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破裂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有哪些?
导语:心肌梗死是一种发作于心脏的疾病,其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极大威胁,心悸梗塞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这个疾病本身,心肌梗死还会给身体
心肌梗死是一种发作于心脏的疾病,其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极大威胁,心悸梗塞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这个疾病本身,心肌梗死还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也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时还需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心脏破裂
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

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猝死。

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左心衰竭。

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室壁瘤可发生在心肌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
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

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3.附壁血栓形成
多见于左心室。

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

血栓可发生机化,少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4.心律失常
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也可在发病1~2周内发生,以室性早搏多见,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急性心梗的并发症

急性心梗的并发症

急性心梗的并发症
一、急性心梗的并发症二、急性心梗如何预防三、急性心梗食疗方
急性心梗的并发症1、急性心梗的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总发生率高达50%.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心尖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可不减弱,可引起心力衰竭。

轻症者,可以恢复,其杂音可消失。

乳头肌整体断裂极少见,多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见于下壁MI,心力衰竭明显,可迅速发生肺水肿在数日内死亡。

心脏破裂
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

偶为心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有震颤,可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

心脏破裂也可为亚急性,患者能存活数月。

栓塞
见起病后1~2周,可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

|学教育网原创也可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部分脱落所致,则产生肺动脉栓塞。

2、急性心梗的病因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12例临床诊断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12例临床诊断分析

律、 临床诊 断进 行初 步探讨 和 分析 。
1 临床 资料 1 2例 急性 心 肌 梗死 并 发 心脏 破 裂 的患 者 中 , 男
危险 因素: 般认为高 龄的心肌梗死组发病 率高。 一 本 文 收录 1 2例心 脏 破 裂 患者 中 , 7例 为老 人 。血 压 超过 (8 7 1 . P 1 . / 2 0k a的 发生 率 占 2 , 5 血压 不 超 过 1 . / 2 0k a者 心 脏 破 裂 发病 率 仅 占 4/。1 8 7 1 . P 9 6 2例
破 裂 口的 大小 及 其 临 床表 现 , 为 以下 三种 临床 类 分
心 脏破 裂 起 病很 急 , 很
型:
难 立 即做 出 诊断 , 也 有 一 定 发病 规 律 。1 心 脏 破 但 ) 裂 的 发 生 率 : B ts ] 理 1 2 据 ac口 整 9 8~ 1 7 9 3年 文 献 1 5 例死 于急 性 心 肌梗 死 者 中 有 11 5例 死 于 心 4 9 7 8
1 9  ̄2 0 年 间收 治的 10例 心 肌 梗 死 并 发 1 95 0 5 5 2例 心 脏 破 裂 的临 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1 2例 心 脏破 裂 患 者 中 8例 属 于 突然 死 亡 型 , 属 于心 包 填 塞 型 , 例 属 于 室 间 隔 穿 孔 型 。结 论 心 脏 破 裂 3例 1 是 急 性 心肌 梗死 重要 并发 症之 一 , 难 救 治 , 易死 亡 , 极 极 临床 医生 应 对 此 并 发 症 高 度 重视 , 以便 及 时准 确
后第 1周 内。3 心 脏 破裂 发生 的部 位 : ) 破裂 可 能 发 生 在 左 室游 离 壁 的 任何 部 位 , 人 认 为最 易 发生 在 有 前 壁 , 其 与间 隔的境 界部 或心 尖 部 , 有 人认 为 前 尤 也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
曾应用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消炎药是影响愈合的因素,而有 道心肌破裂,但仍有争议。
早期应用溶栓治疗可减少心脏破裂的发生率,晚期溶栓可 能增加心脏破裂的危险。
ppt课件完整
3
ppt课件完整
4
一、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 总发生率:50%。 • 原因: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
造成不同程度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诊治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三科
ppt课件完整
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2.心脏破裂
(1)游离壁破裂 (2)室间隔穿孔 3.栓塞; 4.心室壁瘤;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ppt课件完整
机械并发症
2
心脏破裂是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特征可有较大 变异,取决于破裂的部位,可累及乳头肌、室间隔或心室游离 壁。发生率难以确定,是因为临床和尸检资料有相当大差异。
ppt课件完整
5
ppt课件完整
6
ppt课件完整7源自ppt课件完整8• 预后 • 乳头肌断裂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肺水肿、休克,常见于心梗后2-7天。听诊杂音:心尖
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或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可不减弱。 • 特征不固定,甚至因左房压的快速升高而无杂音。因此,对于高度怀疑乳头肌断裂的患
ppt课件完整
20
• 急性心脏破裂预后差,手术修补机会较小。如果患者 紧急手术及时,其手术成功率和预后仍令人满意。对于 亚急性心脏破裂患者,手术治疗后的长期生存率达 48.5%。决定预后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快速诊断,而后 者需要医生对那些突然产生血液动力学恶化的患者保持 高度的怀疑,特别是对于没有证据提示有再次缺血或梗 死范围扩展的患者。

护士记忆口诀之心肌梗塞的症状和并发症

护士记忆口诀之心肌梗塞的症状和并发症

护士记忆口诀之心肌梗塞的症状和并发症
心肌梗塞的症状:
【记忆口诀】
疼痛发热心过速,恶心呕吐失常心,低压休克心衰竭。

【知识要点】
心肌梗死的症状:首先是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胸闷、胸痛;接着是持续二十分钟不缓解的心绞痛;然后伴有大汗、面色苍白,有濒死感,甚至感觉到透不过气来。

如果出现长时间的心肌梗死,会慢慢出现心律失常、心衰、心悸、心慌甚至晕厥、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入睡等症状。

心梗的并发症:
【记忆口诀】
心梗并发五种症,动脉栓塞心室膨;
乳头断裂心脏破,梗塞后期综合症。

【知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包括:
1.急性心力衰竭:为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且危重的一个并发症。

表现为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伴大汗,低血压、低血氧,肺部啰音,咳嗽和粉红色泡沫样痰;
2.休克: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3.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室速、室颤、停搏;
4.心脏破裂:最为危重,甚至危及生命,影响抢救的及时性。

1 / 1。

心脏破裂——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

心脏破裂——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

心脏破裂——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朱华芳,王大英,陈万春【摘要】本文复习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CR)的发生率、死亡率、发生机制、分型、易发因素、症状、客观指标及治疗,指出溶栓治疗易发CR,而介入治疗可能减少其发生,对血清学指标如CRP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心脏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和预后有了很大的进展,但AMI并发心脏破裂(CR)的死亡率未见改善。

CR占AMI死亡率的15%~20%[1,2],CR是AMI继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后第三个死亡原因[1]。

AMI并发CR包括游离壁(FWR)、室间隔和乳头肌,其中FWR尤为重要。

一组2320个AMI患者死亡254例,其中经尸检或心脏超声证实为CR者50例,占心梗患者2%,占在院死亡率20%[2]。

1958~1979年国内死于AMI的尸检中,FWR的发生率30.6%[3]。

国外153例AMI的尸检患者中CR的发生率30.7%[4]。

由于近年来国内外尸检率均降低,因此文献报道的临床CR发生率不能如实反映真实情况。

1 机制CR的发生机制为:(1)血流灌注到缺血区造成组织韧力下降;(2)溶栓影响了胶原的合成;(3)淋巴细胞浸润到梗死区吸收了胶原[5]。

AMI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上调。

有研究[6]观察了AT(2)受体缺乏的小鼠(Agtr2-/Y小鼠)和野生型小鼠(WT 小鼠)心梗后梗死区AT(2)的变化。

前者1周内63.6%死于心脏破裂,后者23.5%。

前者胶原纤维的表达以及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后者。

前者冠脉结扎术后4天前列腺素E2显著增加,后者也增加,但不如前者。

提示AT(2)基因敲除使梗死区胶原沉积减少,造成了心脏破裂。

前列腺素E2的增加也可能是阻止Agtr2-/Y小鼠梗死区胶原合成的原因。

至于溶栓易发CR的机制是溶栓诱发中到大块的出血性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

总发生率可高达50%。

轻者可以恢复;重者见于下壁AMI,乳头肌整体断裂,左心功能衰竭,迅速发生急性肺水肿,在数天内死亡。

(2)心脏破裂:少见,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液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

偶有室间隔破裂,可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

(3)栓塞:发生率1%~6%,见于起病后1~2周,如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则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

由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致,则产生肺动脉栓塞,大块肺栓塞可导致猝死。

(4)心室壁瘤:简称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

较大的室壁瘤体检时可见左侧心界扩大,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局部有反常搏动,心电图示ST 段持续抬高。

室壁瘤可导致心力衰竭、栓塞和室性心律失常。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为10%。

于AMI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组织的过敏反应。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猝死(1)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变化,在AMI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在溶栓治疗即刻至溶栓后2小时内应设专人床旁心电监测。

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呈非持续性室速,多源性或R on 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及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警惕室颤或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因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时更容易并发心律失常。

(2)严密监测血压:动态观察病人有无血压下降,是否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少尿、神志迟钝,甚至晕厥。

一旦发现病人有血压下降趋势应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升压、补液等处理。

(3)心衰的观察与护理:AMI病人在起病最初几天,甚至在梗死演变期可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左室游离壁破裂
梗死心室的游离壁破裂可发生在10%的院内死亡 病人中。心尖部心室壁较薄,供血终端区的坏死程度显 著,侧枝循环少,心肌收缩对无活动力并僵硬的坏死区 产生的剪切力效应,以及心肌老化心肌微结构撕裂,都 是引起破裂的局部因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2.心脏破裂
(1)游离壁破裂 (2)室间隔穿孔 3.栓塞; 4.心室壁瘤;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机械并发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心脏破裂是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特征可有较大 变异,取决于破裂的部位,可累及乳头肌、室间隔或心室游离 壁。发生率难以确定,是因为临床和尸检资料有相当大差异。
曾应用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消炎药是影响愈合的因素,而有 道心肌破裂,但仍有争议。
早期应用溶栓治疗可减少心脏破裂的发生率,晚期溶栓可 能增加心脏破裂的危险。
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或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可不减弱。 • 特征不固定,甚至因左房压的快速升高而无杂音。因此,对于高度怀疑乳头肌断裂的患
者(特别是下壁心梗时),有无杂音并不能作为诊断标准。二维超声心动图通常能明确 诊断。 • 预后:轻症者可以恢复,其杂音可消失。 • 乳头肌整体断裂极少见,也是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左室下壁心肌梗死可引起后内 乳头肌断裂,比前外侧乳头肌断裂相对多见,后者是前壁侧壁心肌梗死引起。右室乳头 肌断裂相对罕见,但可引起三尖瓣反流和右心衰竭。 • 乳头肌断裂可导致严重二尖瓣返流,因其快速剧烈的返流而致命。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临床症状与辅助检查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临床症状与辅助检查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临 床症状与辅助检查PPT课件
目录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概述 • 临床症状 • 辅助检查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
01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概 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是指心肌梗死后发生的严重并发症,由于心肌坏死导 致心脏壁破裂,引起血液流入心包腔或胸腔,导致心包填塞或胸腔积液。
降脂药物:降低血脂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常用药物有他汀类药 物。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改善心肌重构,减 少心脏破裂等并发症。
非药物治疗
心脏康复计划
包括运动训练、心理辅导和营养指导等,帮助患者恢复心功能和生活能力。
心脏起搏器或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
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可能导 致心脏骤停,引发猝死。
猝死通常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 数小时至数天内,患者可能出现 突然的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
止等症状。
猝死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 的严重后果,需要及时采取心肺 复苏等急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的
生命。
03
辅助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 裂的重要手段之一。
低血压和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的危急症状,需要及时治疗,以免造成严 重后果。
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可导 致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引起心 力衰竭。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 水肿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端 坐呼吸、肺水肿等症状。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 脏破裂的常见并发症,需要及 时治疗,以免影响患者的生存 质量。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的发病 率较高,约在1%-2%之间。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 患者,男性,73岁。既往曾先后因心 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在我院心内科两次住 院,3天前又因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急 诊入院。经过检查,发现患者心音减弱、 心界扩大、意识模糊、血压70/50mmHg。
X线胸片大量心包积液。抽血不久后,患 者突然血压明显下降,采取抢救未能挽救 患者生命,于入院1小时后突然死亡。入院 辅助检查未提示心肌损害标记物和心脏彩 超存在异常。
病例剖析:心脏破裂是急性心梗早期 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后心脏破 裂包括心脏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和乳 头肌破裂3种类型,常导致心脏电机械分 离和心包填塞等并发症,一般抢救措施无 效,是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 原因之一。
心室游离壁破裂是心脏破裂最常见的 一种,常发生于第1周,其高峰在心肌梗死 后24小时内。本例患者很可能是属于此等 情况。及时发现并立即采取心脏手术治疗 是治疗本例患者的唯一手段。当时病情危 急,经治医师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家属拒 绝手术检查,放弃治疗。
竭、血管内血栓形成与室壁瘤等其他严
重情况,限于篇幅,以后另文阐述。正
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多种多样,
复杂多变,因此掌握上述处理要点十分
重要。■
(发稿编辑:李瑞枫)
35 2019.02 No.6
目前对于心脏破裂的发生机制研究仍 以动物试验为主,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迄 今治疗也没有达成共识。有一些临床研究 提示应用ACEI与ARB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 死后心脏破裂的发生,也有研究建议在急 性心肌梗死发生早期使用β受体拮抗剂降 低心脏破裂的发生率,这些都只是建议, 需要临床研究证据。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还可以并发心力衰
再行电击,可提高成功率。若身边无除 颤器,应首先予患者心前区作捶击2~3 下,随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 应该使用药物除颤(如利多卡因、普鲁 卡因胺以及胺碘酮等)。

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观察与护理对策

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观察与护理对策

1888胃管脱出。

记录置管时间,胃管更换1次/2周。

更换胃管时于晚间末次管饲后拔出,次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管饲用具用后及时清洗,保持清洁、干燥,更换l0:/周曙J。

2.6合并消化道出血时管饲的处理脑卒中急性期因胃肠黏膜缺血及胃酸增加,易引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若患者出现呕血或从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应暂停管饲,行持续胃肠减压,从胃管内注入20m l含凝血酶500—1000单位的冷盐水,1 0:/6—8h,注入凝血酶后夹闭胃管1h后再连接负压吸引器。

若出血停止,管饲注水100m l,温度15~20℃,24h后若无再出血,逐渐加入米汤、面汤,直至常规管饲饮食。

2.7管饲患者吞咽功能训练对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的患者,由专业康复师进行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训练,继而进行摄食训练…。

首先应注意选择适于患者迸食的体位,选择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管时容易变形且不在黏膜上残留的食物,每次摄食入口量约5m l,餐具选择薄而小的勺子为宜,训练后进行效果评定。

3体会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不能自主进食,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要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取得配合。

争取早插管,早管饲供给营养,管饲前床头抬高300一350,避免引起反流、呕吐。

护士在管饲前严格洗手,检查管饲液有无腐坏现象,管饲用具保持清洁,更换1t k/周,胃管更换1次/2周。

注意管饲后l h内避免翻身、扣背、吸痰。

对于脑卒中管饲患者,及早开展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以使患者恢复吞咽功能,继而恢复自主进食,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家属能熟练掌握管饲技能,即使出院后还需要鼻饲管进食,也能独立进行管饲操作,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1关骅.临床康复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57.2董亚丽.脑卒中管饲病人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4,2:34.3汪玲霞.颈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8,15:68-69.4王月娥.脑卒中患者心理评定及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有什么并发症一、并发病症急性心肌梗死可出现心力衰竭、休克、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室室壁瘤、血栓形成与栓塞、梗死后综合征、梗死延展等并发症。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心力衰竭是急性心梗常见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0%~40%,住院期总的病死率在10%~17%。

可见急性左心衰、急性右心衰。

自推广应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已逐渐减少,占心肌梗死患者的10%~20%。

19:43:562、休克心源性休克系指直接由心室泵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严重的并发症。

AMI时由于丧失大块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供能显著降低,可并发心源性休克。

国外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6%~8%。

近些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由于可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死于心律失常者大大减少,心泵衰竭已成为最重要的死亡原因。

3、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总发生率可高达50%,但乳头肌整体断裂极少见,这主要因为乳头肌的血液供应差,常有慢性缺血小梗死灶,存在较多的纤维瘢痕,故不易发生完全断裂。

多数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

4、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

按起病后3天监测结果,发生率高达90%以上,多发生于起病24h内。

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尤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为突出。

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在下壁或老年AMI时发生率高。

5、心脏破裂心脏破裂最常发生于心室游离壁,其次是室间隔穿孔,而乳头肌断裂极少见。

在AMI患者中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同时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情况非常罕见。

心脏破裂是AMI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室游离壁破裂是心脏破裂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心脏破裂的9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研究进展
李瑞珍;李星辉;曾璟;张小明;张惠娟;尹龙;张展;昂文成林龙珠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2024(39)3
【摘要】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包括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和乳头肌断裂等。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再灌注方式的常规应用,其发病率逐步下降,但病死率仍然较高,是AMI患者早期死亡原因之一,其临床治疗方案复杂,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且救治水平不一,是近年来心血管病领域亟待突破的疑难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AMI合并CR的危险因素和诊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AMI合并CR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总页数】5页(P264-268)
【作者】李瑞珍;李星辉;曾璟;张小明;张惠娟;尹龙;张展;昂文成林龙珠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宁夏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2
【相关文献】
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不同部位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2.急性心肌梗死亚急性心脏破裂合并肝肾衰竭及感染救治成功一例
3.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同时合并2处心
脏破裂病例报告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回顾性分析5.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列线图模型建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临床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临床监护
表 1 1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并 发 心 脏 破 裂 相 关 因 素 分 析 4例
无一生存 。因此 ,加强对 急性 心肌 梗死并 发心脏 破裂前 的 临心 脏 破 裂 可 分 为 乳 头 肌 断 裂 、室 间 隔 破 裂 、心 室 游 离 壁 破 裂 。我 院 发 生 的 1 急 性 心 肌 梗 死并 发 心 脏 破 裂 的 患 4例
[ ]. J 齐鲁护 理杂 志 ,20 ,7 ( ):. 01 2 1 7] 由慧娟 ,罗 护理体会 [ ].贵州医药 ,2 0 ,2 ( 1 15 . J 0 5 9 1 ):0 2
急性 心 肌梗 死并 发 心 脏破 裂 的临床 监护
周 瑾
广 州 市第 一人 民医院心 内科 C U ( 1 10 C 50 8 )
状 态。
2 临 床 资 料
急性心肌梗死并 发 心脏 破裂 相 关 因素 :主要 与 年龄 、
性别 、发病时间 、梗死 部位 、有 否溶栓 、有 否高血 压病 史
等 因素相关 。其 中高龄 、女性 、发病 3—7天 、梗死 面 积 大 、有溶栓 、有 高血压病史者极易发生心脏破 裂 ,见表 1 。 急性心肌 梗死并发心 脏破裂 的诱 因 :主要 为排便 、情 绪激动 、持续 心前 区疼 痛 、饱餐 后 、呕 吐等 ,尤 其排便 为
主要 诱 因 , 占 3 % 。 5 3 临 床 监 护
3 1 对高危患者的监护 :由本组资料中可知 ,急性 心肌梗 .
死并发心脏破 裂的高 危 因素包 括 :高 龄 ;女性 ;发 病后 3

7天 ;梗死 部位广 泛 ;有 溶栓者 ;有 高 血压 者。这类 患
表2 1 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 的主要诱因
者中 ,1 2例为心 室游 离壁破 裂 ,1例 为乳 头肌 断 裂,1例 为室问隔破 裂。患者 在发生 心脏破 裂时表 现为 :① 突然 出 现意识 丧失 ,大动脉 搏动 消失 ,心 音突然 减弱或 消失 ,血 压测不到 ,患者对升压 药无反应 。②心 包穿刺 可抽 出不凝 固血液 ( 6例 ) 。③ 心电图突然 由窦性 心率转 为窦性 心动过 缓 、交界性或室性 自主心率 ,但 心音 消失 ,呈 电机械 分离

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练习题及答案详解一、单选题1、高血压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A 心力衰竭B 肾功能衰竭C 脑出血D 冠心病答案:C详解: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升高,可导致脑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甚至形成微动脉瘤。

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这些病变的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其中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2、下列哪种疾病可导致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A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 二尖瓣关闭不全C 高血压D 肺动脉瓣狭窄详解:压力负荷是指心室收缩时所承受的阻力。

高血压时,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导致左心室射血时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从而使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会导致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肺动脉瓣狭窄主要影响右心室。

3、心绞痛发作时的疼痛性质是()A 针刺样痛B 刀割样痛C 压榨样痛D 烧灼样痛答案:C详解: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感到胸部有压榨、紧缩或窒息样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

这种疼痛通常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

4、急性心肌梗死时,最先升高的心肌酶是()A 肌酸激酶(CK)B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 乳酸脱氢酶(LDH)D 谷草转氨酶(AST)详解: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细胞受损,肌酸激酶最先释放入血,所以最先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较高,但升高时间相对较晚。

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 呼吸困难B 咯血C 咳嗽D 水肿答案:A详解: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肺淤血。

呼吸困难是肺淤血最常见的症状,常为二尖瓣狭窄的首发症状。

二、多选题1、导致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有()A 心肌梗死B 心律失常C 高血压D 心脏瓣膜病E 心肌病答案:ABCDE详解: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影响心肌收缩功能;心律失常可使心脏泵血功能紊乱;高血压增加心脏后负荷;心脏瓣膜病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流动力学;心肌病直接损害心肌结构和功能。

心肌梗死试题及答案

心肌梗死试题及答案

心肌梗死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急性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症状是()A 休克B 心前区疼痛C 心律失常D 充血性心力衰竭答案:B解析:心前区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早出现的心电图改变是()A 病理性 Q 波B ST 段抬高C T 波倒置D 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 T 波答案:D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早出现的心电图改变是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 T 波。

3、心肌梗死时血清心肌酶中升高最早的是()A 肌酸磷酸激酶(CPK)B 乳酸脱氢酶(LDH)C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D 细胞色素氧化酶答案:A解析:肌酸磷酸激酶(CPK)在心肌梗死发生后 4 6 小时开始升高,12 24 小时达到高峰,2 4 天恢复正常,是心肌梗死时血清心肌酶中升高最早的。

4、急性心肌梗死时缓解疼痛最有效的药物是()A 硝酸甘油B 吗啡C 硝苯地平D 消心痛答案:B解析:吗啡是急性心肌梗死时缓解疼痛最有效的药物,它不仅可以止痛,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烦躁情绪。

5、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时,判断溶栓成功的间接指标不包括()A 胸痛 2 小时内基本消失B 心电图抬高的 ST 段于 2 小时内回降>50%C 2 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D 血清 CK MB 酶峰提前出现(14 小时以内)答案:D解析:血清 CK MB 酶峰提前出现(14 小时以内)是判断溶栓成功的直接指标,而非间接指标。

二、多选题1、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A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B 心脏破裂C 栓塞D 心室壁瘤E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答案:ABCDE解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较多,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均较为常见。

2、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包括()A 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B 近期活动性内脏出血C 可疑主动脉夹层D 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 mmHg)E 1 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答案:ABCDE解析:以上选项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禁忌证。

急性心肌梗死的7种常见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的7种常见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的7种常见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具有起病急、发展快、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

而AMI并发症更是促使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处理AMI并发症是降低AMI病死率的关键。

本文对AMI常见并发症做简单归纳整理。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AM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缓慢性心律失常易发生于下壁心肌梗死和右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中,必要时需安装临时起搏器;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室颤)应给予直流非同步电复律,电复律难以纠正时应给予胺碘酮,之后重复非同步电复律,间隔时间必须1min,以减少心肌损伤。

同时应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持续性室速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有复律指征,而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时可首选胺碘酮治疗。

对于心肌梗死后室颤或持续性室速超过48h者,有植入ICD指征。

对于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可选用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维拉帕米、胺碘酮等药物治疗。

心肌梗死期间窦性心动过缓或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需严密监护,大多数患者通常可自行恢复且不影响预后。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主要与大量心肌坏死、心室重构和心脏扩大有关,也可继发于心律失常或机械并发症。

AMI伴心力衰竭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来选择。

轻度心力衰竭(KillipII级)时,可给予利尿剂、硝酸甘油、ACEI/ARB。

应注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合并右室梗死者不宜使用硝酸甘油。

严重心力衰竭(KillipIII~IV级)时,如果无低血压,可给予硝酸甘油;低血压者可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

治疗不满意者应注意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源性休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病因包括:①AMI相关的左心室功能衰竭;②AMI机械并发症,包括急性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室间隔穿孔和心脏游离壁破裂/心包填塞;③右心室梗死所致的孤立型右室心源性休克。

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治疗的目的在于提高心排血量及灌注压,支持心功能,防止梗死延展,并尽可能缩小缺血、坏死范围,阻断恶性循环。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治疗对其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治疗对其的影响
r lt d t p n n 8 2 p te t n c n o t a o h r n e le r i ea e y i g i 4 a in s i a t n wi n s p a y g a a c— h
nma J .It ait no i hs 0 6, 6 4 1 1 o [ ] n R da O cl o P y,20 6 ( ): 0 1— J Bl
‘ 南方医科 大学南方医院心 内科( 广州 5 0 1 ) 南方医科 大学珠 江医院心 内科( 15 5 ; 广州 5 0 8 ) 12 2
【 摘要 】 目的 探讨 急性 心肌梗 死( M ) A I 并发心脏破裂( ada utr, R) 临床 特征及再 灌注 治疗对其 cricrpue C 的
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 为急性 s 抬高型心肌 梗死( T M ) 经超 声心动 图或心 包穿刺证 实为心脏破 裂的 患 T段 SE I , 在1 8例 C R患者 中,7例( 4 4 发 生在 S E 后 1 内, 中2 1 9 . %) T MI 周 其 4~7 2h 者 1 , 行回顾性临床 分析。结果 8例 进
为 高峰 期 ; 均 年 龄 > 5岁 , 44 为初 发 A I2 . % 的 C 患 者 S E I 曾 使 用 正 性 肌 力 药 , 平 6 9 .% M ,7 8 R TM 后 B受 体 阻 滞 剂 、
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的使 用率分别 为 2 . %和 1. %。再灌注治疗组与保 守治疗组 C 78 67 R发生率 差异无统计
的心源性休克 。C R包 括心室游 离壁破 裂 (reVi f e e l
tcl a pue 、 r u r lr tr) 室间隔穿 孔( etcl p l e. i aw l u vn i a s t r r u re a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破裂一一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朱华芳,王大英,陈万春【摘要】本文复习了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CR)的发生率、死亡率、发生机制、分型、易发因素、症状、客观指标及治疗,指出溶栓治疗易发CR,而介入治疗可能减少其发生,对血清学指标如CRP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心脏破裂;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 )的治疗和预后有了很大的进展,但AMI并发心脏破裂(CR)的死亡率未见改善。

CR占AMI死亡率的15%〜20% : 1,2],CR是AMI继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后第三个死亡原因[1 ] AMI并发CR包括游离壁(FWR )、室间隔和乳头肌,其中FWR尤为重要。

一组2320个AMI患者死亡254例,其中经尸检或心脏超声证实为CR者50例,占心梗患者2%,占在院死亡率20% : 2] 1958〜1979年国内死于AMI的尸检中,FWR的发生率30.6% :3]。

国外153例AMI的尸检患者中CR的发生率30.7%:4]。

由于近年来国内外尸检率均降低,因此文献报道的临床CR发生率不能如实反映真实情况。

1机制CR的发生机制为:(1)血流灌注到缺血区造成组织韧力下降;(2)溶栓影响了胶原的合成;(3)淋巴细胞浸润到梗死区吸收了胶原[5]AMI后血管紧张素H受体上调。

有研究]6]观察了AT (2)受体缺乏的小鼠(Agtr2-/Y小鼠)和野生型小鼠(WT小鼠)心梗后梗死区AT (2)的变化。

前者1周内63.6%死于心脏破裂,后者23.5%。

前者胶原纤维的表达以及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后者。

前者冠脉结扎术后4天前列腺素E2显著增加,后者也增加,但不如前者。

提示AT (2)基因敲除使梗死区胶原沉积减少,造成了心脏破裂。

前列腺素E2的增加也可能是阻止Agtr2-/Y小鼠梗死区胶原合成的原因。

至于溶栓易发CR的机制是溶栓诱发中到大块的出血性梗死。

2分型CR分为24h内发生的早期CR (ECR ),约为36%,以及24h以上发生的晚期CR (LCR),约为64% :2]在12例CR外科修补术中,发现呈喷出型(blowout )者7例,其中4例患者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2例脑死亡。

5例渗出型(oozing )患者中1例术后6天死于肾功能衰竭,仅3例生存[7]根据肉眼及镜下特征分四型[8 ]: I直接破裂,心肌很少有血液浸润;H多个喷射孔伴广泛心肌剥离和血液浸润;皿破裂孔被心室内血栓阻塞或心包“联合”阻塞pericardial symphysis );IV心外膜、心肌、心内膜不完全破裂。

I型多见于小面积梗死,急剧进展到死亡,多有心脏压塞;H型多见于较大面积梗死,往往伴有室间隔破裂,生存期较长,心脏压塞较少出现。

喷出型FWR可分为早期(小于72h)和晚期(大于4天)。

早期者梗死区出现小裂缝(slit),好发于前壁心梗,过去无心梗史,往往与再灌注治疗无关。

晚期CR往往有梗死的扩展,与梗死部位有关,很少发生在有效再灌注患者中]9]。

3易发因素AMI患者中CR的诊断及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因此如何根据临床线索尽早对CR进行诊断并进行及时治疗是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认为CR多发于[2]高龄、女性、经过溶栓治疗的、BMI指数低及再灌注治疗延迟的患者]10]女性AMI患者只占整个AMI患者26.8%,但女性CR 的发生率占61%,男性CR的发生率占19.6%。

心脏重量对男性尤为重要]4 ]。

急诊PCI可降低CR发生率,溶栓患者CR 发生率增高[11 ]溶栓患者CR发生率5倍于未经溶栓患者,尸检发现r-tPA溶栓患者泵衰竭好转,但CR发生率增加[12 ]204例治疗时间小于12h 的AMI患者经直接介入治疗(d-PCI)或溶栓治疗,d-PCI的患者CR发生率为7%,溶栓患者中CR发生率40%,提示d-PCI可能对预防CR有益[13]溶栓可降低AMI死亡率,但对CR 未见改善。

若症状发作距住院时间大于24h则容易发生CR。

高血压及初次AMI患者易发生CR : 14]此外,梗死后有心绞痛者,体力活动过多者,心肌梗死有心包炎者易发生CR。

4症状前驱症状可能有呕吐、不安、易激动,血压骤降。

CR的终末期表现[15]往往是胸痛后即刻出现血压骤降伴有电机械分离;这种患者往往有严重的多支病变。

左室破裂的,前壁占45%,后壁占38% , 下壁9%,心尖6%。

右室破裂近1例,占2% : 4]。

5客观指标心超:公认的诊断CR的指标左室半径指数、容腔指数、扩张指数、心腔变薄指数,对急性小于36h较重要,在亚急性患者中以上指数不重要[16]AMI患者一旦发作血压降低、心源性休克应立即做心脏超声。

然而小裂缝破裂应用彩色多普勒食道超声才能发现。

心电图:T波转向[17]、心动过缓,临终出现电机械分离。

CR 的心电图发现aVL导联ST抬高应高度警惕FWR : 12]。

血清学指标:CRP是亚急性CR的独立危险因素[14]。

少数观察:18]发现AMI患者从AMI到CR的血清BNP和ANP水平。

BNP 水平在无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在CR前达到了高峰,但是ANP 水平没有变化。

提示血清BNP增加在无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情况下可能是预测AMI后CR的有用的预测因素。

6治疗AMI患者一旦出现CR的前驱症状应立即行床边超声检查,有心包填塞者立即心包穿刺减压,并即刻行急诊修补,或能挽救部分病例。

当前手术生存率是39.3%〜50% : 11,19]。

早期诊断可能改善生存率。

7结语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应及早根据临床表现及客观检查(特别是床边心超)检出适当病例行心包穿刺及手术修补,溶栓可能增加AMI后CR的发生,而PCI可减少CR的发生。

早期应用B受体阻滞剂可能有效[20 ]。

CR的及早发现及处理仍然是临床的挑战。

【参考文献】1 J anion M,Wozakowska-Kaplo n B,Sadowski J,et al.Cardiac rupture in 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o n with ST segme nt elevatio n.CIi nical course and prog no sis.Kardiol Pol,2004,61 (8):127-137.2 Sobkowicz B,Lenartowska L,Nowak M,et al.Trends in the incidenee of the free wall cardiac ruptur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observational study:experienee of a single center.Rocz Akad Med Bialymst,2005,50:161-165.3 Yang XS,S un JP,Hua ng DX.Cardiac free wall rupture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Jpn Heart J,1985,26 (6):935-941.4 Hutch ins KD,Skur nick J,Lave nhar M,et al.Cardiac ruptur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assessment.Am J Forensic Med Pathol,2002,23 (1):78-82.5 Hirnle T,Sobkowicz B.Cardiac rupture in acute myocardialin farctio n.Pol Merkuriusz Lek,1999,7 (42):243-247.6 Ichihara S,Senbonmatsu 「Price E Jr,et al.Targeted deletion of angiotensin II type 2 receptor caused cardiac rupture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o n. Circulatio n,2002,106 (17):2244-2249.7 Sakai K,Sakaki S,Hirata N,et al.Treatment for cardiac rupture followi ng 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o n.Kyobu Geka,1993,46(12):1039-1043.8 Perdigao C,Andrade A,Ribeiro C.Cardiac ruptur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Various clinico-anatomical types in 42 recent cases observed over a period of 30 months.Arch Mal CoeurVaiss,1987,80 (3):336-344.9 Nakatsuchi Y,Min ami no T,Fujii K,et al.Cli 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ardiac free wall rupt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differenee between early and late phase rupture.Int J Cardiol,1994,47 (1 Supp1):S33-38.10 Yip HK,Wu CJ,Chang HW,et al.Cardiac rupture complic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direct percutaneouscoro nary in terve ntio n reperfusion era.Chest,2003,124 (2):565-571.11 Leitman M,Shir V,Peleg E,et al.Diverse presentations of cardiac rupture followi ng 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 on.lsr Med Assoc J,2004,6 (11):670-672.12 Y oshi no H,Y otsukura M,Yano K,et al.Cardiac rupture and admissi on electrocardiography in acute an terior myocardialin farctio n:implicatio n of ST elevati on in aVL.J Electrocardiol,2000,33 (1):49-54.13 Bartoletti A,Fantioni A,Meucci F,et al.Primary coronaryan gioplasty in 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 on:is it possible to preve nt posti nfarctio n cardiac rupture?ltal Heart J,2000,1 (6):400-406.14 Hirnle「Sobkowicz B.Cardiac rupture in acute myocardialin farctio n.Pol Merkuriusz Lek,1999,7 (42):243-247.15 Salem BI,Lagos JA,Haikal M,et al.The potential impact ofthe thrombolytic era on cardiac rupture complic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o n.An giology,1994,45 (11):931-936.16 Ogihara A,Kobayashi A,Niitsuya M,et al.CI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the role of infarct expansion in patie nts with cardiac rupture followi 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pn Circ J,1994,58 (10):743-747.17 Oliva PB,Hammill SC,Edwards WD.Cardiac rupture,acli nically predictable complicati 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port of 70 cases with clinicopathologic correlations.J Am CollCardiol,1993,22 (3):720-726.18 Arakawa N,Nakamura M.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cardiac rupture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 on.lntern Med,2001,40 (3)232-236.19 Slater J,Brown RJ,Antonelli TA,et al.Cardiogenic shock due to cardiac free-wall rupture or tamp on ade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 farctio n:a report from the SHOCK Trial Registry.Should we emerge ntly revascularize occluded coron ariesfor cardiogenic shock?J Am Coll Cardiol,2000,36 ( 3 Suppl A):1117-1122.20刘宗车,金惠根,陈万春,等.直接经皮冠脉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原因探讨.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 , 12 (增刊2):64-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