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殊情况。
2. 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互感和自感的概念。
2. 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1. 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的推导。
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互感和自感的现象和规律。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形象地展示互感和自感的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五、教学内容1. 互感与自感的概念介绍。
2. 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推导。
3. 互感与自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例。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复习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提问: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有没有特殊情况?二、互感与自感概念的引入(10分钟)1. 讲解互感的概念:当两个导体相互靠近时,其中一个导体的电流变化会在另一个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 讲解自感的概念:导体自身的电流变化在自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三、互感与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10分钟)1. 推导互感的大小计算公式:M = μ₀N₁N₂L / (2 π f l),其中M为互感系数,N₁和N₂为两个线圈的匝数,L为线圈的自感系数,f为交流电的频率,l为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
2. 推导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L = μ₀N²/ l,其中L为自感系数,N为线圈的匝数,l为线圈的长度。
四、互感与自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分钟)1. 举例说明互感在变压器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自感在电容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互感与自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互感与自感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互感、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3.了解自感电动势大小的计算式,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决定因素。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能用电磁感应原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某些自感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互感、自感现象的利弊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
培养、提高学生尊重科学,利用实验探索研究自然的科学素养。
2.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科研的氛围。
3.通过了解自感的应用与防止,体会物理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之美。
4.互感和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使学生初步形成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自感电动势的作用,运用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新课师:先观察一个实验,小线圈和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大线圈和交流电源组成回路,两个回路之间是相互绝缘的,当接通电源,将小线圈放在大线圈附近时,大家预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生:小灯泡会亮。
师: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知识,有没有同学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呢?学生可以讨论,然后让学生给出自己的解释。
结合学生的解释,进而总结。
师:在小线圈里产生了感应电流,那么必然产生了感应电动势,上述这种现象我们就叫做互感现象。
让学生归纳出什么是互感现象。
二、新课教学(一)互感现象给出互感概念: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种现象叫做互感,这种感应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
教学设计1:2.4互感和自感
2.4互感和自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互感现象的电磁感应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自感现象及其特点。
3.明确自感系数的意义及决定条件。
过程与方法能用电磁感应原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某些自感现象。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尊重科学,利用实验探索研究自然的科学素养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2.难点:运用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具变压器原理说明器(用400匝线圈)、3.8V 0.3A灯泡两只、滑动变阻器、电源(3V)、导线、开关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了几种不同形式的电磁感应现象。
如磁铁向线圈中插入或拔出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等,都会引起感应电动势,发生电磁感应现象。
你们认为引起电磁感应现象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生: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师:不论用什么方式,也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都能引起电磁感应现象。
如果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
(二)新课教学1.互感现象两个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相连,但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种现象叫做互感,这种感应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
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变压器就是利用互感现象制成的。
在电力工程中和电子电路中,互感现象有时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这时要设法减小电路间的互感现象2.自感现象(1)演示实验,提出问题【演示实验1】断电自感现象。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接通电路,灯泡正常发光后,迅速断开开关,可以看到灯泡闪亮一下再逐渐熄灭。
问题1:灯泡闪亮一下,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灯泡的亮度由其实际功率决定。
灯泡闪亮一下,表明在开关断开这一瞬间,灯泡两端的电压比原来大。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在高中物理的电磁学部分,自感和互感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揭示了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以下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范本。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感和互感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的产生条件。
3. 了解自感和互感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4. 能够进行自感和互感相关的实验操作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自感现象- 定义: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由于磁场的变化而在导体自身产生的电动势。
- 自感电动势的表达式:\( \varepsilon = -L \frac{dI}{dt} \),其中L为自感系数。
- 自感现象的应用:延迟开关、电磁铁等。
2. 互感现象- 定义:当两个电路相互靠近时,一个电路中的电流变化引起的磁场变化,会在另一个电路中产生电动势。
- 互感电动势的表达式:\( varepsilon = M \frac{dI}{dt} \),其中M为互感系数。
- 互感现象的应用:变压器、无线充电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感和互感的本质。
2. 结合实验演示,直观展示自感和互感现象。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手电筒的开关)引出自感现象。
2. 讲授新知:详细解释自感和互感的定义、表达式和应用。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完成自感和互感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案例分析:讨论自感和互感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深化理解。
5. 小结回顾:总结自感和互感的重点知识,回答学生的疑问。
五、作业与评价1. 布置相关习题,巩固自感和互感的理论知识。
2.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实验分析能力。
3. 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自感和互感概念的掌握情况。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特点;2. 学习互感和自感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1. 互感和自感的定义及特点;2. 互感和自感的公式和计算方法;3. 互感和自感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互感和自感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定义:互感指两个或多个线圈共用一个铁芯时,其中一个线圈中的电流改变时,将在其他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自感指线圈自身电流变化时感应出自身电动势。
2. 引导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特点:互感是由于磁场的传递而产生的;自感是由于电流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
三、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公式和计算方法(20分钟)1. 讲解互感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互感系数:M = k * √(L1 * L2);- 互感的计算:M = |M1 - M2|。
2. 讲解自感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自感系数:L = k * n² * A / l;- 自感的计算:L = μ₀ * N² * A / l。
3. 进行计算实例的演示和解析。
四、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实际应用(15分钟)1. 互感的实际应用:- 变压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电动机和发电机原理。
2. 自感的实际应用:- 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打火线圈的原理和应用。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特点;2. 展望互感和自感在未来的应用领域。
六、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互感和自感的应用还有哪些?2.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互感和自感的实物、电路图等相关材料。
教学评估:1. 指导学生完成互感和自感的计算题;2. 班级讨论互感和自感的应用领域,并进行展示。
3. 提问学生互感和自感的定义、特点和计算公式。
教学拓展:1. 学生可通过参观实验室或科技馆,了解实际应用中的互感和自感设备;2. 学生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互感和自感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 4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互感与自感的观点。
2. 掌握互感与自感的基本定律。
3. 能够应用互感与自感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互感与自感的观点,掌握互感与自感的基本定律。
2. 教学难点:应用互感与自感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非线性电路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演示电源、灯泡、线圈、电线等物理实验器械。
2. 制作PPT,包含图片、动画和相关问题。
3. 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互感和自感案例,以便在教室上讨论。
4.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互感和自感的理解水平,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室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观点,理解互感和自感的影响因素,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应用。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步骤:1. 引入:起首,我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引入互感和自感的观点。
这些实验将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个观点。
2. 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基本观点:在引入实验后,我将详细诠释互感和自感的基本观点。
通过诠释磁场和电场的变化如何导致电流的产生,帮助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原因。
3. 分析影响互感和自感的因素:在此阶段,我将讨论影响互感和自感的主要因素,包括线圈的形状、匝数、电流的变化速度等。
通过这些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同的设备会产生不同的互感或自感。
4.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诠释互感和自感的应用。
这些案例将帮助学生了解互感和自感如何在实际设备中发挥作用。
5. 实验操作: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互感和自感,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这些实验将帮助学生亲手操作,了解互感和自感是如何在实际设备中产生的。
6. 小组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互感和自感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避免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互感和自感的观点。
7. 总结与反馈:最后,我将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
互感和自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互感和自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互感现象:介绍互感的概念,解释互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互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2. 自感现象:介绍自感的概念,解释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自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3. 互感和自感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互感和自感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相互作用。
4. 实验演示: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互感和自感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互感和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互感现象:简要介绍互感的概念,解释互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互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3. 讲解自感现象:简要介绍自感的概念,解释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展示自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4. 互感和自感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互感和自感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相互作用。
5. 实验演示: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互感和自感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互感和自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互感和自感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互感和自感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动画。
2. 实验器材:准备互感和自感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线圈、电流表、电压表等。
大学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自感和互感的概念,掌握其产生的原理。
2. 掌握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计算方法。
3. 了解自感和互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及其产生原理。
2. 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自感和互感系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电磁感应现象,提出问题: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为什么会在相邻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2. 引导学生思考自感和互感的区别。
二、自感和互感概念及原理1. 自感现象: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它产生的变化磁场不仅在相邻的电路中激发出感应电动势,在其本身也会激发出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自感现象。
2. 互感现象: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现象。
3. 自感和互感的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三、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计算1. 自感系数(L):自感系数表示线圈本身特征,与线圈的形状、尺寸、匝数等因素有关。
自感系数的计算公式为:L = μ₀μrN²l/A,其中μ₀为真空磁导率,μr为相对磁导率,N为匝数,l为线圈长度,A为线圈截面积。
2. 互感系数(M):互感系数表示两个线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与两个线圈的形状、尺寸、匝数等因素有关。
互感系数的计算公式为:M = μ₀μrN₁N₂l₁l₂/4πr²,其中N₁、N₂分别为两个线圈的匝数,l₁、l₂分别为两个线圈的长度,r为两个线圈中心距离。
四、自感和互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变压器:利用互感原理,实现电压的升高或降低。
2. 镇流器:利用自感原理,稳定电流,防止电流过大损坏电器。
3. 电磁感应传感器:利用自感和互感原理,实现非电量电量的转换。
五、课堂小结1. 总结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原理及计算方法。
2. 强调自感和互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求解一个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
互感和自感说课稿
互感和自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互感和自感”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进一步深入理解,也是后续学习交变电流、电磁波等知识的基础。
1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互感和自感现象的概念,掌握互感和自感电动势的计算方法,了解自感系数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112 教学重难点重点:互感和自感现象的概念及规律,自感电动势的计算。
难点:对自感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自感系数的影响因素。
二、学情分析21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211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现象,仍需要通过实验和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31 教法讲授法: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互感和自感现象。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规律。
311 学法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
合作学习:分组进行实验,共同探讨实验结果,培养合作能力。
探究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4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压器、日光灯等实例,引入互感和自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1 讲解互感现象结合实验,讲解互感现象的定义、产生条件和应用。
412 探究自感现象进行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在电路接通和断开瞬间的亮度变化。
413 分析自感电动势引导学生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分析自感电动势的产生原因和大小计算方法。
414 讨论自感系数组织学生讨论自感系数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种特殊形式。
2. 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感现象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自感现象的定义和计算公式3. 互感与自感的区别和联系4. 互感与自感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互感与自感的概念、大小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互感与自感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主动探究互感与自感现象。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互感与自感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互感与自感现象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互感与自感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互感与自感的定义、大小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互感与自感现象,让学生感受其应用。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互感与自感现象的实质,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互感与自感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互感与自感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互感与自感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互感与自感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互感与自感现象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互感与自感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电力系统、变压器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互感与自感在新能源开发中的潜在应用。
3. 鼓励学生进行互感与自感现象的课外探究,如自制简易变压器等。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互感与自感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自感与互感教案
自感与互感教案教案标题:自感与互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感和互感的概念,理解它们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共情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 自感与互感的概念和特点。
2. 自感与互感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3. 如何培养自感和互感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学生活动手册。
3. 图片或视频资源,用于示范和引发讨论。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的经验,让他们思考自感和互感的概念。
2. 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源,让学生观察其中的情感表达和共情行为,并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知识讲解:1.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和特点。
2. 解释自感是指个体对自身情感和需求的认知和表达,互感是指个体对他人情感和需求的感知和回应。
3. 强调自感和互感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它们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亲密度和和谐度。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自感和互感行为。
2.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行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他们在类似情境中的反应和行为选择。
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分享自己在不同情境中的自感和互感经历。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心得体会。
角色扮演:1. 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模拟不同情境中的自感和互感行为。
2. 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与展望:1. 总结自感与互感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培养自感和互感能力的重要性。
2. 展望学生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如何运用自感和互感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业:要求学生回顾自己在一天中的交往经历,选择一次自感或互感的经历进行描述,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教学反思: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前言互感和自感是基础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其理论和实践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电工学、电子技术等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深刻理解互感和自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们将重点围绕如何设计一堂互感和自感的课程展开讨论。
我们将阐述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实例来加深他们对互感和自感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一概念。
第一部分:互感和自感的概念与原理首先,我们将为学生讲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准备一系列的精心设计的PPT,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两个概念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例如,教师可以按照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解:1.互感和自感的定义:互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路之间互相影响的一种现象,而自感则是指电流在电容器中流动时产生的电磁场。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电路的结构,但这种差异反映了它们的行为差异。
2.互感与自感的区别:互感受到一个电路内电流的影响,而自感是受到自身电流的影响。
它们的作用也不同。
互感在传输能量方面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变压器、电动车、电路等方面,而自感主要用于需要储存电能的应用中。
通常,使用互感和自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的各种物理现象。
3.互感和自感的计算:教师可以通过等效电路的图像来解释电路中互感和自感的计算方法。
例如,使用等效电路计算互感和自感可以使用变压器的原理或差分电感表来进行计算。
这样的图像化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互感和自感的计算方法,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
第二部分:互感和自感的实例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向学生讲解了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
但要在教学中真正增强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理解,还需要通过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在这一部分,我们希望向学生提供多个有代表性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
例如,一些示例实例可以包括:1.基于电位变化的诊断设备:这一实例课程可以着重讲解电位变化的概念,如失重和加速。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互感与自感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 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互感和自感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感:(1)互感的概念: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互感的大小计算: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互感的大小与两个线圈的匝数、距离以及电流变化率有关。
2. 自感:(1)自感的概念: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该线圈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
(2)自感的大小计算: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形状以及电流变化率有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大小计算公式。
2. 难点:互感和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互感和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和条件。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互感和自感现象。
3.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互感和自感的概念。
2. 讲解互感:讲解互感的概念、产生原因和条件,给出互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3. 实验演示:进行互感实验,让学生观察互感现象,加深对互感的理解。
4. 讲解自感:讲解自感的概念、产生原因和条件,给出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
5. 实验演示:进行自感实验,让学生观察自感现象,加深对自感的理解。
6. 例题讲解:运用互感和自感的大小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互感和自感的相关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互感和自感的重要性和应用。
9.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互感和自感概念的理解程度。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
高中物理自感和互感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2. 掌握自感和互感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自感和互感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自感和互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难点:自感和互感的数学表达和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1. 自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互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自感和互感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实验或教学视频展示一个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现象,引出自感和互感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自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互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自感和互感的关系和区别。
三、示例分析(15分钟)
通过一些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自感和互感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实验探究(20分钟)
让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进行自感和互感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实验实效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五、应用练习(15分钟)
通过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应用自感和互感的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解题能力。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强化学生对自感和互感的理解。
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自感和互感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应用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
互感与自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互感与自感的概念,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2.通过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4.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互感的概念和原理;2.自感的概念和原理;3.互感和自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电磁现象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问:你们平时接触到哪些与电磁现象相关的场景?第二步:知识讲解1.介绍互感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图示、实例等简单方式让学生理解;2.介绍自感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图示、实例等简单方式让学生理解;3.通过实例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互感和自感的异同。
第三步: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配备互感器和自感器两种实验器材;2.实验内容:a.用互感器制作变压器,观察其互感效应;b.用自感器制作电容器,观察其自感效应;c.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第四步:实验分析1.汇总各组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2.通过数据和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互感和自感的特点和应用。
第五步:讨论和思考1.引导学生讨论互感和自感的应用领域,例如变压器、电路设计等;2.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六步:展示和总结1.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各组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2.总结互感与自感的概念、原理及应用,并进行思考和反思。
四、教学资源1.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电磁现象的特点;2.互感器和自感器等实验器材;3.实验操作指导书和实验步骤介绍。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2.收集学生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3.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的积极程度;4.学生展示和总结的准确度和完整性。
六、教学延伸1.给学生提供互感和自感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拓展思维;2.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拓展性问题,加深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理解。
通过此设计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辨能力。
互感与自感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互感与自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互感现象,了解互感的应用与防止;2.知道什么叫自感现象,理解它产生的机理和起到的作用;3.能够判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并会用它解释一些现象;4.知道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决定因素,知道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5.了解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应用与防止。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2.通过亲身感受断电自感的强大电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营造科研的氛围;2.通过了解自感的应用与防止,体会物理知识与技术的融合之美。
【教学重点】对自感现象的正确解释。
【教学难点】自感电动势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互感现象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了解什么叫互感现象以及互感现象的应用与防止。
师:在互感现象或前面我们学习过的电磁感应现象中,对于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的线圈而言,变化的磁通量均是由外界其它磁场源激发的,如果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它自己激发的磁场也一定变化,能不能在自己的“身体”内产生感应电动势呢?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先让学生自学教材上的实验内容。
教师演示实验一:通电自感实验(将图4.6-2画在黑板上,并指出实验前与A1串联的线圈L的电阻肯定等于与A2串联的滑动变阻器R的工作电阻。
)教师演示实验二:断电自感实验(将图4.6-4画在黑板上,并适当调整线圈的匝数,使断电瞬间灯泡突然闪一下再熄灭。
)让多个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实验一中灯泡A2先亮,灯泡A1后亮,最后一样亮;实验二中灯泡A在切断电源后过了一小段时间才熄灭(先不说突然变得更亮后再熄灭)。
师:猜一猜实验现象的出现最有可能与哪部分电路的相关?如何验证你的猜想?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达成一致:最有可能与电路中的线圈相关,可以将其换成等阻值的电阻再做一遍实验,看一看实验现象是否发生变化。
自感和互感实验课教学设计(推荐5篇)
自感和互感实验课教学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自感和互感实验课教学设计自感和互感实验课教学设计2013214238 张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及其大小的影响因素。
3、知道自感现象的利与弊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
4、能够通过电磁感应部分知识分析通电、断电自感现象的原因及磁场的能量转化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个自感实验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想先,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学习,了解物理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更加热爱物理,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1.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三、教学难点分析自感现象的产生。
四、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现象。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演示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问题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引起回路磁通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2)当电路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本节课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1、互感现象在法拉第的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磁场就发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感生电场,在感生电场的作用下,另一个线圈中的自由电荷定向运动,于是产生感应电动势。
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
互感现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
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因此,互感现象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案
高中物理互感和自感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计算互感和自感的公式;3. 能够应用互感和自感的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互感和自感的定义和区别;2. 互感和自感的原理;3. 互感和自感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通过实验和示范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互感和自感的现象和计算方法;2.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和原理;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课堂互动和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举例介绍互感和自感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兴趣;2.讲解:讲解互感和自感的定义和原理,说明它们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3.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互感和自感的现象,并说明其中的物理原理;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互感和自感的应用和计算方法;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互感和自感的定义和原理;2.讲解:详细讲解互感和自感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3.实践演练: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4.解答疑惑: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5.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互感和自感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反馈: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综合题作业,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2.课堂测验: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掌握情况;3.学习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磁铁、电阻丝、电源等;2. 教学材料:PPT课件、教学视频等;3. 参考书籍:高中物理教材、相关物理参考书等。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和测验结果等来评估学生对互感和自感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自感和互感教案
自感和互感教案教案标题:自感和互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自感和互感的概念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自感和互感能力,提高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技巧。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自感和互感的价值。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学生手册或笔记本。
3. 活动材料:纸、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引起学生对自感和互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这两个概念的意义。
概念讲解:2. 使用PPT或黑板,向学生解释自感和互感的概念。
自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的认知和理解,互感是指个体对他人情感和需求的认知和理解。
3. 强调自感和互感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案例分析:4. 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自感和互感因素。
例如,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感到孤独和被排斥,其他同学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他感受到关爱和支持?5. 分组讨论案例,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鼓励他们思考自己如何在类似情况下改善自己的自感和互感能力。
实践活动:6. 分发纸和笔,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在某个场景中的自感和互感体验。
例如,他们在某次团队合作中的感受以及对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7. 学生可以自愿分享自己的体验,其他同学可以提供反馈和建议。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理解。
总结:8. 对学生进行总结,强调自感和互感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这些技巧。
9.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改善自己的自感和互感能力,并制定个人目标。
作业:10.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感和互感的心得体会,并提出自己在未来如何提高自感和互感能力的计划。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参与社交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提高他们的自感和互感能力。
-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和实践自感和互感的技巧。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对自感和互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安徽省太和中学潘正海【课程分析】“自感和互感”是人教版选修3-2 第4 章《电磁感应》第6 节的内容,两者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两个重要实例,本质上都是由于电流变化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互感现象、自感现象和磁场的能量三个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后才学习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具体运用的两个实例。
因此,对互感、自感现象的研究,既是对电磁感应规律的巩固和深化,也为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波奠定了知识基础。
同时互感、自感现象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该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经历必要的认知过程,尝试利用“延迟判断”的探究教学策略,适当改进演示实验,变陈述性问题为设计性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和推理过程,主要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互感”的教学,采用“电磁炉”实验从能量角度引出互感及其应用,充分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积极性。
2.对于互感和自感的教学,着眼于让学生先猜测,再观察,验证猜测的正确性,然后再展开充分的讨论,攻克重难点。
学生在质疑、猜测和不断探究中了解实验中发生的物理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电路结构,知道了判断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以及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的计算等电磁感应的规律,学生由于以前的被动学习,不好主动发言,形成了听、记的习惯,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满堂学教学模式没有完全适应,需要老师耐心引导!量体裁衣似地设计导向性信息,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学习目标】1、了解互感和自感现象2、能够利用电磁感应有关规律分析通电、断电时自感现象的原因。
3、能说出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影响因素、自感系数的单位及其决定因素。
4、了解互感和自感的应用和防止。
、认真观察,体验物理实验的魅力(一)游戏导入,唤起欲望(设计意图)学生的好奇心都很强,喜欢新鲜的东西,该游戏现象明显,两名同学会被6伏特的电压电击,出乎学生的预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对魔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刺激了他的求知欲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
(二)物理源于生活【课件展示】1、如图所示,将一个与线圈连接的灯泡放到正在工作的电磁炉上,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小灯泡会亮吗【课件展示】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2、如图所示,为电磁炉的内部结构。
当接通电源时,线圈中有了电流。
连接小灯泡的小线圈并没有和电磁炉的大线圈相连,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电磁感应相关知识,认真思考,并阅读课本22页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什么是互感现象,完成后积极发言,并谈谈你对互感的认识。
请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认真听取,理解他的发言内容,辨别其正误,并做好补充、评价【教学流程】【课件展示】如图所示,让两位同学手拉手“串联”,两位同学上台来共同完成这个游戏,并向同学们说说你的感受。
闭合开关S前:无感觉闭合开关S后:无感觉断开开关S瞬间:被电击的准备。
后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内容做补充和完善。
(设计意图)生活与物理密切相关,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这种密切关系,感受生活中的物理。
【课件展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出要点内容:1、互感:当一个线圈中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互感。
在互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
2、实质:互感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电磁感应现象3、应用: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从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
举例:①变压器就是利用互感现象制成的。
②收音机里的磁性天线”利用互感现象把广播电台的信号从一个线圈传送到另一个线圈。
4、危害:互感现象能发生于任何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电力工程和电子电路中,有时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问题】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变化的磁场能够在邻近的电路中激发出感应电动势,那么这个变化的磁场能否在它本身也激发出感应电动势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究的问题!!二、深入探究,认识规律(一)观察实验,自主探究【课件展示】如右图所示,A i、A是规格完全一样的灯泡。
闭合电键S,调节变阻器R,使A i、A2亮度相同,如果断开开关S,重新接通电路,请同学们先猜想:小灯泡的亮度还一样吗现在我闭合开关,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并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并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问题1:电源接通时,通过线圈的电流怎么变化通过线圈L的磁通量如何变化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吗问题2:根据楞次定律,这个感应电动势在电路中有利于电流的增大还是有阻碍了电流的增大从哪里可以看出问题3:此时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原电流方向有何关系问题4:最终两个灯泡的亮度相同吗这个感应电动势的阻碍作用能够阻止电流的增大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交流时,请在别人发言时,认真听取,理解他发言的内容,辨别其正误,并做好补充、评价的准备。
后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谈过的见解,可谈不同见解或进行充实和完善。
(设计意图)从猜想、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究、发现现象中所蕴含的规律,并掌握规律,学会去解释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本节的重点之一,老师要做必要的强调和总结。
【课件展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出要点内容,老师再做必要的强调:1、自感: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生的变化的磁场在它本身也激发出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自感。
2、自感电动势:由于自感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自感电动势。
(1)方向:当电流增加时,与原电流方向相反(2)作用:阻碍了原电流的增大注:“阻碍”并非“阻止”,它只是延缓了电流变化的进程,最终电流仍然达到最大值,A最终会正常发光,和A i 一样亮。
(二)自主探究,授业解惑,突破难点【课件展示】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先闭合开关使灯泡A发光,如果断开开关。
请同学们先请猜想:灯泡A会立即熄灭吗现在我断开开关,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并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E, r S 1•电源断开时,通过线圈L的电流减小,这时会出现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动势的作用是使线圈L中的电流减小得更快些还是更慢些这种作用能够阻止电流的变化吗2•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线圈可以看做一个电源,它能向外供电。
由于开关已经断开,线圈提供的感应电流将沿什么途径流动3•开关断开后,通过灯泡的感应电流与原来通过它的电流方向是否一致4•开关断开后,通过灯泡的感应电流是否有可能比原来的电流更大为此对线圈的电阻有什么要求在什么条件下小灯泡才会闪亮一下再熄灭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完成后选出代表发言。
交流时,请在别人发言时,认真听取,理解他发言的内容,辨别其正误,并做好补充、评价的准备。
后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谈过的见解,可谈不同见解或进行充实和完善。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的难点,但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链,降低了难度,让学生先观察,再讨论、总结,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认识新知识,老师重点讲解的时机已经成熟,给学生做最后的总结,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件展示】1、自感电动势的作用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即延缓电流的变化过程。
(增反减同)(1)当线圈电流增大时,阻碍电流增大,此时自感电动势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反,起到反抗”作用;(2)当线圈电流减小时,阻碍电流减小,此时自感电动势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同,起到补偿”作用。
注:①“阻碍”并非阻止”增大的最终还是要增大,减小的最终还是要减小,自感电动势只是延缓了电流的变化过程!体现了它赖皮”的特性。
②线圈不允许通过它的电流发生突变,有点像力学中物体的惯性”2、当线圈电阻 R L<R A时(即电流I L>|A),开关断开瞬间,感应电流反向经过灯泡A,灯泡就会出现闪亮一下再熄灭。
(三)深入探究,掌握新知在刚才的断电自感实验中,灯泡既然与电源已经断开连接,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到灯泡出现闪亮,延迟熄灭,那么这个能量从哪里来呢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认真思考,可以同桌讨论,然后举手发言,谈谈你的看法。
请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认真听取,理解他发言的内容,辨别其正误,并做好补充、评价的准备。
后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谈过的见解,可谈不同见解,也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
(设计意图)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自感现象,认识自感现象中的能量问题!根据能量守恒不难找出答案。
这里只做了解,不做过高的要求。
在断电自感中线圈中有电流电源磁场(1)S断开前:(2) S 断开后:线圈的磁场能 --------- > 电能 -------- > 延迟灯泡的熄灭(四)自主阅读,了解新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 24页的内容,了解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决定因素和自感系数的影 响因素,以及自感现象的防止,然后由同学举手发言,谈谈以下问题:1、自感电动势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2、自感系数L 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表明:线圈越大、越粗、匝数越多,自感系数越大。
带有铁芯的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大得多。
3、自感系数L 的单位是什么亨利,简称亨,符号是 H 。
常用单位:毫亨(m H )微亨((1H )4、自感现象的防止(设计意图)对于简单的知识点, 让学生自行阅读并回答问题, 力。
三、知识迁移,提高能力(一)这是我们在本节课一开始做的游戏,现在你知道魔盒里 装的是什么吗你知道那两位同学为什么被电击吗请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认真思考,可以同桌交流,然后举 手发言,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呼应了本节课开头的游戏,培养学生的 迁移运用能力。
在这之前老师要时不时地露露脸,客串一下,现在 老师可以退居幕后静静地欣赏学生的“表演”了。
线圈B 的两端接在一起,构成一个闭合电路。
在断开开关 S 的时 候,弹簧K 并不能立即将衔铁 D 拉起,使触头C (连接工作电路) 立即离开;而是过一段短时间后触头 C 才能离开,延时继电器就 是这样得名的。
(1)当开关断开后,为什么电磁铁还会继续吸住衔铁一段短时间( 2)如果线圈 B 不闭合,是否会还会有延时效果为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的结构,认真思考,可以同桌讨论,完成后选出代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二)如图是一种延时继电器的示意图。
铁芯上有两个线圈 A 和B 。
线圈A 跟电源连接,咎 ---- 魔盒 ---------- 0E S表发言。
请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认真听取,理解他发言的内容,辨别其正误,并做好补充、评价、完善的准备。
(设计意图)用实例去巩固新学知识,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三)课后作业:1、课本25 页练习题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