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历史起源

合集下载

中国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目标
中国礼仪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礼仪的渊源
中国礼仪的起源: 1.天神生礼仪 2.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 3.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 4.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 5.礼生于理、起于俗中国礼仪的 Nhomakorabea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阶段 礼仪的形成阶段 礼仪的变革阶段
封建礼仪的形成、强化和衰落阶段
现代礼仪阶段
礼仪的变革阶段
约在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孔子——“礼治” 2.孟子——“仁政”“德治” 3.荀子——“隆礼”“重法”
封建礼仪的形成、强化和衰落阶段
约从秦汉时期到清末民初:尊君抑臣、尊父抑子、尊夫抑妻、尊神抑人 西汉董仲舒——“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礼仪的起源阶段
约在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之前: 1.山顶洞人——有了礼仪观念和实践。 2.新石器时代晚期——人际交往礼仪已具雏形。 3.炎黄时期——氏族社会礼仪向阶级社会的交际礼仪过渡时期。 4.尧舜时代——国家已具雏形,民间交际礼仪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礼仪的形成阶段
约在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夏商周三代时期: 1.夏朝——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和制度,确定了崇古重礼的传统。 2.西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礼”的书籍——《周礼》。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五常”:仁、义、礼、智、信
现代礼仪阶段
约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 1.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杂烩”式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礼仪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学习和借鉴西方礼仪的同时形成了我国
的现代礼仪。
感谢您认真聆听 这堂微课!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礼仪的起源和发展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1、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1萌芽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2草创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3形成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4发展和变革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5强化期公元前221年——1796年6衰落期 1796年——1911年7现代礼仪时期1912年——1949年8当代礼仪时期1949年至今第一节礼仪的起源和发展二、中西礼仪的异同1、在表达方式方面:中国礼仪不仅注重礼貌,而且讲究礼节;强调以让位礼,提倡中庸之道,表现既热情亲切,又谦逊含蓄;西方礼仪不仅文明礼貌,而且思想开放,强调实用,提倡平等,情感外露,表达率直坦诚,没有中国人那样强烈的家庭本位,而强调个人本位;2、在礼品馈赠方面:中国人讲究礼数,重视礼尚往来,往往把送礼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西方人反对繁文缛节和过分客套造作,一般不轻易送礼,送礼也很简单,一般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但都重视礼品的包装,讲究礼品的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3、在礼仪活动方面:中国人讲人情,重人脉,注重人伦亲情和家族血缘,讲究敬老爱幼,尊重老者优先,事事讲究论资排辈,“官本位”意识较强;西方人崇尚个性自由,注重功利,提倡女士优先,讲究绅士风度;虽也有等级之分,但并不十分突出,把个人尊严看得神圣不可侵犯;4、在“老”的称呼方面:中国人尊敬的称呼上了岁数的长者为“老先生”、“老师傅”、“老专家”等,象征着经验丰富;在西方国家,“老”意味着精力不济,走下坡路;有时“老”就是“不中用”的代名词;西方老人独立意识强,不愿意麻烦别人,自然也不乐意被别人尊称为“老人”;5、在宴请方面:中国人请客时,往往客气的说:“没什么菜,请随便用;”因为中国人一向认为“谦受益,满招损;”且请客时食物若被客人一扫而光,主人在面子上会很不好看;因为这也许表明食物准备不充足或客人还没有吃饱;西方人请客时很少上许多菜,但却会说“这是我的拿手好菜,特地精心为你做的;”表现出西方人的热情与直爽;且请客时如果食物被客人吃光,主人一定会感到欢欣鼓舞;若看见盘里剩下不少菜,反而会垂头丧气,因为剩菜说明其烹调水平有待提高;第二节礼仪的内涵一、礼仪的概念概括地说,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和;二、礼仪的特征1、共同性2、继承性3、发展性三、礼仪的原则1、尊重原则2、遵守原则3、适度原则4、自律原则四、礼仪的功能1、教育功能2、美化功能3、协调功能4、沟通功能5、维护功能第一节仪容礼仪一、身体部位的修饰技巧一头发修饰:1、勤于护理 2、长短适中3、适度协调正确洗发:先把少许洗发水挤在手上,两手揉搓后均匀涂抹在头发上,用手指指腹轻柔地揉搓头皮及头发;重复两次后冲洗干净,取适量护发素由发梢处慢慢向内揉搓数分钟;正确吹发:每周用热吹风机吹发不要超过三次;尽量少使用发蜡和发油,更要避免使用香味过于浓郁的头发定型产品;二发型:1、发型要与职业相协调2、发型要与年龄身份相协调3、发型要与脸型相协调4、发型要与体型相协调5、发型要与服饰相协调三面部修饰:1、面部保养 2、得体的化妆化妆的选择:生活妆宜淡;社交妆宜雅;盛会妆宜浓;基本的淡妆技巧: 1清洁面部2基础底3定妆4画眼线5画眼影 6眉毛的修饰7画腮红 8涂口红 9卷睫毛忌讳:色彩是提高亮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宴会妆着色较平日更浓重一点,不过切忌走极端;过于浓艳的女人,容易被看成是粗俗与不受欢迎的人;四颈部修饰:保持颈部皮肤清洁,并加强颈部运动与营养按摩;五手部修饰: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防止手部干裂粗糙;指甲要勤修剪,若留长指甲,则必须注意清洁而富有光泽;六脚部修饰:勤洗脚、勤换鞋袜,勤修剪趾甲;香水的使用:出席宴会、舞会时可使用浓香型香水,一般性交际使用清香型香水,工作时间使用淡香型香水,健身运动时使用运动型香水;二、仪容修饰的礼规1修饰避人2勿以残妆示人3勿评论他人的妆容4勿离奇古怪一、站姿礼仪男士站姿礼仪:两脚并拢,两膝并严,两手自然下垂,呈正步站姿;通常还可采用双脚稍叉开,与肩部同宽为限,双手相握右手放在左手的掌心上、叠放于腹前的腹式站姿,也称为分腿站姿;或双手背于身后,然后相握的背式站姿如图1;也可采用两手自然下垂,两脚靠拢,脚尖呈45度—60度,身体重心在两脚上的扇形站姿如图2;如果站立时间过久,双脚可交替后撤一步,其身体重心分别落在另一只脚上,但上身仍须保持挺立,伸出的脚不可伸得太远,双脚不可叉开得过大;二、坐姿礼仪一坐姿的基本礼仪二坐姿的种类:1、正襟危坐式: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均成直角,且小腿与地面垂直,双膝双脚并拢;此式男女皆宜;在尊者面前不宜坐满椅面,以占2/3左右为宜;2、垂腿开膝式:主要要求与上相同,只是双膝稍许分开,宽度不超过肩宽,此式适合男士;3、双腿后点式:两小腿后屈,脚尖着地,双膝并拢;此式适合女士;4、双脚交叉式:双膝并拢,双脚在踝部交叉,然后稍微内收,不宜远伸;此式适合女士;5、双腿叠放式:双腿一上一下交叠在一起,叠放在上面的那只脚的脚尖应垂向地面;双脚可以垂放,也可以与地面呈45°角斜放;切勿双手抱膝;此式适于穿短裙的女士;6、双腿斜放式:双腿并拢后,双脚同时向左侧或右侧斜放,并与地面形成45°角;适用于穿短裙的女士在较低的座椅就座;如右图7、前伸后曲式:先将大腿并拢,然后向前伸出一条腿,同时把另一条腿后曲;两脚脚掌着地,前后成丁字位;此式适合女士;三、蹲姿礼仪一蹲姿的基本礼仪二常见的蹲姿:1、高低式:基本特点是双膝一高一低;主要要求在下蹲时左脚在前,完全着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右脚稍后,脚掌着地,脚跟提起;右膝低于左膝,右腿左侧可靠于左小腿内侧,形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势;臀部向下,上身微前倾,基本上用左腿支撑身体;男女均适用,但女士应注意靠紧双腿,男士两腿之间可有适当距离;2、交叉式: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小腿垂直于地面,全脚着地;左腿在上,右腿在下,两者交叉重叠,右膝从后下方伸向左前侧,右脚跟抬起,脚掌着地,两脚前后靠近,合力支撑身体;上身略向前倾,而臀部朝下;3、半蹲式:主要要求是在蹲下之时,上身稍许下弯,但不宜与下肢构成直角;臀部必须向下,而不能撅起;双膝可微微弯曲,其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有所变化,但一般应构成钝角;身体的重心应放在一条腿上,而双腿之间不宜过分分开;4、半跪式:主要要求是在下蹲后,改为以腿单膝点式,臀部坐在脚跟上,以脚尖着地;另外一条腿则是全脚着地,小腿垂直于地面;双膝应同时向外,双腿应尽力靠拢;适用于男士;三不可取的蹲姿:1、切勿突然下降2、不要离人太近3、不可弯腰撅臀4、不要平行下蹲5、方位不能失当四、走姿礼仪一走姿的基本礼仪:二应避免的不雅走姿:三不同服务场合走姿规范:1、引路时——“以右为尊”,居于客人左前方两步左右位置;2、告别时——先后退三步,再转身离去;3、上下楼梯时——“右上左下”原则,上在后,下在前;4、进出电梯时——“先出后进”原则五、手势礼仪一规范的手势:手掌自然伸直,掌心向内向上,手指并拢,拇指自然稍稍分开,手腕伸直,使手与小臂成一直线,肘关节自然弯曲,大小臂的弯曲以140度为宜;二国际交往中的手势:如:“到这儿来”——中国人习惯手臂前伸,手心向下,弯动手指;而在欧美,这一动作却是招呼动物的表示;欧美人招呼人时,是将手掌向上伸开,伸曲手指数次;“好,行了”——多数国家用竖起大拇指来表示;而在澳大利亚竖起大拇指是粗野的表示;第三节服饰礼仪一、服饰礼仪的原则一整洁原则二个性原则三文雅原则四TPO原则:“TPO”分别是英语中的Time时间、Place地点、Occasion场合或Object目的、对象三个单词的缩写;服饰要顺应季节变化和时代特点;服饰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条件、风俗人情而显示出不同的格调与特色;服饰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来选择;场合可分为公务、社交和休闲场合三大类;五整体协调原则1、服装要与身材、脸形、肤色、年龄、发型相协调2、服装要与色彩搭配相协调色彩搭配原则:“三色原则”、“安全色原则”服装色彩搭配方法:统一法、对比法、呼应法、点缀法3、服装要与饰品相协调1饰品应与服装款式、色调、风格相协调2饰品应与脸形、体形相协调3饰品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4饰品佩戴要精巧5饰品佩戴要符合习俗寓意二、服饰礼仪的要求1、男士西服着装规范:1讲究规格 2巧配色彩3选好衬衫4系好领带5扣好衣扣6穿好皮鞋7用好衣袋西服穿着必须注意的14个问题:1、尺寸必须合身、合体2、一定要烫得笔挺3、袖子长短要适中,一般应在手掌虎口上方3厘米左右4、领子要贴背5、背部长要盖过臀部,略长过3-6厘米6、要选用有腰线的西服,不宜选用直筒式7、西裤的长度一般到脚背为宜8、款式应偏向能表现出稳重大方为上9、正式场合首选色彩应是藏青色10、应选用柔软透气,散热性好的档次高面料11、穿着西服务必要将上衣左袖口处的商标等剪掉12、要扣好上衣、背心的纽扣13、切忌将衣袖卷起,将裤筒挽起14、上衣、衬衣和裤子口袋里少装或不装东西2、女士西服套裙着装规范:1合理搭配--------衬衫、衬裙、鞋袜、饰品的搭配2科学选择--------布料、色彩、图案、款式的选择3得体穿着--------雅合身合体、穿着到位、举止文第四节谈吐礼仪一、交谈的基本原则1、表情认真2、动作配合3、语言合作4、用词要委婉5、礼让对方注意:语言中的礼仪细节:发音准确、口气谦和、内容简明、少用方言、慎用外语;绝不能出现的语言:粗话、脏话、黑话、荤话、怪话、气话;不要让你的声音生锈,要选择愉悦的交谈话题;二、交谈的基本技巧1、善于聆听2、真诚赞美3、感情交流4、虚心请教5、幽默诙谐6、适时结束谈话交谈中的危险雷区----------不要一个人长篇大论;不要插嘴;不要抬杠;不要否定;避免低声耳语;不要用手指点别人;不要过分谦虚;不要挑剔别人的毛病;第一节见面礼仪一、称呼礼节1、称呼的种类:1职务称呼——只称职务,如“主任”;在职务前加上姓氏,如“张局长”;在职务前加上姓名关系比较亲近的,被称呼者名有两个字以上的,有时也只称呼名加上职务,如“林伟书记”、“青松部长”;2职称或学位称呼——仅称职称或学位,如:“教授”;在职称或学位前加上姓氏,如“张律师”;在职称或学位前加上姓名适用于正式场合,如“李梅博士”;3行业称呼——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如“老师”、“医生”、“警官”等; 4性别称呼——按性别不同分别称呼为“小姐”、“女士”、“先生”;5姓名称呼——直呼其名;只呼其姓,不称其名;只呼其名,不称其姓;6拟亲称呼——没有直接血缘关系,参照亲属关系来称呼;7零称呼——用礼貌的问候语、致歉语来代替称呼;2、称呼应遵循的基本礼规:1称呼要适应不同场合2称呼要尊重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3称呼要遵循国际礼仪规范4称呼要入乡随俗5称呼要根据与交往对象的关系灵活选择6称呼要把握次序: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近后远、先女后男、先疏后亲的原则;7称呼要注意细节二、致意礼节1、无身体接触的致意礼节:1点头致意2起立致意3举手致意4欠身致意5脱帽致意6拱手致意7鞠躬致意8注目致意2、有身体接触的致意礼节:1握手礼①正确的握手的方式:握手双方相距约一步,上体略前倾,伸出右手,双方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时间约2-3秒,力度以不握疼对方的手为限度;同时面带微笑,注视对方,问候示意;②遵循握手的顺序:伸手先后的基本规则——上级在先、长辈在先、女士在先、客人来时主人在先、客人走时客人在先,平辈朋友以先伸手为敬;2、有身体接触的致意礼节:1握手礼③握手的要求:一定要用右手,禁止用左手;要紧握对方的手;年轻者对年长者、职务低者对职务高者都应稍稍欠身相握;切忌戴手套握手;不可戴墨镜与人握手;多人同时握手时应按顺序进行,切忌交叉握手;什么时候不该与人握手----------- 对方手部有伤;对方手上提着重物;对方正忙于他事,如打电话、用餐、喝饮料、主持会议、与他人交谈等;对方与自己距离较远;对方所处环境不适合握手;在任何情况下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但自己手上有水或不干净的东西时,应谢绝握手,同时解释并致歉;2、有身体接触的致意礼节:2拥抱礼①具体规则——行礼双方相对而立,各自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在上抚对方左后肩,左手在下抚对方右后腰;②具体区域——一般在西方国家广为流行,在中东欧、阿拉伯各国、大洋洲各国、非洲与拉丁美洲国家颇为常见;③具体场合——在庆典、仪式、迎送、政务活动中多见,在谈判、检阅、授勋等特殊场合,大都不使用;④具体人员——在欧洲、美洲、澳洲诸国,男女老幼之间均可采用,在亚洲、非洲,尤其是阿拉伯绝大多数国家,拥抱仅适用于同性,与异性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是绝对禁止的;3亲吻礼①吻额礼——长辈对晚辈的行礼;②吻颊礼——平辈之间的行礼;在公众场合,关系亲密的女子之间可适用,男女之间则贴面即止;③吻唇礼——夫妻、恋人、母婴之间的“专利”;④吻颌礼——晚辈对长辈的行礼;⑤吻手礼——流行于欧美上流社会异性之间的一种最高层次的见面礼;仅限于室内,男士向已婚女士或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女士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⑥吻足礼——在非洲一些部族里或可见;三、介绍礼节1、自我介绍:1应酬式 2公务式 3社交式4仪式式 5问答式要选择好时机——初次见面且对方有结交兴趣时,或对方有空闲、情绪较好又有兴趣时,采用主动的方式;掌握基本要领——介绍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一分钟,内容不可太繁琐,最好是三言两语能结束;态度诚恳而自信——介绍时要自然有善、亲切随和、彬彬有礼、真实可信、不能虚张声势、轻浮夸张、自吹自擂;2、他人介绍:1标准式 2简介式 3强调式4引见式 5推荐式 6礼仪式介绍的原则:一般遵循“尊者居后”的原则;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将未婚女子介绍给已婚女子;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四、交换名片礼节1、呈递名片的礼节:应注意起立或欠身,把名片的正面朝向对方,用双手或右手递上;目光正视对方,同时附以寒暄语;2、接受名片礼节:目视对方,起身或欠身双手接受,万不得已才用右手接受;接到名片后不可马上收藏,最好读一遍,以示尊重对方;认真收好对方的名片;特别提示-----------名片不可在用餐时发送;切忌折皱、玩弄对方的名片;在别人的名片上做标记也是不礼貌的;3、索要名片的礼节:如自己忘带名片或名片刚好用完时,就不能通过交换的途径获得对方名片;此时最忌讳就是直接开口索要;应采用委婉的方式索取;4、拒绝递送名片的礼节:如果对方递上名片以后,你不想回赠的话,不可以对对方置之不理,应有恰当的理由回应对方;常用语有:“不好意思,名片刚好用完了;”或“对不起,出门匆忙,名片忘带了;”第二节拜访接待礼仪一、拜访礼仪1、事先预约拜访前应通过电话等方式预约,把访问的目的告诉对方;预约时,不但要选择恰当的时间,还要约定地方和人数,以便对方做好接待的准备;2、赴约准备讲究仪容仪表;准备相关材料;规划交通路线;备好名片、礼品;3、拜访细节遵时守约;礼貌登门;做客有礼;交谈技巧;适时告辞;礼貌辞行;二、接待礼仪1、精心准备记住对方姓名;搞好环境卫生;准备好接待物品;安排好饭菜,预订好客房;2、热情迎客提前到大门口迎接;引领入室,一一介绍;3、周到待客送茶点、烟、水果的注意事项:①招待客人茶点时,最好把茶点装在托盘里送上,茶水饮料放在客人的右前方,点心、糖果放在客人的左前方;②上茶时,先倒入适量开水,烫片刻后将水倒掉,再放入适量茶叶,倒上约三分之一杯开水,盖好杯子,从客人的左边上茶,估计茶叶泡开时再为客人倒上开水;注意,上茶时杯盖口要朝上放,水不应倒得太满,一般约为杯子的五分之四即可;③递烟时,应轻轻将盒盖打开,将烟盒上部朝着客人,用手指轻轻弹出几支让客人自己取,最好不要用手指取烟递给客人;为客人点火,最好是打着一次只为一位客人点烟,如果连续点火,打一次火最多也只能为两人点火,绝不要打一次火后为客人“点转转火”;④请客人吃水果前,应请客人先洗手;将洗净消毒的水果和水果刀交给客人削皮;如果代为客人削皮,一般只应削到你的手指即将碰到已削过的果肉为止,剩下部分最好向客人致歉后请客人自己消掉,以保持水果的清洁卫生;4、礼貌送客亲切相送;注意客人物品;告知路线;目送远离;接待3S----------3S是指Stand up,Smile,See,即起立、微笑、目视对方;Stand up:用身体语言表示欢迎之意,起立是最基本的礼貌;Smile,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会把欢迎和欢喜无言地传递给对方;See:起身目视对方,眼神可以把你的诚意准确表达;第三节馈赠礼仪一、注重情谊,因人而异二、注重效果,贵贱适宜三、尊重文化,随俗避忌禁忌:“五不送” 1、忌触犯对方习俗的礼品;2、忌过分昂贵和过分廉价的物品; 3、忌印有广告的物品 4、忌药品和补品;5、忌使异性产生误会的物品;四、注重品位,悉心包装五、鲜花礼品,读懂花语几种常用花的花语:1、玫瑰——红玫瑰代表热情、真爱;黄玫瑰代表珍重、祝福和嫉妒、失恋;紫玫瑰代表浪漫、真情和珍贵、独特;白玫瑰代表纯洁、天真;黑玫瑰代表温柔、真心;橘红色玫瑰代表友情和青春美丽;蓝玫瑰代表敦厚、善良;粉玫瑰代表永远的爱;2、康乃馨——红色康乃馨代表爱情;桃红色康乃馨表示祝你健康;黄色康乃馨表示热爱着你、失恋;杂色康乃馨表示侮蔑;白色康乃馨表示拒绝你的爱;3、郁金香——红色郁金香表示爱的告白、喜悦;白色郁金香表示怀念、纯洁、失恋;黄色郁金香表示渴望无尽的爱,忠贞的爱;杂色郁金香表示永恒的爱恋;我国花语西方花语各国关于花的禁忌:1、在印度和欧洲国家,白玫瑰和白百合花是送给死者的虔诚悼念品;2、在巴西,绛紫色的花主要用于葬礼;3、在法国,黄色的花是不忠诚的表示;4、在拉丁美洲,菊花被看作是一种“妖花”,只有人死了才会送菊花;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菊花象征悲哀和痛苦,不能作为礼物相送;5、在日本,不要送莲花,莲花被认为是人死后的那个世界用的花;给病人送花不能有带根的,因为“根”发音近于“困”,使人联想为一睡不起;送菊花给日本人也只能送品种只有15片花瓣的;6、在俄罗斯,送女主人花一定要送单数,送给男子的花必须是高茎、颜色鲜艳的大花;俄罗斯人忌讳“13”,认为这个数字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而“7”在他们看来却意味着幸运和成功;7、在德国,一般不能将白色玫瑰花送给朋友的太太,也避免送郁金香;8、在欧美,参加朋友的葬礼,绝对不能赠送有香味的鲜花;第四节餐饮礼仪一、中餐礼仪1、中餐餐桌摆设及席位安排礼仪1桌次安排基本原则:“面门定位”、“居中为尊”、“以远为上”、“右高左低”;同时兼顾其他各桌距离主桌的远近,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 2席位安排以主为先;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①主人应面对正门在主桌就座;②举行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面向主桌主人;③各桌位次尊卑,应以与主人的距离远近来定,离主人近的位置比较尊贵;④与本桌主人的距离相同的位次,则以本桌主人面向为准,主人座位右边的位置比较尊贵;⑤主人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尊重,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主人则坐在主宾的位子上;⑥如主人夫妇就座于同桌,以男主人为第一主人,女主人为第二主人,主宾夫妇分别坐在男女主人右侧;排列少于5人的便餐席位时,位次排列的四个原则1、右高左低原则:两人一同并排就座,以右为上座;中餐上菜时多以顺时针方向为上菜方向,靠右坐的人因此要比靠左坐的人优先受到照顾;2、中座为尊原则:三人一同就座用餐,坐在中间的人在位次上高于两侧的人;3、面门为上原则:用餐的时候,面对正门者是上座,背对正门者是下座;4、特殊原则:高档餐厅,若有优美的景致或高雅的演出供用餐者欣赏,则观赏角度最好的位置是上座;在某些中低档餐馆用餐时,通常以靠墙的位置为上座,靠过道的位置为下座;2、中餐上菜礼仪1上菜的位置:上菜时应遵循左上右撤的原则,应从陪同之间上菜,不要从主人和主宾身边进行;2上菜的程序:先冷后热,先炒后烧,先咸后甜,先味浓后味淡;如给每个人上菜,要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士后男士,按顺时针顺序依次进行;3、摆菜礼仪基本程序冷盘第一道热菜主题菜第二道热菜热炒大菜汤饭菜点心甜菜水果;4、中餐就餐席间礼仪1筷子礼仪1、忌敲筷 2、忌掷筷3、忌插筷4、忌叉筷5、忌挥筷6、忌舞筷7、忌迷筷 8、忌粘筷9、忌剔筷2餐桌礼仪1、主人动筷再拿筷;2、湿毛巾只能用来擦手;3、菜到面前再取菜;4、照顾他人用公筷;5、喝汤不能出声音;6、满含食物不交谈;7、不用餐巾擦脸;8、咬过的菜应吃完;9、征求意见后吸烟;10、用餐时不高声喧哗;11、不反复向外宾劝菜、劝酒;12、剔牙、咳嗽、打喷嚏要遮住嘴;13、客人没吃完不先离席;14、餐后控制打饱嗝;二、西餐礼仪1、西餐餐具的使用1选用餐具原则:叉置于餐盘左侧,刀和匙置于右侧,依上菜的顺利从外往内使用;2使用刀叉的基本方法:右手持刀或匙,左手拿叉; 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食物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若有两把以上的刀叉,应由最外面的一把向内依次取用;3刀叉传递的用餐信息:进餐中需要暂时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还要继续吃;用餐结束后,将叉子的背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一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表示已经吃完,服务员可以将盘子或菜肴撤走;1、西餐餐具的使用4餐匙的使用方法:餐匙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汤匙,个头比较大,摆放在右侧最外端,与刀并列;一种是小匙,个头比较小,横着摆放在吃甜品所用的刀叉正上方;餐匙的握法与握笔的方法相同;要注意餐匙绝对不能直接用来舀任何主食或菜肴,已经开始使用的餐匙不能放回原处,用汤匙喝完汤后,应将其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小匙若用来调饮料、茶后,用毕应将其从杯中取出,放入托盘;。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引言礼仪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礼节。

本文将探讨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从东方到西方,从传统到现代,全面解析礼仪的演变过程。

二、原始社会的礼仪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主要依赖于狩猎和采集,社会结构相对简单。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形成群体生活的时候。

最早的礼仪行为是为了增强群体凝聚力和保障生存,如狩猎仪式、祭祀仪式等。

这些仪式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也是人们相互之间建立联系和加强合作的方式。

三、古代文明社会的礼仪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礼仪逐渐成为一种规范化的行为准则。

在古代文明社会,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古埃及的礼仪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形成国家的地区之一,其礼仪制度非常严谨。

法老的加冕仪式、祭祀仪式等都经过精心筹划和严格执行,体现了统治者的权威和神圣性。

2. 古希腊的礼仪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礼仪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希腊人注重礼仪的规范和仪式的庄重,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古希腊人为了向众神表示敬意而举办的盛大体育赛事。

3. 古罗马的礼仪古罗马的礼仪制度以法律为基础,强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在罗马帝国时期,宴会礼仪、婚姻仪式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和程序,体现了罗马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四、东方礼仪的发展东方文化注重礼仪的庄重和尊重,礼仪在东方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中国古代礼仪中国古代礼仪制度非常严谨,尊重长辈、尊重祖先是中国礼仪的核心价值观。

《周礼》、《仪礼》等经典著作对礼仪的规范和细节有详细的描述,如官员的朝拜礼仪、婚丧嫁娶的仪式等。

2. 日本的礼仪日本礼仪受到中国古代礼仪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日本的礼仪强调尊重和谦逊,如鞠躬礼、茶道等都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礼仪形式。

五、西方礼仪的发展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尊重,礼仪在西方社会中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引言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礼仪的发展过程,包括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习俗、礼仪的意义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礼仪规范。

二、礼仪的起源1. 礼仪的定义礼仪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根据一定的规范和仪式,以及相应的行为举止,来表达尊重、敬意和友好的一种行为方式。

2. 礼仪的起源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一些简单的仪式和行为来表达彼此的尊重和友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化,礼仪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并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形成了独特的礼仪习俗。

三、礼仪的发展过程1. 古代礼仪在古代社会中,礼仪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标志。

各个古代文明如中国、埃及、希腊和罗马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礼仪习俗。

例如,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非常严谨,包括尊卑有序、宴会礼仪、婚丧嫁娶等方面的规范。

2. 中世纪礼仪中世纪是欧洲礼仪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封建社会中,贵族阶层的礼仪规范十分繁琐,包括宫廷仪式、宴会礼仪、骑士精神等。

同时,宗教也对礼仪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堂仪式和宗教节日成为重要的礼仪活动。

3. 现代礼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礼仪逐渐演变为一种现代社会行为准则。

现代社会中的礼仪规范包括商务礼仪、社交礼仪、公共场合礼仪等方面。

例如,在商务场合中,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商务礼仪,包括着装得体、言谈举止得体、尊重他人等。

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习俗1. 中国礼仪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拥有悠久的礼仪传统。

在中国,人们重视家庭观念,尊敬长辈,注重面子和礼貌。

例如,在中国婚礼上,新郎要向新娘家长敬茶表示敬意。

2. 日本礼仪日本礼仪注重细节和谦逊。

在日本,人们重视礼节和尊重他人的空间。

例如,在日本餐厅用餐时,人们要用手接过食物,而不是直接用筷子夹。

3. 西方礼仪西方礼仪注重个人空间和平等。

在西方国家,人们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例如,在英国,人们在公共场合要保持队列,不插队。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标题: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礼仪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交往方式、礼节等方面。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礼仪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古代礼仪、现代礼仪、礼仪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礼仪的起源1.1 礼仪的定义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礼节,是一种文明的表现方式。

1.2 礼仪的起源礼仪最早起源于古代部落社会,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而产生的。

1.3 礼仪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传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古代礼仪2.1 古代礼仪的特点古代礼仪注重尊卑有序、尊重长辈、礼节繁琐等特点。

2.2 古代礼仪的形式古代礼仪主要表现在宴会、婚丧嫁娶、朝见君王等方面。

古代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礼仪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现代礼仪3.1 现代礼仪的特点现代礼仪注重简约、实用、尊重个人隐私等特点。

3.2 现代礼仪的形式现代礼仪主要表现在商务场合、社交媒体、公共场所等方面。

3.3 现代礼仪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礼仪不断变化和更新,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四、礼仪的重要性4.1 维护社会秩序礼仪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秩序。

4.2 增进人际交往遵循礼仪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

4.3 传承文化传统礼仪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遵循礼仪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五、礼仪的未来发展5.1 礼仪与现代科技随着科技的发展,礼仪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礼仪也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5.3 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礼仪教育对于培养社会公民的素质和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加强礼仪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结语:礼仪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交往、传承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礼仪的历史

关于礼仪的历史

关于礼仪的历史一、古代礼仪的起源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交习俗,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礼仪行为来表达尊重和敬意,同时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最早的礼仪形式可能是原始人们在狩猎或采集食物时的协作行为,例如分享食物、互相帮助等。

二、古代文明社会的礼仪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个文明古国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礼仪体系。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在举行重要仪式时会佩戴象征权力的皇冠;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参赛选手会进行庄重的开幕式和颁奖典礼;古罗马帝国的宴会上,人们会按照一定的座位次序来就坐,象征着不同身份地位的人。

三、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中国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家,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礼记》是我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典籍,其中详细记载了各种礼仪规范和仪式流程。

古代中国人注重礼仪的原因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尊重长辈、传承家族传统等方面。

例如,封建社会中的官员和士人都要遵守朝廷的礼仪规范,以示对皇权的尊重。

四、中世纪欧洲的礼仪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影响使得礼仪变得更加庄重和宗教化。

教堂成为了重要的礼仪场所,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都需要按照一定的礼仪程序进行。

同时,贵族社会也有自己的礼仪规范,例如餐桌礼仪、舞会礼仪等,这些礼仪规范旨在展示贵族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五、现代礼仪的变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现代礼仪也发生了一些变革。

现代礼仪更加注重个人尊重和平等性,强调互动中的彼此尊重和礼貌。

例如,在商务场合,人们会通过握手、行礼等方式表示谦恭和友好;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通过发送问候语、礼貌语等表达尊重和友好。

六、全球化时代的礼仪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礼仪也变得重要起来。

人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习俗,以避免因误解而造成的尴尬和冲突。

在跨国商务、外交活动以及国际会议等场合,遵循正确的国际礼仪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礼仪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中国礼仪起源发展八

中国礼仪起源发展八

中国礼仪起源发展八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自古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其漫长的礼仪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的草创时期、礼仪的形成时期、礼仪的发展和变革时期、礼仪的强化时期、礼仪的衰落时期、现代礼仪时期和当代礼仪时期等8个时期。

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

1、礼仪的萌芽时期(公前5万年-公前1万年)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中人类逐渐开化。

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

例如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打扮自己。

他们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

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

2、礼仪的草创时期(公前1万年-公前22世纪)公前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不仅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并且开始从事农耕和畜牧。

在其后数千年岁月里原始礼仪渐具雏形。

例如在今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生活距今约五千年前的半坡村人的公共墓地。

墓地中坑位排列有序死者的身份有所区别有带殉葬品的仰身葬还有无殉葬品的俯身葬等此外仰韶文化时期的其他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

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

3、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前21世纪-公前771年)约公前21世纪至公前771年中国由金石并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金属器的使用使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除消费外有了剩余并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因而出现阶级对立原始社会由此解体。

公前21世纪至公前15 世纪的夏代开始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

在此期间尊神活动升温。

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不理解一些自然现象。

他们猜想照耀大地的太阳是神风有风神河有河神……因此他们敬畏“天神”祭祀“天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礼仪包含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若干准则又是原始社会宗教信仰的产物。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历史演变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历史演变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历史演变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精髓之一,通过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传承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使其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存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古至今,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不断地演变着,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析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历史演变。

一、礼仪的起源与初步发展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将祭祀现象发挥到极致,祭祀礼仪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而后,礼仪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加明确的体现。

在西周时期,礼仪文化逐渐形成,并被赋予了更加严谨的制度和内涵。

这一时期社会分封,各种各样的礼仪规定被制定出来,这些规定包括了男女婚配、父母教育、冠礼入仕等等。

同时,礼仪文化成为了统治者掌控人心、维持统治的工具。

此外,西周时期的典籍《周礼》更是将礼仪的制度化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礼仪文化的黄金发展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仪文化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在这个时期,礼仪逐渐成为表达穷巷人的情感、劳苦百姓身心安定故乡的形式。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道家、墨家、儒家等学派,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儒家。

儒家提倡“仁者爱人”、“孝道为先”等思想,强调对于长辈、师长的孝敬和尊重,以及对于世间事物的反思与思考,这都是对礼仪文化最好的诠释。

同时,在战国时期,随着人类的社会活动不断地深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变得更加繁杂多样。

原有的礼仪规定已经难以应对这样的变化,因此,礼仪逐渐走向了灵活性。

细节缜密的礼仪规范让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更为深刻的发展。

三、礼仪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在清朝的时期,礼仪文化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首先,随着传统文化的流传,皇帝的制度逐渐走向了稳定。

通常情况下,其遵循的礼仪文化和规范都是经过细心筛选和制定的。

其次,清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再次被高度重视,礼仪也被作为一种社会和谐、生活纪律规范的重要方式加以弘扬和发扬。

最终,清朝时期的礼仪制度在其稳定性和丰富性方面都达到了更为强大的高峰期。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源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源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化。

人类在远古时期开始形成社会群体,为了维持群体秩序和相互合作,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为准则,即礼仪。

礼仪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进化的原始社会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礼仪也逐渐演化和丰富。

二、发展1. 原始社会的礼仪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主要以部落或氏族为单位生活,礼仪主要体现在对族人的尊重和对外部部落的交往中。

原始社会的礼仪包括祭祀仪式、婚姻仪式、战争仪式等,这些仪式和礼节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族群的凝聚力和社会秩序。

2. 古代文明社会的礼仪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社会阶段,礼仪也得到了更为系统和完善的发展。

古代文明社会的礼仪主要包括宗教仪式、宫廷礼仪、宴会礼仪、婚丧嫁娶等。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会进行庄严的加冕仪式,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有严格的开幕和闭幕仪式等。

3. 中世纪的礼仪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礼仪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更为复杂和繁琐的发展。

贵族阶层和教会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他们通过繁复的礼仪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例如,中世纪的宫廷会有严格的礼仪规定,贵族的婚礼和葬礼也有一整套的仪式和规范。

4. 现代社会的礼仪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进程,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礼仪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现代社会的礼仪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例如,现代社交场合的礼仪要求人们彼此尊重,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同时也要遵守一定的社交规范。

三、现代礼仪的重要性礼仪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以下是现代礼仪的几个重要方面:1. 商务礼仪商务礼仪是商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商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商务会议、商务谈判、商务宴请等。

遵循商务礼仪可以增加商业合作的信任度和成功率,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

2.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应该遵守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简述中国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简述中国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简述中国礼仪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发展、演变、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国礼仪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一、礼仪的起源礼仪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其根源在于人类的自然本能和社会需求。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开始形成了一些简单的礼仪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向神灵祈祷、尊敬长者、庆祝丰收、举行婚礼、丧葬等。

这些礼仪行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文明的阶段。

在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商朝时期,礼仪主要表现在祭祀活动中。

商朝的祭祀活动非常隆重,其主要目的是祭祀祖先和神灵,以求得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在祭祀活动中,人们会献上食品、酒水、牲畜等供品,同时进行歌舞、祈祷等仪式。

这些仪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流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二、礼仪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礼仪也逐渐演变和发展。

在周朝时期,礼仪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周朝的礼仪制度非常复杂,包括了官方仪式、宗教仪式、家庭仪式等多种形式。

周朝的礼仪制度,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等级,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在中国历史上,礼仪的发展与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密切相关。

在封建社会中,礼仪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巩固自身地位和权力的一种手段。

礼仪规范严厉,等级制度森严,人们必须遵守礼仪规范,否则就会面临惩罚。

在这种社会结构下,礼仪逐渐成为了一种权力象征,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威严和权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礼仪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现代社会中,礼仪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不再是一种权力象征。

现代社会的礼仪更加注重个人素质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理解。

三、礼仪的特点中国礼仪有着独特的特点,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

中国礼仪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礼节中国礼仪十分注重礼节,礼节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和礼貌。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源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初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和完善。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一些简单的行为来表达尊重和敬意,这些行为逐渐演变成为礼仪的雏形。

随着社会的进步,礼仪逐渐发展成为一套规范的行为准则,成为人们相互交往的重要方式。

二、发展1. 礼仪在古代社会的发展在古代社会,礼仪的发展与宗教和统治者的权威密切相关。

例如,在古埃及,法老被视为神圣的存在,人们对法老的恭敬和敬意通过一系列的礼仪仪式来表达。

在古中国,礼仪是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威的重要手段,例如,周朝的礼乐制度就是一种重要的礼仪制度。

2. 礼仪在中世纪的发展中世纪的礼仪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基督教教义强调谦卑、服从和忍耐,这在礼仪中得到了体现。

中世纪的贵族社会中,礼仪成为了显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重要方式。

例如,贵族之间的社交活动中,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以显示自己的高贵和尊贵。

3. 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礼仪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礼仪也更加注重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权利。

现代社会中的礼仪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灵便性,以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三、礼仪的重要性礼仪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礼仪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通过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人们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和协调,减少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2. 礼仪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恰当的礼仪行为,人们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好,促进合作和交流。

3. 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形象和自信心。

遵循适当的礼仪规范,能够使个人更加自信和自尊,树立良好的形象。

4. 礼仪有助于传承和宏扬文化。

礼仪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通过礼仪的传承和宏扬,能够保留和传承人类文化的精髓。

四、礼仪的实践与应用1. 礼仪在商务场合的应用在商务场合,礼仪的应用非常重要。

例如,在商务会议中,人们应该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如准时到达、注意穿着得体、礼貌用语等,以展示自己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涵盖了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规范和礼貌表达方式。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和发展,礼仪也逐渐成为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礼仪的发展、礼仪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礼仪的重要性以及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礼仪的起源1.1 礼仪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初期阶段,当时人们开始形成社会群体,需要一种规范行为的方式来维持社会秩序。

1.2 礼仪的起源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人们通过礼仪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意。

1.3 礼仪的起源还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人们逐渐形成为了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行为规范。

二、礼仪的发展2.1 礼仪在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为了一套完整的礼仪体系。

2.2 礼仪的发展与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密切相关,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礼仪要求。

2.3 礼仪的发展还受到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体系存在差异。

三、礼仪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3.1 礼仪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2 东方文化中注重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礼仪注重的是尊重他人和维护社会秩序。

3.3 西方文化中注重的是个人的自由和个性发展,礼仪注重的是个人的自我表达和独立意识。

四、礼仪的重要性4.1 礼仪是社会秩序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4.2 礼仪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使人们更加自信和得体地表达自己。

4.3 礼仪还能够传承和宏扬民族文化,体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软实力和文化魅力。

五、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5.1 在商务场合中,正确的礼仪可以提升个人形象和职业素质,增加商业合作的机会。

5.2 在社交活动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让人们更加融洽地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3 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规范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道德,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礼仪发展历史

礼仪发展历史

礼仪发展历史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演变礼仪与人类的文明相伴而生,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礼仪的萌芽,并经过不断的演变发展,形成了现在的礼仪规范。

一、礼仪的起源: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对天地、神灵、祖先的信仰与敬畏原始社会,人类处在变化莫测的大自然中,无法解释千百万化的自然现象和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认为天地神灵是主宰这一切的力量。

所以就进行一些祭祀活动,以表示他们对天地、神灵、祖宗的敬畏,祭祈天地、神灵,保佑风调雨顺,祈祷祖先显灵,拜求降福等等.为祈祷而举行的仪式就成了古代礼仪的萌芽.因此有了“礼立于敬而源于祭”的说法。

2.对家庭成员言行的规范父母要抚养、关爱、教育孩子;成人要赡养、照顾父母;兄弟姐妹之间要关爱。

在舜尧的时代,就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做了明确规定: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称之谓“五礼”。

通过礼仪,对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进行了规范。

3.人们交往沟通的需要在社会活动中,人类形成了最初级、最原始的礼仪。

这种相互的呼应与模仿逐步形成一种习俗,便成了最初的礼仪。

如在原始的狩猎、耕种、和部落之间的争斗中,人们用眼神、肢体语言等来表示他们的想法,互相配合。

用击掌、拍手、拥抱等方式表示收获后喜悦、高兴。

4.维系等级差别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与分工越来越细,就出现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就出现了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等。

当大家聚会坐在一起时,就有了一定的座次(比如首领、一般人),通过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就不断增加新的礼仪。

就为等级差别的维系提供更多方便和条件。

二、礼仪的发展演变(一)我国的礼仪发展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内容:1.礼俗:是民间形成的礼仪习俗。

2.礼制:是国家制定的礼仪制度。

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民间优良的礼俗,摒弃一些过时的陈腐的礼俗。

(二)我国古代礼仪的发展分四个阶段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古代礼仪的孕育时期——尧舜时期。

古代尧舜时期,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即“五礼”: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事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源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行为的准则,用以维持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稳定。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人们通过一些简单的仪式和仪表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对族群的尊敬。

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并在不同的文明古国中形成了独特的礼仪体系。

二、发展1. 古代礼仪的发展古代礼仪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宗教仪式和宫廷礼仪。

在宗教仪式方面,古代人们通过举行祭祀、祈福等仪式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这些仪式通常包括舞蹈、祷告、献祭等环节,旨在与神灵建立联系并获得保佑。

在宫廷礼仪方面,古代帝王通过举行各种盛大的宴会、庆典和仪式来展示自己的权威和地位,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稳定的手段。

2. 中世纪礼仪的发展中世纪是礼仪发展的重要时期,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宗教的影响使得礼仪的规范更加复杂和严格。

贵族阶层通过举办盛大的宴会和舞会来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同时也是社交交往的重要场所。

在宗教方面,教会的仪式和礼仪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教堂婚礼和葬礼等。

中世纪的礼仪体系对后世的礼仪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现代礼仪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现代礼仪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范。

在商业活动中,商务礼仪成为了商界人士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包括商务会谈、商务宴会等。

在社交场合中,礼仪规范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正式场合的着装要求、用餐礼仪等。

此外,跨文化交流的增加也促使人们对礼仪的了解和尊重更加重视,以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误解和冲突。

三、礼仪的重要性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提升个人形象和社会地位。

具体而言,礼仪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交交往:良好的礼仪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在社交场合中,正确的礼仪表现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们更愿意与你交往。

礼仪的起源

礼仪的起源

(一)礼仪的起源:中国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礼仪究竟何时何故而起,自古以来,人们做过种种探讨,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礼仪起源说:1、天神生礼仪,2、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3、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4、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5、礼生于理,起于俗。

何为礼仪,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二)礼仪的发展1、萌芽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此亦周口店山顶洞人,用曾骨作装饰,死人身上撒。

2、革创时期——新石器时期,半坡遗址,仰韶文化,等卑有序,男女有别。

3、形成时期——青铜时代,原始社会解体,向奴隶社会过渡,劳动活动升温,推翻殷王朝取而代之的是周朝《周礼》产生,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系统地纳入一个等卑有序的模式之中,要求人们依礼而行。

4、发展变早时期——西周末期,出现了所谓的“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战国时间,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等思想圣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

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系统地阐述了礼仪的本质与功能,在他的《论语》里有74处谈到礼仪要求人们用首先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他是主张以礼治国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古之礼的内涵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典章制度,如各朝代的典章制度,二是社会一切人的行为和举止规范,这是典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形成。

5、强化、衰落时期(公元前221的)(唐、宋、明、清)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成为后来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汉代、唐代、宋代、礼仪研究硕果累累,明代时,交友之礼完善,忠、孝、节、义等礼仪日趋繁多。

特别是宋代家庭礼仪的发展是一个特点,主要代表人物有司马光(北京史学家),朱喜熹(南宋理学家)等代表作有《速水家仪》《朱子家礼》。

中国的礼仪起源和发展

中国的礼仪起源和发展

中国的礼仪起源和发展中国自古就以交际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其漫长的礼仪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的草创时期、礼仪的形成时期、礼仪的发展和变革时期、礼仪的强化时期、礼仪的衰落时期、现代礼仪时期和当代礼仪时期等8个时期。

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

1、礼仪的萌芽时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中,人类逐渐开化。

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

例如,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打扮自己。

他们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

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

2、礼仪的草创时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不仅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并且开始从事农耕和畜牧。

在其后数千年岁月里,原始礼仪渐具雏形。

例如在今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生活距今约五千年前的半坡村人的公共墓地。

墓地中坑位排列有序,死者的身份有所区别,有带殉葬品的仰身葬,还有无殉葬品的俯身葬等,此外,仰韶文化时期的其他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

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

3、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中国由金石并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金属器的使用,使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除消费外有了剩余并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因而出现阶级对立,原始社会由此解体。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5 世纪的夏代,开始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

在此期间,尊神活动升温。

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不理解一些自然现象。

他们猜想,照耀大地的太阳是神,风有风神,河有河神……因此,他们敬畏“天神”,祭祀“天神”。

礼仪的五种起源说

礼仪的五种起源说

礼仪的五种起源说礼仪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交往方式,它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化观念紧密相关。

以下是礼仪的五种起源说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宗教信仰:宗教对于礼仪的起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的早期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界和宇宙的力量缺乏科学的解释,因此选择了信仰神灵和崇拜的对象,并通过宗教仪式和祭祀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这些宗教仪式和祭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规范,如古埃及的葬礼仪式、古希腊的宗教祭祀等,这些都是宗教信仰对于礼仪规范的影响。

二、社会秩序的需要:礼仪起源于对社会秩序的需求。

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人们需要一套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平稳运行。

礼仪通过规定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交礼仪、礼仪之邦等方面的规定,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古代文明国家如中国的《礼记》、古印度的《吠陀经》等,都体现了礼仪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视。

三、道德规范的形成:礼仪起源于人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随着社会发展而动态演变,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交往方式,与道德规范紧密相关。

礼仪要求人们在行为上要尊重他人,遵循道德规范,体现了人类对于道德的追求和尊重。

如古希腊的伦理学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中庸之道”等。

四、文化传承和人类认知的发展:礼仪起源于人类文化的传承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对世界的理解,通过建立一套行为规范和交往方式来传承和发展文化。

礼仪通过规范人们的穿着、饮食、住房等方面的行为方式,体现了人类对于文化传承和认知的发展。

如古罗马的饮食礼仪、中国传统的节令饮食等。

五、地理环境与气候的影响:礼仪起源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人们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需要,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规范和交往方式。

如在炎热的地区,人们文化上更注重清洁、节制,如古埃及的冠冕礼仪;在寒冷的地区,人们更注重互助与友好,如北欧国家的社交礼仪。

综上所述,礼仪的起源与宗教信仰、社会秩序的需要、道德规范的形成、文化传承和人类认知的发展、地理环境与气候的影响等方面密切相关。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引言礼仪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礼仪的起源开始,探讨其发展历程,包括不同文明中的礼仪传统、礼仪的功能与作用、礼仪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以期全面了解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二、礼仪的起源1. 礼仪的定义礼仪是指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会习惯,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它涵盖了言谈举止、服饰装扮、宴会礼仪、婚丧嫁娶等方面。

2. 礼仪的起源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为规范和社会习惯。

三、礼仪的发展历程1. 古代文明中的礼仪(1)中国古代礼仪:中国古代礼仪以《礼记》为代表,包括尊卑有序、尊师重道、宴会礼仪等方面。

这些礼仪规范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古埃及礼仪:古埃及礼仪以法老为中心,宗教仪式和墓葬礼仪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礼仪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3)古希腊礼仪:古希腊礼仪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代表,包括体育竞技、宴会礼仪等方面。

这些礼仪活动展示了古希腊社会的精神风貌和道德观念。

2. 现代社会中的礼仪(1)职场礼仪:职场礼仪是指在工作场所中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着装得体、言谈举止得体、尊重他人等方面。

良好的职场礼仪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提升个人形象。

(2)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指在社交场合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交谈技巧、用餐礼仪、礼物赠送等方面。

遵守社交礼仪能够增进人际关系,展示自己的教养和修养。

(3)国际礼仪:国际礼仪是指在跨国交往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礼貌待人、尊重他人文化差异、遵守国际法律等方面。

遵守国际礼仪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礼仪的功能与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礼仪规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一套行为准则,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促进和谐相处礼仪可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促进和谐相处。

简述我国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简述我国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简述我国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礼仪的起源是: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

整个原始社会是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具有阶级性。

内容包括:制定了明确血缘关系的婚嫁礼仪,区别部族内部尊卑等级的礼制,为祭天敬神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式,制定一些在人们的相互交往中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动作。

中国礼仪的发展: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

4、强化时期:秦汉到清末(公元前221~公元1911年)。

5、现代礼仪的时期(1911~1949)。

6、当代礼仪的时期(1949~至今)。

礼仪的历史起源简介

礼仪的历史起源简介

礼仪的历史起源简介礼仪是人们在各个交际圈子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一个懂礼仪的人往往能够得到他人的青睐。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礼仪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那么,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起源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代礼仪起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礼仪的历史起源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

”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的。

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

他主张“为国以礼”,“克己复礼”,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做“文质彬彬”的君子。

孟子也重视“礼”,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

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他着有枟礼论枠,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

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

”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

因而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管仲则把礼看作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运的支柱。

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从这些思想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我国古籍中,枟周礼枠、枟仪礼枠、枟礼记枠等就是最重要的古典礼仪专着。

我国古代“礼”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指治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典章制度;二是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物之道;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包括自身修养)。

纵观我国礼仪内容和形式的演变与发展,可以看出“礼”和“德”不但是统治者权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有广泛社会性与强大号召力的优良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礼节仪式及生活准则,并且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礼仪的历史起源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在中华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礼仪的历史起源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

古代华夏族正是以丰富的礼仪文化而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赞誉的。

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

他主张为国以礼,克己复礼,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做文质彬彬的君子。

孟子也重视礼,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

荀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他着有枟礼论桦,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

他说:礼者,人道之极也。

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

因而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管仲则把礼看作人生的指导思想和维持国运的支柱。

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从这些思想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我国古籍中,枟周礼桦、枟仪礼桦、枟礼记桦等就是最重要的古典礼仪专着。

我国古代礼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可归结为三个层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