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中的习俗

合集下载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1、吃粽子: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也有说法是说屈原投江那后,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2、扒龙舟: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春秋之前,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一些部族会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以龙舟竞渡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这是五月初五龙舟赛最初的样子。

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3、挂艾草与菖蒲: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在在门上挂艾草与菖蒲,因为艾草和菖蒲都有驱除蚊蚁的作用,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4、拴五色丝线:五色丝线是由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

5、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6、洗草药水: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日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是药,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7、打午时水:午时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

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8、避五毒: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

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瘟疫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让北方古人逐渐形成“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

9、饮雄黄酒: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端午节的禁忌有哪些1、已婚女人不在娘家过夜,民间的说法是出嫁的闺女走娘家,必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也就是不在娘家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节日礼仪

端午节的传统节日礼仪

端午节的传统节日礼仪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法定节假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除了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外,节日礼仪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端午节的传统节日礼仪,包括传统祭祀、佩戴五彩丝线、挂艾草、贴对联等。

1. 传统祭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因此祭祀是这个节日的核心活动之一。

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家中或公共场所进行祭祀活动。

祭祀主要包括摆放祭品、焚香、默祷等环节。

在祭祀桌上,人们会摆放丰盛的饭菜、水果等祭品,用来供奉屈原和祖先。

同时,还会摆放一些象征吉祥和平安的小物件,如草绳、白芷等。

2. 佩戴五彩丝线五彩丝线是端午节的一个特色饰品,代表着吉祥和避邪。

这些五彩丝线一般是用丝线编织而成,有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佩戴五彩丝线,一般系在手腕上或挂在身上。

佩戴五彩丝线的含义是为了祈求平安和健康,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表达。

3. 挂艾草挂艾草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艾草有驱邪、避瘟疫的作用,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驱邪的符咒。

因此,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将艾草捆成束,挂在屋檐、门口等地方。

挂艾草的传统意义是为了辟邪、驱瘟疫,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艾草的香味也能够驱走蚊虫,起到驱蚊的作用。

4. 贴对联贴对联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对联一般由两句对仗工整的句子组成,包含吉祥和祝福的寓意。

人们会将对联贴在门上、墙上或窗户上,以增加节日气氛和喜庆。

对联内容可以是祝福、吉祥的话语,如“万事如意”、“合家幸福”等。

贴对联不仅能装饰家居,还能为节日带来吉利和好运。

总结:端午节的传统节日礼仪是这个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部分。

传统祭祀、佩戴五彩丝线、挂艾草、贴对联等活动都是人们在这一天庆祝端午节时的常见举措。

这些节日礼仪承载着祈福和祝福的寓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社区中,人们都会积极参与并传承这些传统的节日礼仪,使得端午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2024年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024年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024 年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端午节有哪些风俗_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至的时候,白天变的比较的长,这个时候夏至黑夜变的比较短。

下面是我整理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划船追逐挽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嬉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消遣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诞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实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成功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闻有所不同。

直到今日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实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 年),台湾起先实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情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实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实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竞赛项目,并每年实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 年6 月16 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其次家乡中国湖南岳阳市,实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实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然后,参与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传统文化习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1.赛龙舟:龙舟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人们组成队伍,在长江、河流、湖泊等水域划龙舟,以庆祝屈原的英勇事迹。

传统的龙舟是木制的,装饰有彩绘龙头和龙尾,人们在船上划桨,争先恐后地竞赛。

2.贴艾草和挂菖蒲:在端午节前,人们会将艾草挂在门口或悬挂在梁柱上,以驱邪避灾,保佑家庭平安。

同时,还会在门前或庭院内种植菖蒲,菖蒲象征着清香、祈福和驱蛇,被认为有避邪辟邪的力量。

3.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物。

它是用粳米和当地特产的糯米包裹而成,再用竹叶或粽叶包裹,形状呈三角或长方形。

粽子有各种口味,如咸味、甜味、豆沙味等。

吃粽子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

4.穿五彩丝绳: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穿五彩丝绳,以祈求平安和驱邪。

五彩丝绳是由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编织而成,代表着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

据说佩戴五彩丝绳可以祛病辟邪、驱邪避灾。

5.祭祀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举行祭祀仪式,以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祭祀仪式通常包括上香、敬糯米酒、举行祈福仪式、上供饭菜等。

人们会在家中或庙宇前设立祭坛,摆放糯米饭、黄酒、鲜花等供品,向屈原表达敬意。

6.看艾草和跳舞龙:端午节期间,还会有一些表演活动。

人们会跳起舞龙,把龙舞起来,象征着吉祥、平安和繁荣。

此外,还有人表演舞狮和舞大头,让身穿彩色服装的艺人在街头游行。

7.传递习俗: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有一项有趣的习俗,就是互相传递蛋黄酥。

蛋黄酥是一种传统的点心,在传递过程中,如果将酥皮碎了或酥心掉出来,就需要惩罚,通常是唱歌、跳舞或做一些有趣的动作。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习俗丰富多样,凝聚着人们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参与这些习俗,人们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氛围,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活动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活动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这个节日,而端午节也因其独特的风俗活动而备受关注。

那么,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活动吗?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

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活动之一。

龙舟起源于中国,据传始于春秋时期的楚国,起初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龙舟由木材制成,外形呈长条形,头部有龙头,尾部有龙尾,整个龙舟上还会装饰各种图案。

在比赛中,一般有两个人敲锣打鼓、一人教掌舵、一人领船、十数人划桨,队手们在比赛中奋力划桨,带着龙舟在水中翻滚、飞舞,同时各种呐喊声、锣鼓声也十分嘹亮。

赛龙舟是一项充满活力的运动,也是一种展现团队协作与竞技精神的体验。

二、吃粽子吃粽子也是端午节传统的风俗活动之一。

粽子是一种用粳米等食材包裹而成的传统中国食品,外形呈三角锥形,馅料种类多样,包括糯米、豆沙、肉类等。

吃粽子的习俗据说始于屈原,他曾将糯米包裹成三角形,投入汨罗江中,以祭祀自己。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也开始包粽子,并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表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在现代,吃粽子的习俗仍然广泛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口感美食,更是一种传承文化的形式。

三、挂艾草挂艾草也是端午节传统的风俗活动之一。

艾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据说能够驱邪、辟秽,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将艾草捆成一束,挂在门口或者悬挂在室内,以保佑家庭平安。

挂艾草的习俗据说也始于屈原,他曾将艾草散布在自己的住所、村庄和城市的四个角落,以期驱除瘟疫和邪恶。

现代人们也将这种传统习俗延续下来,希望通过挂艾草来祈求健康、平安。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其中的传统风俗活动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体现。

在今天,这些传统风俗活动虽然已经改变了一些形式,但是其内涵仍然在不断传承。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这些传统风俗活动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意义,都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

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及习俗寓意

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及习俗寓意

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及习俗寓意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源于中国古代的龙舟竞渡和踏青赛艾(艾叶),因为它们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后来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民俗文化。

端午节活动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而这些传统习俗活动也有着对应的习俗寓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及习俗寓意。

一、竞渡龙舟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活动就是竞渡龙舟了。

龙舟赛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赛金榜”,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举办的。

后来,这项运动渐渐演变成了以纪念屈原为主题的龙舟竞赛,成为了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

龙舟竞渡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而且是一种文化形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在竞渡过程中,人们要紧密配合,把艇划得尽量快和稳,以此表现出团结、协作和勇敢的精神。

而龙舟所寓意的是“归航”,它代表着带领人们驶向彼岸的希望和留住人们心中的信念。

二、吃粽子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传统美食,由糯米、红枣、肉类和其他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而成,并用线紧紧扎起来,最后用水煮熟。

粽子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文化形式,因为它具有很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相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他为了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投江自尽。

当时,人们就用粽子投入江中,希望此举可以喂饱鱼虾,让他们不侵害屈原的遗体。

另外,吃粽子也是缅怀祖先,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爱意。

三、挂艾叶除了吃粽子和竞渡龙舟,还有一个传统的端午习俗就是挂艾叶。

艾叶是一种草本植物,是中国传统药材之一。

端午节期间,人们把艾叶挂在门口或房间里,以驱邪、辟瘟和恶病。

另外,人们还会用艾叶蘸水擦身,以保健身体,并有驱走蚊虫的效果。

而挂艾叶的寓意则是保佑身体健康和驱除邪恶。

四、佩香囊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佩戴香囊。

香囊是一种用香料、草本植物和布料制成的小袋,可以装一些香料,以散发出清香。

佩戴香囊是为了祈求平安和驱逐邪恶,每当人们行走或者活动的时候,香囊中的清香能够保佑他们平安无事。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扒龙舟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

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之神威,祈福、辟邪。

2、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

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

3、洗草药水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

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拜神祭祖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

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5、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主要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习俗,被誉为中国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祈求祥瑞的心愿。

以下将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传统习俗。

一、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食品之一,也是人们在这一天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

粽子的制作非常繁琐,通常由糯米、包裹在湖苇叶或者竹叶中,里面夹有各种不同的馅料,如红豆沙、肉馅等。

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各异,但无论形状、口味如何,吃粽子的习俗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普遍的。

人们相信吃粽子有避邪消灾、祛病健康之功效,也有祈求丰收、平安幸福的寓意。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精彩的传统活动之一。

龙舟是一种长而狭窄的船只,可以容纳多人划桨。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会组织赛龙舟的比赛,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比赛中,不同地区的龙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装饰风格,有的是五彩斑斓的龙首,有的则是装饰华美的彩旗。

赛龙舟的过程中,划桨手们齐心协力,全力划桨,努力争取胜利。

观众们则会在岸边欢呼雀跃,给选手们加油鼓劲。

三、系艾叶、挂菖蒲端午节还有一项非常古老的习俗,就是系艾叶和挂菖蒲。

艾叶和菖蒲都是具有浓郁芳香的植物,被认为有辟邪驱恶、驱病保平安的效果。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把艾叶系在门上、床头或者房子的某个角落,以保护家人平安。

同时,也会将菖蒲挂在门前的门柱上,以驱逐邪恶与疾病。

这些习俗在中国各地流传甚广,并且被认为是一种辟邪保平安的重要方式。

四、佩香囊、系五彩线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以祈福求祥。

香囊是一种装有香料的袋子,可以挂在衣服上。

人们相信佩戴香囊可以驱邪辟恶、避免意外和疾病的发生。

另外,人们还会将五彩线系在手腕或者脚腕上,有的人甚至会把五彩线系在门上、窗户上,以驱逐厄运和邪气。

佩香囊和系五彩线的习俗流传至今,是端午节期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品咸粽、饮雄黄酒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品尝咸粽和饮雄黄酒。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1、吃粽子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

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

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2、拴五色丝线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3、佩香囊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据说有避邪驱瘟的含义,而在南方,年轻男女还会通过香囊来表达各自的爱意。

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

香囊内通常会装有中草药、香药、朱砂、雄黄等,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

外面由丝布包着,再用彩色丝线缠绕固定,最后再用彩绸刺绣,五颜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酒有驱虫解毒的功效,多喝还能养颜美容。

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驱除病魔。

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

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5、悬艾叶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以驱赶蚊虫、提神醒脑。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将艾叶插在门楣上。

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

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

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有着许多独特的习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节传统十大习俗。

第一个习俗是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传统活动之一。

它起源于楚国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龙舟比赛中,参赛队员分成不同的组别,划动着长长的木质龙舟,力争成为最快的船队。

第二个习俗是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它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用竹叶包裹而成。

食用的方式各异,有的人泡着酱油蘸着吃,有的人则加糖加芝麻,颇为美味。

第三个习俗是挂艾草和菖蒲。

艾草和菖蒲是端午节中常见的植物,它们具有驱邪、驱蚊、消毒的功效。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将艾草和菖蒲挂在门上和床上,以求祈福和消灾避瘟。

第四个习俗是戴香囊。

香囊是一种用香料和布料制成的袋子,它可以用来驱邪和美容。

在端午节,人们会制作香囊,并加入一些草药和香料,然后佩戴在身上,以保健身体和增加运势。

第五个习俗是吃五色豆。

五色豆是一种五彩斑斓的小豆子,它代表着五行,具有驱邪、祈福和美容的作用。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将五色豆煮熟,然后食用,以求祈福和驱邪避瘟。

第六个习俗是树端午树。

端午树是一种将竹竿和花瓶组合在一起的装饰品,它可以用来增加节日气氛和美化环境。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在自家门前树一架端午树,并在其上挂上五彩缤纷的饰品和五彩丝带。

第七个习俗是喝雄黄酒。

雄黄酒是一种传统中药酒,它有消毒、祈福和健康的作用。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饮用一定量的雄黄酒,以祈求健康和消灾避瘟。

第八个习俗是煮香包。

香包是一种用香料和布料制成的小袋子,它可以用来驱蚊和驱除异味。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制作香包,然后将其煮熟,去除异味,增加清香,以供自己或家庭使用。

第九个习俗是戴艾草草。

艾草头是一种用艾草绑成的小捆,它可以用来驱邪、排毒和美容。

在端午节中,人们会在自己的脑门上绑上艾草头,以保健身体和增加运势。

中国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中国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中国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中国端午节的传统风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源于中国远古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以下是端午节的传统风俗。

一、龙舟比赛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之一。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他在这一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避免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就划龙舟打捞。

后来,龙舟比赛逐渐演变成为一项体育竞技活动。

现在,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比赛的时候,各队选手身穿统一的服装,手持浆,齐声高喊助威口号,竞相划桨,争夺胜利。

二、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之一。

粽子是用竹叶裹着糯米、肉或豆沙等馅料蒸制而成的,颜色和形状各异。

各地的粽子口味也有所不同,南方的粽子比较甜,北方的粽子则比较咸。

吃粽子的习惯在民间流传已久,人们常在端午节这一天互相赠送粽子,代表着互相关爱和关怀。

三、挂艾叶和穿香囊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挂艾叶和穿香囊。

人们认为,艾叶可以防疫驱毒,穿上香囊可以祛邪驱鬼。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挑选新鲜的艾叶,绑成束,挂在门口或某些重要的物品上,这样可以祈求家人平安健康。

同时,还会制作一些香囊,里面装着各种香料和中草药,佩戴在身上,可以驱邪避灾。

总结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但无论地区如何,龙舟比赛、吃粽子、挂艾叶和穿香囊,这些传统的节日习俗都是不可缺少的。

这些传统风俗和习惯,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也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文化遗产。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精选)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精选)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精选)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和纪念,包括参加龙舟比赛、包粽子、挂艾草、佩戴五彩丝线等等。

下面,我们将一一介绍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1. 龙舟比赛: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和受欢迎的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分成不同的队伍,划着装饰有龙头的长船,在江河湖海中比拼划桨的速度和技巧。

乘船者会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船身也被装饰得非常漂亮。

龙舟比赛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2. 包粽子: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提前准备好糯米、糖、红枣、豆沙等各种馅料和粽叶,然后将其包裹成三角形或矩形。

包粽子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也是一项家庭团聚和传统技艺的体现。

包好的粽子可以蒸煮或煮熟后食用,其口感香甜可口,成为人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美食。

3. 挂艾草:在端午节,人们还会挂艾草以驱邪避疫,以示祈福和祭祀先祖。

艾草是一种草本植物,被认为具有辟邪、祛病、驱虫的功效。

人们会将艾草捆绑成串,挂在门口或悬挂在家中的柱子、玄关等位置。

挂艾草不仅是一种保护家庭健康的信仰和习俗,也是一种装饰和喜庆的表达。

4. 佩戴五彩丝线: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还会佩戴五彩丝线,用以辟邪和祈福。

五彩丝线由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编织而成,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寓意。

红色代表喜庆吉祥,黄色代表富贵平安,蓝色代表平安顺利,绿色代表健康长寿,白色代表纯洁祥和。

人们会将五彩丝线系在手腕上或佩戴在身上,以祈求吉祥平安的福运。

5. 观赛艇比赛:除了龙舟比赛,端午节期间还会举行赛艇比赛。

赛艇是一种桨式划船运动,与龙舟比赛相比,赛艇的船形更修长,划桨的动作更规范。

赛艇比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选手和观众的关注和参与,成为端午节期间的一大亮点和节目。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每个地区和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习惯。

无论是参加龙舟比赛、包粽子、挂艾草,还是佩戴五彩丝线,这些习俗都是人们表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统精神的追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1、吃粽子粽子作为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但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则是在晋代,这一时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2、拴五色丝线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

3、饮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古时候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4、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5、悬艾叶菖蒲端午节挂菖蒲是可以让那些出没的蛇虫鼠蚁绕行的。

菖蒲,在民间素有“驱蚊小能手”的称号。

6、打马球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中国北方民族没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但会在端午这天射柳和打马球,这很明显是****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竞技遗俗。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7、吃咸鸭蛋端午节正值仲夏,天气比较炎热潮湿,很容易滋生细菌,引起“瘟疮”类疾病;而鸭蛋形状似心形,古人认为吃了鸭蛋可以保护心气神不受侵害。

8、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9、吃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10、踏青端午节踏青风俗,见于黄河以北,人们在这个节日到郊外游玩、放风筝、游览山水、欣赏花木、釆艾蒿等以愉悦心情、舒缓压力。

端午节的禁忌有哪些1:戴五色绳手链,祈求爱情,旺运势端午节配带五色绳能够增强自己的人缘,使单身者可以成功脱单。

五色绳是由蓝,白,黄,红,绿这五个颜色编制而成的代表着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位,也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行。

202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端午节传统习俗是什么

202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端午节传统习俗是什么

202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_端午节传统习俗是什么202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星期几?2024年端午节放假时间:2024年6月8日至10日放假,共3天,其中,2024年6月10日为法定节假日,2024年6月8日(星期六)、2024年6月9日(星期日)公休。

端午节传统习俗是什么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盛行的活动之一。

人们划船前来捞救屈原的传说,演变成了现代的赛龙舟。

在赛龙舟时,人们会穿上统一的服装,齐心协力划动船桨,争夺比赛的胜利。

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的体现。

包粽子:包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人们将糯米、红枣、豆沙等食材放入竹叶或芦苇叶中包裹起来,然后煮或蒸熟。

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的寄托。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互赠粽子,表达祝福和关爱之情。

饮雄黄酒:饮雄黄酒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饮用自制的雄黄酒,寓意着身体健康、避邪驱病。

端午节送礼送父母要让父母穿的喜庆,可以送父母内衣、衬衣,炎热的夏天,老人穿上儿女送的衣物,心里会倍加清凉。

要让父母身体健康,可以送父母保健品、操作简单的健身器材,多多运动,活络筋骨,让老人家身体更健朗。

要让父母精神充实,可以送爸妈手机。

考虑父母年岁大了,儿女出门在外,手机成了连接亲情的纽带。

要让父母感觉到团圆,你回家就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了。

端午节送礼送,送一些端午需要的礼品即可,传统食品,如年糕、点心、烟酒、各种烤鸡烤鸭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是不是很不错的选择呢,如果觉得不错就赶快行动吧,主要是这些东西送出去都挺大气。

端午节挂艾草活动将艾草挂在门上,预示一家人一年中身体健康,好运随身;夏天蚊子较多的时候,艾叶可以散发一种独特的香气,可以有效驱赶蚊虫,使得蚊子,苍蝇等毒虫不敢靠近,提高安全性。

端午节拴五彩绳解析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汉代信仰五行阴阳之说,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风俗1:吃粽子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

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

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

风俗2:挂艾草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

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

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风俗3:赛龙舟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

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风俗4:吃五毒饼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

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

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风俗5:斗百草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

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

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风俗6:收五毒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

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风俗7:贴葫芦花老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

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的文化风俗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文化风俗丰富多样。

1. 赛龙舟: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通常在江河湖海等水域举行。

赛龙舟祈祷丰收和平安,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牺牲。

2. 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粳米、豆子、枣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以粽子形状蒸煮而成。

吃粽子象征着驱邪避病、祈求平安健康。

3. 佩香囊:香囊是用香料、布料等材料制成的小袋,通常挂在颈间或挂在门窗上。

佩香囊可以驱邪避邪、祈求平安,同时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4. 贴艾叶:端午节还有一项传统习俗是贴艾叶。

人们将艾叶捆成束或制成卷,贴在门窗上,相信能辟邪驱瘟,保家平安。

5. 赛百步蛇:一些地方会举办赛百步蛇的活动,参赛者将蛇藏在竹管中,比赛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蛇放出来,寓意驱除瘟疫。

6. 悬挂五色线:五色线是用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绳子编织而成,人们会将五色线绑在手腕上或挂在门窗上,以驱邪辟邪,祈求吉祥。

以上的文化风俗只是端午节习俗中的一部分,各地的端午节习俗还有一些地方特有的,如垒层屋、制作草人、舞龙舞狮等。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庆祝丰收、祈求平安和健康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传统活动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端午节风俗有哪些传统文化

端午节风俗有哪些传统文化

端午节风俗有哪些传统文化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龙舟节,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

端午节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穿五色线等,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介绍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一、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传统的风俗之一。

粽子的外观是三角形,用竹叶包裹,内部由糯米、肉、豆等多种食材组成。

吃粽子的习惯在民间已经流传了数千年。

据传,吃粽子的习俗与屈原有关,他在投江自尽后,百姓们为了防止鱼虾咬食他的身体,就将糯米包在荷叶中,扔进江中,以表示对屈原的敬仰和哀思。

现在,吃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家庭团聚的象征。

二、赛龙舟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传统文化。

据说,赛龙舟的习俗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楚国。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遭贵族排挤而投江自尽,百姓们用龙舟去寻找他的遗体,这就是龙舟赛的起源。

现在,龙舟赛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到端午节,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以悼念屈原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三、挂艾草、穿五色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吃粽子和赛龙舟,还包括挂艾草和穿五色线。

挂艾草是一种民间习俗,在端午节期间会在门口和床上挂上艾草,以祛病驱邪、消灾避祸。

五色线是五彩缤纷的丝线,可以绕在手腕上或穿在身上,以驱邪祈福的作用。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穿五色线等都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代表着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决心。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它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风俗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棕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

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4、悬艾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天,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主要的端午节风俗。

1. 北方吃粽子:在北方地区,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粳米、糯米、红豆、豆沙等包裹在竹叶或者芦苇叶中煮熟的食物,外形像长方体。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避恶、增加福气。

因此,北方人在端午节期间会互相赠送粽子,祝福对方平安幸福。

2. 南方赛龙舟:在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龙舟竞赛。

龙舟是一种长约10余米的木船,前端雕有龙头,尾部装有彩旗。

比赛时,一群人划着龙舟,响亮地鼓声和欢呼声穿梭在水上,非常壮观。

这项民间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3. 悬挂艾草和艾叶: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还会悬挂艾草和艾叶,以驱除瘟疫和鬼神。

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邪、清除病气。

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还会用艾叶拍打自己的身体,以驱散疾病。

4. 挂菖蒲:挂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门前或者房间内挂上菖蒲,以驱邪避灾。

传说菖蒲有辟邪的功效,可以保护家人平安。

5. 穿五彩线:在一些地方,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穿上五颜六色的绳子,代表幸运和吉祥。

这些绳子通常会系在手腕上,有些人甚至会互相交换绳子作为友谊的象征。

6. 玩艾草香囊: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会制作艾草香囊并佩戴在身上。

香囊里通常装有艾草和一些香料,散发出清香的味道。

人们相信佩戴艾草香囊可以辟邪、驱鬼、保平安。

7. 登高望远: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人们会攀登高山,以迎接节日的到来。

登高的同时,人们还会远眺,展望美好的未来。

8. 端午节民俗表演:在一些地方,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民俗表演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

这些表演形式独特,富有地方特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风俗习俗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们不仅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民间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所在。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

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民间习俗及寓意,盼望对你们有关心。

端午节有哪些民间习俗1、吃粽子提到端午节,信任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了。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粽子,不管是豆沙粽,还是肉粽,每一种口味都深得大家的宠爱。

2、赛龙舟在端午节的时候,许多地方只要条件允许就会组织划龙舟竞赛,参赛队伍穿着统一的服装,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划龙舟,动作整齐划一,也会吸引许多人前来观看。

3、悬挂菖蒲、艾叶端午节的时候,许多人家都会在房檐或者窗户上挂上菖蒲或者艾叶,有辟邪的寓意。

4、佩戴香包端午节时,许多人会佩戴香包,香包或是用五彩丝线缠成的,或是用布拼接成的,有祈求家庭和谐,身体健康之意。

年轻年女获赠香包还可以表达爱意。

5、饮雄黄酒许多地方流行在端午节的时候喝雄黄酒,雄黄酒与驱虫的作用,还有辟邪的寓意。

6、游百病是部分地方在端午节的时候通过巡游而消退疾病的一种节日行为,男女老少白天的时候出去走一走,晚上在回来洗个澡,可以祛除百病,以后健健康康的。

7、拴五色丝线端午节的时候许多地方的人会佩戴五色丝线做成的手链,不仅好看,还有辟邪的寓意。

端午节的寓意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期为农历五月初五。

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这一天定为节日。

这一节日的主要意义是为了传承与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

端午节在历史进展演化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喧闹喜庆。

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因传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书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

这部著作,可以说是周处给后世中国人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

不过在中国百姓心中,更为人们所熟悉的还是他除三害的故事。

图为周处处三害故事插图——周处斗蛟龙。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

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

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

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我国夏季中最重要的节日当推“端午节”。

端午节何时起源?长期以来聚讼纷纭,至今仍在争论不休。

倘若我们把思维准星对准端午节,在浩繁的文献堆中梳理节日的尘封记忆,就会发现关注端午节探其源流的学者颇多,且代不乏人。

一、古代学者诸说端午节早已走进学者书斋,古人对端午节论述影响较大的学说有三:汉服爱好者在端午节举行浴兰仪式汉服爱好者举行浴兰节仪式,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

1.源于浴兰节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

《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

”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大戴礼记》为汉文帝时礼学名家戴德选编的,是研究上古社会的珍贵资料。

如果此说成立,端午节在先秦时代已出现,迄今历时二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

2.“恶日”说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

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

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

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

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

3.追念历史人物说历史文献是舞文弄墨者把自己爱和恨的记录留给后人的纪念品。

而重论理、爱憎分明的汉魏文人痛恨忘恩负义又称雄一时的霸主越王勾践、晋文公,把悲悯之心投向直言敢谏的伍子胥,功不求报的介子推,东汉苍悟太守陈临,于是在汉末,把节日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在今吴(浙江地区)有五月五日迎伍子胥的习俗(《曹娥碑》),而晋地有追念介子推之说(《琴操》),汉代在岑南苍悟(今广西),百姓五月五日在东城门上,令幼童洁服起舞,追念以诚信、孝道治郡的太守陈临(《后汉书》)。

屈原与伍子胥屈原与伍子胥。

提到端午节,我们脑海中最先浮现的除了粽子外,只怕就是一些值得怀念的历史人物了。

可端午节是否真的源于人们对他们的纪念呢?当我们对汉魏这段文献资料进行搜索、扫描时,忽然在我的脑海里一瞬间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疑问,楚人创立的大汉王朝,风雨400年,充满浪漫、激情,保持南楚故地乡土本色的楚文化,衣被汉文化数百年,而誉满天下的楚文化传人屈原,在汉魏时代给端午节活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无关,绝非无稽之谈。

当历史长河流入东晋,经过战乱洗礼的文人虞预在《会稽典录》中,又记录了浙江人五月五日纪念曹娥之俗。

善良的庶民们又把同情之心献给孝女曹娥,端午节又称“女儿节”。

到了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方记载了端午节纪念屈原说,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也有类似记载。

值得关注的是端午节划船比赛,纪念屈原的活动也已出现,但在东吴,是纪念伍子胥与屈原无关。

《越地传》又说竞渡源于勾践操练水军。

显然,端午竞渡之俗具有地域性。

纪念历史人物说,无论是伍子胥、介子推,或者曹娥、陈临、屈原等说,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附会之辞,难以置信。

在古代北方,每至端午,人们要涂饮雄黄酒,在手足腕处系挂五彩丝。

五彩丝不是五彩缤纷的花色丝线,而是确定了的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合并成的缕索。

清代北方人发辫上及门外屋内各处悬挂荷叶香包,墙上张挂钟馗画像或避邪符印等。

“与南方的赛龙舟不同,最具北方特色的是射箭和打马球”。

我国北方各民族从来没有端午节竞渡习俗,更不知道南国汉族还有一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但是,在辽、金、清各朝历史上都有端午节契丹族、女真族和以后的八旗将士驰马射柳、打马球的竞技遗俗。

射柳北方人民的端午节庆游戏——射柳。

据说,这项竞技活动在辽时便已出现,一直延续至清末。

驰马射柳在端午节清晨举行,先将柳树干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之露白,作为靶心。

然后参赛者依次驰马拈弓射削白处。

射断柳干后驰马接断柳在手者为优胜。

《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

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

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

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

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

”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

这种节日竞技相沿成习,直至清末。

击鞠明皇击鞠图。

击鞠亦即打马球,也是北方端午节的主要经济娱乐活动之一。

相传,唐玄宗利隆基便是这项运动的爱好者。

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

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

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

《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

《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

宋代有“打球乐”舞队。

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

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

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

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

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

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

”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

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

近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此外,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

《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

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

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

无竞渡俗,亦竞游耍。

”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

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鲤鱼幡是日本端午节最具特色的物品。

端午节传入日本之后,融合当地文化,成为富有日本民族特色的“男儿节”。

如今,日本的端午节被定在公历5月5日,成为政府正式法定的儿童节。

[日本]五月端午男儿节日本自古以来就有过中国节的传统,如1月1日(元旦),3月3日(上已),5月5日(端午)、7月7日(七夕)等等。

从明治时代开始,这些节日都改为公历日。

也就是说,日本的端午节是公历5月5日。

端午节的习俗传到日本之后,被吸收改造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

日语中,“菖蒲”与“尚武”的发音相同,因此被视为男孩的节日,有男孩的家里会挂出鲤鱼幡。

日本人在这一天不划龙舟,但也跟中国人一样会吃粽子,并在门前挂出菖蒲草。

在1948年,端午节被日本政府正式定为法定的儿童节,成为日本五大节日之一。

日本平安时代,贵族阶层引入了中国的端午节。

江户时代,端午节的各种要素已经普遍存在于日本的民间生活之中。

端午节,日本人也吃粽子,但是粽子比中国的要尖要长。

江陵端午祭江陵端午祭。

端午节传入韩国之后,同样与当地文化进行结合,成为了以祭祀山神为主要活动的韩国节庆活动江陵端午祭。

[韩国]吃车轮饼穿韩服今天是韩国传统节日江陵端午祭。

韩国东亚大学尹辉铎教授告诉记者,他们这天会祭拜山神,用菖蒲水洗头,吃车轮饼,荡秋千,穿韩国的传统服装,但不划龙舟,不吃粽子。

韩国江陵端午祭起源于新罗时代的山神祭,原是村农祈祝丰收的庆典,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尹教授认为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虽然受中国端午节影响,但经过多年发展变化已与中国的端午节有很大不同。

农村过端午祭的气氛比较浓,在五月初五这天,全家人会穿上传统的韩国服装聚集在一起吃饭聊天;传统的食品有车轮饼食,类似我们的煎饼,是用小米、粟米等淀粉加香菜、葱粒等煎成的,但他们不吃粽子;游戏活动有荡秋千等,此外还有一些民俗戏表演如官奴假面舞剧以及民谣演唱,荡秋千比较常见,但不划龙舟。

韩国人不吃粽子,但是跟国人一样“重用”艾草。

端午节当天,韩国家户户都会摆上散发着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用菖蒲水洗头求吉利。

韩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功将江陵端午祭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越南:戴五色线驱虫阴历五月初五是越南端午节,在这一天清晨,大人们会给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戴五色线。

据说,戴五色线的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越南人认为黄姜有避瘟疫、解毒和防疮等功效,在每年春夏交替时吃黄姜饭可避免受到一些疾病的侵扰,所以越南人在端午节这天会吃黄姜糯米饭。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