

FTA-AB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在早期梅毒首先出现阳性,病人经药物治疗后反应仍不转阴,故不能用作疗效的评价,常用于梅毒的确定诊断。

TPI是一种经典的特异性较高的梅毒血清学反应,假阳性不到1%,主要用于晚期梅毒及疑难病人的诊断。

TPHA具有敏感、快速、简便等特点,但特异性不及FTA-ABS和TPI。

采取脑脊液标本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梅毒具有诊断价值。

3.暗视野检查法对梅毒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此法系采取病灶组织渗出液、淋巴穿刺液或组织悬液制成涂片,在暗视野显微镜下直接检查梅毒螺旋体,主要适用于初期梅毒的检查,有一定局限性。

暗视野检查法一次阴性结果不能否定梅毒的存在,一般连续检查3天阴性才能予以排除。

以血清学检测方法探寻水禽类禽流感传染源

以血清学检测方法探寻水禽类禽流感传染源

以血清学检测方法探寻水禽类禽流感传染源禽流感是一种流行病,从水禽传播给农业家禽和野生鸟类,在一些人群中也可以传播。

近年来,由于禽流感病例的增多和病情的加重,对禽流感的研究也日益加深。

研究发现,水禽类是禽流感的传染源之一。

而如何更好的探寻水禽类禽流感的传染源,已成为当前研究者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血清学检测是禽流感研究中的常见方法。

目前学术界广泛采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凝集试验。

这两种方法利用不同的原理,能够对禽流感病毒抗体、抗原或血清进行检测,从而为疫情的监测和发展提供依据。

探究水禽类禽流感的传染源,便可以通过这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检测。

在血清学检测中,对于禽流感病毒的检测与鉴定,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其病原体类型。

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5亚型和H7亚型,在全球广泛流行。

而在实验中,根据检测到的病毒抗原的种类和数量,可以表征禽流感的分离株,进而确定其的病原体类型和亚型。

除此之外,通过采集不同水土环境下水禽类的血清,可以确定它们是否存在抗H5亚型或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抗体。

在现实环境中,水禽类的抗体阴性并不能排除它们是禽流感的携带者。

但如果获得了水禽类血清中存在禽流感病毒抗体的明确证据,便可直接将其纳入禽流感病毒的监测范围,从而为发掘水禽类禽流感传染源,提供更确凿的证据。

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从长期的角度监测水禽类禽流感的传染源。

不过在现实检测中,由于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复杂,以及水禽类种类繁多,检测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

因此,提出合理的检测方案和标准,开发高效的检测技术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过对于禽流感的防控,血清学检测方法在发现病毒媒介的种类和密度方面,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的。

总的来说,利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水禽类禽流感传染源的探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相关的血清检测,可以更及时、更全面地监测禽流感的传播情况,指导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并有助于深入了解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机制。

同时,由于目前血清学检测的技术和方法依然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为禽流感防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也是血清学检测方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血清学抗体检测实施方案

血清学抗体检测实施方案

XXX市XXXX医院新冠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实施方案一、新型冠状病毒血清学检测目标人群1.发热门诊、肺病科门诊、儿科门诊、急诊病人、其他科室有呼吸道症状的门诊患者。

2.住院手术患者、住院期间新出现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患者。

3.住院患者陪护人员新出现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者。

4.所有健康码为黄码或红码的就诊患者及陪护人员。

5.其他要求检测或自愿检测人员。

6.高度怀疑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可间隔24小时以上多次采样送检。

二、血清学抗体检测工作流程(一)标本采集1.人员须经采样知识、生物安全、消毒隔离、标准预防、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2.采集方法:血清标本用以新型冠状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采用橘黄色真空管采集静脉全血2-3ml,以保证能分离获得足量的血清,以空腹血为佳。

3.人员防护:我市为低风险区域时,标本采集人员执行一级防护(必要时戴防护目镜);如我市升级为中/高风险区域,采集人员执行二级防护。

注:一级防护要求:工作服、一次性帽子、医用外科口罩、医用乳胶手套。

二级防护要求:防护服、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目镜/面屏、医用乳胶手套、鞋套。

4.采集地点及人员:①住院病人:由病区护理人员床旁采集。

②普通门诊病人:由检验科工作人员采集。

③发热门诊病人:由发热门诊值班人员采集。

(二)标本院内转运1.将标本按要求密封,放入普通密闭转运箱内(箱体有醒目标识及警示语),采集人员脱卸防护装备之前转运至检验科。

不得交由病区保洁转运。

2.住院病区原则上清晨或白班采集样本。

3.标本转运人员须经生物安全、消毒隔离、标准预防、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4.转运标本过程中应携带75%酒精消毒液,发生意外时便于及时处理。

(三)标本接收1.防护要求:同标本采集人员。

2.标本签收:运送人员与接收人员实行双签名。

接收标本前应检查容器外包装是否破损,打开容器前使用75%酒精喷洒容器外表面消毒。

3.标本保存:用于新冠检测的血清可在 4℃存放3d,-20℃以下可长期保存。

病毒性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病毒性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病毒性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检查受微生物感染的机体有无特异性抗体,称为血清学诊断。

利用抗原与抗体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用已知的病毒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是病毒血清学诊断的基本原理。

对病毒性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最常用的办法是中和实验、补体结合实验、血凝抑制实验等,其中中和实验最为常用。

用动物、鸡胚和细胞培养均可举行。

中和实验多采纳细胞培养办法举行测定,其原理是将系列稀释的血清与病毒液混合后,再分离感染细胞,测定病毒的感染性,观看血清对细胞的庇护作用。

假如细胞不浮现病变,则证实血清中有病毒特异抗体存在。

效价凹凸是以能庇护半数细胞不产生CPE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来表示。

用此实验可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的消长状况,常用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可用来鉴定未知病毒或讨论病毒的抗原结构。

下面以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为例,介绍细胞培养法中和实验来测定抗中和抗体,包括蚀斑削减法和细胞病变法。

一、蚀斑削减法测定中和抗体【材料】 1.待测血清无菌采集受检者末梢血5m1置离心管中,凝固后2000r/min离心5分钟,吸血清,经56℃灭活30分钟后冰箱冻存。

2. HSV-1型病毒(预测定PFU)。

3. Vero单层细胞培养皿(60mm)或培养瓶14支。

4. PBS、培养基A液、B液和C液等,配制办法同空斑定量法。

5.无菌试管、各种吸管(2ml,lml,5ml)、无菌注射器及离心管(10ml)。

【办法】 1.待测血清稀释取7支小试管,按表8-5倍比稀释血清。

2.病毒稀释将HSV-1型病毒稀释,使其浓度为1000PFU/ml, 3.取各稀释度血清0.5 ml加入试管中,各管中分离再加入0.5 ml病毒液(1000PFU/ml),混匀后37℃作用1小时。

4.取各管血清与病毒混合物0.2m1,分离加入单层培养Vero细胞培养皿(瓶)中,每稀释度接种2支平皿(瓶),加预温A,B混合培养液4m1,凝固后反转培养3~4天后,再加C液(1%中性红琼脂培养基)2m1,凝固后培养数小时或过夜,测定各平皿(瓶)的空斑数。

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操作规范

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操作规范
TPPA称为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 用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制备抗原,致 敏明胶颗粒 致敏粒子与待检血清中的抗梅毒螺旋 体特异性抗体结合 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
TPPA操作步骤





试剂准备:恢复室温 加稀释液:每份样本做4孔,加标本稀释液 加至微量反应板孔内,第1孔100μL,第2~4 孔各25μL 样本稀释:取血清25μL加至第1孔,混匀后 取25μL至第2孔,混匀后取25μL至第3孔,混 匀后取25μL至第4孔,混匀后弃去25μL 加对照液:第3孔加未致敏颗粒25μL,第4孔 加致敏 颗粒25μL 混合:将反应板置振荡器振荡30秒 反应:孵育2h观察结果
TPPA结果判读
观察第3孔,不出现凝集为有效试验
TPPA结果判断
观察凝集反应强度:分级如下


4+~3+:颗粒光滑覆盖整个孔底,有时边缘有折叠
2+:颗粒光滑集聚覆盖孔底,周围有一颗粒环
1+: 颗粒光滑集聚覆盖孔底,周围有一明显颗粒环


±:颗粒模糊覆盖,边缘有明显的小环
一:颗粒紧密沉积孔底中央或形成一小点
50.0
-
50.0
抗原悬液(ul) 16.7 16.7 16.7 16.7 16.7 16.7 16.7 16.7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检测意义



早期梅毒硬下疳出现1~2周后,血清学可 呈阳性 梅毒患者经治疗后血清滴度可下降并转 阴性,故可作为疗效观察、判愈、复发 或再感染的指征 为什么要做定量检测?

滴度常与病情活动相关,滴度改变4倍具有 临床意义
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因素:

技术性

标本的污染 溶血 操作失误 患者有其他疾病,使梅毒血清试验出现阳性 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少数孕妇也可发生生物 学假阳性

病毒学- 病毒的检验汇总

病毒学- 病毒的检验汇总

可直接用纯化的病毒核酸通过电镜观察,对 其进行鉴定。但技术要求较高。 近年来,PCR核酸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病毒核 酸型鉴定的可行性大为增加。 (观看PCR视频)
②脂溶性试验
用乙醚或氯仿处理待检病毒液,而后与未处理 者比较其TCID50的变化,以判断是否敏感。 乙醚、氯仿、脱氧胆酸钠等脂溶剂能破坏病 毒的脂质包膜。 有包膜的病毒对脂溶剂敏感,受脂溶剂的处理 能使病毒失去感染性;无包膜的病毒往往对脂 溶剂有抵抗力。因此,用乙醚等可以鉴定所分 离的病毒是否有包膜。
病毒粒的结构模式图
包膜子粒
包膜
包膜病毒
壳粒
衣壳
核衣壳
核心(核样物)
处理方法:
将病毒悬液2000~3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分成 两组: 一组为试验组:按与乙醚4:1的比例振荡混合均匀,管口 密封好,4℃过夜后,2000~3000r/min离心20min。此时液 体分为两层,上层为乙醚,下层为病毒液。吸取下层部分, 避免混有乙醚。 另一组为对照组:不加乙醚,处理方法同试验组。 将两组的病毒液同时测定病毒滴度,如果试验组病毒滴 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说明病毒对乙醚敏感, 属于有膜病毒。如果两组的病毒滴度没有显著差异,说 明病毒对乙醚有抵抗力,属于无膜病毒。
(2)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①细胞病变效应
哪三种现象?
病毒或接种分离标本后,细胞出现的病理性变化。 不同的病毒具有不同的敏感细胞,而又能引起不同的细 胞病变效应。 例如:上呼吸道标本接种到细胞培养上,出现细胞融合, 产生多核巨细胞现象,就要考虑副黏病毒、疱疹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接种到 WI-38或人胚肺细胞培养上出现散在的、局部堆积的巨 大细胞,则要考虑巨细胞病毒的可能性;肠道病毒能使 细胞圆缩、变小、分散,往往全部细胞受到破坏;腺病 毒能使细胞肿大,颗粒增多,细胞聚集成葡萄状。

检测病毒的方法

检测病毒的方法

检测病毒的方法
首先,常见的病毒检测方法之一是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来判断是否感染了病毒。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病毒感染情况,对于一些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血清学检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病毒潜伏期内可能无法准确检测出病毒,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其次,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是常用的病毒检测手段之一。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通过检测病毒的核酸来确定是否感染了病毒。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高度敏感、特异性强,能够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就进行检测。

同时,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还可以对病毒进行亚型鉴定,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然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操作技术,成本较高,不适合于大规模的筛查工作。

此外,免疫学检测方法也是常见的病毒检测手段之一。

免疫学检测方法是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来确定是否感染了病毒。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适用于大规模的筛查工作。

但是,免疫学检测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病毒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病毒感染,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在选择病毒检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检测。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病毒检测的相关问题。

4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

4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

二、方法与步骤
(一)试验材料
病毒
必须是具有感染力的病毒,先进行病毒 滴度的测定。
细胞培养,将病毒10倍稀释接种敏感细 胞,观察CPE,确定滴定终点以CCID50 或LD50表示。
标准病毒试验浓度:100 CCID50/单位 体积或100 LD50/单位体积。
(一)试验材料
抗体
包含病毒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 用细胞培养法测病毒抗体的滴度:将倍比稀释
=(71-50)/(71-29)=0.5
大于50%的CPE阳性率血清稀释度的对数+距离比例×稀释 系数的对数=lg10-3+0.5 ×lg0.1=-3.5,其反对数是10-3.5。
阳性血清组的病毒CCID50为10-3.5/0.1ml。
因抗血清组的CCID50为10-3.5,阴性血清组的病毒 CCID50为10-5.5,所以10-3.5-10-5.5=2,表明分离的病毒 是与中和抗体相对应的病毒。
lgCCID50=大于50%的CPE阳性率血清稀释度的对 数+距离比例×稀释系数的对数=lg10-5+0.5 ×lg0.1=-5.5,其反对数是10-5.5.
阴性血清组的病毒CCID50为10-5.5/0.1ml。
用Reed-Muench计算 表: 阳性组血清病毒CCID50的计算
病毒稀释 CPE孔数
第六章 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
第一节、中和试验
(neutralization test)
概念:体外将病毒与特异抗体混合并 发生反应,再将混合物接种至敏感的 宿主体内,然后测定残存病毒感染力 的方法。
– 中和抗体:凡与病毒抗原结合使病毒失去 感染力的抗体。
–优点
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中和抗体在体内存在时间长。

检验科常见传染病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传染病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传染病检测方法在医学检验科中,传染病检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某种传染病,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检验科常见的传染病检测方法。

一、血清学检测方法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ELISA方法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含有特定抗体或抗原来进行传染病的检测。

该方法简便快速,且能同时检测多个样本,常用于艾滋病、乙肝、梅毒等传染病的筛查。

2. 凝集试验凝集试验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凝集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某种病原体。

这种方法检测结果直观,操作简单,适用于肺结核、痢疾等传染病的诊断。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1. PCR检测P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之一,能够检测到DNA或RNA水平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HPV等。

PCR方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早期诊断和病原体定量,对感染性疾病的检测非常重要。

2.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利用微阵列芯片来检测多种传染病病原体,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检测多种疾病。

这种方法高通量、高灵敏度,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病原体种类及亚型,对检测敏感度要求高的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三、细菌学检测方法1. 细菌培养及鉴定传统的细菌学检测方法是通过培养患者样本中的细菌,并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定病原体。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福氏菌、结核杆菌等细菌感染疾病,但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

2. 快速培养方法为了缩短传统细菌培养的时间,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快速培养方法,如MALDI-TOF质谱技术等。

这些方法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鉴定出病原体,有利于及时诊断并治疗传染病。

综上所述,检验科常见的传染病检测方法涵盖了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菌学等多个方面,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医学工作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确保对传染病的准确检测和及时治疗。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12 经典血清学试验

12 经典血清学试验

十二章经典血清学实验一、名词解释凝结性实验:按照是否产生凝结现象,用已知抗体或抗本来判定相应(未知)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反应。

凝集反应: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吸附在颗粒性载体表面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段时光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反应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

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发生特异性结合并浮上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在一种与免疫无关的惰性载体颗粒表面,使其成为致敏载体,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凝集的现象。

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性表面抗原,能与IgG分子的Fc片段结合,当SPA-Ab与相应抗原结合时,就可产生协同凝集反应。

HA:有些病毒具有能凝集某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红细胞的特性,依此特性建立的检测主意称为病毒血凝实验。

HI:按照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可以抑制血凝现象建立的检测主意称为血凝抑制实验。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

参加沉淀反应的可溶性抗原称为沉淀原,抗体称为沉淀素。

琼脂免疫蔓延:抗原,抗体在琼脂凝胶中蔓延,当二者在比例适当处相遇,即发生沉淀反应。

反应的沉淀物因颗粒较大,故在凝胶中不再蔓延,而形成沉淀带。

电泳:带电质点在电场中向着带异向电荷的电场移动。

免疫电泳:由琼脂双蔓延与琼脂电泳技术结合的实验。

凝集价/滴度/抗体效价:浮上50%以上凝集的血清最大稀释度为该血清的凝集价。

沉淀价:环状沉淀实验时,以浮上白色沉淀环的最高抗原稀释倍数作为沉淀素的效价,即沉淀价。

中和指数:在尽头法中和实验中,使病毒感染力减少至50%的血清中和效价称为中和指数。

中和效价:中和实验中,被检血清中抗体中和病毒的能力。

病毒的毒价:引起半数感染动物死亡的病毒最小量。

第1页/共5页二、简答题1.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哪些?有何用途?2.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的区别?(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各有什么特点?)3.琼脂凝胶免疫蔓延实验有哪些不同的主意?举例说明它们的用途?抗原,抗体在琼脂凝胶中蔓延,当二者在比例适当处相遇,即发生沉淀反应。

血液中常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

血液中常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

血液中常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血液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原因和诊断,尤其是对于血液中常见的病原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血液中常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

一、细菌的检测方法细菌是导致人们多种疾病的常见病原体,血液中的细菌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细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血培养法:通过将患者的血液样本接种到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利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来培养细菌,观察培养基中是否有细菌生长。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快速识别出感染性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从而指导合理的治疗方案。

2. PCR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在体外合成DNA的技术,可以通过扩增细菌DNA的特定区域,进而检测细菌的存在。

PCR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微量的细菌DNA,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RIA)等,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定抗体或抗原来判断是否感染细菌。

这些方法准确度较高,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细菌感染。

二、病毒的检测方法病毒是引起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对于血液中常见病毒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1. 核酸扩增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主要通过扩增病毒核酸的标记区域来判断是否感染病毒。

这些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快速检测出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

2. 血清学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病毒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病毒。

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中和试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毒抗体,对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三、寄生虫的检测方法寄生虫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血液传播性疾病,对于寄生虫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寄生虫的常见检测方法:1. 血涂片法:将患者的血液涂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寄生虫卵或幼虫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