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工业化主题

合集下载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经济政策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经济政策主题

经济政策主题1.(2015·北京海淀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37)(36分)国家权力的分布与政策的实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

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

而到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就连此前皇室内部影响皇权运作的宗室、外戚、后宫、亲王甚至皇太子等力量,也基本从政治上淡出。

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

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有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中国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的变化及成因。

(8分)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许多学者主张在中国实行统制经济。

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统制经济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经济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世人“一闻苏俄计划经济之成绩,安得不靡然风起,视为宝典”。

马寅初还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贫弱之国,除统制之外,殊无法抵抗其潮流也。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将锐利的笔锋指向打着“经济统制”旗号的官僚资本: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摘编自钟祥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30、40年代马寅初对统制经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观点前后不同的原因。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区域化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区域化主题

区域化主题1.(2015·山东日照二模·39)(22分)从近代到当代,西非与西欧的关系发展给人以深刻启示。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印记15世纪以来,西欧殖民者先后来到非洲西海岸,大肆掠夺这里的胡椒、象牙、黄金和人口,于是这里就有了“胡椒海岸”、“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等称呼。

进而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据高秋福《非洲西海岸的历史印记》(1)概括指出欧洲在西非殖民扩张产生的历史影响。

(4分)南南合作1970年5月,象牙海岸(科特迪瓦前身)等5国成立“西非国家关税同盟”。

1975年5月,西非15国正式成立“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

1991年,“西共体”要求成员国在四年时间内消除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和降低关税。

1995年7月,“西共体”决定在2000年实行统一货币。

2000年以来.“西共体”还建成了“西非电讯网”和“西非高速公路网”。

还准备实行成员国公民跨国旅行免签证制度,并在各成员国的大专院校和中学开设一体化课程,宣传“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公民意识,强化西非人观念。

2012年11月,西共体寻求联合国授权,向马里派兵,协助其清剿宗教极端组织。

——据《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一体化发展进程》等(2)指出西非国家合作的历史条件、特点、意义。

(12分)南北合作2003年4月,西共体与欧盟启动《经济伙伴协定》谈判,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原则,逐步实现双方贸易自由化。

协定生效后,欧盟给予西共体2.35亿欧元支持其经济发展,但欧盟重新安排与西共体的贸易准则,这意味着西非国家从欧盟进口的商品中至少80%应实行零关税……而加纳等国认为,协议将损害本国经济利益,因此没有在协议上签字。

——据环球网新闻《西共体与欧盟签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3)与近代相比,当代非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试简要评述当代的西非与欧盟关系。

(6分)【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区域化主题【解析】(1)结合教材内容,分别从对欧洲、非洲,以及世界市场的不同影响三方面分析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两次工业革命)含答案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两次工业革命)含答案

2016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

(2016·福建龙岩一模)创立于1600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曾获得皇家给予的贸易特权。

19世纪初,英国却逐渐取消了其贸易垄断权,并于1858年解散了该公司。

这表明( )A。

资本主义国家商业竞争日益加剧 B.东印度公司完成了独占印度的使命C。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经济政策转变 D.英国代议制发生了变革2.(2016·全国高考预测创新)下表为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口与财富统计,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完全废除进出口的禁令B.工业革命深入开展C.自由主义发展成为垄断主义D。

贫富差距日益拉大3.(2016·广东揭阳二模)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

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产生影响B。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兴起C。

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D。

新型工厂制度得以产生4.(2016·四川高三“卷中卷”大联考)根据对英国某镇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圈地运动影响 B.城市化进程加快C.人口流动频繁D.工厂机械化冲击5.(2016·山东淄博二模)沃尔特·李普曼说:“人们已经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

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这种现象体现了()A。

科学的重要性显著增强B。

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C.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D。

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6。

(2016·山西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下面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德国普鲁士东部和西部城市化率比较表。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企业发展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企业发展主题

企业发展主题1.(2015·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六·26)(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末年成书的《晋游日记》载:“汾(州)、平(阳)两郡,多以贸易为生。

利之十倍者,无如放官债,富人携资入都,开设账局。

”咸丰三年(1853)御史王荫茂奏:“闻账局自来借贷,多以一年为期。

五六月间,各路货物到京,借者尤多。

每逢到期,将本利全数措齐,送到局中,谓之本利见面。

账局看后,将利收起,令借者更换一券,仍将本银持归,每年如此。

”——摘编自黄鉴晖《山西票号史》材料二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于1606年经市议会批准,1609年正式开始营业。

这家银行接受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的业务,它还有权兑换货币、买进金银和外国铸币、铸造法定货币等。

当时规定所有价值在600弗罗林以上的票据只有通过银行才能办理,所以几乎每个商人都在银行开立账户。

但是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不向客户提供任何个人贷款,也不允许私人账户透支。

存入该汇兑银行的存款由阿姆斯特丹公司担保,一直到1683年,该银行都为票据交换提供免费服务。

尽管类似的银行迅速在汉堡、米德尔堡、纽伦堡等城市建立(据估计,到1697年欧洲已有25家公共银行),但是没有一家银行具有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这样的信用和实力。

1721年,该行共有2918个账户,价值共达28886000弗罗林。

阿姆斯特丹的汇票是万能的通行证,它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承兑。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材料三 1870年,为了推销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债券,著名的债券推销商库克成立了美国第一家证券交易辛迪加。

辛迪加的8家金融上保证证券的销售,宾夕法尼亚公司以总额180万美元债券的10%作为回报。

1870年以后,宾夕法尼亚的老板汤姆森将业务转到了J.P.摩根公司。

摩根银行在1886年改组了雷丁铁路,1888年又改组了巴尔的摩和俄亥俄铁路、切萨皮克和俄亥俄铁路。

在东部,摩根银行操纵了宾夕法尼亚铁路、纽约中央铁路和摩根铁路的股权联合,而且是几家公司的改组者。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docx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docx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岳麓版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2016 •江苏单科・1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扌艮。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mm設特更萸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知识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详细分析】“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但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故A项错误; 图下的文字“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不是宣传绿色环保观念,故B 项错误;新中国初期“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是为了改变改变交通运输业落后的局面,往来的船只不能说明当时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故C项错误;上图的宣传画是为了激发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宣传画上工人的微笑表情可以看出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6・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木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知识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五计划【详细分析】为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进而导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说明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结构还不能做到平衡发展,故B项错误;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是20世纪60年代为克服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比例失调和混乱局面而釆取的措施,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C 项错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故D项错【答案】A3.(2016 •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冋答问题。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8.15两次工业革命考题演练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8.15两次工业革命考题演练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8.15两次工业革命考题演练【高考题组】高频点1 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近三年的命题点,本高频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特点、技术发明。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卷·T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选A。

由题干提供的历史情境可知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变化,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这是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之一,也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

材料中并未体现妇女解放,而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故B、C不正确。

家庭手工业至今依然存在,只不过不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D不正确。

2.(2014·福建文综·T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解析】选C。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发现,铁路火车把乡村的人们不断地带入人口规模越来越大的城市,这正是城市化的表现。

故选C。

高频点2 第二次工业革命1.(2012·福建文综·T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解析】选B。

图示信息中的两项指标可以整合为英国19世纪40—70年代出口数值的显著增长,结合所学英国19世纪中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判断其出口显著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实现了工业化,对外贸易推行自由化。

2016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第8单元第2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工业的曲折发展

2016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第8单元第2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工业的曲折发展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区【高考题组】高频点1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卷·T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解析】选D。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国门后,英国商品并未能在中国大量倾销,根本原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与史实不符,因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没有出台保护本国经济的相关政策;C与史实不符,同一时期中国与印度均是封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类似;鸦片战争的破坏应使中国消费工业品增加,但事实却相反,故A也不正确。

2.(2014·江苏单科·T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解析】选D。

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原有的家庭手工业日益萧条,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材料中“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A在材料中并不是重点。

B、C和自然经济瓦解无关。

3.(2013·重庆文综·T6)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解析】选B。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海权意识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海权意识主题

海权意识主题1.(2015·福建福州一模·38)(36分)海洋与陆地一样,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台。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750年左右到公元前550年左右,希腊各城邦发生过大规模的海外殖民运动。

遇到外来的侵略者或者人口增多时,希腊人就会大量地殖民到海外去。

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派别,往往被迫移居海外。

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去海外建立新的居民点。

殖民运动的发展刺激了工商业的繁荣,因之希腊各邦内部工商业阶层进一步加强了起来。

工商业者在反对氏族贵族统治的斗争中,和平民联合起来,经常取得胜利,建立起僭主政治或民主政治。

——摘编自《古代希腊史》材料二从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

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

……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材料四“何谓太平洋问题?即世界之海权问题也。

海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

……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

”——孙中山:《<战后太平洋问题>序》(1919年)(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海外殖民运动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对希腊社会产生的影响。

(8分)(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潜在的可能”在中国古代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10分)(3)据材料三,指出荷、英两国海外殖民地在分布上的不同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其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10分)(4)据材料四,指出海权竞争重心的两次转移。

结合近现代正反两方面的相关史实,论证“太平洋问题关系着中华民族之生存”的观点。

(8分)【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海禁”政策;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海权意识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一“遇到外来的侵略者或者人口增多时,希腊人就会大量地殖民到海外去。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工业革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工业革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工业革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科学技术的进步D.市场的需求解析:A、B、C、D四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但市场的需求才是根源所在,D 项正确。

答案:D2.(2015年泉州质检)“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 ) 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D.使人口向城市集中解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发明,A项错误;“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说明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推动工业城市兴起,故B项正确;C、D两项虽然是蒸汽机使用的意义,但无法体现材料主旨意思,故C、D两项错误。

答案:B3.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解析:注意时间“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值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英国原棉输入重量增加得益于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棉纺织能力提高;A项为题干材料现象的结果,不是原因;B项判断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故选C项。

答案:C4.(2015年嘉兴模拟)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

”这主要反映了( )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解析:“1776年”“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下流水线生产现象,是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提高了劳动效率,D项正确。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新闻报纸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新闻报纸主题

新闻报纸主题1.(2015·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39)(26分)书籍、报刊、网络作为大众传媒往往承载着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

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战必胜说》“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

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康有为全集》(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日本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8分)材料二《申报》大事年表(部分)——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2)充分挖掘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概括1912年—1938年间《申报》的发展特点。

(8分)材料三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3)仔细阅读两份目录,指出两者关于罗斯福新政的主流评价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10分)【考点】大众传媒的发展;维新思想;罗斯福新政;新闻报纸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变化,根据材料一中“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等信息可知其态度变化为从轻视转变为主张学习;第二小问原因,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2)根据材料二中“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不久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而停刊”等信息可知其特点为在曲折中发展;根据材料二中“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申报》正式形成股份公司”等信息可知其特点为引进先进技术,形式不断更新;根据材料二中“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等信息可知其特点为具有爱国性、关注重大政治事件;根据材料二中“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等信息可知其特点为内容不断丰富、越来越大众化。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传统文化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传统文化主题

传统文化主题1.(2015·浙江宁波十校高三3月联考·38)(26分)习近平说:我们的思想文化,既要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沃土之中,又要随着历史和传统前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关于宋代的思想文化有两种看法具有代表性。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吕思勉对宋代文化在总体上还是相当推崇的,认为“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

其学术思想和文艺都有和前人不同之处。

”材料三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奉行的政策兼有新旧两种时代特色。

西方侵略者在商贸、外交方面获得利益,中国政府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

……统治过程中,对秩序的需求、士大夫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以及保守的儒家意识形态均水乳交融在一起而相辅相成。

其结果,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做出的回应是重申或重建儒家制度而非使之现代化。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的主要措施。

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影响?(9分)(2)你会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看法?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只列看法,不说理由不得分)(9分)(3)19世纪60年代哪种思想符合材料三的观点?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在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8分)【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中体西用思想;传统文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地分析即可。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史学观念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史学观念主题

史学观念主题1.(2015 •广东佛山二模・39)(26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历史视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一…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

……内容上: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历代的节义之士受到极大的关注,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田亮《抗战时期史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与中国汉朝的历史学家在记载历史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4 分)(2)据材料一说明,与古代历史学家相比,16—18世纪的欧洲历史学家的视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0分)(3)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史学的特征并分析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10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史学家的视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分)【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近代科学技术;抗日战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认识论;史学观念主题【解析】(1)此题问相同,可以从《历史》和《史记》记载的范围、主体进行比较。

(2)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一“反对神本思想,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体现了历史的人文性、世俗性和世界性的变化;第二小问原因,可以结合16—18 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归纳。

(3)第一小问特征,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 体现了学派众多,“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体现了强调致用,“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说明内容丰富,“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 说明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小问原因,需要结合抗战时期的政治、思想归纳。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旅游产业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旅游产业主题

旅游产业主题1.(2015·广东茂名二模·39)(24分)近代旅游业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诞生,这是旅游史上的里程碑,从此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旅游活动,旅游业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城市狭窄的生存空间、机器化生产的刻板时间程序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对身心造成伤害,所以,能够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羁绊的旅游活动受到青睐。

英国人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世界近代旅游业由此诞生。

该旅行社多次组织了消遣性的观光旅游团,业务迅速发展。

19世纪末,旅游业已成为欧美各国经济中一个有影响的新兴产业。

中国的一些爱国志士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也纷纷出国考察旅行和求学,推动了近代中国旅游业的产生。

20世纪初,西方一些旅行社陆续占领中国市场。

1923年,陈光甫成立中国旅行社,尽管它的社会经济地位无足轻重,但它毕竟是中国自己的旅游业。

继1995年实行“双休日”后国务院又决定分别自1999年和2000年开始把国庆节和劳动节的假日各延长至3日,我国旅游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

2000年国家确定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总体方针。

——据杜有珍《旅游概论》整理(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技术、经济、社会心理三个方面概括近代旅游业诞生的背景。

从经济的角度看,19世纪末欧美旅游业为什么会成为有影响的新兴产业?(8分)(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旅游业的特点。

(6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施“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总体方针的有利条件。

(10分)【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技术革命解放劳动力,经济发展提供财富的角度从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促进关系分析即可。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经济布局主题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 经济布局主题

经济布局主题1.(2015·四川“联测促改”活动二模·14)(24分)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

材料一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的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南方优于北方。

近代以后,自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

这种巨变,是近代生产力性质不同于古代生产力,地理环境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的反映。

(据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4分)材料二“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

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

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

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

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

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负4.49%和1.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评析“一五”计划。

(8分)材料三资产阶级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

它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的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3)结合工业革命的历史,从国际劳动分工的角度阐述你对《共产党宣言》这一论述的理解。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消费观念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消费观念主题

消费观念主题1.(2015·湖北稳派教育高三一轮复习质检·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以降,江南市镇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工商业蓬勃发展。

多层次市场的形成,市场经济的活跃,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与社会更加繁荣。

……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为奢华的城市。

苏州的奢侈风尚,逐渐弥漫于邻近个府县、各市镇。

康熙《淞南志》说,自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入清以后,“饮食服饰竞以奢靡相尚”。

……如徽州盐商“入则击钟,出则连骑,暇则招客高会,侍越女,拥吴姬,四坐尽欢,夜以继日,世所谓纷华盛丽非不足也。

至其子弟,靡不斗鸡走狗,五雉六枭,捐佩外家。

”面对这股奢靡之风,明中叶松江人陆楫在《蒹葭堂杂著》中提出了“奢能致富”的观点。

他认为“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

“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吾未见奢之足以贫天下也。

”还说“余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其地奢则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

”与陆楫同时代的苏州人顾公燮也认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

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反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奢华之风是由于社会上普遍的轻商贱商导致其内心的自卑……为了获得他人的重视和羡慕进行自我夸耀和自我表现。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等材料二到近代,新型工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形成,对传统消费观念的冲击与影响更加突出。

……如果说在传统社会中尽管达官贵族和富商大贾不乏奢侈的消费现象,但就社会舆论而言仍然是以崇俭抑奢居主导地位,那么到近代则开始有社会舆论公开反对一味提倡崇俭,并且主张鼓励消费。

1877年2月28日《申报》发表的题为《论治世不必偏重节俭》的文章说:节俭“可行诸三代以上,不能行之三代以下也”。

“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

民国初年,有人从社会发展的新角度指出“社会愈文明,习惯愈奢靡”“世界愈文明,则人类愈奢侈。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交通建设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交通建设主题

交通建设主题1. (2015 •四川乐山二模・13)(28分)“高铁,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人类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过了地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工业革命》容片一:卡国人司童妊.戏马当丸站、裁点衣.机M◎気人工打静述型祓灵曲1X■叶聲r立去4迂土砥务于皇玉占工烹-罠弓羅宴"外. 匹在庐和渥"三ivjrr *门貞責电作杞ijux 當■宝空河JT禹下工心石敝千人.迟盂专盼各刃彳之应很黯风孫十丄访时就带砥页希有尚劝产忤呂.汎吒血美老乗再邑匾屈「匚證过直応3岛漫孚密.遑乂以y弓为幸12再盘申涣吐西卡国Bjjb城琳亦咆耳”-«ft=.'鼻屋瘁榕芍中霑幷“盂球匸1时i + 车.垄富具乓豹5 吧奕理了尸中国MJ5丈炷也绚.巴撤样基・思下射戒豳*却询廿i*■看库叢世"工具_.舟匕坯奚菊又雄砸牛奠芒:E比貯丸夫书_绘未亍归门一尼克此在HP憲中耳逹:哑牛£野比戎艮弋灵専一我式坯丸护畫-时工幻主竝午粘4肚具耳議灵■话贬丹弓弍福亜实£L 衣們殳玖u:主注凳亍W2 名片二;传入奋?^请引盘洋注牡舍蓝英泊三煮底阴,吋斗:E#逐卄农井阳:中刖柄于痒唏古圭我或”今窃丈是审巒弓;丸特帕习了立苦丙吆咅无不量工立土盂曾崭眾義犁走再沁土押南卜险#备岡于虧山対込駅>二#不艮备方人网*禹于世莽范■刖探fi■‘ Jft*-*i|*M 立.申明人卓酸稣退丁*丘扫删L即班时肺屛T出单杠祺环轴渚为妁萨鮭克暑睹纣-肚蛊丁坚二弋■产.窑戶四:少茁空■樓兄押卄千笛咼启卓》此丁耕干就窃贮弋站龙i - 〒■瓦-起卩宅W.叫我:士7 <-;v-tj£蒋苗罢广2Q17生司述于械出"一诗一译=X 半绘世-占:££僅況駆%了童矣转氐七半吿■甲/门町*论决袪巳亂步申習心?世柏一嗨虫昼「摘编自:人民版高中教材、CCTV《新闻1+1》、《自然史》、《全球通史》等材料二修建铁路曾是近代国人的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化主题1.(2015·安徽安庆三模·36)(3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鼯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示意图材料三类别企业创办人时间地点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1年安庆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1865年上海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李鸿章1878年唐山(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分析这一时期制约我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

(12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英国的工业革命,比较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

从洋务运动的结局看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是什么?(9分)【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第一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工业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得出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据材料一“机户……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几个角度分析,得出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科技缺乏创新。

(2)据材料二中“图例”文字说明部分归纳得出工业、交通、城市化等几个角度,据材料二“进口棉花”、“出口纺织品”结合所学得出:棉纺织业成为新兴工业;煤、铁工业快速崛起;铁路、运河、海运等交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3)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三“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矿务局、铁厂”得出中国从重工业起步,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英国从轻工业率先开始,据材料三“创办人”分析得出中国主要是清政府和地方官僚创办,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英国主要是私人资本创办;第二小问缺陷,,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分析得出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答案】(1)变化: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分)因素: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科技缺乏创新。

(9分)(2)状况:棉纺织业成为新兴工业;煤、铁工业快速崛起;铁路、运河、海运等交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9分,答出三点即可)(3)差异:英国从轻工业率先开始,中国从重工业起步。

英国主要是私人资本创办,中国主要是清政府和地方官僚创办。

(6分)缺陷: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3分)2.(2015·安徽马鞍山三模·37)(26分)中国和英国在前近代时期经济发展都已达到了原始工业化阶段,但二者的出路却大相径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利润的再投资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期都是绝大多数英国投资的资金来源,这些投资又反馈到那些创造利润的工业部门”。

技术革新是提高利润的最有效的手段,因而“生意兴隆的商人抱着极大的兴趣赞助制造业的技术革新”。

工业,特别是那些实行技术革新、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的工业部门和企业,能源源不断地得到资金支持,必然会使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充满生机。

——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四卷材料二“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一…“它发展了一套包含在习惯法中的有效的所有权。

除排除了在要素和产品市场上资源配置的障碍外,英国已开始用专利法来保护知识的私有权了。

现在舞台已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

——摘编自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我们(古代中国)的司法制度原本不像英国普通法那般复杂,没有那么多政治的和民事的功能,也没有那么严密的组织和发达的技术手段,因为,我们的法律基本上只是礼的附庸,既不是用来维护人的权利也不能用以度量自由,更不是为处理复杂的商业关系而设计的,它的重点是在对农民的治理,其中的核心问题,则是社会秩序的安定。

”——摘编自粱治平:《法辨一一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英商业资本流向的不同。

(12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英两国法律制度对待工商业活动的巨大差异。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发生条件的认识。

(14分)【考点】“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主题【解析】(1)依据材料一图片标题“徽商的豪宅”“康百万的庄园”并结合教材所学,对中国商业资本的流向可以概括为买房置地等非生产性领域;依据材料一“投资又反馈……工业部门”、“商人……赞助制造业……”等关键信息,概括为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化。

(2)第一小问“差异”,依据材料二““它发展了……有效的所有权”、“用专利法来保护知识的私有权“、”我们的法律……不是用来维护人的权利……,不是为处理复杂的商业关系……,对农民的治理,……社会秩序的安定“等主要内容,可以从所有权、知识产权、治理人民等角度对比区分;第二小问“认识”,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环境、意识形态、政治前提、所有权、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等角度归纳即可。

【答案】(1)不同:中国:绝大部分用于修建豪宅、购置地产、修建宗祠等非生产性领域,很少一部分作为追加资本用于扩大流通规模。

(6分)英国:商业资本不断转化为工业资本,特别是那些为提高利润而进行技术革新的工业部门。

(6分)(2)差异:英国:法律明确和保护所有权,用专利法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传统中国法律是治理人民的工具,不重视对个人权利的保护;缺乏调解和处理民事、商业的法律。

(8分)认识:工业化的发生需要具备社会环境、意识形态、伦理道德观念等条件;保护所有权,保护工商业者的利益,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和创业,减少行政干预等。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6分)3.(2015·四川德阳四校高三3月联合测试·13)(32分)近现代社会是工业化的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

(3分)试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材料之外的其他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爆发。

(答两点即可,6分)材料二①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③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改变了近代国人的生活面貌……除传统社会的农民、地主等阶级之外,在城市中产生了一批新的社会力量,如买办、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他们同新的经济关系血肉相连,又构成了整个社会变化的基干”。

(2)写出材料二中属于史论内容的标号。

(2分)材料史论认识洋务运动的视角是什么?(2分)请结合史实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简述洋务运动的影响。

(6分)材料三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张世贤《西方经济思想史》(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描述曲线A代表的经济理论影响力的演变历程。

(6分)并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7分)【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斯大林模式”;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工业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因素,可以根据材料一中“市场”、“资本”、“劳动力”等关键词直接概括;第二小问分析,一是抓住题目设问中的“材料之外因素”,二是紧扣“如何满足”来回答,结合教材所学,可以从政治前提、生产原料、技术积累等方面来归纳。

(2)第一小问标号,首先要清楚“史论”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论,然后根据材料二,可以作出判断;第二小问视角,根据材料二中“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改变了近代国人的生活面貌……除传统社会……阶级之外,……产生了一批新的社会力量”这一关键信息进行判断;第三小问影响,按照文明史观的思维模式,结合教材所学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角度的变化来归纳即可。

(3)第一小问历程,根据材料三中曲线开始的1776、高潮的1850、下滑的1929、低谷的波段、重新开始的1981等几个时间点和所学知识,以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主要是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把几个变化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重大经济现象对应列举即可。

【答案】(1)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3分)分析:政治: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民主代议制。

原料:圈地运动和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充足的原料。

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

(答两点即可,6分,如答交通、思想等因素可同等给分)(2)史论:③(2分)视角:社会史观(2分)影响: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的机器设备和科学技术,开启了中国机械生产的先河,推动中国物质文明的进步;(2分)洋务运动还促进了西方的科学思想、民主思想逐渐在中国传播,推动中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2分)所以,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近代)文明的转型。

(2分)(3)历程:从1776—1929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用;1929—1981年,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逐渐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抛弃;1981年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经济理论,如供给学派、货币学派等。

(6分)原因:第一次变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削弱了自由主义的影响力;(2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功。

(2分)第二次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导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2分)凯恩斯经济理论无法缓解该局面,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却为其提供了新思路。

(1分)4.(2015·海南海口一模·28)(1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据整理自《通向工业化之路》材料二法国的煤、铁资源的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而且,1871年,铁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地位。

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

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