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考点:液体药剂
中药药剂学总结复习(浸出制剂与液体制剂)

中药药剂学第八章浸出制剂一、浸出制剂的主要特点:①具有中药各浸出成分的综合作用,符合中医药理论;②作用缓和持久,毒副作用降低;③有效成分的浓度提高;④浸出制剂可作为其他制剂的原料;⑤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比纯化学药品为原料的制剂要复杂。
第二节合剂系指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
(单剂量灌装者也称口服液)1.合剂在生产和储存期间:①含挥发油成分的宜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药渣再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②加入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宜超过0.3%;③含蔗糖量应不高于20%(g/ml);④合剂应澄清,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2.合剂制备过程:浸提→净化→浓缩→分装→灭菌→成品注:浓缩至每日服用量30-60ml;经醇沉化处理的,先回收乙醇,再浓缩至每日服用量20-40ml。
第三节糖浆剂和煎膏剂一、糖浆剂1.系指含有原料药物的弄蔗糖水溶液。
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2.分类:①单糖浆:为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浓度为85%或64.72%;②药用糖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如急支糖浆)③芳香糖浆3.糖浆剂的制备工艺:浸提→净化→浓缩→配制→滤过→分装→成品注:①蔗糖在加热且酸性条件下,可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称为转化糖,其甜度比蔗糖高;具有氧化性,可以延缓某些易氧化药物的变质。
②需加入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超过0.3%,羟苯酯类不应超过0.05%。
4.配制方法:①热溶法:将蔗糖加入沸蒸馏水或热药液中。
适用于单糖浆、不含挥发性成分、受热稳定、有色糖浆。
②冷溶法:适用于单糖浆、含挥发性成分、受热不稳定的糖浆。
③混合法5.糖浆剂易出现的问题(1)霉败问题:易被微生物污染,导致长霉和发酵。
由于原料不洁净,用具处理不当,车间空气中的霉菌和微生物。
可加适宜的防腐剂。
(2)沉淀问题:①中药中的细小颗粒或杂质净化处理不够;②提取液中所含高分子物质,在贮存过程中胶态粒子”陈化”聚集沉淀析出;③提取液中有些成分在加热时溶于水,但冷却后逐渐沉淀析出;④糖浆剂的pH值发生改变,某些物质沉淀析出。
药剂学-《液体制剂》执业药师考试复习知识点

第九章液体制剂第一节概述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可形成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制剂处于稳定状态如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则形成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这种状态的液体制剂处于物理不稳定的状态,如胶溶剂、乳剂、混悬剂。
液体制剂品种多,临床应用广泛,在药剂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一)液体制剂的特点在液体制剂中,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发挥药效;给药途径广泛,可以内服,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也可以外用,如用于皮肤、黏膜和人体腔道等;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有些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胃肠道刺激作用。
制成液体制剂通过调整制剂浓度而减少刺激性;某些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但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度大,又受分散介质的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方便;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非均匀性液体制剂,药物的分散度大,分散粒子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产生一系列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二)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非均匀相液体制剂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液体制剂浓度应准确;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液体制剂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一)按分散系统分类1.均匀相液体制剂为均匀分散体系,在外观上是澄明溶液。
包括以下几类:(1)低分子溶液剂:也称溶液剂,是由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2)高分子溶液剂:是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为不稳定的多相分散体系,包括以下几种:(1)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中药药剂学考试辅导:分散技术与液体药剂

液体药剂中的药物可以是固体、液体或⽓体,在⼀定条件下分别以分⼦或离⼦、胶粒、颗粒、液滴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媒(溶剂,下同)中组成分散体系。
如分散相以分⼦或离⼦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者称为溶液(真溶液),其中溶质分⼦量⼩的称为低分⼦溶液;溶质分⼦量⼤的(如蛋⽩质类)则称为⾼分⼦溶液。
胶体溶液除了⾼分⼦溶液以外,还包括溶胶,它由多分⼦聚集体作为分散相的质点,分散在液体分散媒中。
如果以固体颗粒或液滴分散于分散媒中,颗粒或液滴与分散媒之间有相界⾯,前者称为混悬液,后者称为乳浊液。
根据分散相粒⼦⼤⼩及分散情况的不同,将液体药剂分为溶液型、胶体溶液型、混悬液型、乳浊液型四类。
按应⽤⽅法,液体药剂可分为内服、外⽤和注射三⼤类。
包括多种剂型,内服的如合剂、溶液剂等;外⽤的如洗剂、搽剂、含漱剂、滴⿐剂等等。
液体药剂中的分散介质统称为分散媒,被分散的药物称为分散相。
其中溶液型和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分散媒亦称为溶剂;乳浊液型药剂的分散媒⼜称为外相或连续相。
中药药剂学 7 液体药剂

第七章液体药剂(1-3分)液体药剂:在一定条件下将药物以不同的分散方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同分散程度的液体分散体系。
可供内服或外用。
如:单糖浆--分散方式-溶解,介质-水,形式-分子。
分散方式:溶解、胶溶、乳化、混悬。
形式:离子、分子、胶粒、液滴、微粒或其混合形式。
特点:①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
②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胃肠道刺激性。
③便于分剂量和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④稳定性较差,贮藏、运输不方便分类: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与特征分散体系类型粒径(nm)特征溶液剂<1 真溶液;热力学稳定;扩散快,能透过滤纸和某些半透膜胶体溶液高分子溶液1~l00真溶液;热力学稳定;扩散慢,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胶(非均相)胶体溶液;热力学不稳定;扩散慢,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乳状液(非均相)>100 热力学不稳定;扩散很慢或不扩散,显微镜下可见混悬液(非均相)>500 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扩散很慢或不扩散,显微镜下可见表面活性剂:凡是能够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具有“两亲性”。
类型:阳离子型:消毒、杀菌、防腐;其他类型:增溶、乳化、润湿、起泡与消泡。
1.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低浓度--界面吸附;一定浓度--形成胶团,吸附难溶的药物成分使其增溶。
临界胶束浓度(CMC):形成胶团的临界浓度。
(胶团: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
CMC越小,其增溶能力越强。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亲油基团对油和水的综合亲和力。
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 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应用:>15--增溶剂;7~9--润湿剂;3~8--W/0型乳化剂;8~16--0/W型乳化剂。
口诀:亲水亲油平衡值,数大亲水小亲油,15以上可增溶,7到9做润湿剂,8前8后各不同,油包水来水包油。
中药制剂学-8液体药剂

2. 脂肪酸山梨坦 司盘Span W/O
式中RCOO—为 脂肪酸根,山梨 醇为六元醇,因 脱水而环合
式中一(C2H4O)nO为聚氧乙烯基
类型
类别
举
例
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 两性离 子型
非离子型
肥皂类(RCOO)n-Mn+ 硫酸化物 ROSO3- M+ 磺酸化物 RSO3- M+ 季胺化物
天然 合成 脂肪酸山梨坦类 聚山梨酯类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
(2)非均相 (多相) 液体制剂:药物 是以微粒或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液体 分散介质中。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的含义、组成和特点
1.表面与界面
表面:气-固、气-液 界面:液-液、固-液
固-固
气—液 表面
6.表面活性剂的组成——结构特征 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性质不 同的基团,即由非极性烃链(8个碳原子以上) 和一个以上的极性基团(解离型或非解离型)组 成,例如硬脂酸钠C17H35COONa,亲水基是COO -,亲油基是C17H35-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表面活性剂的叙述,错误的为: A. 结构上为长链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亲油基和亲水
基,低浓度时可显著降低表面张力,表面浓度大于内 部浓度。 B. 浓度达到CMC时,表面张力达到最低。形成胶束后可 增溶,当浓度继续增加时,则分子缔合数继续增加。 C. 表面活性剂可通过形成胶团增加防腐剂的防腐效果。 D. 毒性:阳离子型 >阴离子型 > 非离子型。 E. 阳离子型表活剂均有Krafft点,制备温度应 ﹥ Krafft点; 非离子型表活剂均有昙点,制备温度应<昙点
硬脂酸的钠 、钾、三乙醇胺盐 十二烷基硫酸钠、硫酸化蓖麻油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琥珀酸磺酸钠
《药学专业知识一》液体制剂内容总结

《药学专业知识一》液体制剂内容总结药剂学是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中的重要考试科目。
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而杂容易记混。
学习药剂学有一定难度。
以下是帮大家总结液体制剂题目中出现比较多的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学习理解有帮助。
一、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因制备各种类型液体制剂的需要,需选择各类附加剂,起到增溶、助溶、乳化、助悬、润湿,以及矫味(嗅)、着色等作用。
(1)增溶剂:增溶是指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常用增溶剂为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等。
(2)助溶剂: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缔合物或复盐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助溶剂多为某些有机酸及其盐类如苯甲酸、碘化钾等,酰胺或胺类化合物如乙二胺等,一些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助溶剂可溶于水,多为低分子化合物,形成的络合物多为大分子。
(3)潜溶剂:潜溶剂系指能形成氢键以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混合溶剂。
能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
(4)防腐剂: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与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山梨酸与山梨酸钾、苯扎溴铵(又称新洁尔灭)、其他防腐剂:乙醇、苯酚、甲酸、三氯叔丁醇、苯甲醇、硝酸苯汞、硫柳汞、甘油、氯仿、桉油、桂皮油、薄荷油等均可作防腐剂使用。
(5)矫味剂:甜味剂(蔗糖、单糖浆、阿司帕坦等)、芳香剂(香料与香精)、胶浆剂、泡腾剂等。
(6)着色剂:着色剂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大类。
①天然色素:常用的植物性色素中:黄色的有胡萝卜素、姜黄等;绿色的有叶绿酸铜钠盐;红色的有胭脂红、苏木等;棕色的有焦糖;蓝色的有乌饭树叶、松叶兰等。
常用的矿物性色素是棕红色的氧化铁。
②合成色素:胭脂红、柠檬黄、苋菜红等。
二、表面活性剂分类类别乳化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酸盐(通式为(RCOO-)nMn+)碱金属皂、有机胺皂作O/W型乳化剂碱土金属皂W/O型乳化剂硫酸化物(通式为ROSO3-M+)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磺酸化物(通式为RSO3-M+)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商品名为阿洛索-OT)、二己基琥珀酸磺酸钠(商品名为阿洛索-1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苯扎氯铵(商品名为洁尔灭)、苯扎溴铵(商品名为新洁尔灭)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聚山梨酯(吐温)、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三、混悬剂 1、质量要求(1)沉降容积比:沉降容积比是指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液的容积之比。
药剂学-液体制剂

• PEG:<1000液体,1000~1500半固体,>1500固体。 对水解药物具有一定稳定作用,外用能增加皮 肤柔韧性,保湿。常用PEG300、400、600。
非极性溶剂
• 脂肪油 • 液体石蜡
机理
• ①络合: • I2 +KI→KI3(络合物),0.03%-5% • ②复盐(分子复合物): • 咖啡因+苯甲酸钠→苯甲酸钠咖啡因, 1:50(水)-
1:1.2(水) • ③分子缔合物: • 苯碱+乙二胺→氨苯碱,1:120(水) -1:5(水)
三、潜溶剂
潜溶剂(cosolvent)
• 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
• 乙酸乙酯
多外用、易酸败、皂化
不分解不吸收、润肠通 便、口服或搽剂、能被氧化 (需加抗氧剂)
易氧化、常作为搽剂溶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加入增溶剂 4、加入助溶剂 5、使用潜溶剂
常用附加剂
一、增溶剂 二、助溶剂 三、潜溶剂 四、防腐剂 五、矫味剂 六、着色剂 其他:抗氧剂、pH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
高浓度蔗糖水溶液、 水 药物、芳香剂
芳香挥发性药物 水 (近)饱和水溶液
蔗糖、 药物芳 香剂
挥发油
溶解法、混合法
溶解法、稀释法、 蒸馏法
• 苯甲醇、1苯%~乙3%醇
0.25%~0.50%
• 苯扎溴铵 0.02%-0.2%
• 醋酸氯已定 0.02%-0.05%
五、矫味剂
• 甜味剂
• 芳香剂
• 胶浆剂 • 泡腾剂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液体制剂含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液体制剂含答案一、A型题1.分散相质点以多分子聚集体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称A.保护胶体B.疏水胶体C.低分子溶液D.亲水胶体E.高分子溶液2.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正确叙述为A.毒性小,可作为静脉注射用乳化剂B.商品名吐温80,常为O/W型乳化剂与增溶剂C.可用作杀菌剂D.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O/ W型乳化剂E.商品名司盘80,常为W/O型乳化剂3.下列溶液中,没有防腐作用的是A.30%甘油B.0.25%山梨酸钾C.0.2%对羟基苯甲酸丁酯D.1%吐温-80E.0.15%苯甲酸4.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的枸椽酸盐的作用是A.产生絮凝,增加稳定性B.润湿性增强,稳定性增强C.与药物形成盐溶液,增加药物的溶解度D.与金属离子结合,增加稳定性E.维持溶液的pH值,增加稳定性5.下列哪种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洁尔灭B.硬脂酸钠C.卵磷脂D.泊洛沙姆-188E.十二烷基硫酸钠6.不宜制成混悬型液体药剂的药物有A.晶型稳定的药物B.需发挥长效作用的药物C.毒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D.水溶液中稳定的不溶性药物E.难溶性药物7.已知聚山梨酯60的HLB值为14.9,司盘20的HLB值为8.6,比例混合的HLB值为11.12,则两者的混合比例为?A.1.5∶1?B.1∶1.5?C.1∶1 ?D.1∶0.5?E.1∶2?8.HLB值在8~16之间的表面活性剂,通常用作?A.增溶剂?B.O/W型乳化剂?C.W/O型乳化剂?D.润湿剂?E.消泡剂9.下列表面活性剂有起浊现象的是哪一类A.肥皂?B.硫酸化物?C.磺酸化物?D.季铵化物?E.吐温?10.下列关于表面活性剂毒性按大小顺序的排列中,正确的是?A.月桂醇硫酸钠>溴苄烷铵>吐温?B.溴苄烷铵>吐温>月桂醇硫酸钠?C.吐温>月桂醇硫酸钠>溴苄烷铵?D.月桂醇硫酸钠>吐温>溴苄烷铵?E.溴苄烷铵>月桂醇硫酸钠>吐温11.有中药水煎浓缩液1 000 ml,欲调含醇量达70%沉淀杂质,应加95%的乙醇?A.737 ml?B.1 357 ml?C.606 ml?D.2 800 ml?E.1 963 ml?12.下列物质属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为?A.十八烷基硫酸钠?B.卖泽类?C.油酸?D.硫酸化蓖麻油?E.卵磷脂?13.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叙述错误的是A.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加和性B.HLB值愈低,亲油性愈强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乘积性D.HLB值愈高,亲水性愈强E.H LB值为亲水亲油平衡值14.乳剂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聚结不稳定性B.多相体系C.粒径在0.1-100μm之间D.可分为W/O型和O/W型E.常用分散法制备1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是?A.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阳离子?B.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C.主要用于杀菌和防腐?D.只可用于外用?E.在水中不解离?16.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不能用于?A.增溶?B.乳化?C.助悬?D.防腐?E.润湿?17.吐温类表面活性剂的溶血性按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Tween80 > Tween60 > Tween40 > Tween20B.Tween80 > Tween40 > Tween60 > Tween20C.Tween20 > Tween60 > Tween40 > Tween80D.Tween20 > Tween40 > Tween60 > Tween80E.Tween80 > Tween40 > Tween60 > Tween2018.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凡具有两亲性的分子都是表面活性剂B.分子结构中都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C.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D.低浓度时,产生表面吸附?E.高浓度时进入溶液内部形成胶团,有增溶作用?19.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临界胶团浓度以上后,使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的溶解度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作用称为A.助溶B.增溶C.乳化D.润湿E.溶胶20.关于增溶叙述错误的是A.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大,对极性药物增溶效果愈好B.药物(同系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愈大,被增溶的量通常愈小C.对抑菌剂增溶会使其抑菌能力下降D.溶液的pH增大,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增溶E.同系物增溶剂的碳链愈长,增溶量也愈大21.下列使高分子水溶液凝结作用最大的化合物为?A.醋酸?B.硝酸?C.少量碘化物?D.少量氯化物?E.酒石酸22.关于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叙述错误的是A.溶胶ζ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粒之间斥力的大小,ζ电位降低,胶粒易聚集B.溶胶中加入高分子溶液,可提高溶胶的稳定性C.带有相反电荷的溶胶以任意比例互相混合时,会产生完全沉淀D.加入电解质使ζ电位降低,水化膜变薄,胶粒易聚集E.脱水剂可破坏水化膜23.关于乳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外用乳剂可改善药物对皮肤、粘膜的渗透性,但刺激性强B.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服用方便C.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也可加入矫味剂D.乳剂中液滴的分散度大,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有靶向性24.下列关于乳化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常用的乳化剂分为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溶液和固体粉末三类?B.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为常用的高分子乳化剂?C.固体粉类乳化剂的乳化作用受电解质的影响?D.口服乳剂的乳化剂应安全无毒、无刺激性?E.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25.采用干胶法,用阿拉伯胶作乳化剂制备乳剂,脂肪油∶水∶胶的比例是?A. 3∶2∶1?B. 4∶2∶1?C. 2∶2∶1?D. 4∶3∶1?E. 1∶1∶2?26.油相硬脂酸与水相中三乙醇胺在一定温度(70℃以上)下混合生成硬脂酸三乙醇胺皂,作为:A.絮凝剂B.O/ W乳化剂C.pH调节剂D.W/O乳化剂E.润湿剂27.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微粒间的排斥力与吸引力B.混悬粒子的沉降C.微粒增长与晶型转变D.温度的影响E.布朗运动28.下列哪一种方法不能制备溶胶?A.研磨分散法?B.凝聚法?C.胶溶分散法?D.超声波分散法?E.乳化分散法29.除哪一个外,均可制备成亲水胶体?A.聚乙烯醇?B.羧甲基纤维素钠?C.明胶?D.乳糖?E.阿拉伯胶30.关于乳剂制备前须注意的事项叙述错误的是A.乳化剂的用量一般控制在0.5%~10%B.若药物不溶于内相,可加入外相制成乳剂C.乳化的温度宜控制在 50~70℃D.乳剂中分散相的体积比应25%~50%E.必要时加入适量抗氧剂、防腐剂31.下列具有助悬作用的化合物为?A.羧甲基纤维素钠?B.司盘-80?C.卖泽类?D.聚乙二醇6000?E.月桂醇硫酸钠32.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符合A.Poiseuille公式B.Stoke’s定律C.Fick扩散定律D.Arrhenius指数定律E.Noyes-Whitney方程33.溶胶剂不具备的特性是?A.布朗运动?B.属高度分散的热力学稳定体系?C.分散相质点大小在1~100 nm之间D.动力学稳定性?E.荷电?34.液体制剂的特点不包括A.吸收快,作用快,生物利用度高B.给药途径广(内、外服)C.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适于老幼患者D.减少胃肠道刺激E.分散度大稳定性好35.高分子溶液不具备的性质是A.亲水性B.Tyndall现象C.带电性D.高渗透压E.黏性36.不属于液体药剂的是A.合剂B.注射液C.灌肠剂D.醑剂E.搽剂37.单糖浆为蔗糖的水溶液,含蔗糖量A.85%(g/ml)或65.7%(g/g)B.86%(g/ml)或64.7%(g/g)C.85%(g/ml)或64.7%(g/g)D.86%(g/ml)或65.7%(g/g)E.86%(g/ml)或66.7%(g/g)38.天然高分子助悬剂阿拉伯胶(或胶浆)一般用量是A.1%-2%B.2%-5%C.5%-15%D.10%-15%E.12%-15%39.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为混悬剂的助悬剂用A.西黄蓍胶B.海藻酸钠C.羧甲基纤维素D.硬脂酸钠E.硅皂土二、B型题[1~4]A.氯化钠、葡萄糖B.聚山梨酯-80、胆汁C.苯甲醇、三氯叔丁醇D.聚维酮、卵磷脂E.硫代硫酸钠、焦亚硫酸钠1.使主药混悬或乳化的附加剂2.防止主药氧化的附加剂3.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4.既能减轻疼痛又能抑制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5~9]A.CRHB.Krafft点C.CMCD.昙点E.HLB值5.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两种基团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强弱的平衡值称6.含聚氯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溶液出现浑浊,此温度称7.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团时的浓度称8.固体药物吸湿量急剧增加的相对温度称9.表面活性剂随温度增高至某一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10~13]A.保护作用?B.触变性?C.盐析?D.乳化?E.助溶?10.大量电解质可因其强烈的水化作用,夺去了高分子质点水化膜的水分而使其沉淀11.溶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高分子溶液,能显著地提高溶胶的稳定性,称为?12.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第二种物质的加入而使其水中溶解度增加的现象?13.胶体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静置时为半固体,振摇时又恢复为可流动的胶体溶液,该性质称[14~18]?A.溶液型B.胶体溶液型?C.乳浊型?D.混悬型?E.其他类型?根据分散状态,判断下列分别属何种液体制剂?14.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15.液体药物以液滴分散在不相混溶的分散介质中?16.难溶于水的固体药物以微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17.高分子化合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18.薄荷油与吐温-80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19~23]A.分层(乳析)B.破裂C.转相(转型)D.絮凝E.酸败19.分散的乳滴聚集形成疏松的聚集体,经振摇即能恢复均匀20.分散相液滴合并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油水两相,是不可逆过程21.乳剂在放置过程中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是可逆过程22.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等的作用,乳剂中的油、乳化剂等发生变质23.O/ W型乳剂转成W/O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24~28]A.15~18B.8~16C.7~ 9D.3~8E.13~1624.润湿剂与铺展剂HLB值为25.W/O型乳化剂HLB值为26.O/W型乳化剂HLB值为27.增溶剂的HLB值为28.去污剂的HLB值为[29~33]A.阴离子型B.阳离子型C.非离子型D.两性离子型E.以上都不是29.肥皂30.聚乙二醇31.豆磷脂32.平平加O33.苯扎溴氨[34~48]A.助悬剂B.润湿剂C.絮凝剂D.反絮凝剂E.稳定剂34.利于混悬剂中疏水性药物分散的附加剂35.在分散体系中起润湿、助悬、絮凝或反絮凝作用的附加剂36.能使微粒周围双电层形成的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的电解质37.能增加分散介质黏度,使混悬剂稳定的亲水高分子物质附加剂38.能使微粒周围双电层所形成的ζ电位升高的电解质[39~43]A.絮凝剂和反絮凝剂B.天然高分子助悬剂C.合成高分子助悬剂D.润湿剂E.低分子助悬剂.39.西黄蓍胶40.脂肪酸山梨坦41.甲基纤维素42.糖浆43.酒石酸盐[44~48]A.O/ W型固体粉末乳化剂B.W/O型固体粉末乳化剂C.可口服乳化剂D.外用乳化剂E.注射用乳剂44.阿拉伯胶或聚山梨酯类45.氢氧化镁46.磷脂、泊洛沙姆47.氢氧化钙48.硬脂酸三乙醇胺皂[49-53]A.乳浊液型液体药剂B.混悬型液体药剂C.高分子溶液D.疏液胶体E.溶液型液体药剂49.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并有乳光,50.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并能透过半透膜51.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扩散慢52.属于热力学与动力学均不稳定的粗分散系53.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相为液态,显微镜下可见[54~58]A.吸附层B.扩散层C.双电层D.ζ电位E.水化层54.系指由双电层的存在而产生的电位差,可作为溶胶稳定性的指标55.系亲水高分子胶体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56.系指溶胶胶粒上形成的厚度为1~2个离子的带电层57.系指由吸附层和扩散层构成的电性相反的电层58.系指在电荷胶粒的周围形成与吸附层电荷相反的带电层[59~63]A.混悬液B.疏水胶体溶液C.真溶液D.乳浊液E.亲水胶体溶液分散相以:59.液体微粒分散形成多相体系,粒径为0.1~100μm.60.单分子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直径为1~100nm61.多分子聚集体(胶体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62.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直径<1 nm63.不溶性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粒径为0.5~ l0um[64~68]A.干胶法?B.湿胶法?C.凝聚法?D.新生皂法?E.机械法?64.乳剂制备时,先将乳化剂加入到水中再将油加入研磨成初乳,再加水稀释的方法为?65.乳剂制备时,将油相、水相、乳化剂混合后应用机械的强大乳化能制成的方法称为?66.乳剂制备时,使植物油与含碱的水相发生皂化反应,生成新皂乳化剂随即进行乳化的方法为?67.乳剂制备时,胶粉与油混合,加入一定量的水乳化成初乳,再逐渐加水至全量的方法为68.混悬剂可采用的在溶液中析出细微粒子制备方法[69~70]A.洗剂?B.灌洗剂?C.搽剂?D.灌肠剂?E.漱口剂69.专供涂抹、敷于皮肤的外用液体制剂70.专供揉擦皮肤表面的液体制剂[71~75]A.乳化剂B.助悬剂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71.阿拉伯胶72.吐温-8073.磷脂74.单糖浆75.亚硫酸氢钠三、X型题1.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乳化剂包括?A.吐温60?B.卵磷脂?C.海藻酸盐?D.氢氧化镁?E.聚维酮?2.提高混悬型液体药剂稳定性的措施有A.尽可能减小药物微粒的粒径,同时注意缩小微粒间的粒径差B.添加适量助悬剂C.添加适量的电解质使混悬液絮凝D.添加适量的反絮凝剂,防止微粒聚集E.成品贮藏于阴凉处3.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一般的毒性包括:A.形成血栓B.升高血压C.刺激皮肤D.刺激黏膜E.造成溶血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优点有?A.可直接用于杀菌、防腐?B.均无溶血作用?C.不受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D.广泛应用于大多数药物 ?E.部分可用于注射剂5.下列哪些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B.西土马哥C.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普朗尼克F- 68E.月桂醇硫酸钠6.下列表面活性剂具有起昙现象的是?A.吐温?B.氯苄烷铵?C.普朗尼克F68?D.卖泽?E.十二烷其苯磺酸钠7.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常作A.润湿剂B.W/O型乳化剂C.O/ W型助乳化剂D.O/ W型乳化剂E.增溶剂8.吐温类产生昙点的原因是A.溶解度减小B.溶解度增大C.温度升高D.水合能力下降E.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9.影响增溶的主要因素有A.温度B.溶液的pHC.加入顺序D.药物的性质E.增溶剂的性质、用量10.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A.助悬B.增溶C.助溶D.制成盐类E.应用潜溶剂11.在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中,常用的潜溶剂有A.甘油或丙二醇B.乙醇C.聚乙二醇300或400D.聚山梨酯80E.胆汁12.下列哪些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A.地骨皮露B.益母草膏C.金银花糖浆D.炉甘石洗剂E.薄荷水13.下列哪些为热力学稳定体系的高分子溶液A.聚维酮B.胃蛋白酶C.右旋糖酐D.卡波普E.聚乙烯醇14.防止微粒增长与晶型转变可采取的措施是A.多晶型的药物,应选用较稳定的亚稳定型或稳定型B.粒度分布范围愈窄愈好C.减小粒径D.加入适量的亲水胶或表面活性剂能延缓或防止微粒增大E.应贮藏于阴凉处15.影响混悬液稳定性的因素为A.微粒间的排斥力与吸引力B.混悬粒子的圆整度C.微粒增长与晶型的转变D.温度E.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16.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A.乳化剂的性质与用量B.制备方法C.分散相浓度与乳滴大小D.分散介质的黏度E.乳化的温度17.与混悬剂粒子的沉降速度成正比的是A.粒子半径的平方B.粒子与介质的密度之差C.分散媒的黏度D.微粒的密度E.分散媒的密度18.助溶剂可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的A.缔合物B.络合物C.有机分子复合物D.复盐E.溶胶19. 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包括A.均相液体制剂应澄明,非均相液体制剂分散相小而均匀,振摇时可均匀分散B.浓度准确、稳定、久贮不变C.分散介质最好用水,其次是乙醇、甘油和植物油等D.制剂应适口,无刺激性E.制剂应浓度准确,稳定,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20.卡波姆是液体药剂良好的A.助悬剂B.增稠剂C.辅助乳化剂D.黏合剂E.缓释控释材料参考答案一、A型题1.B、2.B、3.D、4.A、5.D、6.C、7.B、8.B、9.E、10.E、11.D、12.B、13.C、14.E、15.E、16.D、17.C、18.A、19.B、20.D、21.E、22.C、 23.A、24.C、25.B、26.B、27.E、28.E、29.D、 30.B、31.A、32.B、33.B、34.E、35.B、36.B、37.C、38.C、39.D二、B型题1.D、2.E、3.B、4.C、5.E、6.D、7.C、8.A、9.B、10.C、11.A、12.E、13.B、14.A、15.C、 16.D、17.B、18.A、19.D、20.B、21.A、22.E、 23.C、24.C、25.D、26.B、27.A、28.E、29.A、 30.E、31.D、32.C、33.B、34.B、35.E、36.C、 37.A、38.D、39.B、40.D、41.C、42.E、43.A、 44.C、45.A、46.E、47.B、48.D、49.D、50.E、51.C、52.、53.A、54.D、55.E、56.A、57.C、 58.B、59.D、60.E、61.B、62.C、 63.A、64.B、 65.E、66.D、67.A 、68.C、69.A、70.C、71.C、72.A、73.A、74.B、75.D三、X型题1.ABCDE、2.ABDE、3.CDE、4.CDE、5.ABD、6.AD、7.BC、8.ACDE、9.ABCDE、10.BCDE、11.ABC、12.ACE、13.ABCDE、14.ABDE、 15.ACDE、16.ABCDE、17.AB、18.ABCD、 19.ABCDE、20.ABC。
2020年初级药师考试《相关知识》讲义:液体制剂的简介

2020年初级药师考试《相关知识》讲义液体制剂的简介1.特点2.分类与质量要求3.溶剂和附加剂药物:分散相溶剂:分散介质(一)液体制剂的特点优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起效快;②给药途径多,可内服外用;③服用方便,适于老幼;④能减少刺激性;⑤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生物利用度提高。
缺点:①分散度大,受分散介质影响,易化学降解,药效降低甚至失效;②体积大,携运贮不方便;③水性制剂易霉变,需加防腐剂;④非均相,物理稳定性问题多。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与质量要求1.按分散系统分类均相: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稳定非均相:溶胶剂、乳剂、混悬剂——不稳定2.按给药途径分类内服:合剂、糖浆剂、乳剂、混悬液、滴剂外用:皮肤(洗/搽)、五官(洗/滴/含漱)直肠/阴道/尿道3.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均相:澄明非均相:分散均匀,浓度准确口服: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无刺激性有防腐能力,包装方便携带、使用基础理论学习:微粒分散体系1.微粒分散系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分散在介质中被分散的物质:分散相…连续的介质:分散介质小分子真溶液 <10-9m胶体分散体系 10-9~10-7m粗分散体系 >10-7m 混悬剂、乳剂、微囊、微球微粒—— 10-9~10-4m2.微粒分散体系的性质①多相体系,微粒大小不均匀,存在相界面,有表面现象②热力学、动力学、光学、电学③絮凝、聚结、沉降、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Tyndall现象、乳光)、电泳3.有关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意义A.提高药物的溶解速度及溶解度B.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C.提高药物微粒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性与稳定性D.不同微粒在体内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静脉注射E.微囊、微球等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减少剂量,降低毒副作用4.微粒大小与测定方法①微粒大小对其体内外的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②粒径表示方法:几何学~、比表面~、有效~③测定方法:光学显微镜法、库尔特计数法、Stokes沉降法、吸附法、电子显微镜法、激光散射④静注:7-12μm肺部截留,0.1-3μm浓集于肝脾5.微粒的双电层结构吸附层与扩散层所带电荷相反,共同构成双电层结构。
初级中药士-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液体制剂

初级中药士-专业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液体制剂[单选题]1.正确论述混悬型药剂的是A.混悬型液体药剂是指大小在1~1000nm范围的分散相质点分散于分散介质中B.混悬型液体药剂也包括(江南博哥)干混悬剂C.混悬液型液体药剂属于动力学不稳定体系,热力学稳定体系D.混悬液型液体药剂属于动力学稳定体系,热力学不稳定体系E.混悬液型液体药剂属于动力学稳定体系,热力学稳定体系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也包括干混悬剂,即难溶性固体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临用时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或崩散)成混悬液。
掌握“液体药剂”知识点。
[单选题]2.吐温80属何种类别表面活性剂A.阳离子型B.阴离子型C.两性离子型D.非离子型E.离子型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吐温80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的聚山梨酯类。
掌握“液体药剂”知识点。
[单选题]3.以下各种表面活性剂中,毒性最小的是A.月桂硫酸钠B.土耳其红油C.卖泽类D.苯扎溴铵E.氯苄烷铵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毒性一般而言,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大,其次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小。
苯扎溴铵和氯苄烷铵都是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大。
月桂硫酸钠和土耳其红油都属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毒性其次。
卖泽类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的毒性最小。
掌握“液体药剂”知识点。
[单选题]4.具有起昙现象是A.溶液的特性B.胶体溶液的特性C.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D.高分子溶液的特性E.亲水胶的特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①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②亲水亲油平衡值;③起昙与昙点;④毒性。
掌握“液体药剂”知识点。
[单选题]5.下列表面活性剂哪个有起昙现象A.司盘20B.磷脂酰胆碱(卵磷脂)C.苯扎氯铵D.普朗尼克F-68E.吐温80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起昙与昙点产生起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聚氧乙烯基中的氧原子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以氢键缔合成水化物,加热至昙点后氢键断裂,从而导致溶解度急剧下降,出现混浊或分层,冷却后氢键重新形成,故恢复澄明。
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药剂学-液体制剂

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药剂学-液体制剂[单选题]1.不属于液体制剂附加剂的是A.增溶剂B.黏合剂C.助溶剂D.抗氧剂E.防腐剂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黏合剂为片剂辅料,(江南博哥)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有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在液体制剂中为了增加稳定性,有时需要加入抗氧剂、pH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等。
掌握“液体制剂的简介”知识点。
[单选题]3.将液体制剂分为胶体溶液、混悬液、乳浊液等属于A.按照分散系统分类B.按照性状分类C.按照物态分类D.按照制备方法分类E.按照给药途径分类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液体制剂的分类按分散系统分类:液体制剂分为均相液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两大类。
均相液体制剂:如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
非均相液体制剂: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等。
按给药途径分类:液体制剂分为内服液体制剂,如合剂、糖浆剂、乳剂、混悬液、滴剂等和外用液体制剂,如皮肤用液体制剂、五官科用液体制剂和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等。
掌握“液体制剂的简介”知识点。
[单选题]4.处方为碘50g,碘化钾100g,蒸馏水适量,制成复方碘溶液1000ml。
其中,碘化钾的作用是A.助溶B.脱色C.抗氧化D.增溶E.补钾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复方碘溶液中,碘化钾增加碘溶解度的机制是KI与I2形成分子间的络合物KI3,因此碘化钾是助溶剂。
掌握“液体制剂的简介”知识点。
[单选题]5.下列属于常用防腐剂的是A.十二烷基硫酸钠B.卵磷脂C.泊洛沙姆188D.苯甲酸钠E.甜菊苷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常用防腐剂包括:①尼泊金类②苯甲酸及其盐③山梨酸及其盐④苯扎溴胺⑤醋酸氯己定。
掌握“液体制剂的简介”知识点。
[单选题]6.有“万能溶媒”之称的是A.甘油B.乙醇C.液状石蜡D.聚乙二醇E.二甲基亚砜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二甲基亚砜又被称为万能溶媒,该知识点了解即可。
掌握“液体制剂的简介”知识点。
[单选题]7.属于半极性溶剂的是A.H2OB.甘油C.脂肪油D.丙二醇E.液状石蜡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1)极性溶剂:常用的有水(water)、甘油(glycerin)、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等。
5液体药剂中药药剂学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二、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氯苄烷铵和溴苄烷铵 氯苄烷铵(商品名为洁尔灭)和溴苄烷铵(商品名为 新洁尔灭) 主要用作杀菌防腐剂。
2.氯化(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商品名为西北林。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二、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三)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特征: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系指分子中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的表面活 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具有阴、阳离子结合一起的特性,并随着介质的pH 值不同可成为阳离子型,也可以成为阴离子型。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四、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
(一)增溶剂 2.影响增溶的因素(1)增溶剂的性质
(2)药物的性质 (3)加入顺序
3.增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1)增加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
(2)用于中药提取的辅助剂 (3)改善中药注射剂澄明度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四、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
(二)乳化剂 (三)润湿剂 (四)起泡剂与消泡剂 (五)杀菌剂 (六)去污剂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一)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
胶束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与水的亲和力较小,当浓度较大 时疏水部分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团 或胶束(micelle)。
胶束浓度 开始形成胶束时溶液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三、表面活)洗剂
涂敷用洗剂中可含有助悬剂,为用于皮肤时有利于形成一层保护膜, 这些辅料不应降低制剂的药效,应无毒性或局部刺激性。洗剂的容器应无 毒并清洗干净。
(五)搽剂
搽剂中所含药物有些为表皮所吸收,用时须 加在绒布或其他柔软物料上,轻轻涂裹患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考点:液体药剂2017年初级中药师中药制剂学考点:液体药剂导语:液体药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药剂。
可供内服或外用。
液体药剂中的药物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微粒状态分散在介质中,从而形成均相的液体药剂或非均相的液体药剂。
一、概述:1、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含义:是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特点: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给药途径多;浓度可控、易分剂量、便于服用、适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但稳定性差、运输不便。
2、液体药剂的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为:真溶液:粒径小于1nm胶体溶液:粒径为1~100nm (高分子溶液和溶胶)乳浊液:粒径为0、1~100μm混悬液:粒径为0、5~10μm溶胶、乳浊液和混悬液均属非均相分散体系。
(2)按给药途径分:内服液体药剂,外用液体药剂,注射用液体药剂。
二、表面活性剂(一)表面活性剂的含义与特点1、含义:凡是能够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的物质2、组成:长链的有机化合物,同时含有极性的亲水基团和非极性亲油基团3、特点:表面活性剂分子会自动富集到溶液表面并产生定向排列,在溶液中形成正吸附,改变液体的表面性质,降低表面张力。
(二)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1、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后,表面活性分子急速地聚集形成分子或离子的缔合体,称为胶束或胶团。
尽管其浓度继续增加,但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已不再明显增强。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缔合形成胶团时的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CMC)。
临界胶团浓度的大小与其结构和组成有关,同时受温度、pH以及电解质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两种基团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强弱的平衡值。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不同用途的表面活性剂要求不同的HLB 值,如水溶液中增溶剂的HLB 值的最适范围为15~18以上;O/W 型乳化剂的HLB 值为8~16;W/O型乳化剂的HLB 值为3~8;润湿剂的HLB 值为7~9,消泡剂的为0、8~3,去污剂13~16等。
3、起昙和昙点定义:通常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大,但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加大,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出现混浊或分层,但冷却后又恢复澄明。
这种由澄清变成混浊或分层的现象称为起昙。
该转变温度称为昙点。
原因:由于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与水所形成的氢键在温度升高到昙点后断裂,从而导致溶解度急剧下降,出现混浊或分层。
冷却后氢键重新形成,恢复澄明。
表面活性剂的昙点可因盐类或碱性物质的加入而降低。
含有起昙现象表面活性剂的制剂,应注意加热灭菌温度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4、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一般最大,其次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小。
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还有较强的溶血作用。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一般比较轻微,其中聚山梨酯类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通常较其他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更小。
(三)常用的表面活性剂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通式(RCOO_)nMn+ 常用烃链再C11~C18 之间,以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等常用。
有碱金属皂、碱土金属皂和有机胺皂等。
特点: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但容易被酸破坏,碱土金属皂还可被钙、镁盐等破坏,电解质可使之盐析;有一定的刺激性,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
(2)硫酸化物:主要是硫酸化油和高级脂肪醇的硫酸酯类,分子通式为ROSO3-M+,其中高级醇烃链R在C12~ C18 之间。
①硫酸化蓖麻油,俗称土耳其红油,为无刺激性的去污剂和润湿剂,也可用于挥发油或水不溶性杀菌剂的增溶;②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常用的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又名"月桂醇硫酸钠")、十六烷基硫酸钠(又名"鲸蜡醇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又名"硬脂醇硫酸钠")等。
特点:乳化性很强,并较肥皂类稳定,主要用作外用软膏剂的乳化剂。
(3)磺酸化物常用的有:①脂肪族磺酸化物,如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商品名"阿咯索——18")等;②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广泛用作洗涤剂。
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本类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阳离子。
如苯扎氯铵(洁尔灭)、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氯化(溴化)十六烷基吡淀等。
特点:水溶性大,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较稳定,除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外,还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因此主要用于杀菌和防腐。
3、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本类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从而具有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在一起的特性。
特点:在碱性介质中呈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起泡性好,去污力强;在酸性介质呈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杀菌力很强。
(1)天然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是卵磷脂。
不溶于水,对油脂的乳化能力强,可制得乳滴细小而不易破坏的乳剂,可用于制备注射用乳剂。
(2)合成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由胺盐构成的为氨基酸性,季铵盐构成的为甜菜碱型。
氨基酸型在等电点亲水性弱,可沉淀。
甜菜碱型不论在酸性、碱性或中性均易溶,等电点无沉淀。
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解离,亲水基团主要是聚氧乙烯基和多元醇的羟基,亲油基团是长链脂肪酸(醇)以及烷基或芳基的等。
特点:毒性和溶血作用较小,不解离、不易受电解质和溶液pH 的影响,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应用,因而应用广泛,可供外用和内服,部分品种可用于注射剂。
(1)脂肪酸山梨坦类商品名为司盘类(Spans)。
本类表面活性剂亲油性较强,常用作W/O型乳剂的乳化剂或O/W型乳剂的辅助乳化剂。
(2)聚山梨酯类商品为吐温类(Tweens)。
由于分子中含有大量亲水性的聚氧乙烯基团,故其亲水性显著增强,成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作O/W型乳剂的。
(3)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它们的水溶性和乳化性很强,常用作O/W 型乳剂的乳化剂。
如卖泽类表面活性剂。
(4)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商品名为苄泽类。
常用的品种有西土马哥(由聚乙二醇与十六醇缩合而成)。
常用作乳化剂和增溶剂(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常用的有普朗尼克类,如普朗尼克F-68(泊洛沙姆188)。
是良好的乳化剂,亦可用作润湿、分散等用途。
(四)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一)增溶(二)乳化(三)润湿(四)起泡与消泡(五)去污(六)其他用作中药有效成分的辅助浸提、片剂的辅助崩解或润滑、混悬剂的助分散和助悬以及软膏基质和栓剂基质的组成等。
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一)增溶(一)增溶的原理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基团相互吸引、缔合形成胶团。
被增溶药物根据其极性大小,以不同方式与胶团结合,进入胶团的不同部位,而使药物的溶解度增大。
影响增溶的因素有:1.增溶剂的性质、用量及使用方法增溶剂的使用方法影响增溶效果。
通常宜将增溶剂被增溶药物混合均匀,最好使药物溶解,然后再用溶剂分次稀释至规定体积。
2.被增溶药物的性质被增溶药物的同系物中,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愈大,被增溶量通常愈小。
3.溶液的pH及电解质等pH:溶液的pH增大,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增溶,溶液的pH减小,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增溶。
(二)助溶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第二种物质的加入而使其在水中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助溶。
加入的第二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机理:难溶性药物与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有机分子复合物以及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类。
(三)制成盐类弱酸弱碱类药物,制成盐类增加其溶解性。
(四)应用混合溶剂有时溶质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各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这种现象称为潜溶性,具有潜溶性的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
常由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400与水等组成。
四、各类液体药剂(一)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小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均相液体制剂。
常用溶剂为水、乙醇、脂肪油等。
属于真溶液的剂型有溶液剂、芳香水剂(露剂)、醑剂、甘油剂等。
特点: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体系稳定(二)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1、概述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质点大小在1~100nm 范围的.分散相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分散介质大多为水,少数为非水溶液。
1.高分子溶液又称为亲水胶体,高分子化合物以单分子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均相体系,为热力学稳定体系。
如:胃蛋白酶、阿拉伯胶等。
明胶、琼脂等在温热条件下为粘稠、可流动的液体,温度低时,呈链状分散的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网状结构,成为不流动的半固体,称为凝胶。
2.溶胶分散相质点以多分子聚集体(胶体微粒)分散于液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称为溶胶,又称为疏液胶体。
属于高度分散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但具有动力学稳定性。
外观澄明,但具有乳光。
(三)乳浊液型液体药剂1、含义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制成的粒径大多在0.1~100μm之间的非匀相分散体系的液体药剂,也称乳剂。
分散相以细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
又称为不连续相或内相,分散介质又称为连续相或外相。
乳剂两种基本类型:水相为外相,油相为内相的称为水包油(O/W),油相为外相,水相为内向,称为油包水(W/O)。
2、特点液滴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快,作用迅速;外用乳剂能改善药物对皮肤、粘膜的渗透性;静脉注射用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有靶向性,药效高。
3、常用乳化剂(1)合成乳剂:常用表面活性剂,乳化能力强,性质较稳定(2)天然乳化剂:大多数表面活性较小;多数有较大的黏度,能增加乳剂的稳定性。
常用的有:①阿拉伯胶,O/W 型乳化剂;②磷脂,包括卵磷脂或大豆磷脂,O/W 型乳化剂,乳化能力有较强,一般用量1%~3%。
纯品用于注射用乳剂。
③西黄著胶,O/W型乳化剂。
4、乳化剂的选用要求乳化剂的选用应根据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性质、乳剂的类型及其稳定性等综合考虑。
(1)安全无毒性,刺激性小。
(2)应具有不同类型乳剂所要求的HLB值。
HLB混合乳化剂=(WA·HLBA+WB·HLBB)/(WA+WB)例如:45%的司盘-60(HLB=4、7)和55%吐温-60(HLB=14、9),混合的HLBHLB混合=4、7*0、45+14、9*0、55/0、45+0、55=10、31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得混合使用,同样,与药物具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也不能混合使用。
5、乳剂的稳定性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乳剂分层、絮凝、转相、破裂以及酸败等。
(1)分层:乳剂放置后出现的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
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密度差异。