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章—导热理论基础
第一章 导热理论基础本章重点:准确理解温度场、温度梯度、导热系数等基本概念,准确掌握导热基本定律与导热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物质部导热机理的物理模型:(1)分子热运动;(2)晶格(分子在无限大空间里排列成周期性点阵)振动形成的声子运动;(3)自由电子运动。
物质部的导热过程依赖于上述三种机理中的部分项,这几种机理在不同形态的物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导热理论从宏观研究问题,采用连续介质模型。
第一节基本概念与傅里叶定律1-1 导热基本概念一、温度场(temperature field)(一)定义:在某一时刻,物体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称为即为温度场(标量场)。
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在直角坐标系下,温度场可表示为:),,,(τz y x f t = (1-1)(二)分类:1.从时间坐标分:①稳态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温度分布与时间无关,0=∂∂τt ,此时,),,(z y x f t =。
(如设备正常运行工况)稳态导热:发生于稳态温度场中的导热。
②非稳态温度场:随时间而变化的温度场,温度分布与时间有关,),,,(τz y x f t =。
(设备启动和停车过程)非稳态导热:在非稳态温度场中发生的导热。
2.从空间坐标分: ①三维温度场:温度与三个坐标有关的温度场,⎩⎨⎧==稳态非稳态),,(),,,(z y x f t z y x f t τ ②二维温度场:温度与二个坐标有关的温度场,⎩⎨⎧==稳态非稳态),(),,(y x f t y x f t τg ra d t③一维温度场:温度只与一个坐标有关的温度场,⎩⎨⎧==稳态非稳态,)()(x f t x f t τ 二、等温面与等温线1.等温面(isothermal surface):在同一时刻,物体温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面即为等温面。
2.等温线(isotherms):用一个平面与等温面相截,所得的交线称为等温线。
为了直观地表示出物体部的温度分布,可采用图示法,标绘出物体中的等温面(线)。
1-材料成形理论基础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1第一章 材料成形理论基础液态成形--铸造 固态成形--锻造 固态连接--焊接21第一节 液态成形基础1、液态金属的结构液态金属在结构上更象固态而不是汽态,原子之间 仍然具有很高的结合能。
液态金属的结构特征 液态金属内存在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
这种原子集团是不稳定 的,瞬时出现又瞬时消失。
所以,液态金属结构具有如下特 点: l)液态金属是由游动的原子团构成。
2)液态金属中的原子热运动强烈,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各不相 同,且瞬息万变,这种原子间能量的不均匀性,称为能量起 伏。
3)由于液态原子处于能量起伏之中,原子团是时聚时散,时 大时小,此起彼伏的,称为结构起伏。
3第一节 液态成形基础1、液态金属的性质液态金属是有粘性的流体。
粘度的物理本质是原子间作 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表面张力:在液体表面内产生的平行于液体表面、且各 向均等的张力421.2铸件的凝固组织合金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一次结晶 或凝固。
当液态金属冷却至熔点以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孕 育,就会涌现一批小晶核,随后这些晶核按原子规则 排列的各自取向长大,与此同时又有另一批小晶核生 成和长大,直至液体全部耗尽为止。
51.2铸件的凝固组织合金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一次结晶 或凝固。
一次结晶从物理化学观点出发,研究液态金属的 生核Formation of stable nuclei 、长大Growth of crystals、结晶组织的形成规律。
凝固从传热学观点出发,研究铸件和铸型的传热过 程、铸件断面上凝固区域的变化规律、凝固方式与 铸件质量的关系、凝固缺陷形成机制等。
631.2铸件的凝固组织凝固组织分宏观和微观。
宏观组织:铸态晶粒的形态、大小、取向、分布 微观组织:晶粒内部的亚结构的形状/大小/相 对分布/缺陷等 晶粒越细小均匀,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塑 性和韧性越好。
71.3铸件的凝固方式和控制铸件的工艺原则铸件的凝固方式逐层凝固方式(skin-forming solidification) 糊状凝固方式(mushy solidification) 中间凝固方式(middle solidification)。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整理(完整版)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包括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制度、师生关系、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课外校外教育、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教育学的主要章节。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是一种目的性、育人性、社会性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
教育的属性是育人性,即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目的性、社会性和育人三个方面。
教育的定义可以从社会角度和个体角度两种角度来看。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是德育,即思想品德课。
个体角度上,教育等同于个体研究与发展的过程。
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和生产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教育的普及规律、发展规律、差异规律和相互作用规律。
教育的普及规律是指教育的普及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育的差异规律是指教育的发展不同于地区、不同于个体;教育的相互作用规律是指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
教育制度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教育的类型、层次、阶段和课程设置等。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学生是教育实践的客体。
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知识、教育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应当具备自主研究、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五章课程课程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
课程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
第六章教学教学是教育实践的核心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数字化营销的理论与实践
数字化营销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理论基础数字化营销(Digital Marketing)是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一种营销手段,它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创造出了新的空间和机会,其目的是通过网络渠道向潜在客户传递产品信息和企业品牌理念,以促进销售增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忠诚度,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数字化营销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互联网技术等领域,它涉及到很多学科知识,如统计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心理学、传播学和设计学等。
数字化营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营销环境理论数字化营销的环境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如网络、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引擎等。
数字化营销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手段来推广产品和服务。
1.2、消费者行为理论数字化营销的目标是为了吸引和留住潜在客户,因此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以便通过精准营销为消费者定制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1.3、品牌管理理论数字化营销需要通过网络渠道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建立品牌忠诚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1.4、网络技术理论数字化营销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需要深入了解搜索引擎优化SEO、搜索引擎广告SEM、社交媒体、电子邮件营销、移动APP和网站建设等技术原理,以便更好地推广和营销产品和服务。
第二章实践案例分析2.1、SEM 实践案例:百度推广百度推广是一种搜索引擎广告服务,通过在百度搜索和其他站点上投放广告,以吸引潜在客户。
这是中国领先的SEM营销服务提供商,已经帮助数百万家企业增加品牌知名度和提高销售。
在数字化营销中,SEM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推广方式。
2.2、社交媒体实践案例:微信营销微信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企业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实现粉丝互动和品牌推广。
微信营销可分为内容营销、活动营销和社群营销三种类型。
通过微信营销,企业可以增加粉丝数量和互动率,帮助企业打造品牌形象。
音乐理论基础ppt
③附点音符的组合:附点音符可不遵守每个单位拍必须分开的 原则,而以每小节的总时值够为原则。如:
八、切分音
切分音是指从强拍的弱位置开始,持续到弱拍的强位置(即把重音推 移到弱拍上去),改变了原来的强弱规律。切分音有以下几种形式:
七、音值组合法
音值组合法是指把小节中的音符按照既定的时值和一定的节拍结构组 成音群的记谱法。使用音值组合法以便于视谱和辨认各种节奏的特点和 节奏型。
①单拍子组合法:以一拍为单位,每个单位拍彼此分开。如(2/4)5 5|, 若单位拍时值少于四分音符,用共同的减时线将小节的每个单位拍分别 连接起来。如5 5 5 5 |;
①强拍的开端处(强位置)音值较短或休止,而强拍的弱位置音值较 长者,为切分音。如:5 5 ·|0 5 5|
②弱拍上的音值延续到下小节的强拍(跨小节延线),为切分音。如:
③强拍的弱位置或弱拍的强位置休止,也能产生切分效果。如:05 05|
三连音:将一个时值划分为三等份。
五连音:将一个时值划分为五等份。
*欣赏:《少女的祈祷》
三连音练习:
①
附点音符
附点音符是记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一个附点等于延长前面音符时值 的一半,可分为四分、八分、十六分等附点音符。欣赏:《自新大陆》、《拍手 歌》。
附点四分音符练 习:
①
附点八分音符练 习:
拍号
*拍号是指表示每个小节拍子的记号。常写在简谱开始的左上角, 如2/4、4/4等。
2/4指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
节奏型
节奏型是指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往往一再反复,以增强音乐 的风格特征,或以显示乐曲的体裁和类别。
2021年版毛概《第一章》笔记:适用专插本考试复习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19世纪未和2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思想条件:十月革命带来马克思王义,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萌芽,形成,成熟、继续发展)毛泽东思想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萌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提出新民生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功考察报告》❖初步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岗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成熟时期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重点关注: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在《矛盾论》和《实践论》中,运用马恩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系统分析了党内“左”和“右”的错误。
❖继续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代表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关联的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义。
第一章 渗流理论基础
第一章渗流理论基础一、名词解释1. 渗透速度:表示水流在过水断面上的平均流速,不能代表任何真实水流的速度。
2. 实际速度:表示地下水在孔隙中的真实速度。
3. 水力坡度:把大小等于梯度值,方向沿着等水头面的法线,指向水头降低方向的矢量称为水力坡度。
4. 贮水系数:当水头变化1m时,从单位水平面积,高度为承压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释放或贮存的水量。
5. 贮水率:当水头下降1m时,单位体积承压含水层释放出来的水量。
6. 渗透系数:也称水力传导系数,当水力坡度J=1时,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透速度。
7. 渗透率:表示多孔介质能使气体或液体通过介质本身的能力,只与岩石性质有关,与液体性质无关。
8. 导水系数:T=KM,是一个水文地质参数,即水力坡度J=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上的单宽流量。
二、填空题1.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和中运动规律的科学。
(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岩溶岩石)2.通常把具有连通性的孔隙岩石称为多孔介质,而其中的岩石颗粒称为。
(骨架)3.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有、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而地下水动力学主要研究的运动规律。
(吸着水、重力水)4.在多孔介质中,不连通的或一端封闭的孔隙对地下水运动来说是,但对贮水来说却是。
(无效、有效)5.地下水的过水断面包括空隙和固体颗粒所占据的面积,渗透流速是上的平均速度,而实际速度是的平均速度。
(过水断面、空隙面积)6.在渗流场中,把大小等于,方向沿着的法线,并指向水头降低方向的矢量,称为水力坡度。
(梯度值、等水头面)7.渗流运动要素包括流量Q、、压强p和等。
(渗流速度v、水头H)8.根据地下水与的关系,将地下水运动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运动。
(运动方向、空间坐标轴)9.渗透率是表征的参数,而渗透系数是表征岩层的参数。
(岩层渗透性能、透水能力)10.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以及。
(岩石性质、渗透液体的物理性质)11.导水系数是描述含水层的参数,它是定义维流中的水文地质参数。
马原第一章知识点
马原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原的第一章主要涉及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论是马原第一章的核心内容之一。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即人的思想和意识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
唯物论的观点与唯心论相对立,唯心论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是马原第一章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辩证法是一种研究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方法和理论。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统一的,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得以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不断性。
此外,马原第一章还涉及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唯心主义是对物质世界的歪曲和片面的认识。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批判了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形而上学只关注事物的表象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原第一章的知识点还包括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以阶级斗争为动力的。
马克
思主义强调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必然性,认为只有通过革命和社会变革,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
总之,马原第一章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涉及到唯物论、辩证法、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九)维修度M(t):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维修时,在规定的时
间内,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概率。
•
(十)有效度:把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特性转换为效能的一个指标 的参数。
三、系统可靠性 (一)系统可靠性的定义•
系统可靠性是指工作系统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要求的工作 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退化型故障模式 如老化、变质、剥落以及异常磨损等。
3)松脱型故障模式 如松动、脱落等,特别是螺纹链接件。
4)失调型故障模式 如压力过高或过低、行程失调、间隙过大或过小、干涉 以及卡滞等 。
5)堵塞与渗漏型故障模式 如堵塞、气阻、漏油、漏水以及漏气等 。
6)性能衰退或功能失效型故障模式 如功能失效、性能衰退、公害超标、异响以及过热等 。
⑴威布尔分布的定义与特征 • 威布尔分布的基本形式为一种三参数分布,其 表达式为: 故障概率密度函数:
§1-3 汽车可靠性分析 一、汽车可靠性数据的采集 • (一)可靠性试验的目的
1)为研制新产品、发现其弱点以改进设计; 2)为确认零件的设计任务书; 3)为接受产品和保证产品质量; 4)为审查制造工艺的好坏等。
(四)故障率:故障率函数也称失效率函数,是指产品到t时刻为 止未发生故障,在该时刻后发生故障的概率,用λ(t)表示,可以 表述产品在整个寿命期内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计算故障率时,常用当量故障率D• 表示:
式中:n—样车数 t—时间 rj—第j类故障数, εj—第j类故障的当量系数。
汽车故障一般分成4类:
(二)汽车可靠性发展的历史 摇篮期 二战期间,美军的飞机因飞行故障损失的数量是被地方
击落数量的1.5倍;飞机上电• 子设备有60%不能正常使用。
01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资本的总供应量为 K
劳动的总供应量为 L
K
= KX + KY
(1.3 )
L
= LX + LY
(1.4 )
KX , LX , KY, LY ——X和Y两种产品所使用资本和劳动投入 FX (·)和FY (·) ——X和Y的生产技术条件 FX (·)和FY (·)均为线性齐次函数 ——生产技术遵循规模收益不变规律
(1)所有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 争的; (2)所有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都是既定的, 并且规模收益不变; (3)所有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固定不变的; (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所有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 (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
假设
X和Y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为
一般均衡分析
运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分别在封闭和开放两种情况下 分析一国一般均衡或相对价格的决定
用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 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 X Y 所能得到的商品Y的数量。
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相对价格并不改变
相对价格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的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因素无关。 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与名义价格无关。
特征二 2 *2 *2模型
阿罗不可能定理
假设一个只有甲、乙、 丙三个人的社会, 有三种不同的商品组 合,A、B、C, 表1-1给出了甲、乙、 丙三人关于这些商品 组合的偏好顺序(由 高到低)。 三人投票,以多数票 来决定集体偏好排序
例 表1-1个人偏好排序
偏好 甲 排序 1 A 2 3 B C
乙 B C A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4.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只有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这一学派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5.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6.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提出: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其中,心理学的三大势力: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6.研究心理学三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7、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植物或自主神经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功能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功能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
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密切有关。
8.脑干在颅腔内,与脊髓相连,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9.间脑由丘脑、上/下丘脑和底丘脑构成。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理论基础
第一章职业生涯管理概论(1) 职业一般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
经济性、社会性和技术性是职业的三个重要特征。
(2) 职业分层是指按照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对职业的价值取向所做的职业等级排位。
职业活动的内容不同、工作的复杂程度不同、所需付出的体力和脑力不同、工作的环境不同、所需要的任职资格条件不同,在组织结构中的权力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等,这必然使不同职业的社会地位不一样,这是职业分层的依据。
(3) 职业分类是指特定的国家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
职业分类是职业社会化管理的平台,也是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4) 社会分工是职业产生的基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变化决定和制约着职业的发展和变化。
未来职业的变化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新的职业种类层出不穷,传统的职业种类消亡和迁移方兴未艾; 终身依附一个组织的固定职业不断消解,独立的、不依赖于任何组织的自由职业不断产生。
(5)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在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工作活动相关的连续经历,它不仅表示职业工作时间的长短,而且内含着职业发展、变更的经历和过程,包括从事何种职业工作、职业发展的阶段、由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换等具体内容。
要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必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表示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内在特征是价值观念、态度、需要、动机、气质、能力、性格等,表示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客观外在特征是职业活动中的各种工作行为。
(6) 在个人职业发展管理理论中,有一个职业锚(Career Anchor) 的概念。
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作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法学基础理论
D. 不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3.(单选)2016 年 10 月 12 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新一届议员宣誓入职仪
式上,极个别“港独”候任议员在宣誓时,公然做出侮辱国家和民族的言行。宪法法
律权威不容挑战,2016 年 11 月 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关于香港基本法第一
百零四条的法律解释。随后香港法院根据这一法律解释,裁定两名候任特区立法会议
C. 法院判决卞圆圆每月向父亲支付赡养费
D. 苏冰冰承诺若刘晨通过公务员考试就嫁给他
3.(单选)甲涉嫌盗窃,在被审查起诉期间,因病死亡,检察院遂作出撤销案件
的决定,检察院是基于下列哪种原因撤销案件的?( )
A. 法律事件
B. 违法行为
C. 事实构成
D. 法律行为
第三节 立法
一、立法权
(1)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行政法规:国务院。 (3)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4)部门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
B. 我国的法只对中国公民产生效力,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有违法行为的,不受我
国法制约
C. 我国的法都是一经公布立即生效的
D. 我国法律原则上是具有溯及力的
4.(多选)新颁布实施的法律对于其颁布实施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
题属于( )。
A. 对人的效力问题
B. 时间效力问题
C. 空间效力问题
D. 有无溯及力问题
A. 立法
B. 执法
C. 司法
D. 守法
2.(多选)某甲因打伤某乙,被人民法院判处 2 年有期徒刑并承担赔偿责任,同
时被单位开除公职,某甲受到的法律制裁包括下列哪几项?(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辨病论治 ﹡辩证论治 对症治疗
医学课件
27
(2)临床实践中常用辩证方法: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 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病因辨证等
⑶ 临床实践中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⑷ 辩证论治的应用:
1. 先秦、秦、汉时期:形成时期 2. “四大经典”: 3.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
经》
医学课件
8
《黄帝内经》
• 是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简称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 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 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 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 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 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 《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19
B.病理方面: 内脏病变可反映到相应形体官窍,脏腑之间病变可相互影响, 并可以影响整个整体
C.诊断上:有诸内,必形诸外 局部症状是整体功能失调在局部的反应,与全身脏腑、阴阳、 气血的盛衰虚实有关,因此治疗时主张通过整体加以调治
医学课件
20
②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自然有着统一的本原和属性,人产生于自然,人的生命 活动规律必然受自然界的规定和影响。人与自然的物质统一 性决定生命和自然运动规律的统一性
病性和邪正关系,能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
医学课件
26
辩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 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 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辨 证的关键是“辨”,辨证的过程是对疾病的病理变化作出正 确、全面判断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分析 并找出病变的主要矛盾
工业会计:第一章 会计理论基础
工业会计
第一章 会计理论基础
工业企业会计的概念
工业企业会计是以货币为基本的计量单位,以产品 制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会计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 的技术方法,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 督并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
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特点
第一,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分为供应、生产、 销售三大环节,其中生产环节为组织产品生产所发 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 形成产品生产成本,即为制造成本。
第二,工业企业的物资流转环节众多,会计核算必 须准确的反映价值的转化过程。
第三,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突出收入与成本 的配比关系。
工业企业会计的作用
(一)反映经济活动 (二)控制经济活动 (三)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四)参与经济决策 (五)预测经济前景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作方式
一、资金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购进原材料 三、产品生产加工 四、产品销售 五、财务成果计算与分配
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法规体系
一、会计法 《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它在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
中处于最高层次,是其他会计规范制定的基本依据。 二、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在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基础上制定的具体会计方法和程序
的总称。 三、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亦称会计标准,是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和组织会计核算的基
通信理论基础
第一章 基础理论
⑤正交调制和解调(续6)-特点和优势 正交调制相对于一般调制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1、占用相同频带资源的两路载波同时调制基带信号,提高频 带利用率;
2、一路串行基带信号通过映射转变为两路并行信号,延长了 基带符号时间,降低了基带码间串扰(ISI)的发生概率; 3、两路正交载波恰好对应星座图的实部和虚部,特别适合 MPSK、MQAM等高阶混合调制信号的生成;
第二章 通信原理
4)A/D转换(采样、量化2)
信号抽样过程图示
第二章 通信原理
4)A/D转换(采样、量化3)
量化-定义 把经抽样得到的信号瞬时值的幅度离散,即用一组规 定的电平,把瞬时抽样值用其一一进行表示; 量化-目的 把连续信号离散化,为下一步离散信号的数字化做准 备。 量化-分类 根据量化间隔特征可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两种 量化方式;
直流分量叠加一个cos(x)余弦分量: y=0.5+0.637*cos(x)
再叠加一个cos(3x)余弦分量: y=0.5+0.637*cos(x)-0.212*cos(3*x)
再叠加一个cos(5x)余弦分量: y=0.5+0.637*cos(x)-0.212*cos(3*x) +0.127*cos(5*x); 由此可知,通过高频分量的不断叠加,直流分量+ 余弦信号的线性组合无限逼近周期矩形信号
第一章 基础理论
3、调制和解调
①调制和解调的概念
调制:发送端将基带信号的变化加载到一周期变化的高频载波 (一般为正弦波)上的过程;
解调:接收端从已调制的高频载波上还原基带信号的过程; 调制和解调相对,互为反变换;
第一章 基础理论
②调制的目的
自然界的信息,无论模拟还是数字,其频谱特征都表现 为基带信号的形式,即频谱分布在零频附近的低通信号。
ARJ21配载理论基础
用
2.1 基本重量的概念
为
制造空机重量+标准项目的重量
仅 作
件 中
所
有
制造空机重
数
据
基本空机重
仅供培训使用
课
培 训
使
旅客座椅,厨房结构 盥洗室,衣帽间 储藏室,杂志架 地毯,应急救生设备 发动机滑油,不可用燃油 结构,动力装置 内部设备,系统 其他
用
,
不 作
使
用
,
不 作
为
运
配载不正确造成的危害:
行
使
用
1.2 重要性
仅供培训使用
课
件 中
所
效 益
• 科学有效地控制好飞机的载量,可以优化 装载,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运营效 益。
有
数
据
仅 作
培 训
安 全
使
• 合理的分配旅客座位、货物的舱位以有效 控制飞机的重心位置,使飞机的重心处于 适当的范围之内,保证飞行安全。
为
运
行
使
用
2.2 限制重量的概念
2.2 限制重量的概念
结构限制:在适航取证时建立 最大着陆重量(MLW) 最大零油重量(MZFW)
仅供培训使用
课
件 中
所
有
上最大商载,无可用燃油及其它液体的最大重量。
数
据
液体加注到飞机规定位置以前的最大允许重量,即使用空重加
培 训
使用空机重
使
干使用重量 DOW
用
,
零油重量
业载
不 作
运
行
零油重量
使
用
2.1 基本重量的概念
地下水动力学(第一章 渗流理论基础-1-专)
2. 贮水率和贮水系数 贮水率:面积为1单位面积,厚度为1单位 的含水层,当水头降低1单位时所能释出的 水量。用µs表示。 弹性释水:由于水头降低引起的含水层释 水现象称为弹性释水。 贮水系数:面积为1单位面积,厚度为含 水层全厚度M的含水层柱体中,当水头改变 一个单位时弹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用µ*表 示。 二者关系: µ* = µs M
V =V0e
−β ( p− p0 )
用Taylor级数展开,舍去高次项,得到如 下的状态方程: V = V0[1-β(p-p0)] ρ=ρ0[1+β(p-p0)]
2 多孔介质的某些性质 (1)多孔介质的孔隙性
孔隙度:指孔隙体积和多孔介质总体积之比。 孔隙度 有效孔隙:互相连通的、不为结合水所占据的那一 有效孔隙 部分孔隙。 有效孔隙度:指有效孔隙体积和多孔介质总体积之 有效孔隙度 比。 死端孔隙: 死端孔隙 一端与其它孔隙 连通,另一端是 封闭的,其中的 地下水是相对停 滞的。
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它是模拟地下水流基本状态和地下水中溶质运移过程对地下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进行定量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兴利防害的理论基础
地下水动力学
高志娟 工程学院
绪 论 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 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 学。 它是模拟地下水流基本状态和地下水中 溶质运移过程,对地下水从数量上和质量 上进行定量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兴 利防害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渗流理论基础 §1—1 渗流的基本概念
一、地下水在含水岩石中的运动 1 多孔介质:具有孔隙的岩石。 含水介质一般分为三类: 孔隙介质:含有孔隙水的岩层。 裂隙介质:含裂隙水的岩层。 岩溶(Karst)介质:含岩溶水的岩层。 2 地下水的流动类型可归纳为两类: (1)地下水沿多孔介质的孔隙或遍步于介质中的 裂隙运动; (2)地下水沿大裂隙和管道的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理论基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内涵;特点;作用;两大理论体系;作用。
作用——主要在于企业、社会(国家)两个方面:是企业的:重要行为,发展壮大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动力。
是国家的:经济规划和科技规划的重要内容。
采取什么样的制度、体制、政策和措施促进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进而加快经济增长与科技发展,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关键。
同时,也要注意对个人的作用和由其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
第一节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内涵、特点与作用一、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内涵核心了解四对范畴:广义与狭义的技术;技术与科学;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1、技术——技—技能;术—方法。
人类在制造工具过程中产生了技术。
技术即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广义的还包括生产工具或作业程序、方法。
现代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它与科学相结合。
2、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生产实践;科学传统技术——与生产实践经验相联系,在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
现代技术与科学相联系,是具有普适性的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或人自身状况的专门手段或能力——具有实践性。
3、科学与技术技术是对科学的运用。
现代技术与科学紧密相联。
科学属于理论范畴,技术具有实践性。
4、开发与创新——量变;质变(1)涵义技术如果只有量上的扩张而无质的变化——开发。
技术在部分质变和整体质变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创新。
(2)关系开发与创新都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
没有现代技术开发,现代技术创新的价值和目的就不能实现;没有现代技术创新,现代技术开发就会停滞在原有的广度和深度而不能继续发展。
二、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特点(一)以现代自然科学为基础——因而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普适性以现代自然科学的原理、方法和知识作为其依据和支撑。
如表1-1所示: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P3现代自然科学前沿问题的解决和前沿学科的新成就将直接推动相应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创新。
这已被自然科学技术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一再证实。
自科与社科无严格界限,前者(逻辑学、经济学)也可作为开发与创新的基础。
(二)高新技术开发与创新发挥着主导作用1、高新技术的现代自然学科基础——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和信息论。
2、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1983年,High - Technology一词被收入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词典增补9000词》中。
高新技术开发与创新活动较强的产业被称为高新技术产业。
1986年OECD根据联合国提出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将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六类产业定义为高新技术产业。
2000年9月28日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外颁布了《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涉及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地球空间与海洋技术、核应用技术及现代农业技术11个领域,共2056种高新技术产品。
该目录:①为现代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引导了方向。
②突出了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中的重点技术领域,有利于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具有强烈的应用性特点,其最终成果是提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不同于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最大区别就在于其有直接的应用性,就在于它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因此,在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中必须考虑:1.现代社会需求对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发挥着重要影响。
没有现代社会需求的开发与创新难以转化为生产力,难以得到开发与创新所需要的资源。
2.是一项风险性行为,需要有自然人、法人或组织承担这种风险性成本。
(四)主体具有多元性现代企业(主力军)、各类研究机构和大学、个人和民间组织。
(五)需要一支专门的技术人才队伍1、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科学与技术的掌握者不同——从分离到合一(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科学和技术是分离的,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在发展。
就科学知识而言,它属于贵族知识分子,而技术则属于工匠掌握。
(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达·芬奇(1452—1519)就是一个将科学和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代表人物。
(3))19世纪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建立的世界上第一所研究实验室,才使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有了真正的平台。
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所做的电照明实验,被视为现代技术研究诞生的标志。
2、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专门技术人才队伍包括: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设计师、实验师、技师、技术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等。
3、建设人才队伍——以人为本;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以人为本是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管理和改革中的主线。
围绕这一主线,将需要解决以下三大问题——即制度问题和管理体制问题(1))如何培养和造就?如何才能使这支队伍既有充足的数量,又有更好的素质,以及结构完整、分工明确?(2))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激励、竞争和约束机制才能充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使其各尽所能,取得最大成果?(3)如何才能实现技术人才与技术资源在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中的最优组合?你如何理解这三个问题?三、影响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因素——由上述特点所决定主要有五个:①现代自然科学;②社会需求;③主攻方向;④投入;⑤制度和管理。
四、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作用(一)对企业的作用企业是提供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产品和各种服务的社会基本组织,是创造财富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作用在于: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产品生命周期相连);❷提高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新产品,产品数量和质量,改进工艺,提高效率);❸组织形态变革的决定因素(巨型化和微型化两个方向变化)。
正如弗里德曼所著的《世界是平的》一书所描述的那样,由于电脑的普遍使用,个人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与竞争,创造微型企业。
(二)对社会的作用——全方位的、长远的,为你提供了哪些机遇?政治领域——电子政务网和电视会议,扩大政治的参与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军事领域,由热兵器时代向信息化时代演变;战争的区域由海陆空三维一体向海陆空天四维一体演变;战争的形式向接触型对抗性战争向非接触型远距离攻击演变;战争的周期越来越短。
经济领域,造成了许多新的产业、新的城镇,改变了城乡关系、区域关系,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升级。
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交易方式、结算方式、财富储存方式和工作方式等,整个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更紧密。
在文化领域,文化传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文化媒介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
传统文化的保存、保护、传承、传播更为容易和便捷,现代文化现象的产生也更为快速和繁多。
文化的时空界限正在被现代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所打破。
(三)对人的作用1.延长了人们的平均寿命。
2.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人们的平均生活质量。
3.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
4.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5.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6.影响了人们的社会联系与社会结合方式。
(四)如何看待现代技术的开发与创新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出现了反技术倾向。
丧失创造性,剥夺人的个性!作者认为,之所以出现反技术倾向,是因为一些人将与现代技术开发和创新毫无联系的社会现象与技术进步联系起来,把某些社会原因造成的现象,看成是技术进步的负面影响,其思想本质是技术万能论的反映。
第二节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两大理论体系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如果从经济思想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进行考察,会发现有两大理论体系至今仍然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以熊彼特为代表的创新理论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一1950),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他于1912年用德文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副标题是《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一书,提出“创新理论”。
全书核心内容是创新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一)创新的含义1、定义: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结合起来”,“我们所说的发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
2、具体表现:(1)采用一种新(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产品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新的生产方式。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
(5)实现任何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3、定义的特点——指出了创新包含技术、市场和组织三个方面的创新。
(二)创新的主体——企业和企业家(应具备哪些素质?)1、什么是企业和企业家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
2、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而只有那些具有商业眼光,能看到潜在的商业利润、有经营才干、经营能力、敢冒经营风险、善于创新的企业经营者,才能称为企业家。
3、企业家进行创新的原因——创新能带来盈利的机会。
(三)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熊彼特认为,“没有发展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发展”,发展是创新引起的,创新能促进经济增长,且增长表现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周期性。
创新一旦出现,便会引起创新的浪潮,促进经济高涨。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地增长。
创新浪潮是间断出现的,因而经济增长也就表现出周期性。
2、创新浪潮不连续出现的原因在于企业家的出现不是连续的熊彼特认为:“新的组合,不是……从时间上均匀分布……而是如果一旦出现,那就会成组或成群地不连续出现。
”熊彼特非常强调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和创新,把这种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看成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
他认为,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熊彼特的追随者提出了资本节约型技术创新、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和中性技术(中性技术进步(neutral technical progress)时,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效率同比例增加。
因而发生中性技术进步后,资本/劳动的相对要素价格(工资率/利率)比率不变,即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劳动替代资本(或相反)的情况,所发生的只是生产原有的产量现在只需要较少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
)创新三种类型。
还有一些学者揭示了决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即竞争强度、企业规模和垄断程度。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一般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马克思将生产力划分为两种形态:一般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
当科学技术以一般知识形态独立存在之时,是一般生产力。
当科学技术知识被劳动者掌握并转化为其劳动技能以及科学技术知识被物化为生产工具、设备后,科学技术知识就随同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生产工具、设备等一同进入生产过程,就变成了直接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对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的变革作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847年,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论述道:“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