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的地理效应

合集下载

地球上的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节)

地球上的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节)

5 蒸发 4 降水
1 植物蒸腾
2 降水

6 地表径流
6 地下径流 海洋
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 水分不断地从海洋、河湖等水面、陆面 和植物表面蒸发和蒸腾,升入空中,被 气流带动输送至各地,在适当条件下遇 冷凝结而以降水形式降落到地表面或水 体上。降落到陆地表面的水又在重力作 用下,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形成地 表径流注入江河汇流大海,还有一部分 又重新蒸发返回空中。其中渗入到地下 的水,一部分也逐渐蒸发,一部分也形 成径流最终也汇集于海洋。
(三)水循环是联系海洋与陆地的主要纽带
海洋正是通过蒸发水分源源不断地向大陆 输送水汽而形成降水,进而影响陆地上的 一系列物理、化学与生物过程。而从陆地 上回归海洋的径流,则不断地向海冰输送 大量的泥沙、有机杂质、各种营养盐类, 进而影响海水的性质、海水中的生物学过 程,以及海冰沉积与海盆形态等。
1
第2章 地球上水分循环与 水量平衡P41-88
§2.1 地球上的水分循环41-47
一、水分循环的过程、原因及影响因素
(一)水分循环过程
地球上的水不断通过运动和相变从一个地 圈转向另一个地圈,或从一种空间转向另 一种空间。 地表水(海、河、湖水面,陆面和植物)
3 水汽输送
1蒸发
4 降水
1蒸发
3、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 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 石圈及生物圈。其循环路径并非单一的, 而是通过无数条路线实现循环和相变的, 所以水循环系统是由无数不同尺度、不同 规模的局部水循环所组合而成的复杂巨系 统。
4、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 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各种水体的更替周期

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4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4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3)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 【答案】家禽、家畜集中圈养;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厕所应 远离集雨工程。(言之有理即可) (4)结合材料,说明水循环具有哪些意义? 【答案】更新陆地水体;促进物质迁移,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 态;等等。
【整合提升】 1.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
海绵城市的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提示:下渗。
【基础清单】 一、水循环 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在各 __水__体____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 化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按发生的空间范围分)
水循环的类 型
主要环节
意义
① 水 汽 蒸 发水、汽输②送
海陆间循环
地表径流
(又称大循 环)
______下__渗__、③降水、④
新,促使地表物质迁移,是“传输带”。
[考向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21年广西南宁月考)北京市最大的“城市海绵体”——西郊砂石
坑蓄洪工程,以总计700万立方米的“胸怀”迎接夏季可能的暴雨。一
旦暴雨来临,市区西郊的洪水将被拦蓄。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城市海绵体”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不利 影响
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 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
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
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情境探究】 教材P53 探索 实验中,器皿的内壁和塑料纸底面出现大量凝结的水珠,塑料纸底 面的水珠向中部聚集,并滴落到装满沙子的水瓶中,然后下渗到小瓶的 底部。这个实验揭示了水的运动现象。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是通过水 循环来体现的。具体过程是:海陆表面的水分因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 气,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水,降落到海陆表面,降落到陆地上的水有一 部分会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水,有一部分形成径流流入海洋,然后再参 与蒸发,这样不断地循环交换,形成水循环。

《水循环》教学参考素材

《水循环》教学参考素材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1.水循环的成因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有机体内的水,通过不断蒸发和蒸腾,化为水汽,上升至空中,冷却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在一定的条件下,以降雨、降雪等形式落到地球表面。

降落于地表的水又重新开始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

我们将水的这种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动过程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的产生有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也就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水的气态、液态、固态可以相互转化。

这使水循环过程中的转移、交换成为可能。

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太阳辐射的热力作用为水的三态转化提供了条件;太阳辐射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空气流动,为水汽的移动提供了条件。

地心引力(重力)则促使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从而实现了水循环。

整个水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

水循环的这5个环节,使天空与地面、地表与地下、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相互交换,使水圈内的水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海陆间大循环即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

此处的“大”不是指水量大,水循环中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也不是指空间范围广。

此处的“大”,是指沟通海洋和陆地,联系陆地小循环和海洋小循环,故名“大循环”,又称“外循环”。

(2)陆地内循环指发生于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陆地小循环。

陆地内循环可进一步区分为大陆外流区小循环和内流区小循环。

内流区小循环自成一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陆地不直接和海洋相沟通,水分交换以垂向为主,仅借助于大气环流运动,在高空与外界之间,进行一定量的水汽输送与交换。

而在外流区域,也存在“陆地水蒸发—陆地上降水”的陆地内循环,只是外流区除了参与陆地内循环外,还参与海陆间大循环。

(3)水汽输送是指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存在水汽输送。

水平方向的水汽输送,有由海到陆、由陆到海、陆地内部和海洋内部几类。

第10讲 水循环-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10讲 水循环-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0讲水循环【基础知识梳理】一、水循环的种类和环节※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球上的水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1、水循环含义水循环指水通过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作用,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作的过程。

2、三种水循环比较3、水循环按发生的领域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其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循环,参与环节最多的是海陆间大循环。

4、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蒸发(含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含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其中与人类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有关的环节是地表循环,植树造林会增加水的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

5、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①风力大小,风力大携带水汽就多②距海远近,距离海洋近携带水汽就多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①降水量,短时间降水量大地表径流量会增大②地表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多地表径流变小③流经地区的地貌,流经喀斯特地貌和沙质土壤区,河流易下渗严重地表径流小④人类活动,沿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使得水量变小。

二、水循环的意义(1)联系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的主要纽带。

(2)环节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塑造了地表的形态。

三、河流的常考知识点1、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1)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2)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长短,流向;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河网密度大小;河道曲折状况;落差2、河流含沙量分析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因素:(1)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差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

(2)土质,土质松则含沙量高,反正则低。

(3)降雨强度,降雨强度大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

(4)地势,地势落差大则含沙量高,地势平缓则含沙量低。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循环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分循环 和水量平衡
一、水分循环
(一)水分循环及其成因
地表水、地下水和生物有机体内的水,不断蒸发和蒸 腾,化为水汽,上升至空中,冷却凝结成水滴或冰晶, 在一定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球表面。降落于 地表的水又重新产生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变化。 水的这种不断地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运动过 程称为水分循环。
水循环
陆地上地表水总量约360000km3,生物水量约2000km3。 陆地上的大气降水与冰雪融水消耗于蒸发、生物吸收和 渗透到地下,另有约36000km3通过径流返回海洋。陆地 上水体的自然更新一次的时间长短不一,河流约需10-20 天,土壤水约需280天,淡水湖约需1-100年,盐湖和内 海约需10-1000年。
1.大循环
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被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在适 当的条件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后,其中一部分蒸 发到空中,另一部分经过地表和地下径流又流到海洋,这 种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也称海陆间循 环。它是由许多小循环组成的复杂的水分循环过程。
2.小循环
小循环是指水仅在局部地区(海洋或陆地)内完成 的循环过程。小循环可分为海洋小循环和陆地小循环。 海洋小循环就是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在空中 凝结,以降水形式降落海洋上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
全球水分循环中各主要贮水库的总水量以及各主要贮水库之间水 分交换通量,在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重大变化。如白垩纪中晚期 地球表面没有冰盖,没有冰雪的贮水。再如第四纪冰期鼎盛时期,
以距今18000年末次冰期鼎盛时期为例,当时的全球平均气温要比
现代低6-7℃,全球陆上冰体总量要比现代多约50.72×106km3, 世界海洋水位要比现代低约130m,海面蒸发量要比现代少约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1节 水循环(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1节 水循环(含答案)

3.1 水循环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能够通过示意图,说明不同类型水循环的过程2.理解影响水循环不同环节的主要因素,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3.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知识点01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一)海陆间循环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

2,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上空,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这种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3,通过这种循环,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二)陆地内循环1,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落在陆地上。

陆地内循环运动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三)海上内循环1,海上内循环就是海洋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知识拓展】1,水有三种形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和特殊条件下存在。

2,水体就是水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

其中海洋水是主体。

陆地水还可分为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其中冰川水是陆地水体的主体。

3,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有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面积、植被覆盖率等;影响下渗的主要因素有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等;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水汽、降温条件、凝结核等;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流域面积、植被、地质条件、蒸发、人类活动等。

【知识拓展】河流补给【知识拓展】河流的水文特征【即学即练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主要海洋环流系统的地理分布与影响

世界主要海洋环流系统的地理分布与影响

世界主要海洋环流系统的地理分布与影响海洋环流是指在全球海洋中形成的水流循环系统。

它是地球上水分的分布调节系统,对气候、风暴、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等起着重要的影响。

世界上存在着多个主要的海洋环流系统,它们的地理分布和影响各有不同。

一、北大西洋暖流和陆地效应北大西洋暖流是北大西洋中一股温暖的洋流,来自墨西哥湾的温暖水流沿着美洲东岸向北,经由美洲东北角流入北大西洋。

这条暖流对于北欧地区的气候影响显著,使得这里的冬季温度相对温和。

同时,北大西洋暖流的暖空气也为北欧地区带来降雨,对于农业和生态系统起到重要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还将热量和水分引入北极地区,提供了雪和冰的形成条件。

二、喜马拉雅山脉与季风环流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东南亚重要的地理要素。

这座山脉通过其高大的山峰,影响了喜马拉雅山脉周边地区的季风环流。

山脉的阻挡作用使得印度次大陆上的季风风向改变,从而引起了季风气候的出现。

季风环流对于喜马拉雅山脉周围地区的降水非常重要,为农业和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

同时,喜马拉雅山脉周围地区也因为季风气候而成为了重要的农业和人口聚集区。

三、赤道地区的洋流和厄尔尼诺现象赤道地区的洋流系统在全球气候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赤道附近洋流的主要特征是无规则的和多样性的,它们通过赤道上的热带雨林、河流和降雨的形成融入了大气循环系统。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东太平洋热水异常增温现象,它会在2到7年周期内出现。

这一现象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天气和气候变化,包括风暴、洪灾、干旱等。

厄尔尼诺现象也会对渔业、农业、林业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四、南极洲周围的海洋环流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它周围的海洋环流在南极水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南极海洋环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西风漩涡和南极循环。

西风漩涡是南极洋流最大的环流系统,它维持了大洋中的水循环和生物圈的平衡。

西风漩涡携带着水和热量,向北将深层冷水输送到南极洋面。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1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1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1 概述 2 水量平衡 3 蒸发 4 水汽扩散与输送 5 降水 6 下渗 7 径流
1
1 概述
1.1 水循环基本过程 1.2 水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 1.3 水体的更替周期 1.4 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2
1.1 水循环基本过程
水循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 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 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c.陆地水量平衡方程
(P外 P内) (E外 E内) R
如以 P陆 P外 P内 ; E陆 P外 E外代入上式,则有:
P陆 - E陆 R
各大洲水量收支
大洲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南极洲 全球陆地 内流区 外流区
面积 (×104km2)
1050 43475 3012 2420 1780
水汽分子的垂向扩散


向 扩


水平面

68
大气垂向对流运动
使蒸发 面水汽 不断送 入空中
水平面

上空的 干空气 下沉到 蒸发面
69
空气紊动扩散作用 影响蒸发面的蒸发速度
水平面
水平运动



70
3.1 蒸发的物理机制——土壤蒸发
71
3.1 蒸发的物理机制——土壤蒸发
克服水分子的内聚力和土壤颗粒对水分子的吸附力 本质:土壤干化过程
36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1 概述 2 水量平衡 3 蒸发 4 水汽扩散与输送 5 降水 6 下渗 7 径流
39
2 水量平衡
2.1 概述 2.2 通用水量平衡方程式 2.3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现代地理学中水文学的相关名词解释

现代地理学中水文学的相关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1)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

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2)水体的更新周期指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大气水是9~11天,河水是11~18天。

(3)水量平衡水循环的数量表达。

在任意给定的时域和空间内,水的运动(包括相变)是连续的,遵循物质守恒,保持数量上的平衡。

水量平衡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全球、某区(流)域、或某单元的水体(如河段、湖泊、沼泽、海洋等)。

研究的时段可以是分钟、小时、日、月、年,或更长的尺度。

(4)水汽输送通量水汽输送通量的概念水汽输送通量是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

水汽通量有水平输送通量和垂直输送通量之分。

通常说的水汽输送主要是指水平方向的水汽输送。

(5)最大可能降雨量最大可能降水(PMP)或可能最大暴雨(PMS),指现代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雨量(或暴雨)。

(6)流量流量,从水力学角度讲,应该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体体积,其常用单位为每秒立方米,多用于河流、湖泊的断面的进出水量测量,流量的测量方法,从水文站角度讲,可分为浮标法、流速仪法、超声波法等,流速仪法测量精度最高。

(7)径流总量径流总量是指在指定时段Δt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它的单位是立方米(m3)或亿立方米。

以所计算时段的时间乘以该时段内的平均流量,就得径流总量。

(8)径流深度径流深度是指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W以m3计)除以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F,以km²计)所得的值。

(9)径流系数任意时段内径流深度R与同时段内降水深度P之比。

物理八年级上教科版地球上的水循环课件

物理八年级上教科版地球上的水循环课件
5.4 地球上的水循环
• 水循环概述 • 水量平衡 • 蒸发 • 水汽扩散与输送 • 降水 • 下渗 • 径流
• 水循环基本过程 • 水循环的类型与层次 • 水体的更替周期 • 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一、水循环基本过程
1、水循环基本过程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 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 断地产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机理 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水循环乃是物质与能量的 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 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第五,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着某 些物质一起运动,这些物质不可能象水分那样,构成完整的循环 系统,所以通常意义上的水文循环仅指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
蒸发
• 蒸发的物理机制 • 影响蒸发的因素 • 蒸发量的计算
蒸发是水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亦是海洋与陆地
上的水返回大气的唯一途径。由于蒸发需要一定的热量,因而蒸发
不仅是水的交换过程,亦是热量的交换过程,是水和热量的综合反应。
一、蒸发的物理机制
蒸发因蒸发面的不同,可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等。
式中,Ep为蒸发能力;R为辐射平衡值;△t为时段长;L为蒸发 潜热。
2.影响蒸发的动力学与热力学因素 (1)动力学因素.影响蒸发的动力学因素主要有水汽分子的垂向 扩散、大气垂向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和湍流扩散三方面。 (2)热力学因素.从热力学观点看,蒸发是蒸发面与大气之间产 生的热量交换过程。影响蒸发面热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和 平流时的热量交换。 3.土壤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土壤特性和土壤含水量主要影响土壤蒸发与植物散发。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海洋

凝结




水蒸

陆 上
凝结


降水

蒸发、植物蒸腾 陆地水
凝结
蒸发
降 水
海 上
凝结


降水

蒸发 海洋
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哪些环节构成海陆间水循环?(序号)
水汽输送


物 蒸


③降 水 蒸①发
③降


③ ① 蒸发
降 水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1、未登陆的台风。 海上内循环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大坝: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 水期径流量,使河流水量平稳;由于水面面积的扩 大,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下渗增大。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 可以使蒸发量增加;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退耕还湖:涵养水源作 用增强,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河流水位升降 缓慢,水量平稳;增加蒸发(蒸腾)。
地下水补给
河水什么时候补给潜水?潜水什么时候补给河水?
万里长江 险在荆江
1998年荆江的最高洪水 位超过海拔45米,而江汉平原 的一般地面高程是海拔30米, 最低处只有海拔20米。即使在 枯水冬季,有些河段堤外江水水 位明显高于堤内的田地、房屋, 从而使荆江某些河段也变成了地 上河。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植物蒸腾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地形雕塑师
2、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四大圈层, 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分析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分析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分析高中地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比较的多,学生最好将知识点分类来学习,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简要阐述(一)水循环概念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二)水循环分类(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见图)。

二、水循环的列表分析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和作用意义(见下表)三、水循环的难点分析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是学习中的理解难点,主要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例如,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见下图)和材料,回答:2000年重0月,国务院召开南水北调工程座谈会。

朱总理在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汇报和专家意见后,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地理中的各种效应

地理中的各种效应

地理中的各种效应地理中的各种效应是指由地球自身的特性所引起的各种现象。

这些效应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公转、气候、地形、水文等多个方面。

下面就介绍几种地理效应。

1. 科里奥利力效应科里奥利力效应是指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效应。

在地球的自转中,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该力会使物体偏离它在静止空气中的轨迹。

这个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飞机、导弹等的飞行轨迹,都需要考虑科里奥利力的影响。

2. 热带风暴效应热带风暴是一种强大的气旋天气系统,经常在热带海洋区域形成,并向着低纬地区移动。

热带风暴效应是指热带风暴在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强风、暴雨、洪水、海啸等,对当地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 海浪效应海浪是海洋表面的波浪,通常由风、重力、海水密度等因素所引起。

海浪效应是指海浪对海岸线和海上设施所产生的影响。

海浪可以侵蚀海岸线,对港口、码头、船只等造成破坏。

因此,海浪效应对于海洋工程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4. 水循环效应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运动,包括蒸发、降水、径流、地下水等过程。

水循环效应是指水循环对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例如,水循环的异常变化可能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生态平衡。

5. 冰川效应冰川是由积雪形成的巨大冰体,通常在高山和极地地区出现。

冰川效应是指冰川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冰川可以改变河流的流向和流量,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同时,冰川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低洼地区的居民造成危害。

地理中的各种效应在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人教版)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水循环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人教版)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1讲水循环

目录索引
强基础必备知识
基础落实
一、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态变化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环节最多
蒸发、 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 送有重要意义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
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命题解读 以黄土高原修筑梯田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命题,贴近生产实际,教 会学生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环境,有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养成
调用知识 修筑梯田增加下渗量,从而减少地表径流量
信息:东沟通过修建梯 解读:修建梯田后,使梯田所在区域坡度
信息解读 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 变小 ,水流速度变慢,下渗量
第3题,降低植被覆盖率会导致气候失衡,生态恶化,A错误;为回补中下游地 区的缺水问题应设法增加水源补给,进行生态调水、补水,以缓解缺水问 题,B正确;人工降雨只能解决短时缺水问题,对中长期缺水问题影响很小,C 错误;降低流域两端高差工程量大,且会破坏地表生态环境,D错误。
考向二 水平衡 (2023·广东梅州二模)研究表明,河北白洋淀湿地地表水位的控制因素包括 河流补给、降雨补给、生态补水、蒸散发、渗漏、下游放水等,地下水位 动态变化则与降雨入渗、地表水补给、侧向径流和人工开采等因素有关。 下图为白洋淀地表水和地下水位动态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1)影响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空气湿度。
(2)图中M地年均陆面蒸发量比蒸发皿蒸发量大还是小?为什么? 提示 小。因为该地降水量小于蒸发皿蒸发量,所以陆面蒸发量比蒸发皿蒸 发量小。

【课件】水循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件】水循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
施加了影响?( C ) A.① B.④ 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的意义
促进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的转换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第三章 第一节
水 循环
课堂练习
1.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 成下列问题。
(1)只包含a、b的水循环称为 _海__上__内__循__环___;包含a、c、d、e的水循 环称为___海__陆__间__循__环_,它使陆地水不断 得到___更__新__,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蒸发
降水
海洋面上的水蒸发 形成水汽,进入大 气后在海洋上空凝 结,形成降水,又 降到海面的过程。
海上内循环
蒸发
降水
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凝结

植 物
地 内
蒸循
腾环
降 水
蒸发
凝结
降 水
水汽输送
海 陆 间 循 环
海 蒸发 上 降
内水


认识水循环:主要动力、环节名称、经历的圈层、水态的变化
水循环的概括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water cycle
(3)黄土高原的表面形态有何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长江 中下游平原是如何形成的?这两个问题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造成 了怎样的影响?
(3)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 联系地球的各个圈层,促进
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 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影响蒸发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光照
气温
风速
湿度
水域面积

水文学第2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及水量平衡

水文学第2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及水量平衡

三、水循环国内研究进展 1 水循环要素研究进展 降水研究进展:①在暴雨时空分布统计特征研究方面出现一些有价值 的新成果,如“中国降水与暴雨季节变化”(王家祁等,1997);② 关于致洪暴雨中期预报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一定 成效(章淹等,1996)。 径流研究进展:在流域产流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中,由于水向土壤 中入渗的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唐海行等,1995),推动了超渗产流机 制和模型的研究。在汇流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将 水力学方法和水文学方法相结合的河道汇流研究取得显著进展(谭维 炎等,1996);②数值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应用于流域汇流研究, 并取得一定成果。 蒸发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作物蒸腾和土壤与潜水蒸发的研究取得了 较大进展,提出了一些植物蒸腾计算新公式(谢贤群等,1997)和土 壤蒸发计算新公式(罗毅等,1997)。
若以海洋为研究水量平衡对象,某时段△t内的水量平衡方程可 写成:
2.陆地水量平衡方程式
陆地上水循环可区分为外流区水循环系统及内流区水循环系统,其水量平衡 方程存在两种形式:
(1)外流区任意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为: P外-E外-R地表-R地下=△s外 对于多年平均而言Δs外→0,并以R=R地表 + R地下,则有 P0 = E0 + R0 式中;P外、E外、R地表、R地下、△S外分别为外流区任意时段内降水 量、蒸发量、入海的地表与地下径流量。P0、E0、R0、分别为外流 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及径流量。 (2)内流区基本上呈闭合状态,没有水量入海。水量平衡方程为: P内 = E内
5
四、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水循环作为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大循环和最 活跃的自然现象,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功能 和社会影响作用,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 1 .水循环具有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功

第2章+地球上的水循环1-2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第2章+地球上的水循环1-2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第2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水循环概述 水量平衡 蒸发 水汽扩散与输送 降水 下渗 径流
§2.1 水循环概述
水循环基本过程 水循环的类型与层次
水体的更替周期
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一、水循环基本过程
1、水循环基本过程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 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 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机理 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水循环乃是物质与能量 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 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第五,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着 某些物质一起运动,这些物质不可能象水分那样,构成完整的循 环系统,所以通常意义上的水文循环仅指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
3.水循环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 地壳构造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 深谷、盆地、平原等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 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 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底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形态,而且还影 响到地壳表层内应力的平衡,是触发地震,甚至引起地壳运动的重 要原因。 4.水循环与生态平衡 水是生命之源,又是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组成物质,无论是动 物还是植物,细胞原生质中大部分是水,如人体组织中70%是水。 同时,水循环的强度及其时空变化,还是制约一个地区生态 环境平衡或失调的关键;是影响地区内生物有机体活动旺盛,繁茂, 或凋萎、贫泛的主要因子。 此外,对于同一地区来说,水循环强度的时空变化,又是造 成本区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循环强度过大,可能引 发洪水与涝渍灾害;循环过弱,可能产生水资源不足,形成旱灾。

高中地理教案: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及其环境效应

高中地理教案: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及其环境效应

高中地理教案: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及其环境效应水是生命之源,是维持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然而,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对水资源的滥用和污染已经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地理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水环境保护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水循环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加深其对生态问题的认识,提高其环保意识,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一、水循环概述水循环是指河流、湖泊、海洋、大气、地下水、冰川等各种水体的交互作用,是水在地球上的连续循环过程。

水循环是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

在水循环过程中,水从海洋和大气中蒸发,形成云层,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被风吹向陆地,然后形成雨雪等降水,补给各种水体的水量,进而形成水系流向海洋,再次形成水循环的良性循环。

二、水循环与人类活动关系虽然水循环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水循环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人类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水文循环,导致水文循环发生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城市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城市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是导致水文循环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表面裸露度增加,绿化率降低,土地面积减少,制造业和交通工具的污染物在涉水排放等各种因素下,造成地表径流量急剧增加,使得河流水位和水量变化极大,导致洪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在炎热季节,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人工热源等影响因素也导致了水循环失去平衡。

(二)工业及农业活动的污染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企业废水经过处理后被排放到河流湖泊中,会使水体中出现大量的有机物和化学物质,影响水中的元素平衡,导致水域生态系统被破坏。

此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等被施于土壤上,并随着降雨流入河流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出现大量藻类生长,消耗水中养分,导致水体中其他生物的消失,从而破坏了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中)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中)

8.易错提醒
★ 水循环使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 中,但这并不意味着水可以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 ★ 虽然地球上的水体总量丰富,但 人类能利用的水资源数量极少,而 且水体具有一定的循环周期 ★ 如果水资源遭受污染或用水速度 超过水体更新速度,就会造成水资 源短缺甚至枯竭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A↑ C← D↑
降水
陆上降水和海上降水
6.水循环的初始环节
在水循环中,蒸发是初始环节, 海洋水和陆地上的河流、湖泊、 沼泽及土壤表层的水分,都会因 吸收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 植物蒸腾作用也会向大气输送水 汽,其中海水蒸发是大气中水汽 的主要来源
7.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7.水循环的类型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
名称
促进水体更新
在水循环系统中,水的连续 含义 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
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气态、液态与固态水、大气 理解 水、海洋水与陆地水相互转
化,不断更新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
水循环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维持了全球水 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
3.水循环的概念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 (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4.水循环的成因
内因 常温常压条件下
水的三态变化
外因
太阳辐射 重力作用
5.水循环的关键环节
海上蒸发 陆地蒸发 植物蒸腾
蒸发
输送
三个 环节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3.影响大气降水
旱改水

水的循环与地球变化

水的循环与地球变化

水的循环与地球变化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它通过循环过程在地球上流动,不断改变和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的循环与地球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一、水循环的过程水的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雨、地表径流、地下水渗透等环节。

首先,水从地球表面、植物体表面以及水体中蒸发转化为水蒸气,形成云团。

然后,水蒸气通过凝结成水滴或冰的过程,形成云块,并最终以降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降水的过程。

一部分降水直接流到地表形成河流湖泊,一部分渗入地面形成地下水,再通过地下水系统或者渗透到海洋中汇入大海。

二、水循环与气候变化水的循环过程对地球的气候形成和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水蒸气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能够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一部分热量,起到保温的作用,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

其次,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会影响大气中的湿度,改变空气的稳定性,进而影响云的形成和降水的分布。

调节降水分布对地球各地的气候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水的循环速度加快,降水量增加,同时降水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一方面,地球表面的水蒸发量增加,导致大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多,加强了温室效应,造成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另一方面,气温升高会加快冰川融化和大气中水蒸气的凝结过程,导致降水增多,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的降水量增加较为显著。

这些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影响。

三、水循环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水循环过程对地球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水的循环使得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利用,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通过雨水的洗涤和地表径流,它将地表的污染物冲刷入河流和海洋,起到了净化地表的作用。

同时,地下水的形成和循环使得水能够长时间储存,供应给人类和动物的饮用水。

其次,水的循环对地球的地貌和地质结构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降水引起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渗透会导致河流的侵蚀和沉积,形成河谷、峡谷和冲积平原等地理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的地理效应
水循环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位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作为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大循环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它是水文现象变化的根源,它深刻的影响到全球的地理环境、生态平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 水循环深刻影响了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形成及今后的演变和发展
地球表层圈层结构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合而成的。

水循环,它上达15 km的高空,是大气圈的有机组成部分,担当了大气循环过程的主角;下深地表以下1~3 km深处,参与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过程,成为地壳物质大循环的主要动力因素;同时水是生物有机体的组成部分,生命活动的源泉,全面的参与了生物大循环,成为沟通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纽带。

在这个庞大的圈层结构中,水圈居主导地位,由于水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积极参与了海洋表面、海底和陆地表面的活动,并深入到四大圈层内部,将四大圈层联系起来,组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

所以,水循环深刻影响了地球表层圈层结构的形成及今后的演变和发展。

2 水循环影响了天气的变化,极其深刻地制约了全球气候
水循环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大气环流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又深入大气系统内部,影响着天气的变化,制约了全球气候。

2.1 大气中的天气现象,本身就是水循环的产物。

没有水循环,就没有云、雨、雪、霜、台风暴雨等天气现象。

2.2 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

地面水分蒸发成水汽携带地面热量输送到大气层中,并以潜热的形式存在,水汽凝结成雨滴和雪或凝华成冰晶时放出潜热给大气。

大气依靠水汽凝结或凝华释放潜热获得的能量占大气获得总能量的36 %(吸收太阳辐射占30 %,地面辐射占23 %,显热交换占11 %),居第一位,所以,大气循环的能量,主要是由水循环过程中汽化潜热的转化所提供。

2.3 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到缓解。

2.4 水循环的强弱和路径,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决定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

在这方面,海洋环流系统的气候效应表现得最为强烈。

如西风漂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北欧气候的影响,使55°~70°之间大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大洋西岸高出16~20 ℃,并在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

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世界性的天气异常。

3 水循环重新塑造了地表形态,影响到地壳表层内应力平衡
地壳构造运动奠定了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

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和堆积作用、溶蚀作用,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形态。

由于日积月累的物质迁移、搬运与堆积,逐渐改变地壳表层的应力平衡,如果超出平衡点,就可能触发地震,引起地壳运动,发生沧海桑田的剧变。

4 水循环的强度和时空变化制约着一个地区生态的平衡与失调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有机体的组成成分,对生物的热量调节和新陈代谢有重要意义。

水循环的强度和时空变化,是制约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平衡或失调的关键,是影响地区内生物有机体活动旺盛,繁茂,凋萎,稀疏的主要因子。

水循环强的地区,可以成为茂盛的森林,水循环弱的地区,可能成为干旱草原或沙漠。

处在同一纬度的大陆上,水循环强盛,往往风调雨顺,生态环境比较适合生物生长,水循环弱,相对来说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比较频繁。

对同一地区而言,水循环强度的时空变化,是造成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

水循环强度过大,可能引起洪水与涝渍灾害,水循环强度过弱,可能产生水资源不足,形成旱灾,导致生态失调。

5 水循环赋予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可持续利用性的特点
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现象,水资源就不能再生,无法持续利用。

只有水资源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水循环更新速度及控制污染的条件下,水资源才能不断获得更新,才能持续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