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游记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平湖位于泰安市东平县城西,南与梁山县为邻,面积有124平方公里。古时候的东平湖称作蓼儿洼、大野泽、梁山泊等,到清朝咸丰年间才确定了这个名字。作为小说《水浒传》中描写的八百里水泊的仅存水域,东平湖的知名度似乎并不太高,也许与当地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吧。东平湖及其周边的部分村寨、山脉,昔日的梁山好汉们都曾经留下过活动的足迹,位于东平湖西岸的昆山便是其中之一。我曾经到东平湖荡过舟,也尝过湖中鱼,饱赏湖上美景,但湖西岸的昆山、腊山这些梁山好汉们聚义过的山林却未曾到过,便一直觉得是个遗憾。2014年11月30日,我跟随驴友再次来到东平湖,这次我们是专门来登昆山的。

在昆山脚下的码头上,我们下了车。乍看一眼昆山,除了有点险峻陡峭以外,实在不怎么起眼,这有点出乎我的意外。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登山前,我们几位驴友正在看景区导游牌,一位像是当地的中年男人对我们说,你们沿着山半腰的公路走就行,景点都在路边上呢。我问,山顶上有景点吗?当地人有点小瞧我们说,有啊,不过你看那台阶,多陡呀,你们上不去的。我们都笑了,但没一个人回击他。领队收走了大家的身份证集体换票去了。我们到了山门前,领队将身份证发还给了大家,但没有门票。我愣了一下,看看山门大敞着,根本没人检票,心里才明白了。牌坊式的巨大山门中间,“昆仑山”三个大字很是醒目。我心里笑道,就这么点儿小山,也好意思跟巍巍昆仑争名,也有点不自量力了吧?

上山的台阶像一架新造的长梯似的从山顶上挂下来,一直延伸至我们的脚下,不是经常爬山的人还真的会被这阵势吓得胆怯三分。我们登了百多级石阶,到了离半山腰不远的一条公路上。领队说,愿意登顶的就上去看看,不愿意登顶的就沿着公路去月岩寺。我们几个走在前面的驴友觉得来一趟不易,如果不到山顶上看看很可惜。于是我们六七个人没有跟随大队人马走公路,而是选择了登顶。这里的石阶更加陡峭,坡度几乎达到了六七十度,如果不抓扶旁边的铁链攀登实在危险。我们歇歇爬爬,爬爬歇歇,不觉就到了台阶的尽头。这时,我额头上已经汗涔涔的了。

站在“梯子”的最高处,俯瞰东平湖,由于阴天且雾气较大,东平湖的万顷碧波也是消影遁形,湖面上惟有灰茫茫的一大片,像是在梦里一般。湖边码头上的长廊以及停泊在港湾里不多的几艘渔船、游船倒是朦胧可见。靠近湖岸边不多的一些枯黄色芦苇,这里一丛,那里一撮,站在水里,影影绰绰的,像是冬眠了。在山下还没觉得有风,一到山

顶上,风忽然就来了,冷飕飕的,让人不怎么舒服。我们观赏了一会儿周边的景色,一看还不到山顶,于是众人继续往山顶攀登。但石阶仅到此为止,通往山顶的路只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山间小径,让人难以理解。

在小道上,我忽然遇到一对济南的朋友夫妇,原来他们也是跟着一个户外群来登昆山的。我与朋友几个月没见面了,想不到竟然在一百多公里外的昆山上遇见,甚为高兴。我们一起边聊天边爬山。朋友转身发现夫人未跟上来,便往后面去寻找。前面我们一伙的驴友已经钻进山林里面不见了。我担心自己掉队,便追赶上来,这样就与朋友失散了。山顶上比较平坦,而且森林茂密,山下景色却一点也看不见了。山顶上除了古人修建的一道一米多高的大墙像长城一般蜿蜒于山崖边上,也有几座房屋遗址,此外没发现有别的建筑物或者遗迹,大家不免有点失望。传说梁山好汉晁盖、吴用等人最初聚义的地方就在昆山,景区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做点文章呢?当地还有隋朝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经在山上建立山寨的传说。遗憾的是景区都没有很好利用起来在山上搞点名堂,因而山上没有多少看点,这大概也是景区连条通往山顶的路也不愿意修的原因所在吧。我想,即使不搞大规模的建设,那就修修路,建个凉亭,美化下环境,便于游人休憩也好啊。我们在山顶的密林里转悠了半天,觉得无聊便开始寻找去后山月岩寺的路径,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我们没有冒险下悬崖峭壁,而是选择了原道返回到了山半腰下面的公路上。这样虽然大家多跑了点路,但心里却踏实多了。

公路边的陡峭石壁上,凿有水浒108将的深浮雕人物造像,这些造像个性鲜明,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是昆山的一大亮点。我们欣赏了水浒英雄造像,沿着盘山公路走了大约两公里远,转到了山的西面。山下有一不知名的小村庄,鸡鸣狗叫声不时传入耳朵里来,觉得很是亲切。

月岩寺位于半山腰上,寺庙不是很大,面向山下有个小门,但不开,却在南向另开了个较大点的门。我们从大门进去,迎面有座弥勒佛像,右面山崖石壁上刻有四个遒劲潇洒的大红字“南海别院”,这是清代康熙年间名士卢时芳题写的。前面是一所小院子,小院子左侧有一座钟楼,为明万历年间建造。钟楼不算高,也就四五米吧,全石构造,四角攒顶,亭阁形式,四根粗大的石柱子,上面还有许多名人石刻,可谓造型精美,与众不同,非常罕见。钟楼中间悬挂一口锈色巨钟,看样子应该像是原物,能够保存下来很不容易。

院子正中是大雄宝殿,两旁还有若干间配殿。大雄宝殿亦重修

于明万历年间,高8米,外观上看并不算高大气派,仅仅三间普通门面而已,但室内却是雕梁画栋、壁画满墙,非同一般。因光线暗淡,壁画古旧,根本看不清楚具体内容,甚为遗憾。大堂供奉着佛祖塑像,塑像前面有功德箱,跪拜垫,与别的寺庙无异。

大雄宝殿门前两侧对称地生有两棵古柏,十分粗大,好像有点来历。询问老和尚,和尚说,这两棵树都是汉柏,一棵是鸟柏,一棵是血柏,都已经两千多岁了。我问,这鸟柏、血柏有什么区别?老和尚说,鸟柏,因为它的枝干切开后,里面的年轮不是圆形的,而是像鸟儿的形状;血柏就是柏树切开断面,里面会淌出血一样的红色汁液,木材断面也呈红色,非常珍贵。我抚摸着两棵历尽千年风霜,阅尽人世沧桑,至今仍然枝叶繁盛的汉柏,感慨万端。

大雄宝殿东面山崖跟下,有一眼泉,名马跑泉。传说,周穆王到昆山上狩猎,为贼所困,马刨地而得清泉,救了周穆王。“困”山之名得以传开。当地人因为不喜欢这个“困”字,便改为“坤山”,演变至今成为了昆山、昆仑山。马刨泉,后来演变为马跑泉。又因昆山自东向西再向南,山势像一钩弯月,又称月岩,月岩寺因而得名。

马跑泉作为寺庙的饮用水源被砌起来并装了一扇玻璃门进行了保护。清康熙年间当地名人马光远在泉门额上题写了“马跑泉”泉名。透过玻璃门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泉眼,还能听到泉流的淙淙声。泉水顺着石槽流到前面院子的荷花池里。

大雄宝殿后面有藏经阁,也叫月岩阁,高两层,是唐代砖石结构建筑,保护得完好。月岩阁建造的比较独特,尤其是二层前面有长城上的箭垛一般的缺口,令人不解其意。一楼阁内供奉着几位菩萨。据说,“文革”前阁内还有数十卷经书,后来都不知所踪了,甚为可惜。在这里我又与在山上失散的朋友夫妇相遇了。一问,原来他们找到一条小路,顺着小路就下到了寺庙里。我们又一起在寺庙里参观。藏经阁门前,大雄宝殿之后还有两棵软枣树,像一对姊妹,都是比较粗大的古木了。此时的软枣树已经粗干疏枝,叶落殆尽,一派冬日的景象。

院内还散落有若干通古碑,多是历代重修寺庙的碑记。从碑记里隐约可见月岩寺旧时的盛况。峭壁上还刻有明代文学家于慎行的《游月岩寺》诗。回到大雄宝殿前院,老僧建议我们拜拜佛。朋友拜了佛,老僧配合着敲了几下佛身边的铜钟,在袅袅的钟声里,我们离开了月岩寺。

我们沿着公路走了一段下坡路,又拐了一道弯儿,便到了山的正南面。只见又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像一个村落坐落于半山腰的

缓坡上,“祝家庄”三个金字的村名赫然醒目,我知道新版电视连续剧《水浒》里的“祝家庄”拍摄基地到了。“祝家庄”门前有一条护城河,河上有吊桥连通两岸。我们跨过吊桥进了“祝家庄”。在尚武堂,大堂最里边是头把交椅,两边分列着三四把交椅。驴友们轮流在正中间的头把交椅上就坐,过了过山大王的瘾。堂门前有古兵器大刀,长矛等分列两边。朋友取下一杆长矛,我握着关公式的青龙偃月刀,两人摆开战斗的架势,朋友夫人不失时机地为我们俩拍了几张照片。看着相机里的照片,我们俩这一身现代人的妆扮拿着古时候的兵器,显得不伦不类,令人忍俊不禁。转了几个厅堂,影视城内游客比较稀少,可说有点冷清,大家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一会儿我们便告别了“祝家庄”,沿着公路继续游览。

到了山的东南面,远远地看见一座村寨出现在眼前。走近一看,原来是“宋家老宅”。不用问,这是新版电视剧《水浒》里宋江老家宋家庄了。走进宋家大院,有驴友喊道:宋江,出来接客!大家都一阵哄笑。驴友话音刚落,从旁边一间房子里还真的出来一位看上去有六十多岁的老人,老人没搭理我们又进屋内去了。大家说笑着逛东家,进西户,进进出出,乐此不疲。但村子里尽是一些空屋子,没有点人气,我们觉得像是受到了冷落似的。

出了宋家庄,大家继续沿路前行。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我们又回到了山门。看看时间已经接近一点了,大家准备吃饭。这时,太阳出来了,东平湖上雾纱褪尽,顿显波光潋滟,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只是湖里不见一艘渔船或者游船,显得更加空旷,苍茫,也许这就是冬天的东平湖本来的样子吧。因为天气比较冷,我们带的饭早就凉了。有人提议说,我们去码头餐馆点几个菜,再熬锅活鱼汤,喝盅小酒,心里岂不舒坦?大家都说好。于是众人朝码头走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