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c020ca7cc22bcd127ff0c15.png)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绝望和苍凉在张爱玲的作品里,绝望与苍凉充斥其中,很少有大团圆的结局。
这是张爱玲的创作风格,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她以老辣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以独有的绝望和苍凉的人生意识揭示了她们的生存困境,表现了她们面对这种困境时的异化以及抗争。
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探索,张爱玲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挖掘女性不能脱离困境的原因,揭示女性在经济、精神上的难以自立,展现女性个性解放的艰难。
女儿,阴影下的生存与毁灭张爱玲自小生活在一个充满遗少气氛和现代文明相交杂的环境中。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旧式文人加大家族浪荡子式的人物,而母亲和姑姑则是接受了西方文明洗礼的新代人物。
面对这样一种新旧文明“犯冲”的状况,她深深体味到自我在家庭中,她所属的那个没落阶层在社会中,人类在荒凉的时空背景中等诸种失落:这种失落感构成作者的情绪基调,笼罩在作品中,使人物的内心体验都呈现出宿命的虚无感,形成了她作品主题的总特色:悲观、虚无。
我们知道,作家童年的性经验缺失对于作家以后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爱玲自小在豪门巨族中过着孤独而凄凉的生活。
旧式豪门巨族的腐朽生活在她面前上演了一幅幅鸦片烟、姨太太、争遗产、狎妓的丑剧,同时她又经历了父母离异的痛苦,16岁时在“继母”的统治下讨生活。
其间曾被父亲幽禁,“他扬言要用手枪打死我。
”逃离之后,进入母亲的家。
虽然精神上比以前要充实一些,但每每陷入物质困境。
有着彻骨经验的作者,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也是极为深刻的。
作为一个爸爸不疼妈妈不爱的女儿,张爱玲笔下的女儿几乎都是不幸的。
川嫦死去的原因绝望和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底色,也是其笔下女性形象表现出的共同的生存状态。
她们一直笼罩在绝望的挣扎和苍凉的人生况味之中。
自私,是人性的魔障,也是血缘亲情的天敌。
张爱玲尖刻地挑剔着人的生存世相后面隐藏的人性真相,她总是能够发现种种装饰性表象后面隐藏的空虚、自私、盲目。
“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选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045aae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8.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杰出代表,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而受到广泛赞誉。
在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中,女性人物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她们以各种形象和角色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创造力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度思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倾城之恋》和《谈艺录》等作品为例,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是个性鲜明、独立自主的。
她们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追求,并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红玫瑰和白玫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红玫瑰是一个坚强、独立且善良的女子,而白玫瑰则是一个虚荣、自私却又内心脆弱的人。
通过对比,张爱玲展示了女性在面对命运的时候,不同的选择和态度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在《倾城之恋》中,贾平凹是一个勇敢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女性形象,她放弃了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家庭责任,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生活。
她的形象给人以勇气和启示,尤其是对于那些被社会束缚的女性来说。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常常是情感丰富、内心纠结的。
她们有着复杂的感情和思想,同时也经历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
在《小团圆》中,王砚如是一个婚后生活过得并不幸福的女性,她对婚姻和家庭感到迷茫和苦恼。
在《谈艺录》中,主人公王妙可以说是一个内心戏剧化的女性形象,她对情感的诉求和追求不断地驱使着她的行动和思考。
这些女性人物的形象反映了张爱玲对女性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关注,同时也传递了作者对人性的独特见解。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
她们往往身处于社会的边缘,有着痛苦的命运和悲伤的遭遇。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红玫瑰最终被迫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而白玫瑰则在婚后不久因为自杀身亡。
在《小团圆》中,王砚如的婚姻幸福的前景也被作者给予了不小的怀疑。
这些悲剧性的命运和遭遇使得她们成为了具有深度和高度的艺术形象,也凸显了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她们以各种形象和角色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创造力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度思考。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763b0db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b.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独特的女性人物。
这些女性人物既有红颜知己,又有怀旧女郎,同时也有宛如天使的少女和顾盼生辉的职业女性。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不仅可以了解她作品的主题和风格,更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和压迫。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多被描绘成拥有美丽外貌和独立个性的形象。
对于这些女性来说,爱情常常是她们生活的中心。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白玫瑰和红玫瑰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女性角色。
白玫瑰是外表冷漠、自私的女人,她善于利用自己的美貌吸引男人的注意,但内心却空虚寂寞。
而红玫瑰则是热情、真挚的女性,她向往爱情并追求真实的感情体验。
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对比,张爱玲呈现了一个充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矛盾的形象。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通常富有强烈的性别意识和自我意识。
她们渴望独立、自由和平等的生活。
在《金锁记》中,女主角小石一直渴望摆脱传统的束缚,追求自己的幸福。
尽管她最终无法摆脱家庭的压力,但她的坚持和努力得到了读者的认同和敬佩。
张爱玲通过这些女性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同时也呼吁女性要有勇气和智慧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也展现出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关怀。
她既描绘了具有复杂心理和思想的女性形象,也描述了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女人的艰辛和无奈。
在《斜阳》中,女主角萧红是一个身世复杂、聪明而敏感的女性。
她的爱情经历和生活遭遇使她成为一个受伤的灵魂,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张爱玲在这个作品中反思了女性在婚姻和社会地位上的困境,表达了对女性的同情和关怀。
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是多样而独特的,她们既有美丽动人的外表,又有丰富内心的思想和独立的个性。
她们面对着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张爱玲通过这些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压迫,也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她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对女性话语权的争取和探讨。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https://img.taocdn.com/s3/m/34f5b5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6.png)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揭示女性内心世界和社会角色为主题。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形象被塑造得极为丰满和复杂,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习俗的批判。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往往是以独立、自主和坚强的形象出现。
她们有着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意识,不愿受制于传统的束缚。
例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白玫瑰拒绝了传统的婚姻安排,坚持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事业。
她不愿意成为一个被动的配角,而是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张爱玲通过这样的女性形象,呼吁女性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不要被社会的期望束缚住。
然而,张爱玲的作品中也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和被动角色。
她的女性形象常常处于家庭和婚姻的困境中。
她们要面对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压力,同时也要面对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例如,在《金锁记》中,女主角珍妮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选择,她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做出艰难的取舍。
这个形象展示了张爱玲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思考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除了家庭和婚姻问题,张爱玲的作品还反映了女性在职场和社会中的困境。
她的女性形象往往要面对男性主导的职场环境和社会规范。
她们要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同时也要面对性别歧视和职场压力。
例如,在《色戒》中,女主角王佳芝为了获取情报而被迫接近男主角梁思成,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面对自己的道德困境,还要忍受男性的控制和压迫。
这个形象揭示了女性在职场中的边缘化和被动地位,同时也呼吁女性要为自己的权益和尊严而奋斗。
总的来说,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习俗的批判。
她通过描绘独立、自主和坚强的女性形象,呼吁女性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同时,她也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婚姻和职场中的困境和被动地位。
她的作品引起了读者对女性地位和社会习俗的思考,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65fdb42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8.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备受瞩目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特,情感表达深刻,尤以女性形象塑造见长。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人物成为创作重心,展现了作者对女性情感、性格、命运的独到洞察和深刻关注。
本文将从《色,戒》和《金锁记》两部小说着手,探讨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金锁记》中,岑又生的妻子――春香则是另一位鲜明的女性形象。
小说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一段有关爱情、婚姻、背叛的故事。
春香是一个自信、乐观、生动的女孩子,有时也会有点任性和自私。
她把婚姻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她成年生活的必修课。
但是因为她缺少足够的阅历,对于真正的爱情知之甚少。
她和岑又生结婚不出愿望,是她自行的选择,也因此在婚后的生活中,她对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感到越来越不满,开始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真正的爱情和温暖。
进入自由职业者章言的世界,春香看到了自己生活中渴望的光明和希望。
作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春香是一个典型的张爱玲女性,既有着天真无邪的一面,又有自我保护的一面,她的经历也反映了女性在传统家庭中的无奈和无力。
总结来说,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样化,虽然这些女性互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面对爱情和家庭所遇到的困境和挫折,它们都力求着在命运的掌控下,找到自己的出路和人生方向。
她们的情感、品格以及命运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家有意地探究了这些女性背后的思想、苦恼和矛盾。
她的作品中并不缺乏不幸和痛苦的描写,但张爱玲女性的形象中也隐含了女性的坚强与勇敢。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对张爱玲作品中女性形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971e02d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2.png)
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张爱玲的小说经久不衰,常在评论界掀起热潮,她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爱玲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结婚求生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以结婚来求生存的女性。
对于这些女性来说,爱情不能成就婚姻,它只是女人谋生的一种方式罢了,即便爱情与婚姻相背离,她们也会孤注一掷,因为物质、金钱才是她们择爱的首要标准,结婚也只是为了生存下去。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留情》中的敦凤等都是这一类型的女性。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娘家是中产之家,她原本可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过着普通幸福的生活,但对钱财的过度艳羡改变了她的婚恋观。
只要能嫁给有钱人,即便是做妾她也毫无怨言,最终她不惜与娘家闹翻,做了香港富豪梁季腾的第四房姨太太。
在丈夫死后,她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笔财产,这笔数目可观的收入是她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爱情、用自己的一辈子换来的。
但她似乎从来没有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过,因为在她心里,是婚姻让她能够衣食无忧的生活下去,纵然生活是凄凉孤寂的,她也依旧知足。
可以说,是金钱桎梏了她,让她甘愿在婚姻的牢笼里打转。
《留情》中敦凤,她的家族在当时的上海是屈指可数的大商家。
苦命的她在二十三岁时死了丈夫,面对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敦凤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足的小姐,最后也是为了生存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几岁的米先生,即便是当二房她也甘愿。
敦凤的生活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寻找一个能给予她经济安全的男人,于是,从守寡到再嫁,为了生存她甘愿再次跨进婚姻的围城。
(二)狠心恶毒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还有一些不能被众人理解的狠心恶毒的女性,张爱玲对这类女性的刻画,多集中在母亲这一角色身上。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母亲常常被描写为好意而无能的角色,她们善良、慈祥、温柔,为了儿女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
而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却颠覆了我们对母亲的一贯理解,她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作了反常的描写,她笔下的母亲深受环境的制约,她们或无情、或自私、抑或是冷酷,在她们身上,读者很难找到醇厚温馨的母爱,狠心恶毒成了这类女性的代名词,如《倾城之恋》中的白老太太、《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ff2653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1.png)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她以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创作闻名于世。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她对女性角色的描绘和思考。
首先,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展现出复杂而矛盾的个性。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作者通过对两位女主角的描写,展示了她们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红玫瑰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冲动的女人,她追求自由和爱情,不愿受到任何束缚;而白玫瑰则是一个温柔而顺从的女子,她将家庭和婚姻看作最重要的事情。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小说中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和碰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身份和角色的多样性。
其次,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被置于男性的视角下。
在《金锁记》中,女主角茉莉被描绘成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女人,她的存在对男主角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然而,茉莉的内心世界却很少被揭示,读者只能通过男主角的眼睛来观察她。
这种置于男性视角下的描写方式,使得女性形象显得神秘而不可捉摸,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男女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平等。
此外,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被赋予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在《色戒》中,女主角王佳芝是一个普通的女学生,但她却因为与日本间谍有染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来源。
尽管她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她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成功地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并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对抗和解脱。
这种将女性形象赋予社会地位和权力的描写方式,展示了张爱玲对女性意识觉醒和自我解放的思考。
最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常常被描绘成具有独立思考和情感世界的个体。
在《小团圆》中,女主角柳如是一个聪明而独立的女人,她对婚姻和家庭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尽管她最终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她的坚持和努力展示了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将女性形象描绘成具有独立思考和情感世界的方式,反映了张爱玲对女性自我认知和自由选择的关注。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fce80b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9.png)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她的作品以
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
在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
常常展现出独立、坚强、复杂和多面性的特点,体现了她对女性意识
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理解。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
她们
不甘于被束缚于传统的婚姻观念和社会角色,而是追求自我实现和情
感自由。
比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人公白玫瑰和红玫瑰分
别代表了传统与现代、妥协与坚持的两种不同女性形象。
白玫瑰在面
对婚姻危机时选择了忍让和妥协,而红玫瑰则坚持自我,追求真爱和
自由。
张爱玲通过这两个形象展现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
之间的挣扎和选择,呈现出了女性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形象。
此外,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还常常展现出复杂和多面性的特点。
她们既有柔弱和脆弱的一面,又有坚强和果断的一面。
在《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在执行刺杀任务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坚强和果断的
一面,但在面对感情纠葛时又显露出了柔弱和脆弱的一面。
这种复杂
性使得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也更具有现实意义和
感染力。
总的来说,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意识是多维度的、独立的、复杂的。
她通过小说作品展现了女性在家庭、社会、情感等多个层面上的挣扎
和选择,揭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张爱玲的作
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女性意识和女性角色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对当代女性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综述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ece4d65caaedd3383c4d355.png)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综述现代著名女性作家以机智聪慧见长,以抒发情感著称,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灵的把握令人惊异。
她是中国最早通过文学作品全面揭露传统思想对女性戕害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最早反思女性自身问题的女性之一,她关注女性问题,关心女性生存,倾其心力探讨女性生活,传达女性独立自由的观念。
通过研究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进一步了解她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女性主体意识,以及她竭力传达的女性独立自由的理念。
下面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一个简单综述。
一、追逐金钱而甘愿被禁的女性形象张爱玲执着于世俗的生活状态,关注世俗生活中女性的自我追求,诉说了一个个女性的命运。
她的作品弥漫着冷峻的悲剧色彩,展示了沪、港洋场高等华人的空虚、腐烂、变态的灵魂,虚假的情爱。
她的作品中有很多描写追逐金钱的女性形象,《浅析张爱玲笔下哀伤苍凉的女性形象》《苍凉的手势隐含的亮色——张爱玲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试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婚姻与爱情》《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浅析》《张爱玲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等文章都对张爱玲作品中的这一类女性形象作了阐释。
如《浅析张爱玲笔下哀伤苍凉的女性形象》一文提到《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在钱被花完遭到抛弃时,她没有屈服于家族的压力回到原来的婆家,而是作为一个战士,主动出击,多去原本是为七妹介绍的范柳原。
这本是白流苏的自我追求,然而她的主动出击,她的勇于追求也不过是为了金钱,为了给自己再寻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可以供给她花销的钱”。
表面上看,她是一个独立、自由、有地位、有思想的新女性,而实际上,她女性的自卑和虚荣,使她依然摆脱不了对男人和金钱的依附。
又如《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提到《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她明知道婚姻是陷阱,是带着黄金枷锁的监牢,她还是奋力往里跳,因为她嗜钱如命。
对于金钱的欲望导致她身不由己地从被虐到自虐,进而肆虐亲子”。
正如《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简析》所说的“她为了追求金钱、权利和爱情,最终变成一个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让金钱摧毁了亲情血缘,甚至摧毁了自己的一生”。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d13ca3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b.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她的作品以揭示女性内心矛盾与苦闷为主题,描写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从《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和《金锁记》三部作品中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从《红玫瑰与白玫瑰》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女性情感的深刻描写。
作品中的白玫瑰和红玫瑰即为两位重要女性人物,她们代表了大家庭中的两个不同角色。
白玫瑰是一个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她顾家,重视传统家庭观念,但她内心却一直渴望真正的爱情和自由。
红玫瑰则是一个自由奔放的女性,她不顾礼法和传统,追求自己的欢愉和爱情。
两个形象的对比展现了中国女性在传统家庭观念下的困境和无奈,也展示了她们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从《小团圆》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张爱玲对于女性冷漠婚姻的揭示。
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中有许多是为了名分和利益而结婚的,她们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追求权力和地位以及社会地位的肯定。
小团圆中的余香秋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理想,不惜嫁给自己不喜欢的男人。
她在婚姻中变得冷漠和无情,不再相信爱情和家庭的力量。
这种婚姻观的揭示,道出了很多中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无奈和苦闷。
从《金锁记》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王蓉是一个无依无靠的流亡者,她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在异国他乡生活。
她经历了种种困境和折磨,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爱情和幸福的不竭追求。
通过王蓉的形象,张爱玲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和求索。
她们常常受到压迫和限制,但她们依然坚持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她们或自由奔放,或冷漠无情,或无奈苦闷。
她们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下女性的种种困境和苦闷,也展示了她们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通过对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描写,张爱玲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由和幸福不竭的追求。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5fbeaf7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a.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张爱玲是一位著名的现代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中经常涉及到女性在各种情境下的生存态度与命运选择。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了张爱玲艺术中的女性形象风格和文化意义。
一、寒冷的家庭环境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的小说《边城》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家庭环境下的女性形象,母亲精于经商,却不愿儿女脱离贫穷的生活,而妹妹却由于被偷跑婚姻而走上了寻找自由的道路。
作品中,女性形象展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他们为了生存而选择妥协,为了自由而选择放弃。
二、异地恋情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则是描述了一个异地情缘下的女性形象,她有平凡如萝莉的李秀彬,也有优雅洒脱的江之蕙,抒发出了她们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对于爱情的期盼。
两个女性形象中,一个是被逼嫁的平凡女子,一个则是抛弃世俗束缚的洒脱女性,她们在爱情和生存的选择上,都需要做出困难的决策。
三、东西方文化交融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和《色戒》虽然描写的是不同的女性形象,但是都强调了异于一般的女性追求自由和权利的决心。
《金锁记》中的叶雨笙拥有不一般的智慧和内心坚强,她决心终生寻找真爱。
《色戒》中的王佳芝深知自己的命运已注定,却依然选择以身试法,表达了对传统观念的不屈不挠。
综上所述,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现出了她对不同社会环境和不同生存选择下的女性形态的理解。
这些形象中表现出的自由、独立和坚强,反映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和女性解放的趋势。
张爱玲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自由、权利与人性的追求,也反映出了一种独特的女性生存态度。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5c39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7.png)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秉承着“女性自我意识”的创作理念,她的作品中呈现了众多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从婚姻、爱情、职场等方面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普遍具有独立自主的特点。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金梅以她勇敢坚定的性格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小地方农村走向大城市,成为一名成功的女商人。
她不仅经营自己的事业,还在婚姻中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尽管最终面对丈夫的背叛与家庭的瓦解,她依然选择离婚并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种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张爱玲对女性自我价值的关注和尊重。
其次,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敢于追求爱情的。
在《倾城之恋》中,女主角萧红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使她从孤苦无依的地位到成为文学巨匠。
她在与袁枚的爱情中,坚持选择真爱,虽然付出了很多,但她毫不后悔。
这种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张爱玲对女性特有的感性和崇尚真爱的价值观。
再次,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展现了职场中的挣扎和奋斗。
在《金锁记》中,女主角赵丽华是个出色的文秘,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在职场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然而,她也面临着男性权威主义的压迫和社会的偏见,她要在职场中不断努力,争取权益和地位。
赵丽华的形象表达了张爱玲对女性在职场中所面临的困境和追求平等的呼吁。
此外,张爱玲的作品中还描绘了一些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玛丽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和坚定个性的女人,她拒绝传统婚姻的束缚,选择了独身主义。
她不依附于男人,坚持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理想。
这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张爱玲对女性解放和自由选择的支持。
总之,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她们或独立自主,或追求爱情,或在职场中奋斗,或个性鲜明。
这些形象的塑造,既是对中国传统女性角色的突破,也是对女性自身价值的探索。
张爱玲通过她的笔触,给予了女性更多的选择权和平等地位,为当代女性树立了榜样。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ba5679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d.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独特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内心描写而闻名。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人物通常是她塑造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往往具有出众的美貌和魅力。
她常常以深情的笔触描绘女性的面容和身材,使她们成为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在她的小说《倾城之恋》中,女主角易安娜就是一个具有绝世美貌的女性,她的出现往往引起男性主角和其他男性人物的疯狂迷恋。
这种美丽和魅力为张爱玲的作品增添了一丝浪漫的色彩。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通常是情感丰富且内心复杂的。
她能够深刻地描绘女性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在她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女主角玛利亚和白玫瑰都是有着丰富情感的女性。
她们在与男性关系中遇到困惑和矛盾,为自己和他人的选择而痛苦。
张爱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角色的对话,将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示得淋漓尽致。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常常被描绘成强大而独立的。
她们虽然面临种种困境和挑战,但她们总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在她的小说《每个女人的告别》中,女主角在婚姻和事业之间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最终选择了追求个人梦想。
这种独立和坚定的性格塑造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使他们与传统女性形象有所不同。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常常身处于男性统治的社会环境中,她们经常受到男性的控制和束缚。
但与此她们也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应对这种压力。
在她的小说《半生缘》中,女主角杨绛懂得以自己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在男性统治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立和价值。
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具有出众的美貌和魅力,情感丰富且内心复杂,独立而坚定,并能够在男性统治的社会环境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通过她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张爱玲在塑造中国现代女性形象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88dc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5.png)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独具个性的女性形象而闻名。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在爱情、婚姻、家庭和社会中的矛盾、挣扎和追求。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常常呈现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矛盾的情感。
她们通常是敏感而独立的个体,不甘于被束缚和定义,时而渴望真爱,时而又渴望独立自主。
其中最著名的女性形象之一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珍珠和名媛佳子。
珍珠是一个崇尚爱情和自由的女性,她痛苦地挣扎着在社会和爱情之间寻找自己的定位。
佳子则代表了传统和权威的社会环境,她被迫接受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的婚姻。
这两个形象之间的对比呈现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
除了珍珠和佳子,张爱玲的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女性形象,如《秧歌》中的冬瓜,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性,通过唱秧歌来寻找自己的自由和快乐;《小艾》中的小艾,她在一个寡妇的身份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机智,不断挑战社会的限制和压力;《金锁记》中的小云,她是一个渴望真爱但却被家庭和社会束缚的女性。
这些女性形象在揭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和命运的同时,也展现了她们内心的矛盾和奋斗。
值得一提的是,张爱玲的女性形象通常是富有艺术气息的,她们追求着美和自由,常常涉足文艺界。
在《傍晚》中的曼陀罗和《色,戒》中的王佳芝,她们都是热爱艺术的女性,通过自己的才华和独特的魅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她们的命运与艺术紧密相连,既是艺术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奴隶。
总的来说,张爱玲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描绘了她们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挣扎和追求。
她们常常是敏感而独立的个体,不甘于被束缚和定义,追求真爱和自由,同时也承受着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约束。
张爱玲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限制,以及女性在这种环境下的自我认同和努力。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290fa49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c.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展现出了不同性格、命运和人生选择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与约束。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格。
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徐福贵夫人,她聪明机智,对自己的命运有清醒的认识,不愿为了金钱和地位牺牲自己的真爱;《小艾》中的北平姐妹,她们虽然背负着生活的艰辛和不公,但依然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由。
这些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能力,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以自己的意志去改变命运。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也展示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比如《金锁记》中的邱淑贞,她为了爱情,在生活中忍受了各种痛苦和压迫;《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白玫瑰,她看透了男人的伪善和虚情假意,仍然执着地追求真正的爱情。
这些女性无论是在青春的鲜花绽放时,还是在消逝的时刻,她们都表现出了对爱情的珍视和渴望。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也受到了当时社会压力和束缚的影响。
无论是身处战乱年代,还是家庭和婚姻的困扰,她们身上都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重重压力。
比如《倾城之恋》中的玫瑰,她虽然在爱情中获得了自由和幸福,却因为外界的舆论压力而最终选择放弃;《半生缘》中的司徒寄云,她为了自己的家庭,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这些女性虽然个性坚强,但她们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仍然受到了限制和束缚。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多样而鲜活,既展现了她们独立自主的一面,也揭示了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和压力。
她们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展现了女性的柔情和坚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摧残。
张爱玲通过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呼唤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平等与自由,以及对爱情的珍视和追求。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2340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4.png)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上,张爱玲是格外引人注目的。
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女性进行叛逆的书写,通过对一群徘徊在“死世界”边缘的女性的描写,深刻地揭露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当时女性生存的困境。
她作品中的女性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
纵观张爱玲所有作品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典型形象的塑造。
张爱玲女性形象分析篇11 、丧失母性的母亲形象俗话说母爱大于天,母爱是众人赞赏的。
惟有张爱玲笔下的母爱是一反常态的,她把人世间最美丽的母爱作了叛逆的描写,她们或自私、或冷酷、抑或是无情,都是身受环境的抑制。
在她的笔下曹七巧、顾太太、白流苏的母亲、川嫦的母亲她们的爱冷的让人不寒而栗!其中,曹七巧这个形象是张爱玲笔下刻画的“最彻底的人物”。
曹七巧,是个麻油店主的女儿,原本也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她洋溢着青春气息,是个讨人喜爱的大姑娘。
然而,在“存天理,灭人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宗法制社会中,她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代行父权的兄长把她嫁给了残废的姜家二公子。
门第上的悬殊,使她很不适应姜家人的生活,她的粗俗遭到了姜家上上下下的鄙视,虽然生活的衣食无忧,但是这种幸福并不是她想要的。
她心理的不平衡导致了她人性的扭曲,导致了人性恶的发展。
姜家人在情感上对她的排挤是她人性扭曲的第一个因素。
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应该过正常人的生活,而曹七巧嫁给的是一个骨痨患者,畸形的婚姻不仅使她情感空洞,同时也无法满足她正常的情欲,虽然对小叔子季泽有爱慕之情,但是那是近不得身的。
情欲上的饥渴和压抑感是导致她人性恶发展的第二个直接因素。
无性无爱的婚姻不仅使曹七巧正常的生理欲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也渐渐发生扭曲变形。
这时候她意识到只有钱,只有金钱不会鄙视她,而她也只能靠金钱来拥有立身之本。
金钱的枷锁是导致她人性蜕变的主要因素。
长期心理生理上的压抑使曹七巧感觉“人生在世,还不是那么回事”而后,当她的小叔子把那份家产挥霍地所剩无几的时候,便到她面前倾诉起爱情来了。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5d2dc93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e.png)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描写女性角色为主要特点。
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丰富多样,既有温柔敏感的小女人,也有独立自主的强女人,她们的形象在张爱玲的笔下展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深厚的内心世界。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往往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敏感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张爱玲的作品《色,戒》中,女主角王佳芝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她放弃了对男人的依赖,选择了同样有着独立思想的潘子荣。
王佳芝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可以毫不犹豫地做出牺牲,她的爱情观念深受到女性自由的追求。
张爱玲用流畅的描写,将王佳芝的内心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感受到了她内心的矛盾、纠结和坚定。
张爱玲的女性人物在情感表达上常常采取委婉含蓄的方式。
她们用眼神、微笑和沉默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直接的言语表达。
这种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在张爱玲的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作品中的女主角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但都有着类似的情感表达方式。
她们被动地等待着男性的关注,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一直保持着默默的爱慕之情,这种表达方式使得她们的情感显得更加纯粹和美丽。
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身负重大的家庭和社会压力,她们敏锐地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带来的困扰和束缚。
在《亚飞》这部小说中,女主角淑秀是一个被家庭和社会束缚得窒息的女性,她在婚姻中默默忍受着丈夫和家人的欺负和压迫。
她内心的坚强和勇敢却使她最终选择了离婚,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生活。
张爱玲通过这样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并呼吁女性要有勇气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丰富多样,她们有着独立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她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女性的坚强、温柔、聪明和勇敢。
张爱玲通过她的作品,揭示了女性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压力和困扰,同时也传递着女性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这些形象的创造和塑造使得张爱玲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更加鲜活、立体和深刻。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ee3df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a.png)
浅析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她以描写女性形象而闻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饱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世界。
本文将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浅析,探讨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一、张爱玲作品中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独立自主的特点。
她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并且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例如,小说《小团圆》中的女主角林妹妹,她从小家庭困窘中走出,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了经济独立和自主选择的人生。
二、张爱玲作品中的婚姻观张爱玲的作品对婚姻观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她描写了婚姻中的种种复杂情感和现实问题。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通过对两位女主角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塑造,展示了传统婚姻观与现代婚姻观的冲突与对立。
她以细腻的文字表达了女性在婚姻中所遭遇的挣扎和无奈,从而引发读者对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思考。
三、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心理描写张爱玲擅长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女性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在《金锁记》中,她通过对女主角墨小凡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了女性在家庭矛盾和婚姻困惑中的内心纠结。
这种女性心理描写打破了传统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定型,使读者更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女性复杂且真实的情感世界。
四、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命运张爱玲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深刻的思考,并将其融入到作品的情节中。
她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和苦难。
例如,在短篇小说《围城》中,她通过对女主角的命运的描述,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局限和无奈。
这种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使得张爱玲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中独树一帜。
综上所述,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呈现出独立自主、婚姻观、女性心理和女性命运等多个方面。
她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准确而深入,展示了女性独特而复杂的内在世界。
这一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得张爱玲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231c74751711cc7931b71613.png)
谈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对于现在女性权利日渐上升的社会现实,女性已经成为溶解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营养液了,发掘女性观,女性思想的精华、变化却无疑是一大热点.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是纷繁驳杂的,但是却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很多的相同和相似的,因为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最终走向一段悲剧。
在她的作品中,主要刻画的是旧上海的都市女人,她们都是古老与繁华不太协调的糅合,她们的命运一般以悲剧收场。
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变态型的女性: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这一类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曹七巧就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型的女性。
可以说曹七巧许多举动都是她性欲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折射。
虽说这与她从小生活在麻油店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养有关,其实也更是七巧借助言语对她性苦闷的一种宣泄,她也只能从言语的放荡中来获得快感。
七巧的内心里是渴望有正常人一样的私生活的,可是现实偏偏不让她如愿,因此她的言语就有意无意受了性压抑的支配。
七巧的反常行为似乎不可理喻,其实都是根源她不幸的婚姻及由此导致的变态性格。
恶性膨胀的变态心理,使她根本漠视、无法容忍下一辈正当的个人生活。
这不是曹七巧一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有多少像她一样的女子由于封建的门第家族观念及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被迫走进畸形的婚姻,最终成为社会的变种。
二、可怜的依附型的女性:性别悲剧的角色象征这类女性心甘情愿地被囚禁被封闭在家庭的城堡之中,依附于丈夫或依附于“物质”,以“物质金钱”为第一位作为择爱的目的与标准。
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了一只又一只“绣在屏风上的鸟”。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虽然受过西洋教育,在骨子里面仍是浓厚的封建意识,逃脱不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旧式婚姻模式,把寻找经济靠山作为择爱的目的和标准,资产阶级的金钱观、价值观与封建婚姻观竟然奇特地吻合了。
在金钱和色相的等价交换之中,白流苏牺牲了“淑女”身份和青春投入了范柳原的怀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内审意识○严三九一在本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张爱玲以其叙写转型期中国妇女生存处境心路历程的个性特色立于女作家之林。
她不仅以女性特有的心理和视角,在平淡无奇的常态生活中,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而且还以特有的历史感悟和内审思索,在众多的女性写真中融注了自己深沉的女性意识。
女性,是张爱玲艺术的“精魂”,是理解其作品体系的“金钥匙”。
她的创作园地中主要生息着两类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是旧家庭中的太太和新旧合壁的小姐。
(一)旧家庭中的太太这主要指闭锁在高宅中的旧式太太。
她们是老中国的女儿,时代的潮流触不动,“五四”的劲风吹不醒,她们是被时代抛在后边,也必然要被历史淘汰的一群。
张爱玲出身于“阀阅门弟”,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娶有姨太太,因而她对旧家庭中的太太的生活稔熟于心。
她笔下的太太们鲜活灵动,血肉饱满:贾母式的匡老太太(《创世纪》),顾全大局、克己持家的陈太太(《太太万岁》),忍让退缩,“又像弃妇,又像寡妇”的王太太(《小艾》)……如果我们把这些老中青太太串联起来,就可以获得一个对旧家庭妇女生存处境,意向欲念的完整印象。
张爱玲真实地呈现了她们狭小的生存空间和艰难、苍白的生存处境。
她们没有丝毫的“自我意识”,把一切都维系在男人身上,一辈子为人作嫁衣裳。
《小艾》中的王太太同席王老爷的婚姻形同虚设。
既无姿色,亦且性情寡淡无味,王老爷对她毫无兴趣,一直同姨太太一起过,到外地赴任也把她撇在家里。
王太太在席家这个大家庭里是一种“又像弃妇又像寡妇的不确定的身份。
”然而是即使如此,她还是甘心在这个家当一个没有脾气的烂好人。
与姨太太相处时反倒是她低三下四,甚至对强悍些的老妈子也要陪笑脸。
王太太坚守忍让退缩的做人之道,为的是维持住她在这个家里的正头娘子的身份和地位。
”张爱玲由这个人物回到了她所熟悉的视角,对男人中心的社会中女人处境的张看。
”(《张爱玲传》)处于同一处境的还有《太太万岁》中的陈思珍,她团团转地忙着敷衍周围的每一个人,瞒哄婆婆,好让她不为儿子操心,扯谎哄了父亲借钱助丈夫的事业,贴上私房钱安抚佣人……。
简直长袖善舞,面面俱到,而又决心无私心, 处心积虑,费尽心机,不过是要扮好一个合格的好太太角色,博来家里家外,上上下下的夸奖。
她是一个完全丧失了自我的人,除了与人周旋,她别无自己的世界。
她最后得到的“胜利”,不过是重新获得继续克己,让生命无声无息流逝的权利。
……在这里,作家把这些以“家”为全部生活世界的传统女性的意识展露无遗。
几千年来,女性的生存空间是家,无论这个家对她们来说是天堂还是地狱,都由于稳定的血缘取向而得到了世57社会科学家1996年第6期(总第62期)代女性的认同。
“女正乎内”,传统女性就在家中扮演着琐碎、辛苦、卑微、忍让、克己的主妇角色。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一种伦理体系中,当某种道德戒律从根本上违反了人性时,那么由这种畸型的道德压抑所导致的也只能是人格的畸形。
狭小的生存空间,使得“中国许多妇女的日常生活,简直单纯得象沙漠中的景物”,而“这都会使人变成度量狭小,急于找寻发泄郁闷的对象的。
”(聂绀驽《蛇与塔·怎样做好母亲》)于是,我们看到“家”中的女性,人格畸变,心态失常:她们中有为黄金所熏染异化,报复子女的变态太太(《金锁记》),为拴住丈夫而设计让亲妹妹委身的自私太太(《半生缘》),几乎一天也无法离开情欲游戏的富孀太太(《沉香屑,第一炉香》),……这就是她们的原生本相,张爱玲不加掩饰地裸露了“她们的丑态和不堪的内里”,而这一切恰与她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相连属,互为因果。
“妇人,从人者也。
”在封建社会,妇女的一切都维系在男人这根轴上。
张爱玲写的太太们无一例外地都遵从这千古女训。
她们为取悦丈夫,竟甘心忍受丈夫在外沾花惹草,她们为丈夫的命运担惊受怕……透过这些细节,我们看到的是男性本位对中国女性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人生态度的渗透和支配。
她们视自身为草芥,把男人当至尊,夫荣妻就贵,夫贫妇就贱。
这群老中国的女儿虽曾受到时代之光的照拂,但她们干枯的灵魂已接纳不了新事物、新观念,也们从不思变动,即使偶尔有抱怨牢骚,也只注于表面,内心仍然热恋着她们狭小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尽力保护其生活现状不遭破坏。
恩格斯在谈到被压近者的生活态度时说:“只要他们还对统治阶级感到愤怒。
他们就仍然是人;但如果他们乖乖地让把挽轭套在在脖子上,又想把挽扼下的生活弄得比较过得去一点,而不想摆脱这个挽轭,那他们就真的变成牲口了,而不想摆脱这个挽轭,那他们就真的变成牲口了。
”中国的老式女儿们在千年女训的压抑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变成了“挽轭”下的“牲口”,没有“人”的自觉,丧夫了人的权利。
“不曾要别人怜,也不知道可怜自己。
”恰是她们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
张爱玲将这些旧家庭中的太太置于半殖民地转型期的背景下,来表现她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使我们看到了老中国女儿们心灵中深厚的传统垢积,引发了人们对妇女解放的深沉思索:老中国女儿们的悲剧该结束了,女性的传统意识该有所变动了!(二)新旧合壁的小姐虽然同是身居高宅,然而较之旧式太太张爱玲笔下的小姐们的传统意识毕竟有所触动。
她们已不甘“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的闺院寂寞,悄然撩开帷幕,走出闺阁,进入男女相间排坐的“文明”圈子。
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
她们呼吸着时代大潮激荡出的新鲜空气,拓展着生存空间,改变着生活方式,特别是她们的观念意识也有所变动。
虽然变动还只限于表层,但已显示出她们与时代潮流的发展是同向的。
然而,张爱玲的深刻决不在此。
四十年代,她的女性意识之所以比其他作家深沉,并不在于她刻划了时代新女性,也不在于她写出了旧女性向新女性转化的过程,而恰恰在于她呈现了女性深层意识的陈旧与落后。
尽管她笔下的小姐们在行为举止以及观念表层上坦然接受了现代文明的馈赠,但这些“新”东西一旦与她们的深层传统意识嫁接,就变得异常尴尬。
她们仍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刚刚过去不久的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
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
于是,婚姻成为这一类女性的迫切课题。
《花凋》中的川嫦, 《金锁记》中的姜长安,《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宝络,《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孟烟鹂,《红鸾禧》58中邱玉清,《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微龙等等,她们生活的唯一出路是找到一户门当户对的人家,结一门体面的婚姻。
她们的一切教养皆是为出嫁作准备的,白流苏会“女红”不说,就连其他小姐有机会进学堂,为的还是让”断文识字代替女红手工”,西体中用,最后的目标依然是一桩靠得住的婚姻。
在传统的伦理观念中,婚姻对中国妇女来说,既是她们赖以生存的必然形式,也是她们实现女人价值的唯一机会。
正是这种观念所产生的巨大的内驱力,使小姐们把满腔的渴望、一生的美梦都寄托在男人的身上。
寻找婚姻可以说是一种形式,而寻找男人作为依附,则是这一类女性行为的深层意识。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一个离婚女性,但她“西式”的外壳里,依然裹着一颗最典型的封建式的灵魂。
”她的择爱仅是为了寻找一个可以依附的男人,一个经济的靠山。
这种将人生的命运维系在男人身上的爱情观在当时的女性是具有普遍的意义的。
因此,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为此付出身心代价的女性典型—《沉香屑,第一沉香》中的女学生葛薇龙,出演的是女性为了爱情而将自身毁灭的一个既普遍又触目的老而又老的悲剧。
薇龙原是一个纯洁而有个性的女学生, 为求学而客居在姑妈家中。
不幸爱上一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乔琪乔而不能自拨。
为了得到乔琪乔的爱,不惜将自身卖于“交际”、变成“造钱”的交际花以取悦并不爱她的丈夫。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拖向黑暗中。
更可怕的是,薇龙自己看着自己走上了那条将一生悲欢强系于男人身上的浮萍之路。
每一步都付出了女性身心的代价,女性的眼前,除了她所深爱的男人, 一切都不存在了。
由此,我们看到,男性的爱与不爱,便成为女性人生悲喜的直接导演。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女性索取的很少很少,只需要一点爱情支撑的薇龙,整个的生命却始终处于随时可以干涸的不安中。
在张爱玲笔下,缘于对男性的依附而由男性所导演的女性悲剧比比皆是:《心经》中的少女小寒,正值豆寇年华,却为恋着自己的父亲而一遍一遍扼杀掉健康的爱情; 《红玫瑰与白玖瑰》中的蕊蕾,纯情地爱上自私而虚伪的保健,而毁掉自己的家庭;……这些女性都是自觉自愿地甘于男性的脚下。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笔下的小姐们,实际上连最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改变。
她们没有女性之为“人”的独立意识,而将命运的主宰权拱手交出,她们身上那点可怜的“新”油彩终于难以掩盖深层意识中的依附心态。
二本世纪四十年代,在文坛为作家们所构筑的先锋女性陶醉时,张爱玲却在喧哗与噪动中。
默默地塑着以上两类被人们遗忘了的女性形象,这与女性意识觉醒期的的昂扬奋发相比无疑是愈显苍凉、低落的。
然而,当我们透过这层苍凉的气氛而注目这群女性形象所宣泄的实质时,便会发现,它恰恰转达出女性意识的新的转折—具有了内审意识的觉醒。
张爱玲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是女性意识经过觉醒期的狂热而进入冷静的内审期的必然。
她的作品几乎全可以说是关于女人的作品,女人写女人的女性文学始自“五四”。
可以说,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起,中国女性方开始真正走出实际并不存在的的伊甸园,踏上了追求人类文明真实而艰难的路程。
女性文学打开的第一页,充满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狂热和呐喊。
人们回溯历史,历数女性文学开创元老之时,自然会想到很令文坛光耀的女作家:冰心、庐隐、丁玲等,她们的确在女性文学的建树上,做出了开拓的贡献。
然而当我们重新与历史对话时便会发现,那个阶级的“革命”并没有走出多远。
最初时期的女性文学其实质是“刚硬”其表而“柔弱”59其里。
如那些女学生们的感时恨月,那些把生命投注于爱情中的知识女性,还有为生的困惑和爱的烦恼拳拳心怀的新女性,一洗旧时女性哭哭啼啼的女奴面目而换之以富有生命律动的青春面貌。
但我们仍看到在喧嚣的声浪下不时呈现的与时代潮流相抵捂的暗涌。
不然,何以那个时代的女性文学总是弥漫着一种似愁非愁的雾障,即使是最大胆的被人称为“扔向文坛的一磅炸弹”的丁玲的惊世之作,也仍然挣脱不掉那无尽的内心冲突和无休止的自我挣扎。
丁玲笔下的新女性群像里都贯穿着一种觉醒了的女性意识。
无论是性格软弱羞涩的梦珂、伊萨;或是刚强好胜、热烈奔放莎菲、丽嘉,都是沐浴着“五四”个性解放的春雨成长起来的。
从表面看,她们全然没有一丝旧时女性的卑弱、顺从,她们身上体现着强烈的女性意识的苏醒,甚而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中心意识。
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一个事实,早期丁玲笔下的新女性都呈现着一种一致向外吸取生活信心的趋势,而鲜有从自身寻找改变生活的勇气。
当然,无论是时代还是个人,女性意识的觉醒还只能达到这一步,她们虽然飞出了窒息着她们自由呼吸的囚牢———封建礼教统治的家庭,但也失去了独立地、勇敢地飞翔的自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