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阅读鉴赏专项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阅读鉴赏专项训练
第一篇:
活水源记
【明】刘基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①。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②,多松;其鸟多竹鸡③。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④,华阳外史弘景⑤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⑥,欧冶子⑦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⑧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鲫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鹡鸰,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本文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注释】①金鸡之峰:金鸡峰,在会稽山上。②槠:一种常绿乔木。③竹鸡:鸟名,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④陶山:在今浙江瑞安市西三十五里,因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⑤华阳外史弘景:指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南)人。曾为诸王侍读,奉朝请。永明中辞官,退隐于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苏句容县),自号华阳隐居,为道教著作家、医药学家。⑥日铸之峰:即日铸岭,在浙江绍兴市东南。⑦欧冶子:春秋时冶金家、善铸剑。相传应越王聘,铸湛庐、巨阙、胜邪、鱼肠、纯鉤五剑。后又于干将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赏析】
作者在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6)六月,自越城(今浙江绍兴)经平水游览会稽山水,写了一组游记,本文是其中一篇。本文写活水源的幽雅、秀丽的风景,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趣。首段交代活水源的周围环境,概写山峰、竹木、禽鸟、寺院之状貌,言简意赅,特征鲜明,突出其历史悠久。次段写泉流之奇,从水温、水色、水之流向,水边植物,水里虫鱼,周遭鸣禽等多角度展现活水源的盎然生机。尾段直抒胸臆,表达对“兹水”之爱,盛赞其“出之不穷”而有溉田润泽之功德,隐然透露出对君子之德的向往。
【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薄崖石有阁薄:单薄。
B. 浸为小渠浸:渐渐。
C. 而澄澈可鉴鉴:照见。
D. 属岁旱时属:接连。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涓涓然冬温而夏寒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乃溢而西南流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①又东北入于湖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D.①又爱其出之不穷②不知老之将至
3.根据文意,摘选文中语句填空。
(1)“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写出了泉水的“”的特点。(不超过4
个字)
(2)“白野公之深爱之”的原因是
“”。(不超过6个字)
第二篇:
记雪月之观
【明】沈周
丁未①之岁,冬暖无雪。戊申②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③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④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因凭栏楯⑤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⑥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⑦,而返其怀。汗漫⑧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⑨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本文选自《沈石田先生诗文集》卷九)【注释】
①丁未: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②戊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③冱(hù)寒冷凝结。④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⑤栏楯(shǔn):栏干。纵为栏,横为楯。⑥]呀(xiā):张大了口。⑦八表:谓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⑧汗漫:没有边际的。⑨荒荒:暗淡不明的样子。
【赏析】
沈周是明代著名书画家,与文征明、唐寅、仇因并称“明四家”;又工诗文,为世所重。本文是作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288)。作者以画家之睿眼,诗家之慧心,生动地再现了月光照耀下的雪景。作者以“月与雪争烂”、“明彻异常”为总纲,逐一描绘登楼四望所见之清秀景致:楼临水,雪囿楼,清波粼粼,树影婆娑,寒气侵凌,物我交融,一派幽闲淡雅、荒寒清空之气象。又在绘景之余宕开一笔,抒发自我遄飞之逸兴,景中融情,情由境生,自然熨帖。
【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字敷说敷:铺陈。
B. 寒浃肌肤浃:浸透。
C. 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挟:依仗。
D. 寻改数日寻:寻思。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因凭栏楯上②或因寄所托
B.①又四囿于雪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C.①汗漫虽未易平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D.①以传信于不能从者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简答:
(1)本文是怎样描写雪月之观的?试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答:
(2)你从本文状写雪月之观的文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简要分析。
答:
第三篇:
三游乌龙潭记
【明】谭元春
予初游潭上,自旱西门①左行城阴下,芦苇成洲,隙中露潭影。七夕再来,又见城端柳穷为竹,竹穷皆芦,芦青青达于园林。后五日,献孺召焉②。止生坐森阁未归③,潘子景升、钟子伯敬由芦洲来④,予与林氏兄弟由华林园、谢公墩取微径南来⑤,皆会于潭上。潭上者,有灵应⑥,观之。
冈合陂陀⑦,木杪⑧之水坠于潭。清凉⑨一带,丛灌其后,与潭边人家檐溜沟,匀入浚潭中,冬夏一深。阁去潭虽三丈余,若在潭中立;筏行潭无所不之,反若住水轩。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令筏先就之。又爱隔岸林木,有朱垣点深翠中,令筏泊之。初上蒙翳,忽复得路,登登至冈。冈外野畴方塘,远湖近圃。宋子指谓予曰:“此中深可住。若冈下结庐,辟一上山径,頫⑩空杳之潭,收前后之绿,天下升平,老此无憾矣!”已而茅子至,又以告茅子。
是时残阳接月,晚霞四起,朱光下射,水地霞天。始犹红洲边,已而潭左方红,已而红在莲叶下起,已而尽潭皆赪11。明霞作底,五色忽复杂之。下冈寻筏,月已待我半潭。乃回篙泊新亭柳下,看月浮波际,金光数十道,如七夕电影12,柳丝垂垂拜月。无论明宵,诸君试思前番风雨13乎?相与上阁,周望不去。适有灯起荟蔚14中,殊可爱。或曰:“此渔灯也。”
(本文选自《谭友夏合集》卷十一)
【注释】旱西门:南京城门名,又称清凉门。②献孺:姓宋,作者之友。③止生:茅元仪,字止生。森阁:茅元仪所建,在乌龙潭附近。④景升:潘之恒,字景升。伯敬:钟惺,字伯敬。⑤华林园:南京园林。原为三国时东吴宫苑。谢公墩:原为晋谢安园池。地近钟山。⑥灵应:即灵应观,道院名。⑦陂陀:倾斜。⑧木杪:树梢。⑨清凉:清凉山。⑩頫:低头。同“俯”。11赪:红色。12电影:雷电之光影。七夕电影:指作者二游乌龙潭遇雷雨时情形。13前番风雨:指二游乌龙潭事。14荟蔚:茂密的草丛树林。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