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史 简单论述题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论述题

古代文学史论述题

古代文学史论述题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

屯·六二》。

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

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

2、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

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3、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参考答案: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

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

其次,与上古先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

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做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

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

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想象力为特点。

因而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和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赋予以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

4、我国神话保存的情况如何?参考答案:我国神话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记录和保存,只剩下零碎的很少一部分。

古代文学简答论述题

古代文学简答论述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三章四.简答1、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三.句式由散形趋向骈偶。

五.论述1、请论述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的表现答:(1)从写意到摩象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地位。

陶渊明的诗歌以写意为主,无意于模山范水,只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

谢灵运不同,他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体验十分细致,他注重于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捕捉它们的客观美,喜欢在诗歌最后托一条玄言的尾巴。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渊明的诗注重言外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陶诗通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调动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去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平淡的外表下有炽热的情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很有象征意义。

谢灵运的诗把自然美景写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更注重写实性,充分发挥语言的表现力,凭借细致的观察,对山水景物做精细的刻画,力求真实再现自然美。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应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2、试论述庾信“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

感伤时变、魂牵故国,是其“乡关之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庾信遭逢亡国之变,内心受到巨大震撼。

这种沧桑之感,使他更深刻地意识到国家命运与自己命运始终交缠在一起,因此,他在抒发个人的亡国之痛时,也能以悲悯的笔触,反映人民的苦难,并归咎于当权者内部的倾轧与荒嬉。

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是其“乡关之思”的另一重要方面。

庾信文儒传家,仕北以后无法排解名节玷污的煎迫,他的羁旅之恨与忧生之嗟是交织在一起的。

(P130-131)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及内容形式特点是什么?(1)北朝散文优秀名著首推郦道元《水经注》和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2)《水经注》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著作。

书中记述了水道河流两岸名胜古迹,风物景象,以及神话历史传说故事等,文学价值较高,因而也是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散文著作。

《水经注》的山水散文兼有叙事文和山水文的综合特点,记叙真实,语言准确。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简答题整理[五篇范例]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简答题整理[五篇范例]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简答题整理[五篇范例]第一篇: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简答题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7.结合作品,说明东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8.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9.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10.分析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1.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2.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13.说明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15.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16.分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不同。

17.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18.说明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19.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20.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1.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22.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2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4.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试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

26.试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

27.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28.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29.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30.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

31.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32.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关系。

33.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34.试论曹雪芹《红楼梦》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答案1.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赋、比、兴的艺术手段。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代简答论述题

一、“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为唐代始音,其诗文虽未完全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1、题材扩大,主题升华。

(1))四杰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使诗歌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闻一多)。

开拓了诗歌的题材,提高了诗歌的思想意义,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山水诗如王勃的《腾王阁》;又有咏史抒怀之作,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2)风格由纤靡卑弱转至刚健清新。

四杰”均出身庶族地主阶层,思想狂傲豁达,重视抒发个人情怀并思索人生哲理。

诗风变化多样,有的朴素清新,有的沉雄壮阔,有的铺张扬厉,一个共同特征:刚健清新,开创了唐诗的序幕和唐诗“风骨”美的先河。

如卢照邻的游侠边塞诗《结客少年场行》2、体裁突破:促进并确立了近体诗新形式。

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使七言诗发展成熟,为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人各有偏重,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卢《帝京篇》,骆宾王《畴昔篇》。

二、陈子昂的诗歌复古主张陈子昂的诗歌复古主张主要体现在《与东方左史修竹篇序》中,提倡风雅兴寄,风骨,为唐代正始之音。

1、风雅兴寄。

复归风雅,是他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在38首《感遇》诗中。

“兴寄”理论既继承并发扬了《诗经》以来比兴寄托的优良传统,又熔铸了时代精神。

兴”,指所托之物需遇境而生,不可矫揉造作,如《修竹篇》所“兴”之“竹”。

“兴寄”理论重点“寄”:包括“美刺”之社会教化作用,主张诗应关心现实,寄托讽喻。

其中主体自觉意识的高扬具有唐普遍的审美取向和精神要求。

2、风骨。

“风骨”基本内涵:要求诗歌慷慨多气,感情充沛,义理严密、富于感染力。

继承爽朗刚健“建安风骨”传统的同时又扬弃了其中的慷慨悲凉,代之以昂扬和明朗,构筑了一种磅礴的气象和境界。

这种美学理想,正是盛唐之音的基调选择。

3、正始之音。

《感遇诗》38首所谓“遇而感之”,寄托遥深,主张以唯美的意象,托物“寄”志,抒发情感。

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简答:1 简述北宋初期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的特点及异同?答:相同点:二者都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

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艺术风格上,梅诗构思精致,追求深韵阅读﹑韵致,苏诗举力豪迈以粗旷横放见长,在反映现实,揭示统治者罪恶方面,梅诗含蓄委婉,苏直接痛快,猛烈直露,在意境创造上,梅诗清新,富于情趣,苏诗感情奔放,直率自然。

特点:梅诗构思精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

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快豪迈。

2 简述苏轼散文的风貌?答:1“辞达”“通脱”,有圆话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3有史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3 欧阳修与王安石的散文特点?答:“文从字顺”﹑平易流畅﹑委曲婉转是欧文的风格,其文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多用语助词,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无滞涩窘迫之感。

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文字没,但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切近自然。

王安石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但形象性不够﹑艺术感染力较弱。

4 黄庭坚“山谷体”的突出特点?答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

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选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5 简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集大成”就?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造的功劳2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安帖工稳3从创作风格方面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柳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答题举例这是一些考试大纲中规定掌握的题,当然要全面复习,这里只是给出举例。

论述题该怎么答,写多少字?这个是个示范,一般来说15分的,答成这样可以得13分左右。

□ 论述《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

《史记》中的人物个性形象鲜明、生动,为我们展现了一首丰富多彩的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

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无一例外的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它们身上无一不闪现着司马迁本人的美学理想,《史记》中的人物能写得如此成功,有几个方面。

①注意刻画细节,极力描摩人物的神情口吻。

在《项羽本记》中,关于项羽瞋目镇敌的细节描写,最能表现这位英雄豪杰叱咤风云的威势和气概。

据司马迁说,项羽是重瞳子,就是一眼双眸,显然“炯炯有神”一词已不足以形容这双重瞳之目射出的威严之光。

司马迁紧紧抓住项羽这一容貌特征进行细节描写。

项羽威严的目光,竟使惯于骑射的高手目畏手软,又使久经沙场的骑将人马俱惊。

《史记》中这样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这些细节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际上却是作者精心选择、提炼而得。

这些人物的只言片语,一颦一笑,较之千军万马的会战和攻城掠地的壮举,更能显示出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矛盾冲突集中、尖锐的场面来表现人物。

“鸿门宴”一节,是刘邦、项羽较量的关键时刻。

宴前的紧张气氛,宴会上的剑拔驽张,使双方人物的神经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作者通过这场面对面的斗争来表现人物性格。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不仅写活了项羽,而且也写出了刘邦的老练权变、善使手段,张良的沉着冷静、察颜观色,樊哙的忠勇无畏、善于言辩,范增的阴险狠毒、脾气暴躁等,显而易见,这种写法又能在一件事中写许多人物,达到一石数鸟的艺术效果。

③通过渲染来烘托人物,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项羽打被败后,四面楚歌,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竟落到了这步田地,本来已经使人感慨嘘唏了。

在如此气氛之下,又写他慷慨悲歌,“美人和之”,“左右皆泣”,更加构成了一种无限的悲凉的气氛。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论述题精选20题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论述题精选20题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论述题精选20题1.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对当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2. 《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有何联系?...3. 《西游记》中的师徒关系有何启示?...4. 《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斗争揭示了什么?...5. 《唐诗三百首》中的诗人风格如何体现出历史时期特点?...6. 《论语》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是什么?...7. 《孟子》思想对当代社会有何启示?...8. 《诗经》中的主题与现代生活有何共鸣?...9. 《文心雕龙》对于古代文学批评的贡献是什么?...10. 《孙子兵法》对于战争战略的智慧如何延续到现代?...11. 《红楼梦》中的宴会描写对于情感表达的深度具有何种魅力?...12. 《西游记》中的幽默元素与喜剧效果如何体现?...13. 《水浒传》中的义兄弟关系对于人际关系有何启示?...14. 《唐诗三百首》中的绘画意象如何彰显美学价值?...15. 《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对于现代伦理教育的意义是什么?...16. 《红楼梦》中的文人境界对于当代艺术创作有何指导意义?...17.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塑造与心理描写有何特色?...18. 《诗经》中的自然描写对现代环境保护的启示是什么?...19. 《论语》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对现代家庭建设有何指导意义?...20. 《西游记》中的思想对于当代人心灵的修养有何帮助?...以上是一份《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论述题精选20题》的题目列表。

希望这些题目可以为您的文学研究提供一些启发。

如需进一步讨论这些题目的内容,请随时与我联系。

自考专升本古代文学史一 论述题

自考专升本古代文学史一  论述题

1.【论述】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如《关睢》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质实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抒情玉屑似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赋比兴在汉代称之为《诗经》或六义、六诗。

唐人孔颖达把赋比兴从六义中剥离。

3.四言诗的典范。

句式特点;诗经以四言句为基本句式,间杂二言句到八言句,带有明显的民歌风味。

如将仲子。

音韵特点;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同意复沓;字词虽变但意义相同。

如《关睢》最后两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瑟瑟友之。

笔之、钟鼓乐之。

递进复沓;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层递关系。

如《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递进复沓;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层递关系。

如《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穗、如醉。

实、如噎。

语言特点;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

2.【论述】结合具体作品谈谈《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

1.抒发恋爱时的相思和甜蜜。

如;郑风.溱洧。

邶风.静女。

阵风.月出。

周南.关睢。

2.抒发恋爱时的曲折和苦恼。

如;郑风.将仲子。

3.描写夫妻间真挚的情爱。

如;齐风.鸡鸣。

郑风.风雨。

4.弃妇诗。

如;邶风日月。

终风.谷风。

卫风.氓3.【论述】论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战国策》多记叙纵横家的游说之辞,其主要目的是要听者信服自己的说法,所以往往大肆铺张道理,营造气势,因此造就了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如张仪说秦王、苏秦说赵王等。

这些游语说辞,对后来辞赋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以关于自身的日常生活事件入手劝谏,自然导入,既不会使对方产生反感,又能明白达意,婉转生动,具有说服力。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使文章形象生动,饶有趣味而富于文采。

《战国策》中的巧妙比喻和寓言故事极多,比喻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等等,寓言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等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题

1举例说明《左传》的叙事艺术《左传》的叙事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文学性的剪裁,是指在保证真实叙述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取舍、叙述的详略,使历史事件故事情节化。

例如《郑败宋师获华元》记载宋、郑两国间的一次战事,开头只以极简练的交字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结局,而后则以大部分篇幅细写战事前后的几件趣事:狂狡如何反遭俘虏,羊斟如何衔私报复,这样的记录,不但反映出宋军战败的某些因素,更增加了文章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2全知叙事角的采用。

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既保证了历史事件叙述的真实和亲切,也便于引入一些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从而增强事件的故事性和意趣,避免缺乏情趣与形象的枯燥乏味的流水账形式的史事记述《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作者写战争场面,一如亲历。

如《晋楚城濮之战》中两军的阵势、将帅,各路兵马的战况,如晨目前,而且还有变化波折,一路直进取胜,一路佯退而夹击,文字虽短,却参差起伏。

场面生动如画。

2试述《离骚》的艺术表现的成就: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离骚》在艺术表现上想象自由驰骋,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固有逻辑,而进入奇幻神异的想象境界。

《离骚》后半部分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诗人把火一样浓烈的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高贵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真挚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

他一心报国,却不断地被残害、被疏远流放,但是他非但没有放弃理想,反而更加注意自己美好品质的修养。

3比兴手法的拓展。

《离骚》运用了较《诗经》更丰富的喻象,它把《诗经》片断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它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溶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象征的意义。

4结构和语言上的创新。

《离骚》围绕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结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的精神这个中心谋布局。

(完整)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与论述题)

(完整)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与论述题)

简答题:1。

简述张炎的词风及其在词史上的意义。

(1)张炎创作了词学理论著作《词源》,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继承了姜夔的清空、骚雅乃至疏宕的词风;(2)在创作上注重形式技巧和音律,同时将词的创作引向了兴寄一面;(3)张炎上承白石的清空疏宕,近与梦窗的密丽质相区别,表现了明确的风格意识;(4)《词源》总结了南宋骚雅派词人的艺术追求,也曲折的反映了他们所处的亡国背景.2。

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1)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丧乱诗,写于金亡后十余年间,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社会变动的状况,是金元之际的诗史性作品;二是他后期返回故乡之后,诗歌内容转向山水风景和一般酬唱。

此外晚年所写咏物诗、题画诗等也有相当高的成就。

(2)在艺术上,元好问诸体兼擅,尤其擅长七律、七绝和七古;(3)风格上,丧乱诗沉滞悲凉,骨力遒劲,山水诗、咏物诗等清通流畅,诗思隽永。

3. 简述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点。

(1)最擅小令,长调亦有优秀之作;(2)情真意切。

其爱情词尤其是悼亡词格调低徊悠渺,婉丽清凄,写给友人的词也深情贯注,恳切动人;(3)造语自然,少见雕琢;(4)边塞词寥廓苍远,绘景如画。

4.简述梁启超“新文体”的特点。

(1)内容以宣传变法、议论时政以及介绍西方思想文化为主;(2)带有强烈的实用性、时效性和鼓动性;(3)运笔自由,语言平易畅达,杂以俚语、韵语,及通俗易懂,又加强了艺术特性。

(4)综合了士大夫与市民的阅读趣味,雅俗共赏。

5. 简述稼轩体的艺术风格特色。

答:辛弃疾,号稼轩。

其艺术风格有二:第一,“稼轩体”的主导风格是豪放悲壮。

第二,“稼轩体”多以豪放格调出之,但又不失温婉本色。

6。

简述宇文虚中和吴激、蔡松年诗歌的特点。

答:(1)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都是由宋入金的士人,他们是金初诗坛的代表作家。

(2)诗中充满了眷恋故国的情绪。

7. 简述《封神演义》的内容与艺术.答:内容(1)《封神演义》以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题材:一方面假借历史事件,以对纣王的揭露抨击和对武王的热情赞美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进步历史观;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三教合一”的思想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简答论述题(可直接打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简答论述题(可直接打印)

<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①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②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氓>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 ①女主人公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软弱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刚强.②氓在婚前”信誓旦旦”急于成亲,婚后”至于暴矣”终至遗弃,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君子于役>思想内容:这首诗表现了一位农家妇女对其久役在外,不知鬼泣的丈夫深切而痛苦的怀念之情,从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颓繁的杂役和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君子于役>生活细节刻画对表达情感的作用:通过鸡栖与窠、牛羊归栏等日常生活细节,既描画出思者的家庭生活环境与气氛,又起到了衬托比喻的作用,亲切自然地表达了盼夫归来的心情.<将仲子>①选自<诗经·郑风>,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位少女劝告她的恋人不要翻墙越院与她相会,因为害怕父母、兄长的责骂,也怕旁人的闲言碎语.②这首诗用女子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写,生动地展示了她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硕鼠>选自<诗经·魏风>,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同时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热烈向往.<硕鼠>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上的特征:①采用重叠的结构方式,反复唱叹.②采用借喻的表现手法,委婉又寓于形象性,富有感染力.<蒹葭>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及艺术效果:(1)采用重章叠句.(2)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①-唱三叹,表现抒情主人公丰富的感情.②表示时间推移.③表现抒情主人公的苦苦求索.“蒹葭苍苍”等景物描写诗句对显示人物感情的作用:(1)渲染清秋凄清气氛.(2)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被历代认为是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蒹葭>艺术特色:①托物起兴,情景交融.②重章叠句,一唱三叹.③虚实相间,风声摇曳.<蒹葭>是一首情歌,托物比兴,情景交融的手法,虚实相间的手的关于农业生产情况的记录,也是国风最长的一篇.此篇反映了当时阶级社会的压迫与剥削,是周代社会的风俗画.以时令顺序来描写奴隶劳动与生活,适用对比描写,表现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对立,语言朴实,多用连绵词,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湘夫人>的艺术特点①本文主人公是湘君,描写的是湘君站在湖水边抒发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借献给神灵的乐歌,抒发人世的离合悲欢,是一篇浪漫主义杰作;②文章感情深沉,委婉细致,具体描写了湘君等待湘夫人时细致的心理变化;③写法上情景交融,把湘君、湘夫人的相思之情放在秋天洞庭湖的大背景之下,使人眼前浮现出一片情景交融的艺术景象;④语言清丽优美,节奏舒缓悠扬,很好地适合了情感的表达,运用比兴手法,带有南方民歌特色.<国殇>主题及意图: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诗中不但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而且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国殇>第一段,全景鸟瞰,局部特写,动静结合的特点:①第一段写激战.①描写旌旗蔽日、敌军压境的壮阔场面,有鸟瞰全局之势.②在此背景下描写敌我短兵相接:陷入泥潭的战车、死伤的战马、楚军鼓手不屈不挠的身影,如一组组特写.③”严杀尽兮弃原野”激战之后的寂静与先前激战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动静结合.②第二段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前段为后段的铺垫,后段为前段的升华.外形描写与精神赞美相结合. <哀郢>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通过哀悼郢都陷落,抒发忧国忧民情怀,揭示国运垂危的原因.纪实与抒情相结合,深邃凄怆的情感抒发.<哀郢>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即怎样通过流亡历程的叙写表达深沉的思想感情:①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抒发对故都的思念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②表现为:离开郢都频频回首,思君念国;至洞庭湖向东,梦魂思念,离都日远;到了陵阳,恍恍惚惚,忧愁相接.然后总结郢都沦陷、百姓流亡、自己流放的原因在于君王亲近小人,小人日进,诬陷贤者,贤者日益疏远.<离骚>此诗表达了屈原对”美政”即进步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屈原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篇幅宏大,内容丰富,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和比兴手法,表现出浓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形式上也有重大突破.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晋楚城濮之战>的艺术特色:条理清晰,主次分明;借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战争场面描写简洁生动.<晋楚城濮之战>晋胜楚败的原因(1)君臣协力,上下同心.②善于利用外交手段瓦解敌军的联盟,使楚国陷于孤立;同时采取克制态度,”退避三舍”,后发制人.(3)交战时讲究战术,指挥有方,采用了避强击弱,佯败诱敌的巧妙战术.(4)晋国君臣的个人素养也起了作用.比较晋文公.先轸.子玉的形象:晋文公谨慎稳重,谋虑周全,善于听取部下意见,知人善任;先轸极有见识,懂外交、懂策略,能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子玉意气用事、刚愎自用、态度傲慢、狂妄轻放.他口出狂言,目中无人的神态与晋文公、先轸等的小心谨慎,谋划再三,思虑周全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邵公谏弭谤>的思想与艺术:通过记述周厉王暴政,指出统治者错误对待人民的批评,必然导致灭亡.善于运用比喻和历史典故说理,笔墨洗炼,中心突出. <邵公谏厉王弭谤>邵公谏词的修辞手法:①运用比喻手法,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②运用排比手法,如”财用出于山川、衣食出于衍沃、善败兴乎宣言”等.③运用对比手法从正反两门阐发道理.<苏秦始将连横说秦>艺术特色:①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世态炎凉.②通过任务言行、肖像、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③善用铺陈排比和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运用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以苏秦得势前后,家人的不同态度作对比,既从侧面烘托了苏秦的人物形象,有反映出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泊亲情的炎凉世态.先秦诸子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冯谖客盂尝君>的艺术特点:情节曲折起伏,文笔抑扬顿挫;对比手法.<冯谖客孟尝君>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冯谖、增强文章趣味:①抑:冯谖”无好”“无能”,弹铗而歌,诛求无厌,有了车则招摇过市,炫耀于人.②扬:而后收债于薛,市义而归,棋高一着;深谋远虑,”复凿二窟”.可见冯谖奇异性格与不凡的见识.冯谖的性格;冯谖是战国时期形形色色策士中的一个典型.他愿为知己者效力,有其卓识,深谋远虑,审时度势,利用诸侯间的错综关系为孟尝君巩固其在齐国的地位.孔子及四位弟子的个性:孔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于路鲁莽,不够谦虚;冉有、公西华随机应变,谦虚谨慎;曾皙恭敬、淡泊.<齐桓晋文之事章>的思想主张: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孟子"仁政”主张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1)内容:①富民:一定的产业,注意养殖.②教民:学校教育,孝悌之义.(2)民本思想,同情百姓.战国时期,分裂走向统一,战争不可避免.(3)仁政主张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不切实际;仁政主张脱离现实,无法实现.逻辑线索: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齐王有恻隐之心—关心牛—保民而王—王之不王,不为王也,非不能也—推恩保四海—发动战争是缘木求鱼—仁政的五条措施—仁政的具体方法:井田制.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后,即通过”以羊易牛”一事的分析,说明齐宣王有推行仁政之心.在整个论辩过程中,孟子善于根据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始终掌握对话的主动权,时而旁敲侧击,时而单刀直入,时而欲擒故纵,时而咄咄逼人,表现了高超的论辩的技巧.<逍遥游>思想线索:大小之辩,达到逍遥游境界:”乘天地之正气,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逍遥游的含义即主旨:不受任何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遨游于天地之间,即蔑视一切功名利禄,追求一种不受任何时空限制而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大鹏”远飞高举,必须凭借风力”有何持”达不到逍遥的境界.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获得道遥游.<逍遥游>的结构特点:①开头从鲲鹏变化,引出一连串的寓言故事,层层推进,步步蓄势,最后推出无待逍遥境界,点明全篇主旨.②后三段对文章主旨加以进一步说明,且以”小大之辩”贯穿全文.③文章看似扑朔迷离,其实自有章法.<逍遥游>文学特征:①语言生动活泼,挥洒自如.②夸张的笔法和丰富的想象使文章充满浪漫色彩.③多用比喻和寓言,使文章说理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逍遥游>的艺术风格本文在艺术上十分成功,是<庄子>中的代表作,是古代散文中罕见的杰作.其艺术风格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展示一种极为开阔的精神境界,本身就有一种开拓胸襟的魅力;②想象丰富奇特,变化多端,雄阔奇丽,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③语言技巧十分高妙,文采丰富,挥洒自如,节奏感强,层出不空的比喻,将抽象的哲理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极富感染力.④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多用灵活的比喻和民间寓言故事,丰富的神话,动人的寓言,大大小小的人物,以及出人意料的时空变幻,使文章有一种天马行空、河汉无极的诡谲风格,文章创造了一种奇丽怪异的艺术境界,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形象性.<劝学篇>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出怎样的看法:(1)学习的重要作用在于增长才干,修养品性,”知明而行无过”.(2)学习的态度是积少成多,持之以恒,专心致志.(3)学习的方法是从师而学,学而后行.<劝学篇>中的重要譬喻及喻义:(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比喻学习之重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学习很重要,可以”防邪僻而近中正”.(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弓,功在不舍”,比喻学习积累过程的重要性.(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学习要持之以恒.<劝学篇>的语言特点:在语言运用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节奏美李斯认为逐客错误的主要理由(1)列举史实,说明客卿使秦国富兵强.(2)秦王所爱声玩好尚且取之它国,为何人材倒不能用别国的呢?(3)逐客是削弱自己、有利敌国之举.<谏逐客书>正反对比、利害并举的论证方法:重于正面评说,略于反面推论,点到即止,一正一反,对比强烈,是非清楚.如第一段列举四代君主任用客卿富田强兵的事实.然后用”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田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十分醒目,发人深思.<过秦论>所用的对比手法及时突出主旨的作用:(1)秦统一之前秦与六国诸侯比;秦统一后登峰造极与一介戍卒陈涉起义比;陈涉力量与六国诸侯比;秦统一前与统一后声威、力量比.(2)凡此,均更加深刻地说明秦国灭亡主要在于自身不施仁义,发人深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过秦论>语言特色:文中多用铺叙排比的句式,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这种气势和句式,都使人读起来感觉大气磅礴,文采飞扬,非常酣畅.<过秦论>艺术手法:①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②多用排比叙述的句式,读来气势飞扬,淋漓酣畅.<过秦论>的思想与艺术:通过对秦王朝得天下之易与失天下之速的对比描写,指出不施仁义,失去民心是强秦死亡的根本原因.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对比描写,比中有比;气势充沛,极富夸张.<过秦论>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思路:①先指出自孝公开始,至秦始皇统一中国,都采取了适应形势要求的正确策略,功绩显赫.②进而说明秦始皇即位后,却没有随着形势的变化,施行仁义,而是以武力镇压实行统治,终使秦朝灭亡于陈涉等戌卒之手.③最后得出结论,告诫统治者必须以秦为鉴.<史记>由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组成,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有本纪、表、知、列传4种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传纪文学,代表汉代文学的最高水平<项羽本纪>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精心选材与剪裁;个性化语言;反衬对比;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作者以饱含同情和惋惜的笔调,成功地塑造了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深刻揭示了他的悲剧性格.①项羽的性格:志向远大,勇武过人,豪爽刚直,还有几分厚道,但同时他头脑也比较简单,粗疏寡谋,容易轻信.②项羽的历史功绩:为推翻秦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也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推翻秦朝后他成为天下诸侯.③项羽的错误:他是站在被推翻的六国贵族的立场上反抗秦朝的,所以推翻秦朝后他的措施、策略违背了历史,导致天下重又陷入战乱,在政治和军事上也有很多失误,失去了统一天下、消灭对手的机会,同时他迷信武力,残暴嗜杀,因此失去民心,这是他失败的原因.但最后在灭亡的时候他仍未认识自己的错误,还在怨天尤人.霸王别姬”的情节对于丰满项羽形象、增强文章悲剧气氛的作用:①”霸王别姬”充分表现了项羽面临失败的复杂心情.通过夜饮、吟唱、泣下等细节描写,可见他对难以逆转败局的痛苦,对天时不利的愤激不平,以及对虞姬的依恋不舍.②展现了项羽隐于粗豪形表之后的沉重的内心世界,让人看到了项羽性格的另一些侧面,同时也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苏武传>的写作特点: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善用对比衬托手法运用;白描手法运用.<苏武传>两降将各特点及两降将描写对苏武形象作用:卫律死心塌地的投降匈奴,满足于一时的荣华富贵,对苏武软硬兼施,叛臣面目十分可憎;李陵计较个人恩怨,一失足成千古恨,当其对苏武劝说无效时,对比苏武的民族气节,他内心有愧,痛苦而泣.作用:两降将的描写对苏武形象起了陪衬作用,使其形象更显坚贞不屈.<苏武传>善于以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一般情况只作简要交待,以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而对卫律的逼降和李陵的劝降以及卧雪牧羊等,则作为重点加以详写,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富有特征的细节来刻画,使苏武的形象鲜明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苏武形象<苏武传>是<汉书>中写得极为生动,富有文学性的一篇,也是充满爱国精神的佳作.①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而又不为所屈,奋力抗争.②他对于卫律的始而威胁,继而利诱,终以断水绝粮相通等手段一一从容处之.在受审讯时他以自刎对之,义不受辱,最后匈奴欲以冻饿置之死地,他千方百计自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对李陵的劝降,苏武只是以君臣和国家大义自剖心迹.③苏武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处事得体,不失汉朝使节的身份,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感人至深.<魏公子列传>写作特点:①作者采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②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根据突出主题的需要,有详有略.③采用设置悬念、前后呼应的手法.<魏公子列传>中烘托对比手法对魏公子品格的作用:①写侯生的倨傲与公子的谦虚,烘托出公子礼贤下士和求贤若渴的诚心.②写公子欲死秦军与侯生献计,显现了公子有知人之明.③写公子”数存”朱亥及朱亥效命和如姬”欲为公子死”等都从不同侧面烘托了公子仁而下士的品格.汉乐府;乐府负责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供演奏之用起于汉武帝.根据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抵保存于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之中.<陌上桑>怎样描写罗敷美貌的及有何作用:①用侧面描写,即通过夸罗敷的服饰、用具之美和观者的反应,来描写罗敷的美貌.②这种写法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也给诗歌增添了喜剧的气氛.<陌上桑>的艺术特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烘云托月,侧面描写女主人公的惊人之美.<陌上桑>思想内容:通过对罗敷采桑、拒婚、夸夫的描写,塑造了一个美丽坚贞、机智勇敢、富有反抗性格的形象,表达了对广大人民反抗暴力的意愿,讽刺和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全诗洋溢着理想的乐观主义精神.兰芝、仲卿的形象,并指出他们之间的差异:①兰芝:知书识礼,勤劳能干,忠于爱情,不能忍受无理逼迫,对事情有清醒的认识,有反抗性;②仲卿反抗性逊于兰芝,对问题的认识远不如兰芝.<焦仲卿妻>的出处及文学史地位: <焦仲卿妻>最早见于陈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里程碑.<焦仲卿妻>的艺术成就:①成功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具体手法:个性化的语言;典型的细节和行动描写;抒情性穿插与环境衬托.②现实与浪漫相结合;③剪裁得当,结构完整.<焦仲卿妻>的思想内容:此诗通过焦刘爱情悲剧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与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歌颂了焦刘夫妇反抗封建恶势力的精神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表达了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愿望.<焦仲卿妻>结构上的特点:全诗结构完整、紧凑、细密,按故事情节发展依次为辞归、送别、逼婚、殉情四个部分.其情节推进采取双线推进方式,一条线索由焦刘夫妇关系组成,另一条由焦、刘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关系组成,并在全诗中占主导地位.<焦仲卿妻>在塑造人物方面的艺术手法:①用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②通过人物行动来刻画人物性格.③利用环境和景物描写做衬托,渲染气氛.④抒情性的穿插.<焦仲卿妻>末段景物描写的意义:①诗的结尾写刘、焦墓地的梧桐柏枝交相覆盖、鸳鸯双双日夕和鸣,有象征意义.②象征着男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不朽.③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追求自由爱情景色的赞美和对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情,同时告诫后人,不要让这样的悲剧重演.<行行重行行>的艺术特色: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先是追叙初别,再说路远会难,然后情绪久离相思之苦,最后以自我宽慰作结.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的比兴手法,表义深婉,历来受到好评.③此诗表现思妇的内心感情细腻入微而又含蓄慰藉.④语言优美自然,纯净明快.<迢迢牵牛星>艺术特色:①借织女思牛郎的神话故事,写女子离别相思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浪漫、绚丽、的色彩.②妙用叠词,如”迢迢、皎皎、纤纤、盈盈”等,不仅十分贴切生动,而且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观沧海>写作特色:把大自然作为诗人观照的对象,登临碣石,远望大海,以较为细致的笔墨和丰富的想象,描写大海的壮美.本诗借景抒情,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表现出诗人阔大的胸怀和豪迈乐观的精神.诗人笔下的景物充满勃勃生机,极其雄伟壮丽,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和心胸宽广的情怀.<短歌行>的艺术特点:①跌宕悠扬、隐约曲折的表达方式.②引用<诗经>成句,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③运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含蓄深沉.④在表现形式上,这首诗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抒胸怀,对后世乐府诗的写作影响深远.<短歌行>的思想艺术:此诗是曹操诗的代表作,表现了作者晚年渴望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格调沉郁,感情真挚;巧妙运用<诗经>成句人诗,娴熟老练.<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表达了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招纳贤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急切心情.”对歌当歌”四句,写出了作者慨叹人生的短暂.诗中引用<诗经>成句,表明作者思贤若渴的求才心里.”月明星稀”四句,用乌鹊南飞的形象来作比喻,写出了当时贤者为实现理想四处奔走、投靠明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深恐贤者不来的急切期盼心情.文末以周公吐辅的典故,表示作者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曹丕<燕歌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①萧瑟悲凉的秋景烘托凄清寂寞的氛围,燕雁南归对照丈夫不归.②秋夜景色,牵牛织女,表达无限悲伤.曹植<白马篇>的思想与艺术:此是曹植前期代表作品,通过武功高超,不惜为国捐躯的少年游侠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仕进和爱国精神.多方铺叙塑造人物,语辞遒劲华丽,富有气势.曹植<赠白马王彪>借景物抒写情思的表现手法:①第二章受淫雨影响,路途险阻难行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京城的依恋,对前途的忧惧.②第四章写初秋原野的萧条,抒发凄凉孤独之感.③”归鸟”“孤兽”情景交融,感物伤怀,抒发生离死别的悲哀.<赠白马王彪>的思想艺术:此诗通过兄弟之间生死离合的咏叹描写,表现了曹植哀怨苦痛之情.全诗采用顶真格手法,章章蝉联,具有回肠荡气之效果;善用比兴表现情感;议论、抒情、叙事,写景巧妙有机结合,具有一种沉郁顿挫,淋漓悲壮的风格.曹植<赠白马王彪>艺术特点:①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②比兴手法的运用.③章与章蝉联的顶针形式.(诗除第一、第二章外,为首尾相接的辘轳体.如第三章结尾:我马玄以黄;而第四章开头:玄黄犹能进;结尾:抚心长太息;第五章开头:太息将何为.以此类推,构成辘轳体)<出师表>的特点:层次分明,讲究章法,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语言恳切周详,风格质朴明快.<陈情表>以情动人,委婉陈辞的特点:(1)开端概括自己坎坷不幸的遭遇.幼年父死母嫁,缺亲少故,自己体弱多病,孤苦零丁,只有与祖母相依为命.(2)然后笔锋一转,叙述在朝廷征召下进退两难的境地,申诉自己矛盾委屈的心理打动人心.(3)接着在陈情的基础上说理表态.以实际情况而言,忠孝可以两全,先尽孝后尽忠,尽孝日短,尽忠日长.合情合理,令人感动.王粲:”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王粲<登楼赋>所用的铺叙手法:赋中铺叙登楼所见白天丰饶的原野,傍晚的萧条景象.不枝不蔓,且都适应抒情的需要.前者引出对故乡的怀念,后者强化忧伤情怀.<登楼赋>运用的手法:铺叙、用典、写景、抒情.<登楼赋>思想和艺术特点:①以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为主旨.②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突出.艺术特点:善于借景、借典故抒情.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以涧底松、山上苗的对比发端,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人间不平现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揭露了门阀制度下庸才盘据高位,英俊屈居下属的不合理现象,为古今受压抑者鸣不平.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写作特点:①全诗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对门阀制度的批判.②全诗还多处用典.③本诗虽是咏史,却注目于显示,表达的是现实中的感受,抒发了门阀制度严寒上的不平之气.④本诗以青松和草苗的对照开头,兴中有比,比喻、象征手法的使用,使整首诗显得形象鲜明.<归国田居.少无适俗韵>田园景物描写:”方宅十余亩”以八句为这首歌的第二段,描写所回田园的宁静风光,有近景又有远景,既有清静景象,又有充满生气的狗吠鸡鸣.诗人将平平常常的田园风物絮絮道来,一一展现,蕴含着诗人回归田园的欣喜深情,情与景已浑然成为一个个整体.。

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含答案)简答题:1夏朝是怎样灭亡的?(1)夏朝最末的一代国君名桀,暴虐无道。

又筑倾宫、瑶台,生活更加奢侈腐朽。

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亦更加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这时东方的商族日益强大,商族首领汤率兵伐夏,约在公元前16世纪,夏为商所灭,桀被放逐而死。

2商代青铜器共分为哪几大类?商代青铜器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礼器,这一类器物纹饰瑰丽浑厚,典雅质朴,制作最为精细。

著名的司毋戊鼎就属于这一类。

二是饮食器,常见的有鼎、鬲、簋等,其中酒器尤多,证明商代奴录主贵族确是嗜酒成风。

三是生产工具,有斧、锛、刀、锯等,多是手工业工具,农具很少,当时农业奴隶使用的农具多是木器、石器、骨器和蚌器。

四是兵器,有戈、矛、钺、刀、箭镞等,其中青铜箭镞的数量是很大的,这在世界其他古代国家中是少见的,因为箭镞在射出后不能收回,如果不是青铜业发展到相当高度,就不可能用大量青铜铸造箭镞。

此外还有乐器和车马器等。

3简述西周井田制。

井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所谓“井田制”有三种含义:一是土地所有制。

周天子名义上是全国土地的所有者,他以共主的身份,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封地内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以至于士。

各级贵族世代承袭受封的土地,所受之田,不经王室或公室的特许不准随意买卖或转让,这种土地占有制是奴隶制国家土地所有制。

二是田地的形式。

井田一般经过精心的疆理,整治为十分方正大小相连的方块田,田块之间有纵横交错的大小沟渠和道路,每一方块田为一百亩,做为耕作单位,称为一田,纵横相连的九田合称一井。

三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耕作井田的奴隶称为庶人或庶民,周天子在封授土地的同时把这种耕作奴隶成批地赐与臣下,以周天下为首的各级奴隶主贵族驱迫大批农业奴隶在井田上进行集体耕作,农业奴隶不仅为奴隶主贵族种田,还要服各种力役。

4略述“百家争鸣”发生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由于处于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古代文学史四简答题和论述题

古代文学史四简答题和论述题

古代文学史四简答题和论述题一、简答题1、《楚辞》是楚国兴盛时期所诞生的文艺作品,其歌诗写尽了当时楚国及伴随政治发展的思想文化,请说明“楚辞”是如何体现时代特征的。

《楚辞》是一部体现楚文化特色的古典文学作品,通过它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当时楚国的政治发展和思想文化的变化。

其中涵盖了政治诉说和宗族史册、审判礼仪、军事表演和田家礼仪和习俗、时代动荡及地理实情等内容,从而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斗争、宗族游牧史诗、王权统治以及中央集权政治建制等时代特征。

此外,《楚辞》中还有许多游子回归的故乡情怀,以及人们对正义正道的向往及追求,从而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特征。

2、《史记》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古代文学的发展,请说明《史记》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史记》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文学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其对古代文学的重大影响有:一是运用比较完备的史学原理,以古人和尚以新的思想方式论述历史,从而大大促进古代文学的发展;二是激发出古代史学家们对于历史叙事的新的探索,宣扬古代历史,并创造出新的技术,促进了古代文学的繁荣;三是它的史学体系开创了历史叙事的新风格,从而推动古代文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史记》的出现,为古代文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使古代文学进入了另一个新高潮。

二、论述题《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作品之一。

它把中国古典文学演进带入了新的阶段。

本文将简要分析《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文化特色。

首先,《诗经》中所表达的思想文化体现了当时民族单一社会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整体特征。

此外,它还表达了殷商时代发生的历史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现象。

其次,它运用了简洁精辟的文字,从而使古代文学表达更加生动,更容易被人领会。

同时,它也把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完美地表达了出来,充分展示了中国中古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汉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题重点汇总(高频考点)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题重点汇总(高频考点)

论述题重点(高频考点)1.试述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1.强烈的主观色彩。

2.想象的变幻莫测.3.既有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又有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4.诗歌语言清新明快,不加雕饰,语言色调明丽爽朗。

2.试论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1.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近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写。

2.李白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

3.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李自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3.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1.多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2.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3.语言清新、明快、爽朗,不加雕饰4.试以具体的作品为例,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1.杜诗沉郁顿挫风格成于杜甫晚年,他的诗写民生疾苦,写自己的穷困潦倒,感情深沉阔大。

2.沉郁,指其感情壮大深厚。

顿挫,指其感情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3.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4.感情深沉浑厚,回环往复,潜气内转,起伏顿挫。

5.试论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

1.以时事入诗,写新乐府。

即事名篇,无复依榜,采用客观纪实描写手法。

2.既叙述事件经过,又着力描写生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用细节展示广阔的历史画面3.叙事中融入强烈的抒情。

6.试论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

1.杜甫诗歌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

2.以时事入诗,具有写实性质。

3.借记事以抒情,充满爱国忧民精神。

7.试以下列诗歌为例,论述杜甫律体诗歌的艺术成就。

1.杜诗五律格律严格,对仗工整,但写得浑融流转、情韵优美,无丝毫用力的痕迹2.杜甫对五律的把握非常纯熟,不但韵律精细,且诗境浑成而多变化。

3.杜甫的七律境界大,感慨深沉;磅礴飞动的气势、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融合无间,风格沉雄悲壮,慷慨激昂。

4.杜甫的七律,讲究错综变化的巧妙手法,格律的运用近于化境,既保持了律体形式的精美,又能脱出格律的束缚而横放杰出。

中国古代史论述题

中国古代史论述题

中国古代史论述题
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清朝末年的广阔时段。

论述题通常要求考生对特定的历史事件、人物、社会制度等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中国古代史论述题,每个题目都需要考生详细陈述观点并提供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论据:
秦始皇的统一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论述秦始皇如何通过政治、军事手段实现对中国的统一,并分析他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汉武帝时期的改革与王莽新政的比较:
分析汉武帝时期的改革措施,以及这些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与王莽新政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政策对社会的影响。

唐朝盛世与安史之乱的原因:
论述唐朝盛世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以及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宋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分析宋朝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例如科技发明、文学艺术,以及这些成就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元朝对中国的统治和文化交流:
论述蒙古帝国建立的过程,以及元朝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特别是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

明朝末期的社会动荡与李自成的起义:
分析明朝末期社会动荡的原因,以及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清朝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维持:
论述清朝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清朝对封建制度的维持与变革。

在论述时,考生应该结合具体的历史事实和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并提供充分的历史论据来支持观点。

同时,要注意清晰的文章结构和逻辑,使文章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小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简答题整理

小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简答题整理

小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简答题整理一、文学起源和早期文学1. 什么是古代中国文学?- 古代中国文学是指古代中国人民在文字记载中创作的文学作品。

2. 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是什么时候?- 中国古代文学起源于上古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

3. 中国古代文学起源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学起源的标志是殷商时期出现的甲骨文。

4. 《诗经》是什么时期的文学作品?- 《诗经》是周代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唐诗宋词元曲1.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有什么代表作品?- 唐代的代表作品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

2.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时期,有什么代表作品?- 宋代的代表作品有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3. 元曲是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 元曲是元代的戏曲文学作品,具有歌唱和舞蹈的元素。

三、文言文和白话文1.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使用的文学语言,受到经典文献的影响,较为正式和拘束。

2. 什么是白话文?- 白话文是现代汉语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更加通俗和流畅。

3.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是什么?- 文言文使用古代的语法和词汇,白话文则使用现代的语法和词汇。

四、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和价值1. 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有什么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很大,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方面。

2. 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类文化的传承、思想的表达以及审美的享受等方面。

以上是对小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简答题的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文史2简答题论述题

古文史2简答题论述题

古文史2简答题论述题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说马致远是元散曲前期创作的大家?3.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是什么?从题材上看可以分为几类?4.为什么说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5.简述山谷词的两种不同风貌。

6.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有何特点?7.简述《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8.简述清代小说观念更新的主要表现。

9.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起了什么作用?10.李清照“易安体”词的艺术特点是什么?11.《西游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何特点?12.明代后期戏剧有何特点?13.简述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色。

14.简析元杂剧《李逵负荆》中李逵的形象。

15.简述《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倾向的成因。

16.简述清初传奇创作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17.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18.简述南戏《拜月亭记》的艺术特点。

19.简述《儒林外史》中对立的两组人物的特点,以及作者各自寄寓的情感。

20.简述姚鼐散文理论的主要内容。

21.简述苏轼以诗为词的贡献。

22.简述马致远散曲的艺术特色。

23.简述《水浒传》中“义”的具体表现。

24.简述龚自珍诗歌的艺术风格。

4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征。

25.简述马致远散曲的思想艺术特点。

26.简析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主题思想。

27.《三国演义》进行艺术虚构的技法主要有哪些?28.简述元杂剧《墙头马上》的艺术特色。

29.简述王实甫《西厢记》在元杂剧体制上的创新。

30.简述陈维菘词的创作特点。

31.简述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点。

32.简述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点。

33.简述《单刀会》的艺术特点。

34.简述金圣叹对小说理论的贡献。

35.简述南社的意义。

36、简述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色。

37、简析元杂剧《李逵负荆》中李逵的形象。

38、简述《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倾向的成因。

39、简述清初传奇创作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40、简述<诗经>”国风”中恋情诗的基本内容.41、简述<汉书>的文学成就.42、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43、简析温庭筠的艺术特色.44、与庄子、孟子的散文相比,荀子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45、《西厢记》的基本戏剧冲突是什么?这冲突表现了怎样的矛盾斗争?46.简述苏轼“以诗为词”的艺术特征。

古文史简单论述题

古文史简单论述题

简答论述丿1.《诗经》风、雅、颂的含义是什么?“风”即“十五国风”指音乐曲调。

“国风”即诸侯所辖地区乐曲,犹如后世地方乐调。

“雅”分“小雅”、“大雅”即“正”周正畿一带乐调,王畿是政治、文化中心,英言称’’正声”、“雅言”即标准音,宫廷和贵族所享乐歌为正声、正乐。

《雅》指相对于各•地“上乐”而言的”正乐”。

''颂”用于朝廷、宗庙祭神祀祖,以诗、乐、舞合一形式祈祷神明。

赞颂王侯功徳。

《颂》诗文简短,音调缓慢,韵律更规则,不分章,不叠句,表达对神祖的虔诚崇拜,是奴隶社会神权、王权至上的反映。

2.《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P32举例)A.周民族的史诗:《诗经大雅》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祖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谑生到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和英雄事迹。

B.颂歌和怨刺诗:《诗经》可谓中国诗歌”美刺”传统的开端者,其中庙堂和宫廷乐歌多歌功颂徳之作,岀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颂”诗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

有颂帝王歌天命的,有颂战功扬王威的,还有一些颂宴饮赞嘉宾之作,在《雅》诗和《国风》中,与颂歌异调的是怨刺诗,主要产生于四周末年后,幽时期及其以后,无不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

“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喻劝诫之作,有的借古讽今,有的针眨时弊,指斥皆君,有的斥责奸佞,《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内容更甚广,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

C.婚恋诗:《诗》三百,精华在《国风》,《国风》中又以婚恋诗最为精彩,婚恋诗中写的最多的是情歌,另有一些恋歌则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礼法压迫的反抗及其内心创伤。

在婚恋诗中最能反映社会问题的是“弃妇诗”。

D.农事诗:周之始祖以农立国。

E.征役诗:西周晚期王室衰微,兵役、徭役带给人们深重的灾难。

3.《诗经》的艺术特色A.直抒胸臆的特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真率地表达思想感情:B.赋、比、兴的手法:赋、比、兴与风、雅、颂,旧时合称为“六诗”或“六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论述题1.《诗经》风、雅、颂的含义是什么?“风”即“十五国风”指音乐曲调。

“国风”即诸侯所辖地区乐曲,犹如后世地方乐调。

“雅”分“小雅”、“大雅”即“正”周正畿一带乐调,王畿是政治、文化中心,其言称“正声”、“雅言”即标准音,宫廷和贵族所享乐歌为正声、正乐。

《雅》指相对于各地“土乐”而言的“正乐”。

“颂”用于朝廷、宗庙祭神祀祖,以诗、乐、舞合一形式祈祷神明。

赞颂王侯功德。

《颂》诗文简短,音调缓慢,韵律更规则,不分章,不叠句,表达对神祖的虔诚崇拜,是奴隶社会神权、王权至上的反映。

2.《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P32举例)A.周民族的史诗:《诗经大雅》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祖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和英雄事迹。

B.颂歌和怨刺诗:《诗经》可谓中国诗歌“美刺”传统的开端者,其中庙堂和宫廷乐歌多歌功颂德之作,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颂”诗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

有颂帝王歌天命的,有颂战功扬王威的,还有一些颂宴饮赞嘉宾之作,在《雅》诗和《国风》中,与颂歌异调的是怨刺诗,主要产生于西周末年后,幽时期及其以后,无不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

“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喻劝诫之作,有的借古讽今,有的针砭时弊,指斥皆君,有的斥责奸佞,《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内容更甚广,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

C.婚恋诗:《诗》三百,精华在《国风》,《国风》中又以婚恋诗最为精彩,婚恋诗中写的最多的是情歌,另有一些恋歌则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礼法压迫的反抗及其内心创伤。

在婚恋诗中最能反映社会问题的是“弃妇诗”。

D.农事诗:周之始祖以农立国。

E.征役诗:西周晚期王室衰微,兵役、徭役带给人们深重的灾难。

3.《诗经》的艺术特色A.直抒胸臆的特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真率地表达思想感情;B.赋、比、兴的手法:赋、比、兴与风、雅、颂,旧时合称为“六诗”或“六艺”。

赋即铺陈直叙,比即比喻,兴即起兴。

其中,赋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C.语言的声律节奏:首先,是单音之词多被重叠使用,“重言”、“双声”、“叠韵”层出不穷,形成了修辞手段的一大特征;其次,《诗经》的句型以四音为主,节奏为每句二拍;再次,多种修辞方式的恰当运用,也是《诗经》语言的艺术的特点之一;D.它以优秀的民族作品为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奠定了基础;E.作品的结构形式,即章法和句法很有特点,句法上是整齐的四言诗,章法上许多诗篇采用连章、复沓和章法结构。

4.什么是《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南宋朱熹解释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即铺陈直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辞。

即起兴”5.《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其中民歌和一些政治怨刺诗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为后代文学提供了众多的诗歌样式。

其比兴手法为后代诗人所继承、丰富和发展,形成我国诗歌的基本特色6.《左传》的叙事艺术A.其言简而要,其文详而博;B.记事精妙优美,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精而腴、简而奥的辩证统一;C.叙事手法多姿多彩;D.以描写战争最为出色。

7.《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A.意出尘外的构思,超群绝俗的想象,美妙奇幻的意境,汪洋恣肆的文风,开辟了散文艺术的新境界,促进了文学自身的新飞跃;B.构思好似天马行空,不落俗套。

“寓言十九”C.恢诡谲怪的艺术形象;D.具体的描写中也有现实的笔法;E.语言以诙谐、幽默著称;F.文章“意出尘外,怪生笔端”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8.《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A.《孟子》散文的特色是具有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B.孟子与人论辩,特别善于抓住所论问题的要害,是对方陷于窘境;C.孟子还善于在辩论中适当地运用比喻或穿插寓言故事,增强辩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D.语言明白晓畅,不乏雕琢,罕有艰深之辞,生涩之句;E.后世散文家崇奉《孟子》为典范之作,发人深思;1.观点鲜明,富有气势,辞锋犀利,善于论辩,鼓动性强;2.善于用比喻、寓言或精致的小故事来表达----------3.善于掌握论辩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巧投机辩,驳倒对方9.《楚辞》的含义和特色含义:指以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具有楚语和楚音特征的、富于地方色彩和楚地民歌传统的一种新诗体,又被称为骚体,骚体诗,是继《诗经》之后崛起的有一座文学交锋,它的产生即有历史、地里的渊源,更有赖于诗人的天才创造,其本义既指楚地的歌辞,“楚辞”名称的三重含义:1、指历史上战国后期,我国楚地出现的一种新诗体;2、指屈原及后来一些作家用这种新诗体创作的歌曲;3、指把屈原、宋玉等诗人的诗歌选辑而成的一部分诗歌总集。

特色:A。

瑰形奇伟,光怪陆离的山川风物,人神杂糅,巫风盛行的民情风情是楚辞产生的客观前提;B.楚辞的产生受到了楚地广泛流行的风味独特的楚声、楚歌的影响,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C.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对它的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作为北方诗歌代表的《诗经》对它有着深刻的影响;D.楚辞的产生受战国时流行的纵横家散文的影响;E.是屈原植根于楚文化的沃土,沐浴中原文化之风,吸取了楚国民间文学的营养,而“自铸伟辞”的天才创造。

10.《离骚》的思想内涵思想内涵:是屈原心灵的歌唱。

A.“存君而兴亡”的“美政”理想;B.深沉执着的爱国感情,放言无惮的批判;C.劝导君王,望其改弦更张、迷途知返;D.“独立不迁”的俊杰人格。

11.《离骚》的艺术成就A.《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①塑造了一个高大纯洁的抒情主人公灵君形象;②诗篇大量采用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诗人驰骋想象。

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制幻想的境界;③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B.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其比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如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C.篇幅宏伟。

在构思结构上,诗篇将事实叙述、情感抒发、幻想描写以及某些故事情节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是是普安波澜壮阔,跌宕有致而又生动完美;D.形式上,吸收了楚地民歌特点,又吸收了新体散文笔法,打破了《诗经》四言形式,扩大了篇幅,增加了容量,增强了表现力;E.语言上,非常精炼,采用了大量的方言和口语入诗,特别是“兮”字的运用,既增强了诗中咏叹的抒情氛围,又极大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12.屈原对后代文学的影响A.打破了《诗经》四言诗歌的格调,创作了一种句法参差灵活的楚辞体,直接影响了汉赋的产生;B.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C.对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形式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13.汉初政论散文的风格A.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趋于完整,少有策士之辞的浮靡和诡辩;B.议论时事,阐发政治思想的见解,既有时代的特征,又有个人的风格;C.写作态度热情客观而兼热情洋溢;D.内容多为总括前代兴亡教训,为统治者提供经验和借鉴,史论兼政论;E.情感、文采与内容兼存。

14.《史记》的结构特点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本纪“以序帝王”,“太史公曰”放在结尾。

世家“以记诸候”包括先秦汉后的分封王和留候。

列传“以志人物”指有贡献成就的人物,人数众多,形态复杂。

八书“以详制度”“太史公曰”放在开头。

十表“以系时事”开头写传主的早年生平,主体写人物的主要事迹,正面评论15.《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A.《史记》的文学成就在于人物传记,历史人物在《史记》中既包含共性,又富于个性的艺术形象,同时具备了是史学和文学的意义;B.强调诗歌“补祭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公德;C.提出诗歌通俗化的具体要求16.汉代散体赋的特点17.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A.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妇病行》反应的便是在残酷的剥削下父子不能相保的悲剧。

《乌生》和《枯鱼过河泣》通过乌鸦和枯鱼的遭遇曲折地表达了受迫害者的悲惨命运。

《东门行》和《陌上桑》充分体现了人民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斗争精神。

B.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战城南》通过死者的现身说法揭露了战争的惨象和统治阶级的残忍与昏庸。

《古歌》反映了无家可归的流亡者怨愤的呼声。

C.讽刺统治者荒淫生活的如《长安有狭邪行》《相逢行》A.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抗议《上山采蘑芜》反映了弃妇的悲诉。

《上邪》、《有所思》反映了有着火一般热情和实际行动大胆冲破礼教束缚女性的呼声。

18.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A.叙述性的写作手法在汉乐府民歌中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它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阶段;B.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①有的通过对话变现人物性格,如《上山采蘑芜》、《艳歌行》;②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画。

如《艳歌行》;C.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有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和抒情的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形式的自由多样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蒸散不拘,有四言体,但绝大多数为当时的新诗体①杂言体《孤儿行》、②五言体《陌上桑》;E.浪漫主义的色彩《陌上桑》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具有较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因素。

19.《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思想内容:作者通过闺人怨别、游子还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等内容的描写,变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这些正是东汉末年政治社会的真实的反映;其中浓厚的消极情绪更是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

艺术特色:A.其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而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B.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C.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D.语言不加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十分耐人寻味。

20.“建安风骨”的时代特征A.文风清俊,慷慨悲壮,气盛河壮,辞采华丽;B.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将个人体生命作为独特的审美对象;C.浓厚的家园情节;D.浓烈的寻根意识;E.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具体的意向表现抽象。

21.曹植的文学成就(从前后期的创作情况谈)创作成就:(1)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也是建安诗人中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作家。

他广泛利用乐府诗的形式,却变乐府诗以叙事为主而为以抒情为主,善用比喻,大大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他的诗描写细致,语音自然而绮丽,迥异于汉乐府诗的古朴浑厚。

(3)他的诗特别注重炼字、对偶、色调何音韵。

(4)他还工于起调,善于警句,讲究诗歌的谋篇布局。

(5)曹植的诗既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又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形成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风格特色,既不同于其父的古直沉雄,也大别于其兄的清丽哀婉,在建安诗人中独树一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