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成语的运用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常见成语的含义、用法和出处。

2.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丰富语言表达。

3.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成语的分类和特点4. 高考成语题型解析5.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来源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成语的起源和演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分类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高考成语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成语。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学习的成语,总结其含义、用法和出处。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1. 成语辨析与运用2. 成语错误类型分析3. 成语辨析技巧讲解4. 成语运用实例解析5. 高考成语辨析题目练习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3. 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成语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及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错误类型及实例,提高学生辨析能力。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成语辨析与运用知识。

成语复习课教案(5篇范文)

成语复习课教案(5篇范文)

成语复习课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成语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在复习学过的成语的基础上积累并运用成语。

2.通过游戏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培养持之以恒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1.布置情景,设计多媒体课件。

2.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成语。

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我国的文字——汉字,更是博大精深。

你们看,(课件出示含成语的句子)在成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成语王国。

那里风和日丽,山清水秀,叫人流连忘返。

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叫人目不暇接。

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叫人耳目一新。

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这些四字词语,我们平时叫它们什么?生:成语二.创设情景1、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进行成语擂台赛。

比一比,看哪组表现最积极,最厉害!三.活动开始师:我们一起进入成语擂台赛!(一)第一关:你缺我填师:出示课件1:把下面成语按感情色彩分类高瞻远瞩斗志昂扬鼠目寸光鸟语花香垂头丧气千军万马排山倒海大公无私视死如归贪生怕死自私自利一日千里• 褒义词:• 贬义词:• 中性词:师:出示课件2:把下面的成语按修辞分类一目十行对答如流怒发冲冠胆小如鼠一尘不染鸦雀无声巧舌如簧花枝招展鸟语花香胆大包天料事如神一步登天(比喻、夸张、拟人)师:出示课件3:成语的分类1、含近义词的成语:2、含反义词的成语:3、历史故事成语:4、寓言故事成语:5、神话故事成语:成语趣背1、出示课件根据意思写带“马”字的成语粗略地看()立了功劳(快上加快()单独行动(地势平坦()非常危险(2、出示课件根据意思写带“手“字的成语形容高兴()形容聪明(形容容易()形容冷漠(形容亲密()形容慌乱(3、成语之最最遥远的地方()最荒凉的地方(最悬殊的区别()最反常的气候())))))))(二)第二关:最昂贵的稿费()最绝望的前途()最难做的饭()最高的巨人()4、成语中表现人物品质的有:(三)第三关:成语猜猜猜避重就轻迫在眉睫恩重如山本末倒置粗中有细满载而归一刀两断一手遮天心中有数德高望重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四)第四关:成语妙用1、描写“说”的成语很多,下列成语侧重于表现说话时的情态。

高考专题复习词语的使用教案

高考专题复习词语的使用教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熟语)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二教学重点: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三教学课时5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1)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①并列式:披坚执锐防微杜渐②承接式:先斩后奏见异思迁③目的式:削足适履越祖代扈④因果式:水滴石穿水落石出⑤主谓式:杞人忧天夜郎自大⑥动宾式:不见经传拒人千里⑦动补式:退避三舍无动于衷⑧连动式:画蛇添足刻舟求剑⑨兼语式:请君人瓮引狼人室⑩偏正式:衣冠禽兽扶摇直上(2)成语的感情色彩①褒义:风起云涌殚精竭虑②贬义:处心积虑满城风雨③中性:今非昔比风雨交加(3)成语的出处①古代寓言故事:望洋兴叹与虎谋皮②历史故事:煮豆燃萁闻鸡起舞洛阳纸贵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举一反三昭然若揭二.、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1997年高考题第4题D项)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1998年高考题第5题C项)[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

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

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成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高学生的成语辨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构成3. 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4. 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及辨析5. 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考查形式和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

2. 难点: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考查形式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高学生的成语辨析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构成,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5.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成语故事:介绍一些成语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底蕴。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和反应能力。

3.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运用,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

七、高考成语真题解析2. 解析高考成语真题中的错误用法,让学生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难点。

3. 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真题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八、成语辨析练习1. 设计成语辨析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成语辨析能力。

2. 分析练习题的答案,讲解成语错误用法的原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高考成语教案

高考成语教案

高考成语教案高考成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高考必考的部分成语;2.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3.提高应用成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高考必考的成语;2.理解并运用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三、教学难点:1.理解成语的含义并正确运用;2.记忆高考必考的成语。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本课教学的内容,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高考必考的成语。

第二步:学习成语(20分钟)教师先给学生讲述每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然后让学生观察下面的例句,试着用成语填空。

1. 目无全牛 His behavior is utterly arrogant and devoid of propriety, which turns out to be his critical mistake. Therefore, history itself bears witness to the lesson that nobody can live with arrogance without suffering any losses.2. 按部就班 I shall conclude my speech here. It is high time for us to grasp the goal-setting, orderly and pragmatic spirit of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deepening comprehensive reform,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so as to deliver on the promise to people.3. 全力以赴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was very pleased with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The Games went smoothly and were a great success. It was an unprecedented endeavor by Beijing to host the Games and an all-out effort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eople as a whole.4. 励精图治 The key to success in any work is to work hard and diligently. If we devote ourselves wholeheartedly to our work, we will be able to make a big difference and achieve our goals.5. 争分夺秒 Time is of the essence, we must make every minute count if we want to finish the project before the deadline.6. 自力更生 We should abandon our dependency on other countries and strive to become self-reliant to improve our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s.7. 力争上游 In order to succeed in life, we must always strive for excellence and never settle for mediocrity.第三步:活动(15分钟)教师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各组派出一名代表来接受任务。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使学生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成语。

3. 培养学生对成语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成语的来源与分类3. 成语的运用与辨析4. 成语典故与成语故事5. 成语游戏与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分类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典故和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实践训练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游戏教学法:通过成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成语教材或相关资料2. 课件:制作成语教学课件,包括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等知识点3. 道具:准备一些成语相关的典故和故事素材4. 游戏道具:如成语卡片、成语接龙道具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来源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成语的丰富内涵。

3. 案例分析:通过成语典故和故事,分析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实践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游戏环节:组织成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成语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成语的活学与活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运用能力。

2. 教学内容成语的创意运用:通过造句、仿写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成语应用于不同语境中。

成语的辨析与纠正:分析常见的成语误用情况,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教学方法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成语的灵活运用。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语使用的经验和创意。

4. 教学准备实例句集:准备一系列使用成语的例句。

误用案例:收集一些常见的成语误用例子。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的辨识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3.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误用情况3. 互动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语使用心得4.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来源和分类3. 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正确运用,强调成语的语义、感情色彩和搭配关系4. 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列举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如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当等,并解释误用的原因5. 训练学生辨识成语误用: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6.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及其使用心得,互相交流学习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和分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和辨识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发现和纠正错误。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成语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沟通中的重要性。

2. 成语接龙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学生需要接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以此类推。

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记忆成语并提高反应能力。

3. 成语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熟悉的成语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其他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成语运用 教案

成语运用 教案

成语运用教案教案标题:成语运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常见的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进行创造性思维,增强语言灵活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成语及其意义。

2. 学会正确运用成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卡片或成语列表。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简短的故事或情境引入成语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教师展示一些成语卡片或成语列表,让学生猜测其意义。

二、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教师逐个讲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给出例句进行解释。

2. 学生跟读和模仿教师的例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3.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搭配练习,通过对话或小组讨论运用成语。

三、创意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创意表演,每组选择一个成语,编写小剧本并进行表演。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成语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成语故事写作任务,要求使用尽可能多的成语并保持故事连贯性。

2.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修改和评价,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规范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成语,并检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成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积极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2. 建议学生每天背诵和运用一个新的成语,以扩展成语知识储备。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成语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创意活动和写作任务中的成语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高考专题复习成语的运用教案

高考专题复习成语的运用教案

第三节正确使用成语学习目标1、了解《考试说明》对成语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学习重点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学习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熟语包括成语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型,《考纲》规定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两个层面,即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包括能够辨析熟语使用的正误。

二、策略激活:掌握解题诀窍(一)了解误用类型:请指出下面加点的成语误用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解析】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如这个句子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

误用类型:色彩不明2、误用类型:色彩不明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解析】“蠢蠢欲动”本多含贬义。

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3、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解析】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左右逢源”用在孩子身上,又是谈常识性问题,这就失度了。

误用类型:轻重失度'4、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解析】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它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的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辨析练习三、教学过程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成语的概念、来源和构成,分析成语的特点。

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归纳总结高考成语错误类型,分析错误原因。

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举例说明。

4. 成语辨析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对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在教学评价方面,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成语复习策略1. 分类复习:将成语按照词义、用法、出处等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 归纳总结:对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错误原因,提高识别和避免错误的能力。

3. 成语接龙: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增加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七、成语辨析技巧1. 词义辨析:掌握成语的准确词义,区分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

2. 语境分析:根据句子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填空。

3. 逻辑关系:注意成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使用错误的成语。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复习目标】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重点: 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知识讲解】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1.理解的含义, 不可望文生义2.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 把握比喻义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①形相近而义不同的②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③褒贬色彩不同的4.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一、理解的含义, 不可望文生义。

(4)(7)(13)(19)(22)(27)屡试不爽: 爽, 差错。

多次试验都不错。

间不容发: 间jiàn, 空隙。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不足为训:训, 教导、规范。

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

大方之家:大方, 专指学者、内行人。

身体力行教学相长不速之客素不相能不齿于人曲突徙薪首鼠两端夜阑人静因人成事醍醐灌顶二、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 把握比喻义。

(16)(45)方枘圆凿zuò: 方榫头, 圆榫眼, 两下里合不起来。

比喻两者格格不入。

和盘托出: 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都托出来。

原来比喻毫不保留地全都拿出来。

后来比喻毫不保留地说出实情。

李代桃僵: 僵, 干枯。

原意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来比喻兄弟间互爱互助。

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登堂入室: 堂, 正房。

室, 内室。

进了正房又入内室。

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振聋发聩:声音大得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

比喻言论激昂, 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 几乎要把耳朵震聋了。

)三、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 (24)骇人听闻: 骇, 惊吓。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耸人听闻: 耸, 惊动。

夸大或捏造事实, 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鞭长莫及:莫, 不。

及, 到。

原意是鞭子虽长, 却不能打到马肚子。

后比喻相隔太远, 统治或影响的力量达不到。

望尘莫及:莫, 不能。

及, 到。

原意是望着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成语的运用教案

成语的运用教案

成语的运用教案教案标题:成语的运用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及其意义;3. 能够正确运用成语表达思想和情感;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PPT或教学板书;2. 成语卡片或图片;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提问:你们听说过什么成语吗?它们是什么意思?Step 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通过PPT或教学板书,简要解释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中由两个或更多个汉字组成的固定搭配,具有特定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观察成语的特点:成语常常由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组成,有时也包含虚词,具有简洁、形象、富有文化内涵等特点。

Step 3: 学习常用的成语(15分钟)1. 准备一些常用的成语卡片或图片,展示给学生,并逐一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2. 通过示例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使用场景和语境。

3. 学生跟读和模仿老师的发音和语调,加深记忆。

Step 4: 运用成语表达思想和情感(15分钟)1. 给学生一些情境,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成语进行表达。

2.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或者个人写作,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帮助和指导。

Step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学习成语的重点和要点。

2. 鼓励学生积极拓展自己的成语词汇,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积累更多的成语。

3.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成语的使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或作业本上与成语相关的练习题。

2. 鼓励学生在作文或日记中运用所学的成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学习、运用和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

通过情境和创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高考成语复习题专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题专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题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让学生熟悉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3. 成语的分类和用法4.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5.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三、教学重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3. 成语的分类和用法4.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5.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四、教学难点:1.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2.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练习法:进行成语辨析、修改和应用的练习。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辨析和应用,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第二课时:1. 讲解成语的分类和用法。

2. 进行成语辨析的练习。

第三课时:1. 讲解成语的修改方法。

2. 进行成语修改的练习。

第四课时:1. 讲解成语的应用和答题技巧。

2. 进行成语应用的练习。

第五课时: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定义、特点、分类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成语辨析和修改的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3. 通过成语应用的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应用和答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教辅资料。

2. 高考成语题真题和模拟题。

3. 教学PPT或黑板。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成语的概念,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讲解成语的分类和用法,进行相关练习。

4. 讲解成语的修改方法,进行相关练习。

5. 讲解成语的应用和答题技巧,进行相关练习。

教案高考正确使用成语

教案高考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语成语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高考成语题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4. 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或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成语的演变过程。

3. 练习:提供高考成语题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正确使用场合和语境,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解、练习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练习答题正确率:评估学生在高考成语题中的答题正确率。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视频资料。

2. 高考成语题练习册和参考答案。

3. 成语接龙游戏道具或应用程序。

4. 汉语成语文化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1:成语接龙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每个小组轮流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小组需要接上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说出一个新的成语。

如果某个小组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接出成语,则其他小组得分。

活动2:成语猜谜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步骤:教师准备一些成语谜语,挂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学生需要分组寻找谜语,并猜出成语。

猜对的小组获得相应分数。

公布答案并总结。

七、教学策略策略1:案例分析法目的:通过分析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策略。

步骤: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

每组需要找出案例中的关键信息,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各组分享成果并进行讨论。

策略2:情境教学法目的:帮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类型的辨析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成语误用类型的辨析。

3.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误用的原因和对策。

3.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四、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1.1 成语的定义1.2 成语的基本特点(来源、结构、意义等方面)2. 成语误用的类型及原因2.1 成语含义与语境不符2.2 成语用法错误2.3 成语搭配不当2.4 成语色彩误用2.5 成语重复或矛盾3.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3.1 成语来源分类积累3.2 成语用法分类积累3.3 成语典故和例句记忆3.4 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误用的类型及原因,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成语误用的严重性。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检测学习效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使用和积累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成语接龙游戏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成语的第一个字与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相同。

2. 教师点评游戏的精彩瞬间,纠正成语使用不当的情况。

活动二:成语辨析竞赛1. 教师给出成语,学生判断其是否使用正确。

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3. 教师总结错误类型,并进行讲解。

七、教学策略策略一:案例分析法1. 教师展示成语误用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会识别成语误用的类型,提高辨析能力。

策略二:情境教学法1. 教师创设实际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成语。

高考成语教案 (教师版)

高考成语教案 (教师版)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特点一、成语的含义1. 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中固定搭配的短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一定的语义和修辞功能。

2.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经过长期传承和发展而形成。

二、成语的特点1. 结构稳定性:成语的结构固定,不能随意更改其中的字词。

2. 语义整体性:成语的意义不是其中各个字词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独特的整体意义。

3. 修辞性:成语具有丰富的修辞效果,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用法三、成语的分类1. 根据来源分类: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等。

2. 根据结构分类:单音节成语、双音节成语、多音节成语等。

四、成语的用法1. 成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成语可以放在句子的任何位置,但通常放在句子的前面或中间。

2. 成语的搭配: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如形容词、副词、名词等。

3. 成语的语义运用:根据句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成语表达特定的意义。

第三章:成语的辨析与运用五、成语的辨析1. 成语的意义辨析:区分不同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成语的语义陷阱:注意成语中的语义陷阱,避免误用。

六、成语的运用1. 成语在写作中的应用:运用成语丰富文章的表达和修辞。

2. 成语在口语中的应用:运用成语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第四章:成语的练习与拓展七、成语练习1. 成语解释练习:根据给出的成语,解释其意义。

2. 成语填空练习:在句子中填入合适的成语,使句子表达准确。

八、成语拓展1. 成语的来源拓展:了解成语的来源故事和文化背景。

2. 成语的关联拓展:了解成语之间的关联和运用。

第五章:成语在高考中的应用九、成语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1. 成语的运用技巧:在作文中运用成语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得分。

2. 成语的误用避免:注意避免成语的误用在高考作文中。

十、成语在高考选择题中的应用1. 成语的选择题类型:了解高考中成语选择题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成语复习教案6篇

成语复习教案6篇

成语复习教案6篇成语复习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学生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力,语言表达、写作、合作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活动准备:1、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

2、每组请一名学生按成语的意思练习表演。

3、指导学生通过校图书馆、上网查询等方式积累成语,作好活动的`准备。

一.成语接龙的活动形式开始上课:每人一个成语_同学们,几年来的语文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成语了吧。

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进入成语活动,共同享受成语带给我们的乐趣吧!二、找成语。

老师即兴说一段话(内容关于学校及班级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请同学们认真听,找出其中的成语,看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快又准。

三、写成语。

同学们,不仅咱们的学校,咱们的班级变化了,我们美丽的家乡开发区这几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吗?四、走进成语乐园。

1、带数字的成语你知道吗?2、自然景物的成语知多少?3、人物品质的成语知道吗?4、动物园里的成语有多少呢?5、带近义词的成语你知道吗?五、走进成语植物苑顺()摸()()落归()粗()大()火()银()()红()绿沧海一()囫囵吞()胸有成()()断丝连世外()源()立()群()头()尾六、走进人体成语宫。

()瞪()呆()舞()蹈()亡()寒()红()赤劈()盖()()濡()染()来()去三()六()摩()接()推()置()七、我们和成语手拉手交朋友。

把意思相反的两个成语用线连起来,两全其美寥若晨星当局者迷两败俱伤雕虫小技鬼斧神工浩如烟海别开生面流芳百世默默无闻墨守成规并驾齐驱赫赫有名旁观者清分道扬镳遗臭万年八、看图猜成语。

出示活动图,同学们抢答成语九、成语表演。

请几位课前有准备的同学表演,然后请同学们猜出有关的成语。

十、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觉到了成语带给我们的乐趣。

在我们的写作当中,如果用上了成语,也能为你的作文添色不少。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通过对成语的复习,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与用法2. 成语的来源与故事3. 成语的分类与辨析4. 成语的应用与实践5. 成语的复习与测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难点:成语的分类、辨析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故事和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进行成语分类和辨析。

4. 实践法: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的故事和实例,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成语分类和辨析,分享学习心得。

5. 实践环节: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实践,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6. 复习与测试:进行成语复习和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心得的准确性等。

3. 成语运用评价:通过学生的成语运用实践,评价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成语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成语。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八、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和资料:用于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2. 成语卡片或挂图:用于学生分组分类和辨析成语。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增强语言魅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 成语的定义2. 成语的特点3. 成语的来源与构成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记忆1. 成语的分类2. 成语的记忆方法3. 成语的积累与运用第三章:成语的运用与辨析1. 成语的正确运用2. 成语的误用与辨析3. 成语的运用技巧与实例分析第四章: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2. 成语在文段中的作用与分析3.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对策略第五章: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1. 成语在写作中的作用与意义2. 成语的恰当运用与搭配3. 成语写作实例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记忆方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与误用,提高学生对成语运用能力的认识。

3. 阅读理解法:通过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

2. 练习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练习和作业。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4. 写作能力:通过成语写作实例,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成语故事书籍或文章。

3. 成语运用实例和误用案例。

4. 成语写作模板和优秀范文。

六、成语的来源与故事1.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学、历史、神话、民间故事等。

2. 成语故事讲解: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成语,讲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3. 成语故事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七、成语的辨析与练习1. 成语的误用类型: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等。

2. 成语辨析方法:根据语境、词义、用法等方面进行辨析。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2. 掌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演变和活用4. 成语的运用和辨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成语的运用和辨析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成语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的特点和用法2.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成语的不同用法和意义,帮助学生区分和辨析成语3. 实践训练法:通过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成语有基本的认识3. 分析成语的来源和分类:讲解成语的来源,如寓言故事、历史典故、文学名著等,并介绍成语的分类,如人物成语、动物成语、植物成语等4. 探讨成语的演变和活用:讲解成语的演变过程,如古汉语成语到现代汉语成语的演变,以及成语的活用,如成语的颠倒使用、成语的拆分使用等5. 练习成语的运用和辨析:提供一些成语句子,让学生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并解释原因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供一些拓展的成语,供学生课后学习和巩固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等,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成语意思、用法和辨析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运用情况。

1. 成语词典:提供成语词典,供学生查阅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成语案例资料:准备一些成语的案例资料,用于讲解和分析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成语练习题:准备一些成语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正确使用成语学习目标1、了解《考试说明》对成语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学习重点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学习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熟语包括成语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型,《考纲》规定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两个层面,即理解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包括能够辨析熟语使用的正误。

二、策略激活:掌握解题诀窍(一)了解误用类型:请指出下面加点的成语误用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解析】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如这个句子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

误用类型:色彩不明2、误用类型:色彩不明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解析】“蠢蠢欲动”本多含贬义。

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3、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解析】有些成语词义较重,也有些成语词义较轻,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左右逢源”用在孩子身上,又是谈常识性问题,这就失度了。

误用类型:轻重失度4、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解析】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它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

“首当其冲”在句中只断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而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与语境相悖。

误用类型:断词取义5、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解析】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这里明显是因为不知道使用对象,而把用于书的成语扩大到人身上。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误用类型:对象误用6、.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解析】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人的,不能用来形容刊物。

误用类型:对象误用7、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解析】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蓬荜生辉”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误用类型:谦敬错位8、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席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解析】“抛砖引玉”,谦词,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

误用类型:谦敬错位9、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解析】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句中“对”要改为“把”,“置之度外”要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

误用类型:不合语法10、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解析】“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

误用类型:不合语法11、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解析】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式,应该说“不能望其项背”。

成语运用要合语法,再比如“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误用类型:不合语法12、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解析】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

“安步当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

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

误用类型:不合语境13、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解析】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误用类型:不合语境14、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解析】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美轮美奂”在句中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误解成了美好之意。

误用类型:望文生义15、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解析】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

“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负众望”运用是不恰当的。

误用类型:形近混淆16、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解析】一般来说,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如,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语,俗语以及外来吸收等。

弄清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故事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帮我们理解成语的内涵。

这个句子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学生们学习的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但“目无全牛”能不能表达这种意思呢?如果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以及它的具体内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进行判断了。

“目无全牛”在这里用错了。

误用类型:不明本源17、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演,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解析】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

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误用类型:叠床架屋18、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解析】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检查一下,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个”?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

误用类型:不合逻辑(二)切莫以正为误1、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解析】“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

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

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

2、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解析】“不三不四”本义是不象样子,后来多比喻行为不正派。

在该句中用的是本义,是正确的。

三、课堂作业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007年全国卷)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考察了成语方面的知识。

B中“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此处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对,故选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07年全国卷II)A.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答案解析】D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007年北京卷)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

B.在军阀混战和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全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

C.自行车队被两只高大威猛的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D.暮春时节是潭拓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答案解析】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07年山东卷)A.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