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升级版】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成语的含义、用法和出处。

2.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丰富语言表达。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成语的分类和特点4. 高考成语题型解析5.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来源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成语的起源和演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分类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学习的成语,总结其含义、用法和出处。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1. 成语辨析与运用2. 成语错误类型分析3. 成语辨析技巧讲解4. 成语运用实例解析5. 高考成语辨析题目练习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教学设计导言:高考语文成语是考查学生对于成语的理解、应用和记忆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高考中,成语题通常涉及成语的意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考查学生对于成语的整体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在语文复习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成语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高考备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高考语文复习成语教学设计为标题,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一、知识目标:1. 理解成语的基本定义和意义。

2. 了解成语的出处和背后的故事。

3. 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常见的应用场景。

二、能力目标:1. 能够独立思考并运用成语进行语文答题。

2. 能够通过成语的使用来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

3. 能够在阅读中灵活运用成语,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成语的基本定义和意义(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由于历史、文化、修辞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固定搭配词组,它具有亲切形象、简洁准确、意义深远等特点。

通过阅读和解析成语的例句,让学生对成语的基本定义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成语的出处和背后的故事(教学内容):通过个别教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和典故,通过讲解和阅读相关史书、名著等文献,让学生获得更全面、深入的成语知识。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或写作,让学生通过讲述成语的来历和故事,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

3.成语的用法和常见的应用场景(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语言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常见的应用场景。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成语案例,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和运用,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成语的魅力。

同时,可以进行成语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创造性表达,提高学生总结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教师简短的讲解和提问,让学生回忆和总结他们已经学过的成语,并与他们之前的知识进行联系。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作用和重要性。

2.知识传授:教师通过讲解、举例和分析的方式,依次向学生传授成语的基本定义和意义、出处和背后的故事、用法和常见的应用场景。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成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高学生的成语辨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构成3. 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4. 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及辨析5. 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考查形式和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

2. 难点: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考查形式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高学生的成语辨析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构成,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5.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成语故事:介绍一些成语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底蕴。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和反应能力。

3.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运用,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

七、高考成语真题解析2. 解析高考成语真题中的错误用法,让学生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难点。

3. 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真题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八、成语辨析练习1. 设计成语辨析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成语辨析能力。

2. 分析练习题的答案,讲解成语错误用法的原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完整版)高三成语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完整版)高三成语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成语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三成语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1、明确考纲要求,把握熟语误用类型。

2、积累重要熟语,了解熟语的意义、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能学以致用。

1、明确熟语误用类型,掌握做题思路、方法。

2、能区分易误解的成语解释,分清熟语的使用范围、适合语境。

1、熟语误用类型2、试卷讲解分析一、熟语误用类型(一)、语义不当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2、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3、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二)、对象不当1、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2、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3、该房屋建筑装潢工作室有经验丰富的专门美术设计师,他们作风严谨、技术精良,把居室交由他们装修,保管使您蓬荜生辉。

(三)、轻重不当1、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2、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

(四)、褒贬不当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

2、为了迎接第六届华商大会,青年志愿者队伍粉墨登场,大显身手。

3、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五)、语法不当1、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2、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3、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六)、逻辑不当1、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的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辨析练习三、教学过程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成语的概念、来源和构成,分析成语的特点。

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归纳总结高考成语错误类型,分析错误原因。

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举例说明。

4. 成语辨析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对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在教学评价方面,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成语复习策略1. 分类复习:将成语按照词义、用法、出处等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 归纳总结:对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错误原因,提高识别和避免错误的能力。

3. 成语接龙: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增加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七、成语辨析技巧1. 词义辨析:掌握成语的准确词义,区分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

2. 语境分析:根据句子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填空。

3. 逻辑关系:注意成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使用错误的成语。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交际和写作中能够运用成语丰富语言。

3. 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运用4. 成语的辨析与练习5. 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成语的正确运用。

2. 难点:成语的含义理解和辨析,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分析成语的正确运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实例,分析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练习法: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举例说明成语的正确运用。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成语的正确与错误,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分享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正确运用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的正确率:统计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成语题目,评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成语词典:提供成语的定义、例句和故事背景。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成语例句、成语故事和教学课件。

高考成语复习题专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题专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题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让学生熟悉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3. 成语的分类和用法4.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5.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三、教学重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3. 成语的分类和用法4.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5.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四、教学难点:1.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2.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练习法:进行成语辨析、修改和应用的练习。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辨析和应用,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第二课时:1. 讲解成语的分类和用法。

2. 进行成语辨析的练习。

第三课时:1. 讲解成语的修改方法。

2. 进行成语修改的练习。

第四课时:1. 讲解成语的应用和答题技巧。

2. 进行成语应用的练习。

第五课时: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定义、特点、分类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成语辨析和修改的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3. 通过成语应用的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应用和答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教辅资料。

2. 高考成语题真题和模拟题。

3. 教学PPT或黑板。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成语的概念,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讲解成语的分类和用法,进行相关练习。

4. 讲解成语的修改方法,进行相关练习。

5. 讲解成语的应用和答题技巧,进行相关练习。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成语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成语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教案熟语(包括成语)的考查对张冠李戴类熟语的考查【例题】 (2021・辽宁卷)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解析应用“死灰复燃”。

“东山再起”指隐退后再次出来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复起,重新得势。

是中性词语,一般用于人。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错。

如“豆蔻年华”称十三四岁的女子;“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不能指同学间的关系。

容易张冠李戴的成语有:不期而遇汗牛充栋洗心革面大快人心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气宇轩昂破镜重圆青云直上洛阳纸贵倚马可待巧夺天工相敬如宾比翼齐飞萍水相逢不耻下问楚楚动人从善如流精神矍铄妙手回春【注】大快人心:快:痛快。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青云直上:青云:指青天;直上:直线上升。

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对望文生义类熟语的考查【例题】 (2021・北京卷)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解析日:一天天;下:低处。

本义是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

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属望文生义。

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籍、文学作品等,其实际含义往往与成语的表面意思不一致,望文生义是不行的。

容易望文而生义的成语有:珠圆玉润不名一文不速之客不足为训不赞一词不经之谈不刊之论屡试不爽吊民伐罪细大不捐进退维谷人莫予毒危言危行五风十雨醍醐灌顶别无长物下里巴人不可理喻瓜田李下马革裹尸相见恨晚首当其冲江河日下登堂入室1【注】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

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

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

【示例】: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吊民伐罪:吊:慰问;伐:讨伐。

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熟语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熟语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2023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能够辨析成语错用的主要类型。

2、掌握辨析成语的几个主要方法。

考点说明1、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2、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

复习重点1、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一、题型设误类型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望文生义,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

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炙手可热”、“首当其冲”、“指手画脚”等。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

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这里指旅游的人,用错对象。

高考考过的成语还有:“洗心革面”、“车水马龙”等。

其他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

成语复习教案“成语专题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考试说明》对成语的要求。

2、经过剖析高考试题追求规律,掌握考察的要点。

3、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加强基础训练。

4、①理解简单望文生义的成语②辨析简单混杂的成语学习要点1、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加强基础训练。

2、理解简单望文生义的成语、辨析简单混杂的成语学习课时:2课时教课过程一、考纲领求熟语包含成语在高考取属于必考题型.“考试纲领”规定:“词语(包含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包含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两个层面。

北京市命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清除法及创建情形是两种基本方法。

考察形式多是在动向的语境中考察词语(包含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二、高考语文使用成语的八点注意事项成语是历年高考都要考察的一项,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弄清成语根源,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成语、熟语的意义拥有固定性和整体性,望文生义是理解成语、熟语的第一大禁忌,因此成为命题者首选的“机关”设计方式。

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成心误会词义。

④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提示:“万人空巷”指街上人群集结,绝非静静静;“炙手可热”指势力大,并不是指“畅销”;“江河日下”指状况愈来愈坏,此处误认为是“愈来愈低”;“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利处,此处误认为是进入危险境地。

成语、熟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色,就是意义的整体性。

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可以想自然或一孔之见。

不然,就会误会词义,使用错误。

有些成语、熟语能够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多数成语、熟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假如对成语、熟语意义不加认真斟酌,仅从字面去简单、浅薄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弊端。

例2:辨析下边句子上加点成语的错误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削瘦突出的肩胛骨;他的双手交错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暖和,可没实用,仍旧发抖着,默默无声。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识记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是固定结构,具有特定的含义,往往隐含一定的道理。

学生在使用成语时,要确保成语的意义与句子的上下文相符合。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历史、神话等方面,学生在学习成语时,要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2. 教学难点:成语的准确运用,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故事导入法:以成语背后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来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正确运用。

3. 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介绍成语的起源,讲解成语的演变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来源,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成语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要求每个成语都要准确无误,接龙过程不能中断。

通过游戏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2. 成语辨析大赛: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辨析,教师给出成语,学生要快速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游戏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成语运用准确性:通过成语接龙和成语辨析环节,评价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成语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成语的准确运用和作文中的成语使用。

2024成语复习教案6篇

2024成语复习教案6篇

2024成语复习教案6篇成语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阶段学过成语的类型、意义及运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成语专题复习,使学生懂得成语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

3、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准备1.布置好黑板,营造活动氛围。

2.用小黑板画上表格,由计分员计分。

3.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语文活动课,现在请大家听老师说一段话。

想想看,这段话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成语王国。

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秀叫人流连忘返;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叫人目不暇接;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叫人耳目一新;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是的,这这短短的一段话里就用了11个成语。

我们说话或写__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会使我们的表达简洁明了、生动有趣。

大家已学了不少成语,平常也积累了一些,今天我们就以比赛的形式漫游成语王国,大家可要努力啦!二、明确规则①以4个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以小组记分,最后排出名次,赢的那一组是今天的擂台。

②记分员只管记分,不参加比赛。

记分员宣誓:被大家选为记分员,我很荣幸,我一定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我的工作。

三、比赛过程第一站——对对子游戏(AABB)高高兴兴——开开心心郁郁葱葱战战兢兢吞吞吐吐(ABAC)无边无际——一心一意善始善终戒骄戒燥(AABC)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滔滔不绝摇摇欲坠遥遥相对(ABCC)千里迢迢——文质彬彬得意洋洋威风凛凛生气勃勃过渡:刚才我们是配合的天衣无缝啊。

大家很善于观察,这些成语结构形式很有趣,把它们放在一起有助于记忆。

师:在成语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由数字组成的成语,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五彩缤纷”。

第二站:数字成语王国要求:①这道题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写得越多,分数越高,写对一个成语给1分,写错不扣分。

②各小组在集体讨论后由1名同学填写答案,书写要工整。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高考成语规律总结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在口头及书面表达中使用成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结构的相对定性性。

二是意义的整体性。

三是形成的历史性等。

在语言运用中,成语是相当于一个词的。

成语是高考的一大重点。

几乎每年都有一道题,考的是判断成语运用正误。

熟语总的来说,考的极少,而且这些熟语在我省看来都应是常听说的。

一般都知道意义,但也有个别习题涉及了常见俗语、谚语、歇后语的考查。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复习的重点仍然是成语。

从历年高考情况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了个别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二、命题趋势与特点从错误干扰项的设置情况看,考查的内容重点集中在成语运用中的望文生义、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褒贬误用、敬谦错位、适用对象错误、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几种情况。

命题的重点放在“三不辩”与“三不合”上。

“三不辩”不辨词义,不辩对象,不辨色彩。

“三不合”: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特别提醒: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熟知一种含义而出现另一种含义,从而导致判断失误。

以前考过的,后来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

其他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个省市试题中也会出现。

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

因此,对成语,首先要了解含义,注意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买椟还珠”,原意是买下匣子,退还珍珠,比喻义为“不识货,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这是最基本的工作。

其次,要重点训练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能力。

以下为成语误用的类型。

”三、成语误用规律探寻1、望文生义望文生义:即只是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忽视成语的历史语意,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

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它的本义已经不再有效,人们只采用它的引申意义。

如不注意这一特点,就容易犯“舍本逐末”的错误。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匡嗣清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2.进一步明确训练的目标。

学习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近十年来,高考试卷对成语的考查,重现率为100%,主要是对成语的辨析选用和成语使用是否正确的考查。

学生从高一下学期开始设立自己的成语积累本,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

对成语的考试也有一定了解。

但尚未作较系统的复习,平时的综合测试中成语的失分较多。

许多学生在成语复习方面往往感到无可适从,或者死记硬背,或者弃之不顾。

成语使用成为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

因而需要强化高考考点,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阶段:二轮复习课时:两节课前作业:1.阅读《系统复习用书》之《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一节,注意阅读《常见近义成语》。

2.完成《专题训练用书》的经典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明确高考考点,教学目标(略)[设计说明]让学生明确地了解高考的要求。

二、讲评经典题学生讨论,教师明确两点:1)成语运用题的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几个方面:望文生义、近义混用、对象搞错、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2)考查成语一般采用辨析题型。

[设计说明]让学生对高考题型做到心中有数,并初步了解常见错误类型,使下一步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

三、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一)正确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1.电脑展示错例1)此文内容空洞,语病百出,简直是不刊之论,怎么能在我们杂志上登载呢?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3)我已经再三地提醒他操作的步骤,可是他仍不以为然,才酿成这次的事故。

4)有人认为唐代诗人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绘得不错。

5)李登辉散布“两国论”,鼓吹“一中一台”,这种危言危行用心十分险恶。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共同总结规律,得出正确使用成语的方法之一:正确理解成语中关键词的含义。

3.类似的成语举例,先由学生举例,教师作补充。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ppt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ppt
• B.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
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 容了。
•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
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 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
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 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 了官司。
•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 这未免有点蹊跷
答案:B
• 解析:
• A项弱不胜衣:胜,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
连衣服都承受不起。
• C项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 D项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
• 例3。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
镜中的两鬓白发,他不由地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感叹。
• 例4.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的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
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我的问题不难,又在提问 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
• 例1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句子表 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曲解 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
• 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
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 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所以,也犯了曲解 词义的错误。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 C.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
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 范例。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通过对成语的复习,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与用法2. 成语的来源与故事3. 成语的分类与辨析4. 成语的应用与实践5. 成语的复习与测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难点:成语的分类、辨析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故事和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进行成语分类和辨析。

4. 实践法: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的故事和实例,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成语分类和辨析,分享学习心得。

5. 实践环节: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实践,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6. 复习与测试:进行成语复习和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心得的准确性等。

3. 成语运用评价:通过学生的成语运用实践,评价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成语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成语。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八、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和资料:用于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2. 成语卡片或挂图:用于学生分组分类和辨析成语。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增强语言魅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 成语的定义2. 成语的特点3. 成语的来源与构成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记忆1. 成语的分类2. 成语的记忆方法3. 成语的积累与运用第三章:成语的运用与辨析1. 成语的正确运用2. 成语的误用与辨析3. 成语的运用技巧与实例分析第四章: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2. 成语在文段中的作用与分析3.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对策略第五章: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1. 成语在写作中的作用与意义2. 成语的恰当运用与搭配3. 成语写作实例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记忆方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与误用,提高学生对成语运用能力的认识。

3. 阅读理解法:通过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

2. 练习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练习和作业。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4. 写作能力:通过成语写作实例,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成语故事书籍或文章。

3. 成语运用实例和误用案例。

4. 成语写作模板和优秀范文。

六、成语的来源与故事1.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学、历史、神话、民间故事等。

2. 成语故事讲解: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成语,讲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3. 成语故事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七、成语的辨析与练习1. 成语的误用类型: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等。

2. 成语辨析方法:根据语境、词义、用法等方面进行辨析。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2. 掌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演变和活用4. 成语的运用和辨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成语的运用和辨析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成语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的特点和用法2.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成语的不同用法和意义,帮助学生区分和辨析成语3. 实践训练法:通过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成语有基本的认识3. 分析成语的来源和分类:讲解成语的来源,如寓言故事、历史典故、文学名著等,并介绍成语的分类,如人物成语、动物成语、植物成语等4. 探讨成语的演变和活用:讲解成语的演变过程,如古汉语成语到现代汉语成语的演变,以及成语的活用,如成语的颠倒使用、成语的拆分使用等5. 练习成语的运用和辨析:提供一些成语句子,让学生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并解释原因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供一些拓展的成语,供学生课后学习和巩固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等,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成语意思、用法和辨析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运用情况。

1. 成语词典:提供成语词典,供学生查阅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成语案例资料:准备一些成语的案例资料,用于讲解和分析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成语练习题:准备一些成语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高考成语规律总结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的特点,在口头及书面表达中使用成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结构的相对定性性。

二是意义的整体性。

三是形成的历史性等。

在语言运用中,成语是相当于一个词的。

成语是高考的一大重点。

几乎每年都有一道题,考的是判断成语运用正误。

熟语总的来说,考的极少,而且这些熟语在我省看来都应是常听说的。

一般都知道意义,但也有个别习题涉及了常见俗语、谚语、歇后语的考查。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复习的重点仍然是成语。

从历年高考情况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了个别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二、命题趋势与特点从错误干扰项的设置情况看,考查的内容重点集中在成语运用中的望文生义、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褒贬误用、敬谦错位、适用对象错误、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几种情况。

命题的重点放在“三不辩”与“三不合”上。

“三不辩”不辨词义,不辩对象,不辨色彩。

“三不合”: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特别提醒: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熟知一种含义而出现另一种含义,从而导致判断失误。

以前考过的,后来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

其他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个省市试题中也会出现。

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

因此,对成语,首先要了解含义,注意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如“买椟还珠”,原意是买下匣子,退还珍珠,比喻义为“不识货,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这是最基本的工作。

其次,要重点训练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能力。

以下为成语误用的类型。

”三、成语误用规律探寻1、望文生义望文生义:即只是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忽视成语的历史语意,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

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它的本义已经不再有效,人们只采用它的引申意义。

如不注意这一特点,就容易犯“舍本逐末”的错误。

也有不少属于的词义后来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

考生往往忽视这一点,望文生义,错用成语。

例如:2012高考大纲卷中的成语题: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负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不负众望:指不能使大家相信。

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

属于望文生义。

•再例如: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分析: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

•“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二、用错对象成语均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

有的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的只适用于特定的物,有着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

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使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使用起来就会出现毛病。

例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此处,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

“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再如:翘首西望,海面拖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分析: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巧及其精巧。

必须是“人工”之物,不能用于自然景观。

3、混淆色彩,褒贬颠倒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

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赞扬、夸奖的时候使用褒义成语。

贬斥、批评的时候使用贬义成语。

命题者往往古义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要注意辨析。

例如:2011全国新课标卷: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分析: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

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再如:李明建别人在下棋,不免倍增心喜,蠢蠢欲动。

分析:句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养子,现在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

可改为跃跃欲试。

可以说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

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4、自相矛盾•例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再如: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此处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

•“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

•“安步当车”,是慢慢行走,就当着坐车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抢险形势甚是紧急,不会有“安步当车”的闲情逸致。

因而,成语与语境出现矛盾,“安步当车”的使用,与生活实际情况不相吻合。

5、搭配不当•例如: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再如: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

•以上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句子的语法关系上,考查考生对句子主谓搭配知识掌握运用的情况。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它与前面的主语“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因而,无从搭配。

•“洗心革面”,喻彻底悔改,指人改过自新,它与刊物也无从搭配,因为刊物谈不上“决心”.也谈不上“悔改”。

6、用词重复例如: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分析: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意义重复的角度,设置误点,来扰乱考生视线。

“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一句中,“居室”和“蓬荜”意义重复累赘,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就此而论,当删去“蓬荜”才行。

另外,“蓬荜生辉”作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一方,不能用于他人,否则于人不敬。

7、不明语境,谦敬错位例如: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鼎力相助,鼎力,大力,大力相助。

指对别人的对自己的大力帮助的仅此,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此处应为倾力相助。

再如: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用于刘厂长有失恭敬。

此处可用敬词“字字珠玑”8、画蛇添足,前后重复,也叫赘余。

例如:一些莘莘学子为保留农籍付出失学的代价。

分析:莘莘表示众多的含义。

靴子即学生,本来是个集合名词,可做单数理解,也可作附属理解。

但靴子加上莘莘,意思成为众多的学生,就不能再加一些、一位这类词了。

再如:某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分析: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人笑话。

该词本身含有被动含义。

再如:少年时就到关外谋生的四爷,老大归来还是孜然一身的单身汉。

▪例1: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例2: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置自己的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来金钱。

本类型其他举例1.潜移默化与耳濡目染2.耳濡目染与耳闻目睹3.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4.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5.设身处地与身临其境6.莫衷一是与无所适从7.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10、顾此失彼例: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失彼分析:用“穿云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令人费解,“穿云”指冲上云霄,“裂石”指使石头裂开。

大力士可以使石头裂开,但他们如何冲上云霄呢?冲上云霄仅靠人体的力量是不够的。

11、不合语法例: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例: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12、程度轻重例13: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

▪例14: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解答成语题的方法和步骤一、选项排除法成语使用主要采用选择题型。

可以采用选项排除法来解答。

在排除过程中,避生就熟悉,以熟带生是应当遵循的一条原则。

在历年高考题中,都会出现一些较为生僻的成语。

从命题角度看,是有意拔高。

使得考生能凭所学知识来分析做题。

又能扩大考生词汇量。

而从解题角度看,越是生僻的成语越不容易设置错误。

倒是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的选项,才是问题所在。

二、学会八看面对一道成语习题,如何做出正确而准确的判断?注意从以下八个方面判断确认‘1、看成语词义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

因此,我们在深度选项时候,要特别留心个别关键语素的意义。

看是否因此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2、看使用语境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所用的成语有着特定的约束作用。

如果不加理睬,就会出现预警矛盾或重复等不协调的情况。

3、看适用对象有些成语有着特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某类人,或只能用于某物或某事,或只用于某种情境。

把握不准就会张冠李戴,造成误用。

4、看感情色彩成语的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口语和书面语)和感情色彩(褒义、贬义和中性)两类。

使用时应当加以区别,否则会导致误用。

5、看语法位置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自然也就有词性之分,各有各的语法功用,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6、看语气态度有些成语有谦敬之分,由此而产生语气和态度上的差别;谦词只适用于自己。

敬词只适用于对方,一旦遇到,应注意辨别。

7、看特定用法有些成语随着语言的演变形成了固定的常用义,但本义也没有完全废除,只是使用较少,辨别时应加以考虑,还有一些成语使用时有特定的句式限制,辨别时也要注意是否符合要求。

8、看轻重程度有些成语在表情达意上有轻重之分,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二、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例如:“南腔北调”形容“电视剧反映的市井生活画卷”,就用错了对象);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三、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四、复习成语的注意点:1、辨明褒贬例如:谭嗣同是中国历史上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似乎少了些刚性。

分析:“始作俑者”意思是指“最先做坏事的人”,是个贬义词。

——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2、识别两可例如: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分析:“想入非非”一般指“完全脱离实际或胡思乱想”,但用在此处却非常恰当,因为产生神话的人类儿童时代在大自然一切奥秘不了解的情况下,想用一种超自然力去征服和解释大自然的一切,应当是“想入非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