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国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2020-2026)

合集下载

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发展白皮书(2022版)

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发展白皮书(2022版)

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发展白皮书(2022版)(2022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二○一五年四月前言2022年,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多个国家先后部署了相应的制造业发展战略。

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延续了自2022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但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持续低迷,企业投资能力受限的影响,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

在此背景下,多数企业视当前阶段为宝贵的“战略调整窗口期”,面向下一代智能制造的发展要求,纷纷加快了企业的战略定位、业务、产品和技术的优化调整,产业发展呈现出“蓄力凝神”的突出特征,产业创新活跃,投融资动作积极。

工业软件当前的发展情况,可视为未来智能制造发展的风向标。

工业软件产业的调整,体现了全产业对未来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的预判。

在此形势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写了《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发展白皮书(2022版)》,全面梳理2022年全球和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的发展情况,从创新进展、应用推广、企业发展、投融资、政策环境等维度总结工业软件的发展特点,分析我国工业软件发展面临的问题,展望2022年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发展态势,并分别对政府、用户企业、工业软件企业和行业协会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目录一、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状况............................................................. (1)(一)智能制造与智能制造系统............................................................. ............1(二)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情况............................................................. . (2)1.美国将智能制造作为战略重点............................................................. ...22.日本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 ...........33.欧盟多国部署智能制造相关发展战略....................................................3(三)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情况............................................................. ................3(四)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风向标.........................................................4二、全球工业软件发展状况............................................................. (5)(一)市场规模............................................................. ........................................5(二)市场结构............................................................. ........................................6(三)主要特点............................................................. . (6)1.市场规模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 ...62.数据驱动业务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63.工业云服务市场迅速升温............................................................. .. (7)三、我国工业软件发展状况............................................................. (8)(一)市场规模............................................................. ........................................8(二)市场结构............................................................. ........................................8(三)主要特点............................................................. . (9)1.市场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重点行业带动................................................92.业务管理和市场分析类SaaS产品市场快速增长..................................93.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软件市场快速升温 (9)四、创新进展............................................................. . (10)(一)技术与产品创新............................................................. .. (10)1.公有云成为企业应用软件的主要载体..................................................102.容器技术提高了市场竞争水平和产品迭代速度..................................103.物联网深入发展催生新的工业云服务.. (10)I4.云协同功能成为企业级软件的标准配置..............................................115.企业级安全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 (116).人工智能技术在众多行业获得实际应用..............................................11(二)发展模式创新............................................................. (12)1.开源发展成为重要的技术研发模式......................................................122.平台化和众包研发成为首选的产品发展模式......................................123.订阅式SaaS成为企业管理软件主流商业模式....................................124.技术增值服务成为研发和过程控制软件新兴商业模式. (13)五、应用推广............................................................. . (14)(一)重点应用............................................................. .. (14)1.市场营销管理等SaaS云服务............................................................. ...142.基于混合云的ERP............................................................ .......................143.面向全价值链可定制的PLM、MOM集成服务........................................154.基于泛在传感数据集成的工业互联网服务 (16)(二)应用特点............................................................. .. (16)1.SaaS服务模式收入占比稳步快速提高.................................................162.大数据分析开始在部分行业获得实际应用..........................................173.面向智能工厂的综合定制解决方案市场兴起......................................174.传统企业跨界发展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中坚力量.. (17)六、企业发展............................................................. . (19)(一)总体发展状况............................................................. ..............................19(二)国外主要企业发展状况............................................................. .. (19)1.研发设计软件领域主要企业发展状况..................................................202.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软件领域主要企业发展状况..............................213.业务管理软件领域主要企业发展状况..................................................224.市场营销和分析软件领域主要企业发展状况......................................24(三)国内主要企业发展状况............................................................. .. (25)1.研发设计软件领域主要企业发展状况..................................................252.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软件领域主要企业发展状况 (26)II3.业务管理软件领域主要企业发展状况 (27)七、产业投融资............................................................. (29)(一)国外投融资情况及特点............................................................. .. (29)1.投融资活动非常活跃............................................................. .................292.投融资行为彰显各细分领域主要竞争焦点..........................................31(二)国内投融资情况及特点............................................................. .. (32)1.投融资活动相对较少............................................................. .................322.跨界合作频现反映出企业拓展市场需求急切.. (32)八、政策环境............................................................. . (34)(一)主要国家和地区政策............................................................. (34)1.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初见成效..................................342.英国:“高价值制造”战略推进缓慢..................................................343.德国:“工业4.0”战略快速发展.......................................................35(二)我国及地方产业政策............................................................. (36)1.国家政策文件............................................................. .............................362.地方政策文件............................................................. .. (38)九、主要问题............................................................. . (41)(一)工业企业投资水平下滑............................................................. .. (41)1.工业企业对软件服务的投资能力不足..................................................412.工业企业对软件服务的投资动力不足..................................................41(二)产业市场关系还未完全理顺............................................................. (41)1.软件厂商与工业企业的需求对接不足..................................................412.工业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423.工业软件产业价值链仍不完整............................................................. .424.工业软件市场成熟度低............................................................. .............42(三)综合解决方案存在技术挑战............................................................. (42)1.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复杂............................................................. .422.技术产业快节奏发展对解决方案更新的速度要求高.. (43)十、2022年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展望 (44)III(一)总体发展展望............................................................. (44)1.产业规模展望............................................................. .............................442.产业结构展望............................................................. .............................443.市场发展展望............................................................. .............................444.技术发展展望............................................................. .............................44(二)创新态势展望............................................................. (45)1.工业技术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成为创新的主要方向..............................452.智能工厂成为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软件创新的主线..........................453.众包研发成为更多管理软件和研发设计软件企业的选择..................45(三)应用发展展望............................................................. (45)1.工业大数据将是年度应用发展的最大热点..........................................452.更多企业软件和应用将采用混合云的部署方式..................................463.企业级安全解决方案市场需求扩大 (46)(四)企业发展展望............................................................. (46)1.创新驱动成为企业主要发展动力 (462).调整能力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胜负手..................................................47(五)投融资发展展望............................................................. .. (47)1.投融资活动将更加活跃............................................................. .............472.大型企业重组并购将围绕差异化定位策略开展..................................473.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需求将明显提高 (48)(六)政策展望............................................................. .. (48)1.致力于加强工业基础能力............................................................. .........482.致力于完善创新体系和机制............................................................. .....483.致力于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推广......................................................494.致力于拓展投融资渠道............................................................. .............495.致力于完善市场环境............................................................. .. (49)十一、2022年我国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建议 (50)(一)对政府的建议............................................................. ..............................50(二)对用户企业的建议............................................................. . (51)IV(三)对工业软件企业的建议............................................................. ..............51(四)对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建议............................................................. ..52附录............................................................. ............................................................... ..53附录1:研究对象与范畴............................................................. .......................53附录2:工业软件分类及代表企业............................................................. . (54)V一、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状况(一)智能制造与智能制造系统工信部印发的《2022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对智能制造给出了明确定义,指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

基于多丝电弧增材制造研究现状

基于多丝电弧增材制造研究现状

基于多丝电弧增材制造研究现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4)二、多丝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原理及设备 (6)2.1 多丝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原理 (7)2.2 多丝电弧增材制造设备构成 (8)2.3 设备主要参数及其对加工影响分析 (9)三、多丝电弧增材制造材料研究 (11)3.1 增材制造材料的选择原则 (12)3.2 常见金属材料多丝电弧增材制造性能分析 (13)3.3 材料研发趋势与创新 (14)四、多丝电弧增材制造工艺优化 (15)4.1 工艺参数优化 (16)4.2 焊接参数优化 (17)4.3 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18)4.4 工艺稳定性及其提升策略 (19)五、多丝电弧增材制造工程应用研究 (20)5.1 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22)5.2 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 (23)5.3 在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25)六、存在问题与挑战 (25)6.1 技术难题及原因分析 (27)6.2 面临的技术瓶颈及突破方向 (28)6.3 对未来技术发展的展望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研究成果总结 (31)7.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2)7.3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33)一、内容描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丝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在材料科学、制造工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档将对基于多丝电弧增材制造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该技术的参考。

我们将介绍多丝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其在传统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基础上的创新和突破。

我们将重点关注多丝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在不同材料、结构和性能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在航空发动机、船舶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我们还将对多丝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剖析,包括电极设计、电流控制、熔池管理、表面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智能制造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特编制本指南。

一、背景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与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深度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加紧谋篇布局,纷纷推出新的重振制造业国家战略,支持和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并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当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

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工程作为政府引导推动的五个工程之一,目的是更好地整合全社会资源,统筹兼顾智能制造各个关键环节,突破发展瓶颈,系统推进技术与装备开发、标准制定、新模式培育和集成应用。

加快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对于推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加快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总体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施策、需求牵引、问题导向、企业主体、协同创新、远近结合、重点突破"的原则,将制造业智能转型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步骤持续推进。

“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重点聚焦“五三五十”重点任务,即:攻克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三大基础,培育推广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推进十大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集成应用,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为构建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3.28•【字号】皖经信装备〔2017〕83号•【施行日期】2018.03.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安徽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皖经信装备〔2017〕83号各市、直管县经信委: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通知》、《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通知》(皖发〔2015〕1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的通知》(皖政〔2015〕106号)等文件精神,我委制定了《安徽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7-2020年)》。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7年3月28日安徽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7-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通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皖发〔2015〕13号)、《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皖政〔2015〕106号)等文件精神,组织实施好我省智能制造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方案。

一、背景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中国制造2025》解读

《中国制造2025》解读

比2015年下降23% 73
比2015年下降41% 79
第十九页,共33页。
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94项(2015年6月9日)
六大类试点示范项目,包括:
• 一是以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为方向的流程制造示范项目 • 二是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方向的离散制造示范项目 • 三是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品)示范项目
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 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 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 用。
组织重点突破,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 备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 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 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 业化瓶颈。
二、中国制造2025
第十六页,共33页。
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
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 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 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 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 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 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 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抢占竞争制高点。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 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 一些新兴国家;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格局在 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
第二页,共33页。
工信部长苗圩说:
我们也有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与最大的互联网应用国家的独特优势, 把这两个优势发挥好,特别是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业务更好地 融合在一起,那就会补上我们的短板,化不利为有利,发挥我们现 有的优势,加快我们整个工业化的进程。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报告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报告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报告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2)1. 项目背景介绍 (3)2. 评估目的和意义 (4)3. 评估范围与对象 (4)二、评估方法与流程 (5)1. 评估方法选择 (6)1.1 问卷调查法 (7)1.2 现场调研法 (8)1.3 数据分析法 (9)2. 评估流程设计 (10)2.1 前期准备阶段 (11)2.2 实施评估阶段 (12)2.3 结果分析与报告编写阶段 (14)三、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 (15)1. 成熟度模型理论基础 (16)2.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设计 (17)3. 模型关键要素及指标定义 (18)四、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结果分析 (20)1. 评估数据收集与整理 (21)2. 评估结果量化分析 (22)3. 结果分析与解读 (23)五、智能制造能力提升路径与建议措施 (24)1. 提升路径分析 (26)2. 建议措施与实施方案 (26)六、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28)1. 典型案例介绍与分析 (29)2. 实证研究结果讨论与启示 (31)七、结论与展望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和结论 (32)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制造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管理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

在此背景下,对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进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的评估,为企业提供明确的发展指引和改进方向。

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确保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能找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战略规划。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体系,通过实施评估促进企业智能制造能力的持续提高,为企业迎接未来的竞争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项目将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及综合评估等手段,形成科学的评估结果反馈体系,推动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并行前进。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日期】2022.07.06•【字号】津工信装备〔2022〕9号•【施行日期】2022.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正文关于印发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动天津市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局组织编制了《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2022年7月6日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坚持制造业立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制造强市的关键阶段。

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我市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依据工信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十三五”期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天津智能制造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批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跨尺度多材质铸造件智能加工机器人技术入选“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12英寸化学机械抛光装备打破了国外垄断。

供给能力持续优化,在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以及专用成套装备等方面聚集了近200家智能装备企业,5家企业中标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应用水平稳步提升,累计培育丹佛斯天津商用压缩机工厂和海尔天津洗衣机互联工厂等102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智能制造专项政策、“海河英才”、“海河工匠”等政策的实施,为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我市正处于向数字化普及迈进的关键阶段,智能制造发展仍存在供给适配性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应用深度广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共性问题。

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正在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智能制造已经由理念普及、试点示范进入深入应用、全面推广的新阶段,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这为天津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及部分省市铸造行业相关政策汇总促进增材制造与传统铸造工艺融合发展

中国及部分省市铸造行业相关政策汇总促进增材制造与传统铸造工艺融合发展

中国及部分省市铸造行业相关政策汇总促进增材制造与传统铸造工艺融合发展
铸造是指将固态金属熔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

被铸金属有:铜、铁、铝、锡、铅等,普通铸型的材料是原砂、黏土、水玻璃、树脂及其他辅助材料。

特种铸造的铸型包括: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

国家层面铸造行业相关政策
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铸造行业发展,中国颁布了多项关于支持、鼓励、规范铸造行业的相关政策,如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严禁新增钢铁产能。

坚决遏制钢铁冶炼项目盲目建设,严格落实产能置换、项目备案、环评、排污许可、能评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得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

国家层面铸造行业相关政策
部分省市铸造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铸造行业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进铸造产业发展,如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等。

部分省市铸造行业相关政策。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M )介绍及评估方法分享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M )介绍及评估方法分享
10
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六大行动
11
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及主要成效(2015-2022年)
12
发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B关键技术
通用
安全
可靠性
评价
人员能力
A 基础共性
AA通用
AB安全
AC可靠性
AD检测
AE评价
A 基础共性
B关键技术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运维服务
网络协同制造
可裁剪
可裁剪
注:流程型企业不需评价工艺设计及产品服务
智能制造成能力熟度模型——五个等级
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不要再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基础上搞智能化
能力域-人员成熟度
能力域-技术成熟度
能力域-资源成熟度
能力域-设计成熟度
能力域-技术成熟度
能力域-生产成熟度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制造业增加值高速增长
走创新发展,质量提升道路“一带一路”倡议书“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
5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的新型道路
党的十五大(1997年)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首次将“信息化”写入国家战略;党的十六大(2002年)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党的十七大(2007年)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党的十八大(2012年)进一步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九大(2017年)进一步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大(2022年)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回首“十三五”迈上新台阶——梳理政策文件总结“十三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

回首“十三五”迈上新台阶——梳理政策文件总结“十三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

—梳理政策文件总结“十三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文/《智能制造》编辑部“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 持续优化,优质企业加快壮大,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在2020年10月23日的国新 办新闻发布会上用这五句话概括了 “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的成就。

回首“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 强,在制造强国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智能转型是建 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

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数字化、网络 化和智能化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智能制造浪潮席卷全国,“十三五”期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智能制造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本刊系列梳理了 “十三五”期间关于智能制造的相关政策以飨读者。

期望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做一阶段性总 结,为“十四五”提供借鉴与参考。

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要先行。

为加快推进制造业创 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2015年12月30 H,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 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框架包括“基础”“安全” “管理”“检测评价”“可靠性” 等五类基础共性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 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五类关键技术标准。

2016年4月11 H,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并下发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该方案中提出,2016年将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 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 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分析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分析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分析一、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通过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三个维度构建完成,主要解决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和框架的建模研究。

1、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由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链式集合。

生命周期中各项活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构成不尽相同。

2、系统层级系统层级自下而上共五层,分别为设备层、控制层、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

智能制造的系统层级体现了装备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协议(IP)化,以及网络的扁平化趋势。

(1)设备层级包括传感器、仪器仪表、条码、射频识别、机器、机械和装置等,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2)控制层级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3)车间层级实现面向工厂/车间的生产管理,包括制造执行系统(MES)等;(4)企业层级实现面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5)协同层级由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通过互联网络共享信息实现协同研发、智能生产、精准物流和智能服务等。

3、智能功能智能功能包括资源要素、系统集成、互联互通、信息融合和新兴业态等五层。

(1)资源要素包括设计施工图纸、产品工艺文件、原材料、制造设备、生产车间和工厂等物理实体,也包括电力、燃气等能源。

此外,人员也可视为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2)系统集成是指通过二维码、射频识别、软件等信息技术集成原材料、零部件、能源、设备等各种制造资源。

由小到大实现从智能装备到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

(3)互联互通是指通过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实现机器之间、机器与控制系统之间、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

(4)信息融合是指在系统集成和通信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协同共享。

中国及部分省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相关政策增加聚氨酯等材料品种规格

中国及部分省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相关政策增加聚氨酯等材料品种规格

中国及部分省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相关政策增加聚氨酯等材料品种规格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又称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是目前世界上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由于其具有众多的优异特性,在高性能纤维市场上,包括从海上油田的系泊绳到高性能轻质复合材料方面均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在现代化战争和航空、航天、海域防御装备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层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为了促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发展,中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三品”行动,提升化工产品供给质量。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有机氟硅、聚氨酯、聚酰胺等材料品种规格,加快发展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工业特种气体、高性能橡塑材料、高性能纤维、生物基材料、专用润滑油脂等产品。

地方层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政策
显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发展,如2021年9月发布的黑龙江省中长期科学
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规划:开展高性能碳纤维、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低成本复合材料、生物基复合材料等制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及中国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2020-2026)
恒州博智(QYResearch)
2020年
2019年,全球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X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XX%。

中国市场规模增长快速,预计将由2019年的XX亿元增长到2026年的X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X%。

本报告研究“十三五”期间全球及中国市场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的供给和需求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预测。

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地区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历史数据2015-2020年,预测数据2021-2026年。

本文同时着重分析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行业竞争格局,包括全球市场主要企业中国本土市场主要企业竞争格局,重点分析全球主要企业近三年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的收入和市场份额。

此外针对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行业产品分类、应用、行业政策、产业链、生产模式、销售模式、波特五力分析、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和进入壁垒也做了详细分析。

全球及国内主要企业包括:
3D Trust
3YOURMIND
AM-flow
Authentise
Fabpilot
LEO Lane
Link3D
MakerOS
Materialise Robots
Oqton’s FactoryOS
AMFG
Siemens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
云部署
本地部署
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生产性企业
服务性企业
本文包含的主要地区和国家:
北美(美国和加拿大)
欧洲(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
亚太(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印度等)
拉美(墨西哥和巴西等)
中东及非洲地区
本文正文共9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报告统计范围、产品细分、下游应用领域,以及行业发展总体概况、有利和不利因素、进入壁垒等;
第2章:全球市场总体规模、中国地区总体规模,包括主要地区增材制造
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总体规模及市场份额等;
第3章: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包括全球市场企业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收入排名及市场份额、中国市场企业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收入排名和份额等;
第4章:全球市场不同类型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总体规模及份额等;
第5章:全球市场不同应用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总体规模及份额等;
第6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包括政策、行业规划、技术趋势以及宏观经济情况等;
第7章:行业供应链分析,包括产业链、主要原料供应情况、下游应用情况、行业采购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及销售渠道等;
第8章:全球市场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要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公司简介、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产品介绍、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收入及公司最新动态等;
第9章:报告结论。

完整报告请参考恒州博智最新发表《2020-2026全球及中国增材制造工作流程软件解决方案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详细内容可联系发布者(L&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细分行业信息可关注QYResearch。

重要声明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不对外公开发布。

本公司不会仅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恒州博智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信息渠道,研究报告保持独立性。

图表中所包含数据为过去数据,而过往表现并非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

如有特殊信息要求,可自行定制。

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分析师对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无论全文还是部分内容,分析师均保证信息来源合法合规,研究方法专业审慎、研究观点独立公正、分析结论具有合理依据。

研究方法
恒州博智拥有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以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质量。

分析师需要经过为期6个月的培训以使其研究水平满足恒州博智的要求。

具体研究方法可以分为5个阶段:
阶段一:次级研究
研究小组首先研究相关产业的杂志、工贸企业等,然后利用我们公司的内部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富有经验和知识的团队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准确和有效地提取信息。

阶段二:主要研究--贸易人员采访
第一阶段完成后,分析团队开始进行大量面对面或电话采访。

采访对象主要为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无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规模企业,分析师都会尽量对其进行详实的采访。

上游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进出口商以及消费者都在采访的范围之内。

采访中获得的数据将会被仔细地检查甄别,并与之前的二次研究进行比对以求真实有效。

阶段三:已收集数据分析
研究团队检查、综合、整理之前获得的数据,并对其进行验证,如有需要,会进行二次采访。

阶段四:定量数据
定量数据如市场预期、产能和产量、市场预测及投资可行性分析由恒州博智提供。

数据根据前3阶段的结果而来。

研究团队同时会提供恒州博智独有的对市场和定量数据的理解分析。

阶段五:质量控制
每一份报告在发布之前都要经过富有经验的管理团队的严格审查和编辑,以确保所公布的数据的可靠性。

研究团队的每一位分析师都会得到领导团队的支援和持续的培训,这也是恒州博智内部质量控制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