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坡度规范
厨房排水沟的坡度标准
厨房排水沟的坡度标准厨房排水沟是厨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负责排放厨房中产生的污水。
排水沟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厨房的卫生状况和使用效果。
其中,排水沟的坡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它决定了排水速度和排水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厨房排水沟的坡度标准。
一、厨房排水沟的作用厨房排水沟是厨房中的污水处理系统,主要负责将厨房中产生的污水排放到下水道或污水处理设施中。
在厨房中,污水主要来自于洗涤、烹饪和清洁等活动。
如果没有排水沟,这些污水就会滞留在厨房中,导致厨房环境恶劣,甚至会引起疾病传播。
二、厨房排水沟的坡度标准在设计和施工厨房排水沟时,坡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坡度是指排水沟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夹角,它决定了排水速度和排水效果。
如果排水沟的坡度不足或过大,都会影响排水效果。
根据国家标准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厨房排水沟的坡度标准如下:1. 厨房洗涤污水排水沟的坡度应不小于1%。
2. 厨房烹饪污水排水沟的坡度应不小于2%。
3. 厨房清洁污水排水沟的坡度应不小于1.5%。
以上标准是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水来确定的。
洗涤污水通常是指洗碗、洗菜等活动产生的污水;烹饪污水通常是指烹饪、炒菜等活动产生的污水;清洁污水通常是指清洁厨房和设备时产生的污水。
三、厨房排水沟坡度的影响因素厨房排水沟的坡度不仅影响排水效果,还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排水沟长度:排水沟长度越长,坡度就需要越大,才能保证排水速度。
2. 排水沟直径:排水沟直径越大,坡度就需要越小,才能保证排水速度。
3. 排水沟材质:不同材质的排水沟,其摩擦力和润滑性不同,也会影响坡度的选择。
4. 排水沟的位置:排水沟的位置也会影响坡度的选择。
如果排水沟位于低洼地带,坡度需要更大,才能保证排水效果。
四、厨房排水沟的施工要点在施工厨房排水沟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确定排水沟的位置和长度,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水选择适当的坡度。
2. 选择适当的排水沟材质,保证其耐腐蚀、耐磨损、不渗漏。
排水坡度规范
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0.5.9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
排水管坡度规范
排水管坡度规范排水管坡度是指排水管道中的主管、分支管和支管的坡度,用于确保排水顺畅。
正确的排水管坡度设计和安装对于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排水管坡度规范。
1. 坡度要求:排水管坡度是指管道纵向的倾斜角度。
一般情况下,排水管坡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厨房、浴室和洗手间等生活排水管道的坡度应为2%到5%,即每1米管道长度上升2至5厘米。
- 建筑物外部下水道和雨水管道的坡度应为0.5%到1%,以确保排水管道内的水能够迅速排出。
- 排水管坡度不宜太大,以避免排水速度过快导致排气过慢,产生吸力,影响正常使用。
2. 管道布置:- 主管道:主管道是整个排水系统的干线,将各个分支管线汇集到一起,通常设置在建筑物最低处,以便排水顺利流出。
主管道的布置应尽量避免遭受外力破坏和压力变化。
- 分支管道:分支管道从主管道上分出,将各个房间的排水汇入主管道。
分支管道的长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小阻力,提高排水速度。
- 支管道:支管道是将各个设备的排水连接到分支管道上的管道。
支管道的长度应尽量短,以减小水流阻力。
3. 安装要求:- 管道的连接应牢固,确保密封。
接口处应采用专用的密封材料,如橡胶垫圈或胶水,以避免漏水。
- 管道应固定牢固,避免晃动和松动。
固定方式可以采用支架、管夹等,以确保排水管道的安全和稳定。
- 排水管道的坡度要保持连续和一致,尤其是在长直线段和弯曲处。
管道应使用水平仪进行测量和校准,确保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 管道的排气口应设置在高处,以防止空气堵塞。
排气口可以采用气阀或S型弯曲管等形式。
4. 检测和维护:-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排水管道的试压和检测。
试压时应加压到一定数值,观察是否有泄漏现象,以确保管道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 排水管道定期清洗和检查,清除可能堵塞和积聚的污物,保持管道通畅。
特别要注意排水口和弯曲处的清洁和维护。
- 定期检查排水系统是否存在漏水、渗水等问题,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管道或配件。
排水坡度规范
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 ≤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围墙面向道路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排水管道坡度规范表
排水管道坡度规范表
排水管道坡度规范表
一、普通建筑用排水管道
1、大口径排水管道:
(1)DN300及以上口径管件全部采用1~1.5%坡度;
(2)DN100~DN200口径管件,室外排水管1.5%,室内排水管2%;(3)DN50~DN100口径管件,室外排水管2%,室内排水管2.5%。
2、中小口径排水管道:
(1)DN50以下口径、自然下排的情况,排水管采用2.5%坡度;(2)DN50以下口径、向上抽排的情况,排水管采用2%坡度。
二、高层建筑用排水管
1.自然下排时,每一段排水管采用1%~1.5%坡度;
2.向上抽排时,可按以下坡度依次设置:
(1)DN300及以上口径管件采用1.25%坡度;
(2)DN150~DN300口径管件采用1.50%坡度;
(3)DN100~DN150口径管件采用2.00%坡度。
三、其它设计要求
1、排水管道坡度不宜太小,比如DN50口径排水管最低坡度不应低于
2.5%;
2、排水管道不宜太长,尤其室内排水管道,否则容易堵塞;
3、在排水相邻的拐弯处,必须保证排水流速,应用于双臂拐弯;
4、排水管越往下,坡度越大,此原则必须遵循,以保证水的排出性。
排水沟的纵向坡度规范
排水沟的纵向坡度规范
根据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96规范6.0.16章节
地面排泄坡面的坡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整体面层或表面比较光滑的块材面层,可采用0.5% - 1.5%。
2、表面比较粗糙的块材面层,可采用1% - 2%。
3、排水沟的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5%。
4、建筑物四周应设置散水、排水明沟或散水带明沟。
散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5、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型式确定,宜为600 - 1000mm;当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的宽度可按檐口线放出200 - 300mm。
6、散水的坡度可为3% - 5%。
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 - 30m间距设置伸缝。
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可为20 - 30mm,缝内应填沥青类材料。
排水坡度规范要求
排水坡度规范要求排水坡度是指将地下水和污水从一定高度排到自然地面上的斜度,它在城镇规划、道路设计以及可持续形式的城市建设当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一项重要的城市绿化措施。
为了达到良好的排水效果,对排水坡度有规定性的要求。
一、排水坡度规范要求1、地面外排:两米以上的排水坡度要求是0.3%-3%,如果距离较远,建议排水坡度控制在1%以内。
2、地面内排:排水坡度要求:0.3%-2%,推荐排水坡度控制在1%以内。
3、地面水池:排水坡度要求:1%-2.5%,推荐排水坡度控制在2%以内。
4、水箱排水:排水坡度要求:0.3%-3.5%,如果距离较远,推荐排水坡度控制在3%以内。
二、排水坡度计算方法1、计算坡度时首先确定两个点的抬高高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之后将该坡度换算成斜率的坡度,公式为:斜率=抬高高度/距离。
2、一般来说,较远距离的排水坡度规范要求较低,因此,控制排水坡度时,要考虑排水坡度距离的长度。
3、在排水坡度计算之前,还需要要考虑排水物体的重量、水流量、山洪泥石流以及水压等因素,以及估计雨水硬度大小,把这些综合起来,有助于更准确地计算出排水坡度。
三、施工中的注意事项1、在施工之前,要根据山林植被的高度、水压的大小以及植被的抗侵蚀性来综合考虑每一处排水设计的具体坡度。
2、设计中每一处排水坡度都要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否则,可能会造成水流的冲刷,从而对四周的植被及路沿石造成威胁。
3、排水坡度的计算一定要求具体细致,以确保计算出的坡度能够满足实际施工要求。
4、施工时,也要适当配备施工敷设,例如织物、植被和防护墙等,以减少水流侵蚀土壤的情况,并确保排水效果满足要求。
以上就是有关排水坡度规范要求的介绍,排水坡度计算必须符合相应规定,结合新建水池、山洪泥石流等不同因素的特性,将水流带到较远的位置并使它不受土壤侵蚀,从而起到良好的水池排水作用。
同时,要特别注意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以保证排水效果。
排水坡度规范
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 ,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是指水平距离每 , 垂直方向上升(下降)道路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 8.0.3 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表 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非机动车道≥0.3 ≤≤≤≤步行道≥0.5 ≤8.0 ≤4注:L 为坡长( m)。
.2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3 主要道路宜平缓; .4 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时,应设不小于×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当建筑物长度超过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2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 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3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4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纵坡不应大于 2.5%; .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并应设不小于×的回车场地; .6 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 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7 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 8.0.5 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 m)表 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 5 多层 3 3 3 2 2 有出入口 -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 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排水坡度规范
坡度 3% 是指水平距离每 100米, 垂直方向上升 (下降)3 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 100米,垂直方向上升 (下降)1 米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道路类别 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 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 > < 8.0 L < 200m w 5 L < 600m 非机动车道 > w 3.0 L w 50m w 2 L w 100m 步行道 > w w4注: L 为坡长( m )。
8.0.3.2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 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 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 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 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 时,应设不小于4m>< 4m 消防车通道。
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 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 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 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 宽度不应小于2.5m ,纵坡不应大于%8.0.5.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x 12m 的回车场地;8.0.5.6 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 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 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 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规定;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 ) 表道路级别 与建、构筑物关系 居住区道路 小区路 组团路及宅间小路 建筑物面向道路 无出 入口 高层 5 多层 3 3 3 2 2 有出入口 - 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 高层 4 多层 2 2 2 围150m 。
排水坡度规范
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是指水平距离每,垂直方向上升(下降)道路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 ≤≤非机动车道≥0.3 ≤≤ ≤≤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3 主要道路宜平缓; .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时,应设不小于×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当建筑物长度超过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纵坡不应大于2.5%; .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并应设不小于×的回车场地;.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排水坡度规范标准
坡度3%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4200m <5 L4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 ,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 ,纵坡不应大于2.5% ;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 ,并应设不小于12mx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多层3 3 3 2 2有出入口- 5 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多层2 2 2 1.5 1.5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排水坡度规范-下水放坡规范
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之巴公井开创作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插需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分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该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出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出80m,当建筑物长度超出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捍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该小于2.5m,纵坡不该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取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沿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沿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沿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沿指路面边线。
排水坡度规范
特殊道路排水坡度要求:对于山区、丘陵等特殊地形,排水坡度要求更加严格,一般应在1%以下,以确 保排水顺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要求请根据当地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要求请根据当地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小雨:排水坡度为1%-2%,确保 雨水能够缓慢渗透,防止积水。
大雨:排水坡度为5%-8%,确保 雨水能够迅速排出,防止水浸和损 害。
01 确 保 道 路 排 水 顺 畅 。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 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高速公路排水坡度要求:高速公路排水坡度要求较高,一般应在2%-4%之间,以确保高速行车安
02 全 。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 述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结论:公众参与和政策引导是未来排水坡度规范发展的重要趋势,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 努力,推动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 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确保施工过程中能 够遵守规范要求,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
生。
定期检查排水坡度:确保排水坡度保持完好,无堵塞、破损等现象 排水设施维护:定期清理排水沟、管道等设施,保持畅通无阻 防洪措施: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加强巡查,及时采取防洪措施,确保排水畅通 监管与执法:加强对排水坡度使用的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执法处理
排水坡度规范能够确保道路排水顺畅,减少积水对行车的影响 排水坡度规范能够提高道路的平整度,减少行车颠簸和打滑的风险 排水坡度规范能够改善道路的视觉效果,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排水坡度规范能够减少道路的维护成本,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城市道路排水坡度要求:根据道路等级和设计要求,城市道路的排水坡度通常在1%-3%之间,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1.5 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8.0.5.9 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
九竖向9.0.1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9.0.2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9.0.2.1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9.0.2.2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表9.0.1规定;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表9.0.1场地名称适用坡度密实性地面和广场0.3~3.0广场兼停车场0.2~0.5室外场地:1、儿童游戏场0.3~2.52、运动场0.2~0.53、杂用场地0.3~2.9绿地0.5~1.0湿陷性黄土地面0.5~7.09.0.2.3 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9.0.2.4 避免土壤受冲刷;9.0.2.5 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9.0.2.6 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应与城市道路标高相衔接。
9.0.3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9.0.4居住区内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还必须考虑排洪要求。
地面水排水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9.0.4.1 居住区内应采用暗沟(管)排除地面水;9.0.4.2在埋设地下暗沟(管)极不经济的陡坎、岩石地段,或在山坡冲刷严重,管沟易堵塞的地段,可采用明沟排水。
城市居住区规划区设计规范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节选)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3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 《住宅设计规范》条文说明3第3.3.1条地面和道路坡度一、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3%;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二、基地车行道纵坡不应小于0.3%,亦不应大于8%;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但其长度不应超过80M,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1.5~2.5%。
三、基地人行道的纵坡不应大于8%,大于8% 时宜设踏步或局部设坡度不大于15% 的坡道,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1.5~2.5%。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城市用地竖向规划概念:城市开发建设地区,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的需要对象——自然地形手段——控制与改造内容——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平衡土石方土石方平衡概念: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平衡城市竖向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主要内容: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
规划地面形式: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用地名称最小坡度最大坡度工业用地0.2 10仓储用地0.2 10铁路用地0 2港口用地0.2 5城市道路用地0.2 8居住用地0.2 25公共设施用地0.2 20竖向与平面布局: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完整的土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度;居住用地宜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30度;竖向与排水: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度,坡度小于0.2度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各阶段主要内容及深度:可分为两个阶段、四个层次。
总体规划阶段:细分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两个层次详细规划阶段:细分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两个层次总体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配合城市用地选择与用地布局方案、作好用地地形、地貌与地质分析,充分利用与适当改造地形,确定主要控制点标高;分析规划用地的分水线、汇水线、地面坡向、确定雨水排除及防洪排涝方式;防洪防潮防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的控制标高;无洪涝危害江河湖岸最低的控制标高;根据排洪、通航需要,确定大桥、港口、码头等控制标高;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与高速公路、铁路主干线交叉点的控制标高;城市主要景观点的控制标高。
分区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确定主干道、次干道围合的地块排水走向;确定主、次干道交叉点、变坡点的控制标高;补充总体规划阶段阶段竖向规划中不足的其他控制标高。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所围合范围内全部地块排水走向;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标高以及道路的坡度、坡长、坡向等技术数据;确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控制标高。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与标高;确定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落实各级道路标高、坡度等技术数据;进行街区用地竖向规划,确定用地标高;确定挡土墙、护坡等用地防护工程的类型、位置及规模,进行用地土石方工程量的估算。
标高:相对高程海拔:绝对高程城市用地范围确定后,各专业规划应会同竖向规划首先初步确定一些控制高程,如防洪堤顶、公路与铁路交叉控制点、大中型桥梁、主要景点等关键性控制坐标和高程,后续规划阶段不要轻易改动。
附录一名词解释1、建筑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2、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3、低层住宅:层数为1-3层的住宅。
4、多层住宅:层数为4-6层的住宅。
5、中高层住宅:层数为7-9层的住宅。
6、高层住宅:层数等于或大于10层的住宅。
7、高层建筑: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低于100米的建筑。
8、超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
9、建筑红线:指规划建筑的外框线及尺寸,以及规划建筑外框线与相临城市道路、相临建筑间距的控制标注。
10、道路红线:指规划道路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
11、河道蓝线:指规划河道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
12、绿线:绿划用地控制线。
附录二计算规则1、建设用地面积计算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用地范围扣除城市道路规划红线用地及河道、排水干线规划蓝线用地后为建设用地。
道路的规划红线用地及河道、排水干线规划蓝线用地均不能计入建设用地参与建筑容量指标计算。
2、建筑面积计算以建筑各层的正投影面积加上外挑阳台的1/2面积及2.2米以上跃层正投影面积,为建筑面积。
地下室、高出地面不大于1.5米的半地下室,一面临空层高在2.2米以下半地下室,屋面水箱、电梯控制室、出屋面的楼梯间、无柱雨篷、柱廊、层高2.2米以下吊脚架空层、高度低于2.2米的夹层及设备层,其规划建筑面积可以不计。
3、建筑容积率及建筑密度计算(1)商办及商住综合楼的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所占比例,根据(附表二)规定的指标换算合成。
其建筑密度按(附表二)的规定指标执行。
(2)商住或办公住宅楼,如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筑总面积的10%,可全按住宅面积计算容积率,其建筑密度仍按商业或办公计算。
(3)无裙房底层为商业或办公的条式或点式住宅综合楼,其容积率、建筑密度按住宅计算。
4、开放空间条件和计算(1)在建设用地范围,为社会大众提供有效使用面积的地面广场、下沉式广场、屋顶平台、绿地、停车场(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
(2)开放空间必须沿城市道路、广场,任一方向的进深应在8米以上,使用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与地面高差不大于5米,开放空间应设置相应的标志,有直接对外通道的坡道或楼梯做到常年开放,不提改变使用性质,并交有关部门管理。
(3)开放空间有效面积的计算:根据所提供社会服务的有效使用面积,按允许增加建筑面积的控制表中的系数计算,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