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作品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2-湘美版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2-湘美版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同学分小组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方法。

教学重难点: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容并初步掌握欣赏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课件,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肖像速写画导入
一.具象美术
由第一小组的同学解说此环节
教师补充《韩熙载夜宴图》加以说明。

(可加自己作品)
归纳:具象美术的特点:①叙事性②纪实性③具体性
二.抽象美术
由第二小组的同学解说此环节
教师补充,草书为什么也是抽象美术。

(用图像的形式看书法,注重形式美感)(可现场写)
归纳:抽象美术的特点:①即兴②主观③不可重复
三.意象美术
由第三小组的同学解说此环节
教师补充,意象美术作品的概念,以及意象美术作品的注重点归纳:意象美术的特点:①夸张②与现实有潜在联系③意境四.互动环节
找2位同学用抽象美术的方式来表达心情或者梦境(点评)老师表现具象美术
五.课堂小结。

湘版美术《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湘版美术《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湖北省钟祥市实验中学徐友军一、教材分析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搞得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

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他涉及的只有具象美术这种类型。

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内心的感受。

对于具象美术,教材分析了它与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重点强调艺术家追求的“真实”;意象美术作虽然与客观事物有着潜在的联系,但更主要的是艺术家对客观形象进行了主观化、情感化的处理;抽象美术是完全不可辨认的图像,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主要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

教材在列举抽象美术作品的时候分为两类:一是书法作品,二是西方现代派的抽象画。

因此教学中可以融化传统教育内容。

本课的基础性是非常明显的。

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类型分类没有明确的认识,停留在初期的“像不像”评价认识上,所以重点采用比较、观察和引导上。

尽可能多的从美术作品比较中获得认知。

二、学情分析鉴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面特点,以及本课为《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因此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宜过高。

教师需要做的是提供或准备多一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丰富多彩,观察作品形象要素的种类和变化。

三、教学目标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类型包括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鉴赏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态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鉴赏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作品观察)、草稿纸、笔。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导入1.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人们将自己眼睛看到的世界,以图画的方式留给后人,包括动物、人物和场景。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二课图像与眼睛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

理解三种类型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角度与方法.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学习对意象和抽象作品的欣赏,打破局限于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形象生动的讲授抽象的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图片展示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教师板画--具象画面和抽象以及意象画面,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教师进行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出课题《图象与眼睛》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

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

在拉斯科洞穴中,发现了彩绘在岩壁上的兽类图画,画中所有动物都栩栩如生;尽管至今人们尚未搞懂这些壁画的真正涵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目的;图像一直就是人类最简单、最直接的认知方式。

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图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

而交流的视觉图像的构成单元就是美术语言。

2、美术语言——特殊语言“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3、艺术语言的分类: 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

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②明暗:受光部等。

表现体积。

例:《侧椅的人体》、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最具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湘教版课件.doc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湘教版课件.doc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学目标:这一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生初步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术相关的事和物后,本课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的形态特征,并针对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赏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准备:媒体播放工具。

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一般以4——6 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

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辩别这些形象以帮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图像与眼睛)二、讲授新课1、出示图片《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一类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出示:具象美术作品出示图片:《重屏会棋图》、《刘胡兰就义图》提问:这三件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欣赏图片:《韩熙载夜宴图》、《父亲》、《教皇》请同学们思考: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2、出示图片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和夏加尔的《生日》提问:1、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3、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继续分组讨论:我们欣赏意象美术作品能否用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欣赏,为什么?教师总结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及欣赏方法欣赏图片:《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恋人》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这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3、出示图片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讲授抽象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并回答:你们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作品令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它们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三、课堂小结: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象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湘美版高一美术鉴赏第2课《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湘美版高一美术鉴赏第2课《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意象美术作品虽然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但是更主要的是艺术家把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的形象进行了主观化、感情化的处理,突破了我们经验世界中的物理定律,创造出只有在艺术世界中只能存在的图像。教材中对艺术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做了简单的分析,如夸张、变形、重组,或者突出结构特点、改变客观物象的比例以及打破经验性的时空概念等等。其特点是,虽然我们可以辨认出画面上的形象,但他们跟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有一定的距离,不太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课题《图像与眼睛》
教学内容分析:
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意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它涉及的只是具象美术这种类型。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表现我们的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B.列举意象美术作品学生欣赏论述,教师补充其特点。
意象美术作品虽然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但是更主要的是艺术家把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的形象进行了主观化的、情感化的处理创造出一些只有在艺术世界中才能存在的图像。艺术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如夸张、变形、重组,或者突出结构特点、改变客观物象的比例以及打破经验性的时空概念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虽然我们可以辨认出画面上的形象,但它们跟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有一定距离,不太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
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二.(1)出示《贵妇人像》、《生日》等不同之类的作品让同学们分析归纳其特点。
美术作品根据不同特征可以分为:
具象美术作品
意象美术作品
抽象美术作品
三.A.列举具象美术作品学生欣赏论述,教师补充其特点。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案

第一单元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教案

课题:图像与眼睛本课为湖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图象与眼睛》的教学内容。

是继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之后的介绍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

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侧重于对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理解。

教学目标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形象及其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着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一、引入课题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

(考考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力)学生边观看图片边思考: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 狮子在哪里? 有几个黑点 ? 是静的还是动的?等图片,提高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图象的兴趣。

教师解说: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象与眼睛二、新课开始(一)美术图象(形象)有什么特征文学艺术作品音乐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各门类的艺术作品塑造的月亮形象,感受它们的艺术特征。

绘画艺术作品总结出绘画艺术是使用点、线、面、色彩、体积、空间、肌理等手段塑造视觉形象。

(简略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美术形象,因为前面一课还没有涉及到美术形象的特征。

)提问:美术形象来源于哪里?出示作品:照片“阿莉奴”与油画“阿莉奴”照片“长城”与中国画“长城”照片“漓江”与中国画“漓江”为什么有的作品美术形象和生活中很像,有的却不像呢?(引出美术作品的三大类别)(二)美术作品的的分类(可以分小组欣赏并讨论)根据作品中的形象特征,我们把它划分为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

1、展示安格尔油画《贵夫人像》提问(1)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

展示《刘胡兰就义》油画冯发杞《重屏会棋图》中国画周文矩(2)、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请同学们回答。

湘教版 美术鉴赏 1.2 图像与眼睛 教案设计

湘教版 美术鉴赏  1.2 图像与眼睛     教案设计

课题:《图象与眼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美术作品、意象美术作品、抽象美术作品这三类。

2.过程与方法: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区分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品,能够运用一双审美的眼光看待我们的生活。

重点难点:1.重点:具象艺术、抽象艺术、意象艺术的特点。

2.难点:意象艺术与抽象艺术的区分。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举例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

(播放图片)学生:老师:我们今天上《图像与眼睛》(二)新知探究一、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老师:艺术语言中——音乐构成的主要形式是旋律、诗歌是意境、小说是情节、戏剧是冲突、舞蹈是动作、1.提问:1.那么美术是什么呢?——图像2.构成图像需要什么要素?(图片分析)老师总结: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结构、肌理二、美术作品分类——具象、抽象、意象特点老师:播放图片《蒙娜丽莎的微笑》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年轻的妻子蒙娜·丽莎,这幅画画了4年。

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

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

《圣维克多山》纵横的线条、饱满的色彩和严实的结构,显现出画家大胆而狂放的用色,已把客观物象概括至简单的几何形状。

《灰色的树》已预示他的未来的画风将转为几何式风格,这些画所呈现的精致与优雅却是不可多见三张图的区别——抽象、意象、具象(三张不同的图片,分别代表具象抽象意象艺术,让学生观察讨论三张图片的特点,从而引出抽象、意象、具象艺术三个点,然后在分开一一解释其含义,特点。

)学生:老师:一张比较具象,尊重事物,对事物客观的描述;一张比较夸张,强调主观认识;一张比较抽象,强调色彩,线老师:播放图片——具象艺术图片,2.提问:图片有什么特点?学生:老师:图像对应于客观物象,客观物象的细微之处都描绘得非常充分,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的表现都严格符合眼睛看到的情形。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精选】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精选】

了解美术作品种类,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师生互动,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获取知识。

高中欣赏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本课涉及到美术作品的种类和它们的内涵、表现方式。

其中具像艺术还比较好理解,但要学生理解抽像艺术就比较困难了。

因此,利用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画画,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认识到具象美术与意象、抽象美术的区别,懂得如何欣赏这三类美术作品。

这样比灌输式的教学要强多了。

让学生分组画画,集体讨论,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同一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同一主题,并选派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从而让欣赏课活跃起来,达成有效、优质课堂教学。

教材分析本课《图像与眼睛》是湖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第二课,该单元的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已经让学生了解了“美”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懂得了美术作品的定义。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就是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要素就是点、线、面、色彩、明暗等等,这些要素构成的主要形式就叫图像,教材中阐述了图像的真正内涵,不仅是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与再现,而是有着不同的特征与表现形式,根据图像的不同特征,美术作品可分为具像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三大类型。

本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分类,理解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的内涵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和表现方式,怎样去认识、欣赏这三类作品。

学生基本情况:高一学生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大多只掌握了一些绘画技法技能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技法的运用。

对于美术欣赏来说,还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是认为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就是看它“像不像”,认为不像的就不是好作品,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根本不了解美术作品的类别和内涵,给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课中学生学习中的困扰主要是如何来理解抽象美术,怎样让学生自己认同抽象艺术和意象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鉴赏》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1 重点: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
2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区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作品
了解以上三种作品类型特点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将基本构成要素区分为: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八个要素。

将具象艺术定义为客观物象的具体表达。

意象艺术定义为主观情感融入客观物象的表达。

抽象艺术定义为美术家的主观世界的现实表达。

书上可供介绍的材料较少,所以我考虑引入视频介绍帮助同学们学习较难理解的抽象艺术。

【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
1 课程导入:
展示艺术作品图片:
问题1:在视频中同学们看到了哪些图案?
可能回答:圆圈、线条、蓝颜色等
问题2:作品欣赏,美在哪里?
总结: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之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同学们可以看到教材16页,有拉斯科洞穴和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这类彩绘在岩壁上的兽类图画虽然是非常早期的人类画的,但是画中所有的动物都栩栩如生,虽然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办法确定它们画出来要表达的真正意义,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类的图画都是对客观物象的具体描述,也就是说它们是力图要绘画出客观事物的具体细节的,我们赋予这一类型的作品一个名称分类:具象艺术。

《教材》p4 《5min》
2 新课讲授
根据这些构成的规律,艺术家会主动选择创造作品的方式和每一幅作品的侧重方面,于是我们总体上把艺术作品分成了三个大的类别:
分别是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音乐靠旋律构成,诗歌靠语言构成,戏剧靠不同的故事情节构成,舞蹈则是一个一个流畅的舞蹈动作,那么我们在看到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依靠什么来欣赏美术呢?
请同学们看到《教材P4》左上角,教材中将图像的构成分解成为八个要素
分别是: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

艺术家通过这八个要素来创作艺术作品,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八个要素来认识美术作品。

希望同学们将你对这些要素的理解运用到把握分析接下来我们要欣赏的作品上。

《5min》
接下来我们分别来看一看这三种艺术形式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展示图片)
具象艺术:
不同的类别作品都是从不同的方面侧重运用了美术的基本构成要素,为了便于区分,我们将画面呈现画家对客观物象的具体表达的作品称为具象艺术。

《重屏会棋图》五代周文矩绢本
这幅画主要表现了五代时期唐中主和弟弟们下棋的情景,没有相机的时代里图画主要是发挥了记录现实的作用,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和朋友们到哪去游玩都会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

那时候没有照相机,古人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记录生活乐趣。

《贵妇人像》安格尔
安格尔是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大师,新古典这个词是和古典主义相对而言的,古典主义注重的是严谨的造型,重视素描,相较忽略色彩的,十分注重理性而对情感表达就有所忽略,多数都从古代希腊罗马神话里寻找英雄题材的故事作为表现内容。

而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会对画面里的人物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发展到这个时期的画面中其实不是完全写实的,很多时候都对人物进行了美化。

除了这幅人像作品,安格尔的代表作《大宫女》在这一点上表现的比较明显,(展示《大宫女》图片),在今天看来,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大师,,因为他已经迈出了对古典主义造型规定打破的第一步,于是后面的艺术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5min》
就像我们所要讲述的下一个艺术作品的类别:
意象艺术,
(教材图片八大山人《荷水时禽图》),《教材P5》
中国的古代绘画最开始的出发点就不是描摹对象,画的一模一样,所以我们在欣赏中国古代的作品的时候也不应该以像和不像来评价艺术品的好坏,学会了这一点,我们就踏入了艺术鉴赏的大门。

我们现在看的这幅画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大画家八大山人,原名叫朱耷,八大山人只是他的号,注意看八比朱少了个牛,大比耷少了个耳,牛耳在古代指有权力的人,把牛耳去掉,权力就消失了。

同学们从他的名字里猜猜他的身份?
没错,结合他生活的年代我们就知道了其实他是皇室后裔,他是明太祖朱元璋儿子朱权的九世孙,算起来是皇族后裔。

但是生不逢时,他所处的时代恰好经历了改朝换代大动荡,明亡后削发为僧,改信道教,也就有了八大山人这个被世人熟知的号。

家国灭亡催生出他的避世情绪,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作品都是非常不羁洒脱的泼墨大写意作品,这和我们之前看到的作品完全不一样,我们在这样的作品中可以找到现实的影子,却不能把作品和现实完全的对应符合,这都是由于艺术家强调了他自己对事物的主观情感,采取了夸张、变形、重组等等艺术手法,或者强调了画面的某一个方面。

我们往往第一眼看到这类作品时候是不太能够理解的。

《5min》
两个关于具象意象和抽象的艺术普及短视频《9min》
引导同学们将意象作品和我们所能见到相近时期的穆夏作品联系。

抽象艺术《教材p6》
当意象艺术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表现手法已经不足够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了,所以他们决定完全脱离客观物象,直接的在画面上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了。

于是就产生了我们所看到的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作品没有对应的客观物象,它们大多数都是突出强调我们所说的形式的某一方面,像我们日常的都要写的汉字,就是一种抽象艺术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这张图直观的看到汉字的演变过程。

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早已不是最开始的象形的样子,已经可以称为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作品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看草书更为直观,这一幅是张旭《桃花溪》的局部图,教材上也有张旭的作品,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

在西方抽象艺术的发展规模就更加庞大了,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幅是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图》,这幅作品的所有格子都不是完全对等的,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整幅画面活跃而和
谐相融,这种类型的作品主要是强调线、强调色彩、或者强调光影,以此来表现作者对画面节奏、均衡、对比等等视觉效果的审美把握。

这就是我们之前所讲的形式要素在美术作品之中作用的结果。

《5min》
讨论环节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讲的美术作品的形式构成基本要素谈一谈你以后在遇到类型不同的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呢?《6min》
结束45分钟
板书设计: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一、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
二、具象、意象、抽象作品的特点
三、如何运用构成要素欣赏美术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