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9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
合集下载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d55001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e.png)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目解说
水调歌头——词牌名 词调来源于隋炀帝所制的《水调》曲
疏通文意
1.疏通诗歌意思。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苏轼的弟弟苏辙, 字子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 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 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天上暗指“朝廷”,词人想要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 难以容身。
水调歌头
“何似”是指哪里比得 上,既然天上回不去, 还不如在人间,这里的 “人间”指做地方官, 词人想到做地方官同样 可以为国家出力,词 人 想通了,积极乐观的态 度战胜了消极的思想。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 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有欢聚,也必然有离
水调歌头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为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表现出词人面对时间、空间以及人生一些重大问题时所持的态 度,充分展现出其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同时还表达了词人对天下 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的乐观旷达的胸襟。
明朗、豁达。
小结
这首词的借月抒怀,其中既有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有对人们的 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表现了词人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说明词人最终做出怎样的决定?
朱红色的楼阁
怨恨 为什么
转朱 阁, 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雕绘着花纹的门窗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周全,齐全
题目解说
水调歌头——词牌名 词调来源于隋炀帝所制的《水调》曲
疏通文意
1.疏通诗歌意思。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苏轼的弟弟苏辙, 字子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 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 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天上暗指“朝廷”,词人想要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 难以容身。
水调歌头
“何似”是指哪里比得 上,既然天上回不去, 还不如在人间,这里的 “人间”指做地方官, 词人想到做地方官同样 可以为国家出力,词 人 想通了,积极乐观的态 度战胜了消极的思想。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 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有欢聚,也必然有离
水调歌头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为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表现出词人面对时间、空间以及人生一些重大问题时所持的态 度,充分展现出其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同时还表达了词人对天下 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的乐观旷达的胸襟。
明朗、豁达。
小结
这首词的借月抒怀,其中既有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有对人们的 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表现了词人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说明词人最终做出怎样的决定?
朱红色的楼阁
怨恨 为什么
转朱 阁, 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雕绘着花纹的门窗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周全,齐全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a3c063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1.png)
⑥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宫阙:宫流殿露。出 词 人 对 宇 夕:晚宙。的思考。
写对明月的赞美 和向往。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归琼不去楼胜:玉:回 宇 经到 : 受天 美 不上 玉 住去砌。。成胜的,盾遣楼承、心表宇担欲理现,、求,了指承解也词想受脱隐人象。的约既中情透向的绪露往月。出天中词上仙人又官在留。现恋实人中间苦的阿难矛
《水调歌头》
苏轼
目录
01. 文化知识积累。
作
者 介 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土,眉山 (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
袖,他“以诗为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
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其词开豪放一派,他与辛
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 著述
实的怀抱,这与他官场上的失意和人生中遭遇的一些苦难
有关。他留恋人间,是因为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亲人,放
不下心中的牵挂和思念。
正字正音
金樽(zūn)珍羞(xiū) 投箸(zhù) 歧路(qí) 闻笛赋(fù) 烂柯人(kē)
侧畔(pàn) 长精神(zháng) 宫阙(què) 琼楼(qióng) 绮户(qî) 婵娟(chán juān)
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
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 写,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 “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月光的 移动,暗示夜已深。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 古来难以周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诗词三首之 《水调歌头》精品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诗词三首之 《水调歌头》精品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ca1b3ebceb19e8b8f6bad1.png)
• 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 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热爱生活.情怀旷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二.初读感知,疏理文意。 三.精读品味,欣赏佳句。 四. 熟读成诵,感悟诗情。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篇,
。
,大醉,作此
明月————?把酒————。 不 知————,今夕————。我欲——— —,又恐————,高处—————。起 舞————,何似———?
•
2.不 论 读 名 家 名篇 ,还是 自己创 作,你 会更清 楚地认 识到自 己,每 次学习 语文, 其实都 是对自 己的一 次审视 ,你不 仅仅懂 的更多 ,而且 文学素 养也随 之提高 。这便 是语文 ,需要 你与之 心灵相 通。
•
3.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 有声音 语言, 还有许 多无声 的语言 ,例如 美妙的 舞姿、 绚丽的 色彩和 芬芳的 气味, 研究这 些千奇 百怪的 语言对 人类有 特殊的 意义。
•
8.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新材料作文最 为常见 且最为 稳妥的 审题立 意方法 。写新 材料作 文时, 如果能 准确地 提炼出 材料的 中心, 并以其 作为文 章的主 旨,一 定会使 所写文 章既切 题又有 深度。 所以, 写新材 料作文 时这种 方法来 立意最 多。
•
9.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 料中心 的作用 。所以 ,有些 新材料 作文材 料中的 关键性 语句可 以作为 选择立 意角度 的突破 口。在 新材料 作文的 材料中 ,关键 句常常 是命题 者或材 料中的 人物的 评议性 语句。
3.
你喜欢词中哪些句 子?说说你喜欢的 理由。(内容.修辞. 感情)
示例:我喜欢“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因为这句话写 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 的姿态和心情,用对 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 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 往。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二.初读感知,疏理文意。 三.精读品味,欣赏佳句。 四. 熟读成诵,感悟诗情。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篇,
。
,大醉,作此
明月————?把酒————。 不 知————,今夕————。我欲——— —,又恐————,高处—————。起 舞————,何似———?
•
2.不 论 读 名 家 名篇 ,还是 自己创 作,你 会更清 楚地认 识到自 己,每 次学习 语文, 其实都 是对自 己的一 次审视 ,你不 仅仅懂 的更多 ,而且 文学素 养也随 之提高 。这便 是语文 ,需要 你与之 心灵相 通。
•
3.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 有声音 语言, 还有许 多无声 的语言 ,例如 美妙的 舞姿、 绚丽的 色彩和 芬芳的 气味, 研究这 些千奇 百怪的 语言对 人类有 特殊的 意义。
•
8.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新材料作文最 为常见 且最为 稳妥的 审题立 意方法 。写新 材料作 文时, 如果能 准确地 提炼出 材料的 中心, 并以其 作为文 章的主 旨,一 定会使 所写文 章既切 题又有 深度。 所以, 写新材 料作文 时这种 方法来 立意最 多。
•
9.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 料中心 的作用 。所以 ,有些 新材料 作文材 料中的 关键性 语句可 以作为 选择立 意角度 的突破 口。在 新材料 作文的 材料中 ,关键 句常常 是命题 者或材 料中的 人物的 评议性 语句。
3.
你喜欢词中哪些句 子?说说你喜欢的 理由。(内容.修辞. 感情)
示例:我喜欢“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因为这句话写 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 的姿态和心情,用对 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 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 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54)(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54)(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https://img.taocdn.com/s3/m/0c64c97555270722192ef7c1.png)
【听 读】
水 调 歌 头 苏轼
/ / /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 /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 / /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 /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 / /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 / / /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 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不该。 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点 读】
你喜欢词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 欢的理由。
而除此象征意义以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 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 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 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 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 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译 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 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 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不胜:经不住。 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PPT课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1e847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c.png)
分析理解
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 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 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 分离时团圆呢?
最富有哲理且自我安慰的句子是:人有
分析理解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 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 好的月光。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 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⑩别时圆:在人们分别 时圆。 ⑾此事:指人 的“欢”和“合”和月 的“晴”和“圆”。⑿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⒀共婵娟:共同享受美 好的月光。
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译文:丙辰年中秋节,畅饮到第二天早晨,喝得大醉,加 上怀念子由,特写下这首词。 分析:交代时间、地点、作此词的缘由,领起全篇。
水调歌头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育课件
新课导入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 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 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 (今属四川)人。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 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 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 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译文:我想要乘借风力返回天宫,又怕在那洁白玉 石修筑的月宫里,那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 了。分析:也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朝廷,但又怕 党争激烈,难以容身。高处不胜寒:人在高位,有 许多不如意的地方。
2023-2024 部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2023-2024 部编版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d2484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9.png)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一句中“此事”指什么?
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合作探究
怎么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此事古难全”?
这几句富有哲理:人月无常,自古皆 然。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 遗憾;世上没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课堂检测
3、《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 寞,满腹疑问无人问询,乘着酒兴,质问青 天——“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 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 话,想象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 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同样 表达出挥洒自如的气派。
作者受到月的启发,惆怅心情得到慰 藉,表现了旷达的胸怀。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思是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 美好月光。表பைடு நூலகம்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 愿和乐观的情怀。
这两句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成为中秋祝福的千古名句。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词上阕饮酒问月,下阕对月怀 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 的怀念以及乐观旷达的胸襟。
课堂检测
1、填空。 (1)这首词中“_无__眠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 “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 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人__生__。
(2)词的上阙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 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 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_又__恐__”、一个是“_何__似__”。
比喻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还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 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 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合作探究
怎么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此事古难全”?
这几句富有哲理:人月无常,自古皆 然。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 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 遗憾;世上没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课堂检测
3、《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 寞,满腹疑问无人问询,乘着酒兴,质问青 天——“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 事长向别时圆”。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 话,想象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 畅淋漓。“把酒”“归去”“弄清影”同样 表达出挥洒自如的气派。
作者受到月的启发,惆怅心情得到慰 藉,表现了旷达的胸怀。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意思是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 美好月光。表பைடு நூலகம்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 愿和乐观的情怀。
这两句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成为中秋祝福的千古名句。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词上阕饮酒问月,下阕对月怀 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 的怀念以及乐观旷达的胸襟。
课堂检测
1、填空。 (1)这首词中“_无__眠__”一词照应小序中的 “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 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_人__生__。
(2)词的上阙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 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 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_又__恐__”、一个是“_何__似__”。
比喻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还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达 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 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2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23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cc9e4db2af90242a995e5bb.png)
背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景
苏轼谪居密州,这时他的弟
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
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这年
中秋,作者对月畅饮,在醉
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词的相关知识
词来源于民间, 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
原是配乐的歌词。后 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
乐谱失传,学者依椐 短不齐。
前人的词制成图谱, 词人按图谱填词。
1.这首词由几部分组成?
细
读
感
悟
小序、上阕、下阕
2.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细
读
感
悟
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的。
丙辰中 秋
欢饮达 旦
怀子由
3.上阕作者遇到的艰难抉择是什么?他
最终选择了什么?
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读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体现
感
了作者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起舞弄清
悟
影,何似在人间。”可以看出他最终在矛盾
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
细 读
感染力,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感
悟
苦闷 → 矛盾 → 豁达 → 祝愿
《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
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课 堂 小 结
就犹如词中所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 美好的月色。
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
悟
8.面对明月,作者发出了怎样的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细 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
读 感 悟
此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又富有哲理意味,世界 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有欢聚,也必然有离 别,这正如月亮有圆有缺一样,原是自然界规律。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ced1ba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6.png)
坡传》、余秋雨《苏东坡 突围》。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品进 行维权 ,按照 传播下 载次数 进行十 倍的索 取赔偿 !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 权、版 权和著 作权归 熊猫办 公所有 ,您下 载的是 P PT 模 板素材 的使用 权。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 转让本 协议或 者本协 议中的 权利。
初读诗歌 天上人间 兼怀子由
2.下阙中,无眠的词人情感发生了几次变化?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夜失眠,思念远方兄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初读诗歌 天上人间 兼怀子由
《宋史·苏辙传》载:“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 弥笃,近古罕有。” 《苏轼集》中留有苏轼、苏辙唱和诗词百余首。
学习目标
1.积累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并能背诵本词。
2.把握词作中“月亮”的象征意义,并能从中体会词人复杂的人生感慨。
3.赞美词人兼具“仁、义、忠、悌”的高尚情操,引导当今青少年心中
应有家国的人生价值观。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品进 行维权 ,按照 传播下 载次数 进行十 倍的索 取赔偿 !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 权、版 权和著 作权归 熊猫办 公所有 ,您下 载的是 P PT 模 板素材 的使用 权。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 转让本 协议或 者本协 议中的 权利。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品进 行维权 ,按照 传播下 载次数 进行十 倍的索 取赔偿 !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 权、版 权和著 作权归 熊猫办 公所有 ,您下 载的是 P PT 模 板素材 的使用 权。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 转让本 协议或 者本协 议中的 权利。
初读诗歌 天上人间 兼怀子由
2.下阙中,无眠的词人情感发生了几次变化?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夜失眠,思念远方兄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初读诗歌 天上人间 兼怀子由
《宋史·苏辙传》载:“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 弥笃,近古罕有。” 《苏轼集》中留有苏轼、苏辙唱和诗词百余首。
学习目标
1.积累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并能背诵本词。
2.把握词作中“月亮”的象征意义,并能从中体会词人复杂的人生感慨。
3.赞美词人兼具“仁、义、忠、悌”的高尚情操,引导当今青少年心中
应有家国的人生价值观。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品进 行维权 ,按照 传播下 载次数 进行十 倍的索 取赔偿 !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 权、版 权和著 作权归 熊猫办 公所有 ,您下 载的是 P PT 模 板素材 的使用 权。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 转让本 协议或 者本协 议中的 权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fbad1af524ccbff02184a5.png)
在想什么?
欲
恐
公元1074年作者因与
写 作
当朝宰相王安石政见不
背 景
合,调任密州知州,虽
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
是处于被外放冷遇的地
位。
是一个很穷的县,主要只长麻、枣、
细 桑树,此地的生活和杭州有着天壤之别。
读 感
——林语堂《苏东坡传》
悟
这次我来到密州,想想总能吃饱吧,谁知厨
房里冷冷清清,家里人要吃饭,同僚们要吃饭,
下
阙
夜深人静、皓月当空, 苏轼当时
怎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写 作 背 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赏
事古难全。
析
句
子
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的阴晴圆缺一
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
的遗憾,既如此,就不必悲伤。这里体现了
作者的人生的感悟,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
与乐观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吟诵 月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 三首— 水调歌 头(明 月几时 有)》 课件(共 39张PP T)
学诗词少不了读,那么初读诗词要做到什么呢? 要求:
1、学生自由朗读词,注意字音、字形和节奏 宫阙 琼楼 胜 绮户 婵娟
2、学生个体展示朗读女生上阙,男生下阙 (要求:字正腔圆,把握断句,初步尝试诗韵, 有情有味,注重韵脚,语速稍慢)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ec76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0.png)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chán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读课文
“明月”
“问”、“欲”——
“恐”
——
“何似”
——
神往
担忧 自得
自然的审美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 由。
写作背景
这年,苏轼在密州任职已两年有余,其 弟苏辙身处齐 州,兄弟俩已有七年未曾 谋面。当年,苏轼自请调任密州,是为 了躲避汴京政争漩涡。看似出于自愿, 实则却是处于被冷遇流放的境地。他一 方面反对王安石变法,另一方面却在渴 望重返朝堂、再展宏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qu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zhuǎn
qǐ
mián
“迷茫”
对兄弟无法割舍的思念和牵挂
“明月”
“古难全”—— “但愿”——
释然 期盼
对人生意义的反观与顿悟
顿悟
月——人 亘古不变的哲理化解对月亮的埋怨
乐观
顿悟
己——人 对世人美好的祝愿
旷达
苏 东 坡 是 一 个 无 可“救旷药达的”乐 天 派 、 一 个 伟 大 的 人 道
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 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 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 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 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 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 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 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4张PPT)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4张PPT)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8dfd54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74.png)
在 只是希望
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 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译文:
月光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地 照进雕花的窗户,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亮不应 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在人们分离的 时候圆呢!人总会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 缺,这种事情自古难以两全。只希望人们年年平 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两句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4.苏轼视月亮为有生命、有情感的朋友,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了极 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但__愿__人__长__久____,__千__里__共__婵__娟_____。
5.《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但情感 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感染力, 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作者情感有怎样 的变化,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轼与父亲__苏__洵__、弟弟_苏__辙____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_“__三__苏__”;
“三苏” 与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__唐__宋__八__大__家_,”即唐代的__韩__愈_____、__柳__宗__元___和宋 代的___苏__洵____、___苏__轼____、___苏__辙____、_王__安__石__、 __曾__巩____、__欧__阳__修__。(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苏轼的弟弟苏 辙的字
小序
通宵,整整一 夜,直到天明。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酒喝得很畅快,一直 喝到天亮,酩酊大醉,作这首词,同时表 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 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4f8041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5.png)
二、明确目标 1、了解词的文体知识,积累掌握文 中的名言警句。
2、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
3、联系作者心路历程体裁。
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兴 盛在宋代。 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 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 词还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 短句等称谓。 词一般都分两部分(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的 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 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 清影 ,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 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 久 ,千里/共婵娟 。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 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
知人论世
作者写此词的时候,是为了避开汴京政治争斗 的漩涡。公元1074年作者因与当朝宰相王安石政见 不合,调任密州知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 处于被外放冷遇的地位。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 途险恶体验的升华和总结。“大醉”遣怀是主, “兼怀子由是辅。他官场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 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 没见面了。而他与弟弟曾有“功成身退,夜雨对床” 之约
赞皇县第三中学 尹青
一、情景导入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或缺的意象之一, 月亮似乎是所有迁客骚人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总 是能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张九龄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公开课(2)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公开课(2)](https://img.taocdn.com/s3/m/30e3dd02b90d6c85ed3ac623.png)
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思考讨论
二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 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阕: 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 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三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 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朱阁、 绮户
虚景: 宫阙(琼楼玉宇)
四 哪些地方运用了想象?
下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
雕花的窗户
为什么
不能入睡
只是希望
指月亮
下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 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月儿不该 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 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时候,月有阴晴圆 缺的时候,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希 望人们能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 享这美好的月光。
积累名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 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 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 甫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水 调 苏歌 轼头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 画家,诗、词、文皆独 步一时。其词雄阔超旷 横放杰出,开豪放一派。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思考讨论
二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 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阕: 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 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三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 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朱阁、 绮户
虚景: 宫阙(琼楼玉宇)
四 哪些地方运用了想象?
下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
雕花的窗户
为什么
不能入睡
只是希望
指月亮
下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 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月儿不该 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 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时候,月有阴晴圆 缺的时候,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希 望人们能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 享这美好的月光。
积累名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 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 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 甫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水 调 苏歌 轼头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 画家,诗、词、文皆独 步一时。其词雄阔超旷 横放杰出,开豪放一派。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163a5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e.png)
背景链接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 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 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 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 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集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 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 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 对一轮,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思考: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青天、“我”、风、清影、朱阁、 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①开头四句借空想中的月宫境域,发出“几时有”“今 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年问月连发的疑问,反应了词 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追问: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
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 时候,这首词正反应了他内心的猛烈矛盾:冷漠的 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向往月宫,进而 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
思考:“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了词人 的什么感情?
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表 明了“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 人很快领会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开始自解自 叹、自我安慰了,奇妙转入下一句。
板书设计
一问:几时
上片
水
二问:今夕何年
节奏划分
诗词诵读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q由uè。 几时 有?把酒 问 青天。不知 天上 宫阙,今夕 是何
qiónɡ
年。我欲 乘风 归去,又恐 琼楼 玉宇,高处 不胜寒。起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3)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0fddec963c1ec5da51e2709d.png)
“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 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 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朗读指导
朗读应做到
1、语速缓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 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读出停顿和句调。 3、要有感情,读出重音,变换语调。
激情朗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平缓深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 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
惠州一绝(惠州)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自主学习
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哪些词语流露出作者思念亲人之苦? 3、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什么? 4、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5、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蕴含了哪些情感? 6、从这首词看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1、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朗读指导
全词押平声韵(天、年、寒、间、眠、圆、全、娟), 宜用平缓深沉的音调诵读,且适当拖长,而不押韵句的尾 字为仄声,音调宜高,短促。这样交替变化,音节和谐, 刚柔相济。
起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笔力奇崛,读时 宜用较高的音调,吐字有力。上片结尾两句宜用升调。下 片感情由深沉到豁达,诵读时音调由低——较高——高, 速度宜由慢——较快,以表达引人向上的意蕴。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课件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5caf966f1aff00bed51e9e.png)
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
下
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怀 人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
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
入睡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 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
下
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怀 人
此事古难全。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
上
片 屈原《天问》 李白《把酒问月》
望 月
创作心理: 脉络暗通
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 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
上
飞天入月
片
望
月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谪仙
归去
上
更爱人间
片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望 月
李白《月下独酌》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从“我欲”到“又恐”至“何 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 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 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
水调歌头 苏轼
一钩新月,
豪放洒脱
可联想到初到美好的团圆生活;
月亮皎洁,
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上
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望 月
屈原《天问》 李白《把酒问月》
创作动因:起得突兀、问得离奇
图画天地山川神灵 古贤圣怪物行事 呵而问之
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中秋望月,欢饮达旦 伫兴之作
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
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
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 高度的概括。
下
下
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怀 人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
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
入睡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 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
下
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怀 人
此事古难全。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
上
片 屈原《天问》 李白《把酒问月》
望 月
创作心理: 脉络暗通
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 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
上
飞天入月
片
望
月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谪仙
归去
上
更爱人间
片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望 月
李白《月下独酌》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从“我欲”到“又恐”至“何 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 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 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
水调歌头 苏轼
一钩新月,
豪放洒脱
可联想到初到美好的团圆生活;
月亮皎洁,
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上
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望 月
屈原《天问》 李白《把酒问月》
创作动因:起得突兀、问得离奇
图画天地山川神灵 古贤圣怪物行事 呵而问之
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中秋望月,欢饮达旦 伫兴之作
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
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
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 高度的概括。
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训练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 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 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 延长音。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思思
考
一 根据注释,疏通文句。
考讨
论
讨
论
思考讨论
二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 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阕: 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 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三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 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朱阁、 绮户
虚景: 宫阙(琼楼玉宇)
四 哪些地方运用了想象?
想象: 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宫阙
琼楼玉宇
音乐欣赏
想一想
你还知道其他关于“月亮”
的诗句吗?
归纳小结:
上阕: 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 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想象: 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 人的思念。
作业:
1 、背诵、默写这首词。
2 、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 发挥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水 调 歌 头苏
轼
明 月 几 时
有
清朝词评家胡 仔在《苕溪渔 隐丛话》里曾 道:“中秋词 自东坡《水调 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省) 人,宋代杰出的文 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 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 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 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冬日夜晚,寒气袭人 。我坐在 温暖的教室里,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