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格式规范与常见公文写作

合集下载

常用公文写作格式大全

常用公文写作格式大全

常用公文写作格式大全
常用公文写作格式大全如下:
1. 信头:写明公文发文单位名称、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传真等信息。

2. 称呼:写明公文收信单位名称、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传真等信息。

3. 正文:公文的主要内容,分段落书写。

每段的开头要留出一定的空行,段与段之间空行要合适。

4. 附件:如果公文有附件,请在正文结束之后注明。

附件的名称和数量要明确,可以用“附件:×××”的形式注明。

5. 意见和签名:公文结束之前,可以给相关人员留下发表意见的空间。

签名部分要写明签名人的姓名、职务和单位名称。

6. 注脚:公文中经常出现较长的说明、解释、思考等部分,为便于读者理解,在文末用注脚的方式加注说明。

7. 日期:写明公文发文日期,日期的格式可以按照年月日顺序书写。

8. 页码:如果公文有多页,请在每页的右下角加上页码。

9. 号令部分:一些公文需要明确具体要求或通知,可以在公文
的开头使用号令部分,写明发文单位名称、文件字号、发文日期等。

10. 签署部分:公文结束之后,需要写明公文的发文单位名称、发文人的姓名、职务和单位名称。

以上是常用的公文写作格式大全,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在写公文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公文写作格式规范及公文收文发文处理流程

公文写作格式规范及公文收文发文处理流程

公文写作格式规范及公文收文发文处理流程公文写作格式规范及公文收文发文处理流程一、公文写作格式规范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要求准确、规范、简练。

下面是一份常见的公文写作格式范例:1.页眉部分页眉一般包括机关名称、文号、密级和页码等内容。

其中,机关名称位于最上方,文号位于机关名称的下方,并列于右侧。

密级位于文号的下方,并居中。

页码位于页面底部的中间或右下角。

2.标题部分公文标题要简单明了,能够准确概括主题。

标题通常居中排放,与上下文之间用空行分隔。

3.时间部分时间部分一般位于标题的下方,左对齐于页面的左边缘。

时间格式一般为“年-月-日”。

4.发文机关部分发文机关部分一般位于时间的下方,左对齐于页面的左边缘。

发文机关包括发文机关的名称、全称和地址等。

5.收文机关部分收文机关部分一般位于发文机关的下方,左对齐于页面的左边缘。

收文机关包括收文机关的名称、全称和地址等。

6.正文部分正文部分是公文的核心内容。

正文一般从空两行开始,按照段落排布。

段落之间通常使用段首缩进或空行进行分隔。

7.落款部分落款是公文作者或机关的名称和签发人员的姓名、职务等信息,表示发文机关的具体负责人。

二、公文收文处理流程公文的收文处理是指机关或单位接收到外部单位发送的公文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并做出答复。

一般情况下,公文的收文处理流程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文登记收文员收到公文后,需要对其进行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文号、来文时间、发文机关、来文标题等。

登记后,将公文进行盖章备案,并进行电子存档。

2.公文分发根据公文的内容和涉及部门,收文员将公文分发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分发时需注明办理期限和相关要求,以及将来文副本发送至所需部门。

3.办文处理各处理部门按照公文的要求和办理期限,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

处理人员应认真分析公文的内容,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4.汇总和整理办理完成后,各处理部门将汇总好的材料和答复意见归档,方便以后查阅和备案。

公文写作各类格式

公文写作各类格式

公文写作各类格式公文写作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中常见的沟通方式,其格式规范严谨,有助于确保信息的准确、清晰和高效传达。

以下是公文写作中常见的各类格式:一、文件头发文机关标志:位于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用大号字居中排布,如“XX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顺序号组成,如“X政发〔2023〕XX号”。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如“机密★10年”,根据公文内容确定是否需要标注。

紧急程度:如“特急”或“加急”,根据公文紧急程度确定。

二、主体部分标题:位于红色分隔线下方,用二号小标宋体字,居中排布。

标题应简洁明了,准确反映公文内容。

主送机关:标题下空一行,左侧顶格书写。

如有多个主送机关,应用逗号隔开。

正文:主送机关下一行开始书写,每段开头空两格。

内容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附件说明: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

如有多个附件,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序号。

发文机关署名:正文下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应与文件头中的发文机关标志一致。

成文日期: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

印章: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成文日期上一行、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三、版记部分抄送机关:如有抄送机关,应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

“抄送”二字后使用全角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

以上是公文写作中常见的各类格式,实际写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公文写作还应注意语言准确、简洁、规范,确保信息的有效传达。

公文写作中应该注意哪些格式规范和常见错误

公文写作中应该注意哪些格式规范和常见错误

公文写作中应该注意哪些格式规范和常见错误公文作为一种具有特定格式和规范的书面语言形式,在各类组织和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沟通和管理作用。

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团体,正确规范的公文写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在实际的公文写作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出现一些格式规范方面的问题以及常见的错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公文写作中应该注意的格式规范和常见错误。

一、公文格式规范1、标题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

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例如,“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标题要居中排列,字体通常比正文略大,加粗显示。

2、文号文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顺序号组成。

例如,“国发〔2023〕1 号”。

文号一般位于标题的正下方,居中排列。

3、主送机关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

主送机关的名称要顶格写在正文之前。

4、正文正文是公文的核心部分,要求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简洁明了。

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使用要规范。

5、附件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发文机关署名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和件数。

附件的名称应当与附件内容一致。

6、发文机关署名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7、成文日期成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成文日期要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

8、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

印章要端正、清晰地盖在成文日期的上方。

二、常见错误1、文种使用不当文种是公文的类别标志,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行文要求。

例如,“请示”和“报告”就容易被混淆。

“请示”是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需要上级给予明确答复;而“报告”只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等,不需要上级答复。

2、语言表达不准确公文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洁,但有些人在写作时会使用模糊不清、含混的词语,或者表述啰嗦、冗长,导致意思表达不清晰。

国考公文写作格式与范例大全

国考公文写作格式与范例大全

国考公文写作格式与范例大全
国考公文写作是一项非常严谨和正式的工作,在写作过程中需要
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以确保公文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以下是关于
国考公文写作的格式和范例大全:
一、格式要求:
1. 标题:一般采用“主题+分目格式”,字号为四号或五号,居中书写;
2. 正文:字号一般为小四号,行间距为两倍行距;
3. 签名:署名要这样写,“落款人:xx年xx月xx日”,居中书写,与正文对齐。

二、范例:
致xxx局长:
您好!xx年xx月xx日我局收到xxx公司xx项目申请书,经初审符合条件,特向您提出审批意见如下:
1. 关于资质相关,该公司符合规定条件;
2. 关于项目投资预算,账面数据详实,费用合理;
3. 关于拟选合作伙伴,所选合作伙伴的企业资质和信誉良好,具
有承接该项目的能力和实力。

经审查,该项目符合政策规定,建议予以批准。

此件请批示。

谢谢!
落款人:xxx单位
日期:xxxx年x月x日
国考公文写作强调文字简明、格式规范、语言准确,需要遵循严
格的格式要求,并注意避免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等问题。

通过掌握正确
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可以提高公文的质量,增强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常见公文写作格式与范例

常见公文写作格式与范例

常见公文写作格式与范例公文是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办公文书,其具有特定的格式和写作规范。

公文的格式是指公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文字字体、行间距、页边距、标点符号等规范。

公文的写作规范包括呈文的开头结尾语、呈文的内容和要求等。

本文将围绕常见公文的写作格式与范例,分别从请示报告、通知、函电和备忘录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请示报告请示报告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公文类型之一,通常用于向上级单位征询意见、请求批准、汇报工作、协调事宜等。

请示报告的格式包括开头语、正文、结尾语和附件等。

下面是一份请示报告的格式范例:开头语:请示正文:尊敬的领导:我们部门拟申请XX 补助项目,并奉备件汇报如下:(简要提出申请的项目、理由、等)结尾语:请考虑并批准。

敬礼!申请部门名称日期附件:(列出相关的附件文档,便于领导查阅)二、通知通知是一种用于向下级单位或个人发布重要信息和工作安排的公文类型,通常有标题、正文、签发人、签发时间、备注等组成部分。

通知的格式如下:开头语:通知正文:各位同事:近期公司计划进行X 活动,具体如下:(详述活动时间、地点、内容、要求等)结尾语:请务必配合做好相关准备,如有问题请随时与部门负责人联系。

谢谢。

敬礼!签发人名称签发日期备注:(如有特别说明或补充内容,需在备注中注明)三、函电函电是指书信通信,用于书写授权、提出建议、报告工作进展情况、请求帮助等方面。

函电的格式包括信头、信文、落款。

下面是一份函电的格式范例:信头:XXX公司地址:XXXXXX邮编:XXXX电话:XXXX信函日期:XXXX信封封口:XXX (注明是否随附内页文件)信文:收信人姓名:我们一直在跟踪XX 渠道的进展情况,目前看来,请问是否还需要我们的支持和协助?我们愿意为您提供更多信息和帮助。

敬礼!落款:寄信人名称(签字)四、备忘录备忘录是一种用于在同一单位内传递消息、提醒事项,或传达某项工作任务等的公文类型。

备忘录的格式通常包括备忘录标题、正文、附件(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下面是一份备忘录的格式范例:备忘录标题:关于XX 事项的商量决定正文:各位同事:鉴于我们所商量的XX 事项,我们经过协商决定如下:(简述决定内容)请各部门遵照执行,如有问题还请向我或相关负责人反馈。

常用公文格式和写作

常用公文格式和写作

常用公文格式和写作-1-常用公文格式一、公文标题字体公文标题应当是二号小标宋简体,副标题用三号楷体,一般不用加粗。

许多人爱用小标宋简体、宋体、仿宋体、华文中宋、黑体,用小二号、一号,这都是不对的。

二、标题位置、格式红头文件(即党政机关使用的带发文机关名称的文件俗称,文件头一般为红色)的标题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一行或者两行位置,非红头文件的标题编排于页面第一行即可。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发文机关单独一行)标题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

多行标题排列使用正梯形、倒梯形或者菱形,不采用上下长度一样的长方形和上下长、中间短的沙漏形。

如果是呈报领导审阅批示的非正式发文纸质件,一般无报批页且领导又可能有大段批示,此类可以在标题前多空几行,多多留白,以供领导批示。

公文如果有副标题,副标题应当随破折号另起一行;另外,标题中不应出现书名号和引号(转发通知除外)。

(如下图)三、正文的有关要求正文是公文的主体。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正文用三号仿宋体字,编排在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

这里着重强调下仿宋体字尽量用“仿宋_GB2312”(即国标仿宋),不要用”仿宋”,因微软自xp系统之后开发的win7、win8、win10系统的“仿宋”字体,将此类文档拷贝到xp系统,-2-仿宋字体就变成了黑体。

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用“一、”“(一)”“1.”“(1)”标注,不能逆向,这里尤其要注意一后面是顿号,1后面是点(实心的圆点),(一)和(1)后面无任何标点符号。

特殊情况下可以做适当调整,一般第一层用三号黑体字,第二层用三号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三号仿宋字体标注(多指小标题的字体)。

这里,常见错误是滥用顿号,“(一)、”“1、”“(1)、”都是不对的。

正文涉及数字、年份的,一律不得拆行。

单独的小标题,末尾不标注标点符号;小标题之后接着带正文的,末尾用句号。

常用公文的格式与写作模版

常用公文的格式与写作模版

常用公文格式一、公文标题字体公文标题应当是二号小标宋简体,副标题用三号楷体,一般不用加粗。

许多人爱用小标宋简体、宋体、仿宋体、华文中宋、黑体,用小二号、一号,这都是不对的。

二、标题位置、格式红头文件(即党政机关使用的带发文机关名称的文件俗称,文件头一般为红色)的标题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一行或者两行位置,非红头文件的标题编排于页面第一行即可。

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发文机关单独一行)标题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

多行标题排列使用正梯形、倒梯形或者菱形,不采用上下长度一样的长方形和上下长、中间短的沙漏形。

如果是呈报领导审阅批示的非正式发文纸质件,一般无报批页且领导又可能有大段批示,此类可以在标题前多空几行,多多留白,以供领导批示。

公文如果有副标题,副标题应当随破折号另起一行;另外,标题中不应出现书名号和引号(转发通知除外)。

(如下图)三、正文的有关要求正文是公文的主体。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正文用三号仿宋体字,编排在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

这里着重强调下仿宋体字尽量用“仿宋_GB2312”(即国标仿宋),不要用”仿宋”,因微软自xp系统之后开发的win7、win8、win10系统的“仿宋”字体,将此类文档拷贝到xp系统,仿宋字体就变成了黑体。

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用“一、”“(一)”“1.”“(1)”标注,不能逆向,这里尤其要注意一后面是顿号,1后面是点(实心的圆点),(一)和(1)后面无任何标点符号。

特殊情况下可以做适当调整,一般第一层用三号黑体字,第二层用三号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三号仿宋字体标注(多指小标题的字体)。

这里,常见错误是滥用顿号,“(一)、”“1、”“(1)、”都是不对的。

正文涉及数字、年份的,一律不得拆行。

有多级小标题的法规性公文,第一层次编、章的序号及其标题(如“第一章总则”)用三号小标宋体居中排印,上下方各空一行;第二层次(如“第一条”)用三号黑体字排印,后空一字接排正文(具体可参考“得道”会员资料库的15种常用公文范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格式规范与常见公文写作一、公文概述与公文格式规范党政机关公文种类的区分、用途的确定及格式规范等,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4月16日印发,2012年7月1日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

之前相关条例、办法停止执行。

(一)公文的含义公文,即公务文书的简称,属应用文。

广义的公文,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处理公务按照一定程序而形成的体式完整的文字材料。

狭义的公文,是指在机关、单位之间,以规范体式运行的文字材料,俗称“红头文件”。

•(二)公文的行文方向和原则•、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

有“请示”、“报告”、和“意见”。

•、平行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行文。

主要有“函”、“议案”和“意见”。

•、下行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行文。

主要有“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批复”和“会议纪要”等。

•其中,“意见”、“会议纪要”可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通报”可下行文和平行文。

•原则:•、根据本机关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行文关系•、一般不得越级行文•、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应分清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党政机关的部门一般不得向下级党政机关行文•(三) 公文的种类及用途•、决议。

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命令(令)。

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公报。

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纪要。

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四)、公文的格式规范•、眉首的规范•()、份号•也称编号,置于公文首页左上角第行,顶格标注。

“秘密”以上等级的党政机关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密级和保密期限•分“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标注在份号下方。

•()、紧急程度•分为“特急”和“加急”。

由公文签发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使用与否。

标注在密级下方。

•()、发文机关标志(或称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

套红醒目,位于公文首页正中居上位置(按《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排布。

联合行文,主办机关排列在前。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度和发文顺序号三部分构成,缺一不可。

位于发文机关标志与版头中的分割线之间。

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

•()、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位于发文字号后面,间隔,同一行,直线排开标注。

•()、分隔线•版头中的分割线,位于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居中、与版心等宽、红色。

•、主体的规范•()、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部分构成,俗称公文标题“三要素”。

•不可省略的是文种。

•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即收受、办理或执行公文的机关。

除“决议”、“决定”、“公告”、“通告”及“会议纪要”等,公文应标注主送机关。

•标注多个主送机关时,按党、政、军、群顺序排列。

•主送机关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若干个,在公文标题下顶格由左至右标注。

•主送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同类型机关可使用统称。

•()、正文•公文的内容。

主送机关下方另起行、空两格开始标注,回行顶格。

•不标主送机关的公文,正文在标题下两行、空两格标注。

•公文首页和用印之页必须有一行以上的正文。

•()、附件说明•附件是随文发送的文件、报表及其他有关材料等,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公文有附件就要标注附件说明,在正文之后,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附件说明要具体明确,标注附件名称。

如有两份以上,则要标注序号。

•()、发文机关署名•凡有主送机关的公文必须有署名。

署名应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标注在正文或附件说明右下方。

•几个机关联合行文,应由各机关联合署名。

•()、成文日期•公文成文日期表明其生效时间。

应完整标注年、月、日,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公文成文日期以机关负责人签发时间为准,多人签发,以最高职务负责人签发时间为准;联合行文以会签日期或最后一个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日期为准;会议通过的公文以通过的时间为准。

•成文日期标注位置:•一是标注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二是标注在标题下居中,凡是会议通过的公文,必须把会议名称、通过时间及“通过”二字置圆括号内、于标题之下。

•()、印章•印章是公文有效性的凭证。

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日期上。

•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加盖发文机关印章。

•联合上报的公文,加盖主办机关印章。

•联合下发的公文,各发文机关都应当加盖印章。

•会议纪要一般不加盖印章。

•()、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标注在成文日期下一行,居左空两格加圆括号。

•如:(此件发至县、团级)•()、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

•、版记的规范•()、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抄送机关标注在公文末页或者另一页倒数第二行、顶格。

加分割线(没有附件在公文末页,有附件在附件后另一页纸背面标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标注于抄送机关下面,在末条分割线上标注,印发机关左空一字标注;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后加“印发”二字。

•(五)、公文其他规范•、排版印制规范•排版: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发文机关标识使用号小标宋体字,红色标识;标题用号宋体字或黑体字;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用号黑体字;发文字号、签发人、主送机关、附注、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时间用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号楷体字;正文以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行,每行排字,正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

•用纸:国际标准型(长、宽)、数字的使用•公文中的数字,除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宿略语、修饰语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引文的要求•引用公文应当先引公文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应用圆括号。

二、机关公文写作(一)公文写作要素•公文四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观点要正确,主题要突出•主题也称中心思想,是贯穿全文的基本观点,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

•公文主题的特点和要求:•()直陈性。

观点非常明确,一般采用对客观事物直接表明态度或意见的方式来直陈观点。

()正确性。

主题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鲜明性。

主题表达要明白、清楚、确切,不含糊其辞,不模棱两可,不躲躲闪闪,提出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都应写得明明白白。

•()集中性。

指一篇公文只能表达一个意图、一个基本观点,而不能头绪繁多,主题分散。

•、材料要充分,运用要妥帖•材料是指文章中用来表现主题的依据,包括事实、事理、数据等。

•材料选择的原则是:切题、典型、真实、新颖、适体。

•、结构要合理,条理要清晰•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即文章内容的组织排列形式。

•结构安排的原则是:紧扣主题,完整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疏密相间,均衡匀称。

•、语言要简练,用词要准确•语言运用的原则:严肃庄重、准确贴切、简洁精练、鲜明生动、固定规范。

•(二)常见公文的写作•、通知•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使用的公文。

•通知使用没有级别限制,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乡镇都可以制发通知。

通知内容广泛,国家大事乃至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能涉及。

•一份通知只布置一项工作或只告知一件事情,即“一文一事”。

•通知是下行文,是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执行、服从安排或告知的事项。

••通知的分类及用途:•()指示性通知:用于传达上级机关的决定、规定、指示或某方面的政策,向下布置需要执行与办理的工作或具体事项。

•()告知性通知:向下属机关告知相关事项而不需要执行或办理,如:成立、调整或撤销机构;启用或废止公章;变更机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调整组织成员等。

•()事务性通知:要求下属机关办理一般性事项,如:召开会议,布置工作,下达任务、指示,印发工作计划,任免和聘用干部等。

基层组织使用最多的是通知。

•()批示性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

•批转通知只能批转一次,转发通知可以层层转发。

••通知的写作要点:•()标题•由制发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要素组成。

批转、转发通知的事由是所批转或转发公文的名称。

•()主送机关•所有通知必须有主送机关,即通知的承办、执行和应予知晓的主要受文机关。

•()正文•通知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前言,写明制发通知的理由、目的、依据或情况。

•、主体,写明通知事项,即要求受文机关承办、执行和应予知晓的事项。

可以分条列项写出,条目分明。

如会议通知,注意时间、地点、会议内容、与会人员、作何准备等要明白无误。

•、结尾,一般用“特此通知”结尾,但前言如已使用“特作如下通知”,则不宜再用作收尾。

•以上是公文通知的要求,而机关日常即时通知可以比较灵活,如发领物品通知。

••、通报•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的公文。

•通报的特点:典型性、时效性、教育性。

•通报标题要用能概括事实的实题,严格按公文标题“三要素”制作。

•通报正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原因与根据•()主要事实和情况•()入情入理的分析•()处置意见和要求••通报与通知的区别:()通报重在“报”,是报道和传播信息,起到借鉴教育作用;通知重在“知”,是知之而后行,要贯彻执行,有强制执行力。

()通报的对象不是特定的;通知的对象是特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