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分析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

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举例★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案例1:实习生小赵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请那几个幼儿发言,有些幼儿茫然端坐,从不举手。

她疑惑地询问一个不举手的幼儿,得到的回答是:“反正举了手,老师也不会请我回答。

”请你从学前教育一般原则视角分析一下以上现象。

参考答案:材料中,该教师违背了幼儿教育的以下原则: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原则。

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公平公正,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注意倾听儿童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

材料中,教师忽视一部分的幼儿,没有及时回应孩子,违反了公平性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参与到课堂中,材料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没有让所有幼儿参与其中,违背了主体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

保证学前儿童身心健全和谐的发展,综合化地整合课程的要素,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

案例中老师只是采用举手回答,方式比较单一,违背了综合性的原则。

综上所述,案例中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主体性原则以及整合性原则。

★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案例2:大班侯老师发现大部分幼儿需要不断提醒才会饮水,于是侯老师给幼儿开展了“多喝水身体棒”系列活动。

通过健康活动“小猴为啥生病”,让幼儿明白饮水的重要性;开展"茶水店”游戏,丰富幼儿饮水的相关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引导幼儿饮水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识,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一段时间后,该老师欣喜地发现幼儿逐渐养成了主动饮水的习惯。

请结合学前教育特殊原则分析案例中教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在本案例中,教师恰当地利用了保教合一的原则、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1.保教合一的原则。

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的教育者,而且是生活上的看护者,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还应该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教育,做到保教结合。

案例中的教师不仅通过帮助幼儿多喝水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体现了这一点。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精品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的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精品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的

《学前教育原理》教学精品课件第四章学前儿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学前教育原理》教材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学习。

具体内容包括:儿童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语言能力发展以及儿童学习心理特点与策略。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实际教育工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学习基本理论。

2. 培养学生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设计适宜教育活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中难点与重点认识,以便于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引导儿童学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应用。

教学重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以及语言能力发展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在幼儿园活动照片,引发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1)学生观察照片,分享自己观察心得。

2. 新课导入:详细介绍本章内容,包括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以及语言能力发展基本理论。

(1)讲解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分析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

(3)探讨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特点与策略。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本章重点与难点。

(1)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案例。

(2)教师讲解案例,解答学生疑问。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批改并反馈练习结果。

(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学前教育原理》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学习2. 内容:(1)儿童认知发展(2)情感与社会性发展(3)语言能力发展(4)儿童学习心理特点与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分析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

(3)结合实际案例,谈谈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设计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原理》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学前教育原理》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卢 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1. 教育思想上,主张自然教育。 2. 教育内容上,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详细论述
如何训练儿童感官的教育家。 3. 教育方法上,提倡“自然后果法”。
42
二、萌芽阶段(16世纪后期—18世纪初期)
此时期,还有很多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理论著作, 如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瑞士教育家裴斯 泰洛奇的《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是怎样教育 她的子女的》、《母亲读物》等。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指 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 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 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意义
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 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 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 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 的观点等等,都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三、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
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 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西方代表人物: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 我国代表人物: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
福禄贝尔(F.W.A. Frobel,1782-1852)
德国教育家,幼儿园创始 人,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代 表作《人的教育》,其教育思 想迄今仍在主导着学前教育理 论的基本方向。
二、萌芽阶段(16世纪后期—18世纪初期)
此阶段,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出现了前所 未有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繁荣,教育科学得到发 展。从17世纪夸美纽斯写成《大教学论》,到1806年 赫尔巴特写成《普通教育学》为标志,教育科学独立。

学前教育教育案例分析书---如何正确处理幼儿游离行为的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教育案例分析书---如何正确处理幼儿游离行为的案例分析

“不听话的虫虫”——如何正确处理幼儿游离行为的案例分析“游离”原指化学元素不和其他物质化合而单独存在,或元素由化合物中分离出来。

在幼儿园,幼儿游离行为指那些不服从指令离开集体,呈现一种自由随意状态的幼儿行为。

在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里,均存在不同程度“游离”的幼儿。

游离行为在幼儿期比较常见,跟幼儿,教师,幼儿园以及家庭等因素有莫大关系,作为一位合格的幼儿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寻找行为产生原因,正确处理幼儿游离行为,对于幼儿融入集体,健康成长,形成健康良好的性格品质有莫大帮助。

一、案例背景虫虫,四岁半,中班下学期,来自中(1)班,他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小男孩儿,也是一个主班老师眼中的老大难,不管在上课、下课、户外活动、进餐、午睡、还是其他活动中,都喜欢我行我素,不听老师和指令,到处玩。

片段一:早晨入园,保育员在整理物品,打扫卫生,虫虫刚到班级门口就把书包飞快放好,奔向班级的建构材料区,但是主班徐老师前一天刚跟小朋友们说过“上午只能玩儿雪花片,乐高材料,积木,下午才能玩儿班级建构区的建构材料”,其他小朋友都在桌上玩儿雪花片,乐高和积木,只有虫虫一个人在地上摆满了建构材料,保育老师提醒了虫虫不能玩儿架构材料,但是虫虫并未理会,置若罔闻。

几分钟后主班徐老师到班,对虫虫说:“三分钟,把材料给我放好”,虫虫才将建构材料收好,然后开始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玩儿,引得被抢玩具小朋友不停向我告状。

片段二:早晨吃水果,主班徐老师先让小朋友们坐好,小花猫休息,大部分小朋友很听话的在休息,只有以虫虫为代表的少部分孩子在说话,并且虫虫还在到处走动。

徐老师让小朋友们分男生女生上厕所,轮到男生上厕所时,虫虫跑到建构区闲逛,徐老师并未理会,等到所有小朋友都开始排队领水果时,虫虫依旧在建构区独自游玩,我上前提醒他去排队领水果,冲冲回答不想吃,徐老师说,他不想吃不用管他。

片段三:上午户外建构游戏,徐老师安排好幼儿喝好水,上完厕所,排队到楼顶户外建构区游玩,虫虫一直拖拖拉拉,不肯配合,在我的催促下才喝完水,上完厕所,然后才带着他慢慢走向楼顶,其他小朋友都已经开始游戏了,他还在慢悠悠的跟我赖皮。

《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范本模板】

《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范本模板】

《商店售货员》《“娃娃家”游戏》《好吃屋游戏》结合以上三个案例,谈谈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

答:(1)尊重幼儿的游戏;(2)支持幼儿的游戏;(3)参与幼儿的游戏;(4)引导幼儿的游戏;(5)干预幼儿的游戏。

在案例1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游戏内容贫乏,无法深入开展游戏,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巧妙引导,用扮演角色的方法参与游戏,使游戏情节有了突破,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在案例2中,教师发现幼儿拿剪刀剪布娃娃的头发时,是限制幼儿的游戏行为,还是尊重幼儿,帮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教师通过对话了解游戏的过程,果断而机智地做回应,尊重幼儿的游戏主体地位,积极干预,鼓励和帮助幼儿自主游戏,体验成功。

在案例3中,教师根据游戏过程不断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使得游戏主题得以深化和发展。

《双休日回幼儿园教师的对话》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答: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

学前教育原理_案例(2篇)

学前教育原理_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社交环境日益复杂。

幼儿社交技能的培养已成为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本案例以某幼儿园大班为例,探讨如何运用学前教育原理,有效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二、案例描述1. 幼儿基本情况该幼儿园大班共有30名幼儿,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

这些幼儿年龄在4-6岁之间,性格各异,家庭背景不同。

在社交活动中,部分幼儿表现出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主动与其他幼儿交流;而另一些幼儿则较为内向,难以融入集体,表现出一定的社交障碍。

2. 案例事件近日,该幼儿园举办了一场“快乐成长,共筑友谊”的亲子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需要与家长一起完成一系列游戏,增进亲子关系,同时锻炼幼儿的社交技能。

然而,在活动过程中,一些幼儿出现了以下问题:(1)部分幼儿在游戏中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游戏进行不顺利。

(2)部分幼儿在与家长合作时,缺乏沟通,导致家长无法给予适当指导。

(3)部分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不敢与其他幼儿交流。

三、案例分析1. 学前教育原理(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社交互动来积累经验。

因此,在培养幼儿社交技能时,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引导他们在互动中学习。

(2)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幼儿在社交活动中,通过与同伴、教师的互动,逐渐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因此,在培养幼儿社交技能时,教师应注重创设良好的社交环境,引导幼儿在互动中学习。

(3)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智能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社交技能培养。

2. 案例原因分析(1)幼儿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性格、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社交技能方面存在差异。

(2)教师教育方法不当: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幼儿社交技能的培养。

(3)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对幼儿社交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幼儿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出焦虑、退缩等情绪。

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宝已经3岁了。

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比较特别。

比如,有一天老师带孩子做户外活动时,小宝突然说:“太阳公公一个人在天上,他会不会孤单啊?太阳公公有家吗?有没有爸爸、妈妈?”小宝特别不喜欢老师管他,总是“不听话”。

比如,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

不过小宝有时也挺可爱的。

比如,前天中午,老师帮小宝盛好饭,小宝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案例分析孩子的行为举止说明:(1)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比如,提出“太阳公公会不会孤单”、“太阳有没有爸爸、妈妈”,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像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老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而且不要打击孩子积极认知的兴趣。

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

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案例二、经过长时间教育,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孩子洗手的方法还是不正确,手总是洗得不干净。

我们几位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我让孩子们相互看看、摸摸自己和别人的手,比比谁的手干净,并让孩子们总结洗手的“小诀窍”。

有的孩子说“要用肥皂搓,再用水冲干净”。

有的说“洗手时要卷起袖子,不然会把衣服弄湿的”。

我搬来了娃娃家的“脸盆”、“肥皂”、“毛巾”等,请孩子们学习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先卷袖子→打开水龙头冲一下手→用肥皂搓手心和手背→用水冲干净→用毛巾擦干水。

学前教育原理的案例分析(2篇)

学前教育原理的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经验和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案例以幼儿园角色扮演游戏为切入点,探讨其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二、案例描述某幼儿园大班开展了一次角色扮演游戏活动,主题为“超市购物”。

活动开始前,教师向幼儿介绍了超市购物的场景和规则,然后让幼儿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分别扮演超市老板、收银员、顾客等角色。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互相合作,完成购物任务。

活动过程中,教师观察到以下现象:1. 幼儿积极参与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在游戏中,幼儿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时,能够根据角色特点进行相应的语言和行为表现。

4. 部分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争执,但最终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了问题。

5. 游戏结束后,幼儿能够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并从中获得成长。

三、案例分析1. 角色扮演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这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流。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3)促进幼儿的社交技能发展角色扮演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模拟社会环境的平台,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提高社交技能。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游戏中,幼儿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如购物时的排队、找零等。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规范。

2.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部分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争执,说明他们的沟通和协商能力还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沟通和协商,如“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2)部分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性。

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分析第一篇: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分析案例一、小宝已经3岁了。

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比较特别。

比如,有一天老师带孩子做户外活动时,小宝突然说:“太阳公公一个人在天上,他会不会孤单啊?太阳公公有家吗?有没有爸爸、妈妈?”小宝特别不喜欢老师管他,总是“不听话”。

比如,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

不过小宝有时也挺可爱的。

比如,前天中午,老师帮小宝盛好饭,小宝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你辛苦了。

”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案例分析孩子的行为举止说明:(1)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比如,提出“太阳公公会不会孤单”、“太阳有没有爸爸、妈妈”,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像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老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而且不要打击孩子积极认知的兴趣。

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

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案例二、经过长时间教育,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孩子洗手的方法还是不正确,手总是洗得不干净。

我们几位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我让孩子们相互看看、摸摸自己和别人的手,比比谁的手干净,并让孩子们总结洗手的“小诀窍”。

有的孩子说“要用肥皂搓,再用水冲干净”。

有的说“洗手时要卷起袖子,不然会把衣服弄湿的”。

我搬来了娃娃家的“脸盆”、“肥皂”、“毛巾”等,请孩子们学习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先卷袖子→打开水龙头冲一下手→用肥皂搓手心和手背→用水冲干净→用毛巾擦干水。

《学前教育原理》教案--第八章-幼儿园教师PPT课件

《学前教育原理》教案--第八章-幼儿园教师PPT课件
7
本章教学内容摘要:
❖3. 幼儿园教师的资格、权利与义务:幼儿园教 师的资格、权利与义务。
❖4.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含义、特点、发展 的阶段;专业发展的内容,师德素养,专业理 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的途径。
8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理念、职业道德 、幼儿园教师的资格、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
2
本章教学目标及对毕业的支撑性:
❖1. 了解与树立幼儿教师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 与教师观,培育正确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
❖2. 了解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树立正 确的幼儿教师观;
3
本章教学目标及对毕业的支撑性:
❖3. 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阶段,学会 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有助于学生在教学实习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观与儿童观,正确履行一个合格教师的职 责。
5
本章教学内容摘要:
❖1.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理念:教育观,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等;儿童观的内容,儿 童的权利;教师观,教师指导者、支持者、养 护者、中介者与研究者。
6
本章教学内容摘要:
❖2.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 德的概念与特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爱岗敬业,热爱幼儿,为人师表,严谨治学 ,终生学习。
《学前教育原理》教案
第八章 幼儿园教师
学分学时:3学分,45学时 选用教材: 傅建明,虞伟庚主编. 学前教育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版.
1
主要知识点及教学用时安排
1.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理念 2.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 3. 幼儿园教师的资格、权利与义务 4.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4学时)

《学前教育原理》教案--第五章

《学前教育原理》教案--第五章

《学前教育原理》教案--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 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 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学习如何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学前教育课程。

4. 培养对学前教育实践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前教育的定义与目标- 学前教育的概念界定-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和期望成果2. 儿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3. 学前教育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跨学科课程的整合- 创造性和探索性活动的引入4. 教学方法与策略- 游戏化学习- 项目式学习- 个别化和差异化教学5. 评估与反馈- 形成性评估的应用- 观察和记录儿童学习过程- 家长参与和沟通的重要性三、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优势与不足。

3. 角色扮演:模拟教师、家长和儿童的角色,进行互动式教学。

4.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针对特定年龄段的学前教育课程计划。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通过课堂讨论和活动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理解程度:通过课堂小测验和书面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 应用能力:通过学生设计的课程计划评估其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4. 反思与批判: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考,以提升学习效果。

五、扩展阅读1. 推荐阅读相关儿童发展理论的经典著作。

2. 提供学前教育实践案例的书籍和文章。

3. 鼓励学生访问教育网站和数据库,获取最新的学前教育研究和趋势。

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及分析(2篇)

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及分析(2篇)

第1篇一、引言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幼儿园的实际案例为背景,结合学前教育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学前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二、案例背景某幼儿园位于我国一座繁华城市,成立于2005年,是一所具有较高声誉的幼儿园。

该园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致力于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该园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案例描述案例中的幼儿小华,今年5岁,是幼儿园大班的一名学生。

小华性格开朗、活泼,但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据小华的老师反映,小华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不高,且书写能力较弱。

此外,小华在同伴交往中存在一定问题,与同伴互动较少,缺乏合作意识。

针对小华的情况,幼儿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帮助其克服学习困难,提高综合素质。

1. 教学方法改进针对小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采用了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激发小华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小华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其注意力。

2. 个性化辅导针对小华书写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师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在辅导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小华的书写习惯,纠正其书写姿势,提高书写速度和准确性。

3. 社交能力培养为了提高小华的社交能力,教师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

在这些活动中,小华学会了如何与同伴沟通、合作,逐渐提高了社交能力。

1. 教育原理在案例中的应用(1)教育目标原则:幼儿园教育应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智力、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案例中,幼儿园针对小华的个体差异,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促进了其全面发展。

(2)教育过程原则:幼儿园教育应注重教育过程,关注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案例中,教师通过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使小华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知识点(2篇)

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知识点(2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概述1. 案例分析的定义案例分析是通过对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分析、评价和总结,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的一种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的意义(1)提高教育实践能力: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教育工作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2)丰富教育理论:通过案例分析的总结和提炼,丰富和完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案例分析,教师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知识点1.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1)身心发展规律: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2)身心发展特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感知觉、动作、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特点。

2. 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1)学前教育目标: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其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学前教育内容: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

3. 学前教育方法与策略(1)教育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游戏法、示范法、实践法等。

(2)教育策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情境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

4. 学前教育评价(1)评价原则:客观性、全面性、发展性、主体性。

(2)评价方法: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

5. 学前教师专业素养(1)专业理念: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终身学习。

(2)专业知识: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等。

(3)专业技能:观察与沟通、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评价与反思等。

6. 学前教育环境创设(1)环境创设原则:安全、卫生、舒适、适宜、富有教育意义。

(2)环境创设内容: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

7. 学前教育课程(1)课程类型:主题活动、领域课程、综合课程、渗透课程等。

(2)课程内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

8.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1)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儿童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引导儿童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

小明是一名3岁的幼儿,他在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

在教师的引导下,小明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学习了认知、语言、社交等多方面的技能。

在认知方面,小明通过认识形状、颜色、数字等游戏,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

在语言方面,小明通过听故事、唱歌等活动,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社交方面,小明通过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学会了分享、合作等社交技能。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学前教育对儿童的重要性。

在3-6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他们对外界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也非常强。

因此,学前教育可以在这个关键时期,对儿童进行全面的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认知、语言和社交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学前教育需要注重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游戏教学可以让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容易吸收和掌握知识。

此外,学前教育还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因为每个儿童的成长发展都是不同的,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总之,学前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注重游戏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引导儿童全面发展。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分析,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关注儿童的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原理全部教案

学前教育原理全部教案

学前教育原理第一部分教案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教育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2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前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PPT:学前教育的定义、目标和发展方向小组讨论: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二章:幼儿发展概述2.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发展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幼儿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2.2 教学内容幼儿发展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幼儿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PPT: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小组讨论:幼儿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幼儿发展的基本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幼儿发展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学前教育环境创设3.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教育环境创设的意义和原则掌握学前教育环境创设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学前教育环境创设的评估和改进策略3.2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环境创设的意义和原则学前教育环境创设的方法和技巧学前教育环境创设的评估和改进策略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前教育环境创设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PPT:学前教育环境创设的意义、原则和方法小组讨论:学前教育环境创设的评估和改进策略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学前教育环境创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环境创设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能力第四章:学前教育课程设计4.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教育课程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理解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策略4.2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课程的概念和意义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策略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前教育课程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PPT: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小组讨论: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策略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原则和方法的运用能力第五章:学前教育师资培养5.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意义和任务掌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方法和途径理解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评估和保障策略5.2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意义和任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评估和保障策略5.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PPT: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意义、任务和方法小组讨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评估和保障策略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方法和途径的运用能力学前教育原理第二部分教案第六章:学前教育家庭与社区合作6.1 教学目标理解家庭与社区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家庭与社区合作的原则与方法了解家庭与社区合作的评价与改进策略6.2 教学内容家庭与社区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家庭与社区合作的原则与方法家庭与社区合作的评价与改进策略6.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家庭与社区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讲解PPT:家庭与社区合作的原则与方法小组讨论:家庭与社区合作的评价与改进策略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家庭与社区合作在学前教育中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家庭与社区合作原则与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七章:学前教育游戏与玩具7.1 教学目标了解游戏与玩具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游戏与玩具的选择与使用方法理解游戏与玩具的评价与改进策略7.2 教学内容游戏与玩具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游戏与玩具的选择与使用方法游戏与玩具的评价与改进策略7.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游戏与玩具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讲解PPT:游戏与玩具的选择与使用方法小组讨论:游戏与玩具的评价与改进策略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游戏与玩具在学前教育中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游戏与玩具选择与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八章:学前教育营养与健康8.1 教学目标理解营养与健康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幼儿营养需求与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幼儿园营养与健康管理的评价与改进策略8.2 教学内容营养与健康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幼儿营养需求与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幼儿园营养与健康管理的评价与改进策略8.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营养与健康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讲解PPT:幼儿营养需求与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小组讨论:幼儿园营养与健康管理的评价与改进策略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营养与健康在学前教育中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幼儿营养需求与健康教育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学前教育法律与伦理9.1 教学目标理解法律与伦理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学前教育法律规范与伦理原则了解学前教育法律与伦理问题的评价与改进策略9.2 教学内容法律与伦理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学前教育法律规范与伦理原则学前教育法律与伦理问题的评价与改进策略9.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法律与伦理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讲解PPT:学前教育法律规范与伦理原则小组讨论:学前教育法律与伦理问题的评价与改进策略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法律与伦理在学前教育中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法律规范与伦理原则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10.1 教学目标理解研究方法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了解学前教育研究的评价与改进策略10.2 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学前教育研究的评价与改进策略10.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研究方法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讲解PPT: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小组讨论:学前教育研究的评价与改进策略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研究方法在学前教育中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研究基本方法与步骤的掌握程度学前教育原理第三部分教案第十一章:学前教育评价与反思11.1 教学目标理解评价与反思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学前教育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了解学前教育反思的实践与改进策略11.2 教学内容评价与反思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学前教育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学前教育反思的实践与改进策略1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评价与反思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讲解PPT:学前教育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小组讨论:学前教育反思的实践与改进策略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评价与反思在学前教育中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评价原则与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十二章:学前教育政策与改革12.1 教学目标理解政策与改革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了解学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2.2 教学内容政策与改革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学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政策与改革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讲解PPT: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小组讨论:学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政策与改革在学前教育中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掌握程度第十三章:特殊儿童教育与融合教育13.1 教学目标理解特殊儿童教育与融合教育的重要性掌握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了解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挑战13.2 教学内容特殊儿童教育与融合教育的作用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挑战1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特殊儿童教育与融合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讲解PPT:特殊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小组讨论: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挑战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特殊儿童教育与融合教育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特殊儿童教育原则与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十四章:学前教育资源与管理14.1 教学目标理解资源与管理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了解学前教育管理的策略与方法14.2 教学内容资源与管理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学前教育管理的策略与方法1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资源与管理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讲解PPT: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小组讨论:学前教育管理的策略与方法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资源与管理在学前教育中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掌握程度第十五章: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理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展望的重要性掌握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了解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5.2 教学内容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展望的作用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5.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展望的价值讲解PPT: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小组讨论: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展望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动态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目标、原则和方法;掌握幼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学前教育环境、课程、师资培养、家庭与社区合作、游戏与玩具、营养与健康、法律与伦理、研究方法、评价与反思、政策与改革、特殊儿童教育与融合教育、资源与管理以及发展趋势与展望。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教学案例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教学案例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案例集案例1:两个同样大的孩子在学使用筷子,童童的爸爸、妈妈在吃饭时给童童一双筷子,让他自己尝试如何使用,虽然有时把饭粒撒弄饭桌上,家长还是鼓励童童继续努力。

乐乐的爸爸和妈妈看到他把衣服弄脏了,还把饭菜洒到桌上,非常担心,就手把手的和孩子一起使用筷子。

----思考:童童和乐乐谁会更早的学会使用筷子?为什么?案例2:中班A的李老师在组织幼儿认识在教小朋友认识水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香蕉、苹果、桔子、葡萄、西瓜、樱桃等图片,告诉小朋友它们的名称、味道、产地、形状、特征、用途等,中班B的张教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果园的地里观察水果的生长状况,参观农民伯伯的工作,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自然角种上西瓜、草莓等并进行管理,做好观察记录。

----思考:案例中哪一个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它揭示了教育的什么规律?在幼儿教育方面有什么启示?案例3:明明今年5岁了,口头数数总是出错,每次必须借助手指或点数以及其他方式才能完成任务。

这是为什么呢?案例4:小班模仿表演活动1、教师组织小朋友围坐一圈,讲述大森林的故事,引入到动物的动作。

2、“我是老虎,我喜欢奔跑!”做出相应的动作。

3、“我是羚羊,我喜欢跳跃。

”做出相应的动作。

4、“我是老鹰,我喜欢翱翔”做出相应的动作。

5、“我是、、、、,我喜欢、、、、”做出相应的动作。

------思考:以上案例是某一活动的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意图,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案例5:东东今年6岁了,有一次妈妈发现让他收拾地板上的图片时,东东竟然把图片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装入不同的盒子里面,而且图片分类准确,关于恐龙的放到一块,机器人的放到一块,蜡笔小新的放到一块。

------思考:难道6岁的孩子就具备这种能力了么?案例7:明明的爷爷和奶奶非常疼爱自己他,每天都担心幼儿园的食物营养不够,在明明回家后,把大量的水果、蛋糕、肉类放到他面前,看着明明把一大堆的食物都吃光才开心。

------思考:吃得好,长得好是否是家长对幼儿园的唯一要求?在今天社会形势下家长选择幼儿园有了哪些新的要求?你认为幼儿园应当怎样作才能适应这种要求?案例8:以前的家长经常说:“幼儿园是学知识的地方,宝贝不要跟老师顶嘴。

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分析(3篇)

学前教育原理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5岁的幼儿园大班幼儿,性格开朗,活泼可爱。

他热爱集体活动,但在同伴交往中,小明总是显得有些孤僻。

尽管他渴望与同伴建立友谊,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而难以融入同伴群体。

小明父母对此十分担忧,希望幼儿园能够帮助小明改善同伴关系。

二、案例分析1.同伴关系的发展阶段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偶然互动阶段:2-3岁,幼儿之间的交往以偶然的互动为主,缺乏目的性和稳定性。

(2)互补性互动阶段:3-4岁,幼儿开始尝试通过合作、分享、轮流等方式与同伴互动,但交往内容较为简单。

(3)协调性互动阶段:4-5岁,幼儿开始关注同伴的感受,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同伴,交往内容逐渐丰富。

小明目前处于互补性互动阶段,说明他具备与同伴建立友谊的潜力,但由于某些原因,他尚未能很好地融入同伴群体。

2.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小明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个人因素对其同伴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小明性格开朗,但过于活泼,容易引起同伴的反感。

(2)家庭因素:小明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观念等家庭因素对其同伴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小明父母对小明过于溺爱,导致他在同伴交往中缺乏独立性。

(3)幼儿园教育因素: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教师的教育方式等教育因素对小明同伴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教师过于关注成绩,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导致小明在同伴交往中缺乏自信。

3.案例分析结合小明案例,分析其同伴关系发展存在的问题:(1)小明在同伴交往中缺乏主动性,常常被动接受同伴的邀请,导致他在集体活动中难以融入。

(2)小明在同伴交往中过于依赖父母,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容易引起同伴的反感。

(3)小明在同伴交往中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忽视同伴的需求,导致同伴关系紧张。

三、教育建议1.针对小明个人因素,建议:(1)培养小明的独立性和自信心,鼓励他在同伴交往中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小明关注同伴的需求,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学前教育原理案例集(2篇)

学前教育原理案例集(2篇)

第1篇一、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儿童身心健康、智力发展、社会适应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学前教育原理案例集旨在通过具体的案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二、案例一:游戏化教学案例背景:某幼儿园小班开展“动物乐园”主题活动,教师希望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动物的特征。

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 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包括角色扮演、动物模仿、动物卡片等。

3. 教学过程:(1)角色扮演:教师扮演动物妈妈,幼儿扮演小动物,进行对话互动。

(2)动物模仿:教师示范动物的动作、叫声,幼儿模仿。

(3)动物卡片: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说出动物名称和特征。

4. 效果评价:通过游戏化教学,幼儿对动物的认识更加深刻,课堂氛围活跃。

三、案例二:情境教学法案例背景:某幼儿园大班开展“我的家乡”主题活动,教师希望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地理、文化特点。

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地理、文化特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2.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包括图片展示、故事讲述、实地考察等。

3. 教学过程:(1)图片展示:教师展示家乡的风景、建筑、特产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故事讲述:教师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让幼儿了解家乡的文化。

(3)实地考察:组织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等,亲身体验家乡的魅力。

4. 效果评价:通过情境教学法,幼儿对家乡的认识更加全面,增强了家乡自豪感。

四、案例三:家园共育案例背景:某幼儿园中班开展“我的家庭”主题活动,教师希望通过家园共育,让幼儿了解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关系。

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关系,培养亲情意识。

2. 教学方法:家园共育,包括家长会、亲子活动、家庭作业等。

3. 教学过程:(1)家长会:教师邀请家长参加,共同讨论家庭教育和幼儿成长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小宝已经3岁了。

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比较特别。

比如,有一天老师带孩子做户外活动时,小宝突然说:“太阳公公一个人在天上,他会不会孤单啊?太阳公公有家吗?有没有爸爸、妈妈?”小宝特别不喜欢老师管他,总是“不听话”。

比如,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

不过小宝有时也挺可爱的。

比如,前天中午,老师帮小宝盛好饭,小宝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案例分析
孩子的行为举止说明:
(1)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比如,提出“太阳公公会不会孤单”、“太阳有没有爸爸、妈妈”,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像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老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而且不要打击孩子积极认知的兴趣。

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

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案例二、经过长时间教育,我发现班上大部分孩子洗手的方法还是不正确,手总是洗得不干净。

我们几位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我让孩子们相互看看、摸摸自己和别人的手,比比谁的手干净,并让孩子们总结洗手的“小诀窍”。

有的孩子说“要用肥皂搓,再用水冲干净”。

有的说“洗手时要卷起袖子,不然会把衣服弄湿的”。

我搬来了娃娃家的“脸盆”、“肥皂”、“毛巾”等,请孩子们学习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先卷袖子→打开水龙头冲一下手→用肥皂搓手心和手背→用水冲干净→用毛巾擦干水。

为了帮助孩子牢固地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我还画了一些洗手的小图示,编上1、2、3、4、5,并附上简单的说明文字,将其贴在洗手池的上方墙上。

终于,孩子们都能按正确的步骤洗手了。

以上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好在哪里?为什么?体现了幼儿教育中的哪些原则?请结合案例
具体说明。

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教师恰当地利用了多种手段、多种原则来促进教学的实施,尤其是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师掌握了学生发展的特点,抓住了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

案例中教师利用幼儿日常行为的教学来启发幼儿,让幼儿掌握了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

幼儿园教师不仅是幼儿的教育者,而且是生活上的看护者,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还应该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教育,做到保教结合。

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教授幼儿洗手的机会,不仅很好地贯彻了教学原则,还教会幼儿洗手的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

教师还应用了一些教育原则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中幼儿教师灵活机智地应用了若干教学原则,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放在了问题解决的前台,以一种教学的方式教会幼儿如何洗手。

幼儿也对掌握该技能产生了兴趣,并且乐于付诸实践,幼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活动性和综合性教育原则。

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好在充分认识和利用了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因为无论是幼儿的生活活动还是作业课、参观访问等教学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活动还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都有其各自重要的教育作用。

案例三、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

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

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案例分析
(1)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

我国幼儿园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

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

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案例四、如今走在大街上,时常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小眼镜”;寒暑假,各大医院儿童眼科专家常常要为前来就诊的大量眼疾患儿治疗。

已有20年幼儿教育教龄的罗老师感慨地说:“近几年,视力不佳的幼儿明显增多了。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幼儿教师应如何帮助并教育幼儿注意眼的保健。

案例分析
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很多幼儿沉迷于电脑游戏,导致视力下降.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幼儿为此所困扰,幼儿教师应初步具备帮助幼儿保护和提高视力的能力。

(1)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画画;看书写字时眼睛距书本保持1尺以上距离;不躺着看书,以免眼与书距离过近;不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因为身体活动可导致书与眼的距离经常变化,极易造成视觉疲劳;集中用眼一段时间后应望远或到户外活动,以消除眼的疲劳。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适宜的读物和教具。

幼儿活动室窗户大小适中,使自然光充足。

室内墙壁、桌椅家具等宜用浅色,反光较好。

自然光不够充足时,宜用白炽灯照明。

为幼儿提供的书籍,字体宜大,字迹、图案应清晰。

教具要大小适中、颜色鲜艳、画面清
楚。

(3)定期给幼儿测查视力。

要定期为幼儿测查视力,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矫治。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行为,及时发现幼儿视力异常表现。

(4)教育幼儿注意用眼安全和卫生。

幼儿教师要教育幼儿不要用手揉眼睛,毛巾、手帕要专用,用流动的水洗手、洗脸,以防沙眼、结膜炎等;教育幼儿不玩可能伤害眼睛的危险物品,预防眼外伤。

案例五、在伦敦举行的父母与子女会议上,英国“0至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

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

这样,孩子长大后容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于为人处世。

请谈谈在中国实际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表现,其原因是什么?
案例分析
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

作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较为重视给予儿童足够的文化知识,至于其他方面则可忽视。

(2)家长的功利需要。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十分普遍。

许多家长过早地为孩子选择职业定向,学习一技之长,希望孩子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

而作为幼儿教育目标当中一些基本的内涵则被忽视和削弱了,如幼儿的人格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高等。

(3)应试教育的压力。

由于升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当中,而这种竞争也已经广泛深入影响到幼儿教育阶段。

在社会上风行的“0岁方案”“神童方案”等,无不反映出应试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影响。

正因为上述原因,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

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干扰和影响了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贯彻实施。

幼儿体、智、德、美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特色园”“兴趣班”的做法常常只注重幼儿的某一方面发展,盲目攀比,拔苗助长,如果利用不好会阻碍幼儿的正
常发展,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最终造成幼儿思维、个性发展的扭曲,与人们愿望适得其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