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本问题答案
学习使用显微镜 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024新版初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一、选择题1.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A.较小光圈,平面镜B.较小光圈,凹面镜C.较大光圈,平面镜D.较大光圈,凹面镜2.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下列操作与结果匹配的是()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B.转动转换器——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C.平面镜换成凹面镜,且小光圈换成大光圈——视野变暗D.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3.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x和10x字样、物镜标有10x和40x字样的镜头,乙是某学生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5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乙视野中标注为1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放大400倍的观察,下列镜头组合及装片的移动方向正确的是()A.①④、左下方B.①③、右上方C.②③、右上方D.②③、左下方4.小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在换用高倍镜③后,调节①使物像变清晰B.乙图中,使用物镜①看到的细胞数目较多,视野较亮C.由丙图转为丁图时,应将载玻片向右移动D.若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小明转动目镜,污点不移动,可以判断污点在物镜上5.显微镜是我们观察奇妙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以及显微镜视野中的蚕豆叶表皮细胞。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50倍B.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滴加生理盐水C.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②D.欲将气孔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6.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A.物像模糊——调节光圈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C.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7.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移动装片④转动转换器A.③一①一④一②B.④一③一②一①C.③一①一②一④D.③一④一②一①8.显微镜是探索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课后练习答案
精品文档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课后练习答案P8《生物的特征》 1>xVxx2、 呼吸鲸呼气时产生水柱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人通过排尿、出汗、呼出气体排出体内 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生长和繁殖植物 产生种子,种子能长成幼苗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同一株苹果树上结出大小不同的苹果。
3、 (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
珊瑚虫才是生物。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 供更多的氧气。
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P18《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xxVx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由于在同一季节,山上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的生⑵如果猫少了,田鼠会因为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取食土蜂的蜜和幼虫,并破坏蜂巢, 所以造成土蜂数目减少;土蜂数目减少,不能给三叶草及时传粉,三叶草减少;三叶草减少, 牛因缺乏食物而受到影响。
4、 这种蝴蝶叫做“枯叶蝶”,与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在生物学上叫做“拟态”,能够很好地 利用周围环境保护自己,起到伪装作用,更加有利于自身个体的生存,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5、 山羊啃食草根,影响草的生长。
如果饲养山羊过多,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P24《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xxV 2、D3、 野生青蛙捕食昆虫,而大多数昆虫都是以植物为食的,会使粮食减产。
因此,大肆捕食青 蛙会使有害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减产。
4、 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因为水族箱里有水生植物、动物,还有其他微小生物,和阳光、 空气、水等,具备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同时,水族箱内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 生产者;动物;分解者;阳光、空气、水等。
P3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D 2、略。
3、略。
P40《练习使用显微镜》 1>VxVV2、 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可能会遮挡进入反光镜的光线,因此显微镜视野有时会变暗。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教材答案(完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答案(完整版)P3想一想,议一议机器人本质上是“机器”,它不具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遗传和变异,能生长和繁殖、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生物的特征,所以说它不是生物。
P3观察与思考1.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说明生石花能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所以说它是生物。
2.钟乳石慢慢长大是由于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但钟乳石不具有呼吸、排泄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所以说钟乳石不是生物。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关键是看它是否具备生物的特征。
若具备生物的特征则说明该物体具有生命,若不具备生物的特征则说明该物体不具有生命。
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等等。
P4旁栏问题答案植物体在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它制造的氧气大于它消耗的氧气,它不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植物体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只消耗氧气不制造氧气,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
P8练习1.(1)×能运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能否运动不能作为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的依据。
(2)√植物属于生物,也需要呼吸。
(3)ד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说的是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间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属于变异。
(4)×病毒也属于生物,但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2.3.(1)珊瑚不是生物,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而珊瑚虫是生物,因为珊瑚虫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繁殖,具有生物的特征。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且温度适宜,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
因此,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
P9想一想,议一议文中提到的植物,有的是具体的植物名称,如皂荚树、菜花、桑椹,有的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如菜、树、草。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生物-上册-[综合训练]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细菌
第二节细菌1.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极小细菌”,这种细菌极其微小,平均体积仅为0.009立方微米,这意味着150个“极小细菌”才相当于1个大肠杆菌的大小。
下列关于“极小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A.“极小细菌”和大肠杆菌一样没有细胞核B.“极小细菌”的遗传物质太少,无法繁殖下一代C.“极小细菌”不能制造有机物,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D.“极小细菌”的体积微小,属于单细胞生物2.当破伤风杆菌进入较深的伤口时,会大量繁殖并致病,而皮肤表面划破一般不会得破伤风。
由此推测,破伤风杆菌的营养方式、生活条件分别是()A.自己制作有机物、不需要氧气B.自己制作有机物、需要氧气C.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不需要氧气D.利用现成的有机物、需要氧气3.下图为某种细菌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根据外部形态的不同,大致分为三类,即球菌、_______和螺旋菌。
(2)图中A是_________;F是_________。
(3)在环境适宜时,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其繁殖方式是_________。
(4)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从细胞结构特点看,细菌没有_________。
(5)有些细菌可形成_________(细菌的休眠体),以抵抗不良的环境。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极小细菌”也是细菌,具有细菌的一般特点。
“极小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依靠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因此,B项的内容错误。
2.【答案】C【解析】破伤风杆菌是细菌,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当人体受伤伤口较深时,破伤风杆菌能够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并繁殖,导致人患破伤风。
如果只是皮肤表面划伤,伤口浅,破伤风杆菌无法在氧气充足的地方生存,就不会导致人患破伤风,C项符合题意。
3.(1)【答案】杆菌【解析】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根据外部形态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球形的为球菌;杆形的为杆菌;有些弯曲的或呈螺旋形的为螺旋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2.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学案及答案
2.2.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学习目标:1.说出组织的概念,认同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2.说明人体的结构层次一.学习过程(一)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1.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______、结构和__________上发生差异性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2.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______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_______。
(二)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1.不同的__________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2.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_________________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任务二:概述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消化系统上皮组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肌肉组织泌尿系统细胞→组织→器管→系统神经系统→人体神经组织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结缔组织生殖系统一、训练验收(基础题)1.鸡翅由皮肤、皮下脂肪、肌肉、肌腱、骨、神经等构成,所以鸡翅是()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2、下列不属于人体组织的是()A、上皮组织B、保护组织C、神经组织D、结缔组织3、一块完整的骨属于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4、下列结构与其最主要的构成组织对应正确的是()A脊髓--结缔组织 B皮肤--上皮组织C唾液腺--肌肉组织 D心脏--神经组织5.如图中,A-E示意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据图回答问题。
1 23 4(1)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A细胞是________.(2)A细胞通过_______ 形成B,B通过_____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3)人的心脏主要由C图中的[ ]___________构成,人体内的血液属于C图中的[ ]___________。
(4)人体具有而植物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________ .(5)由此可以看出,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课不要追逐打闹,有序做自己的事答案:(一)1.形态生理功能2.形态组织(二)组织一种或几种一.1.C 2.B 3.C 4.B 5.(1)受精卵(2)分裂分化(3)2肌肉组织 4 结缔组织(4)E系统(5)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标准答案(完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答案(完整版)————————————————————————————————作者:————————————————————————————————日期: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答案(完整版)P3想一想,议一议机器人本质上是“机器”,它不具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遗传和变异,能生长和繁殖、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生物的特征,所以说它不是生物。
P3观察与思考1.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说明生石花能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所以说它是生物。
2.钟乳石慢慢长大是由于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但钟乳石不具有呼吸、排泄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所以说钟乳石不是生物。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关键是看它是否具备生物的特征。
若具备生物的特征则说明该物体具有生命,若不具备生物的特征则说明该物体不具有生命。
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等等。
P4旁栏问题答案植物体在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它制造的氧气大于它消耗的氧气,它不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植物体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只消耗氧气不制造氧气,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
P8练习1.(1)×能运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能否运动不能作为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的依据。
(2)√植物属于生物,也需要呼吸。
(3)ד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说的是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间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属于变异。
(4)×病毒也属于生物,但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2.3.(1)珊瑚不是生物,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而珊瑚虫是生物,因为珊瑚虫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繁殖,具有生物的特征。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且温度适宜,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生物学七年级--上课本参考答案第6页1、机器人和钟乳石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它们不是生物。
2、(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
珊瑚虫是生物。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
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13页1、向日葵生长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无机盐)、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长颈鹿生活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缺水的荒漠,向日葵生活在相对湿润的环境中,但它们都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活条件。
牛生活在陆地上,海豚生活在海洋中,但它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等条件。
3、水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干旱缺水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使粮食减产。
第14页1、不能绝对分开。
例如,水圈中含有空气;岩石圈中有空气,也有水。
2、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3、水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干旱缺水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使粮食减产。
第16页讨论1、光、温度、水分。
采用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
2、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说明问题。
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误差。
3、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第18页1、空气;池塘的水中缺氧,会导致鱼大量死亡。
2、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蚯蚓依靠皮肤进行呼吸,大雨过后,土壤中充满雨水,缺乏空气,蚯蚓因缺氧而爬出地面。
4、动物之间有竞争关系。
动物常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竞争。
5、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书答案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为大家准备了初一生物书本课后练习题答案,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人教版七班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答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P8 1.(1);(2);(3):(4)。
2.略3.(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可以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
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2略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P18 1.(1);(2);(3):(4)。
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由于在同一季节山里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
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4月就已经凋谢,而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3.(1)(2)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靠土蜂传粉,土蜂减少后,影响三叶草的传粉,从而影响三叶草繁殖后代,三叶草的数量就会减少。
三叶草是牛的事物,三叶草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牛的食物缺乏。
4.这种蝴蝶叫做枯叶蝶,它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全都,这样它就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生存下去的机会。
5.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
大量饲养山羊,如果管理不当,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P15 探究:参考答案1. 需要根据所选择的实验动物来回答。
2. 将动物分成两组,除了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在两个组要保持全都。
3. 用多汁鼠妇做实验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
用一只鼠妇做实验会有很大的误差。
4. 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P17 资料分析参考答案1. 答:骆驼排尿少,出汗少,这样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缺水环境。
1.2认识细胞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1.2认识细胞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的是()A.转动转换器——更换目镜B.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头C.转动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D.向左上移动装片——物象向右下移动2.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太亮.应该()A.使用凹面镜、小光圈B.使用平面镜、大光圈C.换小光圈、用平面镜D.换大光圈、用凹面镜3.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会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是初中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是薄而透明的B.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物镜C.要将显微镜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D.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4.图中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某同学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20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现欲将乙图视野中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观察,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使左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C.目镜不需要调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3)D.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植物的根尖细胞有,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C.把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不会胀破,是因为该细胞有细胞壁D.把红苋菜浸入凉水里,凉水不变红;把红苋菜浸在沸水里,沸水变红.这是因为高温破坏了细胞壁的缘故6.下面左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图像,则草履虫在临时装片上的状态是( )A B C D7.右图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转到视野②时,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A.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B.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C.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8.某同学用低倍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清晰物像,这时如果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下列情况一般不会出现的是()A.视野内的细胞变少了,变大了B.视野变亮了C.物像变模糊了D.物像不在视野正中央9.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物镜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A.目镜上B.物镜上C.玻片标本上D.反光镜上10.一同学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如下:①擦拭盖玻片,②取材,③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④展平,⑤盖上盖玻片,⑥染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的特征》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课时作业(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蝴蝶、飞鸟等都属于生物。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A.都有系统这一层次B.都能自由运动C.都能生长发育D.都具有细胞壁2.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生命现象的是()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3.壁虎在受到攻击时尾巴会自行折断,掉下来的尾巴还会扭动吸引敌害注意,而它则趁机逃走。
这种现象能反映出壁虎具有下列哪项生物特征()A.能生长和繁殖B.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据报道,已经有AI教师在学校“正式上岗”。
AI教师是一款基于生成式AI技术的人形机器人,会说三种语言,能与学生互动。
可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是()A.能否自由行走B.能否进行语言交流C.能否生长和繁殖D.能否进行思维活动5.龙胆属植物的花冠被机械触碰后,会在7秒到210秒的时间范围内迅速收缩,直至紧实的花苞状态。
这种花冠被触碰后闭合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由小长大和繁殖后代B.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6.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鱼戏莲叶间B.小荷才露尖尖角C.长河落日圆D.稻花香里说丰年7.众所周知西安市花是石榴花,石榴花盛开于初夏。
一粒粒石榴籽变成朵朵艳丽的石榴花这一过程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8.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能下棋的机器人AlphaGo B.能不断长大的钟乳石C.能让手机瘫痪的病毒D.能开花看起来像石头的生石花9.《秘境之眼》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国家森林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联合,通过布设各种红外相机和远程摄像头拍摄动物原生态生活视频来对动物进行研究。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章节汇总练习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章节汇总练习题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到24℃以下时,蝉就停止鸣叫。
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B.阳光C.空气D.水2.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草盛豆苗稀”C.“雨露滋润禾苗壮”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C.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存在寄生关系D.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4.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分布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A.蚯蚓数量B.光照条件C.温度D.土壤5.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
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和水C.植物D.土壤和空气6.新疆棉以纤维长、质地柔软、弹性好闻名于世。
我市某纱厂厂长为降低运输成本,曾试图引进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
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7.企鹅能生活在南极,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8.某兴趣小组选取了校园内三个不同的地点,在早、中、晚三个时间点进行了空气湿度的测量,并绘制成下图。
其中,裸地、草地、灌木丛所对应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9.用针灸疗法对100名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有42名患者的鼻塞、流涕症状明显缓解。
关于该实验能否证明针灸对感冒有治疗效果,下列选项判断正确的是( )A.能,样本数量足够多B.能,实验观察指标具体明确C.不能,未设置对照组D.不能,症状缓解者数量太少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A.竞争关系B.寄生关系C.捕食关系D.共生关系11.麦田里的稗草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与小麦争夺水、肥,这种现象体现了植物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生物-上册-[基础诊断]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病毒
第四节病毒1.最早发现病毒的科学家是()A.法布尔B.巴斯德C.莱夫勒D.伊万诺夫斯基2.提取患病烟草叶的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汁液仍能感染正常烟叶并使其患病。
据此可推测,这种能使烟叶患病的微生物的特征是()A.比细菌小B.无细胞结构C.独立生活D.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3.车前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分别属于()A.细菌病毒、动物病毒B.动物病毒、细菌病毒C.植物病毒、动物病毒D.植物病毒、细菌病毒4.下列关于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独立生活B.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分裂生殖D.有细胞结构,内部有DNA集中区域5.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病毒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防治。
这些疫苗是()A.原病毒B.治疗病毒病的药物C.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无毒的病毒D.与病毒无关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首次发现了病毒,被后人誉为“病毒学之父”,D项符合题意。
2.【答案】A【解析】提取患病烟草叶的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汁液仍能感染正常烟叶并使其患病,说明能使烟叶患病的微生物比细菌还小,A项符合题意。
3.【答案】C【解析】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车前草花叶病毒感染车前草的细胞,因此属于植物病毒;流感病毒感染人和动物的细胞,因此属于动物病毒。
4.【答案】B【解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寄主的活细胞里,A项的内容错误;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B项的内容正确,D项的内容错误;病毒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C项的内容错误。
5.【答案】C【解析】题干中描述的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无毒的病毒,C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时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观察周边环境生物种类的活动中,下列行为正确的是()A.只记录自己喜欢的生物的名称B.观察到的有害生物统统杀死C.将奇特的植物带回家研究D.对观察到的生物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2.科学家在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主要采取的科学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模型法D.调查法3.在“调查校园中的生物”活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发现一只恶心的老鼠,不记录了B.将奇特植物带回家研究C.删除记录中他人未记录到的动植物D.认真整理实验记录并分析调查结果4.下列科学探究中,采用了“调查”这一科学方法的是()A.我国每五年一次的森林资源清查B.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C.科学家用摄像机记录下野生东北虎的各种行为D.研究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5.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家人朋友实现语音通话视频聊天,以及利用手机扫码支付、学习娱乐、浏览新闻,但如果手机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很多的危害。
某校老师想了解同学们周末在家使用手机的情况,采取最合适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推测法6.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农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A.形态结构B.生活环境C.用途D.大小7.在校园中调查生物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只调查自己感兴趣的生物B.品尝果实的味道并记录C.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也要记录D.单独行动完成调查任务8.为了更好地监测保护鸟类,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装了鸟类智能识别系统,以自动识别鸟类及记录其行为。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实验法C.比较法D.调查法9.按照用途将生物归类,不正确的是()A.作物B.家禽C.家畜D.植物10.下面是某生物学习小组设计的“调查成都市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几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A.对市内所有的中学生进行调查B.选取市内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C.选取市内部分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D.选取市内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二、填空题1.科学研究活动方法多种多样,要了解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应采用的方法是法,要了解马和驴在外形上有何不同之处用法。2.生物的归类:按形态结构特点归类生物可分为、和三大类;按生活的环境可分为和等;按用途可分为、、家畜、宠物等。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生物-上册-[基础诊断]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细菌
第二节细菌1.下图所示的是细菌的三种类型,甲、乙、丙分别是()A.球菌、杆菌、螺旋菌B.杆菌、球菌、螺旋菌C.螺旋菌、杆菌、球菌D.球菌、螺旋菌、杆菌2.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细菌中缺少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成形的细胞核⑤叶绿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3.在生物圈中,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这是因为()A.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细菌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大多数细菌缺少液泡D.细菌不需要呼吸4.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肺部后会进行大量的繁殖,导致人体表现出病症,这是通过细菌的哪一生理过程完成的?()A.孢子生殖B.细胞生长C.芽孢增多D.分裂生殖5.细菌形成的芽孢是细菌的()A.休眠体B.芽体C.生殖细胞D.受精卵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根据外部形态的不同,细菌大致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类型,甲图为杆菌,乙图为球菌,丙图为螺旋菌,B项符合题意。
2.【答案】D【解析】细菌与菠菜叶肉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不同的是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项符合题意。
3.【答案】A【解析】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A项符合题意。
4.【答案】D【解析】肺炎链球菌属于细菌,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因此,细菌大量繁殖是通过细菌的分裂生殖来完成的,D项符合题意。
5.【答案】A【解析】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芽孢。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具有细胞壁厚,含水量少等特点,对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当条件适宜时,又能恢复为正常的细菌细胞,A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后题答案2012_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后题答案201223453、试描述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说说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
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会进行复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
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练习:(p62)1、判断下列说法。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是随机堆砌在一起的。
(×)(2)胃腺细胞和胃壁肌肉细胞在同一器官内,却属于不同的组织。
(√)(3)同一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和分化,所产生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是一样的。
(√)2、皮肤在人体表面直到保护作用,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有时会流血。
试说明皮肤中可能包含了哪几种组织。
皮肤分布在人体表面,有保护作用,说明皮肤中有上皮组织;如果皮肤被划破,我们会感到疼,说明皮肤中有神经组织;皮肤划破处会流血,说明皮肤中有结缔组织。
3、将下面左侧所列器官与右侧构成它的主要组织用线连接起来。
心脏上皮组织唾液腺肌肉组织股骨神经组织大脑结缔组织4、尝试用图解的形式表示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四种组织) (多个器官) (八大系统)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练习:(p65)1、下面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请填写组织和器官的名称。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器官分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2、“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的什么组织?(D)A保护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输导组织3、保护组织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什么组织贯穿于植物体的根、茎、叶等器官?掐去一根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还能继续往上生长吗?为什么?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体各个器官的表面。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生物学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课后习题第1章 第1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知识点一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观察1.(2023·安徽中考)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科研人员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大熊猫的活动情况。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比较法C.文献法D.实验法2.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列探究活动属于观察的是()A.上网查阅资料B.用放大镜看昆虫的结构C.进行传染病调查D.采集植物标本3.下列活动中不属于观察的是()A.用放大镜看种子的结构B.进行人口普查C.在显微镜下看叶片下表皮D.用放大镜看蚂蚁的结构知识点二常见的生物种类4.我们所观察的生物不包括()A.植物B.动物C.细菌、真菌、病毒D.电动玩具能力提升5.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A.科学观察可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仪器进行B.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C.观察过程中要积极思考D.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观察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观察校园内的昆虫,以下做法符合科学观察要求的是()A.不伤害昆虫B.对不感兴趣的昆虫随便看看C.记录时凭主观筛选数据D.观察时独立思考,不与别人交流思维拓展7.同学们分别在三个观察点进行“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的实践活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研究发现,昆虫的成虫具有三对足。
图1是同学们在2号观察点通过拍照记录到的四种生物的成体。
据图判断,(填图中字母)可能是昆虫。
图1图2(2)全班同学在三个观察点的记录数据如右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中补充绘制1号观察点和3号观察点动植物种类总数的直方图。
(3)老师评价说,表中3号观察点的数据不准确。
以下是同学们在3号观察点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影响数据准确性的有(多选)。
A.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先记录上,再拔掉带回家研究B.草丛中的一只蟋蟀,蹦到观察点外面去了,把它记录下来C.自己的观察记录中有蚰蜒,但其他同学的观察记录中都没有,于是把它删掉D.发现一只老鼠,不喜欢它,所以不记录答案:基础巩固1.A2.B3.B4.D能力提升5.D解析: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生物特征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
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
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四、拓展创新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生物人教版(24新版本)七年级初一初一上册2.4.2 从种到界教学教案含答案
第二单元第四章生物分类的方法第二节从种到界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类比,使学生能描述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并能归纳出不同等级之间的共同特征关系和亲缘关系的规律,初步形成进化的观点。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用分类的思想指导学习和生活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1.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和理解“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生物分类的依据。
三、教学过程属于同一个物种吗?郊狼的体型比狼小得多,但是这两种动物都具有身体较长、眶间部显著隆起等特征,虽然不属于同一物种,但它们被划分到了同一个属——犬属。
出示狐的图片,提出问题:狐与狼、郊狼有什么关系呢?狐与狼、郊狼都具有颜面部较长、吻端突出、爪钝而不能伸缩等共同的特征,因此被划分到同一个科——犬科。
出示虎的图片,并讲解:虎的爪锐利且能伸缩,因此不属于犬科,但它和狼、郊狼、狐一样,具有尖锐的犬齿,因此它们同属于食肉目。
继续出示马、兔、蝙蝠的图片,提出问题:你再想想这些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马、兔、蝙蝠,与狼、郊狼、狐之间的差别很大,但它们都具有观察图片,思考,回答:二者外形特征相似,但体形大小不同。
思考,参考教材内容回答:狐的眶间部平缓,与它们“眶间部显著隆起”的特征不同,不属于犬属。
思考,回答:它们都具有胎生、哺乳等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狼在动物界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对分类等级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的规律形成初步的认识,也强化了一个概念就是:要寻找动物间的亲缘关系,最主要的依据是寻找它们的相似特征。
胎生、哺乳等特征,都属于哺乳纲。
出示蛇、鱼、蛙等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的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补充:这些动物同属于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而它们同其他动物一起同属于动物界。
通过对这些动物共同特征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从动物界到狼这一物种,其包含的动物的种类是呈金字塔形状的。
讨论思考:1.同为食肉目的狼、狐和虎之间,狼与狐的亲缘关系近,还是狼与虎的亲缘关系近,为什么?2.哪个等级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3.分类的意义是什么?带领学生总结生物分类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时作业(含答案)
3.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
4.生态平衡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恒定不变。( )
5.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
五、实验探究题
1.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组成和各成分相互关系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植物被称为生产者,动物被称为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可供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
(2)水稻矮缩病毒可借助叶蝉侵染水稻,该病毒与水稻的关系是。
(3)利用携带矮缩病毒的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带毒水稻作为实验组;用
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对照组水稻。将15只饥饿处理的叶蝉接入图1装置中两株水稻的中心点,统计水稻上叶蝉的数量,如图2,体现出“不带毒叶蝉”对水稻的取食偏好是。
六、综合题
(2)如果人们在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草原就会很难恢复了。
(3)依据图示,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4)在该生态系统中,青蛙的生活会受到水、温度、虫、蛇等生态因素的影响,其中虫、蛇是影响青蛙生活的因素,蛇和青蛙之间的关系是。
D.一般情况下,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8.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鱼群B.月球C.生物圈D.纯净水
9.某同学根据一些谚语书写了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本部分问题答案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想一想,议一议:答:因为机器人不像其他生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也在存在构成细胞的有机物,同时,机器人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
观察与思考:1.答:尽管生石花的肉质看起来像石头,但生石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石花的肉质叶与仙人球的肉质茎类似;生石花能从小长大;生石花能开出各种颜色的花,还能结出种子,表明它能进行繁殖;生石花长有根,可以从土壤中获取水和无机盐,等等。
查阅生石花的资料可知,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因此,它就是生物。
2.答: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
同时钟乳石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
3.答: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可以看它是不是“活”的,看它是不是具有生命现象,即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
旁栏思考题:答: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植物也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练习:1.(1)(×)(2)(√)(3)(×)(4) (×)3.(1)答: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动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2)答: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可以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
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想一想,议一议: 答: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及陕西西南部。
大熊猫以箭竹等为食, 食性单一,这些地区的环境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主要是有竹类植物和水源。
旁栏思考题:1.答: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
由于年年耕种,人们在收获大量农产品的同时,也将土壤中的这些营养物质带走了许多,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因此,为保证农产品持续生产,必须给农作物施肥。
给农作物施肥说明农作物的生长还受到土壤中的无机盐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P15旁栏思考题:答:在河流中生长的鱼,有些终生只能在淡水中生活,如草鱼、鲤鱼等;有些能在海洋中生活,如在淡水中生长的鳗鲡,要洄游到海洋中产卵。
探究:1.答:光2.答:将动物分成两组,除了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在两个组要保持一致。
3.答:用多只鼠妇做实验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
用1只鼠妇做实验会有很大的误差。
4.答: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资料分析: 1.答:骆驼排尿少,出汗少,这样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缺水环境。
另外,骆驼一次能喝大量的水,并且能将水储存在胃里,这也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这样可以更多地吸收水分; 它的地上部分植株矮小,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具有保温作用,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2.答: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此外,蚯蚓吞食土壤,排出的蚓粪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练习:1.(1)(×)(2)(×)(3)(√)(4)(×)2.答: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由于在同一季节山里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
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4月就已经凋谢,而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3.答:(1)牛←—————三叶草农民猫←—————田鼠←————土蜂(2)答: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靠土蜂传粉,土蜂减少后,影响三叶草的传粉,从而影响三叶草的繁殖后代,三叶草的数量就会减少。
三叶草是牛的食物,三叶草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牛的食物缺乏。
4.答:枯叶蝶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这样它就不容易被敌害发现,从而增加生存下去的机会。
5.答:山羊因为啃食草根,影响了草的生长。
大量饲养山羊,如果管理不当,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想一想,议一议:答:图中画出了草原上的昆虫、鸟、兔、微传粉生物等。
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吃草籽和昆虫的鸟又往往被狐和鹰等动物捕食。
由此可见,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草地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
这个实例说明,这个试验说明他们仅仅看到了鸟这个生物因素,而没有从整体去看生物与环境,其实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资料分析P20:1.答:昆虫的幼虫吃树干中的有机物,啄木鸟吃昆虫的幼虫。
2.答:会。
树干中的有机物会被真菌、细菌等分解成无机物(水、二氧化碳、无机盐)。
3.答:它们分别扮演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旁栏思考题:答:现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已经形成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消费者已经成为这个统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能说是可有可无的。
例如,许多植物要靠动物传粉或传播种子,如果没有动物,许多植物就不能繁殖;消费者能够加快动植物遗体的分解,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等。
P22观察与思考:1.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下图。
9条。
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2.答: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P23资料分析: 1.答:这些有毒物质会在人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2.答: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练习:1.(1)(×)(2)(×)(3)(√)2.(D)3.答:野生青蛙以昆虫为食,而大多数昆虫如蝗虫、蚱蜢等都是以植物为食的,对农作物有一定危害。
因此,捕食青蛙会使有害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减产。
4.答: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因为它大体上符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5.完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
第二章第三节想一想,议一议:答:在其他洲施用的农药DDT,被雨水冲刷进入河流等水体中,随河流进入海洋,而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进入其他洲海洋的DDT能够随着海水的运动进入南极洲的海洋,从而进入南极洲动物的体内。
资料分析:答:河流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均有关系。
旁栏思考题:答:能。
海洋中的水变成水汽后随风进入陆地后又变成降雨就返回到陆地了。
技能训练:答:与环境的变化有关系。
人们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河流和稻田中的水,不利于鱼、虾等动物的生存。
练习:1.(D)2.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想一想,议一议:答:观察的材料应放在与物镜接近的载物台上。
目镜和物镜可将观察材料放大。
实验:(练习①).答:向左移动玻片标本,则物像向右移动。
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正好相反。
1.答: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2.答: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以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
同样,观察时只能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上移镜筒也是这个道理。
植物——生产者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猞猁森林生态系统扬子鳄草原生态系统疣鼻天鹅海洋生态系统鸬鹚河流生态系统黑斑蛙湿地生态系统鳗鲡农田生态系统3.答:当我们通过显微镜看清标本时,光线要经过反光镜的反射,通过光圈、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最后进入人眼。
练习:1.(1)(√)(2)(×)(3)(√)(4)(√)2.答:周围的同学遮挡了进入反光镜的光线。
3.答:当不透明的纸很厚时是看不清的,因为不透明的纸阻断了反光镜反射的光线。
4.答:小熊的操作有四点错误:不能用纱布擦拭目镜,一定要用擦镜纸擦拭;先对光再观察;在双眼注视下,将镜筒下降至与玻片标本距离很近时方可停止;调焦观察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待看清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5.答:各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号200倍,2号400倍,3号40倍,4号125倍。
视野中细胞最多的显微镜是3号镜。
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小,所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就越大。
6.答:最简便的方法是转动一下目镜,若视野中的污点移动了,则污点在目镜上,反之在装片上。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想一想,议一议:答: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除了要会对光、调节焦距、安放和移动标本外,还必须让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物像。
因此,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实验:1.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黄瓜表层果肉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2.答:目的是为了把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练习:1.(1)(×)(2)(×)(3)(×)(4)(×)2.答:视野中气泡边缘是黑色的且较粗,大小不一,呈圆形。
细胞则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之分,形态多样。
3.答:一般来说,给临时装片标本中的细胞染色,大都会使细胞失去活性,但对观察有帮助。
当需要被观察的细胞保持活性或所要观察的结构较明显时,可不用染色。
4.答:挤压水果所得到的果汁来自于细胞中的液泡。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想一想,议一议:答:三种细胞具有的共同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示意图中看不到线粒体)。
这三种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缺少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P46实验:1.答:在生理盐水中,人的细胞的形态功能可保持正常;若在清水中,人的细胞会吸水胀破。
2.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扁平,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呈无色状态,不易观察其内部结构。
稀碘液染色后,可见较清晰的细胞核。
3.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
模拟制作:塑料袋相当于细胞膜,果脯相当于细胞核,琼脂相当于细胞质。
练习:1.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液泡2.答:可将样品制成细胞临时装片交用显微镜观察,如发现有叶绿体或液泡,则是该样品为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