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第一学段(低年级段)过程性评价方案

合集下载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摘要】过程性评价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学习参与度、认知度等学习全过程的综合评价。

过程性评价依据小学语文学习内容和学习达成的目标要求,采取多元评价策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目标,把握学生各种语文素养发展的整体情况。

过程性评价应有助于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及时改进,增强评价的实效性。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整体性;多元化;实效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习内容,重点收集课堂上重点环节的关键数据,合理运用过程性评价,并体现出其多元化主题、精准化环节、灵活性方式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过程性评价,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很多的努力空间,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过程性评价内容具有整体性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在学生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养成的。

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阶段性的发展和过程性的评价,同时还要考虑评价内容的整体性。

例如在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时,我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所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认知习惯的养成,如学习语文的兴趣、态度、习惯、方法的养成和提高。

到高年級语文教学时,我关注的重点就提升到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包括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在评价内容设定上不再局限于语文课堂,而是拓展到了学生各种发展的成长空间,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是否在循序渐进,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整体表现,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学习潜能。

二、过程性评价目标要清晰、可行过程性评价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是检测学生语文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方案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方案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方案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我校教学改革思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研究实施动态教学评价,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学生听说读写个发面的能力为为实施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评价对象:1——6年级学生二、评价方式1、语文过程性评价(写字、朗诵、课堂表现、口语交际、作业)2、语文终结性评价(综合能力考察试题)语文过程性评价(写字、朗诵、课堂表现、口语交际、作业)由各年级教师结合课标各年段的目标制定出每学期的考查目标及内容,采用量表的形式进行考查;语文终结性评价(综合能力考察试题)由教研室命题,统一进行书面考查。

三、评价标准(一)、写字评价(10分)-一二年级总体目标:练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会按照田字格里范字写字,研究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惯。

一年级学生每分钟写3~5字;二年级学生每分钟写5~7字;A级标准: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基本正确。

能把字写得比较正确,大小基本均匀,卷面基本整洁。

B级标准: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较正确。

能把字写正确,基本端正,大小较均匀,卷面较整洁。

已具“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的雏形。

C级标准: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

字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基本适当,大小均匀,卷面整洁。

基本掌握“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

三四年级:总体目标:继续培养写字兴趣,继续练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规矩、整洁;初步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铅笔执笔要领;在认识经常使用汉字的偏旁部首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其写法,初步了解汉字结构;学会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初步养成优秀的写字惯。

三年级学生每分钟写8字摆布;四年级学生每分钟写10字摆布;A级标准: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

字写得端正、正确,结构比例较适当,大小均匀,卷面整洁;“横、竖、撇、捺、点、横折”等基本笔画掌握到位,基本“像贴”。

B级标准: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正确。

一年级语文教学评估与质量提升方案

一年级语文教学评估与质量提升方案

一年级语文教学评估与质量提升方案
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评估与提升方案。

评估方案
1. 学生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观察、作业评定和阶段性测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2. 教师评估:通过教学观摩、课堂评议和专业培训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和提升。

提升方案
1. 优化教学内容:结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确保内容能够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动力。

3. 巩固基础知识: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反复训练和巩固练习,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本技能和知识点。

4. 培养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 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提供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潜力,实现个人化的学习目标。

质量保障措施
1. 定期教研会议: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研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2. 家校合作: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进步。

3. 持续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理念。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评估与质量提升方案的实施,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将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得到明显提高。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让学习者更多地接触到语言的素材,并在大量的实际生活中把握其使用的规则”,长期以来,第一学段实践性作业存在目标意识不强,作业形式单一,忽视评价反馈等问题,导致部分同学对实践性作业不够重视,没有兴趣。

为改善这种状况,笔者在日常的课堂上,按照课程的要求和低段孩子的特征,设计各种形式的实践性作业,力求让作业更具创造性,将听、读、说、做、画、演等融入作业中,全面提高孩子综合素养,真正落实“减负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一阶段;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语文学科为载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实践性学习形式。

这种实践性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适应新形势及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和作业理念,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

一、注重实践体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第一学段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体验,即以一种生动活泼、有趣有味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事物。

1.1尊重学生意愿,激发活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心理动因。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兴趣,首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与需求。

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活动。

比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学习需要,布置各种有趣又富有挑战的实践性作业;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方式参与到作业中来;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选取与实践有关的知识作为实践材料. 比如在设计“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大自然里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依存的方式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搜集有关植物、动物、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等方面的资料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其中,过程性评价具有提升学生单元学习效果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

为提升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质量,本文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说明小学语文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三个维度,即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并指出教师可以按照立足核心素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着眼目标,设计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任务、结合任务特点,制定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标准、通力协作,推进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实施进程这四个流程组织教学活动,做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立足核心素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核心素养是抽象且复杂的,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因而《新课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角度设计了各学段的要求,以此自然地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落实于各学段教学任务。

教师可以立足核心素养,结合新课标中“学段要求”版块和单元主题、单元学习内容设计多个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让后续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有所侧重,做到评价角度多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单元以“秋”为主题,编排了三首与“秋”相关的古诗(《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人对“秋”的独特理解。

习作版块主题为“写日记”,语文园地版块“词句段运用”中渗透“根据上下文推理加点词语意思”的学习方法,“书写提示”中引入了使用钢笔写字的技巧,“日积月累”中补充了九个与“秋”相关的成语。

《新课标》第二学段(3-4 年级)学段要求中与本单元相关的内容有:(1)识字与写字: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与鉴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阅读与鉴赏: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小学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小学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加强考试管理,“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小学一二年级不得进行纸笔考试”。

这就意味着,小学一二年级即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业质量检测将不再依赖传统的单元纸笔考试和期末纸笔考试。

在此背景下,全国多地开始实践探索第一学段学生的期末“游考”,即利用游戏的方式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无纸化”考试。

从实践来看,“游考”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

首先,学业质量反映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程度和发展状态,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发展性特征,仅凭一次期末“游考”很难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变化程度和发展状态。

其次,教师对于如何运用“游考”的形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度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往往只是简单地将原来的纸笔考试题目转化成了趣味化的口答题目。

为此,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亟需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以适应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同时帮助教师合法合规、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一)评价标准:学习素养+学科核心素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在“改革学生评价”中明确提出了“严格学业标准”的要求,要求“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

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明确了学生学业发展的三项关键指标,即学习习惯、创新精神、学业水平。

学习习惯强调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信心、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高效的学习模式;创新精神侧重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小学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桂华(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摘要:在“严格学业标准”“小学一二年级不得进行纸笔考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第一学段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推进落实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小学阶段教育评价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

“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

“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中的一项重要课程理念。

理解语文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的意义与内涵,了解基本的实施路径,是准确把握学习任务群基本理念,实现“教—学—评”一致的前提之一。

评价伴随教学,语文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既统一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又有各自的目标指向、适用范围和实施要求。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语文课程评价的这两大特性。

一、“教—学—评”一致性,对于语文学习意味着什么1.语文课程评价的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与2011 年版课程标准相比,义教新课标对学习评价的指导与规定更为具体、明确。

“课程理念”部分指出,“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

这里所说的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也指向评价内容和评价指导思想,强调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表现。

侧重对语文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

学习任务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参与的实践项目或解决的具体问题,可以转化为一组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义教新课标强调通过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强调将外显的知识、技能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语言经验,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综合素养。

因此,语文课程评价侧重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呈现的复杂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动态表现。

评价体现各学段的水平进阶。

语文学习是一个缓慢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评价,还是作业评价和阶段性评价,都需要体现学生在不同学段的水平进阶。

因此,语文课程评价的过程性体现在依据学业质量要求和学段目标,纵向把握学生在各个学段的认知梯度,体现其水平进阶。

2.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1)加强整体性是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义教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小学语文课标(分学段)以及教学、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标(分学段)以及教学、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标(分学段)以及教学、评价建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识字的宗旨是多认少写、识用结合。

在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应该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惯,并且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在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应该通过借助汉语拼音和查字典等方法,研究独立识字。

在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使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在识字方面,建议学生能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甚至达到3000个左右。

在教学上,要求学生“多认少写”,即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先让学生认识“附录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字,逐步发展识字能力。

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在拼音教学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并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学生应该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在写字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学生应该能够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并且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在教学上,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写字教学建议: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汉字的写法,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认识并写出“附录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中的300个字。

在练字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性情、态度和审美趣味。

小学语文学生评价方案

小学语文学生评价方案

小学语文学生评价方案学生评价方案(小学语文学科)一、目的意义本方案旨在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建立科学的小学生语文学科发展性评价体系。

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设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实施原则在评价过程中,本方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将客观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评价全面、把握自己、发展自己,激发学生内在研究动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原则:1.发展性原则:通过评价,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研究、创新、团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为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终身研究终身发展的人。

2.过程性原则:对学生研究、成长过程进行监控、评价,坚持常规评价、个人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相结合、学期学科终结性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突出过程性评价。

3.激励性原则:评价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扬长避短,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4.科学性原则:评价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富含全面的评价内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

5.互动性原则:评价在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参评的客观评价作用的同时,更突出学生自我评价的主观能动作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对象本方案适用于对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语文学科研究、成长历程进行全面评价,以期调动学生研究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评价内容本方案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过程性评价目标)和学科研究目标(终结性评价目标)两项内容。

房山区小学语文学科第一学段过程性评价方案

房山区小学语文学科第一学段过程性评价方案

房山区小学语文学科第一学段过程性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与原则1.目的:通过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与能力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2.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性评价,鼓励多样化表现形式,注重准确性、客观性、全面性和公正性。

二、评价内容与方式1.阅读能力评价(1)听读评价:通过听读训练,学生能够准确模仿、朗读语音,提高语感和语音表达能力。

(2)阅读评价:通过课堂朗读、识字阅读和小组合作阅读等方式,观察学生阅读的流畅性、准确性和理解程度。

2.写作能力评价(1)语音表达评价:通过朗读、朗诵熟读的课文、古诗等,评价学生语音标准、流利度和抑扬顿挫的掌握情况。

(2)书写评价:通过观察学生书写字迹的整齐度、规范性和笔画结构的正确性,评价学生的字写作能力。

3.理解能力评价(1)正式评价:通过细读,理解并回答问题,进行选择题和判断题等形式的答题测试,评价学生对课文、故事和问题的理解程度。

(2)非正式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观察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学习态度与习惯评价(1)学习态度评价:通过平时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课、积极参与,有无主动提问和独立思考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学习习惯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笔记整理和学习计划的制定,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评价记录与反馈1.评价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个别访谈、作业评语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进行记录。

2.评价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馈,包括口头表扬、评价记录的展示、学习计划的指导等。

四、评价结果的利用1.个体发展:根据评价结果,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辅导。

2.总结反思:通过评价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过程性评价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五年级语文评价方案

五年级语文评价方案

五年级语文评价方案1.12.23.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而本学期我们将重点放在阅读和写字这两项内容上,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评价方案,学生自评学生自评放在期中期末班队活动课中进行。

五年级语文评价方案2017-12-18 04:03:35 | #1楼一、指导思想语文课程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形成性评价和综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

而且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要让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二、评价对象五(2)班全体学生三、评价内容学习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都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

而本学期我们将重点放在阅读和写字这两项内容上。

四、评价实施方法1、写字通过平时听写和集中抽测对学生是否能准确书写汉字;是否能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是否能把字写端正、匀称。

等级划分标准为:优:书写漂亮、书写正确率100%良:书写较漂亮、书写正确率98%以上合格:书写一般、书写正确率96%以上待合格:书写差、书写正确率96%以下2、阅读通过课堂观察和集中抽测对学生能否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复述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否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能否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能否联系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小学语文低学段“无纸笔”测试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语文低学段“无纸笔”测试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语文低学段“无纸笔”测试的探索与实践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师在针对其低段教学时,应当切实贴合“以生为本”思想,为学生创设出贴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此过程中,将“无纸笔”测试应用至小学语文低学段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文化、技能应用以及能力素养等核心要点进行考察和评价,制定细化的评价准则,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获取到区别于纸笔测试的成果,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一、“无纸笔”测试存在的问题当前“无纸笔”测试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当中悄然兴起,但由于教师对此测试方式的认知不够清晰,意义理解不够深入,致使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测试过程较为随意,缺乏评价效用当前阶段,由于教师对“无纸笔”测试的认知不够深入,对其规范意识不够深化,致使其测试过程较为随意,无法形成正确的评价效用,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无法形成切实有效的发展,无法利用此评价展开对自身知识、技能、素养的反思。

此种忽视了评价的根本要义的无纸笔测试过程,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十分不利。

(二)测试重点产生偏颇,轻视评价结果当前阶段,由于教师的无纸笔测试当中的测试重点产生了一定的偏颇,使得测试仅是测试,对其结果的不重视,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既浪费了一定了教学资源,更未能形成切合实际的提升效果,十分影响学生发展。

二、“无纸笔”测试的有效应用策略基于当前的教学现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相应的有效策略研讨,重新创设出贴合时代教育主题和学生基本情况的“无纸笔”测试策略,将学生作为教学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为教学根本展开策略实施,使学生逐步形成切实有效的知识拓展,切实推进学生的能力素养的成长。

(一)规范测试过程,强化评价效应测试前低年级的老师们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注意收集整理纸笔测试不易考察但学生还必须掌握的必备的学科知识、基本的学科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着力思考怎样才能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确定评价内容和标准,关注孩子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时代特色,制定主题评价方案,设计评价手册,进行命题培训、考官培训等;测试中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测试后将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查问卷。

多元评价 个性发展——小学第一学段语文学科评价例谈

多元评价 个性发展——小学第一学段语文学科评价例谈
速度。
俗话 说 :水不激 不 跃 , 不激 不奋 。” “ 人 教师 的评 价 语会 直接 影 响学生 的学 习 。 有鼓 励性 、 富 欣赏 『 生的课堂 评价 语具 有 无限 的魅 力 ,它 能使 教师 的教学 艺术 得到 淋漓 尽致 的发 挥, 更能使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和动 力得 到最 大限 度的激 发 。 因 此 , 课堂教 学 中 , 在 我们 应着眼 于激 励性 评价 为主 。 而以往
的 内 容 ,特别 是 习 惯 的 考 察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由此 , 现场 口试 和书 写应 运而 生 。
【 】让学生听规定数量词语或者句 听
子复述 ; 听一 段话 或 一个 小 故事 , 述 主要 内 容 , 要 求 回 复 按 答 问题 。要 求养 成注意 听别 人讲 话 的 习惯 , 精神 集 中 , 不东
张 西望 , 神情 专注 。
相结 合 , 等级 评价 和激 励性评 语相 结合 。 这就 迫切 要求 我们 教 师要 更新评 价的 观念 , 融入 “ 以人 为本 ” 思想 , 度关 注 的 高 学 生的 个性发 展和 终身 发展 ,使评 价更 好地发 挥激 励 导 向
和 质量 监控的 作用 。

性 , 久 了 , 生还 会觉 得枯燥 乏味 。 用 学 我 认为 课堂 上 的评价 语不应 拘于 一种 形式 ,它 应 因人 而异 , 课而 异 , 因 因时 而异 , 根据 发生 的情 况随 机应变 。 如学 生 回答 精彩 时 , 以说 :你知道 的 比老师 还多 。 “ 真会发 可 “ ”你 现 。” 老师 情不 自禁为 你鼓 掌 。” 生 朗读 出彩时 , 以说 : “ 学 可
“ 着你 的朗读 真是 一种 享受 。 “ 励你做 小老 师带 领大 家 听 ”奖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体系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体系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体系摘要:本文一方面从课程方法论和课程标准出发,把学生阅读面、阅读量、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等通盘考虑,建立明晰的多维度阅读评价体系;一方面从利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形成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融合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用评价推动学生阅读的激情。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评价标准;小学语文;低段近年来,“整本书阅读”成了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越来越意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目前的研究多指向中学或小学高段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策略,相对于整本书阅读的评价研究比较匮乏。

本文结合课程方法论和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低段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模式。

希望为广大小学语文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建立明晰的多维度阅读质量评价标准从课程方法论和课标出发,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体系分为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

在宏观层面,分为阅读量和阅读面的评价,它从整体上规定了小学各个阶段应该阅读的内容和数量;在中观层面,“整本书阅读”分为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和阅读情感态度的评价;它规定了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中在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及情感态度三方面应该达到的质量水平。

在微观层面,“整本书阅读”目标是“读懂一本书”,它是对学生阅读具体某本书的要求。

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成了“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体系。

(一)宏观层面:阅读面和阅读量的评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将其表述为“增加阅读量”和“扩大阅读面”。

课标对各学段阅读量的要求由低到高逐渐递增,小学一二三学段分别为5万字、40万字和100万字。

阅读面的目标体现在《标准》对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包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有故事、童话、中外童谣、寓言、散文作品、儿童诗歌、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和长篇文学名著等。

一年级语文教案的评价指标与标准

一年级语文教案的评价指标与标准

一年级语文教案的评价指标与标准一、引言语文教案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价一年级语文教案的指标与标准,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教案的质量,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评价一年级语文教案的指标与标准,以期进一步提高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内容与结构1. 教案的完整性教案应具备完整的内容与结构,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的清晰等。

教案的完整性能够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阶段性的有序推进。

2. 教案的适应性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包括适当的课堂活动、教学资源的使用、教材的选取等。

教案的适应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案的可操作性教案应具备可操作性,即教师能够根据教案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

教案的可操作性能够保证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自如地组织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4. 教案的创新性教案应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即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独到之处。

教案的创新性能够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三、语言与表达1. 教案的语言准确性教案的语言要准确、简练、清晰,表达要符合语文规范。

避免用词模糊不清、语句拗口、错误使用标点符号等问题,使教案的内容易于理解与传达。

2. 教案的语言活泼性教案的语言应富有活力,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使用生动的词汇、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教案阅读起来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吸引力。

3. 教案的信息量合适教案中的信息量应适中,既不能过多导致内容冗长,也不能过少使得内容不充实。

信息量合适能够保证教案的准确性和充实性,更好地指导和支持教学活动。

四、学习效果与评估1. 教案的学习效果教案的学习效果是评价教案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教案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方面来评估教案的学习效果。

2. 教案的评估方式对于一年级语文教案,评估方式可以采用观察记录、测验考查、学生表现等多种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第一学段“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第一学段“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第一学段“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摘要】第一学段的学生知识积累少,学习经验不足,因此跨学科学习的目标定位必须精准。

教师应努力发挥创造性,设计联结不同学习时空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围绕同一学习主题,拓展多学科视角,形成全局性理解,逐步建立起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从而实现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价值。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学习时空,学科视角,学习活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1]。

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有助于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这是跨学科学习设计的基本理念。

跨学科学习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内容综合、学习范围广阔、学习资源开放,但第一学段学生的先备经验少,能够触及的生活范围相对狭小。

如何“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2],并且有效实现学段目标,这是第一学段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定位:走进,打开,建构第一学段跨学科学习内容为:“(1)围绕爱图书、爱文具、爱学习等主题,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文具店,在借用、购买、整理图书和文具的过程中,学习识字、说话、计算、设计、美化,学习与他人沟通、交流,养成爱书、爱文具的好习惯。

(2)在班级、学校或家里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

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

(3)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其中的学习场所主要涉及学校、家庭、社区,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生活实际,其中的学科要求也不是学科思想方法,而是学科知识或技能,更为关注一般性学习能力的发展,如观察、记录等。

学业质量要求“在跨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提问,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

四主三指两评: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四主三指两评: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四主三指两评: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针对现在第一学段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存在的如目标不明确、引导不到位、评价不科学等问题,笔者提出了“四主三指两评”的理念,旨在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丰富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评价模式,促进教学的多样均衡。

【关键词】第一学段;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一、困境:第一学段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实施现状【情境片段】《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实录片段:师: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老师让你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收集有关中华传统文化资料,现在哪一组来汇报一下。

生汇报。

一生在台上滔滔不绝的发言,其他成员面无表情,毫无兴趣。

师:其他还有小组想分享的吗?没有人举手,课堂气氛沉闷……【情境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第一学段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中可能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目标不明确。

在平时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对第一学段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不清晰,只停留在简单的“搜集资料”、“讨论交流”等层面上。

2.引导不到位。

由于部分教师的目标模糊或思想上不重视,常出现两种不恰当的引导。

一是教师完全放任自由,名义上是为了学生自主探究,实则草率了事;另一则是教师完全主导教学活动,学生只是帮助教师完成任务的“小跟班”而已。

3.评价不科学。

虽然有一些教师已经采用了成果交流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结果,如看学生的记录、资料整理等,但仍有许多教师只是进行口头评价,没有对评价方面的量化指标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突破:第一学段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意义1.能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的发展期,在该学段有效地开展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能丰富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学科第一学段(低年级段)过程性评价方案
小学语文学科第一学段(低年级段)过程性评价方案(讨论稿)
一、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主要内容,侧重听、说、读、写、书能力的考察。

二、评价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既是评价的依据也是评价的标准,过程性评价主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的教学要求为标准进行。

(一)识字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 个,其中会写800—1000 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能结合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