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算式的构成,以及初步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乘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的便捷。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乘法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际的例题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他们通过操作活动,自主探索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乘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的概念。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分苹果、摆小棒等,感知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算式的构成。
3.巩固新知:出示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解答,巩固对乘法的理解。
4.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等,体会乘法的应用价值。
5.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 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
(2)3+3写成乘法算式是3×3.( )
(3)6+6+6+6可写成3×6或6×3.( )
5.口算
48-6=
56-4=
94-6=
57-40=
75-50=
66-7=
68-4=
90-6=
48-4= 83-8=
答案
1.2+2+2+2=8 2×4=8 6+6+6+6+6=30 6×5=30
(二)、1、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 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 用加法算:2+2+2=6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 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2.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除教材上的几个问题外,学生还可能提出: •小飞机里比小火车里少多少人?24-15=9(人) •过山车里和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14+15=29(人) 板书时,要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在一起。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谈话中引出教材中的情景图及学生对情景图的好奇, 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乘法的认识》观课报告
乘法的认识观课报告前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乘法经常被用到。
但是,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乘法的本质和其运算规则呢?在此次观课中,我深入学习了小学生如何认识乘法,以及如何进行乘法运算。
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分享观课笔记和相关感悟。
观课全景观课中,老师通过引用学生们掌握的加法知识,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乘法。
老师首先采用图形教具,让学生进行图形的划分,从而得出乘法的结果。
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乘法运算法则,从而深刻理解了其本质。
乘法的认识一、乘法的定义乘法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数(或量)相乘以得到一个新值的运算。
在乘法中,我们可以将其列成竖式或横式,具体形式如下:· 11----12|132二、乘法的运算规律乘法具有如下运算规律:1.乘积的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b,有$a \\times b = b \\times a$。
2.乘积的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c,有$(a \\times b) \\timesc = a \\times (b \\times c)$。
3.乘数与被乘数之间的关系:在$a \\times b$中,a和b的位置可以互换,但是a和b是不可互换的。
即,a是被乘数,b是乘数。
三、乘法的运算方式1.相同数的积:相同数相乘的结果是该数的平方。
比如,3 × 3 = 9。
2.整数的积:几个同号数相乘的结果是正数,几个异号数相乘的结果是负数。
比如,5 × 6 = 30,-3 × -5 = 15。
3.小数的积:在乘法中,小数点的位置一定要注意。
小数点位置的不同,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四、乘法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乘法具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购物、建筑、计算面积等方面,都需要用到乘法知识。
总结观课中,老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了乘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了乘法的运算规律和应用场景。
通过观课,我深刻认识到了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对如何有效地教授乘法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乘法初步认识》听课报告
乘法初步认识听课报告前言在小学数学中,乘法是重要的操作之一,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因此,我报名参加了学习乘法初步认识的课程,希望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课程内容1. 乘法的概念首先,老师讲解了乘法的概念。
乘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于求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结果。
例如,3 * 4,表示将3个4相加的结果,即3个4等于12。
2. 乘法的基本性质在学习乘法的过程中,老师也向我们普及乘法的基本性质。
例如乘法满足结合律,即a * b * c = (a * b ) * c,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等等。
这些性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理解乘法,并且也便于乘法的运算。
3.乘法的实际应用在学习乘法的过程中,老师也讲解了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购买物品时需要乘法运算来计算价格,当做作业时也需要乘法概念的应用。
4. 乘法的错误解法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乘法的错误解法,例如将两个数相加,但其实这种处理方式并不正确。
通过认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乘法方法,可以避免犯这些错误。
学习心得通过这次听乘法初步认识课,我学习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并深入了解了乘法的应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乘法,因此熟练掌握乘法概念和运算是很重要的。
此外,通过学习老师教授的乘法基本性质,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本质,形成了更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总结总之,这次乘法初步认识听课经历充实而富有价值。
我感谢老师详细的讲解和课程设计,让我对乘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更多的数学知识。
我期待进一步学习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文档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暑假里,通过远程研修学习,认真观摩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从中感觉受益匪浅,《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因此这节课尤为重要,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知识水平,以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展开教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以下6个方面:1、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图文并茂,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十分显著。
2、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围绕探究进行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是组织者和引领者、合作者的新理念。
3、教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对学生给予充分的激励性评价,语言精练简洁,十分到位。
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4、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大胆发言,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点拨,并给予好评和激励,使课堂气氛活跃,乐中求学,并且同学间相互评判,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上得以彰显,这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好好学习的。
5、这节课,老师本着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体会加法算式的多样性,体会乘法运算的简约性,为学生架设了从加法到乘法的桥梁。
依据学生的特点,安排练习,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展开了对乘法的理解,体会了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形式,从而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
6、及时的练习和巩固效果更佳。
学生的理解在练习中及时应用,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小组合作,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以后我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到的经验大胆尝试,多向名师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做一名更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最新)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1】这次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领导来听课。
感受很多,首先自我感觉这次的课上的不好。
尤其课堂的调控能力很差,本来一直以来自认为这是我的强项,可是由于把着重点放错了导致两头都不好。
我认为作为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努力把握学生知识的真实起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世界。
在学生用加法计算而不觉得麻烦时,老师可表现出一种宽容的态度,因为加法是学生最先学会的计算方法,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用加法来表示计算体现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状态,也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老师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汇报,学生自己在汇报过程中感知到这种加法算式记录起来很麻烦,于是产生想要简化的愿望,教师再适时地引出乘法。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主动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接下来我说说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以及自己的不足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在本次暑期远程研修中,我观看了多位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堂实录。
通过观课活动,可以看到这几位老师的新课标理念,尤其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赵雪丽老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一、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氛围创设了用小朋友最喜欢的游乐园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且用这一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二、注重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蔡老师从用游乐园项目入手,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游玩项目解决问题,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
诸如有:5+5+5+5+5、 7+7+7+7 3+3+3+3+3+3+3……整节课设计了操作引发-观察思考-讲授新知-自主尝试-巩固拓展等几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设计体现学生逐层深入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发展的规律。
号召全体学生参与各环节开展数学活动,暂不谈获得体验的多与少,但毕竟不同的人还是获得了不同的活动体验,而且这些体验也体现了螺旋上升,由此及彼,不断排除不清楚的认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的特点。
这样做远远比老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也是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三、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本节课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
明确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有发展了多项思维。
整堂课既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而乘法意义的认识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赵雪丽老师的这节课从购票到入园到游戏项目,让学生在解决生活现实存在的问题中,体会加法算式的多样性,体会相同加数的独特性,体会乘法运算的简约性,为学生架设了从加法到乘法的桥梁。
教学过程中安排了算式和生活情境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赵老师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展现了对乘法的理解。
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另一方面又关注了大多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赵老师的课堂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和数学形式的简洁。
在课堂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情景使学生兴趣浓厚,让学生深深被吸引住,立即就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是赵老师这节课最大的亮点。
要上好每一堂课,不仅仅是依靠教师传授知识,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而小学生的注意力极不稳定,容易被一些其它刺激所吸引,为此,赵老师采用了游戏活动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积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以至更好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小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小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编者语: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并通过实物图、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1】一、案例研究背景及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一)案例研究背景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
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由始到终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
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规定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反映了《标准》对未来公民在与数学相关的基本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反映了数学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
数学课程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的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维”;发展学生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
另外,对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有效达成”,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乘法的初步认识》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第二册中的一节内容,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中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
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
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
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二)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1、课堂教学实录;2、教学目标达成效果分析;3、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统计;4、课堂检测目标分析。
《乘法初步认识》听课报告
《乘法初步认识》听课报告乘法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数学运算中的一种基本运算。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乘法也是一个常见的运算方式,比如计算两个数的面积、体积等都需要用到乘法。
在乘法初步认识的课程中,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其中一个数被称为被乘数,另一个数被称为乘数,两个数的乘积被称为积。
乘法的运算符号是“×”或“*”,例如 3 × 5= 15。
老师接着向我们解释了乘法的运算性质。
乘法具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交换律表示乘法运算的顺序改变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例如 a × b = b × a。
结合律表示多个数相乘时,运算的次序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例如 (a × b) × c = a × (b × c)。
分配律表示乘法可以分配到加法或减法运算中,例如 a × (b + c) = a × b + a × c。
随后,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乘法的运算。
我们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形进行乘法运算,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此外,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一些乘法口诀,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计算乘法。
在课程的最后,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些乘法的练习题,让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这些习题包括了多种类型的乘法运算,例如两个整数相乘、整数和小数相乘等等。
通过这堂课,我对乘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明白了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且知道了乘法的运算性质。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我也掌握了一些计算乘法的技巧。
这门课程不仅帮助我提高了对乘法的理解,也为我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知乘法的基本规律,为后续的乘法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但是对于乘法,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知的加减法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乘法,帮助他们建立起乘法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乘法的规律,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知乘法的存在,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如“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观察到同一物品的多个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式表示这些实例。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用加法或重复加法的方式表示这些实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重复加法的规律,引出乘法的概念。
3.理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基本规律。
4.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解决,巩固乘法的理解和运用。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小学数学远程观课评课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受益匪浅。
通过两节课的观课评课,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让我更加懂得了教师学习的重要性,让我更加知道了教师对课堂把握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索知识,让他们经历探究的过程远比直接的论述要好的很多。
我认真观摩了两位老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让课堂活起来。
下面我就赵老师上的这堂课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听了赵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这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非常重要。
不论是课的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还练习的方式,都给我了较好的启示。
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用心引导,促进学生参与求知的有效性。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纵观这节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几个方面。
一、联系实际,设疑导新,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
赵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情境游乐园导入,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生动有趣,再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观察—提问题—列算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其次在课堂中老师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高昂的热情投入数学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欣赏学生的成果,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体验。
通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中加数都相同的情况,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同时又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沟通了相同加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注重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语境,借助相同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体会乘法产生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便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问题。
4、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称。
3、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算式的积。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会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数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2、出示信息窗,找出数学信息。
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找到的数学信息有:A.魔术师变了3次花,每次变2朵。
B.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4条鱼。
C.有4盏聚光灯,每盏聚光灯有6个灯泡。
(二)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你找到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a.一共有多少朵花?b.一共有多少条鱼?c.一共有多少盏灯笼?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列出算式吗?生:2+2+2=6(朵)同桌合作,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生: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4条鱼。
4+4+4+4=16(条)生:每串有3盏灯笼,有5串3+3+3+3+3=15(盏)3、师总结,顺势引导: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板书课题),下面看一看有几个。
生:2+2+2=6(朵),加数是2, 3个2相加4+4+4+4=16(条),加数是4,4个4相加3+3+3+3+3=15(盏),加数是3,5个3相加。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7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一、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为解决相关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的相关知识,并且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些知识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一组一组数的经验,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奠定基础。
有些学生在生活听说过乘法,有的学生甚至还会背乘法口诀,但知其所以然,教师若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到学习乘法的教学园地中,一定能激发学生探究乘法的欲望。
基于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对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会读、写乘法算式。
2、在经历乘法形式的过程中,培养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能力和合作意识3、通过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三、说教法和学法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
”可见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接受知识,锻炼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问引导探式的教法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课堂教学的优点:1.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课注意适时组织教学,及时巡视,适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2.课堂上能够实施动手操作,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教师也适时进行黑板上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有序地边操作、边学习,并且适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
3.课堂教学中能够抓住重点,突出相同加数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当相同加数相加的时候,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教师比较注重板书的设计,能够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的进程进行板书,板书出示条理清楚,有序。
5.能够主动发现课堂学生的问题,并且及时调整,在突出将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时,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改写,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原则。
教学建议:1.建议教材的主题图可以不放在本节课教学,主题图的意义有引领全篇单元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选择是否考虑沿用,基于本节课是乘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教师又采用了学生操作的方式,可以将主题图在以后的学习内容中用到。
2.建议教学乘法的读法时,教师介绍乘法的两种读法时,可以边读边板书,加强学生区别两种读法的映像。
3.建议学生最后练习的操作环节,放置新授课的时候使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进行操作,边操作,边列加法算式,边改写乘法算式,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数学,体现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于操作的情况不同,又有灵活性和多元性,为后续的不同的相同加数相加改成乘法算式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具体教学片断可以设计如下:①学生动手操作,搭建自己喜欢的图形。
a.翻开书45页,图中的小朋友用小棒摆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说说看,都摆了一些什么图形?b.你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形?C.汇报一下,你摆了什么图形?照这个样子,你再摆几个这样的图形?。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今天赏析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不论是课的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还练习的方式,都给我了较好的启示。
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用心引导,促进学生参与求知的有效性。
纵观这节课,我认为在课堂上有以下四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读懂教材、合理的使用教材老师上课语言生动精练,课堂组织很好,教学上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创设了游乐园这个学生长见并喜欢的的情景,并把游乐园这一情景贯穿课堂教学过程的始终,给学生探究问题形成新知识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的积极性。
在后面课堂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表现很积极很踊跃。
二、整堂课师生关系非常和谐、民主、平等。
《课标》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课上老师面带微笑,眼神充满着期待鼓舞,语言亲切富有感化力。
如:一开课就学生最喜欢的问题进行谈话:“游乐园里都有哪些活动项目?你最喜欢哪一种?你发现数学信息了吗?”这些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所以大家都乐意和老师交流,课堂气氛轻松快乐,一开课老师就很顺利的打开学生的心扉。
亲和还表现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孩子平等交谈。
学生拥有话语权、能够在探索乘法的意义的时候表达自己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课中学生都认真倾听教师的引导,同伴的意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有着非常顺畅的表达。
所以,课堂中师生关系非常的融洽,课堂气氛也十分和谐。
三、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列法,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育思想。
在这一教学中符老师分三个层次来完成,第一层次是师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第二层次学生同桌同学互相讨论,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第三层次,学生自己看加法算式,独立写乘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观察报告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观察记录
牛峻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观察报告
我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细心地对本节课的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发现认为:
学生由上课开始的平静,经过微课视频地恰当插入及演示文稿的补充,能迅速地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着兴趣,带着微笑参与每一环节,学习积极性较高。
学生能够自主构建新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根据视频所展示的方法进行观察——比如从上到下观察点子图和从左到右观察点子图。
在自主思考,自主动手方面能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完成学习任务,产生的认识效果比预期的要好的很多。
学生在“看,思,做,议,练”等多个环节也是做到及时紧凑有效。
课下询问学生:老师在课上应用演示文稿,微视频的应用及多媒体的辅助有何感想?100%的学生愿意每一节都要使用——爱看,好看,生动,明白。
这在课堂上更能使学生快乐地体验到信息技术手段能大大催活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积积极高效作用。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小学数学公开课《乘法初步认识》听课报告
•••••••••••••••••小学数学公开课《乘法初步认识》听课报告小学数学公开课《乘法初步认识》听课报告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听课,听课能很好地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可以将这些收获写成一篇听课报告,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乘法初步认识》听课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星期三听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堂课,是学习乘法的基础,也是帮助孩子们的思维由加法向乘法拓展的一个转折点。
因此谢琦把教学目标侧重于乘法是如何产生的、乘法的意义以及怎样的加法才可以变成乘法上来。
围绕着以上的思路,谢琦老师是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第一,在引入部分,要求孩子们快速记录加法算式,并算一算。
通过前三个算式作铺垫,在第四个算式时我特意只报了一个加数,让孩子们去猜,另一个加数会是几?为什么?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了相同加数,并且通过老师想报100个7相加,促使孩子们去思考,如何使这类题变得简洁,这就让乘法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同时还介绍了乘法的一些相关知识。
这些设计可以说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容易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第二,本课的重点,也就是如何让有相同加数的加法变成乘法。
这里我引入了三幅图,分别是两间小房子、四棵树、三堆圆。
希望孩子们从图中能直观的意识到乘法是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在这里我通过圈个数,写相同加数,让孩子们感受到几个几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来表示,还可以用更简洁的乘法来表示。
无论是加法还是乘法都在解决同一个问题,这从根本上消除了某些孩子对学习乘法的畏惧之心。
第三,练习的安排,也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落实。
“熊猫图”、“秋千图”都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相同加数求和的问题。
让孩子们先通过写加法算式、再说出由几个几相加,最后写出乘法算式,这是一个顺应的过程,可以及时巩固孩子们刚形成的学习成果。
接下去的一组练习是判断是否所有的加法都可以变成乘法。
这一过程其实是一个逆向纠错的过程,它及时打破了一些孩子知识上的.负迁移。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
林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周老师安排了简单活跃的拍手活动作为课前游戏,又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有效的教学在课堂中周老师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在理解完过山车中2+2+2+2+2表示5个2相加,周老师提问,如果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这时周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
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
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
在练习上,周老师也颇费苦心,通过我会连、我会选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从图中来,没有回图中去。
课的伊始,周老师很好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发现了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了数学问题。
从而提炼出了3道题目的解决方式。
但剩下的大多数时间,周老师都是根据算式理解含义,基本上没有再回到图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的优点:
1.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课注意适时组织教学,及时巡视,适时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2.课堂上能够实施动手操作,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教师也适时进行黑板上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有序地边操作、边学习,并且适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
3.课堂教学中能够抓住重点,突出相同加数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当相同加数相加的时候,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教师比较注重板书的设计,能够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的进程进行板书,板书出示条理清楚,有序。
5.能够主动发现课堂学生的问题,并且及时调整,在突出将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时,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改写,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原则。
教学建议:
1.建议教材的主题图可以不放在本节课教学,主题图的意义有引领全篇单元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选择是否考虑沿用,基于本节课是乘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教师又采用了学生操作的方式,可以将主题图在以后的学习内容中用到。
2.建议教学乘法的读法时,教师介绍乘法的两种读法时,可以边读边板书,加强学生区别两种读法的映像。
3.建议学生最后练习的操作环节,放置新授课的时候使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进行操作,边操作,边列加法算式,边改写乘法算式,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数学,体现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于操作的情况不同,又有灵活性和多元性,为后续的不同的相同加数相加改成乘法算式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具体教学片断可以设计如下:
①学生动手操作,搭建自己喜欢的图形。
a.翻开书45页,图中的小朋友用小棒摆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说说看,都摆了一些什么图形?
b.你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C.汇报一下,你摆了什么图形?照这个样子,你再摆几个这样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