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的地理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的地理效应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位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水循环作为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大循环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它是水文现象变化的根源,它深刻的影响到全球的地理环境、生态平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 水循环深刻影响了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形成及今后的演变和发展

地球表层圈层结构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合而成的。水循环,它上达15 km的高空,是大气圈的有机组成部分,担当了大气循环过程的主角;下深地表以下1~3 km深处,参与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过程,成为地壳物质大循环的主要动力因素;同时水是生物有机体的组成部分,生命活动的源泉,全面的参与了生物大循环,成为沟通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纽带。在这个庞大的圈层结构中,水圈居主导地位,由于水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积极参与了海洋表面、海底和陆地表面的活动,并深入到四大圈层内部,将四大圈层联系起来,组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所以,水循环深刻影响了地球表层圈层结构的形成及今后的演变和发展。

2 水循环影响了天气的变化,极其深刻地制约了全球气候

水循环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大气环流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深入大气系统内部,影响着天气的变化,制约了全球气候。

2.1 大气中的天气现象,本身就是水循环的产物。没有水循环,就没有云、雨、雪、霜、台风暴雨等天气现象。

2.2 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地面水分蒸发成水汽携带地面热量输送到大气层中,并以潜热的形式存在,水汽凝结成雨滴和雪或凝华成冰晶时放出潜热给大气。大气依靠水汽凝结或凝华释放潜热获得的能量占大气获得总能量的36 %(吸收太阳辐射占30 %,地面辐射占23 %,显热交换占11 %),居第一位,所以,大气循环的能量,主要是由水循环过程中汽化潜热的转化所提供。

2.3 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到缓解。

2.4 水循环的强弱和路径,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决定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在这方面,海洋环流系统的气候效应表现得最为强烈。如西风漂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北欧气候的影响,使55°~70°之间大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大洋西岸高出16~20 ℃,并在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世界性的天气异常。

3 水循环重新塑造了地表形态,影响到地壳表层内应力平衡

地壳构造运动奠定了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和堆积作用、溶蚀作用,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形态。由于日积月累的物质迁移、搬运与堆积,逐渐改变地壳表层的应力平衡,如果超出平衡点,就可能触发地震,引起地壳运动,发生沧海桑田的剧变。

4 水循环的强度和时空变化制约着一个地区生态的平衡与失调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有机体的组成成分,对生物的热量调节和新陈代谢有重要意义。水循环的强度和时空变化,是制约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平衡或失调的关键,是影响地区内生物有机体活动旺盛,繁茂,凋萎,稀疏的主要因子。水循环强的地区,可以成为茂盛的森林,水循环弱的地区,可能成为干旱草原或沙漠。处在同一纬度的大陆上,水循环强盛,往往风调雨顺,生态环境比较适合生物生长,水循环弱,相对来说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对同一地区而言,水循环强度的时空变化,是造成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水循环强度过大,可能引起洪水与涝渍灾害,水循环强度过弱,可能产生水资源不足,形成旱灾,导致生态失调。

5 水循环赋予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可持续利用性的特点

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现象,水资源就不能再生,无法持续利用。只有水资源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水循环更新速度及控制污染的条件下,水资源才能不断获得更新,才能持续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