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猪八戒看小市民形象
猪八戒形象分析范文
猪八戒形象分析范文猪八戒是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中登场的虚拟角色。
又名猪刚鬣,法号悟能,浑名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会三十六天罡变,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钯)。
猪八戒前世为执掌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元帅。
《西游记》中各路神仙基本借鉴了正统道教神仙录,由高老庄一集猪八戒提及可见,猪八戒的前世天蓬元帅即是水神天河宪节。
下面是给大家的猪八戒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猪八戒形象分析还记得,小时候待在家里看电视剧版《西游记》,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精通72变的孙悟空,不是崇尚道德、礼仪,博爱而坚韧的唐僧;不是任劳任怨的沙和尚,而是那整天被孙悟空称为“呆子”“夯货”的猪八戒,他时常让我捧腹大笑。
而接触到书版《西游记》,他给我的快乐也如当年,我想,如果没有猪八戒这个角色,西游记就没那么好玩了,没那么老少皆宜了。
因此,猪八戒这个形象的塑造可谓《西游记》的一大成功之处。
提起猪八戒,我们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摞的贬义词:好吃懒做、油嘴滑舌、贪婪自私,比如在妖怪面前说漏嘴、消极怠工、看见师傅被妖怪抓了就赶忙分家,给孙悟空添了不少麻烦,这样的形象,我们为什么讨厌不起来呢?原因多种多样。
猪八戒虽贪吃,但他并不挑食,什么都吃,在第67回中,他“不分生熟,一涝食之,却上前拱路”,又说“只是身体变得大,肚肠越发达,才好干事”,可见,他追求的不是食物的精致,而是填饱肚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样的要求不算过分;他虽贪色,看见个漂亮女子就兴奋难抑,哪怕她们是妖,第72回他变做个鲶鱼精,戏弄蜘蛛精,沉溺于美色,但他还没到淫乱的地步,打蜘蛛精的时候毫不省力气,顶多是“色心未泯”,再加上还有菩萨、师傅、师兄的监督,他也不敢放肆;他虽然贪财,但并未强取豪夺,第38回,孙悟空声称井下有宝贝,让猪八戒去捞,他乖乖地卖力去捞,还有一些讨取奖赏的情节,那是一个劳动者对报酬的渴望;他虽然懒怠贪睡,但并不苛求环境,给他个草窝他就能安然入眠。
论《西游记》猪八戒的戏剧价值
论《西游记》猪八戒的戏剧价值人们一谈到《西游记》就会不知不觉地想到猪八戒。
猪八戒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开心果,开谈不说猪八戒,纵谈《西游记》是枉然。
猪八戒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呢?这一直是人们在探讨的问题。
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试图从猪八戒形象演变、时代性、喜剧性及其美学意义几个方面探求这一形象的真谛所在,以就教于海内外《西游记》的研究专家、学者及爱好者。
在我国古代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塑造的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最能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师徒四人中的大师兄孙悟空了,其他的三个人物也就没有孙悟空那么吸引大众的目光了。
猪八戒在大家的头脑中似乎只是笑料而已,人们对于猪八戒研究往往只从文学方面、民俗学方面去分析,而对于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缺少应有的关注。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丝毫也不比孙悟空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地超过了他的大师兄。
很可惜人们在探讨这个形象时,往往多了些因循,少了些创新。
多注意了他的表面,少了些对这个形象内在的社会意义的挖掘。
本文力图对猪八戒形象的再探索,来对他所代表的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由农民向市民过渡的这个形象,进行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中有些看法不免揣陋,惟望诸方家予以批评、指正。
一、传统的认识传统的观点多认为,猪八戒这个形象是我国封建社会小生产者的典型代表,是依着农民的模子刻画出来的,在他的身上有着农民的一切缺点和优点。
到了今天持这种观点的人仍比比皆是,现简略摘要如下:“正如林庚先生在《西游记》漫话中给孙悟空的‘侠士’定位一样,我给猪八戒下了一个‘农民’的定义。
虽然有些牵强……猪八戒身上浓厚的农民性格和农民特有的精神面貌,也确没有丝毫的吝啬于当时农民的展现给我们面前。
也正如陈文新先生在西游记在《西游记与民俗文化》一文中指出猪八戒的皈依佛门,离开高老庄,意味着农民生活的结束和和尚生涯的开始,也就是说八戒的生活角度发生了变化。
再衣着上八戒不再是农民而是和尚,然而在意识上没发生任何变化,仍然是农民。
最新《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浅析 毕业论文名师资料汇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浅析姓名:学校:周口广播电视大学鹿邑县分校学号:指导教师:完稿日期:《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浅析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传统认识的再认识,从小说中的其它的农民形象、猪八戒那具有个性特征的语言以及传统上所认为的猪八戒缺点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说明《西游记》中的那个被大多数所认可为“农民”特征的猪八戒,原来是一个具有封建社会晚期市井游民特征的形象,他所代表的是由农民向市民过渡时期的一个形象,在今天我们中国的现实情况下也有着非常重要的认识意义。
关键词:西游记猪八戒小生产者市民形象在我国古代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塑造的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最能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师徒四人中的大师兄孙悟空了,其他的三个人物也就没有孙悟空那么吸引大众的目光了。
猪八戒在大家的头脑中似乎只是笑料而已,人们对于猪八戒研究往往只从文学方面、民俗学方面去分析,而对于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缺少应有的关注。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丝毫也不比孙悟空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地超过了他的大师兄。
很可惜人们在探讨这个形象时,往往多了些因循,少了些创新。
多注意了他的表面,少了些对这个形象内在的社会意义的挖掘。
本文力图对猪八戒形象的再探索,来对他所代表的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由农民向市民过渡的这个形象,进行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中有些看法不免孤僻、牵强,请读者给予指正。
一、传统的认识传统的观点多认为,猪八戒这个形象是我国封建社会小生产者的典型代表,是依着农民的模子刻画出来的,在他的身上有着农民的一切缺点和优点。
到了今天持这种观点的人仍比比皆是,现简略摘要如下:“正如林庚先生在《西游记》漫话中给孙悟空的‘侠士’定位一样,我给猪八戒下了一个‘农民’的定义。
虽然有些牵强……猪八戒身上浓厚的农民性格和农民特有的精神面貌,也确没有丝毫的吝啬于当时农民的展现给我们面前。
猪八戒人性特征论文
猪八戒人性特征学号::俊朝摘要:猪八戒以猪头人身的形态出现在社会中,在他的身上表现出一个血肉丰满人物形象,并且呈现出一种独特而滑稽的人性。
正因为他的这种人性,不仅展现出中国传统的光荣美德,而且表现出世上不齿的陋习,是一个生动逼真、瑕瑜互现的人物特征。
关键字:猪八戒人性人性的意义《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人物的塑造上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经典的古典小说。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相当的丰富和传神,让作品更有一种层次感与阅读感,本文力图通过猪八戒典型的人性的揭示,让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一形象。
一、猪八戒的人性魅力首先我们来分析猪八戒在《西游记》中的人性魅力。
具体现在以下几点:(一)、能吃苦耐劳猪八戒有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小说中,猪八戒一方面表现出来有些懒惰,另一方面也非常能够吃苦耐劳。
高老庄上,他虽然多得吃,但也非常勤劳。
“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道杖。
昏来明去,其实也好”。
再如,在取经路上的脏活、累活很多都是猪八戒干的,挑了一路“四片黄藤蔑,长短八条绳。
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
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
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的重担,可以说是取经路上的长工,连如来佛祖也说“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
在小说的六十四回中,他抖擞精神变得高大身躯,用耙搂开八百里荆棘岭,并幽默地在石碑上添上两句“自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方路尽平”。
还有像挑行、背死尸、埋人头和清除稀柿衕等粗活、累活、脏活,这些悟空不愿干、不屑干的,都是猪八戒来干的。
遇到妖怪众多的关键时刻,也能挺身而出。
(二)、英勇与智慧猪八戒作战勇敢,在妖魔面前从不屈服。
他水性极佳,总是能够补充悟空无法水战的缺陷,只要力所能及,奋力杀敌毫不含糊,九齿钉耙却。
只要妖怪不是他的对手,总是“一耙筑死”。
在小说中,猪八戒的昵称有几个,如“猪悟能”是菩萨为他受戒时期起的法名,可它的谐音是“无能”之意;“呆子”是悟空在取经的路上给他去的外号。
猪八戒的性格与形象《西游记》
猪八戒性格与形象1.忍苦耐劳,有劳动本领猪八戒作为劳动者的基本正面品格。
在取经的路途当中,苦活、累活、脏活都是由他来承担。
Ø 第十八回,猪八戒入赘高家后“扫地通沟,搬砖运石,筑地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无所不做,连高老丈人也赞扬道“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仗。
昏去明来”Ø 第六十四回,途经荆棘岭,千里遇到攀荆棘阻路,孙悟空、唐僧、沙僧都束手无策,只有猪八戒显出善于劳动的身手,“拽开步,双手使钯,将荆棘左右搂开”呼啸前进,开出一条“直通西方”的大路。
2.天真憨厚,胸无城府猪八戒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憨厚的人。
他是个心里想什么,嘴巴上就说出来的人,对人毫无隐讳。
Ø 第三十四回,在平顶山,猪八戒、唐僧和沙僧被银角大王擒去,吊在魔洞中的梁上,后来孙悟空变化为妖魔的母亲九尾狐精进入洞中,弯腰时,猪八戒看到他的尾巴,就哈哈大笑起来,还说“弼马温来了。
”听说悟空要割他的耳朵来下酒吃,便大喊大叫地骂起来,兜了孙悟空的底,走了风,坏了事。
3.聪明、机智Ø 第四十四回,唐僧师徒一行要踏冰西行,猪八戒出了一个高明的主意,他让唐僧将九环锡杖横在马上,其他三人的武器业横在腰间,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从冰眼里掉下去。
Ø 第四十九回,唐僧师徒来到通天河边,只见浪涛滚滚,不知河水深浅,连机智过人的孙悟空都束手无策,傻气的猪八戒却有办法。
他去寻找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是浅:若是沉下有声,则深。
4.英勇、勇猛猪八戒本领非凡,他有三十六般变化和风来雨去、滕云驾雾的神通。
在降妖伏魔的过程中异常勇猛,有时还能做到孙悟空难以做得到的事情。
虽然他曾多次临阵退缩,但也有英勇作战的纪录,协助孙悟空降妖除怪。
Ø 第四十二回,猪八戒被狡猾的红孩儿骗入洞中,装进皮口袋里,吊在驮梁上,他在里边还“妖怪长,妖怪短”,“恶言恶语”的骂着。
孙悟空变化进去听见,也称赞他有骨气。
猪八戒形象反映的封建社会的农民意识
猪八戒形象反映的封建社会的农民意识猪八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著名角色,在封建社会中被广泛传颂和喜爱,形象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忆。
作为一名农民,猪八戒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意识和特点,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首先,猪八戒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的贫穷和苦难。
在传统中国,农民地位低下,生活贫寒困苦,猪八戒作为一名形象形象出生并靠打杂为生的农民角色,其“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境遇,折射出封建社会农民艰辛生活和无力改变自身命运的现实。
同时,猪八戒形象中那个爱睡懒觉、挥金如土的性格,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缺乏文化知识和认识,容易被欺骗的落后状态。
其次,猪八戒形象彰显了封建社会农民的固有崇拜世俗的特点。
在封建社会,信仰神佛、拜祭土地、祖先等等是方方面面的生活重心。
而猪八戒作为一个形象出自神话的“天蓬元帅”,有着天庭侍卫的身份,却偏要做个凡人从事耕种,崇尚世俗生活,这种具有反乌托邦口味的矛盾行为,折射了封建社会农民世俗和宗教信仰并举的心态,以及长期受到殖民统治而无法自主崇拜自然界和应有的科学精神。
最后,猪八戒形象还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团结、勇敢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猪八戒行走天下、巡山打猎、大闹天宫、与妖怪战斗的经历,都体现了他勇往直前、不屈服于权力的态度。
他横冲直撞的个性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也给广大中国农民以强烈的启发,鼓励人们要敢于追求梦想和自尊,不屈不挠地去面对困难和艰辛。
总之,猪八戒形象是封建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缩影和象征。
通过猪八戒的形象,凸显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贫穷和苦难、固有崇拜世俗的特点及其勇敢、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含义,对今天的我们也有引导和启迪。
本文介绍了猪八戒形象反映封建社会农民意识的三个方面:农民贫困苦难、缺乏文化知识和认识,世俗和宗教信仰并举、缺乏科学精神和勇敢、团结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三个方面是古代封建社会农民意识的典型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本文谈到了猪八戒形象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贫困苦难的一面,这一点是很明显的。
猪八戒形象分析
猪八戒形象分析猪八戒形象分析猪八戒是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中登场的虚拟角色。
又名猪刚鬣,法号悟能,浑名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会三十六天罡变,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钯)。
猪八戒前世为执掌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元帅。
《西游记》中各路神仙基本借鉴了正统道教神仙录,由高老庄一集猪八戒提及可见,猪八戒的前世天蓬元帅即是水神天河宪节。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猪八戒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猪八戒形象分析还记得,小时候待在家里看电视剧版《西游记》,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精通72变的孙悟空,不是崇尚道德、礼仪,博而坚韧的唐僧;不是任劳任怨的沙和尚,而是那整天被孙悟空称为“呆子”“夯货”的猪八戒,他时常让我捧腹大笑。
而接触到书版《西游记》,他给我的快乐也如当年,我想,如果没有猪八戒这个角色,西游记就没那么好玩了,没那么老少皆宜了。
因此,猪八戒这个形象的塑造可谓《西游记》的一大成功之处。
提起猪八戒,我们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摞的贬义词:好吃懒做、油嘴滑舌、贪婪自私,比如在妖怪面前说漏嘴、消极怠工、看见师傅被妖怪抓了就赶忙分家,给孙悟空添了不少麻烦,这样的形象,我们为讨厌不起来呢?原因多种多样。
猪八戒虽贪吃,但他并不挑食,什么都吃,在第67回中,他“不分生熟,一涝食之,却上前拱路”,又说“只是身体变得大,肚肠越发达,才好干事”,可见,他追求的不是食物的精致,而是填饱肚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样的要求不算过分;他虽贪色,看见个漂亮女子就兴奋难抑,哪怕她们是妖,第72回他变做个鲶鱼精,戏弄蜘蛛精,沉溺于美色,但他还没到淫乱的地步,打蜘蛛精的时候毫不省力气,顶多是“色心未泯”,再加上还有菩萨、师傅、师兄的监督,他也不敢放肆;他虽然贪财,但并未强取豪夺,第38回,孙悟空声称井下有宝贝,让猪八戒去捞,他乖乖地卖力去捞,还有一些讨取奖赏的情节,那是一个劳动者对报酬的渴望;他虽然懒怠贪睡,但并不苛求环境,给他个草窝他就能安然入眠。
“呼唤人才”主题下的猪八戒形象解读
“呼唤人才”主题下的猪八戒形象解读《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
吴承恩的《禹鼎志序》中讲道:“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意焉。
”吴承恩生活的明嘉靖、万历年间,帝王荒淫无耻,朋党对立倾轧。
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作者能不义愤填膺。
然而身居下民的吴承恩只能借用神话、幻想手法,以讽刺揶揄的态度去反映大量活生生的社会矛盾和现象。
从《西游记》的两个主体内容看来:大闹天宫的故事,热情赞美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义,辛辣地嘲讽了貌似威严实则无能的天宫玉帝及诸神。
而天宫,作为一种权威与“秩序”的象征,正是人类社会统治结构的投影。
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西游记》里无疑是正义的事业,光明和理想的象征;取经事业靠谁的问题,也象征性地提出了把扫荡社会邪恶势力的希望寄托在谁身上的问题,即人才观的问题。
孙悟空一路上降妖除怪,有恶必除,除恶必尽,自然成了拯救社会的英雄,作品讴歌的对象,但是同样作为取经队伍中的一员并修成正果的猪八戒在后世的文本解读中没成英雄反成被嘲笑揶揄的对象,这显然是不公允的。
作者是如何塑造猪八戒的形象的,又赋予了怎样的意义?一.猪八戒的人性体现猪八戒名字中的所谓八戒,即佛教徒必须遵守的八条戒律。
但猪八戒偏偏具有凡夫俗子的贪吃、贪睡、贪财、贪色的习性。
猪八戒贪吃,只要看到美酒佳肴,馒头贡品,便垂涎三尺;猪八戒贪睡,他只要瞌睡一上来,哪怕是天大的事也要丢在脑后。
而且不管是草窝里、树杈上,随处一躺,都能酣然入睡。
猪八戒贪财,看到富贵就心痒难挠。
猪八戒贪色,每每遇到美女都蠢蠢欲动。
猪八戒形象的产生完全是明中叶以后社会思潮的产物。
当时许多士人对政治产生厌倦情绪而转向追求自我解脱和自我享乐。
王学左派猛烈攻击程朱理学,特别是被视为异端的李贽,掀起了追求人性解放的启蒙思潮,反对束缚个性的禁欲主义,明确肯定了人的私欲、情欲和凡俗的日常生活,他的思想对文学创作影响很大,在文学思想上,表现人欲的倾向十分突出,小说家把重心从故事转移到了人物,不仅热情表现商人的追财逐利,而且大胆描写男女之间的情与欲。
对猪八戒贪婪的辩证分析
中文摘要本文从猪八戒的贪财,贪色,贪吃,贪睡中看到猪八戒贪财,而不巧取豪夺;贪色,却“贪”而未淫;贪吃,而不挑食;贪睡,却“贪”不择地。
猪八戒身上贪财、贪色、贪吃、贪睡,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具有那个时代的思想特色。
关键词:猪八戒,贪财,贪色,贪吃,贪睡一、问题的提出人们对于猪八戒没有对于孙悟空的那种崇敬,只不过是在他的身上找乐子而已。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有种“以偏概全”的毛病,这是人的劣根性在作祟。
他们看们到八戒自私,贪婪,懒惰,只把八戒当作“丑角儿”,视为笑料,这是很不公平的。
二、对猪八戒贪婪的辩证分析猪八戒身上既有神的本领和神通,还有猪的贪吃贪睡的特点,更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和自私,好色及懒惰的习性,在他身上体现了“神、猪、人”的完美结合。
猪八戒形象的主要特点如下:(一)贪财而不巧取豪夺众所周知,西行一路八戒是很贪财爱物的,而这一性格特征正是我们人类原始性格的体现。
他是一个行脚僧,且名为八戒,有着凡夫俗子是习性,这也正是他人性的表现。
西行路上他挖空心思的为自己偷攒私房钱,看到富贵的人家就心痒,得到赏赐的黄金白银就第一个跑去接。
第38回,孙悟空以有宝贝为借口骗他到井底背国王尸身,他听说有宝贝就干了这庄买卖。
其实,在作者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看到猪八戒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将来的衣食考虑,并不是大肆掠取。
但是出家人又素以勤俭为本,视金银为草芥,可是猪八戒所到之处,只要有便宜,他就要千方百计的沾一沾,早记忆将唐僧是“五荤三厌”的教导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85回,灭法国的国王因杀生过多自感罪孽深重,要拜唐僧为师,八戒听言,“有何贽见之礼”;第94回,天竺国公主抛绣球选中唐僧为驸马,国王取出黄金十锭、白银二十锭聊表亲礼时,八戒早已按捺不住即去接了。
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八戒还给自己偷攒私房钱,第76回,孙悟空假冒无常鬼要八戒的性命,他终于招供在左耳朵眼里藏着四钱六分的私房钱。
这段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很多人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话讲。
浅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及意义
浅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及意义08文秘班【摘要】《西游记》是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而猪八戒则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
他的身上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
本文分析了猪八戒身上的几个典型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寻找其形象背后更深层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猪八戒;性格;农民;小市民一、猪八戒的性格特点如果说孙悟空是《西游记》中不可缺少的一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猪八戒就是《西游记》这部经典中刻画最成功的形象。
作者将一位凡夫俗子刻画成为一个高僧的徒弟,并且赋予了他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
猪八戒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他那可爱又可笑的形象,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成为大多数人在《西游记》中最喜爱的角色。
“好吃”是猪八戒的一大特点。
他的“丈人”高老称他“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1]。
西天路上,猪八戒则是一天到晚的叫饿,捉妖之前非要饱餐一顿,捉妖归来也是“不分好歹,一齐乱上,但来的吃个精空”[2],因此落得个贪吃的坏名声,让唐僧痛恨不已。
在师徒四人路径万寿山镇元大仙的五庄观时,清风、明月两道童按师父吩咐,备两个人参果与唐僧一人,唐僧不识宝贝,两道童便自食了,巧让八戒听到其谈话。
八戒正在厨房里做饭,先前听见说,取金击子,拿丹盘,他已在心;又听见他说,唐僧不认得是人参果,即拿在房里自吃,口里忍不住流涎道:“怎得一个尝新!”[3]后偷食人生果被发现后,形成第十八难“五庄观中”。
“贪睡、懒惰”也是猪八戒取经途中所表现的一大特点。
在唐僧赶走孙悟空时,猪八戒便开始承担起给唐僧化斋的责任。
作者在文中写道:“路至黑松林,那呆子走的辛苦,心内沉吟道:‘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
公道没去化处。
’却又走得瞌睡上来,思道:‘我若就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了这许多路。
须是再多幌个时辰,才好去回话。
西游记猪八戒的人物形象
西游记猪八戒的人物形象猪八戒这个人物在很多剧中都有出现,每个剧本中的猪八戒都有不同的作用,那么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人物形象是什么作用?猪八戒人物浅析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游记猪八戒人物形象浅析,希望对你有帮助!西游记猪八戒人物形象浅析有人说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具有时代意义。
在将《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人物浅析之后,发现剧中的猪八戒不喜欢这种长期在外奔波的苦行,他离开高老庄这个他本可以安逸地生活的地方而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完全就是被逼无奈的,每次遇到危险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嚷着要散伙回高老庄。
其实猪八戒的这种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的生活取材自典型的长期依附土地的农民意识。
至于剧中猪八戒的好色贪财和自私自利,代表的是明朝社会的好色好货思想,是典型的明朝小市民的形象。
除此之外,猪八戒不受管制,率性而为,要不是打不过孙悟空,按照猪八戒渴望安定的生活的心理,早就自己单干回高老庄过他的小日子了。
猪八戒在剧中的形象,体现的就是一个凡夫俗子的形象。
在剧中的被嘲笑,被捉弄,以及猪八戒本身的大度不计较,体现了人性善的一面和人性恶的一面。
虽然在《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多是胆小懦弱,贪睡偷懒,贪恋美色这样的缺点,但也正是反映了但是明朝社会的思想特色,因此,猪八戒人物浅析的结果便是猪八戒的形象具有时代意义。
猪八戒实力如何先来看猪八戒的前世天蓬元帅。
天蓬元帅是道教中的神话人物。
在道教中,有一个名叫斗姆元君的女护法神,她有着四面四手,是漫天星宿的母亲。
在她的四面中,猪面便是其中一面。
紫微星大帝和天蓬元帅都是她的儿子。
天蓬元帅代表了北斗七星,被尊崇为星宿神,后来被人格化成了北极紫微大帝座下的部将之一,负责统领北斗和酆都的神将。
在道教的书籍中,记录的天蓬元帅身长五尺,身穿黑衣披金甲,头戴玄冠,有着三头六臂。
天蓬元帅的六个手臂持有不同的武器,威风八面,引领三十六万神兵,实力惊人,是护法神北极四圣之一。
而在《西游记》中,作为天蓬元帅的转世的猪八戒实力应该也不低。
猪八戒色情的农民本质及市民意识
八戒好色 ,但也不是没有情 ,有时色与 隋是分 会弄风,云里雾里 ,走石飞沙 ,”使得高太公一家
他 “ 旧日 凡心难得灭” , “ 扯住嫦娥要陪歇”。嫦 诸亲 ,我今 日 去做和尚了,不及面辞 , 休怪。丈人
娥 “ 再三再四不依从”, 而他却 “ 色胆如天叫似雷, 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 ,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
一
时间骨软筋麻 ,好便似雪狮子 向火 ,不觉得都化
第7 3回 ,他得 知 盘 丝 洞 七个 女 妖 被 困在水 中 个 鲤鱼 精 …… 只在那 腿裆 里乱 钻 … …”[ 1 J 4 8
去也 。 ”【 】
看过小说 《 西游记 》的读者和看过电视剧 《 西
象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作品中猪八戒 的那些好色行 为。
( 广 东培 正 学院 人 文 系 ,广 东 广 州 5 1 0 8 3 0)
摘
要= 猪八戒好 色, 不仅见到稍有颜 色的女子便想得到 , 甚至 色胆包天。 猪八戒有情 , 既多情又专情。
在取 经路上 ,他一有机会就拈花惹草 ,但始终忘不 了高老庄的高翠 兰。这个形 象既表现 了长期依 附于土
险些震倒天关 阙”。后被纠察灵官告到玉帝那里 , 好来还俗 ,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 f 1 J l 每当遇到 按天条该斩 , 还是太白金星求情 , “ 改刑重责两千锤 , 挫折打退堂鼓时, 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 回高老庄 。 0 回, 当白龙 马向他讲 了师父的不幸遭遇—— 皮绽肉开骨将折”,被打下人间。他为嫦娥付 出了 如第 3 惨痛的代价 ,不仅被打得皮绽 肉开 ,更因好色,调 被黄袍怪用妖术变成一只老虎锁在铁笼里后 ,作为
鲤鱼精在那七个女妖腿裆里乱钻。
不开也说不清的。 嫦娥是猪八戒的旧相识 ,八戒原是天蓬元帅 , 因在瑶池王母娘娘招待众仙 的蟠桃宴上喝多了酒 , 醉闯广寒宫 ,看到前来迎接他的嫦娥销魂的容貌 ,
浅析猪八戒形象体现的人性弱点
浅析猪八戒形象体现的人性弱点作者:龚鸿学来源:《神州》2011年第26期摘要:猪八戒在《西游记》中是最滑稽的一个,他外貌丑陋、好吃懒做,他聪明不及孙悟空,诚实不如唐僧和沙僧。
他猪首人身,可是从他身上可以充分体现出人的弱点,贪婪、胆小怕事、小市民心态,愚笨但有时也会耍小聪明,他是以人的化身进入《西游记》的,也是作者的一种隐喻,猪八戒是人性、猪性、神性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猪八戒、贪婪、胆小、小市民心态一、猪八戒的贪婪性猪八戒虽然被孙悟空收服走上了漫长的取经路,但一路上的风风雨雨他不计较,一天到晚想的是该怎样多得点东西,不管吃的用的全部照收、多多益善。
他在取经路上是最具有特色的一个人物,孙悟空、唐僧、沙僧,都知万事乃适可而止,而他无时不刻想着攒点钱后回高老庄过小日子去。
所以一看到富人家心中的那点小事就开始起了,只要人家愿意给,他准第一个跑过去接。
这个特点早被孙悟空识破,也因此来捉弄和愚弄他。
在《西游记》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孙悟空想打捞老国王的尸身,可自己又不想动手,这时候他想到了猪八戒。
他骗猪八戒说井里有宝贝,一听到有宝贝猪八戒的眼睛都亮起来了。
到最后才明白原来打捞这等费劲,别说是宝贝连一文钱也没捞着。
在第九十四回“四僧宴乐御花园一怪空怀情欲喜”,自己当不成上门女婿,看师傅能有门好亲事就开始巴望着能得点好处,国王送来的东西他照单全收一个不留。
二、猪八戒的胆小怕事猪八戒虽然在路上出了不少力,但是他总会在一些关键时刻想着溜走,唐僧被抓,孙悟空被困,他就着急闹着要分家回高老庄种地去,一点也不想和那些妖怪斗,生怕自己也成为妖怪的口中物。
猪八戒干什么事,如果涉及到他的自身利益,他或许会停下来好好的思考,他没有孙悟空那样勇敢,也没有沙僧那样临危不乱坚信孙悟空有办法来救,他想的是一旦孙悟空被抓,他就分行李走人各不耽误,孙悟空最烦他的也是这一点。
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闹金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他看到连孙悟空也被狮王吃进肚子里去了,赶忙回去收拾行李,还想全拿走。
猪八戒论文
猪八戒论文一、贪婪、自私、但又吃苦耐劳突出人的本性众所周知,在《西游记》的取经队伍中,猪八戒是个很贪财爱物的角色,而这一性格特征正是我们人类原始性格的表现。
他是一个行脚僧,取名为八戒,有着凡夫俗子的习性,这也正是他人性的表现。
西行路上他挖空心思的为自己偷攒私房钱,看到富贵的人家就心里痒痒,得到赏赐的黄金白银他第一个跑去接,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他虽然贪财却贪而不夺。
例如:方百计的沾一沾,早已经将唐僧那“五荤三厌”的教导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八十五回,灭法国的国王因杀生过多自感罪孽深重,要拜唐僧为师,八戒听言,“有何贽见礼”。
第九十四回,天竺国的妖精公主抛绣球招唐僧为驸马,国王取出黄金十锭、白银二十锭聊表亲礼时,八戒早已按捺不去接了国王的表礼钱。
其实猪八戒的贪财是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正常表现罢了。
他认为这不过是理所应当得到的,而并不是巧取豪夺。
要知道猪八戒的形象定型是在明朝后期。
这时期的江浙一带的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是大胆坦诚的。
正是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才孕育出了猪八戒这个很贪财爱物的小市民角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纵观芸芸纵生有几个是不近女色的呢?这是人的一种本能。
贪好女色是猪八戒留给所有读者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
猪八戒在西行的路上,只要一见年轻漂亮的女子,哪怕是妖精变的,他都会在口中不停的喊着“女菩萨”,心也不停的想着“女菩萨”。
《西游记》第十八回,天蓬元帅因为酒后调戏嫦蛾仙子,被玉皇大帝贬下凡间,错投猪胎。
但依然是本性不改,不论见了人、神、还是妖都会双眼发直,寸步难行。
高老庄掳走高翠莲想与她成亲。
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八戒连菩萨变的母女四人都想要,结果被掉在树上一整夜,吃了一场大苦。
猪八戒贪恋女色,见白骨精生得俊俏就动了凡心,跑了个猪癫风。
更为荒唐的是第五十四回,在女儿国见了女王后“忍不住嘴角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好像雪狮子见火,不觉得化去也”,还发起疯来要留下来和女王做夫妻。
初论西游记的批判现实主义
初论《西游记》的现实主义内涵(2014-05-10 13:49:00)转载▼分类:文学评论标签:西游记魔幻现实主义文化摘要:《西游记》作为我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在民间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力。
而我国研究《西游记》的学者多从西游记中的魔幻色彩和心学角度进行论述和分析,民间如戏曲、电视剧对西游记的演绎则多从师徒四人的人物人格入手并用艺术性手法加以揭示《西游记》的内涵。
本文从另一个侧面—《西游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来对《西游记》的现实主义的内涵进行分析和解读。
本文将采取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归纳演绎法和文本细读法对《西游记》进行解读和分析,对《西游记》的现实主义内涵加以揭示,并试图将吴承恩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批判揭示出来。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西游记》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加以论述,即:《西游记》对世俗政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批判和反思、《西游记》对各宗教派别争夺领导权的批判和反思、《西游记》中对中国传统的官场文化和市井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本文亦试图说明,《西游记》是我国较早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体现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乃至对中国各类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讽刺。
随着学界对《西游记》的研究深入,相信将有更多的《西游记》研究者参与到本书的现实主义指向的研究中。
关键词:西游记传统文化批判现实主义政权地方割据势力《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民间影响十分广泛。
因为其神话内容很能吸引下层民众对作品本身的认同,所以也经常被改变成地方戏剧,如《三打白骨精》。
而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形象更是深受中国底层人民的喜爱,很多与孙悟空的俗语如“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都代表着普通民众对现实生活的自嘲和一种无奈的呐喊。
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更是被赋予一种向往着积极自由和反叛精神的一个类似于革命者的形象。
在《西游记》中,其他主要角色也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在人物性格方面,如猪八戒的好吃懒做、唐僧的怯懦唠叨都是普通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西游记中的小人物解读
西游记中的小人物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西游记》中的小人物解读其中一位重要的小人物是悟空的师父——孙悟净。
他是一个老和尚,原本是悟空的老师,后来被牛魔王劫持,被迫掌管牛魔王家中杂事。
孙悟净性格温和、善良,宽厚待人,对悟空亦师亦父,是一位非常仁慈慈悲的人物。
虽然在故事中的戏份不多,但是他的存在为悟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背景,凸显了悟空与众不同的英雄气概。
另一位小人物则是猪八戒。
猪八戒是一个十分贪吃、懒惰的人物,但是他却有一颗热爱美好事物的心。
猪八戒像一个小恶魔,时而欢快,时而混沌,在与孙悟人的相处中经常扮演着一颗调皮的心。
尽管在很多时候他表现得有些子鲁莽,但在重大关头,他却是毫无怯意的去面对危险。
他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故事的情节,也为悟空一行增添了许多欢乐。
除了猪八戒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小人物就是沙和尚。
沙和尚是个性格稳重的人物,他通常不喜欢多言,但是在关键时刻总能冷静应对,为悟空一行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沙和尚闯荡天下,经历满满,见过众多世事,他的存在不仅为故事增添了很多情节,也给悟空一行提供了许多智慧的指导。
在《西游记》中还有一位小人物——白龙马。
白龙马是观音菩萨的坐骑,它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行云流水,快如闪电。
虽然白龙马在故事中的戏份并不多,但是它一直默默陪伴着唐僧一行人,为他们提供了无尽的力量和保护。
白龙马的存在为故事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也为唐僧一行增添了无尽的希望。
通过对《西游记》中的小人物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物的塑造是非常细致入微的。
这些小人物或许只是在角落里默默地存在着,但是他们却为整个故事提供了无穷的活力和力量。
正是有了这些小人物的存在,整个故事才更加生动有趣,更加丰富多彩。
他们或许不是主角,但是他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表情都在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亮点。
《西游记》中的小人物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或许不是主角,但是他们的存在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活力。
我们应该从小人物的角度去观察整个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或许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点滴,更多关于人性的启示。
猪八戒形象的当代意义
猪八戒形象的当代意义武汉六中初二年级石慧在《西游记》中,猪八戒堪称一个真正能够无视神权、无视皇权,只专注于个体生存需要之满足的人物。
这与当代社会之后现代思潮所宣扬的解构崇高,消解神圣的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程度的契合性。
如果说《西游记》中的天宫佛地代表着神权社会,人间君王世界代表着政权统治,那么,猪八戒在天宫无视天规戒律,率性而为,在人间君王面前也未曾有谦恭卑微之行径,实则意味着这个人物对神权社会与政权统治的满不在乎,意味着个体自然生命对神圣与崇高意义的漠视。
猪八戒由天宫的天篷元帅贬为凡间的丑陋猪身,在取经路上常遭师父的责骂和师兄的棒打,但始终没有改掉率性由我的本性。
如果说那个曾经离经叛道的孙悟空,渐渐地被驯化,最终臣伏于神权与君权,成为一个卫道者的话,那么对于猪八戒而言,所谓下凡历劫、取经受苦,就象是洗了一个囫囵的澡而已,其心性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第94回,师徒拜见天竺国国王时,唐僧唯恐徒弟丑陋惊了国王,猪八戒偏偏要掬嘴扬威,越发地弄精神。
[3](P1279)师徒三人于留春亭受用,八戒呆性发作,唐僧便骂他:“这夯货,越发村了!这是什么去处,只管大呼小叫!倘或恼着国王,却不被他伤害性命?”八戒顶了嘴,唐僧便命悟空打他,八戒终于反抗起来:“好贵人!好附马!亲还未成,就行起王法来了!”(P1285)自始至终,猪八戒心里没有神圣的天庭佛地,没有高高在上的君王威仪,神之于他,权之于他,都不过是形而上的身外之物,可以说,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按当代流行的后现代思潮来解释,可以说恰恰构成了对神圣与崇高意义的消解。
当然,后现代思潮的解构意义是革命性的,而猪八戒并不是一个自觉的斗争者,他不具有主动性的颠覆性,他只是凭乎天性,自发地构成了对神圣与崇高意义的消解。
猪八戒的自然天性根源于他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凡夫俗子。
不比孙悟空是个自然灵根孕育的石胎,猪八戒飞升仙境成为天篷元帅之前是凡胎,贪食贪睡贪色贪利是其凡人本性。
如果说在明代,创作者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猪八戒凡人本性的嘲讽,那么,在当代社会,诸如对个体的基本温饱的需求、正常婚恋的满足等等,都是合符人性需要的事情。
阅读西游记读后感心得体会
阅读西游记读后感心得体会《西游记》讲述了一个有惊无险的离奇故事:一名和尚,唐僧收了三位徒弟,带着他们一路降妖除魔,走向西天取经的冒险之路。
这本书写到惊险之处时,会为他们感到紧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阅读西游记读后感心得体会,欢迎阅读!阅读西游记读后感心得体会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出世后,和猪八戒,沙和尚一起陪同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西游记》中,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正果,但他们四人的性格各不相同。
唐僧是一个善良虔诚的苦唐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又昏庸顽固,是非不分,正因为唐僧的这种性情,才会使得他经常容易被妖怪蒙骗,容易被妖怪抓走,使得徒儿们次次心惊胆战。
取经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则大师兄孙悟空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嫉恶如仇,但又滥杀无辜,宁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
正因为孙悟空的这种性格,才会使得他经常被师傅唐僧以滥杀无辜的罪名,施已紧箍咒的惩罚。
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是吴承恩的影子,虽然相貌不同,但脾气秉性相同)。
二师兄猪八戒是一个憨厚淳朴,贪吃好睡,滑稽荒唐,作战勇敢,不畏妖魔,有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
正因为猪八戒的这种性情,才会使得他在女儿国赖着不想走,被大师兄和师傅批评的见不得人。
取经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三师弟沙僧沙和尚是一个憨厚老成,任劳任怨,忠心不二,正因为沙僧的这种性情,才会使得他再取经途中,不再给唐僧添加除了孙悟空和猪八戒所造出麻烦以外的麻烦。
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我觉得《西游记》作者借助了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思想。
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相结合,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这一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
灿烂阳光猪八戒,百变后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猪八戒看小市民形象
【摘要】:本文从猪八戒的性格习惯、背景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鉴赏,论述猪八戒与当时的封建时代小市民形象的共通之处,浅谈自私贪欲和明朝解放人欲的关系。
【关键字】:猪八戒形象小市民贪欲人欲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神魔小说。
这部小说诙谐幽默,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根据这部小说更是衍生出不少动画片、电视剧、电影,年龄小的可以看个热闹,年龄稍大些便可以以其中的人物为榜样,再大些的或许可以从中看到或思考封建社会的社会现实,可谓老少皆宜。
其中,最经常作为丑角,最常被人调侃或者说最具有喜剧色彩的就应属二师兄猪八戒了。
而猪八戒的形象和个性又是惹人发笑的源头。
一、形象
猪八戒的经历十分奇特,原本是掌管天河的天篷元帅,却偏偏因酗酒调戏嫦娥而被贬下人间,最倒霉的是错投猪胎。
按照《西游记》中高员外的讲法,八戒是“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像个猪的模样”,模样已经不敢恭维,手中的武器居然是“做园工锄地种菜的九齿钉耙”。
平时赶路时为了不惊吓到群众,便按孙悟空的主意,“把耙子嘴,揣到怀里,莫拿出来,蒲扇耳,贴在后面,不要动摇。
”驱散围观的观众,却又“竖起蒲扇耳,扭动莲蓬吊搭唇”,打斗时又常受身材连累,时常气喘吁吁,口吐白沫。
可就是这份尊容,猪八戒却常说:“丑便丑,奈看,再停一时就俊了”,又说“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
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
真让人不知说他是自信还是阿Q精神,又或是鲁迅先生的阿Q就受了八戒的启发。
这也正是猪八戒身上小市民心态自我安慰、自我满足的表现。
二、性格
1、猪性
猪八戒在凡间是猪头人身,因此猪性就特别明显,而猪的特点就是懒、好吃、贪睡。
在猪八戒身上,这些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比如唐僧让八戒去寻斋饭时,八戒只行了十余里,找不到吃的,便安慰自己“需是再多幌个时辰,才好回去回活,”其懒可见一斑;而悟空故意让八戒探路时,八戒的表现是“只见山凹里一弯红草坡,他一头钻进去,使钉耙扑个地铺,毂辘的睡下。
他腰伸了一伸,道声‘快活!就是那弼马温,也不得像我这般快活自在!’”由此则可见其贪睡。
只要是吩咐八戒做探路、寻斋饭等任务时,八戒少有不偷懒、不贪睡的时候。
猪本就贪吃,而八戒的饭量,更是惊人。
书中借高员外之口写八戒“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
”因贪吃惹祸、遭戏弄、被骗、被骂更是司空见惯。
可是猪八戒的贪吃也只是贪吃,并不挑剔吃的质量,只要求填饱肚子。
然而取经路漫漫,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不一定能解决,又怎么能要求猪八戒不懒惰、拥有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呢?
这里恰巧符合了小市民意识中由雅至俗,由士大夫文学向小市民文化的转变。
“仓廪实而知礼节”,猪八戒的贪吃和偷懒恰好是普通民众“民以食为天”的追求,恰好是作为人的最原始、最基本的诉求。
2、人性
既然身在凡间,八戒自然少不了人性。
自私、胆小、贪财、好色、爱说谎话、爱打小报告等等都是人性中的弱点。
取经路上,八戒想尽办法积攒财富,比如趁着无人就偷纳棉背心,得到赏赐的黄金和白金就想接。
为了宝贝十分卖力地下井找龙王水晶宫。
吃饭都成问题
居然还藏着四钱六分银子的私房。
但是从人的角度来看,从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朝来看,从小市民、小生产者来看,他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获得劳动所得实在是理所应当,无法批判。
而且这也正表示了传统的“重本抑末,无商不奸”的小农社会典型的意识形态开始逐渐瓦解。
尽管官府采取的政策仍不利于商业,但由于此时正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初阶段,对于财富的追求,对于金钱的欲望,并不为本时代的人所忌讳。
说到胆小,主要表现在他眼看不敌妖怪时,便有诸多理由逃避,不顾脸面更不顾大义。
但其实只要力所能及,八戒杀敌也毫不含糊,只要妖怪不是他的对手,总是“一耙筑死”。
很多章节都写到猪八戒都和孙悟空并肩作战,如流沙河大战沙悟净,火云洞斗红孩儿,驼罗庄捉红鳞大蟒蛇等。
而且即使贪生怕死,即使屡次不敌而被妖怪擒拿,八戒从来没有投降,总是对妖怪又骂又嚷,奋力抗争。
这正好与之前的文学作品从道德高度把握人物形象;评价人物时优劣好坏、善恶泾渭分明有着极大的不同。
正反映了小市民的审美情趣和优越感。
猪八戒的好色从天上到人间可谓是屡教不改,从嫦娥到高小姐,到取经路上被他称为“女菩萨”的妖精,到为了实验他们取经诚心的神仙,八戒次次吃亏,每每上当却仍是色心不改,但从来都是“好色而不淫”。
最终修成正果,连如来佛祖也做出了“色情未泯”的评价。
而这点应从成书的时代背景分析。
明朝后期,思想界兴起了以王阳明为代表的思想解放启蒙思潮,正是针对程朱理学的道德禁欲主义而起。
著名异端思想家李贽认为“声色之来,发于性格,由乎自然。
”而在“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命题下,他充分确定人的各种愿望,“如好货,如好色,如勤学,如进取,如多积金宝,如多买田宅为子孙谋,博求风水为儿孙福荫,凡世间一切治生产业等事”袁宏道则认为:“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
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就是人生的一大“快活”。
也就是在这样的进步思潮影响下,《西游记》才会表达出对人欲这样的宽容态度。
猪八戒这一形象来自于人民内部,带有芸芸众生的人性优点及弱点,是迎合大众文化的形象因此比任何一个艺术形象都更具有世俗性,也更易被市井民众所接受。
三、优点
猪八戒是否除了贪欲、人欲就没有别的特点了呢?当然不是!如果仅仅是个贪婪的猪妖,八戒又怎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呢?八戒身上的优点还真不少。
首先便是他幽默风趣的性格,猪八戒为达目的常喊出令人忍俊不禁的话,比如“斋僧不饱,不如活埋”、“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又或者“干鱼可好与猫儿作枕头”等只有老猪说出才不会令人感觉怪异反觉好笑的话。
成全了全书的喜剧色彩,为全书增色不少。
其次,猪八戒既懒又勤。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生活而强迫自己克制自己的惰性,猪八戒偷懒时正好满足了我们现实中不能偷懒的遗憾。
但同时八戒也是勤劳的,例如在高老庄时,八戒安分的做了几年地地道道的庄稼汉。
正如他对变化成高小姐的孙悟空所说的那样:“我虽然吃了你家些饭食,但也没白吃你的,我曾替你家搬砖运瓦,扫地通沟,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这说明干苦累活计正是猪八戒的优势,另有高员外的话证明:“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而唐僧师徒过八百里荆棘岭时,八戒抡耙干了两天两夜;七绝山稀柿街也是八百里,亘古无人行走,八戒又用嘴巴拱了两天两夜,也可谓是劳苦功高。
此时,读者又能从其中找到辛勤工作的自己。
最后,八戒心胸宽广。
或许因“体胖”而“心宽”,猪八戒无论是被戏弄、被欺骗都可以以宽广的心胸包容,面对孙悟空“呆子”的称呼也只是抱怨几声,从来没有真正放在心上。
既能看见自己的影子,又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安慰,还是不会计较的朋友,无怪乎读者喜欢猪八戒,喜欢这个“呆子”了。
四、作者创作
无论是《西游记》小说本身还是影视作品的刻画里,八戒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好吃懒做——这并不是个褒义词——而其他印象则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加深。
由此可见作者本身对八戒的贪欲并非持确定歌颂态度,而是在宽容的基础上进行善意的嘲笑。
八戒贪婪的吃相、偷懒时对着石头模拟说谎、见到女色时不像猪反而像猴搬着急、被大师兄骗了好不容易积攒的私房钱等描写,对其缺点的嘲讽,让每一个读者在浏览时都忍俊不禁。
这里即表现出作者矛盾的创作心态,对“欲”既承认又否定,对八戒既宽容又嘲笑。
这就表现出吴承恩和明代后期启蒙思潮的思想家们的和而不同。
在启蒙思潮的影响,对“人欲”,他采用宽容的态度;对超出限度的“贪欲”,他予以嘲笑和否定。
孙悟空大闹天宫充满反叛意识,历来被认为是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但同时又表明这是“欺天罔上”,西行路上,孙悟空又被戴上了极具束缚意义的紧箍。
同样,作者把八戒塑造成为一个贪欲不泯的形象,但又对八戒予以某种程度的嘲笑和揶揄。
由此不难看出,作者虽然并不像程朱理学那样认为个人愿望就是罪恶,但又不像启蒙思潮的思想家们那样过火地强调个人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参见吴承恩,《西游记》
【2】:参见刘晶,论《西游记》猪八戒形象的塑造
【3】:参见王冰,《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