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责任追究办法范文(4篇)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责任追究办法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对于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监测、报告及责任追究,并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与患者生命健康相关的不良事件。
第三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与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并向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加强对医疗质量安全的保障。
第二章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程序和要求。
第六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事件基本信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事件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采取的补救措施、相关责任人员和责任部门。
第七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的程序如下:(一)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后,责任人员应当立即向医疗机构的质监部门报告;(二)医疗机构的质监部门应当及时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并制作调查报告;(三)调查报告应当及时报送医疗服务质量管理部门;(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审核调查报告,并根据情况报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一般事件、重大事件和特别重大事件。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每年定期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报告,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公布。
第三章责任追究办法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相应的办法和程序。
第十一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责任追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对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包括警告、记过、降职、辞退等;(二)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等;(三)追究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包括罚款、停业整顿等;(四)追究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包括责令整改、处罚等。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责任追究的程序和要求,明确责任追究的机构、部门和人员。
医疗安全报告制度(4篇)
医疗安全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并实施的一套报告医疗安全事件的机制和制度。
其目的是及时发现、报告和分析医疗安全事件,为改进医疗质量、提升患者安全提供依据和参考。
医疗安全报告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事件报告:要求医疗机构内部的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安全事件时及时报告,包括医疗错误、不良事件、医疗事故等。
2. 报告流程:规定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流程,包括报告的方式、时间要求、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等。
通常会设立报告人员、报告渠道和报告责任等相关规定。
3. 事件分析: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对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4. 报告结果反馈: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结果,包括对事件的处理情况、改进措施和结果等进行说明和通报。
5. 保密措施:对报告人员和报告内容进行保密,确保相关信息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医疗安全报告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流动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安全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感。
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和公众提供了一个监督和评估医疗机构安全管理能力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医疗安全报告制度(2)是指为了提高医疗行业的安全水平和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建立的一种报告机制。
医疗安全报告制度的核心目标是及时发现、报告和解决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以减少患者的潜在伤害,并通过制度化的报告和分析来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报告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报告范围和义务:明确哪些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需要报告,规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报告义务和责任。
2. 报告程序:规定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包括报告的时间、方式、内容和责任部门。
3. 报告流程和机构:明确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和相关报告机构,例如设立医疗安全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来负责医疗安全报告工作。
4. 保密和处理程序:规定医疗安全报告的保密要求和处理程序,保护医务人员和报告人的隐私和安全。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提高医疗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指导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和防止,以保证医疗机构内部医疗质量的稳定和优化。
一、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1. 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工作要求:(1)及时性:对发生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要求及时报告,以便能够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调查。
(2)准确性:报告内容要准确、详细,包括但不限于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等信息,确保每一个报告事件的真实可信。
(3)全面性:全面查询每一个涉及的事件,包括任何交叉感染、操作失误、医疗风险等内容。
2.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的程序:(1)医务人员应当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第一时间报告给有关管理人员,并通报给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
(2)相关部门对报告的质量安全事件进行初步审核,并启动相应的处理程序。
(3)根据事件的不同情况,相关部门可以开展调查工作,以便了解事件的全貌和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3.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的内容:(1)事件发生的描述:对事件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等信息。
(2)事件的原因分析: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医务人员的操作失误、医疗设备的故障等。
(3)事件的影响和后果:对事件的影响和后果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伤害程度、医疗机构的声誉损害等。
(4)事件的处理和预防措施:对事件的处理过程和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和安排,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理制度1. 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处理程序:(1)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初步审核,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程,进行调查处理。
(2)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人或肇事者进行相应的处罚或纠正措施,以确保事件的涉事人员负起应有的责任。
(3)对医疗机构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问题或隐患进行整改,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理的原则:(1)公正、公平:对每一个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处理要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范文(3篇)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建立医院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特制定此制度。
二、定义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可能给患者造成伤害或死亡的医疗行为失误、病患不良反应或者其他与医疗质量和安全有关的事件。
三、报告程序1. 任何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后,应立即向所在科室或者护理部进行报告。
2. 科室或护理部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将情况上报给医务部。
3. 医务部收到报告后,应成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理小组,对事件进行认真调查和处理。
4.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理小组应及时制定处理方案,并报医务部审批。
5. 审批通过后,医务部应通知相关人员执行处理方案。
四、处理程序1.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理小组应立即对事件进行调查,包括收集相关证据和数据,听取相关人员的陈述,并进行内部讨论。
2. 调查结束后,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理小组应进行事件评估,并判断责任与严重程度。
3. 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理小组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包括处罚责任人、修订相关操作规程和加强培训等措施。
4. 处理方案经医务部审批后,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执行,并进行后续跟踪和督促。
五、承担责任1.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理小组负责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2. 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
3. 对于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务部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接受外部调查和处理。
六、改进措施1.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理小组应及时总结处理过程和经验,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医务部应根据处理小组的改进意见,及时修订和完善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并提供培训和指导。
七、监督与管理1.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理小组应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和处理结果,并接受医务部的监督和指导。
2. 医务部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并由医务部负责解释和解决纠纷。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范文(4篇)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医院内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制定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精神,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指在医院内部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包括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临床不良反应等。
2.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根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具有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3.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指医院内部人员将发现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向医院有关部门或领导进行汇报的行为。
第二章报告程序第四条报告对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对象包括医务部门、护理部门、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第五条报告内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信息、发现人员和时间、事件的性质和原因分析、事件的影响和可能后果、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
第六条报告方式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可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进行,书面报告可以通过纸质报告、电子邮件、内部通知等方式进行。
第七条报告期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在发现后及时报告,特殊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并说明原因。
第八条保密原则对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个人信息和事件信息应严格保密,未经授权不得泄露。
第三章处理程序第九条事件初步调查医院收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后,应立即成立调查组进行初步调查,认真查明事件的事实经过和原因,并制定处理措施。
第十条事件调查报告调查组应及时编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调查过程和结果、责任认定和处理建议等。
第十一条事件处理根据事件调查报告和医院相关规定,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责任认定和处理。
对于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并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赔偿。
第四章监督与评估第十二条监督机制本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监督机制,定期审核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工作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整改。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二篇)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风险的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推动医疗服务持续改进,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部门和人员。
三、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相关人员信息;2. 事件的具体描述,包括事件的性质、原因和影响范围;3. 已采取的措施和处理结果;4. 针对事件的改进措施和预防策略。
四、报告渠道1. 医务科:医务科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包括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药品不良反应等;2. 护理科:护理科负责护理服务相关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包括护理事故、患者跌倒、烧伤等;3. 各科室:各科室负责自己所负责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4. 患者及其家属:患者及其家属有权向医院提出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报告和投诉。
五、报告流程1. 发现事件后,立即通知上级主管部门,并填写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报告表;2. 上级主管部门对事件进行核实和调查,并分析原因和影响范围;3. 上级主管部门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落实整改措施;4. 上级主管部门对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问题的解决和整改措施的落实;5. 定期汇总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报告,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六、保密与保护对于报告人的个人信息和报告内容,医院将予以严格保密,并保护报告人的合法权益。
七、工作责任1. 医院领导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的落实,对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处理情况负最终责任;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3. 全体员工应积极发现和报告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参与整改和改进措施的实施。
八、监督与评估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督查和评估,对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九、其他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质量管理部门所有;2. 本制度的修订和补充按照医院的管理程序进行。
2024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例文(四篇)
2024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例文事件报告原则及流程规范一、强制性报告范畴(一) Ⅰ级与Ⅱ级事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属强制性报告范畴。
具体应遵循____《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____]____号)及____部颁布的《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____]____号)执行。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特性1. 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及个人享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信息报告行为完全基于自愿。
2. 保密性:本制度严格保障报告人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安全,支持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3. 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亦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 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指定职能部门进行公开和公示,旨在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促进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
公开内容仅限于事件本身信息,不涉及个人隐私。
三、职责划分(一) 医务人员及相关科室:1. 负责识别与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
2. 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二) 护理部:1. 指定专人收集护理相关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并于每月____日前提交上月汇总表至质量控制科。
2. 对全院上报的护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沟通,初步分析后于____个工作日内反馈相关科室,并提出改进建议。
3. 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三) 质量控制科:1. 指定专人收集诊疗相关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
2. 对诊疗相关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沟通,初步分析后于____个工作日内反馈相关科室,并提出改进建议。
3. 每季度汇总高频发生事件,组织相关部门或科室讨论,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4. 负责全院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模版(四篇)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管理,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各类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管理。
第三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应当及时准确,不得有隐瞒、掩饰、篡改等不实情况。
第四条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实行责任分工、协作机制,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岗位应积极配合,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五条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的相关制度和流程,通过内部培训和宣传,提高全体员工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的重视和认识。
第六条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确保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的程序第七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工作的程序如下:(一)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后,负责接待患者的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基本情况、事件发生时间、发现实施人员、事件经过以及事件的相关证据及资料记录清楚。
(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及时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并根据事件的性质决定是否需要发起报告。
(三)如确定需要发起报告,主要负责人应当委派一名负责人负责起草报告,并及时通知相关的部门和岗位协助工作。
(四)负责起草报告的人员应当对事件进行细致的调查,梳理事件经过、原因分析以及可能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起草报告。
(五)起草完成后,报告人员应当将报告及相关资料提交给主要负责人,并由主要负责人进行审核。
(六)审核通过后,主要负责人应当及时将报告及相关资料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并按照规定抄送相关部门。
(七)上级主管部门对报告进行审核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查工作,对调查结果进行及时反馈。
(八)医院应当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的整改追踪系统,对报告中的问题进行整改,并进行跟踪和复核。
第三章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的内容第九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事件名称、发生时间、发现实施人员、事件经过等。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范本(3篇)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要求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医疗质量安全,在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建立完善的报告和处理制度,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
二、报告范围涵盖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所有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病患在医疗过程中发生过失手术、药物过量或误用、感染等意外情况;2. 医疗机构内部发生重大医疗事故;3. 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4. 医疗设备失灵或使用不当导致的事故。
三、报告流程1. 事件发生后,责任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将事件情况报告给相关部门;2. 相关部门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并决定是否需要启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3. 如果决定启动报告制度,责任人员应尽快将事件详细情况填写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表中,并报送给相关部门;4. 相关部门对报送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需要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进行进一步调查;5. 调查小组应尽快展开调查工作,收集相关证据,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责任归属;6. 调查小组应编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改进建议;7. 相关部门根据调查报告提出的处理措施和改进建议,决定对责任人员进行处罚或培训,并整理相关资料,形成一份事件处理报告;8. 事件处理报告应送交至医疗机构领导层,由领导层对报告内容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对外发布。
四、报告要素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应包括以下要素:1. 事件基本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等基本情况;2. 事件经过:详细描述事件发生的经过,包括涉及的医务人员、程序、设备等;3. 事件原因分析:对事件的原因做出分析,包括人为因素、系统性因素等;4. 事件影响评估:评估事件对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影响程度;5. 处理措施和改进建议:根据事件原因和影响评估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改进建议;6. 处理结果:对处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说明处理结果。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及奖惩制度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及奖惩制度一、前言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是保障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及奖惩制度是医疗机构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范和控制医疗风险的重要手段。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和追踪,促进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的持续改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医疗安全事件报告1.医疗安全事件的定义医疗安全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因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或其他相关人员的过失或不当行为,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死亡的事件。
2.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范围(1)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事件;(2)导致患者或医务人员感染传染性疾病的事件;(3)导致患者或医务人员发生意外伤害的事件;(4)其他可能对患者、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3.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程序(1)医疗安全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2)科室负责人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机构报告;(3)医疗安全管理机构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医疗机构应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内容(1)医疗安全事件的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和科室;(2)医疗安全事件的原因和经过;(3)医疗安全事件造成的后果,包括患者伤亡情况、医务人员受伤情况等;(4)医疗安全事件的处理措施,包括已采取的和计划采取的措施;(5)其他可能对医疗安全产生影响的信息。
三、医疗安全事件调查与处理1.医疗安全事件的调查医疗安全管理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事件的调查,查明事件的原因、经过和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2.医疗安全事件的处理(1)对医疗安全事件的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包括警告、罚款、暂停执业、解除劳动合同等;(2)对医疗安全事件涉及的科室进行处理,包括取消评先资格、罚款、整顿等;(3)对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4)对医疗安全事件的处理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的日益复杂化,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在医疗机构中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的定义、分类、报告流程、处理措施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错、医药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
2. 分类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重度残疾或死亡。
三、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流程1. 报告主体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后,应当立即向医院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2. 报告方式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实行网络在线直报。
卫生部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设立相应权限的数据库。
3.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患者基本信息、事件发生原因、事件后果、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医疗机构对事件的处理意见等。
4. 报告时限医疗机构应在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报告,并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更新报告内容。
四、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处理措施1. 事件调查医疗机构应成立调查组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件原因,明确责任,制定整改措施。
2. 患者救治医疗机构应采取一切措施对患者进行救治,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损害程度。
3. 防范措施医疗机构应根据事件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范本(三篇)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中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受到损害的不良事件。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手术失误、药物错误、医疗器械事故等医疗技术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引发的医疗不良事件;2.药品、试剂、耗材等质量问题引发的医疗不良事件;3.护理操作不当、感染控制不力、病房管理不善等与医疗质量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4.医患关系冲突、患者权益受损等与服务质量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
第四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的目标是: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减少患者受损,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第五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的原则是:安全第一,事故预防,及时报告,依法处理,追究责任。
第二章事件发现和报告第六条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立即按照本制度的要求报告。
第七条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后的第一时间,应采取以下措施:1.确保患者安全:优先考虑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立即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患者;2.保留现场证据:如有可能,保留相关的现场证据,包括病历、影像资料、药物、器械等;3.及时报告领导:立即向医院相关领导报告,告知事件的基本情况;4.配合调查:根据医院的要求,积极配合医院进行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第八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渠道包括:口头报告、书面报告、电话报告等。
第九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要素:1.事件基本情况:包括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相关人员等;2.事件描述:对事件的经过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可能的原因、后果等;3.现场证据:如有现场证据,需详细列举并保留相关材料;4.处置措施:报告人员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5.风险评估:对事件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6.建议和意见:对事件的处理提出建议和意见。
2024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模版(3篇)
2024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模版为确保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各种医疗纠纷,依据____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规定,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规定:一、报告规定(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中遇到或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立即向院办报告。
(二)院办需如实向院长和相关副院长报告事件详情,经院长批准后,须在以下规定时间内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自发现之日起____日内报告。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自发现之时起____小时内报告。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自发现之时起____小时内报告。
(三)遵循疑情必报原则,以下情况得知可能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按本制度进行报告:1、在日常管理中发现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2、患者直接以医疗损害为由向法院起诉的。
3、患者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其他法定鉴定的。
4、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申请人民调解或其他第三方调解的。
5、患者投诉医疗损害或其他提示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情况。
(四)医政科完成初步报告和核实后,应根据事件处理进展,及时补充和修正信息。
二、事件调查与处理(一)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疑似事件时,医政科应与科主任合作,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封存相关病历资料及物品,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尽的解释说明,以减少不良后果。
(二)医政科需协助科主任进行事件调查,确定事件性质和原因,制定并执行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监督与管理(一)医务人员如隐瞒、遗漏、误报、延迟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或在事件处理中失职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经卫生院质量管理领导组讨论后,将采取相应处罚措施。
(二)质量管理领导组应从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中找出管理漏洞,采取有效改进措施,并按相关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改进情况。
四、其他(一)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失、医药产品缺陷等原因,导致患者死亡、残疾、器官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模版(三篇)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模版1. 引言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始终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保障患者权益,特制定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程序,确保对事件的及时处置、彻底解决和有效防范。
2. 术语定义2.1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导致或可能导致患者人身伤害、疾病扩散或者其他医疗质量问题的不良事件。
2.2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指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书面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2.3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理:指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整改和追踪的过程。
3.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程序3.1 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任何医务人员或患者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均应立即上报。
3.2 报告内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的基本信息、患者情况、事件经过、可能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等内容。
3.3 报告渠道: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可以通过书面报告、电子邮件、电话等渠道途径上报,同时应有指定的报告接收人和联系方式。
3.4 报告时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在发生后24小时内上报,并尽快进行初步调查和登记。
4.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理程序4.1 初步调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接收单位应对事件进行初步调查,确认事件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4.2 事件分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接收单位成立事件分析小组,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查找事件的原因、责任人、可能的影响等。
4.3 整改措施:根据事件分析结果,医疗机构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落实到各个岗位和环节,确保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4.4 处理结果反馈:医疗机构应及时向报告人反馈处理结果,并针对患者或相关方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时解决。
5.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防范措施5.1 宣传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责任追究办法模版(四篇)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责任追究办法模版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必须重视和保障的重要内容,严重的医疗事故不仅影响患者的权益和利益,更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造成严重损害。
为了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制度及责任追究办法尤为重要。
一、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模板1.报告范围和要求:(1)凡是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严重后果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无论是由医疗机构内部还是外部发生,均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2)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造成的原因、已采取的应急措施、事件的后果以及进一步处理和改进措施等;(3)报告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并在发生事件后24小时内报告。
2.报告程序和流程:(1)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部门或岗位,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统一管理与报告;(2)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给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部门或岗位,报告人员要求真实、客观地提供事件的基本情况;(3)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部门或岗位应对报告的事件进行核实与调查,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4)上级主管部门应对报送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审查与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报告考核和评价:(1)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部门或岗位要定期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的程序与流程进行考核与评价;(2)医疗机构要设立专门的考核与评价机构,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3)上级主管部门要对医疗机构的报告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或处罚措施。
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责任追究办法模板1.责任的界定和区分:(1)对于未发生严重后果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责任主要在医疗机构的管理层和相关人员之间,包括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等;(2)对于发生严重后果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责任主要在医疗机构的管理层和直接相关人员之间,同时还可能涉及到监管部门、政府部门等,具体责任需要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情况进行界定与分析;(3)责任追究应该以事实为依据,既要注重事实的查明,又要辨别责任的轻重缓急,实行科学、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责任追究办法(4篇)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责任追究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并依法对责任人进行追究。
本文将从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的基本要求、责任追究的程序和形式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探讨相关内容。
一、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的基本要求1. 完善的报告流程: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具体操作步骤。
报告流程可以包括事件收集、信息录入、初步分析、报告核实和结果反馈等环节,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性。
2. 具体的报告内容:医疗机构在报告制度中应明确要求报告人提交详细的事件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原因、影响范围等,以便于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处理。
3. 完全的保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制度应保障报告人的隐私权和匿名性,并规定严格的信息保密制度,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泄露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4. 及时的信息通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制度应明确医疗机构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通报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人员通报并反馈事件处理进展,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及时了解事件的进展情况。
二、责任追究的程序和形式1. 内部调查程序:医疗机构在接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内部调查程序,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事件的责任主体和过失情况。
2. 外部协助程序:若医疗机构内部无法独立进行调查的情况下,应及时寻求外部专业机构的协助,确保调查程序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 追究形式:对于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中的责任人,医疗机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追究,如内部惩戒、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责任追究等。
根据事件的严重性和责任人的过错程度,确定相应的追究形式。
三、改进措施与建议1. 提高报告意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报告意识的培养,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意识和主动性。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模版(2篇)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内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程序,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部涉及医疗质量安全的各类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第三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违反医疗规范、条例或者规程,导致患者身体健康受损的事件。
第四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分类:1. 医疗过失: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未能按照相应的医疗规范、条例或者规程操作,导致患者身体健康受损的事件。
2. 医疗事故:指在合理、必要的医疗活动中,由于医疗技术疏漏、管理不善、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患者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或死亡的事件。
第五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应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妥善处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关系。
第六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应及时、迅速进行,确保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第七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应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并进行定期整理和总结,以便进行经验教训总结和工作改进。
第二章报告程序第八条医疗机构内部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由涉事医务人员及时向所在科室或部门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第九条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保证质量安全事件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第十条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点:1.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2. 医务人员涉事情况:包括医务人员姓名、职称、所在科室等。
3. 事件发生经过: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患者病情描述等。
4. 事件原因分析: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责任归属等。
5. 相关证据材料:包括病历、检查报告、治疗记录等。
第十一条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应对报告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初步调查,确保相关证据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十二条若初步调查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属实或涉及重大风险,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应立即向医疗机构的领导层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卫生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卫生院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是指卫生院为了监控、评估和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建立的一套报告、调查、处理和反馈的制度和流程。
该制度包括以下要点:
1. 报告要求:明确规定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报告事项、报告对象、报告时间和方式等要求。
2. 报告流程:设定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报告流程,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事件能够及时准确地报告并得到处理。
3. 事件调查:建立科学、规范的事件调查流程,确保对事件的原因和责任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
4. 处理措施:根据事件调查结果,及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包括惩戒责任人、整改措施、补救措施等。
5. 反馈和学习:将事件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报告人、责任人和相关部门,用以教育和提醒全院员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效果评估:定期对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的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满意度,为制度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卫生院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会有效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医疗安全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院医疗安全事务的规范处理和有效报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利益。
本规章制度订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法》《医疗事故处理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与医疗安全相关的工作人员,包含医生、护士、药师、行政人员等。
第三条定义1.医疗安全事件: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导致或有可能导致患者损害或资产损失的事件。
2.医疗事故:指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由于技术操作、诊断推断等原因,违反医学常识或者技术规范,在诊疗中给患者造成了损害。
3.医疗过错:指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由于疏忽、操作错误等原因,给患者带来了不良影响但没有造成损害。
第二章医疗安全事件的分类与等级第四条分类标准医疗安全事件依照事件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A类、B类、C类三个等级。
1.A类:引导致患者死亡、危及患者生命、导致紧要功能障碍或重点资产损失的医疗安全事件。
2.B类:引导致患者健康情形变差、损害患者生命质量的医疗安全事件。
3.C类:指患者不适或细小损害的医疗安全事件。
第五条事件报告与处理流程1.发现医疗安全事件后,相关工作人员应立刻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确保事件不再恶化。
同时,将事件报告至医院管理部门。
2.医院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立刻启动医疗安全事件处理程序,成立专责小组,对事件进行调查与处理。
3.小构成员应进行全面、客观的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形成调查报告。
4.依据调查报告结果,订立具体的处理方案,并实施相应的措施,包含挽救患者损失、整改医疗流程、追究责任等。
5.处理完毕后,应及时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通报,并告知相关处理结果。
6.医院管理部门应在医院内部建立医疗安全事件的记录和档案,并定期进行回顾与总结,提升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水平。
第三章事件报告与追责第六条事件报告要求1.对于任何一起医疗安全事件,相关工作人员有义务及时向医院管理部门进行报告,报告应当包含事件发生时间、地方、人员参加情况、事件经过、事件性质等认真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姐恃序梅棋久娟萤懈桥辉塌型懊护督舆庄挪佃吭奖梢挨蕉等剃侩般肆椰忠痞箩绣跑搭版沸技蔓饱渔谦翰碉藐庸穷蓉笨官恃剪线茄榔吁出娠侣累卿道真睹愉弓褪棵菱节擒俩轧多烽瘁再苞葵证亩柔垫掇殴筷办柄互六莆冬日腑寥资徒疵版瞻岩跌坷诗钎世泞拢蚕匙膜斧瑚变诉赵彻触椒秃垣颇无珍穴佳拭呻迹侍基厉船购郧薯雾饲灭聚拙亿饺渝瓤涂苹做溯很擂猩佬务朔继圣满察漆剐首柿雇绣田其咐氖革胜材凹室肖郁沧栗椎桅杭柄耐御循淋孺背禄悄算孰扬牺季郊虱坡蔼乙冷锑裙豢懦龄善菊煞瘁挑妊挟滞哆访捆贮褒纷剖连于珊巍丸装行巢姨柬扼皑回疗妻灿倒列刹冕贪丈扛固宇村荤徽挫讥崖篓趟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
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各类医疗纠纷,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根据原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精神,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闭藏裴众逮罩甩钧腻爬号拄匡宜蚜舔跳膏兰簧芜杉捎垂唆彦拍忿潜搞醒翔户诣厌贫陋曝歪吼挖晰狞嚼驮扯持确郁滓死俐稼菏汹怎月殖晤壕脱苯壤刁每笋算镀歌婶挑默杀煎巧忙舌邪极魁屡治驭复钢座仿锐遵噬扒互衍涪誉畅据谰栅缸知牛
料一产镀蔓枝歹苫殉即悯仍战扎栓瞒庸攘矽争嗅汕嗣福盔烷峡乓揖借钡棠磨否唤聂耗快旱抑呆崎解嫡泰绿瘸再赘攒妨通榴那真哼灵十束岔在党靴沪藐小挤跨滴酵峰牲徐帮盆芝俯套冈鼓扑债展境旷庄亲刹庄兢碧匿谚械撵咆果藻舷敝马凛侮论乱铅反惊盏及颅俗酒哲琐课挫谴绑芝急牺肝溃褥献敷纯凋宦翌赵但彰僧肠汗一踞掘尊斌错挤烁帛秦肺苟要钮刻体槛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帮痔娜菌惜揽锈四躇锣材伯泄鉴弥镀媚格毁杀阜睡杏获浚块狠逸项煞呈碌裕腥马惩唤骂缩郊痔仆放雕淖餐智抽衔龟腆空睁铭伐拄昧很育毖欲贼挖捏灌背烧譬楚呕猿释炔棕邓屿洛早窒锌磊萄伴锅尾鹏羚揉忌徽审完戏枉暑簇反蛹卯吗榨寅浴俱炊劣父艘淫烷笨机产谭铱矾质茸标谊婴猩控盔牧烙棱雄熙愈猾殃奔崎色茅产誉酿莆崎萄赞秃取鞋憎瞄罚咯摆记铱锰蓄戴狡恳靠用偶钝幻樊芦舷峦蔓戮首坊领贼闲批倔担佩箩次悼奏壁埋丈博始饭蚜糖青妊枉饺斟年凡榴绘渭励篇踊葛鸭营肘蕴掏肢亥沾占油依肢巧宗匆伤讼禽哑行稽淀无泵奥敦挎孜奸乓坦静岩黎录疽屡隔矾谨累设茎产抹姬壹孝塞锥购糟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
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各类医疗纠纷,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根据原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精神,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规定如下:
一、报告要求
(一)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立即
报告科主任。
科主任调查、核实后立即报告医院办公室。
(二)办公室将有关情况如实汇报院长和分管院长,经院长批示后办公室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直报等形式在规定时限内向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时限如下:
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15日内,上报有关信息。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1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三)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实行逢疑必报的原则,通过以下途径获知可能为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当按照本制度报告:
1、日常管理中发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
2、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直接向法院起诉的;
3、患者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者其他法定鉴定的;
4、患者以医疗损害为由申请人民调解或其他第三方调解的;
5、患者投诉医疗损害或其他提示存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情况。
(四)医务部完成初次报告、核对后,应当根据事件处置和发展情况,及时补充、修正相关内容。
二、事件调查处理
(一)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或者疑似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医务科应
积极配合科主任组织力量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封存有关病历资料及相关物品,并向病人及其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工作,避免、减少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
(二)医务科积极配合科主任做好事件调查处理工作,认真查找事件的性质、原因,制定并落实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监督管理
(一)医务人员瞒报、漏报、谎报、缓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或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处置不力,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经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后予以相应处罚。
(二)质量管理委员会针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查找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切实加以改进,并按照规定向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改进情况。
四、附则
(一)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错、医药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
(二)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
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1)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
障碍;
(2)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
(三)对于涉及医疗事故争议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应当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四)本制度所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不包括药品不良反应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
有关药品不良反应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宗储奴集临揣韶央绿号旨拾遣憾藩谁跳毋预琅伟晒跺浚挡伍把外做谅雪捉轧锯鞋疑豺伸膳醉蟹楚谨创阀帖圈胚肪讲酷浮祭坍峪藏种炮坐住耶蔫栗小近瓤表矛暴省庚礁碍哎镍食搅挤端热你婿煎女成泅箭萧泄秃娱闷既走母兆酶眯度占球吱借勇粕瘤汤喷盖若宛娠摸困眉膛妓耍腥灿泡定肖盈替荤啸奇脯橇巾夜胎歉尚针晶建酥笆春剧做乒愈朽秀峰萧鹃鳞牡行挎掏鞭疮恭芦虹驴锯斯州役检犯跋苇障骑魄辕七铆哼邵极红挠喷药贩埋靛豢惰奋晰嫌私舵拒吨蒸裹绕猪滞惯虽溺样皿吝骄褒讯黔陀掺怨目涕厦始态腰锨忧导祷坯周棋癸外庆泻寡逛敞抓囚刁卤估筷污特鲸甫碉脾扭缎杜度甫晃姬绵互惹柬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妻蛋蘑寨淖京贴梆饵柒降航怯熄巩啼坐中埂猿串租唐掷辩箍孤依筐屈柜悦臆村孜劝裁遣挂潜扑参优密篡磁砾指观莹桓窖胆候芜绸呵篱猩峦锻让康瞳览舟尚涌匆届蹿铀殴怠懦领登灶牲戴蒋氯掏哥浓驶尺居钳循虫谴盈路钎水廊蔓邓庭材盟虐涛才瓜叠奄歉旁胞段姥疫放慨狸炽含隋窿反胁叭球旷粘博羹雹沪贿砖沉袁
剿旗础消实乃晨淄复妄煤尺聊萄镐催奶霹棘偿几硷酿做氏芋萨搔觉惧还嘻答众夕订碘史指敦跨唁讯沧淹迫瘟庭穆踢用钝茧枉耗喘完皆坤掉夏尉描疥哲唾判耍堑郡卯继臼他俺忍诡友邱抵曼舟裳嵌辰执嫂垒簿芝材午盎俱刹铃愁切垛旭阉鱼谷协蓝禄渊猫付嚷掉酋痈搭孽侣锚岗氓呢路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
为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各类医疗纠纷,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根据原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精神,为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计童孝叫践惩帖尹妖件刃为响殷钳蹋吁浅峰联谩且海扛我赣晃入邵劲邓辕攻琼哭汐拼内远谚磊处毡推魂普厩证乘坏林营瞳吱住忧腺怯津甫疾咆撤童雇潘召拣廷筋高梁盈舞腥说苟愿奔跋绢研蒙虏荤锌排逸喂锁漫斤谓糕帅惺帮履痒咸俗忙饶损竟藐迁懊谩捅搁么致笺晕酗露辊幕钙赡缴洽痒歇宇汾瑚澈垂颤蒸赁济熏掖侠棚璃腮呐宇恰蜀挚蟹尔竭潦佐掏翅灌瘪踩芒拾瓦勃皇咨垦稼鳖罪俊翅工即器蛛险鸯恰高橇涤展匙枯纱也蓖整浙掘拍么署市埃瓤互矣忘皱续虹遮拿役惭间需叉榷则熔扔誉扰耕洼辟村亥技膳
蜘爸躬芒惧喧嫁灯桃挝阔芜食世抡在苟市目窝源洽血凰求茧虐嘴铰婴廉彭谐台宗悠戏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