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监测
冠心宁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宁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2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老年科,浙江,绍兴,312000摘要:目的:老年肿瘤患者血液常呈高凝状态,易引起深静脉血栓,是老年癌症患者的常见肿瘤并发症之一。
观察冠心宁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针对老年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肿瘤合并DVT患者41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冠心宁片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14d 后,对照组较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D-二聚体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该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心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肿瘤合并DVT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但仍需更多大样本的临床数据加入以验证其实效性。
关键词:冠心宁片;深静脉血栓;老年肿瘤;临床疗效引言在世界范围内,癌症是老年人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1]。
癌症患者的血液常呈高凝状态,且以老年患者更为明显[2],引起的深静脉血栓栓塞(DVT)是高达五分之一的老年癌症患者常见癌症并发症。
然而,老年癌症患者的VTE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方面,癌症患者的DVT复发率较非癌症患者高出2倍多[3];另一方面,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这使得老年癌症合DVT患者的治疗变得复杂化。
如何有效改善老年肿瘤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让众多老年肿瘤合并VTE患者临床获益,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当前老年肿瘤综合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肿瘤合并DVT患者41例,本研究经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凝血功能、TF、AT- III的检测与原发性肝癌治疗病程的关系研究
2.结果
2.1早期 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对比情况见表结果 早期
表1 三组肝癌早期患者凝血及抗凝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组别
n
PT(S)
APTT(S)
TT(S)
FIB(g/L)
TF(Mu/mL)
ATAT-III:A(%)
早期肝癌组术前
150
12.53± 12.53±1.11
34.24± 34.24±5.94
1.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来源BACKMAN 来源 美国库尔特 ACL 血凝仪专用试剂 STAGO 公司原装试剂
1.2 仪器
来源BACKMAN 来源 美国库尔特 ACL ADVANCE血凝仪 芬兰MUL TISKAN MS 352 型酶标仪
1.3 实验方法
1.3.1 FIB:衍算法 1. 病例选择 例均为省肿瘤医院2008年7月—2010年3月住院原发性肝癌 (1) 对象:150例均为省肿瘤医院 ) 对象: 例均为省肿瘤医院 年 月 年 月住院原发性肝癌 病例, 病例,男100例,女50例,年龄 例 例 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 岁。经临床及相关辅 岁 平均年龄50岁 助检查确诊,分为肝癌术前组(150例,男100 例,女50例,年龄 助检查确诊,分为肝癌术前组 例男 女 例 年龄30—60岁,平 岁 年龄30—60岁,平均 岁) 。 均45岁)、肝癌术后组 岁 、肝癌术后组(150 例,男100 例,女50 例, 年龄 男 女 岁 平均45岁 男女各50 年龄18~ 平均37. (2) 正常对照组 ) 正常对照组(NC 组) :100例,男女各 例,年龄 ~55 岁,平均 4 岁, 例 男女各 年龄 平均 为我院门诊体检正常的健康人。 为我院门诊体检正常的健康人。 2. 检测方法:空腹采取静脉血 8ml ,用0. 2ml3. 8 %枸橼酸钠抗凝 检测方法:空腹采取静脉血1. 枸橼酸钠抗凝,3000r/ 用 枸橼酸钠抗凝 min 离心 离心10min ,分离血浆 所有标本先做 、APTT、TT、FIB ,另取部分 分离血浆,所有标本先做 分离血浆 所有标本先做PT、 、 、 另取部分 血浆保存于230 ℃,集中做 及AT2III 活性检测。 集中做TF及 活性检测。 血浆保存于 集中做 3. 统计学处理:使用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x ±s) 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或用方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用方差分析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或用方差分析 P < 0. 01、P < 0. 05有统计 、 有统计 学意义。 学意义。
判断高凝状态标准
判断高凝状态标准
判断是否存在高凝状态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
当PT缩短时,表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2. 凝血酶时间(TT):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
当TT缩短或出现异常时,可能表明存在高凝状态。
3.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的情况。
当APTT缩短时,表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4. 纤维蛋白原(Fbg):Fbg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
当Fbg含量增加时,表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5. 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当D-二聚体含量增加时,表明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综合以上指标,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高凝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的检测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的医务人员来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出现高凝状态,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干预,以避免血栓形成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肿瘤导致的高凝原因
肿瘤导致的高凝状态主要与恶性肿瘤细胞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增多、长期卧床、药物因素、肝硬化等原因有关。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肿瘤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导致肿瘤患者出现高凝状态。
此外,肿瘤导致的机体组织损伤可以直接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高凝状态下,肿瘤细胞被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的聚合物所包裹,消弱了机体的免疫监测能力,使肿瘤细胞增殖并转移。
化疗也可能导致反应性血小板增多,从而使肿瘤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此外,长期卧床、药物因素、肝硬化等原因也可能导致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在积极预防的基础上适度采取抗凝措施方可达到防止血栓形成,延缓肿瘤进展的目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D-二聚体、TEG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风险的临床观察
甘肃医药2020年39卷第1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19,Vol.39,No.1第一作者:万芳,女,主任医师,从事血液科临床工作。
E-mail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缩短生存时间。
2015肿瘤相关VTE 预防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1],恶性肿瘤患者VTE 的发生率为4%~20%,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既往研究报道[2],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因此凝血功能监测对恶性肿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尚无有效检测方法了解血栓形成前期凝血状况。
本研究通过分析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组恶性肿瘤患者VTE 发生的情况,进而评估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VTE 风险的预测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5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163例,根据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TEG )检测情况,发现有131例患者存在结果异常,将此131例患者分成D-二聚体增高组,TEG 高凝组,D-二聚体增高+TEG 高凝组。
其中D-二聚体增高组74例,男性36例,女性38例,年龄26~84岁,平均(54±26)岁。
肿瘤类型:肺癌16例,胃癌16例,结直肠癌8例,乳腺癌10例,淋巴瘤12例,卵巢癌5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纵隔肿瘤2例,子宫颈癌1例,肝癌1例。
TEG 高凝组34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0~75岁,平均(52±20)岁,肿瘤类型:肺癌8例,胃癌7例,结直肠癌4例,乳腺癌3例,淋巴瘤4例,卵巢癌2例,子宫颈癌1例,前列腺癌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肝癌1例,纵隔肿瘤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1例。
D-二聚体增高+TEG 高凝组23例,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45±18)岁,肿瘤类型:肺癌6例,胃癌3例,乳腺癌3例,结直肠癌2例,淋巴瘤2例,卵巢癌2例,子宫颈癌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胰腺癌1例,胆囊癌1例,前列腺癌1例。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评价及治疗预后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评价及治疗预后发表时间:2018-09-30T14:50:25.1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作者:符彦燕[导读] 血液高凝状态时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学改变,通过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对肿瘤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的恶化,恶性肿瘤患者越来越多,通常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均会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极易导致该类患者出现血栓,继而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血液高凝状态时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学改变,通过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对肿瘤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诊断;预后【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116-02 血液高凝状态指的是多种因素导致血液出现止血、凝血、抗凝以及纤溶功能失调的病理过程[1]。
血液高凝状态是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血液学改变,其也是该类患者发生血栓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血栓形成与肿瘤细胞血行转移以及肿瘤内部血管的生成具有密切的关系[2]。
肿瘤患者一旦发生血栓,会对其病情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还会加大治疗难度,继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造成严重的影响。
尽早、有效的诊断并采用相应的治疗对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诊断评价1.1 一般资料评价通常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肿瘤部位、分期以及治疗情况等,这些均有可能导致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有研究发现,女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亚洲人的发生率高于美洲人。
原发肿瘤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占多数。
1.2 相关诊断标准(1)血小板:主要是以血小板计数为主,通常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要高于正常人,发生转移的患者要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且中晚期患者显著高于早期患者。
血液高凝状态诊断标准
血液高凝状态诊断标准血液高凝状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血液高凝状态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
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常常表现出疲乏、头晕、头痛、胸闷、气短等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肢体麻木、言语不清、意识丧失等症状。
这些临床症状往往是血液高凝状态的早期表现,对于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实验室检查。
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3. D-二聚体检测。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升高可能意味着血栓形成的存在。
因此,D-二聚体检测也是诊断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4. 影像学检查。
除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发现患者体内的血栓情况,从而进行准确诊断。
5. 病史调查。
最后,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调查也是诊断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步骤。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家族史、用药史、疾病史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诊断血液高凝状态时,医生需要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做出准确的诊断。
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需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检测、影像学检查和病史调查等多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
只有准确诊断,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高凝状态诊断标准
高凝状态诊断标准
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ility)是指血浆或血液凝固的凝固性受
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血液凝固而发生凝固性疾病。
该状态影响患
者的健康和安全。
高凝状态与众多疾病有关,如缺血性卒中、脑出血、中风、以及一些血栓性前列腺炎等等。
高凝状态诊断标准主要依据患者可能高凝状态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结合血液化验、影像检查、内科检查等进行诊断。
血液化验结果与高凝状态有关,主要有血小板数量增加、凝血因
子水平的升高等一系列的变化。
有时,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病史、家族
史和体征进行判断。
影像检查有助于诊断慢性高凝状态,主要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脑电图(GEG)、心电图(ECG)等
方法对大脑动脉进行检查,排除脑血管畸形及其他疾病。
内科检查也是高凝状态诊断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心脏函数检查、血液检查、血液生物化学检查等。
另外,有时还会使用活检病变组织
来检测高凝性状态。
以上就是高凝状态诊断标准,结合患者可能高凝状态发病原因以
及血液化验,影像检查和内科检查,可以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有高凝症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以确保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治
疗措施。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1. 血栓形成监测:肿瘤患者常伴有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变,其发生血栓的风险增加。
血栓的形成可能导致肿瘤患者出现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血凝五项可以反映血液凝固功能的状态,通过监测PT、APTT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血液的高凝状态,从而提醒医生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血栓的发生。
2. 凝血功能评估:肿瘤患者由于长期接受放化疗、手术等治疗手段,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的缺乏等。
血凝五项可以对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估,PT和APTT的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异常,TT的延长可能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FIB的降低可能提示纤维蛋白原的缺乏,通过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并进行及时处理。
3. 判断肿瘤的侵袭性: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往往伴随着血液凝固功能的改变,特别是D-D的升高。
D-D是纤溶系统中的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加意味着纤溶系统的活性增强,提示肿瘤患者体内纤溶系统的异常激活和纤溶功能的改变。
D-D的检测可以作为判断肿瘤侵袭性的一种指标,对于评估肿瘤的临床分期、预后和预测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4. 观察治疗效果: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手术等治疗后,血液凝固功能常常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通过监测血凝五项的变化,可以及时观察治疗效果。
PT、APTT等指标的缩短、FIB的升高和D-D水平的降低等,可能是治疗取得成功的标志,反之则可能提示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这些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血液高凝状态诊断标准
血液高凝状态诊断标准血液高凝状态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其主要表现为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多或者抗凝血因子减少,导致血液容易凝结成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对于预防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液高凝状态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临床症状。
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常常表现为乏力、头晕、头痛、胸痛、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血液高凝状态的可能性。
二、实验室检查。
1.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
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常常表现为PT、APTT延长,INR增高。
2. D-二聚体检测,D-二聚体是血栓溶解产物,其水平升高可以提示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存在血栓形成。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增高也是血液高凝状态的表现之一。
三、特殊检查。
1.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观察心脏内血栓形成的情况,对于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等患者尤为重要。
2. 血管造影,对于怀疑存在血栓形成的部位,可以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直观地观察血管腔内是否存在血栓。
四、遗传检测。
部分患者患有遗传性血液高凝状态,因此遗传检测对于家族性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遗传性血液高凝状态包括抗凝血酶Ⅲ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等。
综上所述,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遗传检测相结合。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血液高凝状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卧床、手术后、肿瘤患者等,更应加强对血液高凝状态的监测和预防工作,以降低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率。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有所帮助,提高对血液高凝状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灯盏细辛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作用及机制分析
灯盏细辛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作用及机制分析任闽山;黄珊珊;郭文秀【摘要】目的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改善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监测治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分析灯盏细辛注射液的疗效.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应用于临床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起到肯定的改善高凝状态作用.对于不同性别肿瘤患者,疗效无差异;对于不同年龄肿瘤患者、有无远处转移灶肿瘤患者,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有疗效差异.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可应用于临床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恶性肿瘤患者,起到改善高凝状态的目的.%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erigeron injection in improving the hypercoagulable state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Method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rigeron injection was and analyzed through detecting the changes of blood platelet count (PLT) and fibrinogen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Erigeron injection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hypercoagulable state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with increased PLT and fibrinogen.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whil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presented regard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Erigeron Inject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at different ages and distal metastasis.Conclusion Erigeron inje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ypercoagulable state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with increased PLT and fibrinogen clinically.【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3(017)014【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灯盏细辛注射液;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作者】任闽山;黄珊珊;郭文秀【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山东东营,257000;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山东东营,257000;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自1865年,法国学者Trousseau最初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较非肿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概率增加后,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性高凝状态等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DD和FDP检测的临床意义
增高
动、静脉血栓 溶栓治疗(监控) 外科大手术4周内 创伤 临床大出血 恶性肿瘤 败血症/各种感染 妊娠 肝硬化 高龄
血栓风险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DIC □恶性肿瘤、白血病 □外科手术后 □肝脏疾病(爆发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ACS、CHF、AF、PCI、CABG) □卒中 □溶栓治疗 □妊娠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不易被免疫监视系统所识别和 杀灭,有利于肿瘤细胞血路转移。 □ 高凝状态的出现总是早于癌症表现。 □ 实验室检查 D-二聚体↑、FDP↑、 FⅧ↑、FⅦ↑、FIB↑、vWF ↑
SUCCESS
THANK YOU
2019/5/14
妇产科患者的血栓风险
项目 口服避孕药 抗磷脂综合症 围产期 重度子痫前期
□泌尿生殖道创伤和手术时,u-PA入血 引起纤溶。
原发性纤溶亢进的病因(3)
□低血压及休克时,血流淤滞 和组织缺氧。
(1)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 t-PA,可导致纤溶亢进。
(2)血管内皮损伤时, 释放 PAI,抑制纤溶。
继发性纤溶亢进
□ 原因:血栓、高凝状态。 □ 阶段1:凝血活性增强,凝血酶大量生成,促
Wells诊断PE评估
□ DVT临床表现及体征显著 □ 心律>100/min □ 近期有手术/制动 □ 此前曾经发生PE或DVT □ 咳血 □ 癌症
□仅符合1项,进行D-Dimer测定。阴性,排除PE。 □如有≥2项,则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不同类型手术的血栓风险分层
血栓风险
患者范围
低度风险
可活动患者的较小手术 可完全活动患者的中等手术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恶性肿瘤各阶段的临床意义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恶性肿瘤各阶段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討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在疾病不同阶段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CL Elite Pro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75例恶性肿瘤患者早、中、晚三期以及40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DD。
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早期、中期、晚期血浆D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肿瘤早期与中、晚期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中期和晚期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不同的病程期间血浆DD与病情严重情况呈正相关。
标签:血浆D-二聚体;恶性肿瘤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其含量增高反映机体高凝状态和纤溶系统被激活。
D-二聚体现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其中许多恶性肿瘤患者在不同的病程中凝血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为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性疾病。
我们采用ACL Elite Pro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了7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血浆DD的含量及阳性率,意在探讨恶性肿瘤在进行性发展过程中血浆DD检测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恶性肿瘤病例组75例,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均为早期、中期患者),患者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28~77岁,平均53岁,其中食道癌3例,胃癌7例、原发性肝癌17例、肺癌11例、肠癌20例、卵巢癌8例、乳腺癌6例、恶性淋巴瘤3例。
恶性肿瘤经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健康对照组为来我院健康体检者40名,其中男性22名,女性18名,年龄25~71岁,平均51岁,体检肝肾功能均正常,无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疾病,并排除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疾病和使用药物。
1.2 方法:标本采集,空腹采取静脉血1.8ml,加入含109mmol/L枸盐酸纳0.2ml抗凝剂的真空抗凝试管中立即混匀,3000r/min离心15分钟后取血浆备用。
恶性肿瘤患者D-2聚体、FIB、FDP检测的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D-2聚体、FIB、FDP检测的临床意义作者:孙建伟马连学史殿志张立芬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34期孙建伟马连学史殿志张立芬辽宁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检验科,辽宁抚顺 113008[摘要]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2聚体水平,讨论其在疾病的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6月间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300例,将其分为3组:①恶性肿瘤临床未转移组。
②恶性肿瘤转移组。
③治疗缓解组。
采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FDP﹑D-2聚体﹑FIB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恶性肿瘤未转移组血浆FIB ﹑D-2聚体﹑FDP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恶性肿瘤转移组血浆FIB ﹑D-2聚体﹑FDP的含量升高显著,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缓解组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和恶性肿瘤转移组比较FIB﹑D-2聚体﹑FDP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恶性肿瘤未转移组血浆 D-2聚体﹑FDP的阳性率明均明显升高,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恶性肿瘤转移组的阳性率显著的高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缓解组与恶性肿瘤未转移组和恶性肿瘤转移组比较,D-2聚体﹑FDP的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FIB﹑FDP﹑D-2聚体的水平常增高,处于高凝状态,并与病情的进展程度和预后有关。
对于发现早期DIC,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恶性肿瘤;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2聚体[中图分类号] R7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124-02[作者简介] 孙建伟(1973-),女,辽宁抚顺人,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学。
恶性肿瘤出凝血异常机制
恶性肿瘤出凝血异常机制寿玮龄;崔巍【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03)004【总页数】5页(P482-486)【关键词】恶性肿瘤;出凝血异常;机制【作者】寿玮龄;崔巍【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R364.1+51865年Trousseau首次报道了1例疑诊胃癌的患者发生游走性血栓静脉炎,半年后该患者确诊为肿瘤;1878年Billroth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栓中存在肿瘤细胞,推测血栓与肿瘤转移可能存在相关性。
随后的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及动物模型研究证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纤溶机制异常,而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与肿瘤病理分期、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有效的抗凝治疗可以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但临床上恶性肿瘤患者出凝血功能障碍常得不到及时恰当的诊疗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本文综述恶性肿瘤出凝血异常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有效监测肿瘤出凝血异常提供依据。
恶性肿瘤出凝血异常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5%~20%的恶性肿瘤病程中发生血栓性事件,尸检显示约50%恶性肿瘤患者存在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DVT)或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的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2至7倍[2],接受手术、化疗等治疗的患者更易并发血栓[3]。
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复发率高达20.7%,而非恶性肿瘤患者为6.8%[4]。
血栓性疾病也可能是恶性肿瘤的首发症状,4%~12%的患者VTE确诊时伴随恶性肿瘤[5]。
恶性肿瘤凝血纤溶系统异常可表现为无症状的高凝状态、VT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脑梗塞等动脉血栓性事件以及出血。
血栓弹力图在恶性肿瘤高凝状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A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t h r o mb o e l a s t o g r a p hy i n d a i l a  ̄ g n o s " l s 0 t h n V y D p e r c C 0 a 2 u U l I a b D i l l l i t V y O t “m ma l i g n a nt t u U mo r
2 0 1 3年第 1 7 卷第 l 1 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 o u na r l o f C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i n P r a c t i c e ・l 1 9・
血 栓 弹 力 图在 恶 性 肿 瘤 高 凝 状 态 诊 断 中 的应 用 价 值
W ANG Li ,PE I We n z h o n g ,YANG J i a n d o n g ,KONG Bi n,HUANG Xi f e n,
LI U Yi ,GAO Yu n f e i .KONG Ma n
( L u h e T e a c h i n g H o s p i t a l o fC a p i t a l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B  ̄i n g,1 0 1 1 4 9 )
t i o n wi t h r o u t i n e h a e mo s t a t i c a s s a y s a n d u l t r a s o n i c d o p p l e r e x a mi n a t i o n i n d e e p v e i n s o f l o we r l i mb s i n d i a g n o s i s o f h y p e r c 0 a g u l a b i l i t y o f ma l i g n a n t t u mo r . Me t h o d s On e h u n d r e d a n d s i x t y — t wo ma l i g —
门诊,住院部对老年患者高风险状态筛查方案
门诊,住院部对老年患者高风险状态筛查方案
老年患者高风险状态筛查方案
老年患者高风险状态筛查是一种重要的观察和监测疾病发展情况的手段,大大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存和质量。
因此,为了保障老年患者的健康,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和实施老年患者高风险状态筛查方案。
首先,对高危老年患者进行筛查评估,以便了解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风险因素,确定老年患者高风险状态和个人化预防计划。
老年患者应了解可能影响患病情况的内外因素,可以利用全面体检、药物监测、行为调查及结构评估等评估技术来收集信息。
其次,对患者进行量表筛查,以评估老年患者精神健康、行为活动、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的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分级诊断,确定其中某些指标低于正常水平的患者危险状态。
此外,应当建立一种监测制度,定期向老年患者进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患者发病和转归的风险,以期实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最后,引入有效的病例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录入、病人信息更新、护理过程记录、宣教活动、病人建档等,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落实老年患者实施高风险状态筛查方案的所有环节,促使老年患者按时完成高风险状态的筛查,并及时采取行动改善患者的状况。
结论:老年患者高风险状态筛查方案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是应对老年患者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老年患者健康的关键环节。
通过全面实施老年患者高风险状态筛查,可以及时预防和诊断疾病,及时改善患者的诊疗质量,有助于降低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使老年患者更加健康。
乳腺癌联合化疗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析及意义
乳腺癌联合化疗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析及意义发表时间:2019-07-16T11:05:19.5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5期作者:邱晓芳[导读]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涟源市人民医院,湖南涟源 417100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测定10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凝血酶时间(TT)。
并与100例健康人和良性肿瘤患者进行了比较。
结果通过比较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发现化疗后PT和APT与化疗前相比有所改变。
但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116和0.163;化疗后,纤维蛋白原逐渐增加,明显高于化疗前,化疗后P<0.05逐渐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联合化疗对凝血功能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乳腺肿瘤/药物治疗;凝血功能;药物疗法;联合高凝状态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很常见。
恶性肿瘤组织的生长特点和恶性组织的转移都会导致患者体内呈现一种高凝状态,如果能将恶性肿瘤这一机制研究透彻,将会对这种疾病的治疗迈出一大步,大大革新目前的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案。
目前临床上针对乳腺癌的病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化疗1]。
众所周知,通过化疗的方式来治疗,基本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副作用。
比如在化疗期间,化疗药物的作用就是杀死恶性肿瘤的组织,在这过程中,恶性组织周围的健康组织中的血管就会受到那些坏死物质的影响,如果中间含有凝血因子就会破坏正常组织的凝血过程,以不正常的凝血途径激活健康组织的凝血过程,最终会导致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2]。
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在乳腺癌转移,恶化和疗效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病人共计100例进行此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参考文献
1 叶正龙,陈劲松,高 娜,等 . 恶性肿瘤病人凝血指标分析及临床意 义〔J〕. 江西医药,2010; 45( 7) : 705-6.
2 Dintenfass L. Haemorheology of cancer metastasis: An example of malignant melanoma-survival times and abnormality of blood viscosity factors 〔J〕. Clin Hemorrhoid,2007; 25( 2) : 259-63.
·610·
表 2 两组患者 D 二聚体与凝血指标比较( x ± s,n = 60)
组别 D 二聚体
PT( s)
APTT( s)
FIB( g / L)
老年组 2. 03 ± 0. 731) 9. 26 ± 0. 941) 18. 76 ± 1. 641) 5. 32 ± 1. 851)
青年组 1. 26 ± 0. 58 12. 38 ± 1. 17 25. 28 ± 2. 29 3. 76 ± 1. 12
老年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监测
曾 丽 刘永立 刘谢添 王 维 刘俊霞 王春光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肿瘤科,重庆 402160)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老年; 高凝状态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2) 03-0609-0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03. 083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呈
逐年上升趋势,已严重威胁其健康与生命,引起了国内外的广 泛关注。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肿瘤患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原因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年 2 月第 32 卷
在于某些肿瘤细胞可以诱发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的聚集以及肿 瘤细胞释放的促凝因子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强,使肿瘤患者处于 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2〕。治疗上必须适度采取抗凝措施,以 达到防止血栓形成、延缓肿瘤进展的目的〔3〕。
3 蔡 欣,程 艳,王阿曼,等 .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 61 例临床分 析〔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 16 ( 4) : 349-51. 〔2011-04-12 收稿 2011-09-12 修回〕
( 编辑 徐 杰)
干扰素在老年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刘大海 杜建时 韩冬梅 马 鹰 刘 卓 (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血管外科,吉林 长春 130033)
与青年组比较: 1) P < 0. 05
表 3 两组患者血小板与血流变指标比较( x ± s,n = 60)
组别
血小板 ( × 109 / L)
全血黏度
老年组 335. 21 ± 36. 751) 5. 46 ± 0. 672)
血浆黏度
血沉 ( mm / h)
1. 96 ± 0. 541) 27. 09 ± 6. 512)
第一作者: 曾 丽( 1965-) ,女,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肿 瘤化疗、放疗研究。
血小板 及 血 液 流 变 学 ( 全 血 黏 度、血 浆 黏 度、血 沉 ) 、血 栓 发生率。
组别 n
老年组 60 青年组 60
表 1 120 例患者一般资料( n)
性别 男女
32 28 30 30
年龄 呼吸系 消化系
( 岁) 统肿瘤 统肿瘤
67. 06 ± 3. 71 20
21
67. 28 ± 3. 85 18
22
妇科 肿瘤 13 14
其他 肿瘤
6 6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 0 软件。计量资料以 x ± s 表 示,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应用 χ2 检验。
2结果 2. 1 两组患者 D 二聚体与凝血指标比较 老年组患者 D 二 聚体与 FIB 均明显高于青年组,而 PT、APTT 较青年组缩短,两 组各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见表 2。 2. 2 两组患者血小板与血流变指标比较 老年组患者血小 板、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沉均明显高于青年组,两组各指标 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0. 01) 。见表 3。
目前,大量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高凝状态,且高 凝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监测该 类人群凝血相关指标非常重要〔1〕。而针对不同年龄段恶性肿 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探讨老年恶 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与青年患者的异同。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20 例患者均为我院肿瘤科 2009 年 7 月至 2011 年 6 月收治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均通过活检病理确诊。 其中,男性 62 例,女性 58 例,年龄 38 ~ 81 岁,平均 ( 67. 13 ± 3. 76) 岁; 呼吸系统肿瘤 38 例,消化系统肿瘤 43 例,妇科肿瘤 27 例,其他肿瘤 12 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与青年组,每组 60 例,两组患者性别、肿瘤类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 1。 1. 2 方法 检测所有患者 D 二聚体、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 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纤维蛋白原( FIB) 〕、
青年组 286. 73 ± 30. 24 3. 83 ± 0. 52 1. 58 ± 0. 36 18. 72 ± 5. 93
与青年组比较: 1) P < 0. 05,2) P < 0. 01
2. 3 两组患者血栓发生 情 况 比 较 老 年 组 并 发 血 栓 16 例 ( 26. 67% ) ,明显多于青年组〔5 例( 8. 33% ) 〕,组间比较有显著 性差异( P < 0.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