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九一八事变资料
918事变历史资料
918事变历史资料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一八事变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九一八事变历史资料之事件背景时代背景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中国背景皇姑屯事件日军与东北军阀张作霖曾有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将张作霖视为障碍。
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日本希望借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借机占领东北。
1928年12月29日凌晨,张学良等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阻挠,联名通电全国称:“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
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是日起,东三省一律改悬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是为东北易帜。
至此,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历史宣告结束。
国民党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张学良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
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抗议,但张学良并不愿意妥协。
因此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
中东路事件1929年6月15日至20日,辽、吉、黑、热四省及哈尔滨特区军政大员齐集沈阳,参加张作霖逝世一周年纪念会,并讨论中东路等有关问题。
7月7日,张学良赴北平与蒋介石晤谈;10日,南京政府外长王正廷亦被召至北平;同日,张学良贸然派军占领“中东路”,并将苏联的商船贸易公司、国家贸易公司等驻华机构同时查封,搜查苏联职员·,逮捕200余人,此为“中东路事件”7月13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并限期答复举行和谈的建议;7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复照苏联外交部;苏方认为不能满意,于7月17日向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断绝外交关系;7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就中苏绝交问题发表对外宣言;7月20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苏联事发表《告全国将士》电和《告东北将士》书;7月23日,国民政府关闭驻苏使馆。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经过与影响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经过与影响九一八事变,即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的一系列军事侵略行动。
这一事件的历史经过和其带来的影响,对于东亚地区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历史经过1931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地区部署大量军力,并列兵华北与日本统治下的朝鲜半岛接壤,沈阳成为其重要的军事据点。
9月18日晚,日本军队炸毁沈阳日本铁路南满洲铁路线路,指责中国抗日民众为之。
日本以此为借口,日夜轰炸沈阳城内的中国军事设施,并展开全面入侵。
随后,日本关东军以“保护华人”为幌子,侵占了东北三省,并成立伪满洲国。
中国政府的抗议和国际社会的呼吁都未能阻止日本的进一步侵略。
九一八事变被认为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象征,奠定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基础。
二、影响1. 政治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于日本统治,成为了日本帝国的殖民地和伪满洲国的一部分。
中国政府对日本的强硬抗议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国内形势严峻。
九一八事变使中国政府和民众对日本产生深刻的不满和抵抗情绪,为日后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2. 社会影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和侵略行径,引起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敌侵略。
同时,九一八事变也使中国人民加深了对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追求,为后续的反抗战奠定了思想基础。
3. 国际影响九一八事变震惊了国际社会,引起了各国对日本扩张的警惕。
然而,由于西方列强地区利益和自身矛盾的缘故,对于日本侵华的援助并不积极。
事变发生后,中国政府提出了九一八事变报告,寻求国际社会支持并谴责日本侵略,但未能得到有效支持。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中国宣传和外交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但也鼓舞了中国人民和其他受压迫国家抵抗帝国主义的斗志。
4. 军事影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控制了中国重要的经济、交通和资源要地。
此后,日本侵略者极力巩固其在东北的统治,并继续对华北地区发动进攻。
高中历史九一八事变知识点
高中历史九一八事变知识点一、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即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中国已被列强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则沦为日本势力范围。
日本通过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殊权益。
二、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是日本在沈阳铁路上制造的一起炸弹爆炸事件。
虽然事实上炸弹是日本军方自导自演的,但日本却借此借口对中国进行进攻。
日本军队占领了沈阳,并迅速扩大其势力范围,占领了辽宁、吉林等地。
三、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国际社会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强烈的不满,但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国力薄弱,中国未能有效抵抗。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扩大其在中国东北的势力,并于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
四、九一八事变的意义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进一步升级,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激发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侵略的决心和斗志。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也促使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五、九一八事变的启示九一八事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尊严。
九一八事变也教育我们要珍惜和平,警惕外部势力的侵略行为。
同时,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也告诉我们,要想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必须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六、九一八事变的纪念每年的9月18日被定为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
这一天,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表达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和平的祈愿,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外部势力的侵略行为,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七、九一八事变的教育意义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可以让人们认识到历史的残酷和外部势力的威胁,进一步增强对和平的珍视和对国家利益的维护意识。
九一八事变简介: 九一八事变时间及资料
九一八事变简介:九一八事变时间及资料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事变当晚,日军的行动极其迅速而突然。
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按照预先的策划展开了军事行动。
南满铁路的爆炸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紧接着就是密集的枪炮声。
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敌。
由于上级的“不抵抗”命令,许多士兵只能含恨撤退,将大片国土拱手让给了侵略者。
“九一八事变”并非是一次偶然的冲突,而是日本长期以来侵略中国野心的集中体现。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对外扩张的欲望愈发强烈。
中国东北地区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了日本觊觎的目标。
在事变之前,日本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他们派遣间谍深入中国东北,收集情报,绘制地图,为军事行动提供了详细的信息支持。
同时,日本在国内大肆宣扬军国主义思想,煽动民众的战争情绪,为侵略行为制造舆论氛围。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迅速占领了沈阳、长春、吉林等城市。
短短 4 个多月的时间,128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 35 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 多万父老乡亲成了亡国奴。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
他们掠夺资源,奴役百姓,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
无数的工厂、矿山被霸占,大量的粮食、煤炭等物资被运往日本。
东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遭受着非人的折磨。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于日本的侵略。
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纷纷组织起抗日义勇军,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
这些抗日力量虽然装备简陋,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逐渐发展壮大。
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斗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抗日英雄的事迹,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而英勇奋斗。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导火索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导火索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导火索1931年9月18日,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事件,被誉为“九一八事变”。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日益进入抗战的漫漫长路。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引爆抗日战争的导火索,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一、事变背景及经过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奉天(今沈阳)与长春地区。
在当时,东北地区存在着许多各国势力的争夺。
日本为了获得更多的权益,故而对中国进行了侵略行动。
1931年9月18日晚间,鬼子企图炸毁南满铁路一段,制造事端。
但实际上,这次事件是日军自导自演,借机侵占中国东北。
接着,日军向中国军队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威胁中国军队逃离。
二、事变影响及意义1. 觉醒民众的爱国意识:九一八事变让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日本侵略势力的威胁。
这次事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引发了全社会的反日情绪,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埋下了种子。
2. 引爆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导火索。
在这之后,中国开始了长达8年的艰苦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动摇国内政治局势:九一八事变严重动摇了国内政治局势,强化了国民政府对于日本侵略者的反感和不满情绪。
这次事变也使得国民党政府更加专注于中国统一与发展,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共建。
4. 打破旧有秩序:九一八事变打破了中国东北的旧有秩序,中国东北被日本占领,中国政府失去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这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让中国政府认识到了自身的薄弱之处。
三、中国的应对与抵抗面对九一八事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抵抗行动与政策措施。
1. 大规模游行示威: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各地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进行示威游行,表达对日本侵略行径的强烈抗议,展示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决心和勇气。
2. 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中国政府迅速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对抗日军进行游击战争。
这些热血沸腾的青年们,身负国家的重托,无畏艰险、浴血奋战。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介绍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介绍你们知道吗?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
不晓得你们对于这个事变又了解了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介绍,希望大家喜欢!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介绍一、日本国内情况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
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
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
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
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
此外,裁军以前职业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军队是最光荣的职业。
但裁军开始后,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最好的学生不再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
裁军给职业军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可想而知的。
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后来广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等人,都是一夕会的成员。
不过当时最有名的还是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
石原也是后来9·18事变的主谋。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
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对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
二、日本控制东北铁路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通过日俄讲和条约,将中国旅顺、大连等地的租借权和长春-旅顺的铁路及附属设施的财产权利占为己有。
此后,日本创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并有关东军负责铁路沿线的警备。
三、田中奏折1927年6月,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折)。
在田中奏折中曾经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九一八事变简介,九一八事变资料
九一八事变简介,九一八事变资料九一八事变简介,九一八事变资料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战争开始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
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各队,此事件由称”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爆炸同时,呆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
溃不成军1931年9月18日事变发生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次日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再度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
九一八事变简介资料
九一八事变简介资料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境内凌晨假借“铁路事变”之名,对沈阳进行炮击,并沿着南满铁路向东北三省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各地发动大规模侵略。
九一八事变乃中国近代史上一件极其重大且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格局,被中国人民称为“丧权辱国”、“红丸事件”,同时也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开始,对世界的影响不容忽视。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关东军所发动的,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31年1月4日的张作霖之死。
张作霖是当时中国东北的军阀,与日本关东军有密切联系。
然而,由于其意图不清、时时变换、虚张声势等种种原因,自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夺取了他在东北的各项军事经济特权,并试图在东北地区实行土地改革和反击日本侵略。
为打击国民政府,日军想到了“让张作霖复辟”,并制定了一种所谓“协议”,安排了一些“特别任务”,目的就是为了“消耗”国民经费和削弱其军事力量。
在张作霖逐渐丧失控制的情况下,日本关东军于1931年利用“铁路事变”为由,向中国东北发动了侵略,“九一八事变”由此而起。
九一八事变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强烈反弹,中国民众抗议声不绝于耳。
国民政府政治家和军事家们面对侵略行径,采取了策略上的消极应对和抵抗。
庙口会议上,国民政府宣布了抗议日本侵略,并加入了联合国附属国际刑事法庭,但是并没有实现联合阻击。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的力量也在暴增,社会主义运动、抗日救国、爱国爱民等各种组织迅速崛起,中国国内的反日情绪日益高涨。
九一八事变还对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在全社会上高度警觉,认为日军有进一步发动侵略的可能。
与此相对应的是,日本也意识到了中国的抵抗和反击行动,并认为其在军事上成功,却在政治上严重失败。
甚至有分析人士认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失去东北经济特权的结局。
此外,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愿望和欲望也因九一八事变而进一步强化,为之后的侵略行径铺平了道路。
总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和深远影响的事件,它改变了中日两国的政治态势和全球的地缘格局。
九一八事变资料
九一八事变资料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其实就是要找任何一个借口,开始侵略中国)日军就以此为借口,开始“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此后,中国国民党在东北开展地下党务工作并支援、资助东北义勇军的抗敌活动;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九一八事变经过柳条湖事件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
夜22时20分左右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
爆炸同时,呆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
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
南军为平田幸弘指挥关东军第2师步兵第2旅第29团,北军为岛本正一指挥的铁路守备队第2营。
1931年9月18日事变发生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九一八事变简介资料大全
九一八事变简介资料大全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
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九一八事变简介资料大全,欢迎参阅。
九一八事变简介资料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
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人人应视为与己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国共两党是当时中国的两大政党,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民族团结也日益增强,两党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强,有力的促进了两党的再次合作,从东北地区到西北地区,最后发展到全中国,终于开创了团结御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新局面,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九一八事变的地点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九月十八日的这一天,日本关东军成功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一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那么这一次的事件又发生在什么地方呢?“九一八事变”不单单指的是沈阳地区,它更指的是整个东北地区。
在1931年的9月18日的夜晚十点多左右,在日本关东军的安排之下,铁道“守备队”中的一支下分队在精心策划下,成功的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由日本人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在事发之后,还栽赃嫁祸给了中国军队,称是中国人炸毁的铁路。
九一八事变手抄报资料
九一八事变手抄报资料九一八事变,即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行动。
以下是九一八事变的一些关键资料:1. 事变经过:九一八事变起因于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南满洲铁道的柳条湖附近炸毁了一段铁路,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占领了沈阳等地。
日本宣称此次行动是为了保护铁路安全,但实际上其目的是占领中国东北,控制其资源和市场,并推进对中国的侵略行动。
2. 影响: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对中国全面侵略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日本陆续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土地,并建立了伪满洲国,实施残酷的统治。
事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并促使中国人民加强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3. 相关例子:-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国国民党政府表示抗议,并派遣杨杰为中国政府的代表,向国际社会说明日本入侵中国东北的情况。
- 九一八事变也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激烈抗议,许多学生和普通民众参加了示威游行,要求抵制日本货物和抵抗日本侵略。
-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国人民开始组织抗日游击队,进行游击战争,展开全面的抗日斗争。
扩展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关键事件之一。
该事件发生后,日本陆续侵占了中国东北的各大城市和重要基地,建立了伪满洲国,推动了其进一步入侵中国其他地区的计划。
九一八事变的背后,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扩张野心和对资源和市场的掠夺欲望。
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政权,并通过其经济实力将中国东北的资源输送回本土,进一步加强了日本在中国的控制力。
九一八事变不仅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行动,向国际社会呼吁支持中国的抵抗行动,并将九一八事变的侵略行径公之于众。
这引发了人们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谴责和抵制。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国人民开始组织起来,发起了全面的抗战运动。
九一八事变被视为中国民族抵抗的标志,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动员了广大人民参加到抗战斗争中。
九一八事变也促使中国国内各种力量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九一八事变简介
九一八九·一八事变,亦称奉天事变或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由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重大历史事件。
这一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全面侵略的开始,也揭开了长达14年抗日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国际政治因素,其影响及后续发展值得深入探讨。
1.事变的历史背景:o九·一八事变前,日本通过《桂太郎-塔夫脱备忘录》等外交手段,逐步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特别是在东北地区。
日本关东军长期以来在南满铁路周边加强军事存在,并在政治、经济上对东北地区进行渗透。
o日本国内经济的困难,特别是由于1929年全球大萧条的影响,加剧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冲动。
同时,军国主义的崛起,使得军队在国家政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进一步推动了对外侵略的政策。
o当时中国政府的内部分裂,以及军阀之间的混战,严重削弱了对日抵抗能力。
这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机会。
2.事变的直接诱因与过程:o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中国士兵破坏铁路)为借口,发动了对北大营的攻击,随后迅速占领了沈阳。
这一事件被普遍认为是日本全面侵占东北的起点。
o随后的几个月内,日本军队迅速控制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主要城市。
到1932年2月,整个东北三省被日本完全占领,并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3.中国的抗日响应:o九·一八事变触发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尽管在政策和意识形态上有分歧,但在抗日问题上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
中共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组织领导了一系列抗日救国运动。
o学生和市民进行了广泛的抗议活动,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对抗日本的侵略。
这些抗议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社会的抗日意识。
4.国际反应与后果:o虽然国联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了谴责,并派出调查团进行调查,但缺乏有效的制裁措施。
国联的处理不力,使得日本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侵略。
o九·一八事变后的几年内,日本继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最终导致了1937年的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关于九一八事变资料简介(精简版)
关于九一八事变资料简介关于九一八事变资料简介关于九一八事变资料简介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受蒋介石之命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
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
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
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
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
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
共产党中央红军抵达陕北1935年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被毛泽东命名为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转移,抵达陕北。
东北军剿共遭遇失败1935年9月20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任命张学良为副司令,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
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
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和不少士兵被俘。
1935年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109师被歼,师长牛元峰战死,沈克的106师的一个团被歼。
1931年,张学良俨然一个东北王,九一八事变后被全国人民称为不抵抗将军。
在红军西撤的时候,张学良的部队被调去剿匪,由于任务执行不利张学良部队的番号被蒋介石撤掉,导致两人之间的嫌隙。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民众纷纷响应。
中共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
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由刘志丹率领的红军表面上进军河北、热河对日军作战,实际却向太原推进的过程中和阎锡山的部队发生冲突。
刘志丹战死,红军撤退。
两广事变两广事变,又称六一事变或西南事变。
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发出通电。
九一八事件
结果: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 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 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 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万宝山事件 1931年,中国人郝永德,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山村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 并违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这些朝鲜人开掘水渠,截流筑坝。这一工程 侵害了当地农户的利益,马家哨口200余农民上告。吉林省政府批示:“令朝侨出 境”。然而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派遣日本警察制止朝鲜人撤走,且限令于7 月5日前完成筑渠。7月1日,中国农民400余人,联合起来平沟拆坝。7月2日,日 本警察镇压平沟的中国农民,双方对峙,后日本增武装警察,在日本军警保护下, 工程于7月5日完成。同时,朝鲜日报记者金利三,说朝鲜人在万宝山被杀,掀起 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排华活动,当地华侨死伤数百人。日本却以此次事件诬陷中国 伤害朝鲜侨民。中村事件 1931年6月,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和曹井杉延太郎在兴安岭索伦一带作 军事调查,被中国东北军兴安屯垦公署第三团团副董昆吾发现并扣留,在证据确 凿情况下,团长关玉衡下令秘密处决中村震太郎。日本借机宣称东北军士兵因谋 财害命而杀死中村,威逼中国交出关玉衡,并在日本民众中煽风点火,用“中村 事件”和“万宝山事件”诬陷中国“损害日韩移民”。
日本控制东北铁路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通过日俄讲和条约,将中国旅顺、大连等地的 租借权和长春-旅顺的铁路及附属设施的财产权利占为己有。此后,日本创立“南满 洲铁道株式会社”,并有关东军负责铁路沿线的警备。 田中奏折 1927年6月,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 折)。在田中奏折中曾经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 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族, 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这份奏折在1929年被曝光,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及日后的 中国政府均认为是日本奉行对付中国政策的证明。 田中奏折的真实性受到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在内的学 者质疑,当前的主流说法多认为其应为国民政府所伪造然而时至今日查考史料及历史 脉络,当时日本计划对华战争已久确为事实。 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易帜 当初,日军与东北军阀张作霖维持了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将张作霖视 为障碍。1928年,关东军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史称皇姑 屯事件。日本关东军希望借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皇姑屯事件并未引起日军所期待的东北混乱,相反,1928年12月29日,张作霖的 继承人张学良突然宣布全东北易帜,接受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领导。张学良进一步对 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 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抗议, 但张学良并不愿意妥协。因此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 导权。
九一八事变资料大全
九一八事变资料大全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此次事变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
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
事变简介发生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发生过程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柳条湖事件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
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
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
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对敌政策时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张学良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
[1]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
东北军撤向锦州。
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
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事变概述“九一八事变”历史图片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
九一八事变历史文献资料展示
九一八事变历史文献资料展示九一八事变历史文献资料展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展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事件的经过和对中国的影响。
一、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地点是中国东北的沈阳。
在当时,中国正面临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重危机。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逐渐扩大,并对中国的领土和利益产生了强烈的侵略企图。
二、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一个计划周密、预谋已久的行动。
日本军队伪造了一起炸车事件,然后将责任归咎于中国军队。
日本以此为借口,在沈阳附近的南满洲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三、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日本军队逐渐占领中国东北各省,并成立了伪满洲国政权,形成了一个政治、军事、经济完全被日本控制的区域。
此外,九一八事变也导致了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
中国民众普遍反对日本的侵略,国共两党也联合起来,展开了抗日的斗争。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民族团结的象征,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四、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文献资料展示1. 九一八事变相关的外交文件和公函:这些文件包括了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之间关于九一八事变的交涉和沟通。
可以展示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抗议和反击。
2. 九一八事变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反映当时国内外媒体对九一八事变的报道和评论。
可以通过这些报道来了解当时世界对九一八事变的关注程度和态度。
3. 九一八事变的大量照片和图片:这些照片和图片可以展示当时事变发生地的真实情况,包括日本军队进驻沈阳、战争的破坏和伤亡等。
通过这些图片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九一八事变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
4. 九一八事变的亲历者口述和回忆录:这些口述和回忆录可以让我们听到当时亲历者的声音,了解他们对九一八事变的记忆和感受。
他们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意义。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九一八事变,也被称为盛京事变,是指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一系列日本军队对东北地区的侵略行动。
该事件被认为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起点,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要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我们需要回顾并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
一、政治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中国正处于由清朝满清统治向民主共和国转型的时期。
然而,中国的政治局面并不稳定,国民政府与各地方势力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
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也在不断扩张,对中国施加着巨大的压力。
此外,中国当时的政治局势还受到外部势力的干涉。
列强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中设置租界,瓜分中国的利益日益增长。
这些不利因素对中国政府的稳定和统一构成了威胁。
二、经济背景在经济方面,中国遭受了诸多问题的困扰。
19世纪末以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受到列强国家的掠夺。
庚子赔款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陷入了巨大的债务之中。
此外,盗窃、腐败和官僚主义使得国家财政严重破产,人民生活困苦。
相比之下,日本在经济方面却迅速崛起。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日益减少,同时其对中国的渴望也日益增加。
日本政府以及一些财团和商人开始寻求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其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问题。
三、军事背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日本军事力量的增强密切相关。
在军事上,日本当时正处于一个军国主义时代。
日本政府已经开始加强其军事力量,包括陆军和海军的扩张。
日本陆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占领有强大的势力,他们希望通过九一八事变进一步控制该地区。
军事基地在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为日本扩大势力范围提供了便利。
此外,日本军队还积极进行侦察和策略部署,为九一八事变做好充分准备。
他们以所谓的满洲中央铁路爆炸为借口,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并很快占领沈阳等重要城市。
总结起来,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治上的矛盾和冲突、经济上的困境、以及军事上的准备和扩张野心,使得日本选择了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道路。
918事变历史资料
918事变历史资料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九一八事变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九一八事变历史资料之事件背景时代背景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中国背景皇姑屯事件日军与东北军阀张作霖曾有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将张作霖视为障碍。
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日本希望借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借机占领东北。
1928年12月29日凌晨,张学良等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阻挠,联名通电全国称:“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
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是日起,东三省一律改悬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是为东北易帜。
至此,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历史宣告结束。
国民党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张学良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
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抗议,但张学良并不愿意妥协。
因此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
中东路事件1929年6月15日至20日,辽、吉、黑、热四省及哈尔滨特区军政大员齐集沈阳,参加张作霖逝世一周年纪念会,并讨论中东路等有关问题。
7月7日,张学良赴北平与蒋介石晤谈;10日,南京政府外长王正廷亦被召至北平;同日,张学良贸然派军占领“中东路”,并将苏联的商船贸易公司、国家贸易公司等驻华机构同时查封,搜查苏联职员;,逮捕200余人,此为“中东路事件”7月13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表示强烈抗议,并限期答复举行和谈的建议;7月16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复照苏联外交部;苏方认为不能满意,于7月17日向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断绝外交关系;7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就中苏绝交问题发表对外宣言;7月20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苏联事发表《告全国将士》电和《告东北将士》书;7月23日,国民政府关闭驻苏使馆。
关于918事变的资料
• 4.锦州、哈尔滨沦陷•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
1931年10月8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
对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此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
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
”此后,币原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日军攻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后,开始进攻辽西地区。
12月15日,关东军进攻锦州。
12月1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
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
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
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
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犯,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
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
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
激战五天,自卫军伤亡惨重,撤往宾县。
2月5日,日军攻陷哈尔滨。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和3000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
•9月22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向全党指出:“立刻发动与组织广大工农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是党的中心任务,特别在满洲应组织武装力量,“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打击”,并连续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声讨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揭露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独立。
九一八事变文本
九一八事变文本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
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
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
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
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1931年9月18日事变发生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次日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再度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
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
由于执行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北大营守军被数量不及其十分之一的日军击溃。
日军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至9月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
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
[3]1931年9月21日,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
1931年10月1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
1931年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
1931年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
1931年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1931九一八事变资料沈阳著名收藏家詹洪阁先生展示了一本1932年9月出版的《国闻周报》纪念号杂志,杂志里面详细披露了九一八事变给当时的沈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经济损失达200亿大洋、而损失的武器、弹药足可以装备15个师的部队。
詹洪阁,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收藏家。
据詹洪阁介绍,《国闻周报》当时由政府官方主办,是一本很有影响力的杂志。
记者看到,在杂志首页的醒目位置注明“国人勿忘九曇话恕焙汀熬艜一八纪念号”两行红字,杂志中详细披露了九一八事变后沈阳所遭受的巨大经济损失。
收藏家詹洪阁:它这里面有个署名叫“大炎”的,他写的文章,叫“九一八给我们的损失”,这个记载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报道。
记者看到,在《国闻周报》里记载的损失有:军政机关损失亿大洋,铁路损失6亿大洋,官办行业损失XX万元,官办电台损失260万,官办银行损失亿,官办矿业损失亿。
另外还有东北大学、国税等,这些加起来共损失大洋为178亿。
另外,沈阳军工厂大量的精良装备也被日军洗劫一空。
日军控制沈阳后,作为东北军命根儿的沈阳兵工厂里大批武器、弹药以及飞机等都落入敌手。
收藏家詹洪阁:东北军唯一的兵工厂损失步枪15万支;
手枪6万支;重炮、野炮、山炮等共约250尊;各种子弹计300余万发;炮弹10万发,弹药5万磅,计以上的军需品足够15个师军队的使用。
沈阳迫击炮厂损失的炮弹40万发,火药40万磅,迫击炮600余尊,东三省航空处积存的飞机约300架。
另外,杂志中还记录了当时东三省唯一金库的官银号被日军用载重车搬运一空,此外,张作霖帅府多年积蓄的古玩、珠宝、玉石等也不翼而飞……公私方面的损失合计至少200亿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