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临界二氧化碳热热泵的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 的应用
日 期 :2012.3.17
目录
一、 引言 二、 二氧化碳工质的综合评价 三、 二氧化碳的跨临界循环 四、 二氧化碳热泵在汽车空调中的应用研究 五、 二氧化碳的应用前景及问题 六、 结束语
一、 引言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问题,
其中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问题直接关系
临界温度:
即使物质由气相变为液相的最高温度 叫临界温度。
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 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力,气态物 质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CO2作为制冷剂的重新出现是 由于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应 用。其循环过程如图 中的1-2‘3’-4‘-1所示。此时压缩机的吸 气压力低于临界压力,蒸发温
度也低于临界温度,循环的吸
热过程仍在亚临界条件下进行,
换热过程主要是依靠潜热来完
成。但是压缩机的排气压力高
于临界压力,在超临界区域,
没有相变,压力和温度是各自
独立的参数,克服了亚临界循
环受环境影响的限制。所以, CO2跨临界制冷循环具有在一 定范围内可连续调节冷量的优 点,受环境影响不大。
由于二氧化碳高的临界压力和低的临界温 度(31.1℃),2点处的温度已经超过二氧化 碳的临界温度,在2到3的过程中,密度不 断增大,温度不断降低。由于高压侧的压 力很高,达11MPa左右,二氧化碳处于超 临界状态,出口温度独立于出口压力,使 它可以有较大的压降,因此制冷剂侧往往 设计成较大的流量密 度和较小的管径,有 利于承受高压。
1到2是压缩机的压缩过程。二氧化碳相比 传统制冷剂的绝热指数较高(K=1.3),使得 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偏高。但由于二氧化碳 低压侧的压力也很高,压缩机的压比相应 的要比采用传统制冷剂的制冷系统要低的 多,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压缩机 的容积效率较高:由于压力大,泄漏损失对 压缩机的效率影响较大,在进出气阀以及 活塞与气缸之间都会产生泄漏。防泄漏是 压缩机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
2.3来自百度文库传输性质
在超临界压力下,二氧化碳具有比热大,导热 系数高,动力粘度小的特点,这对流动和传热都是 十分有利的。在实际制冷(热)系统中,蒸发器不 可避免地存在着压力损失,这个压力损失将使系 统的平均蒸发温度降低,从而降低系统的 COP。
一般规定,制冷工质通过蒸发器的压力损失不 应该超过与蒸发温度变动1℃所对应的压力变化。 而不同的工质饱和温度曲线的斜率是不同的,因此 对于不同工质,蒸发器允许的压降是不同的。二氧 化碳的饱和压力曲线的斜率大于其它常用的制冷 工质,在相同的饱和温度降下,二氧化碳蒸发器所允 许的压降较大。
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
视。在制冷及热泵装置中广泛使用的CFCs
工质是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而且这
些工质为温室气体,已列入逐步被淘汰之列。
制冷空调行业为了适应CFCs制冷工质的淘
汰,纷纷转轨使用HFCs,人们一直认为
HFCs是CFCs制冷工质的长期替代。
.
现在《京都议定书》又将 HFCs 列入了温室气 体清单中,要对它们的排放加以控制。国内外制冷空 调行业均在探索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寻求正确,科学地 解决由于环保要求提出的制冷工质替代问题,力争少 走弯路。
汽车空调系统作为一种移动式空调具有一 般空调系统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汽车是个 移动物体,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或风雪之 中;而薄的金属车身隔热困难,同时车速 高,与外界对流换热高。车内人员密度大 等这些都要求汽车空调装置快速制冷和制 冷能力大的特点。另外汽车结构紧凑,所 以制冷装置也必须是小型化紧凑型的。
微管道换热器也有诸如压降大的缺点,然而, CO2比大部分制冷剂有更小的液体粘性和较大的 液汽密度比,使压降不成为一个难题。因此, CO2与微通道换热器的完美结合可使CO2汽车空 调有一个光辉的前程。
此外,CO2有较高的汽化潜热和小的表面 张力,因此,它的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当大。 如饱和温度0 ℃时分别为R12和R134a 的8 倍多。因而与传统制冷系统相比,CO2制 冷系统的容积流量,压缩机排气量可减小 到相当于其他制冷剂的的八分之一,这样 使得压缩机的尺寸、阀门与管道的流通面 积比一般制冷系统的小得多。
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主张使用自然工质,包括 HCs,CO2,NH3 等。 虽然两种替代路线都各有优缺 点,但从长远考虑,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对自然环境 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用自然工质替代 CFCs 和 HFCs
才是解决环境问题唯一正确的方式。近年以二氧化 碳为制冷工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在汽车空调,热 泵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2.4 压缩机效率
理论上,工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蒸气定压比热容 越大及压缩比越小对提高压缩机效率越有利。二 氧化碳的分子量比常规制冷剂小得多,饱和蒸气比 热容却比较大,且压缩比小。而且,因为二氧化碳的 绝热指数Κ值高,压比小,可减小压缩机余隙容积的 再膨胀损失,使压缩机的容积效率较高。
因此二氧化碳压缩机效率理论上比其它制冷 工质的压缩机效率要高。 此外,二氧化碳工质还具 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与常用的部件材料和相容性 良好,并且能和普通的润滑油溶解等特点。
三、二氧化碳的跨临界循环
早期的CO2制冷循环多为亚临界循环, CO2亚临界制冷循环的流程与普通的蒸汽压缩 式制冷循环完全一样,其循环过程如图1 中的12-3-4-1所示都是在临界点以下进行的。由于临 界温度(31.1℃)较低,当环境温度稍高时,CO2 的制冷能力急剧下降,功耗增大,经济性受到严 重影响,其次从循环上来讲,CO2亚临界制冷 循环的工作压力高(30~ 120个大气压),这也是 早期CO2被CFCs取代的重要原因。
二、二氧化碳工质的综合评价
2.1 安全和环境性能 二氧化碳(R744)的破坏臭氧层潜能
值ODP=0,温室效应潜能值GWP=1,分解产 物对环境无危害。由于二氧化碳跨临界制 冷循环系统的运行压力很高,有人担心在特 殊情况下,万一系统发生破裂时会引起安全 问题。
实际上,由于二氧化碳的单位容积制冷 量比一般制冷工质大得多,因此对于相同制 冷量的系统,系统的容积相对较小,压力 P 与 制冷容器和管路中容积 V 的乘积与传统工 质差不多是相等的,而这个乘积决定了发生 破裂时的爆破能,所以二氧化碳的爆破危害 性在技术上是不难攻破的。
R600,R290,R744如果按照市场的反响来说 的话,R744是最不理想。这其中是有原因的,制冷 快报相关专家分析,这三种制冷剂都属于自然工质的 制冷剂,R600在冰箱上有成功应用的经验,R290也 已经在空调设备上开始应用,R744却只能是在极少 数的一些特殊的设备上应用。如果不是成本的原因, 相信许多的生产厂商会将目光投向R744,但是R744 的广泛应用需要付出的代价相当的大,使用R744作 冷媒的设备压缩机、管道都需要承受比目前大4-5倍 的压力。面对国内市场巨大的制冷设备产能,这几乎 是不可想象的。R290虽然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成为 企业不敢前行的最大障碍,但比及二氧化碳更为艰巨 的工程,企业更愿意尝试R290,毕竟R290可以在现 有设备的基础上直接充注。
可以降低由于制冷剂泄漏所产生的温室效应, 同时CO2制冷剂也不需回收,这也降低了设备 的维护和保养费用。
五 二氧化碳的应用前景及问题
CO2作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不 但性能稳定、极易获取,还无毒环保不可 燃,这都是其作为制冷剂广泛使用的优点, 但其高临界压力和低临界温度的自然特性 也使其不能在既要求环保,又要求节能的 今天重新演绎过往的辉煌。
以二氧化碳作制冷剂的系统理论循环
此系统主要部件有压 缩机,气体冷却器, 内部换热器,节流阀, 蒸发器以及储液器。
右边是二氧化碳系统 循环原理图和二氧化 碳循环的T一S图
CO2的临界温度比较低,只有31.1℃,因 此,只有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才能在制冷 循环里冷凝成液体,而在环境温度较高时, 它变成气体。这时的热泵制冷循环称为跨 临界循环。
尽管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工作压力很 高,由于它具有良好的热物理特性,使压缩 机、换热器和管道的芯体体积缩小。这样爆 炸能(explosion energy)(压力与体积的乘积) 与其他制冷剂的相当。CO2绝热指数(K)值高。 虽然CO2的低压工作压力p很高,但压缩机的 压比却比其它制冷剂系统的低得多,如 R134a系统压比为5.7而CO2为2.6。所以压缩 机的容积效率可以得到提高。此外,放热过 程中工质与热源之间的温差较小,使温差的
2.2 热物理性质和传输性能
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很低,只有31.1℃,因此二氧 化碳循环必然在接近或超过临界点的区域运行。此 时二氧化碳的饱和液体比热很大,从而其节流损失也 很大,因此造成其基本理论循环环COP比较低。
在热力学性能上,作为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工质, 二氧化碳具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应该注意的是, 根 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论性能系数只与所实现的热力 过程有关,而与工作介质的热力性质无关,只要两 个 热源的温度确定以后,理想循环的 COP 就确定了,因 此 COP 并不是工质的内在属性。
不可逆传热引起的损失减小。
四、二氧化碳热泵在汽车空调中应用研究
在汽车空调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性和优良 的热物理特性的天然工质CO2与其他制冷 剂相比有独特优势。近年来,美国、欧洲 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们不断 尝试将CO2应用于各种可能的制冷、空调 和热泵系统。无毒、不可燃的二氧化碳制 冷剂将是下一代汽车空调的首选。
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研发费:国外回转式压 缩机起步较早,对于较适合的结构进行较早的研 究,加之专利意识很强,目前较优秀的结构,例 如中间背压滑片润滑等均申请了专利保护;中国 企业起步较晚,面临国外专利壁垒,如何发掘我 们特有技术显得比较重要。
新型材料及工艺的开发:CO2 冷媒之前在回转压 缩机上应用较少,由于运转压力较高,对材料要 求较高,需特殊对应。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方面 是 CO2 压缩机用冷冻机油的研发,包括回转式 CO2 压缩机用油在内的冷冻机油基本由太阳、 新日石等日本企业配套开发,国内对于冷冻机油 的研发还没有,由于行业垄断问题,冷冻机油价 格较高,特别是新开发的 CO2 油品,因此需要
汽车空调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路况、汽车、振
动和密封等原因,极易造成制冷剂泄露,且回
收困难。据统计,在冷藏运输车中,每年泄露 率高达20%。汽车制冷剂的排放量占制冷剂总 排放量的50 %以上。而CO2是自然界天然存在 的物质,它的臭氧层破坏潜能(ODP)为零。
CO2对地球有温室效应,但是作为制冷剂, CO2一般是从工业废气中提取,属于把排向大 气的C02进行废物利用,没有增加大气中CO2 的含量,所以GWP =0。因此使用CO2制冷剂
例如,在设备中水力直径0.8mm微尺度通道壁厚 0.3mm可以承受高达140bar的运行压力。另外微 通道在单位体积空间中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这 可以通过水力直径的定义 Dn=4Ac/C来理解,这 里Ac是横截面积,C是周长,横截面积一定,Dn 越小,C将越大。C增大意味着有更大的换热面积, 因此也就改善了转热特性。所以微通道换热器的 开发使用可以更大限度地减小换热器的尺寸,从 而减轻制冷装置的重量,也节省了空间。
从换热器角度来讲,把具有优良的热物理性质和 环境友好性的CO2与微通道换热器的有机结合, 可以很好的解决汽车空调的问题。由于换热器的 重量和体积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几乎占了一半。 使用微通道的换热器可以使CO2制冷装置更紧凑。 CO2临界温度非常低(31.1℃),CO2系统的运行 压力一般又非常高(20bar~130bar),为了安全起 见,换热器的管道壁必须厚一些。厚管壁又可能 使换热器的性能下降,但是,这个缺点可以通过 使用微通道来解决。近年来,微通道已经在制冷 空调行业中广泛应用,微通道用薄的管壁可以承 受更高的运行压力,在微通道表面受力F一定时, 压力P与通道内径d成反比。
国内 CO2 技术、产品发展趋势及方向
行业及国家标准:新产品及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需要较未完善的行业、 国家标准, 中国虽制定了 相关, 但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补充、修订 。
CO2 产品的推广:作为新事物必然需要较大的内 在、外在的推动力才会很好的普及、应用,对于 CO2 产品,特别是家用热泵热水器产品初期价格 较高, 对其推广受限, 需要相关政策加以扶植。 且,CO2 产品属高压容器,维修存在一定问题 。
日 期 :2012.3.17
目录
一、 引言 二、 二氧化碳工质的综合评价 三、 二氧化碳的跨临界循环 四、 二氧化碳热泵在汽车空调中的应用研究 五、 二氧化碳的应用前景及问题 六、 结束语
一、 引言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问题,
其中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问题直接关系
临界温度:
即使物质由气相变为液相的最高温度 叫临界温度。
每种物质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 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力,气态物 质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就是临界温度。
CO2作为制冷剂的重新出现是 由于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应 用。其循环过程如图 中的1-2‘3’-4‘-1所示。此时压缩机的吸 气压力低于临界压力,蒸发温
度也低于临界温度,循环的吸
热过程仍在亚临界条件下进行,
换热过程主要是依靠潜热来完
成。但是压缩机的排气压力高
于临界压力,在超临界区域,
没有相变,压力和温度是各自
独立的参数,克服了亚临界循
环受环境影响的限制。所以, CO2跨临界制冷循环具有在一 定范围内可连续调节冷量的优 点,受环境影响不大。
由于二氧化碳高的临界压力和低的临界温 度(31.1℃),2点处的温度已经超过二氧化 碳的临界温度,在2到3的过程中,密度不 断增大,温度不断降低。由于高压侧的压 力很高,达11MPa左右,二氧化碳处于超 临界状态,出口温度独立于出口压力,使 它可以有较大的压降,因此制冷剂侧往往 设计成较大的流量密 度和较小的管径,有 利于承受高压。
1到2是压缩机的压缩过程。二氧化碳相比 传统制冷剂的绝热指数较高(K=1.3),使得 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偏高。但由于二氧化碳 低压侧的压力也很高,压缩机的压比相应 的要比采用传统制冷剂的制冷系统要低的 多,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压缩机 的容积效率较高:由于压力大,泄漏损失对 压缩机的效率影响较大,在进出气阀以及 活塞与气缸之间都会产生泄漏。防泄漏是 压缩机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
2.3来自百度文库传输性质
在超临界压力下,二氧化碳具有比热大,导热 系数高,动力粘度小的特点,这对流动和传热都是 十分有利的。在实际制冷(热)系统中,蒸发器不 可避免地存在着压力损失,这个压力损失将使系 统的平均蒸发温度降低,从而降低系统的 COP。
一般规定,制冷工质通过蒸发器的压力损失不 应该超过与蒸发温度变动1℃所对应的压力变化。 而不同的工质饱和温度曲线的斜率是不同的,因此 对于不同工质,蒸发器允许的压降是不同的。二氧 化碳的饱和压力曲线的斜率大于其它常用的制冷 工质,在相同的饱和温度降下,二氧化碳蒸发器所允 许的压降较大。
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
视。在制冷及热泵装置中广泛使用的CFCs
工质是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而且这
些工质为温室气体,已列入逐步被淘汰之列。
制冷空调行业为了适应CFCs制冷工质的淘
汰,纷纷转轨使用HFCs,人们一直认为
HFCs是CFCs制冷工质的长期替代。
.
现在《京都议定书》又将 HFCs 列入了温室气 体清单中,要对它们的排放加以控制。国内外制冷空 调行业均在探索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寻求正确,科学地 解决由于环保要求提出的制冷工质替代问题,力争少 走弯路。
汽车空调系统作为一种移动式空调具有一 般空调系统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汽车是个 移动物体,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或风雪之 中;而薄的金属车身隔热困难,同时车速 高,与外界对流换热高。车内人员密度大 等这些都要求汽车空调装置快速制冷和制 冷能力大的特点。另外汽车结构紧凑,所 以制冷装置也必须是小型化紧凑型的。
微管道换热器也有诸如压降大的缺点,然而, CO2比大部分制冷剂有更小的液体粘性和较大的 液汽密度比,使压降不成为一个难题。因此, CO2与微通道换热器的完美结合可使CO2汽车空 调有一个光辉的前程。
此外,CO2有较高的汽化潜热和小的表面 张力,因此,它的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当大。 如饱和温度0 ℃时分别为R12和R134a 的8 倍多。因而与传统制冷系统相比,CO2制 冷系统的容积流量,压缩机排气量可减小 到相当于其他制冷剂的的八分之一,这样 使得压缩机的尺寸、阀门与管道的流通面 积比一般制冷系统的小得多。
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主张使用自然工质,包括 HCs,CO2,NH3 等。 虽然两种替代路线都各有优缺 点,但从长远考虑,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对自然环境 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用自然工质替代 CFCs 和 HFCs
才是解决环境问题唯一正确的方式。近年以二氧化 碳为制冷工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在汽车空调,热 泵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2.4 压缩机效率
理论上,工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蒸气定压比热容 越大及压缩比越小对提高压缩机效率越有利。二 氧化碳的分子量比常规制冷剂小得多,饱和蒸气比 热容却比较大,且压缩比小。而且,因为二氧化碳的 绝热指数Κ值高,压比小,可减小压缩机余隙容积的 再膨胀损失,使压缩机的容积效率较高。
因此二氧化碳压缩机效率理论上比其它制冷 工质的压缩机效率要高。 此外,二氧化碳工质还具 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与常用的部件材料和相容性 良好,并且能和普通的润滑油溶解等特点。
三、二氧化碳的跨临界循环
早期的CO2制冷循环多为亚临界循环, CO2亚临界制冷循环的流程与普通的蒸汽压缩 式制冷循环完全一样,其循环过程如图1 中的12-3-4-1所示都是在临界点以下进行的。由于临 界温度(31.1℃)较低,当环境温度稍高时,CO2 的制冷能力急剧下降,功耗增大,经济性受到严 重影响,其次从循环上来讲,CO2亚临界制冷 循环的工作压力高(30~ 120个大气压),这也是 早期CO2被CFCs取代的重要原因。
二、二氧化碳工质的综合评价
2.1 安全和环境性能 二氧化碳(R744)的破坏臭氧层潜能
值ODP=0,温室效应潜能值GWP=1,分解产 物对环境无危害。由于二氧化碳跨临界制 冷循环系统的运行压力很高,有人担心在特 殊情况下,万一系统发生破裂时会引起安全 问题。
实际上,由于二氧化碳的单位容积制冷 量比一般制冷工质大得多,因此对于相同制 冷量的系统,系统的容积相对较小,压力 P 与 制冷容器和管路中容积 V 的乘积与传统工 质差不多是相等的,而这个乘积决定了发生 破裂时的爆破能,所以二氧化碳的爆破危害 性在技术上是不难攻破的。
R600,R290,R744如果按照市场的反响来说 的话,R744是最不理想。这其中是有原因的,制冷 快报相关专家分析,这三种制冷剂都属于自然工质的 制冷剂,R600在冰箱上有成功应用的经验,R290也 已经在空调设备上开始应用,R744却只能是在极少 数的一些特殊的设备上应用。如果不是成本的原因, 相信许多的生产厂商会将目光投向R744,但是R744 的广泛应用需要付出的代价相当的大,使用R744作 冷媒的设备压缩机、管道都需要承受比目前大4-5倍 的压力。面对国内市场巨大的制冷设备产能,这几乎 是不可想象的。R290虽然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成为 企业不敢前行的最大障碍,但比及二氧化碳更为艰巨 的工程,企业更愿意尝试R290,毕竟R290可以在现 有设备的基础上直接充注。
可以降低由于制冷剂泄漏所产生的温室效应, 同时CO2制冷剂也不需回收,这也降低了设备 的维护和保养费用。
五 二氧化碳的应用前景及问题
CO2作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不 但性能稳定、极易获取,还无毒环保不可 燃,这都是其作为制冷剂广泛使用的优点, 但其高临界压力和低临界温度的自然特性 也使其不能在既要求环保,又要求节能的 今天重新演绎过往的辉煌。
以二氧化碳作制冷剂的系统理论循环
此系统主要部件有压 缩机,气体冷却器, 内部换热器,节流阀, 蒸发器以及储液器。
右边是二氧化碳系统 循环原理图和二氧化 碳循环的T一S图
CO2的临界温度比较低,只有31.1℃,因 此,只有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才能在制冷 循环里冷凝成液体,而在环境温度较高时, 它变成气体。这时的热泵制冷循环称为跨 临界循环。
尽管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工作压力很 高,由于它具有良好的热物理特性,使压缩 机、换热器和管道的芯体体积缩小。这样爆 炸能(explosion energy)(压力与体积的乘积) 与其他制冷剂的相当。CO2绝热指数(K)值高。 虽然CO2的低压工作压力p很高,但压缩机的 压比却比其它制冷剂系统的低得多,如 R134a系统压比为5.7而CO2为2.6。所以压缩 机的容积效率可以得到提高。此外,放热过 程中工质与热源之间的温差较小,使温差的
2.2 热物理性质和传输性能
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很低,只有31.1℃,因此二氧 化碳循环必然在接近或超过临界点的区域运行。此 时二氧化碳的饱和液体比热很大,从而其节流损失也 很大,因此造成其基本理论循环环COP比较低。
在热力学性能上,作为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工质, 二氧化碳具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应该注意的是, 根 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理论性能系数只与所实现的热力 过程有关,而与工作介质的热力性质无关,只要两 个 热源的温度确定以后,理想循环的 COP 就确定了,因 此 COP 并不是工质的内在属性。
不可逆传热引起的损失减小。
四、二氧化碳热泵在汽车空调中应用研究
在汽车空调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性和优良 的热物理特性的天然工质CO2与其他制冷 剂相比有独特优势。近年来,美国、欧洲 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们不断 尝试将CO2应用于各种可能的制冷、空调 和热泵系统。无毒、不可燃的二氧化碳制 冷剂将是下一代汽车空调的首选。
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研发费:国外回转式压 缩机起步较早,对于较适合的结构进行较早的研 究,加之专利意识很强,目前较优秀的结构,例 如中间背压滑片润滑等均申请了专利保护;中国 企业起步较晚,面临国外专利壁垒,如何发掘我 们特有技术显得比较重要。
新型材料及工艺的开发:CO2 冷媒之前在回转压 缩机上应用较少,由于运转压力较高,对材料要 求较高,需特殊对应。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方面 是 CO2 压缩机用冷冻机油的研发,包括回转式 CO2 压缩机用油在内的冷冻机油基本由太阳、 新日石等日本企业配套开发,国内对于冷冻机油 的研发还没有,由于行业垄断问题,冷冻机油价 格较高,特别是新开发的 CO2 油品,因此需要
汽车空调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路况、汽车、振
动和密封等原因,极易造成制冷剂泄露,且回
收困难。据统计,在冷藏运输车中,每年泄露 率高达20%。汽车制冷剂的排放量占制冷剂总 排放量的50 %以上。而CO2是自然界天然存在 的物质,它的臭氧层破坏潜能(ODP)为零。
CO2对地球有温室效应,但是作为制冷剂, CO2一般是从工业废气中提取,属于把排向大 气的C02进行废物利用,没有增加大气中CO2 的含量,所以GWP =0。因此使用CO2制冷剂
例如,在设备中水力直径0.8mm微尺度通道壁厚 0.3mm可以承受高达140bar的运行压力。另外微 通道在单位体积空间中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这 可以通过水力直径的定义 Dn=4Ac/C来理解,这 里Ac是横截面积,C是周长,横截面积一定,Dn 越小,C将越大。C增大意味着有更大的换热面积, 因此也就改善了转热特性。所以微通道换热器的 开发使用可以更大限度地减小换热器的尺寸,从 而减轻制冷装置的重量,也节省了空间。
从换热器角度来讲,把具有优良的热物理性质和 环境友好性的CO2与微通道换热器的有机结合, 可以很好的解决汽车空调的问题。由于换热器的 重量和体积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几乎占了一半。 使用微通道的换热器可以使CO2制冷装置更紧凑。 CO2临界温度非常低(31.1℃),CO2系统的运行 压力一般又非常高(20bar~130bar),为了安全起 见,换热器的管道壁必须厚一些。厚管壁又可能 使换热器的性能下降,但是,这个缺点可以通过 使用微通道来解决。近年来,微通道已经在制冷 空调行业中广泛应用,微通道用薄的管壁可以承 受更高的运行压力,在微通道表面受力F一定时, 压力P与通道内径d成反比。
国内 CO2 技术、产品发展趋势及方向
行业及国家标准:新产品及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需要较未完善的行业、 国家标准, 中国虽制定了 相关, 但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补充、修订 。
CO2 产品的推广:作为新事物必然需要较大的内 在、外在的推动力才会很好的普及、应用,对于 CO2 产品,特别是家用热泵热水器产品初期价格 较高, 对其推广受限, 需要相关政策加以扶植。 且,CO2 产品属高压容器,维修存在一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